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精神范文1
種愛,一種尊重,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尊重,一種"己之所欲亦人之所
欲"的關愛,一種如《莊子.逍遙遊》中描述的"樹之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
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的處置方式。
一 故事
2001年3月《讀者》第45頁上,銀彤的《女人最想要的是什麼》是對人文精
神和人文關愛的最好詮釋。《女人最想要的是什麼》全文如下:
年輕的雅瑟王在一次與鄰國的戰爭中戰敗被俘。王妃看他英俊瀟灑,不忍殺
害他,所以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他在一年內找到一個讓她滿意的答案,就可以
暫時把他釋放。如果一年後沒有得到她滿意的答案,亞瑟王要自願回來領死。如
果不答應這個條件,就要終身囚禁。
她的問題是"女人最想要什麼"?
這個問題恐怕連最有知識的人也很難回答,何況年輕而涉世未深的雅瑟王。
信譽是男人的第二生命,既然已經答應了人家的條件,說什麼也要找到答案。
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作了幾次調查,一而再的請教智者、母親、妹妹等,但
是他還是找不到滿意的答案。其中有一個謀士告訴他,可以去請教一個神秘的女
人,她一定有答案,但是她喜怒無常。
一直到最後一天,雅瑟王無奈只好跟著隨從找到那神秘的女人。那女人似乎
知道他要來,很快就開出了價錢:"我保證給你一個可以過關的答案,但條件是
要葛溫娶我為妻!"葛溫是武士中最英俊瀟灑的一個騎士,也是雅瑟王的最好朋
友。
雅瑟王打量著眼前醜陋的神秘女人,他心理想著決不能賣友求生,所以當下
就拒絕,準備明天動身去領死。可是隨從把當天的狀況告訴了葛溫,葛溫有感于
雅瑟王對朋友的義氣,決定犧牲自己,葛溫就偷偷去見那神秘女人並答應娶她。
神秘女人也言而有信,把答案告訴了雅瑟王:"女人最想要的是能夠主宰自
己的一生。"
雅瑟王帶著這個答案去見王妃,王妃欣然接受,釋放了雅瑟王。回國後,葛
溫和神秘女人正式舉行盛大的婚禮,雅瑟王看到朋友為自己做了這麼大的犧牲,
簡直痛不欲生。
葛溫卻保持著騎士的風範,把自己的新娘介紹給大家。到了洞房花燭夜,葛
溫還是依照習俗溫柔地把新娘抱進新房,神秘女人羞澀地把臉轉過去,等到葛溫
把她放到床上,他赫然發現她突然變成一個容光煥發、美麗溫柔的少女。葛溫忙
問怎麼一回事?"為了回報你的善良和君子風度,我原意在這良辰美景恢復我的
本來面目。但是我只能半天以美女姿態出現,另外半天還是要回到令人厭惡的醜
陋面目,不過親愛的夫君,你可以選擇我到底白天和晚上以什麼面貌出現。我一
定照你的指示去做。"
葛溫想了想,以堅定的口氣回答說:"親愛的太太,我覺得選擇的結果對你
的影響比我的影響大的多,你才有資格決定這件事情。""親愛的先生,全世界只
有你最瞭解女人最想要的就是主宰自己的一生,所以我要一天24小時都恢復我原
來面貌來報答你。"
其實女人最想要的應該是:找到一個凡是懂得尊重她的男人。 二 分析
我感動于雅瑟王的對自由的愛,感動于雅瑟王為朋友著想的真誠,感動于葛
溫為了朋友的自由而作出的自我犧牲精神,而所有這一切都可以化為一個字:愛
,真誠的愛,無私的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說起來容易,作起來難呀
!雅瑟王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和自由也不原意犧牲朋友的幸福,不以己樂為樂,
不以自己的幸福安危作為自己行動的選擇標準這就是人文精神。人在社會化生活
中常常面對的艱難選擇之一--個體化的關愛。個體化的關愛是設身處地得為某一
個生命的權利進行的真誠理解和為這權利作出的有利於該權利的選擇。
我感動于葛溫的獻身精神,感動于為朋友的犧牲精神,感動于他對朋友的愛
的熱烈和執著。假如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沒有對生命的熱愛他就不會作出如此的
選擇,犧牲自我的幸福成全朋友的生命價值。
我感動於那個答案:"女人最想要的是主宰自己的一生"。何止是女人如此!
