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九年级语文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1

一、看谁写得漂亮:(8分)

教琴枫您

歌牵钢息

二、看拼音写词语:(12分)

bō  làng huā   tán qí zhì

( ) ( ) ( )

zhuàng lì mín zú yóu qí

( ) ( ) ( )

三、辨字组词:(16分)

纷( ) 娃( ) 区( ) 欢( )

经( ) 洼( ) 巨( ) 次( )

四、照样子,组词,写句子:(9分,词1分,句子2分)

例:灯 台灯 我很喜欢我们家的台灯。

教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给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能变呀!(4分)

例:小红是我们班的班长。

我们班的班长是小红。

1、小青是我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补充句子并加上标点:(9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三好学生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美呀

3、 _________________快活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古诗填写完整:(10分)

山 行 --杜牧

( )( )寒( )( )径斜,

( )( )( )( )有( )家。

停( )( )( )( )( )晚,

霜( )( )( )( )( )( )。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祖国山水多么美

轰(hōng)隆(lōng)隆,轰隆隆。火车像骏(jùn)马,在原野上跑得欢。车窗像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一张是田野。田野好大好大,大得望不到边。一条条大道,把绿色的田野分成一块一块的。

一张照片是高山。山好高好高,高得望不到顶。一座座高山,手牵着手,肩(jiān)挨(āi)着肩。

一张照片是绿水。水面好宽好宽,宽得望不到岸。渔船星星点点,渔民撒(sā)网捕鱼。

轰隆隆,轰隆隆。火车像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

1、我能读短文填空。

一张张( ) ( )好大好大

一座座( ) ( )好高好高

一条条( ) ( )好宽好宽

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2

下午好!看着你们这么饱满的精神状态,我站在台上感到很振奋,和你们相处的日子,是我最为开心的日子。今天老师不讲大的理论,只讲学习语文的几个小细节,与同学们分享。

1、规范书写。

通过与同学们的相处,我认为书写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当务之急,我经常在二班强调一点,我允许回答问题不准确,但我不允许书写潦草。写不好字,学好语文几乎是空谈,我观察了一下,语文分数高的同学都是书写非常工整的;反之,语文分数低的,99%都得不到高分。字如其人,希望从今天开始,请你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

2、狠抓基础。

什么是基础,简言之,试卷上的字词部分,古诗文背诵部分,文学常识部分,翻译部分。这些不能丢分的地方坚决不能丢分。我分析了这一次八(2)班的期中语文试卷,拿十分古诗背诵题为例,八(2)班竟然只有八个同学得满分。少的扣一分,多的竟然扣六分,非常可惜。一班也是如此,如果连这些基础分都不能全拿,想考高分,难上加难。但我始终认为,如果按照老师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背诵、默写,十分默写题犹如囊中取物,轻而易举。特别是语文基础差的同学,在基础方面更要下苦工,如果你还没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你算不上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3、学会预习。

预习的重要性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预习的方法我相信老师们都讲到了,但真正做到的有几人呢?我在(2)班举过一个九年级学生的例子,当时八年级的时候是我带的,他每次都走在我的前面,每当我讲新课之前,他都在语文书本上做满了记号,该背诵的早就会背诵了。今天我特意带了他的语文书,你再对照你的语文书,你做到了吗?我认为谁的语文书本越脏谁就能学好语文,谁的语文书本越赶紧越学不好语文。当然这个脏不是叫你将书本放在地上踩几脚。

4、坚持阅读。

做到以上三点,你已经成功了一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阅读,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很高兴我们八年级的图书角摆满了书籍,我很高兴课间看到很多同学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可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绝不是一句口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谓真知灼见。同学们,希望从今天起,拿起书本,走进书的海洋,想不学好语文都难!我对你们充满信息!

最后送一首小诗给大家: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学会预习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3

一、语法教学地位的缺失。《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语法知识只是在书后的“附录部分”被提及,并没有相关的知识要点和例题巩固。再从初中语文试卷题型的设计来看,语法已经不被列入考试的主要内容,顶多就是仿写句子和病句的修改,而这些并不需要系统的语法知识,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即可。既然不考,那教师和学生就更不会去上繁琐的语法课。再加上,现在各种理论和研讨会对人文性的提倡,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倡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主体的感悟。从而使初中语法教学彻底陷入了低谷。

二、语法教学缺失的尴尬。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就是,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回避语法知识。考试尽管不考语法,但要考病句的修改,修辞手法的仿写等。这些并不难的知识点在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课的教学中却成了难点。因为学生一直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词、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点。面对病句修改上的一些术语往往是不知老师讲的是什么。从基础开始重新讲语法,那是不现实的,但是不讲,让学生凭语感。凭语感,学生是会改但不知错误的原因。

