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投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投资范文1
一、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兴起与发展
(一)影响互联网金融投资起源因素的解读
1.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兴起的前提保障
时至今日,由于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到来,其俨然已经成为了金融投资的最重要形式之一。除了互联网行业的自身因素之外,更多互联网技术工具的出现、各行业间的快速融合、渗透等因素,也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投资力度加大的因素。总之,像大数据、社交工具、云支付及搜索索引等新颖的互联网技术工具,都对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国内专家曾说:互联网金融绝不仅仅是非互联网同金融投资的嫁接,而是常规的金融种子,被放置于互联网这个巨大平台上生长,然后产出新物种的过程。
2.中小型企业的主观融资需求为互联网金融投资开辟了巨大的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始终存在着对融资的巨大需求,这点表明了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一些金融制度尚未健全、资源配置浪费严重、金融资源失衡等现象。例如,不少国内的央企都存在信贷资源过剩,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未被传统金融服务所覆盖,从而无法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在这种呆板的金融体制的约束下,互联网金融投资应当瞄准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没有服务好的长尾市场,能够在很大层面上控制和减少资金配置缺失、失衡的现象。
3.民间资本膨胀、投资方向不明确、实体经济机构的推动作用
因长期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货币膨胀,导致国内民间资本的迅速膨胀,加上资金的阶段逐利性也相应提升,必须尽快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二)互联网金融投资的发展过程分析
目前,随着世界各金融部门投资的关注点都逐渐向互联网进行转变,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在前几年发生的众多起金融投资事件当中,大部分被投单位都是天使投资或者首轮融资,PE、VC总投资额度将近15亿美元,详见图1。若凭借融资首轮、融资规模及融资币种来讲,现代互联网金融正朝着成熟阶段不断迈进。根据融资轮次进行研究,A轮融资所占比例最高,据不完全统计,此轮融资企业逾三十家。此后,互联网金融经过前期阶段的艰难发展,已基本立住了脚,下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就是市场规模的继续扩大,即在A轮融资结束之后,还需要B轮融资的拓展,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
图3反映的则是近几年来融资规模的具体情况,不管是出于A轮融资阶段,还是B轮融资阶段,有超过半数的公司投资规模不超过一千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它们对资金的需求大约在一千万元左右,资金需求介于一千万元到一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仅有十多家,所占比例低于15%。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历经最初的艰难起步后,随着之后融资规模及融资市场的调整和拓展,整体上对于资金的需求仍旧较大。
除此之外,在融资币种方面,人民币依旧是融资首选币种,采用此币种的融资企业约占总量的60%,而将美元作为投资币种的公司也有差不多20家。因此,站在风险投资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像美元等占有较大比重的外币基金,在今后的融资当中一样有着巨大的潜力。
二、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融资首轮
近几年,依照有关数据统计,平均一天最少有2家和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平台上线,并加入这个新兴领域当中。尤其是2013年,在这一年当中,特别是在线理财、P2P、第三方支付等全新互联网金融平台陆续推出。
关于融资轮次方面,早已没有了之前C、D轮的融资阶段,同时,在30多家融资公司里面,A轮和B轮及天使企业的数量差距并不多,在经历长期的进步之后,不少新兴企业都在不停加快其追赶的脚步,以前在细分领域及相关市场探索多年的企业也在持续开拓新市场。举例来说,像摩卡网、基金豆、铜板街等特有币种交易均获得了天使轮投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华创资本在天使轮一鼓作气,接连拿下三家公司,包括好规划、基金豆和铜板街,这三者各自的投资额度也都较大。在A轮融资当中,譬如网贷之家、比特币中国、有利网等都得到了投资机构A轮融资。进入B轮融资的企业包括好买基金网、拍拍贷等。同时,在B轮投资过程当中,阿里巴巴还有腾讯两大巨鳄都进行了持续的参与。
(二)融资币种
单从融资币种方面来说,产生变化最为明显的便是得到美元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总数超过了人民币投资。另外,包括之前没有被披露的几家公司外,仍旧是美元投资企业多于人民币投资企业。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共有17家获得美元投资,在这些企业里面,比较出类拔萃的企业有IDG资本、软银中国、红杉资本等,当然,像阿里资本及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也毫不逊色,保持领先。经过有关专家的分析,像软银中国等对互联网金融投资进行参与的就有好多家,像融360、随手记等,这些企业均是选取美元这一币种作为首先融资币种的投资企业。
(三)融资规模
如下图中显示的那样,从融资规模这一方面进行研究,将近30家信息公开的融资单位有差不多20家的融资规模依旧保持在一千万元以下,只有几家高于一千万元。经过详细深入地探析,结合下图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公司体量相对来讲比较小一些,同时各行业细分领域企业占绝大多数。
三、互联网金融投资未来前景预测及分析