?世界上的那個人不是都有如此的強烈要求欲望。主宰自己的一生多麼簡單的命
題,又是多麼難以實現的夢呀!主宰自己的生命就是由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自己的行為方式,但是這種選擇又何其難!?這種選擇有常常會發生衝突,雅
瑟王如此,葛溫如此。最令人感動的是:主宰自己的一生不是以犧牲他人的權利
贏得的!為了不犧牲他人對自己生命的主宰權,寧可放棄和犧牲自己的主宰權,
這才是人性的光輝所在,這才是社會的讚歌,社會得以發展的永恒的源泉所在。
我更感動于人文關愛的結果:使人脫去了其醜惡的外衣,把美麗長留人間。
是愛,真誠的愛使神秘女人不再神秘,使生命中的久被壓抑的真善美完全顯露出
來!?愛,充滿人文精神的愛,使假醜惡羞澀地逃離了人的周圍。
《莊子.齊物論》:"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且無師乎?……。和之以是非
,而休乎天均,是之謂兩行。"每一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偏見和成見,只是或
多或少的程度不同而已。這種偏見成見造成了各種的是非衝突,而如何解決和化
解這種是非衝突的最好方法就是客觀和公正。而人文精神的實質之一就是公平公
正,並因為和基於公平公正選擇行動的方式;那種社會化生存中的個體化關愛,
一種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的關愛。雅瑟王對葛溫實踐了具有人文精神的關愛,葛
溫對雅瑟王和神秘女人都實踐了具有人文精神的關愛,神秘女人在這種人文關愛
的感召之下煥發出最神秘的光彩,還世界以其固有的美麗。誰不愛生命,愛自由
,但充滿人文精神的愛,卻不是以犧牲他人的利益為代價的愛?!
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愛讓世界充滿了愛,充滿了溫馨,充滿了溫情,充滿了獻
身精神,而這所有的一切努力都凝聚為一種力量:讓世界更美好的衝動;而世界
也回報給人類一個美麗,善良的世界。
普遍的文精神和人文關愛帶給世界的是:相互的信任,一諾千金的相互信任
。正是信任把人連接在一起,使人相互關愛著渡過生活的坎坎坷坷,承載起生活
各種磨難。相互信任是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愛的基礎,當然也是其結果。王妃對雅
瑟王的信任為雅瑟王留下了行動和選擇的空間;雅瑟王對生命的熱愛感動了葛溫
,葛溫對雅瑟王的信任和熱愛使他作出了愛的選擇,神秘女人對葛溫的信任成就
了雅瑟王的自由,而葛溫對神秘女人的充滿人文精神的愛給了世界一個永恒的美
麗。
三 人文精神的愛
人文精神的愛深藏在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人心既我心。但是由於生活的風
風雨雨使人天性中的美好的愛被生活的種種欲望所淹沒,因此生活中,需要的是
不斷揭示出這種愛,去點燃這種愛。人必需要社會化生活,而在人的這種社會化
生活過程中的標準化、秩序化和規則化也是造成人性中固有的人文精神被泯滅的
重要原因之一。
乘坐公共汽車時我們提倡的為老年人讓座是一種人文精神的愛;公共設施中
的殘疾人通道是一種充滿人文精神的愛;我們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一的孝的精神就
是一種人文精神的愛;而商業社會中,商品製造的個性化開發也是一種向人文精
神靠攏的結果。
人文精神范文2
我们当下的各种美术专业教育,只看重技能的培养或偏重于技能的培养,认为专业技术是首要的,从而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岂知人文修养对于美术家艺术家而言,其意义远重于技能技术,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无不都是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都有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因为一件艺术品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它的精神力量上,而并非它的技术技巧,技术只是表达思想理念的手段,那么对于一个美术学子而言,学习专业技术技能固然很重要,但在他们学习成长过程中,人文素养的锻炼更为重要,因为那将是影响他们追求艺术一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社会要求个人多为国家做贡献,个人也要求社会做到公正、公平与合理,双赢已成为当今时代人们的价值追求。与新时期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还不健全,公共生活领域部分民众道德缺失现象比比皆是。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向来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融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所以说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美术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美,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判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被程序化,人的感性一面受到压抑,而人的理性一面却得到了超前的发展,人本身也被过分地理性化了。同时,高效率的工作,生活节奏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冷漠了人际间的亲情关系,物欲横流更加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缺乏一种对生命意义进行探寻和追问的精神,缺乏一种以人文精神为背景的生存环境和人格力量。因此,呼唤人的“精神家园”的建设,追求一种有助于个体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群体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精神生活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现代课程观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
