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杜牧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杜牧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母婴传播;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65-01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婴儿因母婴传播而感染HIV病毒,尤其是母乳喂养。采用有效的方法,对艾滋病病毒早期母婴阻断是预防病毒传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婴儿感HIV病病毒。我院依据文献,通过观察艾滋病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县自2006年至2013年各级医院内发现的18例HIV阳性孕妇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5.4±5.9)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1例;患者在孕前检查时发现HIV阳性,其中孕14周前确诊11例,孕14周后确诊患者7例;本组患者经性传播12例,其他途径6例;孕前已知感染病毒10例,其余为怀孕后获知。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发现HIV阳性后立即给予管理治疗,采用抗病毒治疗,辅助其他治疗,包括给患者提供免费HIV咨询及检测等,具体方法如下:
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5例患者选择终止妊娠,其余患者选择坚持妊娠及生产。
未选择终止妊娠的患者给予药物阻断方法,并提供阻断服务管理医生;本组患者孕14周前确诊HIV阳性的,在孕14周起开始给予用药;孕14周后确诊患者,发现后立即给予用药,全部患者用药直到产后42d。用药为齐多夫定(azt)、克力芝(1pv/rtv)联合拉米夫定(3tc),其中齐多夫定每日300mg,克力芝400mg/100mg,每日两次,拉米夫定150mg.,每日2次。在定期对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监测。
自然分娩患者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等方法,新生儿出生后1h内给予口服齐多夫定口服液,连续使用42d。产后全部行人工喂养。
新生出生后3、6、9、12、18月龄进行HIV检测。
2 结果
本组患者5例孕早期终止妊娠,13例患者选择妊娠、生产,但1例患者未分娩,分娩患者中剖宫产5例,顺产7例;其中在省级医院分娩1例,州级医院分娩2例,其余9例在县级医院分娩。用药期间7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后,未发生严重后果。新生儿全部顺利用出生,未发生早产现象,未发现畸形,全部为单胎,在新生儿出生3、6、9、12、18月龄时进行HIV体检,未发现感染HIV病毒,全部归为正常儿童,阻断成功率100%。
3 讨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艾滋病毒瘾(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的一种综合症;HIV属逆转录病毒科的慢病毒亚科,感染人体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并从已感染的中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感染其他细胞,导致病毒扩散至全身。近几年,我国HIV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且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其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一种方式,也是15岁以下儿童HIV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随着艾滋病感染向普通人群扩散的不断增多,女性感染HIV的人群也随之增多,孕产妇感染率也开始增多,母婴传染也呈增加的趋势,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
母婴传染传播途径分为宫内感染、分娩感染及母乳感染等几种,孕期发现母亲为HIV携带者,应尽可能进行母婴阻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HIV机率,其中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有效的基本措施。文献指出,在无干预措施的情况下,母婴传播率为30%~50%,采取干预措施后,其传播率可以降至百分之几,甚至为0。
本组患者在孕期发现HIV阳性后,立即给予干预管理治疗,本组干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辅助以HIV免费咨询、检测及妊娠方式选择等。抗病毒治疗采取药物治疗方式,在用药方面,对于孕周不足14周的患者自14周起开始使用,满14周后一经发现为HIV携带者,应立即给予口服用药,孕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是防止宫内母婴传播的阻断措施,研究指出,宫内传播占HIV母婴传播的25%,因此孕妇在孕期应服用抗病毒药物,至产后42d坚持使用;新生儿出生后,也应立即给予喂服抗病毒药物,一般在两次喂奶间喂药,同时全部新生儿给予人工喂养,防止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阻断母婴传播。
齐多夫定是一种链终止物抑制病毒逆转录酶,它是胸苷核苷的变型,实验证明,齐多夫定可抑制逆转录酶,阻断HIV复制,它也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生产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药物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于预防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作用;克力芝是近几年被应用于抗艾滋病毒治疗的药物,其适用于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剂联合使用,但克力芝不适用于2岁以下婴儿,过量使用可能造成婴儿死亡,因此本组主要应用于孕产妇孕期、产期联合用药;拉夫米定是一种具有顺式结构的脱氧嘧啶核苷酸逆转录酶抵制剂,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及HIV感染等。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用于新生儿抗病毒治疗。本组联合应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但应注意几种药物均可能引起患者不适,研究指出,齐多夫定可能造成骨骼抑制,引起患者贫血、粒细胞减少等情况,因此在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观察,是否出现软困乏力等症状;拉夫米定可能引起患者头痛、腹泻等症状。本组患者中,使用三者联合用药,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给予积极的处理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
总之,孕妇确诊HIV阳性后,立即给予管理治疗,给予联合应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新生儿感染率。
参考文献
杜牧的资料范文2
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姓杜。有一次老师说写一次研究报告。于是,我对我的姓氏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杜姓的来源和杜姓历史名人。
