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的吉祥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猴的吉祥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猴的吉祥语

猴的吉祥语范文1

2、秋风清爽送凉意,心情舒畅心欢喜;秋雨清澈淋运气,福禄寿喜落给你;丰收之时在秋季,工作顺利好业绩。立秋之日祝福你:事事顺心如意、大吉大利!

3、落叶知秋,思念如酒,只为那刻骨的牵手;暗送秋波,蓦然回首,期盼那真情的永久;亲爱的,让我把挚爱写在立秋。

4、落叶知秋,情谊如酒;时间在流,情谊相守;今日立秋,真心问候。祝你:开心勿愁,快乐无忧;爱情醇厚,浪漫依旧;名利双收,幸福永久!

5、萝卜白菜,立秋信赖,健康崇拜,快乐天籁,清淡清雅,立秋最爱,不狂不燥,平常心态,茶前茶后,最是有爱,一生幸福,让人青睐,立秋,要注意保养哦。

6、立秋之日凉风至,余热未消要注意;一日三餐配仔细,悲秋不可要谨记;适当锻炼是第一,防止秋燥也来袭;肺部健康莫忘记,早卧早起有道理。

7、立秋之日,祝福送到。送一份美丽让你不老,送一份开心让你欢笑,送一份平安让你逍遥,送一份梦想让你骄傲,送一份真情不要回报。收到请回信报告!

8、立秋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平均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凉爽。夏末初秋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饮食以温热为主,少食寒凉。

9、立秋时节,你挽一缕轻风,从思念的落叶中走过。我在岁月深处默默注视你,用真诚的心为你挡住丝丝凉意。从此,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温暖的快乐追随。

10、立秋了,天凉了,你的收获要降临了;蚊不叮了,虫不咬了,心情变的更美妙了;热气消了,烦恼跑了,幸福甜蜜来拥抱了;问候收了,祝福到了,记住看看你得笑了;祝秋天到了,联系勤了!

11、立秋了,秋风送爽,我想送你希望,让你收获满满的“幸福”。在孤单时,“希望”给你慰劳,让你寂寞全消;在疲倦时,“幸福”给你依靠,让你看到成功绽放。好朋友我才送,记得收藏好!

12、茶,越泡越香;酒,越浸越醇;花,越开越艳;水,越流越清;风,越吹越凉;秋,越来越近。立秋降至,短信祝福早送你,幸福开怀属于你。

13、不因生活忙碌而疏远,不因时间流逝而淡念;夏去秋来季节在变,真情关心从不改变。立秋之日真心祝愿:硕果累累整个秋天,开心快乐幸福天天!

14、这短信聚集了春日之,夏日之无忧,秋日之清爽,冬日之浪漫,还有我一毛钱邮局费,望你能妥善保管好,另外补充一点:立秋了,记得添衣。

15、叶落无声,雨打浮萍,思绪随风去。千里之外,清风明月,天涯共此时。斗转星移,寒暑交替,立秋节气至。电波送讯,祝福传情,愿君心欢喜。

16、想你一日三秋,念你望穿秋水,恋你春花秋月,追你暗送秋波,爱你秋水芙蓉,吻你秋兰飘香,盼你春秋鼎盛,约你秋高气爽,祝你春华秋实!

17、夏走了,秋来到,昼夜温差变化了;晨早起,夜添衣,谨防秋燥来胡搅;少辛辣,多甘酸,合理进补不可少;勤锻炼,常欢笑,心胸舒畅活到老。立秋快乐哦!

18、夏天的炎热,渐行渐远,秋天的凉爽,亦步亦趋。立秋了,稻穗弯腰诉说着思念,果实低头轻语着留恋,我的问候传达着不变的惦念,愿快乐常驻你心间。

19、天苍苍,野茫茫,秋风过境遍地黄;云淡淡,雨疏疏,一层秋雨一层凉;稻花谢,瓜果黄,累累硕果君来尝;秋空空,思长长,你的冷暖记心上。立秋快乐!

20、拾一片落叶,听两场秋雨,赏三分秋色,得四季收获,喜五谷丰登,保六畜兴旺,聚七彩流光,会八方好友,观九州气象,当十分欣慰。立秋快乐!

21、若你在立秋的今天收到我的祝福,心情会秋高气爽,常有人暗送秋波,事业如春花秋实,生活会独有千秋,烦恼像秋天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22、秋季养生:每天一杯鲜豆浆,身体更健康。豆浆保护心血管,抑血糖,增强免疫,养颜美容身体棒。黄、黑、青、豌豆、花生米混合豆浆有助长寿!

