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课;课改;衔接

每一位初中生在经历了中考之后,带着强烈的自信心进入了高中的学习生活,但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学生普遍反映出高中的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一种“掉链子”的感觉.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宛如天书,而且单调、乏味,让学生感觉无论是在课堂的学习知识还是课后的巩固知识都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这样的环境也使得部分学生进入了一个“牢笼”,相比初中成绩,那更是一落千丈,从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心理上感觉难以面对这样的学习,最终失去信心.

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不顺利的原因

(一)课程标准存在阶段性的差异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初中义务教育的阶段强调初中数学应具有基础性,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而去;在新课程标准之下,高中则是注重数学的选择性,一切的数学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以及提高思考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多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为主线来安排学习知识逻辑体系,而高中的数学则是以专题教学和模块相结合,完全与初中教学模式不相同. 教学主线的不同,也使得新课程标准之下的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等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不能顺利地将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上,最终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课标教材内容出现了错位

为了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的难度与深度都适当地降低了,更多的是拓展了数学知识的“宽度”,例如初中的概率计算、数据的统计与处理、三视图等新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大多都与现实的生活和实际应用想联系,多常量的运算,少代数式,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但是在高中数学中,更多的是接触二次函数、分数指数幂以及对数等知识点.传统中的初中数学教材符合了“浅、少、易”三点,就算是新添加了内容,也没能够与高中的知识有效地衔接在一起. 例如:高中数学中的统计分层抽样,仅仅是在初中教材中零星地出现了点点,而在高中教材中却作为了一个重点进行介绍;初中教学的三视图与高中立体几何初步里面所讲授的三视图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这样就导致高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点、教学的要求上偏离了初中的难度要求,导致内容发生错位.

(三)学习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初中生通过中考进入了高中,学生需要一个时间段来熟悉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刚刚通过了中考,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都会为自己留下“放松”的阶段.而在刚进入高一,面对的就是如函数的单调性、集合等等很难理解的概念,使得从高一开始,就从心理上产生了对数学的畏惧,最终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

(四)教法学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喜欢将每一个知识点加以归类,而且讲的比较详细,更多的是针对中考而去,学生只需要找准这点,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方法、心理需求都不是很明白,再加之新课改后,高中的知识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教师在讲授的时候一样是满堂灌,但是对于概念的讲述都很粗略,对于针对性的练习都是采用的高考题. 这样使得学生在没有掌握概念的情况下,面对高考题也听不明、弄不懂. 初中,需要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后自主的去探究;高中,需要学生勤于思考,要懂得自己去总结学习中的规律,对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有了更高水准的要求. 这也使得初高中数学学习不能正常的衔接,导致学生适应不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研究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一)整体把握课程标准的变化

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全方位的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差异.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系统化的研究初、高中教材

例如:我们在研究教材的时候,可以充分的考虑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从中考虑到:其一,对本地区的初中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初、高中教材本身存在的关系以及衔接;其二,对其他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区别、联系等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驾驭教材.

(三)留心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

1. 新生心理的衔接工作

首先,让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与了解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高中数学所占比例;其次,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进行对比,让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其次,阐述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最后,请部分高三学生为新生讲述学习体会.

2. 提问――重视兴趣培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刚进高中,面对数学困难,很多学生都会表现出胆怯的一面,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探索. 课堂提问是一个提升学生衔接初高中数学带来“兴趣”的有效手段.