(一)移动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移动金融必然会成为未来金融投资的一个明确方向。首先,由于移动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通信水平及质量迅速提高,加上资金成本的迅速降低,移动终端普及率和推广效果明显提高,普通用户逐渐养成了以分阶段时间为基础的移动终端使用习惯,并形成了移动金融持续进步的推动力,必将会获得比移动商务更加快速的发展;其次,现代社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进步较快,尤其是各移动终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并形成了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像微信支付、支付宝钱包等巨头都在引导着广大用户的使用,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的生活服务体验进一步增强。
现代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新的金融服务将不会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束缚,这自然而然地加强了移动化的有效性。一方面,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个人理财、互联网基金/保险等金融服务内容,均会朝向移动化的方向演变,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享受到金融服务。用户借助移动终端进行理财产品的购买、股票的投资交易、转账和个人消费等活动的时候,移动金融服务都将提高个人财富管理的有效性和便利性。所以说,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植入移动终端会成为当下金融服务体系当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另一方面,移动终端也能够慢慢成为我们的功能延伸,公司陆续引入并使用移动办公及移动管理系统,目的是提升信息传播及资金流动的速率,获得更大的收益。
(二)产业互联网金融
首先,关于互联网基金出售、网贷、互联网支付等领域,互联网金融日益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许多针对公司的互联网金融投资方式不断涌现出来。举例说明,阿里小贷通过对平台上各个公司的运营状况办理网贷;京东利用供应方的信用等情况进行融资,无需担保和抵押,从而进一步加快了资金周转和流通。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融资活动,减少了花费在线下走访调查上的时间和金钱,减少了费用支出。
其次,电商B2B供应链促进了产业生态链的形成,企业间的竞争也发生了转变。电子商务B2B除了可以满足普通的交易平台外,也能够充当“第三方行业综合服务商”的角色,使得整体服务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然而,我国金融领域因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一直存在着结构不平衡的缺陷,不少中小企业无法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大大限制了它们的经营。
参考文献:
互联网投资范文2
但伴随实体经济下行,中国企业愈发步履维艰,企业倒闭声也此起彼伏,以致不少舆论认为,“2016年对于全行业而言,是最坏的一年。”甚至有观点认为,互联网行业也备受这种消极作用力影响。
互联网领域的公司在2015年融资众多,使得投资热潮席卷,这也成为2016年创业团队丛生的催化剂,加剧了电商、在线教育等兴起之后被极度看好的互联网行业领域呈现“烧钱式”白热化竞争。
一组数据显示,从2015年年末到2016年末,资本方对移动互联网的平均投资额度缩减近4-5成。对于投资人来说,2016年的投资更为谨慎。
不过,《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行业投资趋于理性,但并不影响行业中依然有一些发展较为稳定的优秀企业获得资本的瞩目。纵观全行业来看,2016年互联网行业融资总规模占全行业的20.98%,融资案例数量占全行业的35.35%,占据了整个市场的核心地位。
值得肯定的是,互联网行业虽已进入发展增速放缓的寒冬期,但是发展前景依旧较为广阔,互联网行业依旧为推动资本市场发展的领军力量。本期,《中国经济信息》特别与中国新兴的一级市场研究咨询机构FellowPlus携手,共同对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些热门领域加以调查分析,分别探究下企业巨额融资背后的领域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政府监管相对宽松,直至2016年8月出台相关管理暂行办法,使得行业进入“合规之年”,监管收紧和行业清理整顿进入实战阶段。而互金平台也纷纷向资产管理端、小额信贷业务等方向转型。其中,FellowPlus认为,得益于互联网的海量用户数据,消费信贷在2016年中取得了较大突破。特别是互联网上的消费大数据,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借贷的征信问题,降低了征信平台获取数据的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根据消费数据评估,能够实现消费资产的风险可控。消费金融的兴起表明,金融产品和服务场景化已是大势所趋。
FellowPlus经过对进入融资榜单的企业加以调查可知,这些项目都在市场上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优质口碑,它们或已从细分领域升级为平台型企业,或正在打造平台雏形。当然,这与家装领域的特点有关,设计、施工、材料、验收、监理……成为企业竞争过程中可以产生“大市场”的细分领域,但每个细分领域间又呈现出“隔行如隔山”的行业壁垒,就像做软装的企业并不具备水暖设施铺设的能力一样。另外,行业中早已有垄断优势的传统企业选择“触网”,而直接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团队在细分行业中也开始小步快跑,如此一来,FellowPlus认为“乱象”即成――专注某一细分领域的项目很难把天花板做高。未来,互联网家装领域中能有效整合多个环节、多个行业、多个工种的平台型产品或将获得资本的青A。
体育内容具备内容质量较为恒定、受众忠诚度高、用户对赛事付费欲望较强等特点。虽然体育赛事的直播性限制了它的时效性,但在付费转化层面,这个领域具备高用户粘度和付费的优势。FellowPlus分析指出,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当下,深耕细作互联网体育细分领域和有版权赛事的直播,是在该领域突破的关键。
互联网体育细分领域能够精准凝聚流量,并产生UGC和巨大的用户活跃度,创业者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以社区和互动的方式提升产品内的用户付费意愿,从而持续提升相关项目的商业价值;和版权相关的互联网体育相关产业都属于重资产模式,因为版权价格一直在提升。涉及到版权,会比较需要资本的支撑,但产生的收益也是比较稳定客观的,这也是热钱涌入这个领域的关键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要重视赛事版权的配套包装,包括解说嘉宾、节目制作、流媒体支撑平台等。
凭借自身低成本、便利性、开放性的特征,共享经济在2016年得以蓬勃发展,即使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依旧狂奔不息,从共享单车到租房租衣到知识共享等,一切可以拿来共享的资源领域,用户群体与日俱增,整个市场规模也愈发变大。
