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1
第11题历来作为理科综合物理部分压轴题,今年继续延续往年对电磁学内容的综合考查,物理情景复杂,对考生综合分析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一、第11题原题再现及解析
原题(2016四川理综物理11题)如图1所示,图面内有竖直线DD′,过DD′且垂直于图面的平面将空间分成Ⅰ、Ⅱ两区域.区域Ⅰ有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方向垂直于图面的匀强磁场B(图中未画出);区域Ⅱ有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高h=2l、倾角α=π/4的光滑绝缘斜面,斜面顶端与直线DD′距离s=4l,区域Ⅱ可加竖直方向的大小不同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
C点在DD′上,距地面高H=3l.零时刻,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P在K点具有大小v0=gl、方向与水平面夹角θ=π/3的速度,在区域Ⅰ内做半径r=3l/π的匀速圆周运动,经C点水平进入区域Ⅱ.某时刻,不带电的绝缘小球A由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在某处与刚运动到斜面的小球P相遇.小球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P所带电量对空间电磁场的影响.l已知,g为重力加速度.
(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若小球A、P在斜面底端相遇,求释放小球A的时刻tA;
(3)若小球A、P在时刻t=βlg(β为常数)相遇于斜面某处,求此情况下区域Ⅱ的匀强电场的场强E,并讨论场强E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及相应的方向.
原题给出的参考答案:
(1)由题知,在区域Ⅰ内小球P带正电,在竖直方向受力满足E1q=mg,因此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小球p在区域Ⅰ内做半径r=3lπ的匀速圆周运动
则mv20r=qv0B
代入数据后解得B=mπ3lqgl
第一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知道是洛仑兹力提供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就能带入公式将题完全答对,第一问几乎没什么难度.
(2)小球P在区域Ⅰ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转过的圆心角为θ,运动到C点的时刻为tc,到达区域底端时刻为t1,则有
tc=θ・rvo=π3・3lπgl=lg;
s-hcotα=v0(t1-tC)
则t1=s-hcotαv0+tc=4l-2lgl+lg=3lg
小球A释放后沿斜面运动加速度为aA,与小球P在时刻t1相遇于斜面底端,有
mgsinα=maA
则aA=gsinα=22g
hsinα=12aA(t1-tA)2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tA=(3-22)lg
(3)设所求电场方向向下,在tA′时刻释放小球A,小球P在区域Ⅱ运动加速度为ap,有s=v0(t-tc)+12aA(t-tA′)2cosα,
mg+qE=map
H-h+12aA(t-tA′)2sinα=12ap(t-tc)2
联立相关方程解得E=(11-β2)mgq(β-1)2
对小球P的所有运动情形讨论可得3≤β≤5
由此可得场强极小值为Emin=0;场强极大值为Emax=7mg8q,方向竖直向上.
二、其他解法
1.第二小问的其它解法
A球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中,设小球A、P在t=βlg相遇于斜面某处时,A球速度为vt,由动能定理也可以对问题进行求解
由动能定理得 :
mgh=12mv2t;vt=a(t-tA);a=gsinα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
tA=(3-22)lg
2.第三小问的其它解法
解法一
P球进入区域Ⅱ的运动是做类平抛运动,因此第三小问求区域Ⅱ的匀强电场的场强E也可用类平抛运动的知识进行求解
由第二问可知:tc=θ・rv0=lg
P球进入区域Ⅱ做类平抛运动,令做类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p
则tp=t-tc=(β-1)lg
设小球A、P在t=βlg相遇时,小球P做类平抛的水平距离为x
x=v0tp=(β-1)l
则P球下落的高度:
Δh=H-h-(s-x)tanα=(6-β)l
且Δh=12at2pa=12-2β(β-1)2g
mg-qE=ma
联立方程求解可得:E=(11-β2)mgq(β-1)2
解法二要讨论场强E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及相应的方向可以采用极值法进行求解,由题意可知,小球A、P在斜面相遇的极端位置为斜面顶端和斜面底端,故分别对这两个极端位置进行讨论.
