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残疾人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范文1

然而,目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预测,未来五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将在5400万人左右,而预计的就业岗位是4000多万个,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入世、国企改革和城市化的发展,就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将会加剧,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就业中的人才高消费现象已经出现,因此,残疾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残疾人就业工作面临困境,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制定相应对策,切实解决有劳残疾人的就业。

残疾人就业面临障碍

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一是人口众多因素。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国转移了农村上亿劳动力,“十五”期间还将转移4000万,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会遇到的问题,中国的人口总量决定了供大于求将在我国长期存在。二是结构性因素。从理论上说,通常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创造岗位100万个,但在很多情况下,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一定创造出相应的岗位,关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如果是高科技产业,吸纳的劳动量不一定会很多。我国近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国企改革深化,大量工业企业不仅创造新岗位有限,而且还减少了很多劳动力。去年全国单位从业人员11404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494万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1030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506万人,去年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3.3%,但实际情况还不止这些,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而言,全国就有769万人,而且从今年开始,全国大约有40%的人将陆续离开再就业服务中心而走向社会自谋职业,这将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去年底出中心就达200万人。同时,据对全国59个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平均每个求职者仅有0.65个岗位,从今年一季度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司的数据看,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职位需求比为1:2.86,也就是说,一个岗位3人争。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当前以及相当一段时期的社会就业之难可见一斑,严重影响到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的就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2、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更多的企业与单位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纷纷议论:健全人还要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就业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些单位宁可交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助残”变成了停留在嘴上的口号。

3、就业要求提高。加入WTO,经济与全球化接轨,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被推推搡搡挤入了同一个国际平台,尽管我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贸,但对企业来说,同站一个平台,“小个子”总怕被“大个子”挤出平台,做大做强做优是唯一选择,所以健全人、多面手和高精尖者成为首选,残疾人“理所当然”成了遗忘群体。

4、企业转制没有调整好必要的劳动关系,应受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难逃下岗厄运。中小企业的转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和运转能力,很多不良企业经过转制起死回生,然而业主的社会责任淡薄,劳动关系弱化,残疾人就业受到最直接冲击。

5、福利企业的内在隐忧不容忽视。福利企业是国家和社会兴办的以集中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目的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国家对社会福利企业有扶持保护政策,在管理上有优惠照顾,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解决有劳残疾人的就业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业经营运作有了很大变化,现在的福利企业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福利企业,国家的税收优惠流失不去说,里面的猫腻也难究其责,更糟的事,对残疾人的就业实际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以残疾人名义兴办的福利企业将残疾人拒之门外。

6、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能力培育环境欠佳,良莠混杂影响了对残疾人的公正评价。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有的残疾人眼高手低,能从事的工作不愿做,一张口要做坐办公室高工资的工作,使用人单位大摇其头,但实际上他根本从事不了他所想做的工作,使企业经营者见到为残疾人联系工作的人就怕,影响了社会对残疾人的看法。

7、残疾人就业调控力相对较弱,机制创新浮于表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减员增效是企业的内在要求,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通常会创造新的岗位,但企业也有可能为了提高竞争力,即使在效益增长时还减少劳动力,这些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国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再加上残疾人固有的自身就业信心不足,工作网络还有待形成,所以使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减少了就业机会。

8、历史欠帐太多,就业改善还需时间。尽管各地政府都关心残疾人工作,但因为工作规范性没有形成,工作大多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遇到一件处理一件,所以历史性欠帐太多,新的问题又在不断出现,残疾人的就业改善还需一段时间的努力。

另外,还有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滞后的择业观念,也影响着残疾人的就业。比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就业模式,已渗透到人的意识深处,人们只把在正规部门中签订的劳动合同的雇佣就业形式看作是就业,把只有劳务关系的岗位不算是就业。实际上判断就业与否只有两个标准:收入与劳动时间。而不论是否有劳动关系或什么样的劳动关系。再有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例如,有的残疾人迫于生计,摆摊设点做小买卖,有的开残疾车拉客,或无力办经营执照上缴各种税费,或无固定场所,或因管理有漏洞造成不规范经营,被工商管理部门取缔而挫伤了他们自谋职业的积极性,这实际上是政策扶持工作没有到位所造成。

当前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若干对策

“十五”期间是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比较快的阶段,同时又是劳动力需求增长比较慢的阶段,就业问题比以往任何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表现得都明显和突出,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以更广阔的思路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朱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汇,“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这在中央政府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最需要关心的,残疾人与健全人拥有一样的尊严,有同样的生命价值,对残疾人的关怀是人性中最善最美的体现。残疾人应该得到社会和健全人的帮助,为残疾人提供更宽阔更通畅的就业渠道。