FellowPlus强调,庞大的资源支撑以及平台化商业模式,给共享经济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让其背后的巨大潜力备受资本与市场的关注。不过,信任安全顾虑、低成本引发的素质拷问以及社会治理问题或病症也伴随共享经济业态的发展产生。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在社交、情感等方面使人际关系更紧密,FellowPlus建议,除却对产品入口、盈利计划层面的思考,相关企业应该把目光投向对共享价值理念的传播和规则的制定,真正塑造一个信任与规则并举的业态。
互联网医疗一直是资本虎视眈眈的领域,但移动医疗真正实现“叫好又叫座”, FellowPlus认为还需要更多政策红利引导,比如针对移动医疗的医保报销体系,远程医疗全面纳入医保体系,电子处方的开放等。只有政策扶持能让移动医疗真正盘活优质医疗资源,让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实现完整的远程问诊、开方、购药、取药闭环,才能真正服务广大患者。
2016年直播平台的战争打得水深火热,经过一年的角逐与厮杀,互联网直播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在FellowPlus看来,直播产品的内容调性和社交关系是留住用户的重要因素。既有符合用户口味的社区氛围,又有独特内容打造出的品牌调性,才是直播平台走向成功的筹码。另外,直播可以小规模维持盈利,若想真正做大还需要资本加持,而那些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且体量又小的企业注定出局,剩下的其他玩家的竞争关键则是各自的能力和战略。未来,直播平台背后将形成一个庞大的娱乐产业,从造星、包装、宣发,再到如何获取最大的商业价值,将是整个行业参与者共同考虑的问题。
互联网投资范文3
关键词:新常态;互联网金融;投资;风险把控
一、研究背景
十后,我国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开始推出并发展经济新常态,转型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经济适应发展需求,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在线支付、理财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每个细节,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经济形势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成为投资者参与金融生活的重要渠道,其投资方式和风险把控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1.现状。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我国也将采取不同于以往三十年的发展方式,提供一个更健全更包容更有活力的金融体系。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的元年,通过财富效应的牵引力,调动了居民投身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既增加居民收入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短短几年,互联网金融规模达到十万亿级别,P2P公司数以千计。互联网金融逐步成长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带来了金融行业的规则变化,金融环境的改变也需要新的投资理念和监管制度出台。2.意义。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风险把控。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基础取得巨大进步,在发展过程中,传统金融行业逐步固化,创新活力不足,则无法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一方面是对市场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是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挑战。通过这种倒逼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进一步促进利率市场化,为现阶段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动力。一个新行业的产生必然带来规则的变化,随着行业发展推进,互联网金融带来创新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系统风险,如何在规避这些风险的同时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方式
借鉴经济分析的手段并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新常态下金融行业发展前景、互联网金融投资渠道、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将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特性联合,动态地分析互联网金融未来的投资价值判断、投资方式选择、投资风险把控和完善监管体系。1.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2013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十足,两年内规模突破十亿。2015年网贷总量超过两千亿,第三方支付规模增长超过50%。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是我国金融发展和创新的写照:一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渠道对接,促进了金融行业整体改革;二是采用的营销方式更加便捷有效,产品特制不断提升,针对性较强;三是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缓解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效率低下,提高了风险评估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更好地监管和调控金融行业。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对我国传统金融行业的补充,更是一种变革,带动的不仅仅是产品变化,更是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的彻底转变。这种转变一旦配合好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会为市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2.互联网金融投资渠道。