23、秋风送爽,红叶满山。挥一挥手,告别夏日的炎热与酷暑,愿你的梦想与激情常在;扭一扭身,迎接初秋的清凉与温馨,愿你的微笑与幸福长留,立秋快乐。

24、秋风清爽送凉意,心情舒畅心欢喜;秋雨清澈淋运气,福禄寿喜落给你;丰收之时在秋季,工作顺利好业绩。立秋之日祝福你:事事顺心如意大吉大利!

25、落叶黄,秋雨凉,一年立秋又来到;早晚凉,温差大,增减衣服莫偷懒;工作忙,生活累,身体健康是关键;朋友情,记心中,短信替我送关怀!

26、芦苇望着清风送来的晚霞,涟漪握着丰收带来的鱼虾,立秋,总有快乐在心里;单车走过安静的长夜,夜曲哼唱平和的安详,立秋,总有幸福在心底。

27、立秋的微风缕缕清凉,驱赶燥热与忧伤,秋老虎依然强,侵袭你我的健康,高温天气仍需防,多喝水养胃肠,冷气温度要适当,饮食清淡最健康,立秋祝您幸福快乐。

28、立秋登场,祝福送上,先送一个“立”字旁,愿你鹤立鸡群蒸蒸日上,再送一个“禾”字旁,愿你破土禾苗茁壮成长,另送一个“火”字旁,愿你星星之火越烧越旺!

29、酷暑被防范,思念犹常在,断我无常心,“秋老虎”来转,气温湿度换,天气冷暖依然在,反复无常表作态,立秋收获很实在,保护身体要自爱,短信传达祝福的爱,幸福温暖与你同在!

30、立秋了,天凉了,早晚添衣要保暖。立秋了,天短了,早睡早起体康泰。立秋了,天高了,生活无忧心情爽。立秋了,多保重,吃嘛嘛香胃口好。

31、今日立秋,你媳妇喊你回家吃饭。大路不走走小路,人多不要凑热闹。落毛凤凰不如鸡,唐师傅人气如今比你低。肥水不流外人田,小心贴秋膘大赛的饿狼君。家在何方别忘记,东土大唐高老庄。

32、一叶落知天下秋,闪烁其词只为自圆其说,繁华落尽夜色变冷,沧桑诉说情感终究,幸福瞬间只在错过,浪漫唯有回忆残留。立秋了,你在何所?

33、立秋了,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无法呼吸的天气,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走着走着,过着过着,立秋了,祝你立秋,爽,爽,爽。

34、真情体味人生滋味,共同面对繁华岁月,老友之间情真意切,真诚祝福好运相随。立秋了,即使明天相隔千里,也冲不谈我们深厚的友谊。立秋快乐!

猴的吉祥语范文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37%~78%〔1〕,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和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2,3〕,但是国内关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干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比较不同行为干预措施的结果,探讨行为干预对吞咽障碍预后的影响,旨在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150例,男性86例,女性6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10.4)岁。脑梗死患者100例,脑出血患者50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患者伴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咀嚼费力和肌力减退;神志清楚;简易智力测试量表 (abbreviated mental test,AMT)评分>7分;首次发病,为单发病灶。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者;②原发食管疾病者;③临床不能配合筛选及康复治疗者。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及行为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饮食指导组和吞咽训练组,每组各50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布、卒中类型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一般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针对病情选用减轻脑水肿及营养脑细胞等药物,并监督进食及防范吞咽安全。行为干预组按干预措施程度分为以下两组:饮食指导组:在一般治疗组基础上进行饮食指导,包括改变进食、食团入口位、食团性质和进食环境等。每周2次,为期1个月。吞咽训练组:饮食指导同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入院后第2~4天开始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进食调节,插胃管者从拔除胃管开始,要求患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吞咽功能训练措施: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屏气发声训练,吸吮与喉上抬的训练,空吞咽和交互吞咽,门德尔松氏手法,摄食训练。每周3次,为期1个月。

1.2.2 评定方法

①各组疗效比较。以电视透视吞咽评估(video 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作为评估吞咽障碍标准。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和6月时采用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第1级为1分,依此类推,最高10分。痊愈:10级;显效:较治疗前提高3级;有效:较治疗前提高2级;无效:提高1级或无提高。②6个月后患者生存人数。③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和褥疮。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疗效比较

