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1

第一,学习计划,具体

1.争取7月份完成语、数、英三门课的暑假作业本。

2.抄写语文四年级下册与五年级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等词语。

3.预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开始的课文。

4.预习五年级上册数学相关内容。

5.复习三四年级的英语课程,跟读磁带并听写有关单词。

6.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几本好书,每天抽一小时读读,并摘录好词佳句写好读后感。

7.写暑假日记一本,作文10篇,读后感5篇,并多练钢笔字。

第二,生活计划,具体

1.合理安排好生活作息时间,每天要早起,不睡懒觉。早上7:30起床,中午饭后必须睡一会午觉,这样下午就会有精神,晚上9:00睡觉。

2.每天为父母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扫地,给父母捶捶背,帮父母买点东西等等。

3.要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晚上去公园学溜冰。每个星期去游泳馆学游泳二次。

4.在假期中注意安全,没有家人陪同,不单独下河游泳,不单独骑自行车。跟人接触要有礼貌。

5.让爸爸妈妈有时间带我去旅游。

以上这些就是我这个暑假的安排,我相信只要认真执行这些计划我就一定能过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如果你也想有一个快乐轻松的暑假,你也快来列一个暑期安排表吧!我祝大家暑假快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2

一、“读”领——让“词语盘点”乐起来

朗读词语,它不同于读课文,没有抑扬顿挫,往往由于朗读方式的单一,时间的冗长,加上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很多学生是有口无心,要么拼命地喊,要么念经式地唠叨。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效率呢?

1.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竞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教学中可采用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方式进行比赛,要求读得干脆利落,克服把词拆开来读的现象。对于易读错的字词,教师要提醒学生,也可通过查字典标拼音的方法识记。竞赛式朗读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熟读成诵,加强记忆。

2.表演式朗读。“盘点”词语时,教师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将理解与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更有感情、更生动的朗读,鼓励读出个性。可边读边加动作表演,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朗读活动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又便于进行适时指导。如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的“读读写写”有31个词语,在学生诵读几遍之后,让他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读,可以个人单独表演,亦可四人合作表演,比一比看哪一组通过情境表演出来的词语最多。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读读演演中,深化了对词语的感悟理解。

二、 趁热打铁——让“词语盘点”动起来

“词语盘点”词汇量大,其中“读读写写”若是让学生机械地抄写、听写,学生不但不能将这些词语内化,还会逐渐失去兴趣。作为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时,对于学生反复识记仍不能巩固的易错字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记录下来,以便在“词语盘点”时进行重点复习和强调。

写错别字是小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多笔少画时有发生。教师可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或是他人书写的情况指出哪些字容易出错,怎么错的,再让学生把易错的字“揪”出来多写几遍,同时指出学生在书写笔顺上存在的问题。有些易错字词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儿歌、顺口溜等进行形象记忆。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减少学生写错别字很有帮助。

“词语盘点”中的词语,如果一股脑儿一起听写,学生会显得很吃力,对于后进生,他们更会感到一片迷茫。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写错的,或特别重要的词语来听写;还可以改变教师读词学生写词的单一模式为耳听、眼看、脑思、手写等多感官参与的趣味听写,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赋予听写新的内涵。如四年级下册第二组“读读写写”的听写,可以是学生根据教师给出成语的意思写相应的成语:形容极度疲乏不能忍受(疲惫不堪),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迷惑不解),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狼吞虎咽);可以是教师每次一口气读三个词语,学生依据顺序把三个词语听写出来;还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词语,写出相应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将“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识记,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总结方法,为他们独立学习能力的养成奠基。

三、开枝散叶——让“词语盘点”活起来

“盘点”词语,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毋庸置疑,应该是学以致用。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不应单单体现在“词语盘点”中。若教师能利用其中的词语,稍加引导,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词语盘点”时,让学生从“盘点”的词中选择词语填空:

1.每晚( )时,我总在书桌旁( )地阅读。

2.暑假和爸爸到内蒙古旅游,我站在( )的草原上( ),远处尽是( )( )的羊群。

教师经常这样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在想象理解、迁移运用中,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词语的温度,能使词语闪烁出灼灼的生命光华。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把已积累的词语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运用于写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鼓励。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词语盘点”中有“波澜壮阔、水平如镜、红叶似火”等10个四字短语是出自《桂林山水》的,此时可以指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并根据情境用上一些自己积累的四字短语;然后说:“同学们,为了奖励你们,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去旅游好不好?旅游的线路可以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边,也可以是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抑或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待会儿回来和大家说说你们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丽景色好不好?”学生交流时我惊喜地发现,他们盘活了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景色描写的词语涵盖了春夏秋冬、山水草木、鸟语花香……词语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3

一、教师的责任心

对每一名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来说,都希望我们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是最好的,我们应该胸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我想责任心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基础。

二、教师的耐心

《名师的人格教育力》一书中提到:“教师要有百分之百的耐心。”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又是做人、教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有责任心的基础上还要有耐心,才能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三、教师的教学思路与习惯

我认为一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习惯在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思路与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想根据我们的教育趋势和考试题型来探讨。

1.基础知识(即知识积累)。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以必须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上是来自书本中的课文生字、古诗词、词语盘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可能短时间内掌握,而要在平时不断的学习中积累与掌握。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把生字这块完成好。首先,给每个生字注上拼音,组一个词,理解意思;其次,让学生用写字本来抄写生字,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拼音、组词、田字格的正确书写这三方面的能力;最后是听写,听写时要求学生写出拼音、组词。古诗词、词语盘点与日积月累这三块也必须让学生进行听写或默写,但这些工作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不能突然要求学生做到这些,这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2.知识点。知识点一类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贯穿进行教学,这样一能巩固知识点,二能帮助学生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编排的。如:一年级在下学期开始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后面安排了一道补充句子的题目;二年级就是强化学生写句子的能力,在精读课文的后面不仅有了补充句子,还增加一个自己写句子的题目,并开始让学生认识拟人句、比喻句,学习简单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来写句子;三年级上学期就重点学习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同时还要掌握简单的病句修改和引号的用法,这是小学阶段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下学期就有缩句和反问的知识点出现;四、五年级就让学生在说话、阅读和习作中学会运用;六年级就让学生将前面这些知识点全部贯穿到每篇课文中。根据这一规律,我们教师要在教学每篇课文时注意这些知识点的贯穿,让学生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认识、掌握和强化,这样的教学既不会让学生觉得知识性太强,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掌握的效果最佳。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全面理解新课标,全面养成这样的教学习惯。

3.口语交际部分。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普通话交谈,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这说明我们需要考查学生的说话和概括能力,为此我们就要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多用普通话,而且还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话。通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也就自然能做好口语交际部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从三年级开始,课前进行五分钟演讲(先让学生照着故事书来讲简短的故事、笑话等,再后来讲更长些的故事、笑话等,五、六年级时就要求学生尽量复述故事),轮流写班级日记(三、四年级可写片段,五、六年级写完整的),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一定要让学生来说,不管说得好坏,让学生有训练的机会。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安排了一次“讲诚信,不撒谎”与“善意的谎言”的主题辩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辩论的交际形式,我就自己带领学生在班上举行了一次辩论赛;下册第五单元又安排了“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的主题辩论,这次我就完全让学生自己来组织辩论,最后的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4.阅读部分。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平时的课文分析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如对哪一类题型应如何做,有哪些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考试中做好类似的题型。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匆匆》时,就要特别注意这篇课文中蕴含的多个考点与题型:(1)修辞的运用。作者朱自清在课文中大量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有排比、拟人、比喻、反问;(2)句式的仿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3)文章的写作方法:层次分明,首尾呼应。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文;融合;兴趣