1、重视政府导向,全面关注残疾人就业。就业是残疾人最大的保障,将残疾人就业作为关注的重中之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当然,我们现在所说的残疾人就业工作,并不是指政府按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以行政的手段强行分配硬性安置,而是将工作的基本点落在创新上,着重在宏观上进行调节,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现有基础,以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辅之以少量的行政措施,在就业政策制定、资金援助、岗位提供等就业环节给予扶持,关键还在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子,努力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而且还要不断认真研究,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把应有社会承担的职能还给社会,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社会义务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履约责任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的工作协商机制,使工作强而有力、切实有效,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难度首先表现在认识上。需要指出的是,安残就业工作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是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各个部门都要服从的大局。综而述之,我们要走出四个思想误区:一是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残联的工作,而不把它作为社会的共同责任;二是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指能安排则安排,而不把它作为一种社会义务;三是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手段是把残疾人向单位推介了事,而不是因人而异,协商而决;四是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指安排就业岗位,而不是将鼓励自谋职业也作为一种方法。凡此种种,把本来不容置疑的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在某些单位变得轻描淡写,应付而过。加强宣传是个好方法。江苏省太仓市残联运用该市的二台一报(市电视台、市电台、太仓日报)和闹市区的固定宣传橱窗、宣传横幅,广泛宣传《保障法》及省、市文件精神,用报道、联播、征文、画册、文艺等形式,大鼓大擂,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绩,去年被江苏省残工委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市,使全市的残疾人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2)认真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按比例就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克服四种偏差:一是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工作有抵触;二是基层发动不深入,思想有疑惑,对安排残疾人上岗不理解;三是残联唱成“独角戏”,工作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工作重布置轻考核走怪圈,形成安残工作年年抓但年年无突破的被动局面,影响并制约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进行和深入开展。太仓市认真根据该市实际情况,出台了《太仓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办法》,成立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管理机构,使全市的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扎实有效。自1996年以来,该市按比例安残912人,进入企业工作的有862人,仅去年一年,各基层残联就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315人,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或个体从业的394人,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办法积极扶助残疾人从事个体从业和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鼓励私营企业和福利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为政府分忧,减轻社会压力。到去年底,全市1.9万名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的9120人,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5%。

(3)依法收缴按比例就业保障金,营造氛围。应该看到,残疾人自身所存在的缺陷,有的单位确实无法安排,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的共同责任还是要担负的,那么就要按规定,按比例收缴保障金,用保障金来扶持残疾人就业和扶持生活基本来源。太仓市近年来形成的“各部门负责,有关系统督办,各用人单位配合”的工作机制,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实效。一是由市财政、物价、残联等部门制定《太仓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管理规定》,款项直接转入市财政专户;二是年初根据上年末单位情况,向各单位开出缴款通知;三是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对残疾人就业情况实施劳动监察,使这一难度较大的工作管理科学化、运作规范化。

(4)加强职业介绍,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安置就业摆到突出位置,是改善残疾人生活,实践“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首要的问题是激发残疾人致富的欲望和创业的热情,调动起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精神,克服自身残疾障碍,战胜自我。在此基础上,加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步伐就变得十分迫切。尽管很多地方建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劳动服务所,但是由于起步晚,信息量少,运作程序还不敞,所以还未充分体现出它的重要职能,因此应该在二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职业介绍效能,发挥后发优势:一是进一步加大职介工作力度,提高劳动服务所的运作效率,尽快凸显社会效益;二是高标准建立残疾人就业工作信息网,使安残就业工作更快更准更优。去年9月25日,中残联在西安专题召开了全国残疾人就业信息网建设工作会议,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为建设规范化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为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使求职残疾人和用工单位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掌握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将起到关健作用,这实际上是提高了社会化运作形式,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化责任。

2、加强就业培训。一项调查告诉我们,残疾人就业究竟难在哪,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低”现象在残疾人中十分普遍,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所以残疾人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者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的素质培训,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这断论述,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残疾人就业也必须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有劳残疾人也要改变过去只是一味抱怨工作难找,而要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1)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就业前培训。我们知道,残疾人由于自身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很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即使有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可能由于残疾人达不到最起码的上岗条件而无法安置。基于这一点,太仓市在前几年就着重考虑了上岗培训方案,依托社会资源,设立5个培训点,多特性多渠道地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同时要求全市各基层残联,举办各类适应性技能培训班,帮助残疾人掌握生产工作技能,每年都举办20多期各类培训班,参加培训近千人,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年,太仓市经过分析研究,增设了二个缝纫培训基地,免费为残疾人培训裁制服装。他们认为,缝纫就业门槛底,学习又易懂,上岗快,而且它最大的特点是,经过培训马上可以开店经营,而且经营市场十分广阔,残疾人完全可以在居住地就近经营,既方便周围的居(村)民,又解决了自身就业,可以说是一石双卵,更重要的是,太仓市在培训教育中,在残疾人当中贯彻了适者生存观念,引导残疾人勇敢地改变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等待。