6个月后,一般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7例,有效率14%;饮食指导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有效率48%;吞咽训练组显效30例,有效37例,有效率74%。吞咽训练组和饮食指导组有效率高于一般治疗组(P

2.2 6个月后患者生存人数

一般治疗组死亡6例(生存44/50),饮食指导组有4例死亡(生存46/50),而吞咽训练组仅有1例死亡(生存49/50),患者死亡原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褥疮导致严重感染和肺部感染,三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

2.3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三组褥疮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饮食指导组肺炎和严重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4〕,Lawrence等〔5〕统计1 2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4.7%。Chen等〔6〕统计了182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平均8.4 w用VFSS评估误吸率为50%,临床判断误吸率为42%。脑卒中急性期肺炎发病率高达21%~32%,其主要原因是吞咽障碍引起的误吸〔7〕。患者还可因吞咽障碍而产生悲观和失望心理,致使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高。因此,脑卒中早期根据病情和营养状态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8〕。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效果是明显的,吞咽训练组和饮食指导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一般治疗组(P

实验中我们发现,各组死亡率和褥疮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种原因造成:①本实验例数较少,如样本量足够大,死亡率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更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②影响死亡率和褥疮发生率的因素较多,吞咽功能障碍只是重要原因之一。

实验中采用的吞咽功能训练是一种强度相对较大的行为干预措施,它主要采用功能强化训练,重建失去的运动功能程序,完成脑卒中后脑损伤的一个代偿功能的重组〔9〕。正确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肌群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患者尽早恢复自行进食。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干预治疗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产生影响:①通过基础训练,增强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力量,改善其协调性;恢复正常的腔内压力;②进食变化促进食物排空;③通过摄食直接训练,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还可以减少误咽的危险,有助于预防吸入性肺炎;④通过电和生物反馈刺激,可促使中枢突触增强,建立新的突触链,产生新的运动反射弧,尽早恢复吞咽功能。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系统化的行为干预,能有效地减少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改善预后,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心理状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其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J〕.Stroke,2005;36(12):275663.

2 SmithHammond CA,Goldstein LB,Zajac DJ,et al.Assessment of aspiration risk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quantification of voluntary cough〔J〕. Neurology,2001;56(4):5026.

3 石向群,汪 泳,杨金升,等.急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645.

4 张臻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2004;19(11):869 71.

5 Lawrence ES,Coshall C,Dundas R,et al.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acute stroke impairments and disability in a multiethnic population〔J〕. Stroke(S00392499),2001;32(6):127984.

6 Chen SY,Chie WC,Lin YN,et al.Can the aspiration detected by videof1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ies predict longterm survival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Disabil Rehabi1(S09368288),2004;26(23):134753.

7 Hiiker R,Poetter C,Findeisen N,et al.Nosocomia1 pneumonia after acute stroke:implications for 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medicine〔J〕. Stroke(S00392499),2003;34(4):97581.

猴的吉祥语范文3

【关键词】脑出血;院前急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而急性脑出血发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致残率高、预后差,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迅速危及患者的生命。据报道,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病死率达15%~40%[1]。本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2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7例脑出血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就诊,平均就诊时间(152±35)min,且均未在外院就诊治疗,入院后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出血;其中男69例,女58例,年龄35~82岁,平均63.2岁;75例经院前急救来院就诊(救治组),余52例发病后由家属送至我院急诊科(对照组)。救治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45例,发病后出现昏迷34例,嗜睡19例,烦躁抽搐7例,失语15例,平均出血量(36.21±8.92)ml;对照组中有高血压病史者31例,发病后出现昏迷24例,嗜睡13例,烦躁抽搐5例,失语10例,平均出血量(36.91±9.07)ml;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均进行电话回访。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多于疲劳、情绪激动等状态下发病,可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偏瘫、昏迷和大小便失禁等。现场由于情况紧急,一般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起病情况、临床表现及体检多可以做出诊断。但同时需与中毒、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心脏病、醉酒、颅脑外伤等加以鉴别。