三、语法教学不能淡出。

那么,到底要不要教语法?我觉得淡化语法是有道理和应该的,那些过于繁琐的语法知识,过于机械化的语法训练是应该淡化,但淡化并不等于淡出,常用语法知识的学习是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的。

首先可以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了解了中国汉字集声音、形象、词义于一体的特性,学生就不会因为形近、音近而写错字了。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修改病句,学生了解了词性,句子成分以及句子的构成后,就能分析出句子错在哪。三是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了修辞的用法后,阅读中句子的赏析,就能针对修辞手法的特点加以分析。四能提高学生学习古文、对联等内容的兴趣。

四、构建合理的语法教学体系。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梯度和具体的教学需要,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要点。在专题讲座之前,可以让学生阅读语法知识短文的文本材料,先自己探究、分析。接着教师采用讲解、启发、点拨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可以包括这些知识点:形声字、实词、虚词、短语的基本类型、常见的四种句式、常见的单句、复杂的单句、常见的复句。

同时,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倡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活生生的语言中随文强化。

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4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 教学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部门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幅上做足文章,其中一至六年级优秀古诗文70篇,七至九年级古诗及文言文共计50篇,另外还有 120 篇的篇、段背诵。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尴尬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教育部门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在加强。然而,文言文教学的高投入,低效率,也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也是伤透脑筋。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换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头昏脑胀,几欲入睡。每篇文言文的学习,都要经历这样痛苦的上课过程,学生实在难以爱上文言文,更别说课外主动去阅读文言文了。于是,考试中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部分,成了大多数学生的拦路虎。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得分率超低。

据笔者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不同年级的 300 个学生当中,有 91% 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很难学,有 90%的学生最怕背文言文,97% 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甚至在很多教师心中古文题目成为学生成绩的分水岭,数次中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古文题目的扣分率都在 50% 以上。一方面是上级教育部门和专家的逐渐重视,一方面是一线的教师和学生陷入古文学习的无奈。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尴尬现状。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突破

2.1 言在文先,立足于言:首先文言文的"言"是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如《公输》,第一步文言知识的梳理,这是一个很集中的很直接的解决言的问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对于这段话中的"公输盘"、"墨子"、"楚"、"宋"、"鲁"、"郢"等人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的句式古今也差不多,不必多花力气。对于"为"、"之"、"以"、"于"、"起" 、"见"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起于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

2.2 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只有多诵读,才能体味其特有的品位和意蕴。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读准字音,读准句逗,读懂字义,读出情感,读进作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文言语感。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可培养语感,可陶冶情操。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坑坑洼洼、结结巴巴、破句连连、有气无力,没有美感的机械性的读书。只有真正走进文本,与人物同呼吸,与经典相融合,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文言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学生理解感染了,就会认为读或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对课文过多的解读是无法代替学生诵读的。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自然地理解,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样交给学生的是活的知识,是自己悟到的知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学生在诵读中加以品味,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他们才会愿意接触,包括在课外。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能使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中。

2.3 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任何知识的学习,再难,再复杂,总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而且能让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学习的规律。如,实词"许"在文言中有"答应、允许、同意"和"左右、上下"两个意思。如: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③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时人莫之许也。仔细观察分析可发现①②句的"许"属于"数词 +许","许"往往表约数,指"左右、上下"。③④句的"许"属于"许"+名词(代词)","许"是动词,指"答应、允许、同意"。又如,虚词"之"的用法虽灵活,但仍有规律:(1)之+名词,此时"之"往往是结构助词"的";(2)动词+之,"之"往往是代词;(3)名词(代词)+之+动词,"之"往往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只要掌握这些规律,以后碰到相关的情况,就能不假思索地准确判断。

三 、结束语

文言文是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经典,文质兼美。因此,深入钻研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解广华.初中文言文高效自主阅读教学浅析[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5

关键词:学习兴趣;欣赏;读写结合

一、激发兴趣,推荐书目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考试的要求,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对推荐的名著感兴趣。在教读课本中相关的章节或段落的内容时,教师的讲授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笔者在推荐名著之前都尽量做到:

①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借助媒体,创设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兴趣。

②激荡思维,引导发现——在阅读重要章节或段落时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从而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实践。

③捕捉契机,合理推荐书目。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兴趣后,合理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向学生推荐了与教材相关的一些名著。对于这些名著,有的要求全部阅读,有的则要求阅读具体的章节,并要求形成文字阅读材料,或为读书笔记,或为摘抄批注,做到:不动笔不看书,看书必有收获。