(2)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大力加强在职培训。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的加快,过去那种一次学习和单一技能状况将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提高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能力。太仓市把在岗残疾人培训也列入工作要求,应该说工作抓到了点子上,他们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在完善企业培训制度的同时,重视做好企业内残疾人的培训,二是通过市肢残人协会、聋人协会、视障人协会了解具体情况,去年举办了首届残疾人电脑培训班,有9名残疾人参加了提高培训,并且有8名一次通过中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

(3)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创业是最好的就业。目前社会就业思维仍十分陈旧拘谨,很多人还停留在进厂入店的安置上,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然而,很多残疾人因为残疾而行动不便,流动性极差,因此要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太仓市的缝纫培训基地应该是条好路子,从这个基地出来的学员,可以说出来一个就业一个,他的就业适应能力是很强的,这无疑是残疾人就业安置的重要手段。

3、激励自强创业。加入WTO后,我国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就业机会增长33%,然而,这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而且就目前国内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区区1200万也是杯水车薪,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并非从此走出弱势阴影,因此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还需在自强创业上给予极大鼓励。

(1)政策激励。政府的政策扶持是极其重要的,政府应该对自谋职业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除安排长期低息贷款用于创业外,在税收方面也实行重点优惠政策。同时,也可以对吸收残疾人员的企业给予有关政策优惠,以鼓励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对不按限额比例招用残疾人的企业处以罚款,用罚金补助那些雇用残疾人较多的企业,或用以鼓励残疾人创业的奖励金,用政策的杠杆来促进残疾人就业。

(2)事迹激励。政府应该大张旗鼓地宣传残疾人的自强精神,以激励广大残疾人的创业信心。从中国古代的左丘明、孙膑、司马迁、鉴真,还是现代的,高士其、华罗庚、吴运铎,还是外国的贝多芬、拜伦、海明威、爱迪生、奥斯特洛夫斯基、罗斯福,是自强使他们名留青史。张海迪、桑兰的灿烂笑容,可以鼓起残疾人必胜的勇气。

残疾人就业范文2

一、残疾人就业现状

所谓稳定就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各类社会基本保险;在单位上岗并按月取得最低工资标准以上报酬。

据统计,宁波市残疾人就业率已经达到87.8%。但根据上述标准,已在福利企业或分散安置单位就业的残疾人,未上岗或上岗报酬未达标的不在稳定就业之列。为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稳定就业的情况,市残联与市民政局联合组织了一次残疾人就业情况书面调查,共征集回收福利企业调查表75份、分散安置单位调查表95份,经汇总统计,这些单位残疾人的平均上岗率为45%,上岗残疾人的月平均工资879元,未上岗人员的月生活费约200元。由此可见,已就业残疾人的稳定就业率低下,就业不上岗、上岗报酬少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单位甚至借口代交全额养老保险费而不发工资。

二、造成残疾人稳定就业率低下的原因

1.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对残疾职工的上岗要求不够明确,有关管理部门在检查监督中措施也不够有力。例:去年调整完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试点,文件上只规定企业通过银行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员支付不低于所在县(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没有规定残疾职工必须上岗,有关部门在执行中也没有强调,使不少企业放松了对残疾职工的上岗要求,导致原上岗残疾职工有不少下岗,稳定就业率明显下降。

2.安置单位思想认识上有差距。主要表现为:①安置残疾职工的目的不是帮助残疾人劳动就业,而是为了争取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中获得利益。②对残疾人存有偏见,把残疾人视为残废人,对残疾人的劳动能力缺乏认识,甚至觉得残疾人在单位上班有损单位形象。

3.残疾人就业平台没有搭建好,就业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用工单位不能通过劳动力市场尽快找到适合工作岗位的残疾人,而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也无法通过市场找到用工单位。

4.部分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部分残疾人文化程度低,缺乏职业技术能力,不适应竞争机制下的就业需求,还有部分残疾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

5.有部分残疾人确因残疾程度严重,没有劳动能力而不能上岗。如重度肢残者、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但他们为了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而找单位挂靠就业。还有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因适合的岗位较少,而且有些适合的岗位又没有安排残疾人,因此没有上岗;而部分上岗的残疾职工因薪酬太低又不愿上班。上述种种使许多已就业残疾人实际上长期处于待业和失业状态。

三、解决残疾人稳定就业率低下的途径

1.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扶持残疾人就业政策,对残疾职工上岗率要有明确规定。税务、民政、残联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检查管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监督,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权利。

