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义灭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义灭亲范文1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770-476BC), there was many dukedoms under the king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These dukedoms often fought one another to expand their territories. And within a dukedom, the struggle for power frequently occurred. A typical case was the murder of the Duke of Wei by his younger brother Zhou Xu.

Zhou Xu committed the crime with the help of an important official called Shi Hou. Eventually, Zhou Xu became duke himself. Then he launched wars against other dukedoms and the people suffered. There were complaints and resentments1 all around.

When he learned about this, Zhou Xu was worried. He talked with Shi Hou about how to stabilize2 the situation and win back people's confidence. Shi Hou said:"That's easy. I'll ask my father to speak for us. He is highly esteemed3 by all the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I'm sure he'll help us out."

Shi Hou's father, Shi Que, had been a high-ranking official serving under the former duke. He resigned when Zhu Xu seized power. He hated Zhou Xu for his murder of the former duke. He also hated his own son, Shi Hou, for his part in the murder.

Now, Shi Hou came and asked him for help. the father said, "A duke' ascendance to power should be granted by the king. If the king approved it, all th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But how can we bet the king's approval?" Shi Hou asked his father. The old man said, "The Duke of Chen is trusted by the king and his dukedom has good relationship with ours. If you and Zhou Xu go to the Duke of Chen and ask him for help, I'm sure he is willing to say a good word for you before the king."

Shi Hou passed his father's word to Zhu Xu and they went to the Dukedom of Chen. But before they arrived, the old man sent an express letter in secret to the Duke of Chen asking him to kill the two murderers.

As soon as Zhou Xu and Shi Hou arrived in the Dukedom of Chen, they were arrested. Some officials from Wei made a special trip to Chen to kill the two men. They put Zhou Xu to death but hesitated to kill Shi Hou because of his father. When the old man learnt about this, he said firmly :'My son has also committed the murder of the duke. What's the good to have him in the world!" he sent his own man to Chen and beheaded Shi Hou. Later historians commented: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 of the country, Shi Que did not bend the law for the benefit of his relative. It's really a case of cutting off consanguinity4 for the sake of righteousness!" Hence comes the idiom "Uphold justice at the cost of one's blood relation".

大义灭亲

春秋时期,在东周周天子的统治下有许多小公国。这些国家常常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而互相争斗。而且,在一个公国内部,权力之争也时常发生。卫国的州吁杀害自己的哥哥――卫国的公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一个重要的大臣石厚的帮助下,州吁杀害了他的哥哥。最后,他作了卫国的公爵。接着,他发动了同其他公国的战争,使卫国人民经受了很多痛苦。人们怨声载道。

州吁对此也很担忧。他与石厚商量如何巩固政局,赢得百姓的信任。石厚说:"这个容易。大臣和百姓们都十分尊敬我的父亲,我去请他出来为我们说话。这样我肯定他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石厚的父亲石碏曾是前任公爵的上卿。州吁夺权后,他辞去了官职。他痛恨州吁杀害了前任公爵。 同时,他也恨自己的儿子石厚,因为他参与了这场谋杀。 现在,石厚来向他求助。石碏说:"诸侯接位,应该得到周天子的许可。只要他同意了,所有的问题都好解决。

"可是怎么让周天子会同意吗?" 石厚问。老人说:"陈国公爵受到周天子的信任,而且陈国和我国关系很好。如果你和州吁先去陈国,向他求助,我肯定他会乐意在周天子面前为你们说好话的。"

石厚把他父亲的主意告诉了州吁,然后他们来到了陈国。但在他们到达前,石碏已经秘密快信送至陈国公爵,要求他杀死这两名凶手。

大义灭亲范文2

您好,听新闻上说您的女儿因为您的违反交通规则而报警,虽听上去滑稽之际,但令人发思:“为什么呢?”

陈伯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此刻的心依然在气头上。想到那天,当交警赶来将您带离驾驶座位的时候,您瞪着您的女儿,满脸愤怒与疑惑,仿佛在怒吼:你是我的女儿

陈伯伯,您想过没有?您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方向盘,那上面紧紧连着您的安危哪!就在一个星期前,我就从网上看到了一则令人痛心疾首的消息:一位公交司机开车时看手机,结果——公交车内所有人员当场死亡,当时如果您在跟前的话,我一定会提醒我的爸爸并且大声地告诉您:“陈伯伯,开车时也别玩手机了!”