当两小球相遇于顶端时 :令小球P在区域Ⅱ运动的高度为h1,水平距离为s1,运动加速度为a1,有
h1=H-h
s1=s=v1t1
h1=12a1t21
联立方程求解可得:
t1=4lg
a1=18g
则β1=5,E1方向一定向上.小球P在区域Ⅱ竖直方向受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qE1=ma1
则 E1=7mg8q
当两小球相遇于底端时:令小球P在区域Ⅱ运动的高度为h2,水平距离为s2,运动加速度为a2,有
h2=H
s2=s-htanπ4
h2=12a2t22
联立方程求解可得:
t2=2lg
a2=32mg
则 β2=3,E2方向一定向下.小球P在区域Ⅱ竖直方向受力,又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qE2=ma2
则E2=mg2q
综上所述mg2q≤E≤7mg8q
三、思考与讨论
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2
本次抽测试题总分30分,学生最高得分30分,学生最低得分0分,全市总平均分12.4分, 学校最高平均分20.2分,学校最低平均分7.3分,总体看学生和学校得分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现将本次抽测的命题意图、阅卷中反映出的学生问题和建议反馈如下。
命题意图:
1.加强核心知识、能力和题型的考查。“电学”是9年级物理学习的主要知识,也是学业考试中的重要考点,更是学业考试压轴试题的重要知识载体,约占总考查比例的30~40%。“电学”知识考查方多样,涉及到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各个题型,而“实验”和“计算”是重要的考查载体;此外,“电学”的核心知识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两个章节,且“电功率“知识学生刚刚学过,故本次抽测物理试题依据教材设计了物理学中经典的两个题目:一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二是“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学综合计算,试题总体难度较大,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 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基础性。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处于初中物理考查的核心地位,为此试题1(1)、2(1)(2)等多问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基本计算。
3.突出“科学探究”考查,突出创新性。《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这就是说科学探究既是我们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我们的重要教与学内容。试题中的1(2)、(3)、(4)、(5)、(6)从实验的故障分析、实验操作及设计、图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现象的评价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加强“实验教学”。4、突出电学动态电路计算考查,展现综合性。在高考综合考试和时展需要的引领下,泰安中考试题中学科内综合、学科交叉的试题已成为中考压轴题的首选,为此在试题2(4)一问设计了滑动变阻器引起电路动态变化的计算。
问题与建议:
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比如个别学生将电功率的公式“P=UI”,在运用时错误地代入公式“p=”;再比如有的学生将电阻的计算公式“R = ”错误地带入为“R = UI”。
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复习。从以上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物理经典的公式出现了理解和记忆的混淆,在教学中要从对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和表述等多方面加强教学,此外,教师也要注意从物理量的使用角度引导学生加以甄别,比如功率的符号用“P”、压强的符号是“p”,确保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和公式。
问题2: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差。比如个别学生在解答1(1)时,不会正确连接导线;比如个别学生在解答1(3)时,不知道在什么条件下测量额定功率;比如个别学生在解答1(5)时,学生不知道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去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再比如1(2)中多数学生不会分析电路故障;再比如1(3)中,学生不会根据实验现象调节滑动变阻器……
建议2:加强实验教学。在今后的新授与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新授实验的开出率,同时要加强“经典实验”的重开率,一定让学生做到“明白为什么做实验”、“这样做实验的目的是是什么”、“实验数据为什么这样分析与处理”、“实验现象怎样进行分析与评价”……,总之,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从“身”、“心”两个维度亲历实验,力戒出现“教师空讲实验、学生死背实验”的教学现象。
问题3: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在2(4)问解答中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小灯泡两端电压一直保持前三问中的“4V”不变,故导致整个分析、计算错误。
建议3:加强习题规律的研究与方法教学。学科组和教师要积极开展“做万题、提能力”的活动,尤其是毕业班的后期复习教学中,要站在“方法”、“能力”的制高点上,辐射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和综合的各类问题解答策略和技巧。
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3
2013年南通中考的最后一题是该市这次考试中的压轴和亮点所在,本文就结合本题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今后的物理教学.
从题目的各个环节可以发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突发点:
1信息采集能力
本题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由于信息的阅读量很大,因此,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充分采集题目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并注重对信息的筛选,排除对解决本题问题起干扰的信息.其中学生的陌生信息就有很多,其中陌生名词就有“冷媒”、“流量”、“制冷能力”、“供电频率”、“变频空调”、“定频空调”、“变频器”、“制冷量”、“能效比”,这些新名词的出现对学生的信息采集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可能单纯的一两个新名词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解决,一下子出现近十个新名词,学生不仅要在文本信息中找出相关名词的注解,还要结合题目中的图像和表格来加以理解,还有些名词要靠自己的语言文字功底,并结合本题中的其他信息来加以理解,比如什么是变频器,学生并不需要明确什么是变频器,只需要知道变频器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的,而供电频率学生也无法从本题中获知更多的信息,其中只能知道在原先对频率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揣摩其大体意思,并通过文字和表格获知供电频率f与流量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在整个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本题的关键,学生如果在平时养成了良好的自主阅读文字、图像、表格的好习惯,并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话,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能够沉着面对的,信息的采集能力来自于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这个阅读习惯不仅仅是物理的阅读,还包括各种材料阅读、文本阅读等.