人文精神范文3
关键词:墨竹 特点 技法 人文精神 时代意义
竹,由于它本身的质地、形状、生长特点和功用价值,使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众多的草木中,它是草,但有乔木的高大和挺拔,它不是松可四季常青而旺盛,以特殊的物种和生态繁衍千古,遍布世间,其名目繁多、姿态各异、坚劲挺拔、历经寒暑、四时不凋,虽无色彩斑斓、花枝招展之秀色可餐,但有宝物遍及全身,且为其它花木不可替代。在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眼目中,竹子不仅仅是上苍赐给人类生活中可供实用的重要宝物之一,而且是美化人们生活环境,陶冶人们思想情操,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不可或缺的人生伴侣之一,更由于竹子“清高拨俗”的气质与我国民族气质吻合,历代文人墨客对它兴趣更浓,为它作歌、作赋,咏它、颂它。
提到墨竹精神,我们不可不想到文同。文同,今四川盐亭县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石室先生。他出身于“儒服不任”的家庭,少年读书用功,常通宵达旦。他在墨竹史上的地位犹如书法史中的王羲之。最早提出了作画前要“胸有成竹”,作画之时要“兔起鹘落”,在用墨上,他创作了“以深为面,淡为背”的虚实关系和空间关系。由于他早年不得志,用画竹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感情,并且画竹送人,意在启发冲破束缚。他的《墨竹图》竿呈弯曲之状,而枝叶却很繁茂,给人一种百折不挠、倔强求伸之感,具有他特殊的寄托。我们不仅欣赏文同的墨竹,而且从其墨竹中领略到其形象逼真。从他的画中精神,更让人领略到了他的高尚的思想精神和人文精神。
故人云“竹一生,兰半世”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墨竹还对一个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寄托。就象水乡绍兴的水,既滋润了他的心田,使他对水墨的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也为他坎坷的一生,流下了不尽的辛酸的泪,他就是大写意画家――徐渭。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为青藤画派之鼻祖,并成为我国花鸟花坛的一朵奇葩。他早年不应举,中年当幕僚,一生穷困潦倒,虽然生活给他带来的是说不出的痛苦,但他的墨竹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是道不完的喜悦和欢乐,更重要的是那种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
人们常说人生有四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霖。但有人却偏偏相反,既有亡国灭家之痛,又有“未出土时先有节”的伟大理想却未能实现者,他就是在墨竹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画大师――石涛。其原名朱若极,后更名原济,元济、道济,小子阿长,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广西桂林人。在清王朝建立第二年全家被杀,因而“道济托内官始得存活,乃剃发为僧”。在石涛一生中,亡国戮家之痛,时隐于心。而这一心情,则寄之于诗、文、书、画。在艺术思想上石涛强调:“不立一法是吾宗,不舍一法是无旨。”他性格豪放,富于创新精神,主张师法造化,不受前人束缚,构图新奇,变化多端,笔墨苍莽而富于神韵。他的墨竹,豪迈奔放,浑厚淋漓,叱诧风云而开一代新貌。他有阅历名山大川的生活体验,对竹的形态神情观察细微,辨析精到,他又有笔墨上的功夫和创新精神,所以他的墨竹以形传神,浓淡干湿得体,远近前后,正侧背向,在浑厚的整体中历历分明,纵横挥洒,一气呵成,冲霄之势跃然纸外,古人云“写竹以气胜”,石涛就是如此。因为他十分强调画家的个性,强调画家在绘画中一定要表现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受。虽然他命运坎坷、悲凉,思想的矛盾与内心的痛苦铸就了石涛孤傲的灵魂和狂放不羁的艺术个性。他的画使人感到动势、感到力量、感到美的韵律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吸取众家之长来营养自家创新,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们对他的这些艺术修养的肯定,无意在说明他的精神伟大。虽然他有亡国之痛,但也想过“出而任世”,康熙皇帝南巡,他两次“接驾”,并非偶然。这一点更说明他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之重,都已影响到了当时的最高朝野。虽然他用“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未无心”来开脱,若以封建节义的传统观念看来,也象赵孟\一样,他的“竹节”就不那么坚贞了。正因为石涛能够站在前人的肩上,善于汲取各家思想精华,才使他成为熟谙艺术辩证法的一代绘画大师。因此,石涛在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墨竹的盛行,随着岁月的累进,经久不衰。它不仅受到广大人们的钟爱,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谓雅俗共赏,我们不仅仅欣赏墨竹的意境美,更可以体会到了它的精神之美。其不衰的本质是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会变,一种风行会变,但如果形成了一种人文精神那是无法改变的,正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参考文献
