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1
关键词:分级基金 套利 LOF基金
一、引言
分级基金是在封闭式基金的基础上,借鉴结构化产品分级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基金创新产品。通过对基金的收益与风险进行重构,将基金份额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分割成低风险份额与高风险份额。其中低风险份额定位于风险收益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而高风险级份额则定位于期望通过融资增加其投资资本额,进而获得超额收益,具有较高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者。
二、 分级基金的创新特征
分级基金复杂的结构化设计有利于定价产品市场价值,已经成为基金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分级基金品种与数量的丰富契合了基金在工具型金融产品的创新的发展方向,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更为精细的风险收益匹配需求,适合成为高效的资产配置工具;但另一方面,分级基金相对复杂的资本结构、收益特征也使其面临更大的风险敞口,要求投资者有更高的投资能力,在投资时考虑更多的因素。
由于指数型分级基金采用数量化投资方式,具有操作透明、稳定性好、误差小等优点,,投资者可研判跟踪指数的走势来进行投资和套利操作。
本文重点研究投资于股票的被动跟踪指数的分级基金,即指数型分级LOF基金。LOF指数分级基金由于基础份额的稳定收益和高风险份额的高杠杆性导致波动率普遍大于主动型分级基金,使得投资者更容易把握其市场交易型投资机会。
(一)基础份额的低风险特性
基础类份额追求低风险下的稳定收益,适合低风险的长期投资者。每天进行净值结算时,先对基础份额的净值进行结算,以优先保证低风险份额每日的约定收益;但如果高风险份额的净值跌破某一个极限阀值时,两类份额就需要开始共同承担风险,此时,每日的约定收益不再计提到基础份额净值中去;但在高风险份额重新回升到极限阀值之上时,超过阀值的部分将优先弥补给基础份额前期没有计提的收益。优先保证基础份额的净值结算机制保证了基础份额的低风险性。
此外,分级基金大都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折算机制。定期折算一般是在每个会计年度的第一个工作日或者每个运作年度的年末;不定期折算一般是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在母基金或者杠杆子基的净值触及某个阀值时启动折算。折算机制对基础份额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基金折算后会根据当时的实际基准利率而调整基础份额的约定收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利率风险;二是折算机制能够兑现基础份额的收益。
(二)高风险份额的高杠杆性
在市场向上的背景下,相比普通股票型基金,分级指数基金的高风险份额拥有的高杠杆能带给投资者更高的收益,因而受到交易型投资者的偏爱。
被动型分级基金相比主动型分级基金波动率较高,交易价值较大。由于杠杆的存在,分级基金能够放大标的基金的波动率,因此较高的波动率意味着能够给市场上交易型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具有更高的投资价值。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所有的分级基金都可看作是期权类产品的打包,而对于期权来说,波动率越高意味着其投资价值越高。
(三)配对转换机制
被动型分级基金往往都具有配对转换特性。所谓配对转换是指分级LOF基金的场内份额分拆及合并业务。场内份额的分拆,指场内份额持有人将其所持有的母基金份额按照两类份额的比例约定,分拆成基础份额和高风险份额的行为。场内份额的合并,指场内份额持有人将其所持有的基础份额与高风险子基金按照约定的比例合并成母基金份额的行为。
(四)溢价套利成为可能
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分级基金的杠杆性经常使高风险份额出现溢价现象。当分级基金的整体溢价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时,通过场外申购基金份额转为场内份额并拆分进入二级市场,溢价套利成为可能。
(五)与股指期货结合进行折溢价套利
相比于主动型分级基金,被动型分级基金的标的基金是指数基金,大都与沪深300 指数有着极高的相关系数,能结合股指期货进行折溢价套利。
折溢价套利的存在一方面使得被动型分级基金对套利投机者具有极高吸引力,能够吸引套利资金涌入;另一方面也使得被动型分级基金的整体价格水平不会长期偏离其净值水平,其两级份额的定价将会较为理性,对于看好后市的长期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三、分级基金的套利机制
分级基金之所以能够产生套利空间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分级基金具有杠杆效应;其二,就分级LOF基金而言,配对转换是其重要套利机制,投资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转换交易,为套利提供了操作的可能性。
实施套利必须计算子基金的价格和母基金净值之间的差额。当子基金就是两个份额或高风险和低风险的两个价格加在一起高于母基金净值的时候就产生了机会。当整体出现折价的时候它的价值被低估了,此时可以从二级市场买入母基金,和子基金进行套利。当整体基金出现溢价的时候价格高估了,方法与前面相反,收购母基金,在二级市场进行套利。
分级基金的常用套利模式主要有分拆套利和合并套利。
1.分拆套利
以银华深证100基金为例,详细分析分拆套利的过程。(表1、图1所示)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2
一、行为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问题的修正
传统的金融理论大多隐含完全信息的假设,但实际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于特定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来说,信息也是不完备的。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参照其他投资者的行为表现来确定的,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羊群效应。同时传统金融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的,其核心内容是有效市场假说。理性人假设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二是市场主体能够对一切信息进行正确的加工和处理。然而实证研究的结果却一再表明:理性人假设只能作为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并不能涵盖人类复杂的行为特点,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现象。赞同这种结论的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并不是完全理性的,金融学研究应当吸纳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吸收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研究中来,以研究金融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行为金融学属于金融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把金融市场上的投资和决策纳入心理分析的视野。同时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又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从而形成一种反馈机制。