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方式,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三种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网络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当前商业银行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也属于此类范畴。对于投资者来说,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渠道很多,借助于各个网络终端,能够及时有效地参与实施。但是随着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所能够投放的渠道会越来越少,越来越集中。直到是擦痕能够选择了部分风险小且操作效率高的方式。3.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互联网金融整体操作包括互联网金融支付、互联网金融销售、互联网金融征信、互联网数据分析和保护。这其中涉及到的风险包括投资风险、用户数据保护、技术风险等。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平台,通过简短的文字图片等向用户展示产品特征,存在理解差异和过度包装等风险。网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稳定技术因素,如对于如何保护用户信息不被泄漏,如何合理利用投资者信息等不仅仅是法律问题,还有道德因素。整个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所包含的范围很多,超越传统金融行业业务上的制约,还包括要有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更安全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样的也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和引导行业发展。
三、发展建议
目前,经济发展能够显出不同以往的特征,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成为关注的焦点,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高增值服务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效果日益明显。普通居民收入增加有了更好的选择方式,中小企业融资也有了更方便更快捷的渠道,有助于整体经济发展和稳定。与新常态能够相适应,金融行业原有的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盈利以较高的利差收入为主转变为以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提供便捷的操作方式为主。1.投资价值判断。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发展活力,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带动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下,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个行业没有完全成熟的前提下,应该审慎投资,判断好投资价值,避免被高收益吸引,以免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互联网产品的丰富性要求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投资者应适时提高自身的金融知识,提升投资水平,选择合适的产品,利用正规的渠道。2.投资方式选择。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支付和大数据分析,将传统的金融行业产品结合用户特征进一步加工改造,形成有针对性的产品并定向投放。所采用的渠道虽然是网络平台,但是从网页到专属APP,从线上到线下,能操作的方式很多,需要投资者关注投资方式安全程度的高低。所以在投资者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过程前,应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投放渠道的建设和监管,给予投资者更多健康的选择,避免非法传播诱导投资者所带来的恶果。3.投资风险把控。互联网金融参与的途径很多,产品数量也很多,自然伴随着互联网所原有的舆论导向、过度包装、信息不完全对称等弊端,对于采纳的产品种类、数额大小、时间长短等因素投资者也要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为。投资者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仍要坚持理解金融的本质,理解投资消费的规范,理解财富增值的速度。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把控不同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所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性更大,一方面依赖于政府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依在于投资者谨慎的态度,两者互补互惠。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互联网金融成为造福一方的工具。4.完善监管体系。面对未来,为了实现互联网金融长久稳定的发展,最大限度规避金融风险实现金融稳定,国家层面应该尽快设立监管标准,积极迎接新的模式。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接纳大数据监管的混业挑战,促进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应用,建立信息整合平台,完善监督审查制度,确保互联网金融安全可靠地发展。随着发展进一步推进,多领域协调的、统一的监管政策必将出现。行业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也需要一个规范的市场来约束行业发展,来引导行业竞争。
四、结语
随着国家逐步将经济新常态作为发展基调,互联网金融发展必然会为适应新常态做出调整,这种开放的、个性化的投资价值会进一步被挖掘,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契机,迎着改革的春风,必将迎来硕果满园。同样的随着各类支付手段不断拓新,市场投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愿意参与到互联网金融的投资者也必将越来越多。当行业越发规范,信息逐渐透明,互联网金融也必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最有力的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建伟,赵春华,陈爱杰.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的新常态化[M].山东:财经,2014:2-3.