2.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的政策宣传和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逐步消除对残疾人用工的偏见和歧视,营造自觉主动帮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3.加快建设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信息平台。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要面向社会做好残疾人就业登记、用工需求登记、就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工作。同时,为残疾人做好失业登记、社会保险、就业服务等工作,逐步将残疾人就业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统一、高效、有序的就业服务体系。

4.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残疾人就业政策时,应适当加强扶持力度,以促进全社会帮助安置残疾人就业,要合理设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标准,用经济手段引导鼓励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范文3

(一)劳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残疾人所得可减征40%个人所得税;残疾人员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月销额达不到3000元,从事商业经营月销售额达不到5000元的免征增值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减免税收。对已领取营业执照且持有《残疾人就业优惠证》人员(以下简称“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本人为社会提供的营业税应税劳务,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建筑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和服务业等。

(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免征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免交的收费项目包括:

1对个体经营的残疾人,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的行业(以下简称国家限制的行业)从事加工、修理和其他劳务及从事商业经营确有困难的业户,本人申请经工商部门批准后可免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残疾人员可以本人提出申请,凭《残疾人证》及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经市税务局批准,免收税务登记证件工本费;

3卫生部门收取的卫生监测费,预防性体检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

4劳动保障部门收取的劳动合同鉴证费,职业资格证书工本费;

5城建部门收到城市卫生费、占道费;

6红十字会收取的群众性卫生救助培训收费;

7人防部门收取的人民防空建设“四项收费”

8公安部门收取的驾驶证工本费,机动车辆行驶证工本费和特种行业许可证工本费;

9各级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有权批准减免的其他涉及个体经营的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三)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员,实行其他收费照顾。

盲人经营按摩院和残疾人在社区经营小型的食杂店,修理店、服装裁剪铺、干洗店等,所发生的水费和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卫生费、社会治安群防群治费、采暖费等,有关部门均应按照民用标准收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必须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应向环保部门交纳排污费。物业公司收到物业管理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部门收取的机动车安全检验费等,应给予适当的减免和照顾。残疾人利用自有房屋从事上述经营活动的3年免收土地年租金。严禁各种摊派、集资和其他强制收费行为。

(四)对残疾人就业给予资金扶持。

1小额担保借款扶持要按照《省小额担保借款管理办法》长银发[]102号)和《关于进一步支持“巾帼创业”等三项再就业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区[]444号)规定优先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小额担保借款的支持。

2提供无偿的小型设备扶持,此项视不同残疾人就业的难点和具体问题另行规定。

3提供无偿的资金扶持。对暂不具备小额担保贷款条件,首次从事小商业、维修业、服务业、种植养殖业等的贫困残疾人,自筹资金有困难的可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资金扶持,其中:属于个人经营项目的最高扶持额度不超过4000元,属于3人以上组织起来经营项目的最高扶持额度不超过10000元。

以上三种扶持方式,不能重复享受。

4加大对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扶持。全市开展选拔培养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活动。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带头人创业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创业和就业。对评为长春市级和市级创业带头人分别给予5000不高于3万元额度的资金扶持,用于鼓励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设备改造、配置、充实流动资金簿,所需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付,此项扶持资金不重复享受。

5加强对基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扶持。市视财力情况,对工作成绩显著及经济困难的地方,通过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就业再就业资金给予一定的有偿成无偿资金扶持。

二、鼓励社会各类单位和经济组织安置和吸纳残疾人就业

(一)按比例按排残疾人就业。

1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均应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依法保障残疾职工享有平等权利。

2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各类用人单位,要及时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联、地税、财政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切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3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不属福利企业)不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鼓励,每超比例按排1名残疾人就业,可一次性给予2000元鼓励,市根据城市发展配套规划设有无障碍设施改造,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购置专用设备,工具以及社会保障费等。

(二)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

1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创办各类所有制内资福利企业,安排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就业。为他安排适当的工种和岗位,并以劳动合同的形式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关系,保证其在转正、晋级、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生活福利,保险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和权利。对福利企业的各项税金,要加大对残疾职工困难生活补助,保险补贴和福利性支出比例、民政、税务、残联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由民政部门牵头,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协同做好福利企业年审和检查工作。新办福利企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可提供小额贷款支持。要特别重视和做好聋哑人的就业安置工作。

2通过建设残疾人就业一条街,就业市场等形式,创办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和技能的残疾人就业、创业。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在场所建设,用水用电、登记注册费用上,按民用标准给予减免照顾。资金等方面财政、劳动保障、金融机构,残联给予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等,重点安置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同时,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对其他精神、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和就业训练。有关部门在场所建设、用水用电、登记注册收费上按民用标准收取,优先办理。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借所需建设资金。