3. 教学需要有针对性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当中,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摸清学生的基础能力;更要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四)各种有效教学策略的落实

1. 教学需联系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教学法

教学中,时刻留意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工作,最佳时间是选择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左右.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的减缓教学进度,提供部分难度较低的教学课程,给学生留一段“缓冲期”,让学生在一个逐渐摸索的进程中适应高中教学.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集合、函数等入门的课程,带给了学生很大的困难. 所以需要考虑学生实际,掌握“难度小、梯度缓、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将数学教学层层剥离,分解落实. 在教学速度上,需要放慢开始进度,懂得教学的渐进性;在知识上,多以案例,实例教学入手;在落实上,首先针对教学课本,然后延伸至课本之外的“课本”;从难度上,掌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与吸收能力,对课本教材做好处理与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在进行知识系列训练上,开始时可多作一些模仿性的练习、变式,加大学生在黑板上的练习量,不仅方便教师找准学生的问题所在,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在进行平时的考试、测验的时候,题目难度不应过大,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格.这样的手段能够使学生逐渐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2. 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 小学数学 应用

传统的以教授书本知识内容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渐渐被淡出舞台,不适应现在的教学发展时代,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影,更加深刻的学习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加强同学间合作互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交际能力,这些都要求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将实践教学法融入实践教学课程中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下文就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过去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经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们对数学课不感兴趣,觉得繁琐乏味,比较深奥难懂,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成绩普遍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学二年《认识厘米》的课程学习中。初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知道大部分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厘米"这个名词,不理解其中到底是什么含义,所以教师采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来理解厘米的定义,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课堂上,教师要先给同学们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景环境,例如,让一名同学围树叶边线转一周,实际动手操作,知道绕树一周的距离就是树桩的长度,用厘米来表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和"厘米"这两个词语;接着让同学们进一步感知什么是厘米,给学生们准备一些道具,矿泉水瓶,桌布,书本,课桌等,每个同学一次沿着这些道具从一点出发,用手指转完全程,回到起点,亲自感知到底有多少厘米。接下来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说说,描描,加深学生对厘米的感性认知,深化概念。最后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测量物体面及平面图形的厘米长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图形周长测量的整个环节,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过去的单一授教模式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数学课堂,现在的课堂要求教师更多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铺垫。新的课程改革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就是要在新时期教育中以学生为主导方向,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勇于创新的能力。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概括,对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自己的解题的思路。由于数学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个个片段,所以要一单元总结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种总结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巩固知识所学,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将前后知识点进行连接,提高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例如,一个同学在单元总结中这样记录,在本单元的图形剪拼学习中,我不仅仅学会了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还在此基础上学会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了将不规则图形分成几个熟悉、掌握的图形计算面积,将几个面积在合并起来,就得到了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建立激励制度,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

每个人都需要夸奖,都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尤其是刚刚进入课堂的小学生们,年轻气盛,有着这个时期的骄傲和虚荣心,因此,要想有效的对这些孩子进行激发式的教育,就需要教师利用孩子这个时期的特殊特点,给予同学们适当的激励与赞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模式会让同学们体会到教师的关心,同学们的关注,更加希望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获得更多的赞美,大大的激励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鼓励,不仅仅使孩子们得到安慰,更多的是让孩子们的内心得到温暖,心理存有感恩、感谢的情结,促使学生在心理鼓励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对于我的厚望,不能让教师失望,要给自己挣脸,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对我的关爱,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改要求背景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界的发展的要求,不能再继续沿用古老的教育方式,阻碍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在新时期课改下,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完善,再将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去,鼓励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善于观察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数学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肩负了历史的重任,要制定适合新教育模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培养成爱学习、有思想、有远见的社会主义新青年,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是新时期数学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邓更生.试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策略──兼谈课堂教学效率普遍较低的原因[J].九江师专学报.1998(5).

[2]许万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5(12).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差异;准备;方法;指导

通过近段时间的高一教学和月考成绩的分析.:一部分学生升上高一以后,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中考成绩达500分以上的有9人在月成绩中只考出了60分左右,比总分150分的一半还低。通过谈话,我了解到大部分学对数学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仍觉得高中数学太难了,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过渡阶段的思想教育没跟上;从初中学法到高中学法的转变没及时适应;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部分学生从心理上、学法上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导致初高中的衔接不好,产生了以上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在内容的难度、深度、学法、教法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知识内容上的差异与欠缺

初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有一部分知识在初中被删除.初中教师又没有补充,但在高中又要用,比如立方和(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等。而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导致高中教师所用的计算和方法使得学生象在听天书.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2 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单一,没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创新能力、应用意识上有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来讲,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 学法上的差异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能力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样的差异,我们高一的师生应该怎么办呢?