2.了解杜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杜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杜性的来源
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上网
历史上的杜性名人
杜光庭,杜牧,杜琼,杜操。杜杲,杜甫,杜审言,杜佑……
上网
杜性的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量约520万排名第47位
上网
据说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有族谱
四.结论
1.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皇帝时人”。传说杜康是皇帝的宰人(御膳房的官),而皇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淋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2、在历史长河中杜姓人才辈出。有汉代书画家杜操,唐代着名文学家,诗人杜牧。明代画家杜琼。唐末着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杜光庭。北周着名外交家。政治家杜昊。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的杜甫。唐朝文学家杜审言,唐朝史学家杜佑……我们为杜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杜牧的资料范文3
一、常识铺垫,提高学习层次
文学常识是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同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不同主要在于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发展环境不同所导致。要真正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义,不仅要认清、看懂其字面含义,还应从作者的背景、情感、地位等方面出发进行想象、思考,以期通过换位模式达到理解的最高效化。笔者认为,进行古诗文学常识的教学并非简单向学生陈列相关知识与故事即可达到目的,而应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体验为基础进行渲染式教学。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望岳》时,若学生未能从全局视角上认识作者、理解背景,则在理解古诗蓬勃朝气、壮志凌云的情感表达上存在缺陷。对此,教师应做好课前的常识铺垫教学,将杜甫的背景分为个人背景、社会背景两个层次展开教学;其中,为了解决文学常识学习的枯燥特征,教学的形式可参照探究式策略,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相关资料进行课前预习自学,并分别在课堂上以演讲方式分享。做好文学常识铺垫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层次。
二、情感启发,引导心灵共鸣
古典诗歌是一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形式,是传统也是精髓;作为一种文学方式,古诗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韵律,与当代文学表达习惯具有较大差异。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交往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交往对象和交往情境。如果我们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于对方的情绪状态中,悲喜同步,即建立了与他人共鸣的情境。这种现象就是“情境同一性”。古诗是古人在那时那景有感而发的文学结晶,一首古诗的字、词间不仅包括诗人的个人特色和喜好,更与诗人的背景、经历,以及诗人当时身处的社会特点等因素息息相关。运用好“情境同一性”原理,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与古诗背景相一致的情境,使得学生能从诗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与诗人背景相匹配的行为模式,并由此而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在《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将古诗情感内化进而引起共鸣,教师可采用符合学生现阶段认识水平的策略,如“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唐朝时杜牧的处境相结合置于杜牧的所见――折戟,顺着他的思绪又回顾更久远的历史,从而发出感叹。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牧”,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
三、创新鉴赏,延伸诗歌影响
创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同样如此。古典诗歌虽然是传统的文化产物,但其形式、情感、所发挥的价值却是因人而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普及任务,还应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平成创新教学目的。例如,在上文提到的“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评价,以班级或年纪等小范围可控群体为基础,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或论坛讨论小组,并经学生同意将其作品进行在线共享,由此激发其创作热情;其次,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开展话题讨论,邀请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中;当每一首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相应总结,尤其对部分学生新奇、创新、有价值的想法进行点评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信心与热情。创新需要以时代化工具为依托,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特征,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既要完成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更要为学生深层次的发展做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古诗与学生的各自特色与契合点,尤其注重情感启发,从而达到在完成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教学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玲.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370-371.
[2]涂汉明.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的尝试[J].读与写,2015(24):191-192.
[3]李红英.浅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J].速读,2015(05):102.