对在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就业的残疾人,可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给予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方面的补助。所需资金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解决。

4要把城镇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助残亭”爱心亭”等残疾人专营的服务亭和残疾人就业一条街等,纳入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拟建的要选好地点和项目,有关部门应优先批准,提供方便。需要拆迁的,七、加强《残疾人就业优惠证》发放管理<残联和劳动保障部门为城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劳动保障、民政部门和残联以及乡镇、街道、社区等,要首先协调解决好残疾人的经营场所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三)鼓励各类小型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

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新增加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残疾人就业优惠证》残疾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应的期限内,按实际安排残疾人数,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与劳动合同年限一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补贴所需资金,符合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条件的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111号)办理;其他残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所需资金,可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

(四)新建各类商贸市场,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摊位给失业残疾人使用。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新建各类贸易市场、百货商场等,为有经营愿望的残疾人提供一定数量、较好位置的摊位使用。通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为残疾人提供摊位和租赁费用减免照顾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的资金鼓励,用于服务设施改造、更新、购置其它设备、工具等。

三、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

(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发的各类公益性就业岗位,凡符合条件、适合残疾人的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社区、乡镇居民集中地区设立的报刊亭、图书亭、电话亭、社区停车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要优先优惠租赁给残疾人;小区内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使其岗位和收入稳定。

(二)城区街道、社区和乡镇开发的社区生活服务员岗位,原则上要安置1名有劳动能力的轻度肢体残疾人就业。

(三)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残疾人,各相关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具体的补贴办法根据有关规定办理。

四、积极帮助农村残疾人就业

(一)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残联组织,要以开发适合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劳动项目的扶助残疾人创业为重点,扶持到户、人,为残疾人提供政策扶助、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信息指导、项目开发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要长期坚持、跟踪帮扶、促其脱贫。

(二)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及残联组织,要利用农业产业化发展契机,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发挥基地加农户的优势,通过开发工作岗位,发展福利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农村残疾人创办企业或安置残疾人就业数量较多的各类企业,金融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应予以资金扶持。残联可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符合康复扶贫贷款条件的各地农业银行应积极提供康复扶贫贷款支持,保证贷款及时到位,给予特别扶助。

(四)帮助农村富余残疾人劳动力进城务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注意加强对残疾人劳动力转移转业的技能培训,增强他转业转岗能力,鼓励、引导他参加针对性强,实效性明显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创业培训,并为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实现其就业。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

五、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

(一)从事个体经营、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城镇贫困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给予一定的补贴。补贴额度暂按残疾人本人的年度缴纳养老保障总额的20%左右掌握。补贴资金由残疾人本人提出申请,经残疾人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残联审核、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补贴资金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二)对已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残疾人,新近以各种方式虽然能够获取一定经济收入,但收入状况尚不够稳定的可仍保留其低保待遇,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

(三)企业就业的残疾职工,因为残疾程度加重等原因不适合继续在原岗位工作,单位无法易岗安置,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经本人申请,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四)要帮助灵活就业残疾人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此项根据我市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法,经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和协调社保局共同核实,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照本人年度缴纳社会保险总额的30%,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灵活就业残疾人享受我省制定的从事个体经营及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给予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

(五)社会各类单位安置大龄残疾人就业,达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以适当延长缴费年限,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所需资金由个人承担。

六、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

(一)认真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就业登录工作。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认真开展残疾失业人员登记工作,当年新增就业残疾人要按实名制要求进行就业登录。就业服务局要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

(二)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按照各类残疾人的需求,为其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等就业服务。优先为残疾人服务,并免收代管档案、人事关系托管、市场门票等费用。对符合财社《[111号文件规定条件的通过再就业资金给予一次性的职业介绍补贴;对其他残疾人的职业介绍,可以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补贴。

(三)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参加各类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且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对符合财社》]111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所需资金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对其他残疾人的培训补贴,从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

(四)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符合财社[]111号文件条件、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残疾人,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就业再就业中列支其他残疾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从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中列支。

(五)搭建各种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通过定期就业信息、举办用工洽谈活动,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并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残疾人就业范文4

(一)社会歧视如影相随

在社会上普通认为,残疾人就业就是从事一些低技能的工作,或是从事一些相对轻松的简单体力劳动。但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全可以胜任与他们专业知识相适应的工作。而且残疾大学生经过生活的磨炼,他们往往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在工作中会更加努力、刻苦。但为什么残疾大学生就业又如此之难呢?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对残疾人就业存在着偏见和歧视。主要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经常以残疾人会有损于企业形象,降低工作效率,给企业造成负担等理由,将求职残疾大学生拒之门外。我们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有用人的自,在招用员工时规定一定的条件,这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个“一定的条件”必须是“合理”的,而且是为该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否则,应该认为构成对残疾人的歧视。

