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护理实习工作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护理实习工作报告范文1
关键词:工学交替 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顶岗实习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范型式的教学结构,或者说是教学要素的一种相对固定的联系。这些教学要素包括: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教学策略、评价。高职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往往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大多以课堂为中心,形式单调,已明显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的要求。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又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它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离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两部分,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各教学要素存在于校企二元环境中,来自校企双方。在工学交替具体实施阶段,工作的时间应安排在企业用工需求的高峰期,专业学习的时间和假期安排在企业用工的淡季。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专业,但它却有着相当蓬勃的朝气。该专业系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其所属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为了适应现代汽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近几年来,本专业积极筹措并运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时,需要合理安排企业教学时间和学校教学时间,将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穿插在整个人才培养的工程中,图1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图1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总体安排
近几年,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常发集团、黄海客车等企业及常州的汽修厂、武进汽车城的4S店进行“工学交替”实习,并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拓展“工学交替”实习企业的种类和数量,对“工学交替”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此模式遵循了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采用贴近企业实际的施工现场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岗位相结合,学中干,干中学,边讲边练,突出了学生顶岗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构了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密切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顶岗”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而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可以用图2表示:
图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图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把教学分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段。在实践教学这个阶段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然后自然地过渡到理论教学阶段。首先,把要学的“知识技能”放在任务中,以任务为“诱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解决任务前要使用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使用这些技能来完成任务;最后,面对圆满的任务结果,自然要想一想为什么,明白了为什么,理论教学也基本完成了。这是一个先明确要学的知识技能,再掌握所需理论的一个“探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过程。