行为金融学主要讨论心理行为因素引起的投资者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与反常,它试图通过投资心理因素来解释金融领域中观察到的反常情况,着重解释投资者在判断决策时为何会产生系统性错误。它不仅研究心理因素所导致的交易者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出来的非理性行为,而且由此上升到反思传统投资理论的交易范式,探析金融市场上的交易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为什么会犯系统性的错误,并指导交易者认清自身的行为特点,避免和合理修正金融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实现科学的投资决策。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投资决策人常常会主观判断失误,基于其失误的判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也会改变,这种判断失误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中往往会反应过度或者是反应不足。据此,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向就是要找出投资者这些非理性行为的行为动因,进而努力使投资人的投资行为趋于合理。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为解决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理性的简单假设,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操作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为研究投资问题开拓了一片新的领域。
二、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分析法
在传统的金融市场上,最通用的投资分析方法有两种: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是以基本的宏观经济数据及微观财务数据作为投资分析资料,主要分析经济形势走向同投资对象的经营业绩。这是一种相对稳健的投资分析方法,其有效性是建立在投资者对宏、微观经济局面进行全面、真实地把握的基础上的,这种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中、长期投资者。技术面分析法是根据市场走势所形成的统计规律和图形对未来的投资前景做出分析预测,它是以市场运行的客观技术特征以及各类技术指标作为分析的基础,特别重视经验判断以及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总结,这种分析方法要求投资者对于市场变化更为敏感。相比之下,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投资分析方法则更为侧重于心理因素的分析,着重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状况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认为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其分析思路是:心理状况影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决定投资收益。
依照行为金融学看来,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投资者做出交易决策的依据无非就是自身的主观判断或是市场的客观走势,而市场走势的变化也是由无数市场参与者行为选择所导致的。由此出发,行为金融学特别重视心理分析法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具体来说,心理分析法以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心理变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为分析基础,通过分析多数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方向、行为习惯及市场主流资金的流向,来推测市场未来的走向。心理分析法的长处在于顾及到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因素,强调了投资行为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过分强调人的能动因素而忽略市场发展的客观性,交易行为易于受到投资者性格弱点的干扰。较之已经比较成熟的的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心理分析法的理论支撑和实证资料都还相对比较薄弱,但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心理分析法在对某些市场重大转折点的心理把握以及弥补其他分析方法的不足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按照行为金融学的观点,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投资者总会在综合各种客观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主观判断来做出投资决定,亦即投资者同时在用感性和理性两种方式来把握市场,弥补了基本面分析法与技术面分析法的各自缺陷。这不仅拓宽了传统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对传统的投资决策范式进行了修正和完善。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行为金融学的崛起给人们提供了投资分析的新思路,引发了人们对于投资者深层次心态的分析,启发人们重视投资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行为金融学提供了一些可以预见的投资心理误区,提醒人们防范心理偏差导致的投资失误,从而能够启发投资者改善心理范式,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其正面指导作用就在于引导投资者确立健全的心理范式,进而提高投资行为的成功概率。
1、培养优良的情商
投资心理按照深层或浅层能够划分为非理性层面和理性层面,前者可称为投资者的情商,主要包含投资行为人对于自身情绪的体验深度、把握力度,判断和控制他人情绪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及自我激励与自我调整能力;后者则可称为投资者的智商,更多地是考察投资行为人智力程度的高低,主要涉及投资者在投资方面的知识及理解深度,对经济状况的把握以及对投资对象走势分析预测的能力。总体来看,行为金融学更多地还是从情商的角度看待投资,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在行为金融学看来,既然投资更是投资者心理素质的角逐,那么投资者若想强化和提升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首先就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情商,培育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方式,克服自身的性格弱点。从情绪管理方面入手,设法控制甚至驾驭自己的情绪,这也是走向投资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投资实践中,投资者可以通过不间断的情商培育来弱化自身固有的负面性格特征,养成优秀投资者所需要的若干良好操作习惯。