[1]刘光祖 著《写竹百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姜舟 著《名家心得・画竹》.山东美术出版社。
[3](元)李b 著《竹谱详录》.山东画报出版社。
[4]王灭 著《四川书画名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人文精神范文4
(一)不能因材施教
在对初中学生培育人文精神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个人的心理以及性格,但是初中政治教师方式不能够灵活变通,基本上不能进行因材施教,不能够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个性来实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政治教学,使得初中政治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显得事倍功半,让人文精神在给学生传递的渠道上出现了问题,使得传递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
(二)教学模式单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初中政治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在教室里围绕课本来进行,但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引导学生提升社会化的文化修养,在教室中进行初中政治教学这种单一的模式,不仅显得僵硬和枯燥,更是让学生降低了对人文精神的感知,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逐渐失去提升人文精神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期的政治教学目的。
二、人文精神培育的策略
(一)活用教材内容新的初中政治教材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
不仅增添了许多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更是丰富了理论知识,加入了许多的漫画、小故事、实际案例、名言警句、社会现象等,在所有的改变中,增添的人文内涵是初中政治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增加政治学科内涵和外延的重要内容。初中政治教师要能够活用初中政治教材,能够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依据,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授课方向,以培育初中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目的,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初中政治教学,把课本以外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拓展课本的厚度和学生的认知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初中政治的积极性。这样经过不断地拓展教材,活用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文精神,让课本成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载体。
(二)提升教师个人综合素质
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政治课本丰富的内容和大量的社会实例来讲解,更需要通过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自身过硬的素质来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提升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手段,更需要拥有优秀的政治品格,崇高的道德品质,扎实的知识水平。能够在日常政治教学中给学生做到表率,能够以自身的人格感动学生,能够用自己真实的情操感动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态度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政治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政治话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实时动态,能够对国际新形势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够研究和挖掘其中隐含的问题,能够提炼出自己看问题中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政治观点,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世界观,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久而久之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培育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会初中政治理论知识,必须要有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营造出和谐的政治教学课堂,这是学生能够学习人文精神的根本,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到政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能够不断地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让学生有序激烈地讨论,使学生在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政治知识,把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方式。初中学生感情比较丰富,如果在情感浓烈的课堂上进行学习,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感知能力,能够使得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将会让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