二、有效指导监督评价,学会交流欣赏

1.帮助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实施有效的监督

坚持阅读,并保证阅读的时间,合理地安排阅读的计划 。在时间的安排上,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每天课后要求有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双休日每天能自觉地阅读名著一个小时。对于所阅读的名著,同时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做到一日一检查,一周一考查。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阅读名著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大部分只满足于了解故事的梗概和故事情节。教师应在此之外, 把重点放在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上。笔者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来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进而来感悟作品所揭示的深刻主题,深入体会人物形象以及所反映的思想精神,同时要注意要养成写批注、评价、感受的习惯。

3.注重评价,创设交流的平台——学会欣赏交流和相互提高

每个学期,笔者都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

基本形式是:(1)开设阅读课;(2)阅读课上定期指导交流;(3)课堂学习与阅读课紧密结合;(4)在校刊《甓湖浪花》上登载学生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阅读中享受成功。

除此之外,笔者还设置了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比如演讲,辩论,读书心得的交流,名著故事新编与新解,给某某主人公的一封信,给作者的一封信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在阅读,而是在读中思考,并进而升华情感!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热情,同时还将优秀的阅读感悟文字予以成果展示。这时候,可以在课堂上,校刊上,校报上和校园内一切可以展示他们成果的平台上给他们展示的空间和舞台。

三、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名著阅读的过程中,不动笔不看书,动笔必有收获,做到:

(1)勤做摘抄,做批注,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名著时要求学生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既是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也是对每天半小时阅读的整理巩固。不定期检查摘抄本和周记本,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摘抄可以是语录式摘抄(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内容提要式摘抄(概括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也可以是内容赏析式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同时要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

(2)改写——让学生走进名著,与作者、人物对话,进行读写训练

在名著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去阅读,这样能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概括名著内容、归纳人物的性格、赏析精彩的片段、仿写某个故事等等,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改写则是让学生在对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的形象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进行的,这样既能体现出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又能让想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如能有机会改写名家大作,改变人物命运与故事的结局,学生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写作热情,创作的成绩也会有所提高。

(3)追求深层次阅读,鼓励探究创造,尝试对名著再创作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问题往往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仅仅停留在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等浅层次上的阅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阅读名著要能透过作品的文字表象,感悟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以此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阅读名著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在熟读一两部名著的基础上,用研究的眼光联系实际从名著中发现问题,然后查找资料,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四、反思复习,提高素养,交上完美答卷

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是摆在九年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名著阅读的任务大,学生阅读的层次深浅不一,学生阅读的能力参差不齐,却要面对同一张考卷,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能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考试试题面前不慌乱,笔者认为在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精梳细理,抓住重点,做好名著知识的识记

尽管已经要求学生阅读了名著,但很多学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未能深入下去,更有部分学生未能阅读到名著本身。所以在这个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有重点地梳理名著的相关知识,争取在短时间内能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让最基本的分数不能失去。

2.抓住细节,深入阅读,应对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

近年来,有一部分的中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身阅读体验,学生如不读过完整的名著,有些试题单凭印象是不可能答对的,所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梳理也无法替代学生的阅读。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一定要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以防在这方面的丢分。

3.整合名著内容,学会批判地阅读

中考试题已经不是单一名著的阅读,而已经是几部名著的比较阅读。如2006年的中考试题:“试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和《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的共同的心理特征。”这就需要学生对两部名著有整体的了解,然后才能答对题目。

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名著中所映射出的道德情感和观念,有些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很难为今天的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在教授和复习时应该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引发他们思考讨论,在碰撞中让正确的思想情感影响着熏陶着学生,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思想。

4.读写结合,表达与能力一起提高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名著阅读考题已经不单是简单的名著知识点的考查,而是结合文字表达来考查。如2009年的扬州市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就是放在现代文语段阅读中考查的,既考查了名著知识,又能结合具体要求让学生来进行表达。这些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在名著复习时,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复习,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五、强调个性化体验,追求长期效应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关系。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向学生过多地推介评论文章,不要把自己的阅读理解与感受灌输给学生。那样教师先入为主的定论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学生的感悟思考,失去了对名著的个性解读。学生才是名著阅读的主人,他们的阅读感悟才是真正的阅读目的,所以要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自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感悟、鉴赏与创新。

二是要解决好阅读名著追求长期效应与追求语文试卷成绩之间的矛盾。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是一个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活动。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只片面地追求语文试题高得分率,而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名著的深层次理解,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可见。所以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也不能因为语文试卷而断章取义或肢解名著。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了,阅读量增加了,视野拓宽了,能力自然会提高。

以上仅是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不成功的做法和思考,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总结,以期有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九年级语文试卷范文6

一次完整的名著导读活动视名著篇幅的长短、内容等而定,遵循“计划――实践――评价”的思路,呈现以上四个教学步骤。预设启动关键在“导”,落实过程关键在“读”,生成效果关键在“展”,强化效果关键在“评”。