2、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
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培养规避错误信息的能力,以避免被各类错误的信息所误导。在投资的场合里,各种虚假不实的信息无所不在,为了避免受其影响,投资者要尽量做到全面理解经济数据,学会分析鉴别信息真伪。首先,要避免偏听偏信,避免以偏概全,避免根据自己的偏好对客观信息做出主观色彩过浓的判断。其次,要避免盲目从众的心理,时刻注意自己的投资行为是否被投资大众的力量所左右,即避免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所谓羊群效应就是指行为方式上的盲从现象),避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在投资市场中,虚假的信息、主观上的偏执和浮躁的市场情绪可能会同时发生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者一定要冷静地独立思考。再者,对待投资的态度要平和,避免对市场变化反应失当,否则很容易做出欠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怎样看待损失和收益对其投资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故而对投资收益要抱有合理的期望值,要善于等待,避免急于求成。另外应学会比较正面的和负面的消息,努力摒弃对市场形势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的判断,因为从长远来看,市场价值总不会偏离均值太远。另外,面对同样一组数据,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要养成对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到利弊方面的良好习惯,避免单向思维,应当刻意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及表述方式去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自己的正反两方面思考去得出结论。要学会从各种角度来衡量问题,在做出投资决定的时候,全面权衡得失,切忌孤注一掷。最后,还要学会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问题,善于把握市场发展的走向与节奏,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修订原来做出的投资决定。因为正像人们常说的,市场永远是正确的,投资者自身的主观判断只有与市场上的客观现实相吻合时才是有价值的,不能削足适履地用既定的框框去硬套变化着的现实,而应当尽可能地不断根据事态的变化对原先的判断进行修正。
3、远离市场上的投资氛围
金融市场的环境以及特定人群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投资经验等,都会影响投资者心理范式的形成,进而影响其对市场的看法和投资决策。为了避免受投资市场上众人情绪的影响而扰乱自身的心态,干扰自己的投资决策,投资者应当学会与投资市场保持距离,养成远离投资群体静处独思的习惯,这对于防范投资中的从众心理(这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是一处致命的死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议投资者应该设法与投资的情境保持距离。远离投资情境可以分为两大类,首先是在一定时期内远离所投资产品,在确信应当刻意等待的时段内,竭力让自己不知道手中所投资产品的即时价格,避免受到投资对象价格一时波动的影响而改变原先正确的决定;其次是要远离市场,也就是离开投资大众,避免因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一时冲动,盲目从众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4、用严谨的投资规则和周密的投资计划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
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要想克服自身的固有习惯是相当难的。故此从事投资的人往往需要制定严格的规则或计划来限制自己,用铁的纪律来约束自身的投资行为,以免让主观情绪影响投资决策。避免被一时的市场氛围所影响,冲动之下做出不理性的投资行为。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都是以价值投资理念作为信条,不太过于关注频繁的市场波动。投资者的情绪之所以非常容易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投资市场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若想避免情绪的波动,首要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和管理好投资风险。只有降低了投资风险,才能够保持平和的投资心态,避免因冲动操作造成投资失误。国内外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一轮中长期的景气行情中,主动操作型的基金囿于频繁操作、过分关注市场短期波动等原因,常常难以跑赢大市;而被动配置型的指数基金则因为无为而治式的被动管理战术,往往既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又能降低交易成本,因而能够在经济形势的总体上升趋势中获得稳健的长期收益。应当强调的是,投资者的秉性不同,其心理范式往往也会有明显的区别,因而投资习惯肯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个性有差异的投资者来说,制定的投资计划也要有所差别,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需要制定不同的情绪控制计划。而一旦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投资计划,就要认真遵守,严格执行。
四、把握趋势,相机操作
按照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观点,人的秉性特征对于投资习惯的决定作用远大于传统投资理论所体现的认知深度,人性可以超越经济因素成为决定人们市场行为乃至市场走向的重要动因。这里以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往复摇摆为例来进行说明。倘若投资者依照有限的信息做出了过分自信的预计,则他们会根据新信息的属性支持或否定其先前的判断而做出过度反应或不足反应。譬如,倘若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前景看好,而新披露的信息似乎也支持这一看法,则他们就会对该信息产生过度反应,变得更加看好该公司并且更加自信,从而把投资于该公司的投资工具的价格推升到某种过高的水准;反之,倘若新披露的信息对原先乐观的看法具有否定性的意味,那么它通常就会被打折扣,投资者就会对该信息做出不足反应,并且不能对所投资产品的价格预期做出适当调整,体现出一种价格粘性。
在面临复杂的投资选择时,投资者难免会举棋不定。那就应当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自身的投资战略和自身的性格特征、风险偏好等,分析自身所属的投资类型,选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以获取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投资策略,主要包括逆向投资策略和顺势投资策略。逆向投资策略乃是针对投资市场上的集体非理性现象而设计出来的一种反市场操作方式,它要求投资者注意观察市场上大多数人的表现,倘若大家的意见过于一致,便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效果往往不错。顺势投资策略(又称惯性投资策略)与逆向投资策略相反,它要求投资者充分顺应市场走向,紧跟趋势操作。最好在市场刚刚启动,但大众对信息表现出谨慎和迟疑时,及时抢进。其内在逻辑是,投资者需要一段时间对市场反转进行消化,稳健一些的投资者可以在趋势形成以后再及时跟进,顺势而为。但要防止犹豫再三,迟迟不采取行动,错过最佳时机,或者介入过晚,反而造成损失。