1.3 主要院前急救措施

(1)准确及时的电话指导:接到求诊电话后向家属简单了解病情后,如初步判断为脑出血,指导家属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措施:如保持患者平卧,避免过度搬到等。(2)派遣有经验的救护人员在3 min内出车(急救箱内背冰块),尽快赶赴现场实施急救,到达现场时间(26±6)min。(3)采取的急救措施为:急救人员快速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立即进行急救。①保存呼吸道通畅,吸氧2~4 L/min;②有时现场难以与脑梗死鉴别,可采用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速尿20~40 mg,并用冰块行头部局部降温;③呕吐或昏迷者给予头偏向一侧、清理呕吐物、吸痰、放置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等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④如有血压高(220~240/110~130 mm Hg),给利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⑤监测控制血糖;⑥烦躁、无缺氧征、血压高者,适当给予安定注射液5~10 mg肌内注射;⑦必要时可行窗旁心电图检查;⑧发现呼吸、心跳骤停者,迅速实施心肺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再行转运;⑨行平稳搬运:病情稳定后,以多人双手插入患者头、背、臀、下肢下,平托搬至单架上,杜绝用手直接提拿或搂抱患者,以免增加刺激引起呕吐,下楼保持头高脚低,长途转运注意防震。(4)到院后给予绿色通道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变情况,再依据病情安排神经内科或外科进一步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a=0.05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2 结果

治疗6个月后随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救治组患者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

3 讨论

重症脑出血是院前急救中的常见病,病死率极高。临床上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男多于女,且多于过度活动、劳累、并发其他疾病、情绪激动等诱发,有颅内压增高或眩晕表现,其中大多数患者出现血压增高,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出现昏迷并出现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而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动静脉畸形最多,年龄40岁以前,一般占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85%;出血性烟雾病则多见于青少年,年龄20~39岁[2];本组病例中患者发病情况与此基本相符。

急性脑出血院前急救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本文中有2例患者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时已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经过就地及时抢救,待生命体征稳定后顺利转入医院治疗(抢救时间达20 min以上),6个月后随访患者康复良好;对于伴有昏迷或者颅内压升高导致严重呕吐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对那些现场无法明确鉴别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患者可及早选用中性治疗方法,应用甘露醇、速尿及头颅局部降温等治疗,防止脑疝发生,而脑水肿、脑疝,压迫脑干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这与本组死亡原因也基本相符;另外,还要严密监测患者血压,避免其过高导致出血量加大,以将其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为宜;对过度烦躁的患者可在严密监护的情况下适当的应用镇静药物,避免引血压过度波动,诱发出血加重,同时还要防止药物过量掩盖病情。

对那些由患者家属自行送入医院的患者,由于其家属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及有效的医疗措施,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的因素;另外对脑出血患者不恰当地搬运也是增加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可诱发患者发生呕吐、窒息,还可引起脑内出血量加大,发生脑疝,甚至导致血肿破入脑室,引起患者死亡,这与文献报道相符[3]。

另外经过院前急救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我院为急诊患者开辟的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接受院内CT、MRI检查,第一时间接受院内专家会诊,第一时间住院接受药物及手术治疗,这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认为,脑内出血量一般在30 ml以上,采用超早期手术或脑内穿刺抽吸等方法[4],即发病后6~24 h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治疗,提高治愈率。这与我们实验结果完全一致。因此,良好的院前急救是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康复、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手段,应加大对广大患者地宣传教育。

参 考 文 献

[1] 阮继.急性脑卒中.基础生命支持,2004,8(1):40-45.

[2] 孔静波.多发生非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治体会.中国急救医学,2003,23(9):665.

[3] 黄丹.老年高血压急症的院前救治.临床急诊杂志,2004,5(4):41-43.

猴的吉祥语范文4

Abstract: Taking after-disaster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for the object and maneuverability and reality, independence and the comparability and scientific principles for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he use of social benefits, management, planning, engineering, work place of five level indicator, and 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ng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dex system and,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illustrates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关键词: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after the project evaluation;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89-02

0引言

我国项目后评价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近年来,已在我国大多数行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2009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各地方政府(例宁波市、武汉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与程序,使得项目后评价工作开始有了一定的规范与成效。但是中、西部地区等省政府尚无相应的政策文件,一定程度上滞后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后评价工作,不利于后续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与运营[1]。

由于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具有时间紧、投资密度大、数量众多、布点分散以及建设标准相对较高等特点,使得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2]。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使它能对项目的成果和效益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以促使有限的政府重建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1常规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简介