(四)创设社会或者生活情境
人文精神范文5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由于改革开放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观念也得到解放。“星星画会”“北京油画研究会”“同代人画会”等社团相继成立,加上“第六届全国美展”和“85新潮”的大力推动,绘画风格呈现多样化格局,艺术家的探索、追求和个人价值得到空前认可,为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7年,年轻的刘小东还未完成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油画系的8年扎实训练,就开始在美术界崭露头角。油画《打哈欠的男人体》一举夺得当年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评选的一等奖。这不但证明了他优秀的造型能力,同时也喻示了现实主义绘画方法的胜利,这对刘小东后来的创作有着重要意义。1988年,留校任教的刘小东完成作品《吸烟者》,描绘了自己日常生活的一幕。当时我们并不知道画面上站着的是当代著名导演、刘小东的同班同学王小帅,只看见两个普通人或站或坐地出现在刘小东窄小的美院画室里。他们作为“小人物”,与当时某些“北漂”的姿态非常接近。这大概是刘小东的新写实主义绘画和在“小人物”身上体现人文关怀的最早尝试。此后,刘小东在1989年完成了《父子》《田园牧歌》《青春故事》等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获得众多赞誉的《田园牧歌》。此画带有明显的自画像性质,以刘小东自己和妻子喻红在东北老家等火车时的场景为题材,表达了小地方人想要坐着通向远方的火车离开故土的心境,有一点期待,有一点迷惘,有一点无奈,有一点悲哀。他们的瞬间状态和千千万万渴望“走出去”的“小人物”一样,焦虑而忧伤。而在那个流行“伤痕美术”、崇尚乡土和反思的时代,这样的画几乎是一种异样的声音。当许多人还没想好要不要接受这种风格的时候,远在美国且和刘小东素不相识的陈丹青偶然间在《美术》杂志上看到了这幅画,并满怀敬意地给刘小东写信:“我只是急着想告诉你,就这样画人物小,情怀大︱︱刘小东油画中论﹃人物小﹄与人文精神的表现方式刘晓慧摘要:“新生代”也好,“玩世现实主义”也罢,刘小东油画或许没有题材上的重大意义,没有构图上的完整下去,已经非常好,再画得更好。你是一个真正的画家,我想你自己一定知道!”这是一个画家对另一个画家的肯定,也是一个逝去的时代对即将来临的新时代的肯定,更是一种旧风格对一种新风格的肯定,且实质上就是对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明确肯定。当然,当时对刘小东的作品做出高度评价的,远不止陈丹青一人,如范迪安在《刘小东或真实的陈示》、邵大箴在《刘小东和新写实油画》等文章中,都对刘小东的作品做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从某种意义上引领了观众认可刘小东的作品。至此,刘小东在无意识中打下了新写实主义的基石,散发着人文关怀,并一路走下去。
二、20世纪90年代“小人物”
20世纪90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时期,伴随着农民进城、商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人文精神也呈上升趋势,忻东旺、朝戈、徐唯辛等男画家直接把活生生的生活植入油画,高调关注农民工等群体,体现艺术家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女画家也不甘落后,她们追求平等、自由与尊严,用独特的视角体察生活,用油画表达情感,共同举办展览,赞美生命与自然。这一时期,刘小东也从描绘亲友和自己的题材中走出来,画了一批反映普通民众生活状态的作品,进入创作的旺盛期。从目前刘小东油画作品的拍卖行情看,其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已是价高难觅。虽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用金钱衡量,但油画的拍卖价格往往能反映人们对某件事的重视程度。在油画很少能换钱的年代,刘小东成为最早尝到拍卖甜头的人之一。1990年,华裔美国收藏家吴尔鹿来到刘小东的展场,用4万多美元收购了20余件作品;1992年,《喝牛奶者》在“HK佳士得”以4.2万港元成交;1994年,《少女》在“HK佳士得”的成交价高达107万港元。之后作品拍卖虽有起伏,但创作于1990年的《笑话》《雪地侠侣》《阳光普照》,以及1991年的《合作》、1992年的《海边蜜月》成交价都在2007年拍到了500万元以上。值得欣慰的是,刘小东的画能卖高价,但他不为卖钱而画画,两者就像一个悖论,保证了作品的艺术性,从而让刘小东不会进入“金钱使艺术作品丧失人文精神”的怪圈。他为了抗议画作被炒出天价,曾经在2006年秋《三峡新移民》高价成交两天后,将新北京画廊墙和柱子上的新作《多米诺》用刷子销毁,用以声明“我的画值钱,但我不卖钱”。这样的行为看似一场艺术秀,但了解刘小东的人却会真实地感受到其精神内涵,这就难怪藏家对其如此偏爱了。许多批评家认为,刘小东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是一座“新生代”油画的里程碑。新生代画家作品的总体特征是“以写实或照相写实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场景或场面,这些场景、场面不带有画家本人明确否定或肯定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冷眼旁观’心态的表露”。