2信息处理能力
从解题来讲,信息的采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解题,因此,信息采集后,我们必须注重信息的正确处理,处理的前提来自于学生对信息的认知,处理的目标是解决题目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两个通过题目中的各种信息得以有效的链接.比如题目中第二小问出现一个选项D.变频器供电频率越小,空调机的制冷能力越强.题目中提供的相应的信息有三个:(1)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2)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3)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格1所示.接下来要正确判断D选项是否正确,就看学生对这三个原有信息的处理.从而获知供电频率决定转速,转速决定流量,流量决定制冷能力,并发现他们的具体关系.
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我们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能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信息,并整合题目提供的多条信息,最终获取处理过的正确信息.这个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在信息采集的基础之上,再去筛选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努力排除干扰信息对处理信息过程中的影响,在信息处理的环节中,还要将获知的信息和我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并从中选择相应的知识服务于我们所要处理的问题,如本题中,题目提供的信息是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学生就压缩气态“冷媒”进行处理,根据自己在物态变化中的知识储备,学生可以获知这个过程是“液化”还是“汽化”,甚至可以根据题目的进一步研究,处理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3与时俱进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在提升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同时,还要通过我们的物理教学灌输相应的时代信息,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感受到科技的高速发展,而这些发展又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充分体现物理学科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再次展示物理的学科魅力,从学科魅力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欢.就本题而言,考查的内容是变频空调,因为,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空调也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对于初三学生而言,他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和空调相关的知识,并试着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相关应用.中考内容中考查这些内容,就给我们平时的物理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不能就教材而教教材,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充分结合学生的物理前概念,构建新的物理教学系统,以满足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的进一步需求.比如,学气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大程度地关注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我们更加要关注应用问题;学习照相机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关注数码相机的应用技能,因为数码相机已经完全取代了原先的胶卷式照相机.可以开发的物理内容很多,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愿意研究教材、研究生活,让物理教学内容真正更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求.
4知识变通能力
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4
一、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交叉复习,查漏补缺,融会贯通
1.回归课本,有效看书
课本是学习物理知识、获得科学方法的主要载体,也是中考试题的重要来源。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回归课本,要求第一遍看书能够准确说出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物理概念,能准确地理解每一个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弄清课本中所有演示和学生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过程、结论,知道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并能加以解释。第二遍看书要带着知识有选择地看书:看书中插图,解释其物理含义;看书中实验,学习实验过程的描述;看书中表格,记住一些重要的常用数据,会分析数据表。
2.梳理知识,殊途同归
回归课本的过程中,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应熟悉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及出题形式。
(1)按照模块分类,进行梳理:
(2)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为主线,进行梳理:[ 一级主题 二级主题 物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3.突出主干,融会贯通
初中物理的主干知识是力学和电学,其中力学主要包括二力平衡、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应该舍弃死记硬背,对于每一个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是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念有什么用,这就是所谓的“融会”。在抓重点和主干知识的同时,根据考点,整理知识,归纳分类,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使知识系统化,达到所谓的“贯通”。
4.查漏补缺,扫除盲点
回归课本其实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知识点全覆盖的过程。复习中的盲点就是弱点和失分点,如基本常识、单位换算、光速、声速、能源、无线电通讯等,都不能放过。
二、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重点演练,掌握技巧,提高实效
冲刺阶段的套题综合训练与仿真模拟考试,要严格按照中考的时间和相关规定,整卷完成试题,这样可以感受和适应考场环境、寻找最佳考试状态、依据评分标准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还能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在模拟训练中摸清中考方向、题型和考点,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通过对纠错反思的强化训练,着眼规范,力求增分