常规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考察的因素主要包括项目的过程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其中过程管理指标主要考察项目的执行过程、控制进度及完成的效果;经济效益主要是考虑项目的总投资和负债情况,重新测算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偿债能力等;社会效益可以考察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经济发展、产业关联度等因素;环境影响可以考察污染的控制,对周边景观的影响等;可持续发展是考察项目内外条件对项目后续发展的影响[3]。

2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恢复重建项目与常规建设项目相比,有建设期相对较短,资金需求平稳、投入使用快等特点。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在常规建设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全面、综合的考虑恢复重建项目的特点。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时,应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全面、协调原则。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应从各个不同角度全面的反映出被评价项目的主要特征和状况;指标体系中的各级指标的组成部分及上下级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相互协调,避免在评价时,出现空白与重叠。②可操作性与现实性原则。具体指标的选取还应考虑到指标的量化及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可靠性和相关性。③独立性与可比性原则。在选择指标时,应尽量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从而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指标体系的整体要保持简洁和清晰,大部分指标具备横向和纵向可比性。④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恢复重建项目目标状况,才能较好地度量恢复重建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根据指标体系形成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结果才能够切实反映出项目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或失败的教训,能够为改善项目管理、考核项目经营者以及为以后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借鉴[4]。

3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一、二级指标的设置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一级指标较多,因此,进行项目后评价时需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具有常规建设项目不同的特点,其一级指标的考察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产生的评价指标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综合考虑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与常规建设项目的异同,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一级指标分为五类:资金使用管理、社会效益、规划执行、工程效果、工作到位。

资金使用管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是作为一种中央、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资金的使用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同时,在项目整个过程中资金管理所带来的财务情况也是值得考虑的对象。因此,本文设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情况为资金使用管理的二级指标。

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从直接、间接效益两个二级指标来评价。它们可以运用国民经济评价对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定量的对比。

规划执行:一般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与执行情况,都是从其项目建设中,执行过程与决策一致性以及项目的执行效果与决策一致性来考查的。因此,本文设置执行过程与决策一致性和执行效果与决策一致性为二级指标。

工程效果: 政府首先考察的就是项目的建设质量,以及应对再次地震安全要求符合程度,同时注意的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因此,本文设置建设质量和管理效果为二级指标。

工作到位:对从项目决策立项到项目的竣工,各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流程阶段相关职能部门及中介机构合理性。本文从政府、中介机构和评审团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3.2 三级指标的设置及评价原则由于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所以,本文把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为三级。一级指标的设置,为二、三级指标设置提供了方向。第二级指标是各个一级指标在项目后评价过程中的评价内容。而三级指标,则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

4指标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事项

4.1 项目后评价中,指标评价信息的获取时间是在项目完成后或在项目运营期间。因此,为了使项目指标在时间上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须将评价信息的获取时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本文对资金计划合理性与资金到位情况评价时,应选择项目决策阶段的资金使用计划报表。

4.2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一般会涉及工程的变更,这将会影响工程总造价的变化。因此,在评价资金的节约与超支时,不能仅仅以实际使用资金与计划使用资金作比较,应同时考虑工程的变更。

4.3 评价制度健全度与管理的有效性,是通过资金的节约与超支来评判的。当资金节约时,则制度健全度与管理的有效性是合理的;反之,亦然。

4.4 就业情况、区域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和工业发展的评价,是采用有无对比,文中是对重建之前与重建之后对比。对它们的评价,应侧重于它们的变化趋势,而不应强调它们的具体变化程度。

4.5 对评审团中,组成的合理性评价时,主要从技术经济专家所占比例是否合理与技术经济专家是否涵盖各个方面来考虑。

4.6 评价指标的信息获取途径的选择,获取评价信息的途径有很多,不同的途径获取的信息会对评价结果造成偏差。因此,评价指标的信息获取途径的正确选择,是关系到评价工作成效的关键。

5实例分析

实例情况:四川省什邡市某灾后重建项目,通过项目建议书编制,经发改局的审核,项目立项批复为5500万元,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该项目委托一家乙级咨询单位编制可研,发改局组建了专家团队对可研进行了评审。专家一共5人,造价、建筑学、结构、电气、给排水各一人,专家均具备了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具备了高级职称。在专家评审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并得到了通过专家评审的可研报告。可研报告中,功能、结构合理,总投资为5400万元,建筑面积17100平方米,工期为2009.1―2011.12。业主在可研报告的基础上,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了初步设计。发改局再次组织结构、造价等方面的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初步设计中,总投资为5400万元,建筑面积17100平方米,项目实施进度2009.1―2011. 12,其中主体部分于2010.5完工。项目在施工图设计通过会审后,进行了招标。招标情况为:设计、勘察、监理、可研等环节直接指定,工程施工进行了公开招标,选择了成都市的一家甲级施工单位,相关设备采购采取了政府采购方式。