事实的确如此。刘小东没有被“85新潮”左右,依旧在现实主义道路上前行:画面构图随意,人物的动作与表情,都是不经意的自然形成,给人一种深入骨髓的亲切感。他的笔触也较为写意,有些地方故意留有瑕疵,但这种“不完美的真实”恰好迎合了人们对事物本身的认同感。总体来说,他的作品有一点前卫,但又最低限度地保留了现实主义的人物形象,既坚守了现实主义的纪实性和直接性,又修正了传统现实主义中个人与现实的距离,不再唯美,不再反思,不再伤痕,有的只是不抒情、不极端,朴素地描绘日常生活的客观写实。观者能从他的画中真切地感知“自己”或“身边熟悉的人”,捕捉到普通人身上散发出的与世无争的气息。如,创作于1992年的《行吟诗人》(图1),就很耐人寻味。这幅大尺寸作品描绘了一个上身的男子,左手夹烟右手拿着稿纸,头顶绿树蓝天,脚踩废物堆。斑驳的阳光从树缝间洒下,蜿蜒的小路伸向远方。这位“小人物”似乎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那些介于建设与破坏之间的“半洋不土”的形象。而创作于1995年的《白胖子》,更是升华了这一形象与主题。画面上的男子几乎,穿着拖鞋,相貌丑陋,五短身材,肚腩凸起,谈不上多少美感,但他因为阳光刺眼而皱着眉头的表情,确实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真实地以一种“合理的丑态”存在着。而阳光照耀下的远山、围墙、雪地、松树和倒扣的陶瓮,都能让观者还原出一个中国东北的农家小院落。这就是刘小东“小人物”的魅力,也是他观照生活,对普通民众表达人文关怀的一种方式。创作于1990年的《阳光普照》、1995年的《情爱》和1996年的《违章》则代表了刘小东对人体的热爱。虽然人体是油画学习的必经之路,但刘小东油画中的人体并不都出现在合理的场合中。如《违章》中的十余个或白或黑的男人体,和几个煤气罐一起,拥挤在绿皮卡车的车厢里。他们有的脸上带着笑意,有的呆呆地望着,有的隐没在同伴的背后。绿皮卡车并不像浴室或泳池一样适合出现人体,但刘小东硬是人为地“帮”他们了衣服。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突显主题: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就像一堆堆冷鲜肉一样被运来运去,表面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或职业,事实上却没有能力真正把握命运。这样的深度建立在“小人物”身上,以至于批评家范迪安先生在评述“刘小东1990—2000十年回顾展”时写道:“刘小东的绘画十分鲜明地表达了1990年代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就是当下生存的精神独立。”
三、新世纪“小人物”
人文精神范文6
1.1症结之一:医院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偏差
1.1.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以人为本”的办院宗旨。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的具有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医院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治病救人为宗旨,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医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市场逐步放开。但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总量不足,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中国公立医院日常运营收入中政府直接投入的比重大约在8%,[7]导致医院开始面临竞争的挑战和生存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医院不得不优先考虑创收,出现了以医谋利的现象,把工作重心放在谋求业务拓展、追求经济效益上来。医疗设备越来越高端、药物使用越来越高档、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对科室个人的经济考核指标越来越具体,使得医疗服务逐渐呈现商品化趋势。这种片面追求利益的做法,舍弃了医院的公益性质,背离了医学宗旨,医学人文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1.1.2“以院为本”的管理思维,忽视医学人文服务。方便医方的流程设置。医院流程是指就医群体进入就医地点开始到完成全部诊疗内容的路径顺序,应本着既合乎人的情感需求又满足医疗过程的理性需要的原则。[8]但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院流程设置从医院的现有条件和方便医方出发,提高了医院建筑的利用率,但缺乏整体的统筹和相互衔接,局部流量超负荷,造成滞留堵塞,效率低下。病人到医院就诊,咨询、挂号、收费、检查、取药环节众多,一些科室分布不合理,标识不清楚,消耗了病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据有关资料显示,病人就医时间、等候时间平均值达到2.51小时和1.60小时。[5]而真正与医生交流的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分钟。忽视医学附加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到医院就诊已不仅仅是满足于治好病。病人对服务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从单纯的治愈疾病、追求技术型医疗服务为主逐渐走向寻求就医感受、注重医院所提供的人文性医疗服务,对就医环境的关注达到13%。[5]也就是说,医院除了治病救人的核心服务,还必须提供人性化的附加服务。但是,目前医院对医学附加服务普遍重视不够。