一、阅读预设――以兴趣引导名著阅读

(一)遵循认知规律,制定阅读计划

1. 初级阶段

(1)目标预设:每周以摘抄为主的读书笔记,能理清故事线索,复述故事梗概,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2)名著范围:①选择七年级课本推荐名著作品,如《繁星》、《春水》、《童年》。②选择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中外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

(3)方法指导:①提供读前、读中指导。包括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及全书架构。②培养良好的做读书笔记习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做摘抄式的读书笔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尝试写感想体会。③引导学生学会复述故事。

2. 中级阶段

(1)目标预设:自主写读书心得,能对人物形象作简单的评价。

(2)名著范围:①选择八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②依据课文向外拓展延伸,课文是节选的可提供全本。如《朝花夕拾》。

(3)方法指导:①有侧重点地识记作家简介,弄清创作背景。②引导写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能对人物作简单的评价。

3. 高级阶段

(1)目标预设:逐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自主地关联有关知识阅读名著,解决阅读困难;初步对名著中有意义的句子、段落或篇章进行赏析;能自编课本剧,并进行针对性表演。

(2)名著范围:①选择九年级课本推荐名著,如,《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②确定高级阶段的阅读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名著阅读。

(3)方法指导:①引导学生锻炼模仿名著写作的能力。②理清故事线索,掌握故事大概,分析人物形象。③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编剧、表演。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1. 创设主要阵地。教室、学生的卧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为此我和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开设班级图书角,给学生创造读名著的氛围,定期出以读书为主题的墙报。

2. 组建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和兴趣爱好,让学生自发组成名著阅读兴趣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具有一定含义的名字,如:“先睹为快组”,“如饥似渴组”,形形,韵味无穷。

3. 教师下水阅读。语文教师要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激情,自身的阅读爱好和阅读激情就是学生最佳的阅读氛围。基于这些认识,我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积极参与他们组织的各项活动。

4. 课内课外渗透。如《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学生对杨志丢失生辰纲后的命运及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后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不急着一一告知故事发展的情节,而是丢出了几个问题:杨志失了生辰纲,他是否能完好无损的交差?等待他的是砍首谢罪还是加官进爵?吴用等人又是怎么处理生辰纲?他们的命运又将是如何?学生想知而不得知,课后,他们自然会搜寻原著的相关章节来解开心头之谜。

二、自主阅读――以开放自主“悦读”名著

(一)泛读为先

泛读是观其大略,是整体把握,是总揽全局,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但泛读不是指一目十行地快速阅读,而是指从名著的资料和整体框架入手进行阅读。名著的资料包括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历史评价等。名著的整体框架包括书中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梗概等。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时候,作为教师,应提醒学生要有认真的态度,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才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精读为本

在名著阅读中,精读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注重的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解读,品读文本,揣摩结构,鉴赏语言,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心灵“零距离”接触,理解作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从而受到艺术的感染。

(三)媒体为辅

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为学生了解文学名著开辟了一条新渠道。现在,愈来愈多的名著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如我国传统的四大名著,就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教师在上相关课文时可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电视剧的片段,再设计相应的观后感、影评活动,通过拓展课外语文资源,来吸引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如在导读《格列佛游记》时,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并观看电影,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在寻找过程中也逐渐丰厚起来。

(四)写读结合

如何把写与读结合在一起呢?我认为应该从片段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整篇文章的写作,低起点,缓台阶,稳提升,循序渐进。如读《名人传》,我让学生练习模仿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眼神描写,学生从模写中抓住人物描写的要点,以读带写,事半功倍。

三、生成展示――以活动推动名著阅读

1. 可利用课前演讲进行阅读积累。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把每天看的章节进行复述,从而拓展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2. 可利用阅读阵地进行专题活动。阅读生成课往往是学生的深爱,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阵地,创设不同专题,引导学生走进名著,以促使学生持久保持阅读兴趣。

①开展名著推介会。利用六册课本后的附录,对教育部推荐的十几部名著进行逐一推介,让学生简介,教师补充有关动人的细节或感人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②举办读书交流会、报告会。学生或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或介绍自己喜爱的名著人物,或交流自己悟出的写作技巧,在交流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③开展读书辩论会。开展辩论会,可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敏捷,更深刻,加深学生对名著人物、内容的理解。

④开展名著知识竞赛活动。每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一部名著,就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周末布置,设计相关的题目:作家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等,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种通过竞赛来提高学生掌握名著内容的方法,效果尤其明显。

四、总结评价――以考核促进名著阅读

上一篇祝中秋节快乐

下一篇为你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