在2010.5进行工程进度检测,检测结果是主体部分完工、比例较为合适,造价、工期、质量都基本符合计划的要求。

实例评价:①经专家可研评审与初步设计评审,在专业编制人员的修改下,在资金使用计划与资金到位情况是合理的,否则通不过评审。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只能对项目主体部分作财务情况评价,而且在2010.5进行检测时,项目基本符合计划的要求,因此信息量与管理状况是合理的。②项目尚未全部完工,只有主体部分通过了进度检测,因此无法对社会经济效益和执行效果与决策一致性作出评价。③项目立项批复为5500万元,建筑面积17500平方米;可研报告中,总投资为5400万元,建筑面积17100平方米,工期为2009.1―2011.12;初步设计中,投资为5400万元,建筑面积17100平方米。项目实施进度为2009.1―2011.12。因此,评价实施程序时,可研执行与立项决策造价与规模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初步设计执行与可研决策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执行过程与决策一致性中,实施程序情况的评价是合理的。④设计、勘察、监理、可研等环节直接指定,这是灾后收费5折以下可以直接指定相关中介单位的特殊情况;施工招标与政府采购都是合理的。因此工程效果中,对招投标合理情况的评价结果是合理的。⑤发改局从立项批复、组织可研评审、组织初步设计评审到施工图会审都是按照法定程序执行的,因此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完成的;编制可研的咨询单位为乙级,施工单位为甲级,这都达到了资质要求;对可研评审时,专家组成涵盖了相应的领域且资质都符合要求。因此对工作到位中各项指标评价结论都是符合要求的。

6结论

本文所构建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数可以通过定量的分析,少数可以通过定性分析,因此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客观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评审专家的主观性,得出的结论更能科学的、合理的反映实际情况。但是本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偏重于考虑项目的合理性,没有对经济性和效率方面作深入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杜静.对汶川震后恢复重建项目后评价工作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 (21),156-159

[2]钟炜,陆晓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J].项目管理技术,2009,7,(1)17-20.

猴的吉祥语范文5

[关键词] 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1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b)-0074-04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for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YE Xue-mei LIU Wei-wu XU Xiu-ying ZENG Wei-l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al,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Yulin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Yulin 537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isk factors for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8498 parturients given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having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The general factors and operation correlative factors of partur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athered and compared.And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for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as 0.31%.BMI≥28 kg/m2,gestation fetus number≥2,cesarean section history,pregnancy complications,postnatal malnutrition,postoperative infection,bad involution of uterus,poor organization registration and taking operation at summer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Conclusion The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worked together.Taking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made according to each parturient case at giving birth and postpartum nursing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L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Risk factor;Preventive measure

剖宫产是产科临床在危急时刻可以有效挽救母婴生命的重要手段[1-2]。随着人体解剖结构的深入研究和麻醉手段、品等医疗科学的发展,现今剖宫产术的安全性极大提高,随之临床剖宫产率明显升高,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3-6]。晚期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7-8]。本文中以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8498例;年龄为18~38岁,平均(29.3±2.8)岁;孕期为29~44周;BMI为17.5~33.2kg/m2,平均(25.8±1.7)kg/m2;初产妇4532例,经产妇3966例;单胎孕妇8123例,多胞胎孕妇375例。入选产妇均给予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手术,其中因产妇心理社会因素(如疼痛、珍贵儿等)行剖宫产孕妇283例,因胎儿因素(如胎儿窘迫、巨大儿等)行剖宫产孕妇2574例,因孕妇生理因素(如产道异常、合并妊娠综合征等)行剖宫产孕妇5641例。择期剖宫产孕妇3647例,急症剖宫产孕妇4851例。

切口感染:在孕妇产检期间密切注意孕妇的各项指标,指导孕妇合理摄取营养,如发现超重和妊娠期糖尿病征兆,即鼓励孕妇多运动合理饮食,必要时给予生产前纠正治疗;生产后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注意产妇屋子的消毒和卫生,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和合理运动,促进子宫收缩和伤口愈合。

多胞胎妊娠孕妇在产后给予一定量的宫缩剂,按摩其子宫促进宫缩;分娩后应清理产妇子宫,避免胎盘等组织残留;产后观察孕妇子宫收缩情况,收缩不良应及时给予缩宫剂,预防子宫复旧不良的发生。

综上所述,孕妇发生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对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辉,张英英,.495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89-91.