在医院外观设计上,大部分追求现代化建筑特色和气派,布局和环境首先考虑满足医疗本身需要;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以医院管理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为主,欠缺从病人角度的思考;硬件建设上,投入多以仪器设备等技术硬件为主,服务硬件相对滞后。审视当前医院的就医环境,大部分医院病房嘈杂拥挤,进院停车难,电梯拥挤不堪,住院伙食口味差,缺少等候的休息场所,家属陪护没去处……这些极具人性化的医学附加服务的欠缺,使得医学人文精神无法体现。过分强调医方的自我保护。首先,各项检查、手术、药物使用等虽然都实行告知制度,但实施过程却是“同意”有余而“知情”不足,签字走过场,而对于知情同意的真正效果不去考量;其次,采取自卫性医疗来规避风险。由于我国的医疗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加上医患关系趋于恶化,医生不愿意也不敢承担救治的风险,但求诊治的“无过”,却忽视了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最后,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以及投诉的接待处理上有“护短现象”。虽然大部分医院有专门的接待职能部门,但真正出现医疗纠纷后,往往从维护医院的声誉和袒护医生的角度出发,缺乏公正的态度和坦率的沟通,投诉渠道不畅通,相关信息不公开,处理环节多、过程繁,故意推诿,想方设法开脱免责。凡此种种,病人的权利和利益往往受到侵犯。
1.2症结之二:医务人员人文底蕴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文底蕴,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不可能充分展现“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
1.2.1人文服务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在医学生培养阶段对人文重视不够,进入临床后医务人员继续教育也缺乏相应的人文培训,导致医务人员普遍缺乏人文教育背景,人文素质不高,缺乏提供人文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再加上临床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大型医院每个医生门诊接待量大于40人/日,远高于平均4.5人/日的全国水平。[9]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要在短期内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已经相当紧张,更无暇顾及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详尽的告知。由此,医学人文精神无从体现。
1.2.2医患感情淡漠,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医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医生认为病人是“求”医,不屑于与患者“套近乎”,态度冷漠,语言生硬,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尊重,无法与患者感情同步。甚至有的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出现问题,工作作风散漫,责任心差,在病人面前随意乱言,收受“红包”,为追求医药回扣、开单提成而小病大医、过度医疗等等。
2强化医院人文管理、提升医学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
由于忽略了“人”具有社会、心理和生理这三重属性,导致医疗服务中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管理不到位。而医院人文管理正是把“人”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主体和最重要的资源,强调以人为本,一方面是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需求,解除患者病痛,安抚患者心灵;另一方面是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人文情怀,提升服务质量。可以说,通过在医院实践中的人文管理来不断提升医学人文精神,能实现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三者利益的平衡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医患和谐的新高度。
2.1构建全程式的人文教育体系为病人的最大利益服务是医学的职业责任,而不是个人选择。我们应从医学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入手,及早确立医学人文教育的基点,并且使人文教育贯穿于医护人员的职业生涯全过程,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评价及奖惩机制。
2.2重塑立体式的人文服务体系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需树立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观念,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构建立体式人文服务体系。一是保证核心服务体系,如医疗、护理、医技等业务流程;二是核心性能的增强体系,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三是不可或缺的支持体系,如财务管理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在这三个体系中全方位融入人文因素,实行人文管理,将会是医院实现差异化战略管理、保持市场领先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