杜牧的资料范文4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佳句积累(关于春季)
1. 春野里到处散发着被那雪水沤烂了的枯草败叶的霉味,融混着麦苗、树木、野草发出来的清香。
2. 天空是沉碧的,太阳像海绵一样温软;风吹在人们身上使人着了魔一样地快活。人们迷醉了一样快要溶解在这种光景里了。
3. 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笋也钻出来放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4. 山下一片杏花如云。山谷里溪流旋转,奔腾跳跃,丁冬作响,银雾飞溅。到处都是生机,就连背阴处的薄冰下面,也流着水,也游着密密麻麻的小鱼。
5. 林子的泥土夹杂着清新的气味,草叶慢慢地探头,在树根,在灌木丛,在你的脚下,安静地蔓延着不为人知的浅绿。像淡淡的水粉。
6. 柳絮飞舞了,榆钱飘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变成了肥绿的嫩荚。
7. 就连那马路两旁人行道上的树木,不久以前,它们还是光秃秃地兀立在寒风中,现在也都绽出了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迎着行人,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
8.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胡只遹《阳春曲·春景》
9.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姜夔《淡黄柳》
10.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辛弃疾《浣溪沙》
11. 杨柳不遮春*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陆游《马上作》
12.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陆游《豆叶黄》
13.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14.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5.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筠《题望苑驿》
16.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杜牧《怅诗》
17.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杜牧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中学历史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99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应该是三者有机的结合,而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学习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技能。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应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去感受,而不在课堂总结时将其罗列出来,“无声胜有声”,笔者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的情感培养方式。
在讲中国古代史的时候,笔者试着作了一些实验,将文学艺术与史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文史不分家,中国历史上很多文学作品,实际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既有优美的意境,又有浓厚的历史背景。这样在讲述时,可以贯穿一些文学作品进去,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联想,描述了怎样的一种情形。
中国的史书虽然浩如烟海,不可能一一向学生介绍,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优秀而又浅显易懂的作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对当时人物的记载,来加强学生的认识,既可以锻炼学生收集、辨别史料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顾问阅读能力。如司马迁对匈奴的记载非常丰富,这是其他资料所不具备的,从中提取一些章节介绍给学生,可以增强其理解程度。同时,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作出了更鲜明的认识。比如《史记》有关匈奴“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的作战习俗,有的学生联系到电影《花木兰》的开场镜头,就是月圆之夜匈奴人发动进攻,还有的学生认为西方的“狼人”传说是不是和这有关……学生的思维变得非常活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史评,既包括史书中的史评,也包括其他作品中的史评,通过对学生介绍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例如,在讲到秦始皇时,可以引用杜牧的《阿房宫赋》,让学生体会秦始皇的穷奢极欲,还可以引用贾谊的《过秦论》、苏洵《六国论》等篇章,来了解古人对秦朝灭亡的认识,并用当代人的观点进行分析。
又如在提到楚汉相争时,根据项羽乌江自刎来展开讨论,可以引用两首诗,一首为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另一首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两首诗,以截然相反的观点,来评述项羽。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项羽能否东山再起,值得思考。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历史背景、发展趋势、双方力量对比、人心向背等等,从而引出最终结论。
还有,讲到“隋唐大运河”,对大运河的开凿如何评价,有两首有名的诗,一首是胡曾的《汴河》:“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另一首是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对大运河的开凿,前者持批评态度,后者持肯定态度,并分别阐述了理由。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去思考,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讨论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古代纯文学作品,很多都反映了社会的风貌,既非常优美,又有历史意义。如杜甫的作品,被成为“诗史”。他的“三吏”、“三别”是难得的社会写实作品。又如在讲到唐代社会风貌时,提及扬州城作为商业都市的繁华,可以引用杜牧《扬州三首》:“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讲到宋代社会风貌时,可以引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讲到汉唐对西域的经营,有“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高适 《走马川行》)也有“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王维《出塞作》)
另外,在讲述江南经济的开发时,可以不断地引用不同时代的作品。盛唐时有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晚唐时有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宋代有柳永《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元代又有虞集《风入松》“杏花春雨江南”。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渐渐感受江南之美,对江南经济的开发有了感性的认识。