[2]李晓丽.电子商务效率一般性总结及其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3-5.
[3]苏竟翔.互联网金融与经济新常态[N].北京:农村金融时报,2014:6-7.
互联网投资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模式;发展趋势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被成为创业投资,是一种投入到新兴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权益资本,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风险投资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在进行投资之后,一般会通过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对创业企业进行实地经营和管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使企业的运营更加顺利。纵观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目逐年提高,被投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风险投资风靡全球,因为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促进创业公司技术创新。2.促进信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成长,增强竞争力。3.促进高新技术成果有效投入实体经济,主要是由投入的风险资金填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出现的资金缺口实现的;4.激发高新技术研究员的创业动力;5.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合理化。
一、医疗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设备落后、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严重滞后等问题众多,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端、医药端以及医保端等环节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伴随我国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医疗健康行业涌现大量投资机会。具体表现为需求增长、技术支持和行业政策支持。
(一)需求增长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使未来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其次,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进程。调查统计,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9.7%,这对推动医疗保健服务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三,人口结构与健康需求变化,增加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二)技术支持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先进技术、商业模式能很快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更加高效、个性化。
(三)行业政策支持
医疗服务弊端日显,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更新等方面着手出台政策,仅2015年就出台10多条相关政策,昭示对医改的决心。互联网医疗伴生重大机遇。特别选择与之联系密切的六条政策,如下表1-1所示。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现状
资本快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数据表明,在2013-2014两年时间里,我国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共发生66起创投事件,投资机构共计活跃91次,披露融资额有5.8亿美元之多。2015年上半年,国内该领域风险投资总额就实现了近8亿美元,在该流域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前两年全年投融资额。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29.5亿元,预期的2015年的市场规模是42.7亿元,增长率达44.7%。
2014年总共发起的58起互联网医疗项目主要分为四类:穿戴式设备类(16起),医疗服务类(10起),移动医疗应用类(13起),健康应用项目类(6起)。随后,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并且主要集中在C轮。与此同时,2015年BTA巨头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比如腾讯就在丁香园C轮中投入7000万美元,随后又向挂号网投入1亿美元。马云参办的私募基金云峰基金,出资3200万美元,购买医用成像设备制造商华润万东的股份。
三、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照“控端―导流―变现”的思路,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大致分为:医疗端、医药端、健康端这三种模式。
(一)医疗端
医疗端模式是指把医院资源、医生资源充分利用,通过提供诸如远程医疗服务,如网上问诊,形成一个医疗生态链的闭环。通过销售医疗产品,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中,医院及医生资源居于核心地位,谁的资源越多越有优势。
其代表企业有春雨医生。作为我国首家基于手机终端的医疗品牌,春雨医生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用户就医难题。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移动医疗体系。其合成伙伴包药商、可穿戴设备厂商等企业,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健康大数据实验室,能够实时监测使用者数据,特别在慢性病方面,能够提前提醒,降低发病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
(二)医药端
随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药品采用电子监管码的实行,以及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放开,医药电商业务、医药O2O行业直接获得很大提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医药馆是典型代表,实现由过去单纯的药品提供商向健康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使其医药的生态链更加完整。
(三)健康端
健康端指把依托大数据平台的APP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端,通过分析整合海量数据提供医疗服务。目前,体检健康平台、医疗服务平台是健康端的主要载体。代表企业有专注于运动社交平台服务和软件开发的咕咚,天猫医药馆。
四、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1.医药电商实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处方药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和监管模式不断打破原有规则,未来处方药网售权限开放值得期待。医药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能有更多采购、销售的途径,利于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医药电商有望爆发。
2.软、硬件结合更加充分,数据价值进一步放大。随着医疗设备、配套技术的完善,医疗服务通过软、硬件结合可以实现更迅速、更高效智能的服务。未来对数据价值利用得越充分,比如在精准医疗等方面,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3.线上、线下整合增强。具备线下整合能力、能够更好融合线下资源的健康医疗类应用的竞争力会更强。企业通过加强线上线下整合能够更具优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5(2):1-10.
[2] 孙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医药行业投资评价》,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第12-18页,21-29页,33-37页,42-29页
[3] 张卫华,戴淑芬,《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分析――导入期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经济》,2000年
[4] 吕雅娜,曹阳.以风险投资解决医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J]上海医药,2011(04):195-197.