语文和数学这两门课程除了理念上共通外,它的性质也有共同点,那便是工具性。或者可以更确切地说,这种“工具性”的真正相似处是:它们在社会各领域中无处不在的“语言性”。小学数学和语文教学中,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开展教学,彼此借鉴,将会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双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和语文融合教学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1 将语文教学的表述方式融入数学教学

语文课程实际上是围绕着听、说、读、写这四大能力的培养展开的,而这其中对各种能力的训练细腻到位。数学课程恰好可以借用这其中的一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1、看图说话。语文课程中练习作文的一般途径是从看图作文开始的,数学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和情境图,如到游乐园玩耍、郊游乘车、植树活动、到商场购物、计算图书室的藏书量、小实验活动等,这些图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呈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现实场景,是学生很好的说话题材。如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呈现的是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许多美丽的事物和图案。首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通过说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感受这些艺术品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

2.照样子说话。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语文中一些句式的变换练习往往是出示例子,再让学生仿写。于是我们便可以利用教师数学语言的表率性,让学生照着样子说话。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章节中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利用“照样子”说的方法。老师在第一课时比大小中引导学生先说出什么和什么比,再加入大与小,什么比什么大,什么比什么小,那么在以后的几个课节中,W生自然会牵引知识说出:“什么比什么长(高、重),什么比什么短(矮、轻)。”例子的呈现除了直观的语言更可以借助板书列出关键语句。如《位置》这一知识点,物体的相对性很强,对语言的条理逻辑性要求也很强,此时老师便可写出例句:“谁在谁的哪一面;谁的上面有什么,它在什么的下面。”

这种语文式的“说话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情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2 将语文的教学方法融入数学教学

语文教学往往是生动有趣,而数学教学则是语言言简意赅,精练准确,常常是多一个字、少一个字、换一个字,就会影响甚至改变原意。将语文教学的方法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拆字释义。数学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类似的词语和概念,意思却不同,如果理解不正确,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和问题的解决。如应用题中经常出现的“增加了,增加到”“减少了,减少到”,数的整除性中“质数,互质数”“倍数、公倍数”,方程中“解方程、方程的解”等。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或概念,可以把这些词语拆分后进行解释。比如“质数与互质数”,“互”字在语文教学中讲“互相”。“互相”是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间的。互质数是两个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质数则是一个自然数自己的性质。这样通过拆出“互”与“质数”重点理解“互”字的意思,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更能区分清楚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概念内涵的展示和知识的系统化。

2、省略与交换。小学数学,很多定义中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字词句却往往是保证概念严密性的关键词,我们应从这些词句出发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表述的精确性,深刻领会知识要点。例如,四年级下册对梯形的定义是这样的: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显然这里的关键词在“只有”这个词上,而学生却很容易忽略掉。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后找出这句话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并标上记号。多数学生认为是“一组”,极少数学生圈出了“只有”,此时学生引起争议,经讨论发现省略掉这个词后出现了两种可能,一组对边平行,可以是只有一组,也可能是两组,而如果是两组对边平行的话就是平行四边形了,最终学生达成一致认识:必须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同样是四边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交换一句话中主语与宾语的位置意思也截然不同。比如,“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而如果说成“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显然是错误的,可以替换的另一种说法应是:平行四边形包含长方形。

3、联系上下文。语文中理解题意与词意的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数学中归一归总应用题里常出现,“用同样的速度”“照这样计算”“一项工程,计划如何,实际如何”……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师可以引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方法,让学生联系题意说一说它们的意义。联系上下文多读多练“品”出词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这种“咬文嚼字”式的释义,让学生感悟到数学语言的分量,提高对数学特点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待数学的科学态度,掌握学习的一种技能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语文与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两门基础性学科,深入研究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整合,使之互相迁移,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各科知识,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更好、更准确的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5