(二)高等人才市场总体形势供大于求

近几年,由于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每年高等院校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致使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形势日趋严峻。健全人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又无形中冲击了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普通大学生就业难,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更难。从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司的数据来看,现全国人才市场职位需求比为1∶2.86,也就是说,一个岗位有约3人竞争,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

(三)残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残疾人大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使他们的视野更宽,要求平等参与的意识更强。认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又掌握了一技之长,毕业后理应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普遍存在着只有到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才算是真正就业的思想,认为到民营、私营企业或自主创业就是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公。残疾人大学生过高就业的期望值和现实的冲突,造成他们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较为普遍。这种现状也直接影响到残疾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致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压力和隐患。

(四)扶持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难以落实

为帮助贫困残疾大学生能够顺利步入大学殿堂,并保护他们毕业后有业可就,国家和地方政府都曾出台过一系列的资助政策和保护措施。通过对他们的资助,残疾大学生的入学问题基本得到保障,但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除上述原因以外,主要问题是对他们现有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国家从1992年开始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要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应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我们说,如果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低、不能适应用工单位提供的岗位要求,尚可以不予安置,那么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大学生,理应通过国家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获得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但在执行这一政策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致使一些单位宁可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我市也曾先后出台了《关于优先安排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及特困残疾人子女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和《关于改进和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意见》,在这些文件中,都明确规定要优先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因缺少强制性措施,屡屡遭到用工单位的拒绝。

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总量虽然不是很大,但意义深远,如果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将会激励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自强、自立之路,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

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一)应制定对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单位的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的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接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

(二)在国家招录公务员时,应为残疾人大学生提供专门的岗位,并按招收人数的一定比例给予固定的名额,确保他们不因残疾原因,而丧失应有的权利和就业机会。国际劳工大会公约别指出:“为残疾人制定积极的特别措施,不应该认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

(三)作为高校应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对口专业,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从而增强残疾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使教育和就业形成良性互动。

(四)适时对残残人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残疾人就业范文5

残疾人就业,痛并快乐着

22岁的殷美红是个美丽的姑娘,清秀的脸上带有淡淡的忧愁。在这个本应该是花一般的年纪,殷美红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恼,这一切都源于她是一名聋哑人。

殷美红的母亲告诉记者,殷美红刚出生时是个健康的孩子,聪明、可爱,1岁时因患中耳炎没及时治疗成了一名聋哑儿童。亲生父亲因为嫌弃她和两个姐姐都是女孩而抛弃了她们,母亲只能带着姐妹三人再嫁,可继父依旧觉得她是个累赘,时常打骂她,周围人也对她充满了歧视。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殷美红一天天长大,幸运的是,长大后的她不但很懂事,而且很优秀,会画画、跳舞、做手工,还是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可由于家庭贫困,高中毕业的殷美红没有选择参加高考上大学,而是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之路。

殷美红的大姐殷美丽说,小妹找了好多份工作,什么洗车、洗碗、洗菜、摆小吃车,什么都做过,但每份工作都没有超过一个月的。

殷美丽告诉记者,小妹一开始去洗车店打工,做了一段时间赶上学校开学就回了学校。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餐馆洗盘子,由于她不会跟人交流沟通,有些同事不但把最脏最累的活留给她,甚至还给她一些额外的活,每天都超负荷地工作,没几天就累得病倒了,工作也就丢了。第三份工作也是在一家饭店洗菜,自幼身体不好的殷美红,大冬天在刺骨的冷水里洗菜也没半句怨言,可有一次因为拉肚子老往厕所跑,没及时向老板请假,老板误以为她偷懒不让她干了,可怜的她由于不会说话,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就又失业了。

“这几份工作都是托熟人才找到的,但每个地方都没待满一个月。”多次带殷美红找工作的二姐殷美秀说,“每份工作她的工资都没有同事高,就几百元钱,可还是待不长。”

失业后的殷美红开始接着找工作,城南城北、大街小巷的餐馆、服装店……只要看到有招聘启事就去面试,前前后后面试了二三十家都没成功。“多累我都愿意!”殷美红通过家人一遍遍重复着,可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接收她。“老板们都嫌她不会沟通,不好管理,连洗碗、拖地这样的体力活都不愿意接收。”殷美秀说,“最后我们都没信心再带她去找了。”

后来,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殷美红在路边摆起小吃车,卖起了串串香。一开始,二姐美秀和她一起去摆摊,生意还勉强可以。几天后,怀孕的二姐由于身体反应太严重去不了,殷美红只能独自去摆摊,可人家问什么她都听不到,也不会说,沟通不了,最后只能放弃不做。