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中采用时,以《汽车空调实习》课程的教学为例,实习教师设计的工作任务为:一台桑塔纳3000轿车,由于年代长久,空调系统问题较多,经检查后,需要全面检修和保养。学生从工作任务中分析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确定报告方式,成立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学生在小组内协作完成工作计划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并进行记录。工作任务完成后需要写出工作报告,检查空调系统中的问题是否解决,故障是否清除。最后,指导教师进行知识的拓展讲解,主要介绍其他空调系统类型及今后空调系统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是指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基础指导下,遵循“做中学”教学原则,以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学生、项目及教学媒体这四个教学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图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示意图
此模式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第一步的工作是项目的选择。对于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而言,进行“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内容的讲授时,针对某一特定车型,打开点火开关,发动机不能起动;第二步的工作是查阅该车型相关资料,根据故障诊断过程中先查油路、再查点火、最后测电路的总体思路拟定总项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案;第三步的工作是分解项目并制定各子项相应的工作计划。例如,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分别检查油箱、油泵、供油管路、喷油器等;第四步是根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情况进行项目总结,并撰写项目报告。在项目完成的每个步骤中,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采用“发现问题文献查阅与思考拟订解决办法尝试解决办法”四步循环法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与项目组指导教师讨论,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项目组自主解决出现的问题。图3给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示意图。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对汽车检修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使用,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五、顶岗实习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地方,在于学生被置于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挡一面,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起了很大作用。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岗位特点,熟悉企业环境,认同企业文化,获取就业信息;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实施“无间隙”教育教学。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同时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其次,要根据社会需要科学合理的设置顶岗实习内容;第三,要把握好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工作流程。这当中,在顶岗实习开始时,使学生清楚了解顶岗实习内容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难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情况,具体包括新员工培训、汽车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电工实习、汽车检测实习、汽车维修前台接待实习、汽车美容维修工实习、汽车维修材料仓管实习、汽车保险与理赔实习、汽车维修班组长管理实习。主要使学生了解企业历史与现状,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的职责;熟悉发动机和底盘维修的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零件检验方法、汽车总成装配、大修竣工验收标准、维修作业的工艺过程、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线路,汽车音响、空调和防盗装置升级、安装及检修方法;学会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检测项目并对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汽车维修前台接待的程序,与客户进行沟通与谈判,掌握汽车的外观检验与判断汽车的维修项目,掌握汽车维修前台与维修车间衔接流程,做好售后跟踪服务;掌握汽车美容的项目,常用汽车美容护理用品的性能和特点,各个汽车美容项目的工艺规程以及常用汽车护理设备的使用;掌握仓库的管理程序、配件的进出货与登记检验;掌握车辆保险的承保实务及理赔程序与方法,学习汽车消费贷款及信用保险实务和车辆置换的相关业务等;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模式,掌握所在车间与班组的工作流程,学习车间与班组的生产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配件管理的方法。