课堂上,还可以对音乐加以利用。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以古代文学作品为歌词,例如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在讲述三国历史这一课时,笔者把这一首歌引入导入部分,并配上宏伟的画面。事实证明,这种开场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在讲到文学史时,可以与美术结合,以宋词为例,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等一系列宋词都可以配以绘画,来展示意境,将历史课上出一种美感来同样。在历史课程中,多次提到了中国书画的历史。比如南北朝、唐朝、宋元等,如果能把这些美术作品和文学结合,就会更为生动。例如,在讲到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时,如果再配以曹植的《洛神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会使意境得到提高。
杜牧的资料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A-0072-02
古诗教学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古诗应该怎么教?以下是笔者的看法。
一、去其功利,通过诵读来学诗
诗歌的起源与劳动、宗教、音乐、舞蹈等有关,后来的诗歌虽脱离了舞蹈、曲调,但还保留了音乐的本性。对仗整齐,有节奏;合辙押韵,讲究韵律,如此旋律优美的文体,必须以声传情。可是,在学校里,许多老师教古诗的目标比较单调,或把诗歌作为加强某种思想教育的工具,或把它作为进行语文文字训练的对象,或把它作为考试的内容让学生强背。
诵读好,应是学习古诗的重要任务。这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有具体要求的。低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中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高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音、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低中高年级虽教学目标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通过诵读来达到目标。诵读,是要有层次的: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而识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抑扬顿挫,朗朗诵诗,是古诗教学的诗意课堂的目标,这点需坚守好,决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古诗教学迷失方向。
二、抓住具象,模拟情境,走进古诗
诗歌是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将之寄托给一个具体的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自己的某种感彩。这是古诗的一大特性。因此,读者阅读诗歌,其实是还原诗人的所见所感,并在此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彩。所以,古诗教学必须抓住具象(在诗中或是人,或是物,或是景)。抓住具象,也就是读诗时头脑中能马上形成一幅幅具体的图画,边读诗边想象画面,在想象画面时情感自然流淌而出。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性的画面,都有主观的情感,这样意在其中,韵在其中,情也在其中,也就算读懂诗了。还原具象的方法,可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或老师提供的影像资料,或学生根据诗歌自己画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引发想象。如果能在了解写作背景、诗人生平、诗人特点的基础上还原具象,那就更能身临其境,更容易准确悟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创设情境,模拟诗人创作的过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深刻了。如教杜牧的《泊秦淮》,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现在跟随诗人杜牧一起出发吧。天黑了,夜晚来了。此时的江面上你看到什么景色?用诗句来说吧——
(学生齐读:烟笼寒水月笼沙。)
师:月色朦胧中,我们——用诗句来说吧。
(学生齐读:夜泊秦淮近酒家。)
师:这个时候,忽然听到歌女们在唱——
(学生:花。)
师:南唐陈后主的《玉树花》,这是亡国之音啊。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乐,终于被隋朝所灭,如今歌女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真是——用诗句来说——
(学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师:商女不知亡国恨,这些纸醉金迷、沉迷歌舞的老爷们知道吗?
(学生:不知道。)
师:这真令人忧虑啊!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毫不警醒,不从中汲取教训。国家命运堪忧啊,杜牧长叹一声,走进船舱,奋笔疾书,写下了《泊秦淮》。我们一起读这首诗吧,读出诗人的情怀。
(师生共读)
三、拓展阅读,多角度赏诗
小学课本里古诗的呈现一般是以《古诗两首》、《古诗三首》为题,这两三首古诗的内容都是不同的。如今的课堂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一般能学习两首古诗以上,但不同内容的古诗在同一节课上,显得脱节,没有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先人留下的诗歌多如繁星。同一题材会有不同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写过,同一诗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写下不同情感的诗歌。这是中国古诗的又一特点。我们通过拓展整合,可以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了解,还原的意象更完整、丰满。如在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可引用不同时代的诗人写西湖的诗,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师:唐代诗人白居易非常热爱西湖,任杭州刺史时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离任前,还写下了“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句。一起读读。
(学生读《春题湖上》。)
师:几百年后,北宋文学大家苏轼任杭州刺史,也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句。一起读。
(学生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一百多年后,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也写下赞美西湖的诗句。一起读。
(学生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除了同一题材,以时间为线索纵向选择,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之外,针对同一主题,展现不同的诗歌来同时学习,也能有同样收效。如:不同的古诗表达同样的思乡之情,可同步学白的《静夜思》、李中的《客中寒食》、向居易的《阴雨》、张乔的《江上送友人南游》等。不同的古诗同写戍边生活感受,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曹松的《乙亥岁》、陈陶的《陇西行》等等。
四、学古诗,学做人
文以传道,歌以言志。中国几千年来的古诗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所为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这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对这些古诗文熟读成诵,可激发学生立志报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修身、虚心等方面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渎使他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学生对这些古典诗词诵读,从而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的感情,从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