殷美红只有再次出去找工作,这次她把要求放得更低了,从来不跟人家谈条件,“工资是多少”、“包不包吃住”这些关键性问题她从来不问。“只要人家要我就行,哪怕工资只拿别人的一半我也愿意。”即使这样,殷美红依旧屡屡碰壁。“要是我和姐姐们一样正常,家里就不会这么困难了。”殷美红常常自责道。找不到工作那段时间,她常常以泪洗面,有时半夜做梦都会哭醒。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殷美红最无助的时候,一位在印刷厂的同学告诉她,他们厂里缺人,厂长也愿意接收她这样的人。如今,殷美红已经在这家工厂上了近半年的班。“有份稳定的工作,用人单位不用异样眼光看我们,这就是我的愿望。”殷美红在纸上写。

和殷美红相比,余华求职之路可算是比较顺利。2011年9月,余华就到了一家比较大的按摩店工作。

自幼对音乐比较有天赋的余华小时候的梦想就是上大学、当个歌唱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余华意识到,音乐对于他这样的盲人来说是奢望,好好学习一技之长才是关键。为了以后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余华放弃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选择了按摩专业。到现在余华已经学了好几年的按摩,不但理论扎实,手法也很专业,去年还获得了国家承认的按摩技师资格证书。

“虽然很想上大学,但读大学无非是更深刻地学习理论知识,按摩专业要求在一定理论知识的辅助下不断实践操作才能摸索出一套真本事。我想用自己扎实的手艺找份工作,让年迈的父母少一些负担。”余华说道,他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最近一个月工资有两千六百多元。“还没来上班的时候,我想我一个月工资能有1000元就不错了,没想到第一个月就拿了一千多元,高兴坏了。”

“其实,一开始老师带我们到按摩店找工作时,老板还是想要找看得见的正常人,觉得比较方便,我们去还得找个人给我们带路。后来经过老师不断地推荐和解释,说我们适应能力强,不出一个星期就可以自由来去,而且手艺扎实,老板终于被我们打动了。现在,老板对我们很好,除了工资和正常员工一样,老板每个月还额外给我们几个盲人一些额外的补助。”余华说道。

“我以后的愿望是开家自己的按摩店。”余华说道。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得很好!”这是残疾人的共同心声,残疾人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然而,与健全人就业相比,残疾人就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目前残疾人是自谋职业、政府扶持就业相结合,主要的就业方向集中在按摩、建材工厂的手工操作和公益性岗位等。与此同时,从事服装加工、小百货、无线电维修、种养殖业等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时残疾人选择自主创业的也比以往要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残疾人通过集中安置、按比例分散安置、社区灵活就业、自谋职业、政府扶持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但并不是说残疾人就业了、享受到工作的权利了,生活就无忧了。从目前残疾人就业的情况来看,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

重度、智力、精神三类残疾人就业难

残疾人的就业途径看似不少,但是就业形势其实相当严峻。造成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残疾人自身问题。残疾人由于身体的残疾,接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缺少一门维持生计的专业技能。有些残疾人由于长期被封闭在家庭的小圈子里,还普遍存在与人沟通能力差、交流不顺畅、适应能力差、自卑心理明显等情况。近年来,残疾人素质得到提高,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但就业的主力是“4050”人员。二是外界对残疾人就业认识有误区。有些工作残疾人明明可以胜任,但用人单位却因残疾人身体的缺陷剥夺了他们工作的权利。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阻碍了残疾人就业。对于一些肢体、言语、听力、视力障碍的残疾人来说,虽然他们有一颗聪慧的头脑,但却由于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出行、交流方面的障碍,间接阻碍了残疾人就业。三是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也给残疾人就业带来不利影响。许多高学历者都在自降身价找工作,与他们对比残疾人更是缺乏竞争力。

目前一些重度、智力、精神三类残疾人找工作特别难。此外,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城乡差别,农村残疾人更容易从事种养殖业,因为血缘族群等关系也更容易与其他人相处。而城里的残疾人则与外界交流少,城市邻里之间关系本来就比较复杂和陌生,使得城里的残疾人心理更敏感,对工资要求较高、还要离家近、不愿意外出务工等。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就业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残疾人就业仍面临着就业规模小、就业层次低、就业稳定性差等难题待解。一些企业对残疾人就业要求比较苛刻,招收的要求都是近乎正常人的那种残疾人,门槛有些过高。

自力更生的机会比救助更重要

因为社会一直以来存在着对残疾人“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的消极假设,工作被自然分成了两种:“非残疾人从事的”和“适合残疾人从事的”。残疾群体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系统否定其权利和影响的社会之中,他们会从内心适应这种消极信息,而且还会把这样的信息当做“真理”加以接受。