[2] 王春芹.降低剖宫产率措施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25):163-164.

[3] 陈廉,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94-596.

[4] 古丽端.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87-189.

[5] 庞汝彦.我国剖宫产的现状和对策[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3):175-177.

[6] 邹琴童,张文颖.9582例孕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6):974-976.

[7] 应豪,段涛.剖宫产与产后出血[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3):165-167.

[8] 刘秀梅.晚期产后出血预防及治疗23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1):132-133.

[9] 王娜,丁焱.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1-754.

[10] 黄艳莉.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2-144.

[11] 柳佩珍,陆秀凤.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52-4153.

[12] 贺晶,胡文胜,徐冬.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411-412.

[13] 周莉,范玲.晚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防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30(4):276-279.

[14] 韩运生,莫清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超声学检查结果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2):160-161.

猴的吉祥语范文6

关键词:气候变暖;影响;农业;对策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据美国科学家(1979)估计,如果大气CO2浓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5℃~4.5℃。进一步研究指出,如果人类继续按照目前速度释放温室气体,那么CO2的有效倍增将出现在2060年左右。如此之大的增温幅度和速度,是我们这个星球近十万年来所没有经历过的,换言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们这个星球的气温将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点。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一百年前上升了0.48℃(见下图)。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一、全球气候变暖对农林业的影响分析

1.全球气候变暖将明显提高中国各地的有效积温,使无霜期延长,因而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并造成喜温作物的种植北界向高纬延伸以及作物产区的地理位移。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的各种作物气候区划都可能发生变化:现在的一些作物适宜种植区将变得不再适宜,并出现一些新的适宜种植区。各地农事安排都将可能发生重大变动。种植区的北移固然有利于农用土地的扩大,但新开垦的土地因土壤贫瘠或水源不足,大多不易获得高产。而北移了的农作物更容易受到突降低温的威胁。

2.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 900平方公里)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随着全球的进一步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来说,这可能会淹没东南沿海大片肥沃的低地,并造成地表水排泄受阻,地下水位提高,带来大片土地沼泽化。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海水倒灌,大片良田将盐渍化。

3.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增暖,气候变率势必也发生变化,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研究表明,在气候要素平均值的变化与极端事件(灾害)发生概率的变化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非线性关系:即使温度、降水平均值发生微小变化,也可能导致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的显著增加。这意味着干旱、洪涝、台风、暴雨等发生频率将会增加。事实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就没有间断过:1991年的特大洪水曾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更是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了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了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 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 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4.由于全球气候增温,寒冷季节将会缩短,温暖和炎热季节将会延长。这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某些高纬地区温度条件较差的状况;但对那些夏季原本就很炎热的中、低纬地区来说,无疑是“火上加油”的灾难。高温将加快作物的生育进程,使生育期特别是灌浆期明显缩短,高温逼熟,极端高温对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均有显著的减产效应,还会造成水稻花粉败育。

5.随着全球气候增暖,作物的各类病、虫、草害将会流行、激增和蔓延,出现范围也将由目前的中低纬地区向高纬延伸。增温将为各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大量繁殖提供更优越的条件,因而其越冬存活力将大大提高,雌虫产卵数将急剧增加,繁衍代数亦将明显增多。大气CO2浓度的增加还会提高作物生物量的碳氮比,从而刺激昆虫的食欲。大气环流的改变更为风播病原的大范围扩散提供了外部条件。

6.气候增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将会加快,积累量将会减少。长此下去,会造成地力下降。在某些降水量可能增多的地区,径流增大还会加剧坡地土壤可溶性养分与表土的流失。在某些降水量可能锐减的地区,植被将减少,表土易沙化,耕地更易于受到风蚀侵害,一旦遇到暴风袭击时,将产生“尘暴”效应;而遭遇暴雨冲洗时,又会造成严重的水蚀。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崭新的课题。