一、读写结合存在的误区

1.读写活动与读书感悟分离

这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只顾领着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兜圈子。整体感知时的任务是弄清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细读感悟时是深入体会这个人物具有什么品质,那个地方景色如何,这段讲了什么,那句写了什么,等等,学生始终围着“认同性问题”寻找答案,至于这些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等可以帮助学生“揣摩并领悟表达方法”的“诠释性问题”,很难在理解感悟文本内容的同时走进教师的视野。往往是教师在领着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之后,再回过头来梳理所谓的表达特点和方法。结果,因为课堂上对于课文的表达形式缺少恰如其分的理性解读,使得课堂上语言的积累、表达方法的习得只能停留在模糊的感性层面上,无法建构于学生的言语系统中。

2.忽视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方法程式化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教师们有了读写结合的想法,于是在教学中千方百计选择所谓的读写结合点,完全忽视了阅读教学在不同学段承载的不同学习价值和功能,完全漠视了学生的需要。至于不同特性的文本,教师更是不加区分,运用习惯的、程式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展开课堂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教学,于读于写,均无益处。

3.读与写衔接不够,习作效果不佳

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把内容和形式人为剥离,阅读时只关注文本内容,将语言的积累运用和表达方法的习得放在习作指导时再回头“找寻”。单纯地为理解内容读,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纯粹的“教教材”;单纯地为习作从课文中“找寻”语言运用和形式表达的范例,是把课文当成纯粹的范文使用。这种处理方法,貌似读写结合,其实是一种生硬的嫁接行为。

4.课内外分离,读写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读写分离、机械操作的现象。教学时偏重于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忽略了对写作方法的渗透,造成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有些语文教师看不到“语文的外延是宽广的社会人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内涵,使得语文学习的视野变得狭隘,人为地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也有的教师认识到了课外读写的重要性,但往往将课外读写与课内读写截然区分开来,忽视联系,淡化课外读写的系统规划与指导,放任自流,事倍功半。

二、读写结合的科学策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只有做到了内容与形式兼顾,理解、积累、运用相互促进,课内课外融合沟通,师生共同成长,做到“工具”“人文”和谐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就教师职业幸福感。

1.从学生入手,实现内容形式兼顾

语文教学训练阅读,须内容形式兼顾,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先有内容后有形式,这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阅读教学做到内容形式兼顾,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有层次性地展开学习活动,同时,遵循这一规律,是保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的第一步。所以,阅读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在理解感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探寻文本的形式结构意义,习得表达方法。

2.从文本入手,进行词句训练

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积累和运用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其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是课堂上常见的做法。有目的地进行词句训练要避免从文本中将词语和句式剥离出来机械训练的做法,而应立足文本,把词句训练与朗读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以读促练,以练促读。例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学生结合第二自然段的经典语段:“荷花开了不少了……有的……有的……有的……”尝试迁移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有的……有的……有的……”教师要关注学生仿写片段时是否基于细致的观察,是否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否能试着排列句式,组句成段。

3.顺读而写,选好读写结合点

根据文本特性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小练笔是以读促写,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有些教师或者对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不够重视,或者把小练笔仅仅当作对某种典型的显性的表达方式的模仿和练习,貌似读写结合,实则读写分开。课堂小练笔的最佳策略是顺读而写,或与理解感悟相结合,或顺应学生学习文本时的情感表达需要。

4.精心组织“主题拓展”阅读

课堂上在教材单元选编的课文上做足功夫,同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的兴趣,顺势组织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活动,以丰富学生阅读生活,促进阅读能力的长足发展。例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巾帼英雄”为专题,编排了《黄道婆》《提灯女神》《香玉剧社号》《居里夫人的三克雷》等四篇主体课文,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励志的窗口。课堂教学除了完成单元读写目标之外,教师要适时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搜集并阅读相关文章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地阅读了《同步阅读》上的相关文章以及自己搜集的其他相关文章之后,教师再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课外阅读的体验和收获,那么,语文能力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

5.重视整本书阅读,建构有意义的读书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热爱阅读的学生,除了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丰富外,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相对于很少主动阅读的学生要明显得多。整本书的阅读,一二年级,读注音读本或图画书;三四年级,读整本童话小说;五六年级,扩展到社会小说、历史小说等。师生共读是必需的姿态,为了选择合适的书,教师还应该比学生先行一步,先读一遍。过程管理要细致,要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阅读提示,要经常了解学生阅读的进度和兴趣点,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范文6