陈伯伯,您知道全国每年要发生多少起车祸事故?您知道每天有多少司机因驾驶不慎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您可能会说:我自己心里有数。陈伯伯,你还记得您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您可知道侥幸心理有多么可怕?有多少人出事就出在这个“没事”上。

开车时看手机,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在开车时,您想一想平时对您孝敬的女儿,平时为你洗衣做饭的妻子,您忍心自己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抛下他们不管吗?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所以放下手机,专心开车,为家人负责,为生命负责。

也许您早就听说了,网上有人把这种的做法说成是什么“大义灭亲”,陈伯伯,说句心理话,相信您的女儿完全不能接受他们的这种说法。首先,在拿起手机给警察叔叔打电话的那一刻,您的女儿心里想的一定不是什么“大义灭亲”,她只有一个想法:决不允许道路交通事故的恶魔夺走我的爸爸!您说,这怎么能叫“大义灭亲”呢?

我相信,这件事其实是女儿爱自己父亲的另一种的表现,陈伯,您应该理解并接受她的这份孝意,她只是想有一个安全幸福的家庭。您的女儿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从小就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大义灭亲范文3

2、大公无私: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3、大义灭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4、草菅人命:指任意残害人命。

大义灭亲范文4

按照惯例,我们早餐喜欢吃地瓜粥。今天因为地瓜没有了,妈妈只好黔驴技穷地削了些芋头来滥竽充数。没想到那些种在阳台的芋头很好吃,全家都贪得无厌地自食其果。

出门前,我那徐娘半老的妈妈打扮的花枝招展,鬼斧神工到一点也看不出是个糟糠之妻。头顶羽毛未丰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双管齐下的西装后英俊的惨绝人寰,鸡飞狗跳到让人退避三舍。。东施效颦爱漂亮的妹妹更是穿上调整型内衣愚公移山,画虎类犬地打扮得眼光四射,趾高气扬地穿上新买的高跟鞋。

我们一丘之貉坐着素车白马,很快地到了动物园,不料参观的人多到豺狼当道草木皆兵,害我们一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的爸爸鞠躬尽瘁地到处广播,终于找到差点认贼作父的我和遇人不淑的妹妹,困兽之斗中,我们螳臂当车力排众议推己及人地挤到猴子栅栏前,鱼目混珠拍了张强颜欢笑的全家福。

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唾面自干的滋味,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克绍萁裘。

到了傍晚,因为假日的关系,餐厅家家鹊巢鸠占六畜兴旺,所以妈妈带着我们孟母三迁,最后终于决定吃火锅。有家餐厅刚换壁纸,家徒四壁很是美丽,灯火阑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气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务生们四处招蜂引蝶,忙着为客人围魏救赵,口蜜腹剑到处让人误认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饥不择食的我们点了综合火锅,坐怀不乱的爸爸当头喝棒先发制人,要求为虎作伥拿着刀子班门弄斧的女服务生,快点将狡兔死走狗烹,因为户味素餐的我们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毕,就等着火锅赶快沉鱼落雁好问鼎中原,可惜锅盖太小,有点欲盖弥彰。

汤料沸腾后,热的乐不思蜀的我们赶紧解衣推食好大义灭亲上下其手,一网打尽捞个水落石出。

火锅在我们呼天抢地地面红耳赤地蚕食鲸吞后,很快地只剩沧海一粟,和少数的漏网之鱼。母范犹存的妈妈想要丢三落四放冬粉时,发现火苗已经危在旦夕,只好投鼠忌器。幸好狐假虎威的爸爸呼卢喝 叫来店员抱薪救火,终于死灰复燃,也让如坐针毡的我们中饱私囊。鸟尽弓藏后,我们一家子酒囊饭袋,沆瀣一气,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大义灭亲范文5

“笑”开头的成语接龙:笑逐颜开、开天辟地、地老天荒、荒无人烟、烟消云散、散兵游勇、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继往开来、 来日方长、长驱直入、入不敷出、出其不意、意气用事、事过境迁、迁风移俗、俗不可耐、耐人寻味、味同嚼蜡。