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参考实行“三导师”制,即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专业导师负责下达顶岗实习任务书,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评定,并负责与企业导师沟通与联系;职业导师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就业过程中进行思想指导和职业指导,负责维持实习纪律、生活、安全等;企业导师由学生实习单位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负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与学习,对学生在工作和技术上进行指导。
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组织及整体运作模式,掌握运用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从事汽车行业单位的业务管理、技术服务的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适应汽车行业需要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生产第一线高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护理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
[论文摘要]新桂系主政广西后,大力推进卫生建设,医疗管理机构和卫生法规逐步完善,注意培训公共卫生及医护人才,卫生保健、防疫及学校卫生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卫生经费投入甚至一度领先于国内诸省市。但总的来看,卫生建设的实施未能一以至终,卫生设施数量偏少且多陈旧简陋,医护人员甚为稀缺,传染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卫生意识不强和健康水平不高。
清末以降,广西医疗卫生还十分落后。《广西一览》称:“往昔闭塞之广西,恒亘百数十里而无医药,真有所谓自生自灭之形势,人民之医药知识,诚不足道”。此言虽不十分准确,但也大体反映了当时广西医疗卫生的实际状况。当时除极少数病者求助于传统中医中药外,“乡民有病,多不事医药而求鬼神,致有一病而不起者,则诿为天数”。旧桂系统治时期,当局仍未重视医疗卫生建设,政府不但无卫生管理机构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还借筹饷之名,开放娟,致性病严重传播。对于流行的麻疯病人,不但不予以救治,反而以焚烧和枪杀了事。但同时,已有西医传人广西,打破了单一中医治疗疾病的局面。1925年以前,广西省内的西医机构,主要是一些教会医院和少数私人西药店和小型诊所,诊治范围十分有限。20世纪30年代初,新桂系开始关注卫生事业。在“推进卫生行政,发展人民保健事业”的方针指导下,逐步开展医疗卫生建设。
一、设立卫生行政管理组织,创办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公共卫生及医护人才
新桂系主政广西初始,卫生行政由民政厅掌理。1933年10月,新桂系设置广西省政府卫生委员会,筹划全省卫生事务,常务委员由民政厅长、教育厅长和一位医学专家组成,是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个卫生管理专门机构。为方便推行政令,1935年5月,当局将民政厅主管的卫生行政拨归卫生委员会办理。同年9月,将卫生委员会裁撤,一切卫生设计事项归民政厅负责。抗战时期,于1940年7月,将民政厅原设的卫生科扩大组织成立广西省政府民政厅卫生处,综理全省卫生行政。
随着管理机构的设置,医疗卫生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一面借图画文字或口头宣传,灌输人民卫生常识,一面以行政力量,督促人民对卫生之讲求,在各大埠之中,举凡关于清洁、保健、防疫,以及卫生之调查统计等事,无不视为建设要政。至于各县,则医院或区乡(镇)医务所,屠兽场、菜市、公厕、鼠箱、垃圾箱等之设置,以及防疫注射,施种牛痘,扑灭蚊蝇,取缔不清洁饮食品,禁售危害药品等等,罔不积极筹划与设施,并举行各种卫生运动,及清洁卫生比赛,以示倡导”。由于新桂系当局重视,20世纪30年代广西卫生保健工作“凡百设施,均上轨道”。