从总体上看,逆向投资策略属于一种长期的,且风险小、投资收益高的交易策略,但在短期内并不排除具有极大的投资风险逆向操作者不免经常过早行动,短期的逆向震撼会让投资者痛不欲生。所谓短期逆向震撼是指,当各种迹象显示可以采取逆向投资策略时,由于投资者不可能刚好抓住反转点,所以一旦采取逆向投资后,市场走势可能和投资者选择的方向相反,而且有时候持续很久,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投资者必须了解,当投资人群的意见趋于一致时,它在短期内推波助澜的力量是极为快速而且巨大的,某些具有市场支配力的投资主体也会趁机打压市场以获取廉价的筹码,此乃投资市场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逆向投资者就必须经常承受这种短期震撼,一旦无法承受,很可能又会随众人趋势而行,做出否定原先正确决策的举动,从而丧失盈利机会、增加交易成本、搞乱投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进一步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造成亏损或者减少盈利机会和盈利幅度。因此若想成为真正的逆向投资者,就必须有能力承受这种短期震撼的压力。另一方面,相对于逆向投资策略,顺势投资策略属于一种短期策略,风险很高,仅适合于有丰富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最后需要强调出一点:无论具体采用哪一种投资形式,规避投资风险都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判断失误总是难免的。为此,投资者一定要采取严谨的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学会及时止损等等,并且要立说立行,坚决果断地执行既定决策。
【参考文献】
[1] 王帅林:行为金融学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12).
[2] 特维德: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李国平: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郝什舍夫林:超越恐惧和贪婪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心理诠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 陆剑清:投资心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刘力等:信念、偏好与行为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3
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度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导致农业外资吸引力弱的原因之一。农业投资环境对外商的吸引力较小,政府已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农村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村庄道路差、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制约因素,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农业的欲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外商投资硬环境。对此,政府应在财政上给予更大支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和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民间渠道。加强乡村道路,兴建现代化农田水利,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通讯、供电等基础设施,治理耕地、水源等污染问题,在人畜饮水、小水电等工程建设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
2改善农业投资软环境。投资环境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状况等硬环境,还包括无法用具体的物质形态所表述的投资软环境。与投资硬环境相比,外商投资政策、服务等制度方面的投资软环境对农业外资引进的影响显著。优化外商投资软环境,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外资的软环境,制定农业引进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是投资软环境提高的内容之一。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业投资项目都存在风险大、利润回收期长的特点,相应的实行投资政策上的倾斜,对于增强外商投资的信心有促进作用,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或为外商投资农业提供土地出租、延长使用年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减免外资企业投资项目的各项税费,保证外商投资企业的国民待遇。同时保证农业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并真正落实,降低外商投资的风险。另一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制度因素是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应建立健全外商农业投资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和法规体系,保障外商投资的合法权益。其三,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设立外商农业投资服务中心,提供农业投资咨询服务,对外商投资项目,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外商投资成本和交易费用。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
我国农业领域内的外资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各地区在农业外资引进政策措施上存在较大差别,农业项目审批各自为政,缺乏宏观上的政策引导,导致农业外资过于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引资的东、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应是以后农业外资政策调整主要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外资比重较低,对农业区域协调发展产生影响,尽管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以鼓励外资向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利用外资已开始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但外资区域分布依然呈现“东多西少”的发展态势。