关键词:兴趣 观察 想象 习惯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而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激发儿童观察作文的兴趣和需要

有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调动儿童作文的自觉能动性,我在训练过程中始终注意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达感受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作文。

1.改进课堂教学,力求生动、活泼、新颖、富有儿童情趣

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是写《我们的校园》,正赶上学校正是各种植物竞相开花的时节。于是我带学生有顺序地参观了校园,参观之前,我们明确了此次作文的目的,学生们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有的还拿笔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回来后,第一步:孩子们,学校的哪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咱们把他画下来,然后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吧!一幅幅作品马上诞生了:宿舍楼下有叶子像锐剑的铁树,百草园里满树桃花争相斗艳,宽阔的操场让人神往,雄伟的教学楼前有“欢迎孩子们回家”的温馨标语……真让人目不暇接。

紧接着,我组织孩子们把自己画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时,我用多媒体出示预先拍下的照片,让孩子们再次领略校园美景。学生感到惊喜连连,于是讲起来滔滔不绝。热烈的掌声、喝彩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我赶紧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说:“我们马上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好吗,作文就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么美的校园,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写一写,比比看,咱们谁写得好!”同学们听到了要求都跃跃欲试,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到笔头的沙沙声……事后讲评作文时,其中精彩的片段让人啧啧称赞。

平时,我们也可以在作文课上或做做科学小实验,或表演生活中的一个片段,或听一段相声、看一段小品,有时,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编谜猜谜,帮助他们捕捉事物的特点……在这样一些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从而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观察、作文的兴趣。

2. 引导儿童在活动中不断寻求新的东西

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天生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如果孩子们在生活中不能发现新的东西,总感到“似曾相识”,甚至“天天如此”,就会兴味索然,也就谈不上作文、观察的能动性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寻求新意。一方面,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如:写《我》一文,我们首先召开一个“自评互评会”,引导孩子们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和同学的优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静思三分钟,想一想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最后再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引导儿童在认识事物时寻求新的角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常常指导孩子们对往日写的作文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让他们逐步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事物,作文时,应该选取新的角度。

我切实感受到:花点功夫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让他们有表达的欲望,这应该是作文教学关键的一步。

二、指导儿童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

在观察活动中,要想发现事物的特点,只凭偶尔看一看,听一听是很难办到的。有很多事物是要反复观察才能比较准确地抓住它们的特征。因此,对孩子们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少批评指责,而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掌握观察作文的方法和技能。为此,我利用一系列多媒体手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1. 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人们从事一次活动,总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活动也是如此,记得在指导写《一种小动物》一文时,我马上上街买了一对小白兔,然后再找到相关《小白兔》和其他小动物的影像资料,首先我请孩子们上台摸一摸,看一看,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后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观察,从头部到尾巴,观察小白兔各个部分的特点,观察到哪处时,最能显示小白兔样子的镜头马上定格下来,然后再指导学生从左到右,由远到近地观察,仔细观察之后,再把录相完整地放一遍,配上音乐和旁白。紧接着,引导孩子们总结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播放其他动物的影片,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进行观察和写作,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孩子们进行比较,发现小动物之间的异同或变化,从而抓住它们的特点来进行描述。通过指导,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观察事物可以按哪些顺序,同时还可以引导儿童根据对象和自己所处的位置及表达的需要,各自灵活选择,独自确定顺序。

2. 观察与联想相结合,观察与创新相谐调

儿童天真活泼最富于想象力,在指导孩子们学习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时,我们还要重视启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注意启发他们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鼓励他们打比喻、拟人、拟物,启发他们由眼前所观察的引起对往日观察的回忆联想,或推测想象眼前观察的事物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以往日的观察和未来的憧憬来补充眼前的观察,加深对眼前所观察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三、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