3.1 做好思想准备,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一部分学生觉得经过了一个苦难的初三,现在可以松口气了,从而没有认真学习。为此刚开始应该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3.2 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初中教材上没有而高中又需要的知识,最好用一两周的时间来弥补。其次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加强高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为高、初中教师提供相互听课、评课、座谈的机会。加强学法指导的教学,并时刻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请初中参加过课改的老师就初中课改情况及初中学法特点进行专题讲座。

3.3 做好学习方法上的指导: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组织阅读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能力以及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溶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与高中数学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类: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数学方法大体上有: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等等。为此我们高一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做到高立意,低起点。

3.4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做到:(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重做一遍,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形成能力。也可经常温习。(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4)学会总结归类。可从数学思想分类、从解题方法归类、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参考文献

[1] 罗桂山.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反思.《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06年第9期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知识;横纵联系;数学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78-02

在教学数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做到很多,比如需要不断的把握数学知识之间前后的联系,努力探究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加强与其余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努力发散学生的思维空间,并能够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旧知识之间相互结合和转换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学会能够准确的把已经学会的旧知识准确的运用到 将要学的新知识之中,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够在复习好已经学会的旧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互相关系,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原有的知识构建之中,以便我们能够增强已经学会的学习结构的内容,能够真正的把新知识变成我们自己头脑中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够进行相关的分析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做学生才能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真正的深入对旧知识的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才能够使得知识更加稳固。

1、转化旧知识

现阶段许多的新知识本质上都是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的拓展,我们要学会能够准确的指引我们的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去得到新知识,利用学生的思考能够准确的获得新知识,这就是现在学习新知识的一种及其重要的办法,同时这也是能够顺利完成知识之间相互转换的一种重要方式。

举个例子:类比三角函数的解法解三角函数;还能够准确的利用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去推出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等。平时数学学习中的这种转化思想也能够准确的表现知识之间的所谓纵向联系,比如把二元一次方程作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把求图象的问题变换为方程的问题等等。

现在许多的数学新概念能够准确的使得我们的学生根通过已有的知识结构来通过归纳总结出结论。例如:观察下面的函数:y=9x-3, y=-3x,y=1。2(x+1),y=x2…,给出适当的定义。学生这就需要按照给出的函数以及方程次数的知识,能够准确的结合它们的共同特征,以便能够得出此类 函数的定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转换,还能够合理的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习题温习旧知识

现阶段在数学学习中用来稳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做过不停的去做习题,在现在的许多的习题,都能够做到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综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做到避免遗忘。比如当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时,可通过作中线、作高以及坐角平分线来学习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不同习题的设计,稳固关于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现在的代数虽然不如几何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密切,但是如果有老师的精心布置,一样能够做到新旧之间的紧密结合。在习题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时常关注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紧密相连,这样做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又能够做到不遗忘旧知识。

3、运筹帷幄,全面考虑

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党中,不管是教初几的学生,老师们通常都要做到运筹帷幄,考虑的一定要周全。在为学生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但要照顾到以前学过的相关只是,还要顾及到应当怎样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多项式的时候,对于一些关于多项式综合运算的公式不但要学会正面的去运用公式,还要会运用逆向思维去综合运用,这样做才能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一个铺垫。又不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和概率的内容时,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明白它们的含义,明确题目的具体做题步骤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定理。

二、构建知识之间的桥梁

在初中的几何数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基本图形的掌握,利用图形来解题就能够容易的解决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而现在许多的特别复杂的图形就是由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图形组合起来的。与此同时它们还是一些实际数学问题的数学模型。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几何中的基本图形进行深入的探索,熟练的掌握数学中的常用结论和方法,这样我们就能够简单的去解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直角三角形是在解三角形时十分常见的图形,同时也是在测量以及航海问题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中会遇到的数学模型。而通常情况下我们也把斜三角形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进行简单的解决。