1加强农业外资政策向中西部倾斜,努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农业投资政策环境。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外资的制度环境,制定农业引进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如给予税收优惠或为外商投资农业提供土地使用权审批权限等便利。同时保证农业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并真正落实,降低外商投资的风险。
2西部地区应强化集聚效应、提升区位优势,以吸引外资的进入。西部地区应当依托本地优势农业资源,建立具有地区产业特色的外商投资农业示范园区,有意识地引导外资集聚,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农业示范园区应该建立一些优势农产品产地,使外商就近投资生产,以此避开地理上的障碍、基础设施不足等不利的区位条件,并使其发挥“示范效应”。农业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粮棉油、农林牧渔生产的地域空间分布格局,还会影响到不同区域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农产品的品质。我国中、西部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四川等地在农业资源上都有优势产业,如内蒙古的奶业,新疆的棉花、番茄,陕南甘南的苹果,四川柑橘等,这些自然资源优势是相对稳定且不可替代。因此,在农业外资的吸引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强化地区农业资源效应,发挥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在引资中的作用。
3农业示范园区要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关联。有效的办法有2个,一是搞好东西部产业链的对接。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集聚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应在产业上与东部地区开展垂直分工与协作,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以解决在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的“市场通路”问题;二是根据产业前向联系,西部地区还应积极引进处于农业产业链下游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销售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强化聚集的根植性。
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外资进入农产品深加工领域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从不被看好的产业变为外商投资的热点领域,吸引农业外资的政策也应由原来的注重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方面的提高,因此除了农业外资投入不断增长外,农业外资区域政策调整更为重要的是外商投资产业政策引导。农业外资吸引政策在产业引导上不明显,不能适应农业外商投资所产生的新问题。目前,农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初级加工领域,在农产品深加工及高科技含量、高新技术农业项目少,无法进一步发挥农业外资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作用,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农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引导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既可以促进农业外资的产业结构优化,同时也可以消除外资大举进入农业领域对产业安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发展和完善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集群不仅是一个规模化的区域农业专业化经济体,更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包含了生产养植户、加工生产企业、运输销售企业、中介服务企业甚至政府在内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网络组织结构成为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会由于长期的合作和交流形成的相互信任关系,减少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风险[4]。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还存在产业链条短、分工水平低的发展困境,但是农业生产是以有生命的动植物为对象,整个生产过程具有时效性,“迂回生产”程度受到一定限制,因而其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难度更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发展和完善产业链。
培育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吸纳中小企业
产业集群内部龙头企业的发展对于整个集群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龙头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和生产能力,能够带动较大范围内的农户以及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集群发展和整个地区发展,这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因此,中小企业可以依附龙头企业的市场和经营,发挥和利用自身有限资源优势,成为龙头企业的一部分,在产业集群内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共同构建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因此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举措,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4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收入的不断增加,理财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黄金等贵金属由于其安全性和