互联网投资范文5
如今互联网是再创繁荣期的辉煌,还是泡沫重现?
前段时间,我和前微软的员工进行过一次交流,他们向我讲述了他们在离开微软后的人生经历,其中有很大部分人正在进行互联网创业,并且很多人都已经获得了一笔风险投资。
这就是资本的时代,越来越多人选择创业。而创业似乎也是在赌,尤其在风投热潮中,更是拿着别人的钱在赌。这里所说的“赌”是不惜成本的,尤其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为了争夺更多的客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惜投入巨额的资金。
比如去年打车软件市场上演的“滴滴”与“快的”的战争。两家公司手握融到的钱,为了抢夺用户,不惜烧了几十个亿作为司机与用户的各种补贴。“融资后烧钱”模式最终变成了恶性竞争,钱再多也还是有烧完的一天,到最后各占半壁江山,难分伯仲,于是在情人节那天握手言和,结为一家。
事实上,当今有很多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远远超过了公司真正的价值。据报道,大众点评网正在与腾讯等多家投资方谈判,筹集大约8亿美元资金,公司估值约40亿美元。美团网也宣布获得了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70亿美元。在当今的互联网浪潮中,像这样的互联网新兴企业比比皆是,但问题是这些公司真的值这么多钱吗?
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让很多产业重新有了生机,成为一片蓝海。而在这片蓝海中,大鱼吃小鱼,对于许多加入到这个战场的企业来说,要么大获全胜成为行业领头,要么全军覆没被吞并。而创业者一定要谨防泡沫破灭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资本市场中,作为PE方永远抱着“投资十家有一家成功”的心态去投资。他们永远都在追捧具备潜力的公司,所以这些公司将会一直处在一个疯狂并且野蛮的成长期,而花的都是投资者的钱。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接触过国内外许多的PE公司,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PE公司其实少得可怜。目前全国大约有4955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着7665只私募基金,规模达到21295亿元。但是,他们却有着赌徒的心态。作为创业者,现在也被PE的心态所左右,慢慢地被同化成了赌徒的心态,不惜成本抢夺客户,不惜成本抢夺员工。
互联网投资范文6
21世纪之初,有学者预言,纸质媒体的出版数量会越来越少,古登堡时代的辉煌可能永远不会再现。然而,2005年美国一家叫做InsightExpress LLC的机构的调查发现,6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网络杂志。在这些人当中,54%的人声称上网看杂志太麻烦或者不方便;47%的人认为不喜欢网络广告的花哨(通栏广告或弹出式广告等)而放弃在线阅读。对于出版商来说,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能只是间接原因,直接原因还是在于投资回报。
无独有偶,2005年福特斯调查公司的报告数据更能说明问题。这次调查是对美国主要的867媒体或公司贸易营销商进行市场问卷,在21种产业领域答卷的基础上形成的。因为从企业获得的广告营销收入是媒介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传媒市场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也建立在读者市场行情基础之上,最具有说服力。报告中包括媒体在内的各种企业,有什么偏好、采取哪一种媒体进行营销决定着媒介现实的生存状况与未来市场的流变。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福特斯调查公司把商业类杂志分为两类:商贸专业杂志和综合商业杂志(均为纸质印刷媒体)。所谓商业综合杂志是指广泛涉及商业问题与经济内容的周期出版物,如《商业周刊》《福布斯》等;所谓商贸专业杂志是指集中报道某个具体行业新闻与趋势的周期出版物,如《医学经济》、《新锐杂货商》等。
对于杂志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其他媒体特别是网络,它的优势首先看品牌营销(Branding)方面。见图1:
图中所示有效值指数区间里,“10”为“在品牌营销中这种媒体很无效果”,“60”为“品牌营销中这种媒体很有效果”。令人吃惊的是,在市场的品牌营销中,商贸专业杂志在各类媒体的有效值中位居榜首,并且遥遥领先。而网络媒体却排在第四位,远不能企及。从总体上来说,在品牌营销中,纸质媒体比网络媒体的可信度高。居于网络后面的综合商业杂志与报纸有效性值都与网络相差无几,这也是纸质媒体相对于网络的优势。换一句话说,在品牌营销方面,杂志特别是商贸专业杂志有效值为50.2,比互联网营销的39.8近10个有效值,在企业营销中,消费者更原意通过杂志特别是专业杂志而不是网络媒体去相信一个商品的品牌。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形象,品牌是关键;这在企业往往强调以品牌为中心的经营和营销策略的市场经济时代,杂志媒体获得了较大的生存空间,也是与网络媒体相抗衡的有力支柱。深挖其原因应该不难理解,自1665年1月4日第一份杂志――法国的《学者杂志》诞生以来,杂志一直受到社会精英阶层的喜爱,在很多社会大变革中,杂志多扮演时代的弄潮儿。英国的《经济学家》、美国的《时代》等都是很好的例证。就广告而言,人们首先对杂志的内容有信赖感,然后才会对其上面的广告感兴趣。印刷杂志上的广告制作精美华丽,带有油墨书香,而网络杂志广告不厌其烦地弹出、滚动,有时甚至挥之不去,影响人的阅读,也不适合精英阶层节省时间的快节奏生活与阅读习惯,更不用说里面经常夹杂有令人难辨真伪的信息。历史的沉淀与现实的需要决定了网络杂志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现在就可以停止纸质杂志的出版。
其次,导引性销售(General Lead)也是福特斯调查公司考察网络杂志出版商重新投资纸质杂志的一个视点。先见图2:
导引性销售(或叫商机生产)就是通过广告反馈、促销与合作活动等多种手段来收集潜在顾客名单,带来更多的有效客户和商机。这对于企业开辟、占领新市场或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这方面营销费用投入最多,消费者为追求时尚消费,在此方面花费也最多。如果哪个媒体能够获得企业这方面大量的营销费用,无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图中所示有效值指数区间“10”为“在引导性营销中这种媒体很无效果”,“60”为“引导性营销中这种媒体很有效果”。在导引性销售方面,商业专业杂志营销效果(值47.4)远高于处在第二位的互联网效果(值42.1)。表明商贸专业杂志对于引导市场消费的营销具有网络媒体无法匹敌的优势。
然而,通过以上两个关键点有效值的比较,我们也发现一个问题:商贸专业杂志与综合商业杂志虽然都是市场化的杂志,但二者在市场中的作用相差很大。在品牌和引导性销售营销两方面的有效性上,专业杂志比综合杂志都要高出10个以上的有效值。这就提醒杂志出版商,在重新投资印刷杂志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对于多数杂志所有者来说,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刷类商业杂志要想与无纸化的网络杂志相抗衡,专业化是一条必由之路。而且专业化程度越高,可信度越大,引导新产品或服务的效果越好,市场竞争力就越大。
作为杂志出版商,也许最想了解的是:印刷类杂志相对于网络杂志在哪些产业里具有优势,具有多大的优势?如果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出版商来说就会更具有操作性,市场回报率也会越高。福特斯调查公司对市场进行较为仔细的调查,见图3:
图中显示,在建筑业、银行金融保险、电力工业、制造加工等领域里,商业杂志(包括商贸专业杂志和商业综合杂志)获得企业商贸营销的市场份额大于网络。在零售、保健和银行金融保险领域,任何一种其他传统媒体都不能像商业杂志那样,获得企业那么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原因在于商业杂志不仅适应了分散的、地域性的、小众化的传播,而且还做到了市场的专业化。又由于商业杂志制作上的精美,内容上的精深,一大批城市类、购物类、女性消费精品杂志异军突起,市场份额会不断增加。
特别指出的是,在建筑业、建筑设计和电力工业方面,其皆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占据着国民收入的很大份额,在有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在媒体中的市场地位也不容置疑。如建筑领域,商业杂志市场份额(17.5%)压过网络的11.3%,电视的11.5%,报纸的10.1%,广播的6.3%,充当了这个领域的媒介老大。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产业都仍然偏爱印刷类商业杂志作营销,对于中国的出版商来说,美国市场的经验应该有借鉴价值。
商业杂志长期以来的读者对象是社会精英阶层,这些细小分散的领域往往处于市场的领跑地位,社会精英阶层集中,杂志适合小众传播,容易做到专业化,报道深入。作为网络的有益补充,二者相得益彰是完全必要的。商业杂志制作精美,内容精细,可以反复咀嚼,又适应携带、珍藏,天然地适应了不同环境下读者的市场需要,市场份额还会继续扩大。
逐渐习惯于网络的人们也许会怀疑:2005年网络杂志出版商重新投资印刷类杂志,这会不会只是短暂的回潮,将来几年的情况会怎样?福特斯调查公司对此调查的数据如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