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能够准确的去结合基本的图形,能够和学生在共同研究的情况下,理解不同的条件下边与角的求法,这样条件就能够由直接变为间接,再由纯数学问题添加背景资料改为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编题训练,使得学生能够知道许多的复杂数学问题都是一些简单数学问题的拓展。而一些实际的问题,也能够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转变为基本数学问题来进行解决。从而能够做到灵活的运用知识。

三、拓展解题思路

通常所说的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有同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含有不同系统之间的联系。比兔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形成代数、几何以及三角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转化思维来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以及求使代数式有意义的字母的取值范围;利用函数图象理解函数的变化等等。在一些习题的设计与讲解时都应当体现出来。

1、数形结合使代数问题更加直观

要想联系代数与几何的之间的联系,首先我们需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进行解题,通常这也是解决袋鼠问题的常用数学方法。

例如:已知a

2、以点带面,综合联系

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能够从一个知识点进而联想到其他与它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通过一个题联系到其余不同的知识点,这样做就能够思考到许多的解法,以便能够拓展学生思路,综合的训练学生思维。比如通过“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个知识点就能够联系许多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的连线,这样就恩能够给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是要是看成是两个图形就是全等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这两个图形同时还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看出通过一个知识点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更多的知识点。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能够看出,我们一定要多多的理解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这样做不但能够知道数学只是的美妙,还能够加强自己灵活的使用知识,更能够学会把一些综合的问题简单的分成几个基本问题来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独自分析的能力。

四、培养数学使用的意识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现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就应该学会去结合实践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体会数学应用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比如现在很多同学喜欢打台球,打台球的过程我们就能够通过数学题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明白台球的运动线路,这样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再结合物理中的反射原理去解答。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教学误区;应对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高中数学在教材、教法、学法上与传统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教学,各个学校都会在开学初的一个星期内探讨高中衔接教材的教学. 即使这样,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困扰,特别是学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数学成绩也随之大幅下降. 尤其是我们这类三星级学校,可以说高一上学期结束,有些学生就已经放弃数学了. 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还是很认真的,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笔者在这几年做了些粗浅的研究,笔者发现,出现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教师对衔接教学重视不够造成的. 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

教师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1. 教师对衔接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教高一的教师不是从高三下来就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对新课改后的初中教材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很多教师对初中教学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因而对衔接教学的重要性缺少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把衔接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教给学生就可以了.

2. 重知识衔接,忽视心理衔接

我们教师在衔接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衔接教材的内容传授,而对学生新进入高中的心理变化漠不关心.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 此外,很多学生适应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在教师监督之下去搞学习的被动学习方式,自觉性很差. 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的容量增大、难度提高,学习更需要自己钻研,自主学习. 一些高一新生往往很难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于是这部分学生对高中教学产生了失望的感觉,进而丧失学习的自信.

3. 衔接课容量大、速度快,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

衔接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加上教师大多从高三下来,上课时不自觉地会以高考要求来指导教学. 他们不但讲得多,还会补充,常常是满堂灌. 这样不但效果差,学生难接受,而且会增加学生对高中数学的恐惧.

4. 衔接教学缺乏持续性和计划性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衔接教材上了,衔接教学就完成了. 而实际上衔接教学应持续而有计划地贯穿于整个高一甚至整个高中的教学中.

5. 强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忽视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我们很多教师为了能一开始就震住学生,刚开学时往往非常严格. 这样做固然有道理,但要知道,对学生而言,高中的教师是全新而陌生的,因为在心理上对过去初中教师教育方式的长久认同,这样一来很容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6. 强调数学对高考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对数学应用性和趣味性的培养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重视数学,一开学就会在学生面前强调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而对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以及数学带给人的美感却甚少谈及,忽略了新课改以来初中课堂活泼生动的事实,导致学生感到高中数学枯燥无趣,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面对上述问题应采用的应对方法

1. 教师要认真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

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有关教育和教学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是和师资培养联系的,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任何伟大的改革也势必在实践中失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无疑决定着学生将来的学习成绩和可持续发展. 做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工作,是每一个高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 教师要加强学习初高中新课标,应全面了解初高中的教材,明确各知识点;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要加强与初中教师的学术交流,了解初中教学的全过程.