>> 文化产业品牌塑造的策略与路径:以浙江省为例 城镇景观区域类型的文化驱动研究――以浙江省城镇为例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对策研究:以浙江茶叶为例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浙江为例 事务所合并案例研究:以浙江天健为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 以浙江为例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浙江农业产业链纵深延伸战略研究―以浦江葡萄为例 公共需求与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以浙江为例 票据链及其对货币信贷运行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 旅游消费增长对拉动国民消费的贡献:以浙江为例 家庭与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比较研究:以浙江为例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高校教师联系学生寝室的实效性调查―以浙江某高校为例 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进行软件人才培养的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传媒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的整改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独立学院学科建设的思考――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 工资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以浙江龙港为例谈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运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基金项目:2012年嘉兴学院一般SRT立项项目《基于黄金投资的贵金属投资理财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成果。
通讯作者:李 燕 。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5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策略;增长投资策略;价值-增长投资策略
基金投资策略的传统研究以CAPM理论、有效市场理论(EMH)等经典理论为基础,以β值分析为投资策略的核心。近年来,对市场异常现象(market anomalies)和三因素模型(Fama and French,1992)的研究,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策略的已有研究,用净值市值比(B/M)、益本比(E/P)、现金流价格比(CF/P)等指标划分两类投资策略(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与格雷厄姆、费雪等投资大师的定义和投资实际产生差距。本文运用假设检验的方法,以主流媒体公布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2006年增持最多的20只股票为样本,定量分析基金对这些股票所进行的操作,分别检验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策略是否存在于这些操作中,并得出价值-增长投资策略成为我国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的结论。
一、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策略的检验
Fama和French(1992),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将价值型股票的特征描述为较高的净值市值比(B/M)、益本比(E/P)、现金流价格比(CF/P)。本文基于对价值投资理论的研究,认为益本比(E/P)与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思想最为契合,为获取数据方便,本文选取益本比(E/P)的倒数――动态P/E作为分析指标,研究基金建仓时和出货时的动态市盈率与市场平均市盈率的关系。如果基金建仓时动态市盈率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出货时动态市盈率高于市场平均市盈率,则认为基金采用了价值投资策略。
选取我国开放式基金2006年年报披露的前20只增持最多股票作为分析样本,查阅基金建仓、出货时股票的相应财务指标,计算其动态市盈率;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如果样本在基金建仓时动态市盈率显著低于市场平均动态市盈率,在基金出货时动态市盈率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则证明基金采用了价值投资策略,动态市盈率作为基金价值投资策略的量化指标是成立的。
基金在2006年建仓时和2007年出货时,投资组合动态市盈率如表1所示。
市场平均动态市盈率以Wind资讯和其他主流媒体公布的数据为准,基金建仓和出货时市场平均动态市盈率指标分别为23.64倍和37倍。由上述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如下:
H0:PEsample>PE
H1:PEsample
由于样本容量为20,构成小样本,进行单侧t统计检验。
t==-2.33
P值为0.0155,在0.02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2006年基金增持股票的建仓时动态市盈率显著低于市场平均市盈率。采用相同方法对出货时动态市盈率进行假设检验,得t值为1.95,P值为0.033,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2006年基金增持股票在2007年出货时的平均动态市盈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上述对2006年基金增持股票的平均动态市盈率的假设检验结果非常显著,证明价值投资策略的核心指标――动态市盈率(或安全边际)已经被基金采用。选择动态市盈率低的股票进行投资,在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时建仓、在动态市盈率高于20倍、达到40倍左右时出货,成为基金投资操作的规律。
二、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增长投资策略的检验
Fama和French(1992),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将增长型股票描述为较低的净值市值比(B/M)、益本比(E/P)、现金流价格比(CF/P)。本文基于对增长投资理论的研究,认为上述3项指标并不是划分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的合适标准,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率是否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业绩增长指标才是更适宜的划分标准。
本文选取2006年度基金增持最多的20只股票作为样本,查阅并计算其5项财务指标:每股收益增长率(growth rate Eps)、净资产收入率(ROE)、毛利率(Profit margin gross)、净利率(Profit margin net)、主营业务增长率(growth rate operating income),并按流通股本加权计算平均数,得5项指标的样本平均数分别为65.34%、17.12%、34.03%、14.87%、63.19%。
5项指标的市场平均水平以2007年4月27日《中国证券报》公布的年报数据为标准。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披露2006年年报的1254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701.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2.6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32.90亿元,同比增长22.03%;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6元,同比增长21.5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12%,加权平均净利润率达到6.99%。