1931年以前,除梧州公立医院(1925年建立)外,广西还没有政府设置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各地少数的医疗组织均由私人办理。1933年4月,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梧州、南宁、桂林3大卫生区,每区设省立医院1所。1935年7月改划为8个卫生区,每区设一省立医院。1937年再改为11个卫生区,每区除设1所省立医院外,各设卫生事务所1所,专司卫生行政事务,卫生事务所下分设巡回医疗队和检疫所。1935初,省会南宁有医疗机构6所,包括设备较完善的公立广西军医院1所,教会医院有玫瑰医院、道救医院、小乐园医院共3所,私立普济留医院1所,红十字会1所;有中药房59间,西药房16所。到20世纪30年代末,全省省立卫生保健机关共有卫生事务所12所,医疗防疫队15个,省立医院11所。除卫生区设立卫生机关外,县乡镇设医院或医务所,到1936年,1个县设立了县医院,富川、贺县、钟山联合设公医院;73个县设立了医务所,11个县设立了乡医务所25个,3个县设立了镇医务所3个。从而形成了由卫生行政区、省县医院、乡镇医务所构成的卫生保健系统。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广西省政府还于1934年成立广西(梧州)制药厂,1937年成立广西卫生试验所,制造各种药品。还在梧州、南宁、桂林成立医药研究所。为培养医务工作人员,1933年开办龙州种痘传习所,培训种痘医务人员。1934年创办广西医学院,随后又创办省立医药专科学校,省立、县立助产护士学校等。20世纪40年代,广西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机构及人数均有一定增加。如省会桂林(1936年广西省会迁往桂林),1946年除省立和公立医院外,私立医院和诊所有90余所,中西药商领执照者有83间9。全省情况,据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的《广西省统计摘在》(第二号),截至1948年6月,广西共有卫生医疗机关198个,其中省卫生处1个、省立医院6个、省医疗防疫队3个、省卫生试验所1个、市公立医院7个、市公立医院分院6个、县卫生院93个、县卫生分院46个、县乡镇卫生所34个。各级卫生医疗机关人员1557个,其中医师284人、药剂师3人、药剂生105人、护士381人、助产士161人、检验员8人、卫生稽查员50人、卫生助理员175人、其他技术人员17人、主计人员(含会计统计员)30人、事务人员(含普通行政人员)343人。
从上述统计数字来看,医务人员数量方面,广西百县医师,平均每县不到3个。如以当时广西约1500万人口计,则平均每万人口只有0.19名医生;设备方面,只有桂林、南宁、梧州等地的几个省立医院条件较好。1942年桂林医院(即省立广西医学院实习医院)分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皮肤花柳科、检验室、x光室、药局(房)、护士部、事务部、会计室等部门,分科设置、设备均较完善。但绝大多数县镇乡村卫生机构十分简陋,有的县甚至一所卫生院都没有,医护人员缺乏。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桂系当局注意培训公共卫生及医护人才。首先,设立专门医药学校,以培养医师、护士、助产士、中医、卫生员和卫生警察等专业卫生人员。1940年,各学校培养的各类医药人员共有547人,3年后增为1588人。其次,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及资格考试。省政府在梧州、桂林等地设医药研究所,“由各县考选中医人才入所研究,以养成中西医生,助产、看护等人才”。医务所还选派医生深入县乡,协助办理医务,招收当地人教授医术。针对广大农村接生条件落后状况,分期培训接生人员等。此外,省政府还自1935年起,开始办理医药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从1941年、1942年的审查情况看,在包括医师、药师、牙医师、护士、助产士、药剂士、镶牙生、中医在内的医事人员审查登记中,1941年请领证书200件,合格者为182件,不合格为18件,不合格率为9.0%;1942年请领证书者439件,合格者计260件,不合格者为179件,不合格率为40.7%。新桂系当局通过审查考察,以尽可能保证医药、护理人员的执业水平。
新桂系当局还注意增加医疗卫生经费投入。1933年以前,广西的卫生行政由民政厅管理,没有专门的卫生经费预算。卫生委员会成立后,开始在财政预算中增列卫生经费。1933年度卫生经费支出为60.81万元,占同年省财政支出1.56%,与同年全国部分省市的卫生经费支出相比,贵州1.53万元、云南1.11万元、湖北2.74万元、江苏5.24万元、浙江l0.43万元、南京31.90万元,广西的卫生经费支出远远超出上述省市,如以人均卫生费支出和占省市总经费支出比率比较,则广西领先地位会更明显。从县市级政府对卫生经费的投入看,1934年~1945年,卫生医疗费支出1.38万元,占总支出的3.24%,除1940年外,也是呈逐年增长趋势,与一般省份的支出比例不及1%相比,广西医疗卫生投入处先进行列。但是151军两次侵桂后,广西的卫生事业受到重创,后物价猛涨,全省经济陷入瘫痪,新桂系末期自身难保,无力投入应有的卫生医疗经费。
二、加强卫生保健、防疫工作
广西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湿热,易于疾病的滋生与传播。另外,经济落后和传统社会观念也是导致疾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居民普遍营养不良,体质较弱;相信迷信,有病多求神拜佛,缺乏卫生知识,不讲清洁扫除,或随地堆积垃圾,居室又大都未设厕所,随地便溺,雨天粪便流人河沟,居民饮用不洁之水。此外,桂西、桂北等地少数民族多居木楼,人畜同居一室(楼上住人,楼下豢养禽畜),容易导致病源滋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传染病种类大致有甲状腺肿大、麻疯病、鼠疫、霍乱、天花、伤寒、赤痢、白喉、猩红热、斑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等。