二、从农林角度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考

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如何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前者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后者是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一)发展低碳农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林业以及农业生产中的种植业主要是通过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在地球大气碳循环中发挥重要的碳汇功能。但在水稻田及沼泽地、动物粪便要释放一定的温室气体甲烷。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要消耗大量的石化能量。农业秸秆等废弃物焚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因此,提倡低排放或零排放的低碳农业是我们的选择。

农业节能减排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

1.革新农业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发展节约型农业关键要在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工、节能等七个方面下工夫。“节地”,就是要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充分挖掘土、水、光、热资源的利用潜力,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率。“节水”,农业特别是水稻,是高耗水产业,农业用水占全社会总用水量的70%。要加快培育新的耐旱品种,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节水栽培技术,加强现有节水技术的集成推广,大力推广覆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滴灌施肥技术等节水技术,节约用水。“节肥”,就是要加快建立科学施肥的测土、配方、示范、推广体系,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种植制度,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改善养分投入结构,优化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法,发挥养分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总施用量。“节药”,遏制不合理的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大力开发抗病虫良种、进一步完善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形成高效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节种”,就是提高种子质量,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穴盘育苗等技术。 “节工”,即大力推广少免耕等轻简栽培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减少手工作业量,既可节约工本,又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节能”,大力开发农村太阳能,因地制宜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

2.切实解决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开发生物质能源。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其含氮、磷、钾、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3%、10%、45%。据统计,中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2亿吨,资源拥有量居世界首位。江苏省秸秆年产量3 700多万吨。但是,近年来焚烧秸秆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最近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年产农作物秸秆中30%用作农用燃料,25%用作饲料,2%~3%作工副业生产原料,6%~7%直接还田,还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秆被白白焚烧了。笔者认为,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全面发展的时期,各种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当务之急是要开展秸杆的回收利用。政府部门不仅要禁止农民焚烧秸秆,更要组织科研部门开展相关技术的攻关,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问题,挖掘秸秆利用的新途径。植物纤维可以通过汽化成为农用能源,也可以运用生化技术加工成肥料和饲料,植物纤维还可以作为包装材料、建筑材料、一次性餐具、家具等的替代资源。

3.加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目前农村畜禽粪便产生量巨大,但未得到有效利用,其污染日益严重,重污染区域在不断扩大,严重威胁水体和农田环境质量。据江苏省农调队调查,2004年全省畜禽粪总量已达7475.7万吨,尿总量达3 477.4万吨,粪便总量折合成猪粪当量为12 340.5万吨。畜禽粪便的大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近年来江苏省水体N、P等含量超标,除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外,畜禽粪便污染已上升为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直接途径,是发展商品有机肥产业。加强有机肥无害化生产技术与施用技术的开发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大力扶持商品有机肥行业和培育商品有机肥市场,对于推进循环经济、提高农业和农民收益、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4.大力开发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种植养殖一体化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人为地把原本互为上下游的种植业与养殖业割裂开来,导致“资源—产品—再资源—再产品”的物质循环利用链断裂,不仅造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利用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产成本的提高,而且这些可利用资源的不当处理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推进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必须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纳入到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中,按照资源互补循环利用机理,合理配置种植养殖规模,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使种植业生产的秸秆等废弃物成为养殖业的饲料,养殖业的牲畜粪便经无害化处理成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既解决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的环境问题,又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提高。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多次增值,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是实现种植业、养殖业一体化循环的关键。通过发展沼气,上联养殖业快速发展,下促种植业优质高效,中改村容村貌,维护生态平衡。随着沼气技术体系的完善,沼气在农业生产乃至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它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农业生产各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形成碳汇。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二是贮存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同时,木制品的储碳能力也很强。据日本《木材工业》报道,全球木制品碳储量每年约增加6 000万吨。三是替代功能。据国际能源机构测算,用木结构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单位能耗可从800降到100。由于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这些特殊功能,因此,《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间接减排两条途径。

要加快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加快速丰林、碳汇林、能源林、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等基地建设。要努力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加强林木种子区划和良种基地管理,抓好区域性、示范性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全面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增加混交林和乡土树种比重,注重封山育林,强化自然恢复。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

(二)增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农业是露天工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气候频发,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威胁越来越大。要根据自然环境和农业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制定防旱抗涝、抵御高温寒潮、台风、病虫害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减灾应急预案,确定农业生产避灾减灾的种植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完善灌溉体系,提高农田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建设成为节水型现代高效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抗病、抗虫、抗旱、耐涝的高产、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研究在新的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剑锋.依靠科学技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4.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