“狂”开头的成语接龙:狂妄自大、大步流星、星火燎原、原封不动、动人心弦、弦外之意、意气风发、发人深省、省身克己、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人高马大、大义灭亲、亲密无间、间不容发。

(来源:文章屋网 )

大义灭亲范文6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以生动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经过编者加工过的课文《牛郎织女》,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通俗易懂。如何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让民间故事散发出其应有的魅力,笔者认为应通过听、说、读、议、写,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文本,浸染于浓浓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而其中的“议”正是针对课后提出的“读完这篇民间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各个人物一定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同学交流交流”这一教学任务展开的。

片断回放:

教学片断1:对牛郎的评价

生:我觉得牛郎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因为他让老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喝小溪上游最干净的水。

生:我觉得牛郎也是一位很重情重义的人。这从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之后,他心急如焚,挑着一双儿女拼命去追中可以看出来。

(学生在师的追问下找出文中能体现牛郎“拼命”地追织女的语句。)

师:还有别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牛郎还是一位以德报怨的人。

师:唔!能说说理由吗?

生:你看,牛郎的哥嫂让牛郎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这么大了,连个名字也没有。这些都说明了牛郎的哥嫂对他一点也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别人一定会这把口怨气发泄在老牛身上,以示对哥嫂的报复。但牛郎没那么做,相反,还把那头老牛照看得很周到,这不足以说明牛郎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吗?

师:(笑着)见解独特,也很有道理!

【简析】对牛郎这位人物形象的理解一直以来都是定格在心地善良、重情重义这个层面上的。这次学生却赋予他“以德报怨”这一美德,且理由充分。这与大家的一贯认识不一致,也从教材上找不到这样甚至是类似的理解,但这样评价确实见解独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且合情合理,理由、根据都来自文本的具体语言文字信息。因而,赋予牛郎以“以德报怨”这一美德,没有脱离文本,相反是对牛郎形象内涵的丰富。因此,对于这位同学的评价,教者给予了“见解独特,很有道理”的肯定性认可。这样处理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个性言语的创生。

教学片断2:对王母娘娘的评价

生:我觉得王母娘娘是一个六亲不认的老太婆,她不顾骨肉之情,心狠手辣。这从第8自然段及第9自然段的前两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读相关语句)

生:老师,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我产生了另外的想法,我从刚才那位同学读的这几句话中感觉到王母娘娘好像是一位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天庭包公,她为了维护天规,对自己的外孙女也不网开一面。

师:哦!大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王母娘娘有秉公执法的一面,但也显露出没有人性的一面,因为违犯天规的是织女,这与两个孩子无关啊,那可是她的外孙啊,她却把两个孩子狠狠一推,把两个孩子跌倒在地,这说明王母娘娘对他们非常冷酷。《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中,聂将军还能对日本侵略者的孩子给予慈父般的关爱,可王母娘娘却对自己的外孙这般无情,不可思议。

师:(笑着)你能想到这些真难得,那我想问问大家,织女下嫁人间的目的是什么?王母娘娘认为她违犯了天规,那织女触犯的又是什么样的天规呢?

生:织女下嫁人间是为了追求那种男耕女织式的最普通的百姓生活。

生:我觉得织女是一位追求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的人。正是由于她的到来才改变了牛郎的苦难命运,成就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生:我觉得,王母娘娘认为织女下嫁给牛郎有损天庭尊严。

师:能把你的想法说得再具体点吗?

生:你看牛郎的身世在人间也算得上最穷苦的了,更别说什么地位了,而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可谓身份高贵,他们的结合在王母娘娘的眼里也太门不当户不对了,有损天庭的门面,特别是损害了王母娘娘的尊严和家风。

师:有道理。如果说王母娘娘维护的是这样的天规,那么你还认为她是一位秉公执法的包公吗?(生若有所悟)

【简析】王母娘娘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个反面人物,但在对话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给予了王母娘娘另类的评价,这是我及其它听课教师所始料不及的。这个评价乍一听,似乎还真有一定道理,相信也有一部分学生被迷惑。但教者以其敏锐的判断,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错误”资源,之所以出现这种误解,主要是该生断章取义,没有联系上下文来思考。当然,学生对民间故事产生的根源也缺乏认识,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也属正常。于是,教者针对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彼此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适时引导。用“织女下嫁人间的目的是什么?她犯的又是什么样的天规呢?”这两个问题直击学生思维的盲点,经过交流、探究,逐步纠正部分学生的错误认识。如果没有这位同学的另类解读,可能就不会有如此深入的探讨。