1.力图规范,减少失分
强化答题规范训练,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尽量减少失误,力争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少,能得的分一分不丢”。
2.仔细审题,注意细节
注意培养审题习惯,审题时要学会善于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与侧重点。千万不能没有完全理解题意就下手去做题,很容易出现答非所问。另外,在答题时也不能太随意,要把题目中的现象、情景与所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并尽量用物理语言来表述,这样才能答在给分点上。还有,在答题时尽量不要留空白,能写多少步就写多少步,要力争拿下自己能够拿到的得分点。特别是计算题,是按步骤给分的,每写对一个公式、过程、结果都是有分的,反之,少写是要被扣分的,考生们特别容易漏写一些公式,如速度、重力的公式,还有在计算过程中不写单位,很多分数就是在这些细节上丢的。
3.整理错题,纠错反思
纠错是方法,提高是目的,找出错因才是关键。后期复习重点是突出对错题的反思,要重视模拟训练中错误类型的归类,建立错题档案,让错误演绎出高效。“从错误中来到正确中去”,发现错误后,可以把最初的错误与正确答案加以对照,从而达到长效记忆以防再犯的目的。对易犯错的问题,在平时练习中要特别关注。对于自己比较模糊的错误,一定要向老师或周围的同学请教,直到找出自己理解或记忆的盲区,这样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在考前一两天内再浏览一下自己的错题集,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
4.分析归纳,总结方法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自己所犯错误的分析,归类整理,我们就能找出解决它的思路与方法,这种类型的题有什么特点,涉及几个知识点,突破口在哪里,难点、重点又在哪里,是否通法通解,是否有简捷方法等,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一道错题弄懂弄会,从而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错过一次决不再错的境界。对自己的错题集要常翻常看,温故知新。[答题中的不规范问题 中考答卷易错示例 作图不规范 如作力臂时不按步骤作图或没有给作出的力臂标出符号 知识理解不到位 如把凹透镜作图错做成凸透镜作图或作的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无反向延长线 习惯用口语,不用物理专业术语,涉及物理名词时,写错别字 如将“电磁感应”错填为“电磁感映”;将“匀速直线运动”错填写为“均速直线运动”或“均匀运动” 多字、漏字、改字 如将“向前”错填为“向右”;将“电磁”错填为“电”;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错填为“向下” 因错别字而失分 如应填“汽化现象”却写成“气化现象”,把“水蒸气”写成“水蒸汽”;再如: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写成“震动”等等 自己随便更改答题用语 如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错填为“增大”或“变小”;将“磁性”错填为“磁力”或“磁效应” 四、通过对考试心态的心理调适,树立信心,轻装上阵
经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有些失分并不是由于考生知识没有学到位,而是由于一些细节和方法处理不当而丢失了本该拿到的分,如:考试心态没有调整好、答题纸(卡)涂写不规范等,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和调整。
1.调整心态,正确对待
对中考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明白考试是对平时刻苦学习的检验及总结,只要复习到位,一定会取得理想成绩。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树立自信心,正视自己,相信自己,保持e极、乐观的态度,轻松上阵。考场上沉着冷静,不紧张不慌忙,不求超水平发挥,只求发挥正常水平。
2.有条不紊,做好准备
中考与平时考试相比,总会更紧张一些,这就需要考生全身心地投入,提前进入角色。在进入考场前,应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考试工具是否带全(准考证、同色的答题笔两支、2B铅笔两支、橡皮、直尺、量角器等)。
3.整体浏览,心中有数
拿到试卷和答题卡后应整体快速浏览试卷和答题卡,查看其结构及完整性,若试卷或答题卡存在缺页漏题情况,第一时间反映给监考老师,及时更换,避免答题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影响考试时间的合理利用。接下来正确涂写个人信息,避免出现考试结束还没有填写个人信息或由于最后时间紧将信息填写错误的情况。
4.讲求技巧,合理统筹
答题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先选择自己擅长的题型解答,先易后难,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最好能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做题过程中要灵活应变,不能纠结于任何一道题,如果一道题目超过3分钟还没有解题思路,应该果断跳过,最后再返回来做。
5.仔细阅读,专心审题
审题时要仔细认真,一要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联系所学知识,仔细推敲切不可未弄清题意匆忙答题;二要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挖掘隐含条件,分析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6.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书写时应尽量规范整齐,避免因书写而失分,在答题纸上作答时,应想好了再写,做综合题时可先在草稿纸上演算,然后再作答,避免写错而浪费大量答题空间。
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5
关键词: 实验 新型 探究 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切实提高中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的测量和评估中分量愈来愈重。以中考为例,物理实验的考查占分值逐年增大,题型趋向于灵活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中考实验题型的这些变化,对教师的实验教学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图对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相应的教学启示和策略。下面就近几年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实验题的题型进行分类评析:
一、传统题型
传统实验题考查内容为实验的基础知识,主要表现为实验内容的再现和验证,这类试题对能力要求不高,但要求有较高的熟练程度。考查的知识点常常是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纠错,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过程的再现,实验数据的读取等。
1.读取数据型
将金属块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称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上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读取数据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结构中重要的智力因素,观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实验的分析、讨论和归纳。各地中考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考查,但考查难度不高,所占分值较低。