早在旧桂系统治时期,疫病在广西已常有蔓延。1913年北海疫症,“竞有一家大小老幼猪狗同时罗疫毙命,无一幸免者……人民因疫伤毙者不绝于道”。1920年,庆远、怀远一带居民“患霍乱而死者,闻已达四万余人”u,后此疫传至柳州、梧州、平南等地,时逢桂粤军阀混战,政府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与旧桂系相比,新桂系当局比较重视防疫,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防治。省政府颁发一系列法规,要求各地切实执行。例如,《广西医疗防疫队组织规程》《南宁良庆麻疯村组织规程》《广西省大扫除办法》《广西省扑灭蚊蝇办法》《广西省检查妓健康规则》等,不下几十项。对流行较广、于民众健康危害大的传染病,集中力量予以防治。
1926年梧州霍乱流行,“每日罗此病者不下二十余起,而能生还者,不过十之一二而已,一般市民极为恐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除严重取缔街上凉品及无皮瓜果,以减少传染外,更在东门外择广仁医院地址为临时病院,俾一般患病者入院调治”,“并明令市内各公厕,收回管理”。
住血吸虫病在广西宾阳、永淳等县经常发生,省政府专门成立宾阳住血吸虫病防治所,负责防治。该疫区住血吸虫病感染人数,1941年、1942年分别为7967人、8224人。此疫“流行之最大原因,为疫区内之所有各河流暨其支流,均有住血吸虫之中间宿主分布,每至雨季时,河水汜涨,钉螺丝随之移植,及各村均无厕所之建置,便溺随地皆是,一经天雨,粪便则随之冲入河中所致”。该所成立后,在宾阳、永淳等县附近百余村庄、70多条大小河流、95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展开调查,并为民众治疗住血吸虫病。
甲状腺肿大病主要在桂西各县流行。据1937年各县调查,患病者1590人。此病系由饮水缺少碘质成分及母体遗传所致。省卫生试验所配制钾盐一种,分发龙州、百色、庆远各省立医院试用,“俟有成效后,即大量制造,普遍供给人民服用”。
麻疯病对人的生命危害极大,人见人怕,谈“疯”色变。此病以桂南各县居多,1937年调查所得总数达几千人。为加强对麻疯病人的管理与治疗,广西省政府在邕宁县良庆乡设麻疯病人管理所,还设立绥渌县亭良麻疯病人疗养所,又令梧州西医院兼办麻疯病院收容救济此类病人。但由于经费有限,仍未能全部收治。广西省政府又订定《广西省救济麻疯病人办法》,通令各县救济。1940年南宁沦陷,邕宁麻疯病人乘机潜逃,房舍坍塌。南宁收复后,广西省政府拨款4.2万元建南宁良庆麻疯村,1942年3月完工,4月1日开始收容男女疯民41人。但仍因经费不足,且物价高涨,村内一切设备,极为简陋。梧州西医院也曾收容麻疯病者l5人,抗战爆发后经费断绝,1942年将院内收容的病人拨送南宁良庆麻疯村。由法国传教士李玛诺主持的绥渌县亭良麻疯病人疗养所则较有特色。“经费由天主教会拨发,设备颇称完善,管理亦属周密,房舍宽敞,地址相宜,洵为救济疯民之良好场所。该所疯民生产计划,注重开垦种植,及牧养牲畜等,疯民日常衣食住费用,完全由该所供给。”
据此可见,新桂系政府对流行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比较重视,但限于经费和种种原因,广西的传染病始终得不到根治,仍然不时发生,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三、加强城乡卫生管理和宣传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当局重视卫生宣传,向人民灌输卫生知识,加强城乡公共卫生管理,开展卫生调查,举行卫生运动,灭蝇灭鼠与健康比赛等。卫生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创办卫生健康报刊,并在各主要报纸开辟卫生专栏。如梧州卫生区省立医院1933年发行《卫生旬刊》,桂林医药社于1943年创办《家庭医药》杂志。二是向民众发放卫生小册子,利用传单墙报宣传,1931年梧州公安局编印白喉宣传资料5000份分发各地。据《广西省卫生行政工作报告》和《桂政纪实》记载,1937年~1943年,广西共编印防疫小册子公共卫生宣传大纲、卫生常识30.14万张(册),发给各县作宣传。三是利用广播、电影进行宣传。或特约医学专家播讲卫生常识,或由电台播出健康讲话和卫生专题节目。1939年,广西省政府曾购买幻灯机和卫生幻灯片下发放映,当年放映幻灯片就有6000多次。四是举办卫生展览和卫生讲演。1941年桂林市举办卫生展览会,参加机关有桂林市卫生事务所、省立医院、卫生署医疗防疫队、桂林市政府卫生科等,参观人数达5.9万人,而1942年全省举办卫生展览达23次。讲演及谈话的主题多为防疫和宣传卫生常识,其中1938年~1943年通过派医疗队下乡巡回作公开讲演及个别谈话的方式,受众人数达181.2万人次[21J。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民众逐渐了解科学卫生知识,从而起到主动防治疾病的作用。与此同时,新桂系还注意公共卫生建设。1932年省会南宁开展规模空前的卫生运动,颁布卫生施政纲要,设立垃圾堆积场,规定时间指派清道夫每日依时洒扫街道运输垃圾两次,张贴布告禁止市民任意倾倒垃圾及保护公共饮水;组织清洁委员会,办理全市清洁,保护公共卫生;检查取缔不清洁饮食物,取缔不合法医生及接生婆,禁宰病兽,并组织检查队检查市内外各住户食物和营业店、屠兽场、公共娱乐场、公共厕所、沟渠等清洁卫生;每年春季,施种牛痘以防天花,夏季则召集市内各医院及慈善团体,共同组织防疫委员会,购办各种防疫药苗,分区实行防疫注射,举行灭蝇运动,以及因疫症而死亡者之消毒等。
新桂系当局还注意加强乡村卫生工作,颁布加强乡村清洁卫生的条例,令乡村开展卫生运动。如规定人蓄分离,鸡鸭猪栏必须设在屋外,并须每日打扫;村公所每年应组织大扫除,派医疗队巡回乡村,治病防疫;乡镇设立医院等。但应指出的是,乡村的所谓卫生运动,大多是走过场,并无多少实际效果。边远地区乡村甚至无人过问,缺医少药,流行传染病之频发,依然如故。
四、开展学校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