在长期社会观念排斥的强化之下,残疾人会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有意无意地过分夸大自己的缺陷和劣势,把求职范围锁定在岗位要求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上,不敢尝试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发展前景好的工作。

残疾人就业范文6

一、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

众所周知,残疾人是社会中的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总体上看,他们在文化程度、劳动能力等方面都略逊于健全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处于弱势。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残疾人自身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由于身体的缺陷或障碍,使得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不便,这就决定了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往往会优势不突出,劣势反倒明显,这必然会导致残疾人缺乏自信心,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什么也干不了,什么也不行,于是,在生活中就会有一种依赖感,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实现就业自然就会障碍多多。

(二)部分残疾人家庭对残疾人的过度保护

目前,我国拥有8296万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分布到具体的家庭,平均每5户家庭当中就有一户拥有残疾人。我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强调家庭的自我保护功能,很多家庭都愿意承担对残疾人的照料和护理,这些家庭对残疾人都没有过高的要求,也不指望他们能有多高的发展,只是寄希望于把他们照顾好,将来能有口饭吃就可以了,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和想法,残疾人家庭一开始就对残疾人处于一种放弃或一种保护照顾状态,没有意识到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忍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这样的家庭往往很少让残疾人自己去做什么事情,而是由家人代替他们去做,长此以往,他们就缺少了锻炼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自然就会很差,甚至他们原本存在的生存意志力也会随着这种家人的过度保护而渐渐的丧失掉,使得原本可以通过锻炼而获得的劳动能力也无法获得了。因此,我们认为,残疾人家庭成员的过度保护也是造成残疾人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三)无障碍环境设施的不完善

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建设以及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建设两方面。物质环境的无障碍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公共交通设施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人通行;公共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卫生间、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指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盲文、大字印刷、方便盲人、聋人使用的网络,电子信息和辅助设备、技术等等。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近三十年来,虽说我国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一些公共场所设有许多台阶,却没有坡道,有的即便是有坡道也是建的陡峭,不合乎无障碍的要求,这就为肢残人的出行造成了不便,一些道路没有盲道,或者有盲道,但是却被停放车辆或是摆放着其他的物品,这极大程度的影响了盲人朋友的出行;在公共信息交流方面也存在着障碍,比如,有些电视新闻、节目中没有配备相应的文字说明,使得聋人朋友不知所云,还有,现在市场上基本上看不到盲人的有声读物和盲人的读写工具等等。所有上述这些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都阻碍了残疾人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脚步,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从而也影响了他们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能力,甚至会使部分残疾人对社会产生恐惧感,直接影响到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健全人一样走上就业之路,实现自强自立的能力。

(四)残疾人在社会上还受到一定的歧视

残疾人和健全人不同,由于身体的残疾,他们必然存在着许多的不便。如肢残人在腿或手的功能上存在障碍,盲人在视力、聋人在听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在思维上存在障碍等。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常常会因为残障遭到个别人的嘲笑,在残疾人就业上,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也相对有一定的局限。同时,个别用工单位不愿意安置残疾人,有的怕残疾人胜任不了,有的认为安排残疾人会增添许多的麻烦,更有甚者则认为安排残疾人会影响到单位的形象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规定:“残疾人同样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但是,在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常常一些单位的法人、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垄断性国企,不能够从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角度出发,甚至置国家的法律法规于不顾,对符合安置条件的残疾人也推诿,甚至说出了健全人现在都不好找工作,更何况残疾人这样的话。由此可见,这种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也是严重阻碍和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原因之一。

二、树立新残疾人观的意义和作用

新残疾人观又叫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新残疾人观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社会代价;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的障碍;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残疾人事业是高尚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事业的一面旗帜;残疾人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履行应尽的义务;残疾人这个社会困难群体的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新残疾人观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拥有同等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他们同样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应认真学习和领会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的精神实质,这对正确的指导和促进残疾人就业意义重大。

首先,作为残疾人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应认识到他们是新时代的残疾人,应积极主动的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不断的完善自我,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坐等国家的救济,相反,作为国家的一分子应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回馈党、国家和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其次,作为社会的用工部门,如果树立了新的残疾人观,对残疾人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理解和认识,那么,他们就会有一种责任感,他们就不会视残疾人为累赘、为负担,对残疾人也将不再歧视,在对待残疾人就业方面就不会像过去那样找各种借口和托辞予以拒绝,他们的观点和行为将会发生变化,由过去的过多注意他们不能干什么而转变为他们能做什么,并且会针对他们的各自特点,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

第三、树立新的残疾人观能帮助健全人与残疾人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社会风尚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综合表现,通过对新残疾人观的宣传和教育,就会使健全人和残疾人彼此间建立起一个平等、团结、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新观念、新风尚,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