2.原理识记型
对实验原理的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重视和掌握,因此在中考题中尽管分值下降,但仍有一定的比重。
3.操作型
操作型考查仪器安装、电路连接等问题为主,而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在考查基本技能方面体现为以考查能力为主。题型有:仪器的选择安装调整,电路连接等问题为主。
(1)在使用测电笔的几种做法中(如图3所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答:。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掌握各类常见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前提,中考试题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要求考生对仪器的使用必须有较高的熟练程度。
二、新型题型
1.创新拓展题
创新拓展题考查点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就试题的背景来看,大部分以高中物理问题、常见物理现象来设计试题,对学生来讲背景是新的、陌生的,在初中教学中从未出现过,但可以根据信息和提示,综合应用初中学过的知识解答。它不是简单地将课本上的某个实验改变几个数据,而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综合运用。这一类探索型实验题目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发挥余地,对避免对物理实验生吞活剥、死记硬背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文字表达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①下面是小红小明搜集的一些图片:
从上图可见,螺丝钉D实质可以看作是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这种机械叫螺旋。在圆柱体的侧表面上刻出螺旋形沟槽的机械就是螺旋。
螺旋的知识虽然初中没有涉及,但学生通过对斜面、盘山公路等知识的灵活运用,应该能分析出它的作用。
②农村地区常有用地窖储藏农作物的习惯。由于植物的呼吸,地窖内会不断地积蓄CO 气体,浓度过高时将威胁到人的安全。为试探CO 的“浓度”,人们常将点燃的蜡烛带到地窖里。如果蜡烛熄灭说明CO 浓度过高,如果蜡烛没熄灭说明浓度不高。其实,你也可以用所学的物理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给你一只轻小的气球,里面充有空气后扎住口。请你大致判断地窖里CO 气体的“浓度”是否危及人身安全。把你的实验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你的判断以及其中的物理道理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此题其实是对物体的沉浮条件和密度知识的综合应用,初中物理着重于固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的研究,对于气体涉及很少,但学生如果掌握了沉浮条件的本质,就能触类旁通,将知识点拓展开来,轻松的解决问题。
2.探究性实验题
物理新课程最大的亮点是把探究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之一,把探究性实验作为重要内容。但在近几年的中考实验题中,探究性实验内容有相当重要的份量,甚至成为整个试卷的压轴题。在命题上以探究性实验的七个步骤为主要内容,有的取其局部,有的整体构建,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设计、自我分析、自我完善的探究思想。
例:种植花木是小芳同学爸爸的爱好。放学回家后,小芳经常帮助爸爸给花草浇水、施肥……爸爸绐小芳讲了许多有关养花的经验:用什么样的土壤,土壤湿润的程度,施什么样的肥料,施肥的时间,施肥的多少,太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以及光照强度都是影响开花质量的主要因素。小芳经过思考后,想探究光照强度对开花质量的影响。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得到了爸爸的肯定与支持。
①光照强度对开花质量有怎样的影响呢?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括经验和掌握的知识,给出你的猜想:写出猜想的理由或依据:
②请你帮助小芳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需准备的材料:
探究步骤:
③探究过程中,小芳发现控制的变量中,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较大,原因是。
该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来完成。只有平时经过严格训练亲自参加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学生才可能完成试题。
探究性实验试题作为一种新题型,被广泛采纳,但在试题命题方法、技巧上还需不断提高、完善。要进一步提高试题开放性,就要提供学生个性化创造答题的空间。
3.数据处理题
数据处理题考查的是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尤其是根据实验数据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选择的实验往往与物理教材联系密切,实验涉及的原理、物理量对初中生来说比较生疏难度较大。
例: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
(b)分析比较 。
本题的数据量很大,学生必须对实验数据进行研究、选择、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才能得出结论。
4.开放设计型
物理世界丰富多彩,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两种。器材不给定、问题不限定、答案不确定,鼓励学生自由选择、想象、发挥的开放型实验题是近两年来中考试题中的一大变化趋势。
(1)实验技能测试中,操作平台上有两个杯子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为了把它们区分开来,现有器材:天平、量杯、弹簧秤、细线、石块、刻度尺、烧杯、大头针、方木块。请你写出两种不同方法的器材组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设计型实验题,题目突破了以往的给出实验目的和器材,学生设计实验过程的考查方式,而是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制定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实验现象,且实验方案不限定,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从学生的设计中能充分反映其知识水平和能力大小。这类试题对素质教育的深化、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纵观各地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具有如下特点:实验试题份量加大、地位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不可少;经典内容设问不断创新;探究性实验成为亮点,设计、综合、开放型实验试题,是近几年来各省市中考物理实验试题的重要导向。这几种类型的题目,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灵活综合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以往的实验教学,器材给定,方案确定,内容单一,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死板,甚至有一些教师让学生“背”某个重要实验。想适应新的要求和变化,必须改革教学思想和方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缤纷多彩的物理世界中发现、提出合适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科学的研究方案;设计简洁而多样的实验方法,并通过实践检验;进行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或非常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中考物理压轴题范文6