2. 了解学生学情,做好知识衔接.

一方面,教师有必要通过测试或者入学的衔接练习等去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了解新课改后初中生的优点与缺点,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认真学习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比较其异同,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3. 利用学习兴趣,加快心理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 为此,在高中的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教师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的引入上,教师可以精心构思,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来自生活的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这样,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学生感到就如他在初中学习时一样,数学来自于生活,减少畏难情绪,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4. 做好教学方式的衔接

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这是当前初中数学课改的亮点. 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随着知识层次的提高,很难使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直接的来源,更有一些知识是由数学知识内部结构演变而成的. 基于这点,高中数学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的特点.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这些正是初中毕业生比较欠缺的.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应注意以下两点: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难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难度较大,而我们的教师往往刚从高三下来,高三一年的复习教学和临近高考的迎考复习,都容易使教师对知识点难度估计偏低,对学生接受能力估计偏高,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教师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 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速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切忌一开始就高起点、高难度,想一步到位,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新课改后,课堂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训练提高”,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际情境引入数学知识,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这一点高中教师应加以继承.

5. 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应寓于知识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中;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介绍学习方法和进行学法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读书自学的习惯,认真听讲、勤思考的习惯,记数学笔记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多质疑、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等.

6.要把衔接教学作为一种常态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一的教学中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认识,高中函数概念的重新认识,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的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等. 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 每涉及一个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

7.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初1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心理特点;小初有效衔接;课堂策略

当学生跨入中学校门,学科增加了很多,而且复杂了许多。这对于刚刚十岁出头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初中的成绩却下降较大,数学学科的问题尤为明显。如何顺利开展初一数学的教与学,使学生适应初中学习,值得教师关注,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一、衔接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由于内容少,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讲台上表演的机会相当多。

而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来讲,以落实“四基”培养能力。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衔接教学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问题,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初一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递进层次并逐层落实。

2.兴趣至上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心理,树立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用精湛的教学艺术、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用积极肯定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三、衔接教学的课堂组织

1.预习衔接

在教师指导下预习。这个过程很重要,也很难操作。说重要,是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自己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

求,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说难,是因为这对于学生要求太高,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往往略显被动,习惯于老师的灌输,缺少主动性,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太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弃原先的习惯。为此: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根据老师列出的自学指导提纲阅读教材,尤其是基本概念的反复阅读,找疑点和难点,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再做习题,作业错误用“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个思想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形成,教师不应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下去,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拿笔在手,把有所思、有所想的内容划下并写出相应的评注。

2.梳理知识衔接

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一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在小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而从小学知识(衔接点)出发,提出新问题,可以研究得到新知识。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的知识。这里,可以通过多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发现原有定义的局限性,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新知也得以掌握和巩固。

3.问题情境的组织衔接

根据新课程理念,最好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自己解决情景问题,但是那样学生会很不习惯,在预习不到位、在知识不清楚的情况下去解决情景问题,学生是可以解决,但耗时太多,不利于课堂任务的完成。如果是先整理知识点的话,那情况就不一样了,从学生的小学习惯出发,不过方法、过程和小学就不一样了,在了解知识点之后再解决情景问题就会水到渠成,对于衔接教学很有

益处。

4.学法指导衔接

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老师讲解之前,自己有所想,而不是一味地埋头记笔记,错失了课堂上的好多“风景”,同时,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艾滨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

总之,小、初数学课堂的有效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通力合作,不断将这个问题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我们的研究不仅是为今后三年的教学做铺垫,从根本上说,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清明节由来

下一篇最美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