教学片断3:对老牛的评价

生:我认为老牛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牛郎和织女相识是老牛牵的红线,后来,又让牛郎把它的皮剥下来以备急用。这一切都缘于牛郎对老牛付出的感情。

生:我觉得老牛还是一位善解人意的人,从“它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牛郎,有时还伸出舌头舔舔牛郎的手呢”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我还能感觉到老牛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它时时想着报答牛郎对它的精心照料。

师:(赞许地点点头)你联想到了“感恩”这个词,真难得!

生:我觉得老牛还有一种舍身救主的精神,这从它让牛郎把它的皮剥下以备急用可以感受到。

生:(急忙)我觉得你这个“舍身救主”用得不当,因为老牛并不是在牛郎遇到危险时,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牛郎的生命的,老牛是自己老死的。

生:我也觉得用“舍身救主”不恰当。如果换成“至死也不忘帮助主人”可能会好一些。

生:我觉得把你的“帮助”改成“报答”更合适。

【简析】对于老牛的评价,一开始两位学生说的“知恩图报”、“善解人意”还是很到位的,但第三个学生认为老牛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更精准了。“感恩”一词不仅涵盖了前两位同学的回答,同时又赋予了老牛以新的时代精神品质内涵。那个“舍身救主”的评价属于理解上的偏差,再加上“舍身救主”是封建时代的忠君思想和行为,当然在这里用得也不恰当,经过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及时给予了修正。学生对老牛的评价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当提倡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但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这种个性化解读并不能信马由缰、想当然,要有可靠的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文本的语言材料或语境及相关的背景。笔者认为,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不能脱离文本教学价值的底线。

片断1中,学生认为牛郎心地善良、重情重义,这种解读是大众化的即多数学生的普遍感受。当然,这也是教参和其它教辅材料上所注明的。而认为牛郎“以德报怨”的这种解读是多数学生和教师所感受不到的。因而,它属于典型的个性化解读中的“奇音”,产生这种解读的学生,其视角是独特的,善于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文本中的材料,从而提出与众不同的富有创见性的感悟。这里的“以德报怨”又比“心地善良”的内涵更丰富,也就是说,这一个性化解读虽然打破了读者原有的思维界限,但它并没有脱离文本丰富的语言信息,更没有脱离文本价值;相反,是对文本价值的进一步充盈与丰富。而片断3中认为老牛具有“感恩”品质,更是赋予了文本以时代的气息。当前,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倡导“感恩”,学生能从老牛的行动中领略到“感恩”思想,也不能不说这是对老牛这一人物形象的进一步丰满和提升。但在片段2中认为:“王母娘娘是一位秉公执法、大义灭亲的天庭包公”的个性化解读,则背离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声,偏离了作者与编者的意图。因为在作者、读者、编者的眼里,王母娘娘从来都是恶势力的代表,是旧社会封建门第思想卫道者的化身。如果给这样的人披上真善美的外衣,那么这种个性化的解读岂不脱离了文本教学价值最基本的底线?因此,对于这样的解读,教师必须给予引导、纠正,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在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又要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耐心倾听。面对来自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要能听出“杂音”(认为王母娘娘是一位大义来灭亲的天庭包公),分辨出对错,也要发现“高音”(认为牛郎以德报怨),分清认识水平的高低,还要能欣赏“奇音”(认为老牛有一颗感恩的心),觉察出见解的独特与新颖。尤为重要的是,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善于捕捉个性化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如,有学生认为:王母娘娘是一位维护天规而大义灭亲、秉公执法的天庭包公;认为老牛是一位“舍身救主”的人等,这时就要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达到提升。

当然,个性化解读不等于文本就具有多元价值。案例中,学生对故事中约定成俗的人物形象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把王母娘娘理解为“为维护天规而大义灭亲的天庭包公”。对此,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思想上的混乱。《义务教育语文课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对于正处在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出现这么一批为维护所谓的天庭制度而“大义灭亲”的包公,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和谐社会的构建又从何谈起?

上一篇经济结业论文

下一篇大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