【关键词】复习电学实验
我们平时的新课教学像“栽活一棵树”,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复习课又是最难上的一种课,难就难在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激情下降,没有了学习新课程的新鲜感,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成为我们上复习课的老师棘手的并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忙乱而远离井井有条,最后导致“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曾多次讨论关于如何搞好复习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夯实基础、全面复习,彻底解决“一看就懂,一做就错”问题的策略。在每年的中考中都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一些题“一看就懂,一做就错”,其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概念混淆、缺乏练习,正所谓“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好多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总习惯于按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本章的概念、规律、公式进行梳理来复习,这样做形式上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是照本宣科“炒现冷饭”,把复习课上成了“堆积式”的授新课,老师在台上泛泛地讲,学生听起来兴味索然,容易疲劳走神,而且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相应减少,复习效率极低。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我们大多数学校现在都有多媒体设备,我们复习时可以把提纲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回忆具体的内容。我们只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必要的地方、必要的时候适当提示一下就行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三物理在进行总复习时,我发现,如果仅仅是把知识简单的重复,重新温习一下,学生兴趣不大,也不能起到把全部知识进行类比、迁移和重组整合的作用,所以,我试着打破原教材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内在逻辑顺序,重新进行设计,把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分作多个专题进行复习。对初中学生来说,物理最难的部分莫过于电学知识的学习了,学生普遍反映电学知识不好学。而初中电学实验对于学生能否学好电学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复习好电学知识,首先得复习好电学实验。电学实验是中考的必考实验,题型多且杂乱,在复习时,一定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才能收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对于电学实验知识,很多知识都隐藏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测电功率中。很多电学实验考题几乎都出自于《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三个实验中,而特别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一直是近几年中考必定会考查的热点问题,都作为实验探究题中的压轴题。如何突出重点、突破以上这些难点,我深人分析后发现,这三个实验除电路相同外,还存在其他的内在联系,所以我做出大胆的尝试,将这三个实验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复习,从以下四方面展开教学。
一、讲授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加深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复习之前,我提前精心准备相关的复习资料提纲学案,上课前将这些复习资料发放给学生先回去复习,上课时师生再一起复习实验知识,以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
这三个实验的电路几乎相同,只是《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中用的是定值电阻,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中用的是小灯泡。由于电路相同,做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几乎是一样的,因此,让学生在同一课堂中再次重做这三个实验。一方面,通过学生亲自体验动手安装实验设备、使用仪器进行观察与测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且在实验的过程获得更深层的实验感知,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二、深入分析实验,总结实验间的关系。
实验复习课中,我指导、帮助学生综合归纳出三个实验间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梳理、比较、总结出:1.实验的相同之处,包括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及实物图的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注意事项、器材使用的注意点、实验电路故障等等;2.实验的不同之处,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式、对电源和电表的选择、调节滑动变阻器的要求、实验结论等。指点他们分析找出其中的物理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精心挑选实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所学的实验知识,但在理解上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学生通过做与实验相关的练习,边思考、边讨论、边复习,能巩固并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四、当堂检测,检查复习教学效果。
我已经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编制了一份试卷,在复习完成后的下一堂课上进行当堂检测,同时注意及时评价、反馈和调控。根据检测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上一堂实验复习课还算是相当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