采用与价值投资策略相似的检验方法,对grown rate Eps、ROE、Profit margin net、growth rate operating income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t值分别为1.44、7.15、3.22、1.84,P值分别为0.08,0、0.002、0.041,可以分别在0.1、0.01、0.01、0.0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4项原假设。
上述对增长投资策略下,样本股票的4项财务指标的假设检验结果非常显著,证明增长投资理论的核心选股标准――“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能力应该长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已经被基金采用。选择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收入率、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股票进行投资,成为基金关键的选股策略。
三、基金投资策略的新趋势
本文在我国基金业中检验出的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策略的融合趋势并不是偶然的。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教授劳伦斯・科明汉姆曾在《什么是价值投资》一书中将当今社会主流投资模式归纳为5种:价值投资、增长投资、指数投资、组合投资和技术投资。他认为价值投资、增长投资是目前华尔街最重要的两种投资模式。他更为精辟的一个观点是,“从某程度上说,增长投资是价值投资的变种,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是‘堂兄弟’”。
价值-增长投资策略的思想内核其实是价值规律,它体现了价格与价值之间的相对运动。它的获利机理有5种:一是当价格低于价值时,价格向价值回归,产生获利空间;二是当价格超过价值,并继续上行,在明显泡沫化以前,产生获利空间;三是价值本身增长,产生新的获利空间。格雷厄姆的传统价值投资策略主要是通过细致的财务报表分析,获得第一个获利空间;巴菲特改进后的价值投资策略,即价值-增长投资策略开始获得第一和第三个获利空间,对第二个获利空间主要采取被动态度,第二获利空间的获取程度主要取决于市场气氛导致的股价泡沫化程度。在更多的情况下,价值-增长投资策略提倡先于市场出现严重泡沫化时出货离场,以避免投资损失。
在投资实践中,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自1965年持续超越市场的投资业绩证明了价值-增长投资策略的现实存在性、正确性和优越性;上述对基金投资策略的实证检验也可以证明,我国基金在市场进入牛市的良好契机下,吸收了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策略的精华,半数以上在2006年、2007年取得了超过100%的投资收益率,连续战胜了大盘,成为了价值-增长投资策略的成功实践者。
本文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2006-2007年的投资组合为样本,在我国基金业检验了价值投资、增长投资策略的融合和价值-增长投资策略的形成。基金采用价值-增长投资策略后,收益率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基金的业绩跑赢了股指,证明了这种策略的有效性。本文的实证检验虽然较为初步的,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启示性。如能对价值-增长投资策略在投行、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中的运用典型案例进行实证检验,对基金投资策略的新趋势的研究将以更宽的眼界,得出具有更广泛适用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布鲁斯・格林威尔,贾德,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劳伦斯・科明汉姆.什么是价值投资[M].华夏出版社,2004.
3、基金经理布局2008 继续看好明年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7-12-26.
4、颜寒松.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策略[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Chan,Lakonishok. Value and Growth Investing:Review and Update[J].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2004(60).
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6
5基金引领
纵观目前的美国灵活策略国际基金,要找出一只业绩优良、价格合理而且仍然对投资者开放申购的基金却不容易。人多数的美国大盘型国际基金都对小盘类股票和新兴市场股票的投资比重有限,同时大部分的中小盘型国际基金都集中投资在市值较低的那部分股票(即小盘股)。而拥有灵活投资策略的国际基金很多都对投资者关闭了申购的大门。其中表现较为出色的5只基金中,有3只都已暂停申购,它们分别是朱利叶斯・巴尔国际股票基金(Julius Baer InternationalEquity)、威廉布莱尔国际基金(william Blair International)、技工国际价值基金(Artisan Interna-tional Value)。另外2只具备投资价值并仍对投资者开放的灵活策略国际基金则包括劳德斯国际市场大师基金(Laudus International MarketMasters)和数量国际价值基金(Quantitative Foreign Value)。
2基金值得关注
除了上述2只基金外,鉴于美国灵活策略国际基金的投资价值,尤其在当前市场大幅动荡的背景下,晨星分析师还认为以下两只灵活策略国际基金值得投资者考虑,即大师精选国际基金(Masters SelectInternational)和奥本海默国际增长基金(Oppenheimer International Growth)。大师精选国际基金是一只价格合理的多经理基金,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投资策略来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回报;奥本海默国际增长基金通过挖掘新的增长机会的投资价值来取得不菲的投资成绩。同样地,目前这两只基金都对新投资者开放。图2是这两只基金2004年以来的月度回报率。
大师精选国际基金
该基金的投资风格为大盘混合型,最近刚增加了十字星公司(Northern Cross)作为产品线的第6个投资顾问。而来自十字星公司的顾问团队,曾经成功的帮助基金经理Hakan Castegren管理海港国际基金(Harbor International),该顾问团队建议的投资策略是在灵活的蓝筹股导向下精选新兴市场的投资品种。巧合的是,大师精选国际基金旗下的另外5个投资顾问也倾向于投资市场的非主流产品,热衷于推荐买人小盘型股票和新兴市场股票。因此,该基金投资的地区和行业非常分散。其长期回报令人印象深刻,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达到29%,是位列该类别中回报最高的基金之一。让投资者惊喜的是基金的管理费用处于中下,而不收申购费让基金的费用优势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