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范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业指导书范本

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1

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的重要功能

对电力设备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时性的检修是电力工作者的必修功课,实现状态检修必须保证科学、高效、规范,电力系统多年的发展使得电力工作者具备了检修的丰富经验,结合目前中国的设备制造水平和运维工作管理现状,设备状态评价实用化方法的提出也是顺理成章。国家电网公司在2008年发了新一版《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该导则为规范和开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也奠定了基础。导则上指出,对一个设备的评价涉及到其海量运行、检修、数据绝对值、变化率越界检查、设备种种异常状态与评价标准的匹配等等方面。当下,很多企业都是以纸张的形式来保存设备的数据,将他们存储在资料室,比较进步一些的方法就是Word电子文档的形式,将这些数据存储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如果需要这些数据,只能进行手工查找,其工作效率是可想而知的,这势必会影响状态评价的整个过程。在评价的后续阶段,其结果会受到人为的影响,凭借人为的主观意识,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最后结果的不准确。因此,要想全面深入地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仅仅依靠手工方式是不行的。此时信息化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状态检修中具体功能的实现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为了解决结构化集中存储问题,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设备的数字化档案,将设备历次检修、试验、运行维护、在线监测等的数据存储于数字化档案中;然后,通过运用检修试验规程和状态评价导则,对试验数据绝对值和变化率越界进行自动检查,检查结果中会显示出输出状态异常的设备列表。最后,通过检修维护策略专家知识库,给检修维护提供有效可行的策略建议,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适当参考设备风险评价的结果。信息化设备状态检修的整个过程快速并且规范,对于电力安全稳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技术在推行标准化作业和实现检修试验全过程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现场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生产技术和质量,该标准化作业必须遵循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以此为依据制订作业程序标准,并在实际中加以贯彻,它在规范现场作业向流程标准化建设以及全过程控制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一个重要前提,必须有一份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它明确的规定了所要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过程中,如果仅仅依据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指导书范本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行的。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同时,也很难保证作业指导书的正确和规范,从而使得编织成的作业指导书失去应有的价值,也很难保证作业全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企业标准化作业无法真正推行。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标准化作业,很多企业组织管理团队开发“智能型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实际运行,可以自动生成规范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该系统自动生成作业指导书的步骤是:首先,该系统将作业指导书中的各项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独立组件;其次,构建组建的标准库,主要是依据电压等级、设备类型、作业类型等;再次,当确定一个具体的检修任务后,根据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的类型,在所建立的标准库中自动搜索出相匹配的组件内容来;最后,将它们自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份完整的作业指导书。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员的参与,就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的认为主观判断带来的干扰,它可以完全依据标准库来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指导书内容的标准和规范。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如果没有信息化技术,要想切实执行标准化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必然导致了系统的运行维护任务的加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会相对的造成各电力企业的运行和检修技术人员短缺,急需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因此,在短期内如何进行才队伍的建设,高效完成系统运维工作成为很多电力企业一项紧迫的任务。在过去,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一般都是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的,或者是自学、师傅带徒弟等方式。当然,这些方法在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取得了效果较好,在现场处理问题技能培养方面则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对于目前的人才短缺的现状来说是不可行的。随着电力安全生产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出现了一种新的“网络学习”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工作负责人完成一项检修任务以后,及时的在工作记录的“处理过程详情”栏,将事故的发现、处理过程、关键注意事项以及是否存在遗留问题等信息录入系统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就可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技能库。一些缺乏现场经验的检修工程师不仅可以借助对该知识库的学习;同时,在执行具体的检修任务之前,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进行相关查阅。显然,这种新的“网络学习”模式,对加速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有着积极地意义。

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2

在这一年里,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通过全体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主要完成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 健全财务内控制度,进一步规范各项会计工作

1. 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省国资委、集团公司、公司董事会的要求,我司于xx年全面施行新准则。财务部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辅助核算项目、成本费用项目、预算项目、会计报表的格式等均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平时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如规范应付职工薪酬明细核算科目、现金流量增加了材料现金流的分船录入。经济业务的内部财务管理流程也进行相应调整,保证对经济业务的核算确实按照准则要求。今年年初顺利完成了用友财务会计模块的初始化工作和新旧准则账务衔接,起草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确保公司按时按新准则要求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

2.财务部根据公司差旅费的实际执行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本公司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行为、统一标准,制定了差旅费报销管理规定,细则中对开销范围、费用报销标准、报销流程等工作程序作了详实的解释。同时联合总经办对招待用酒、茶叶的报销手续进行梳理和规范。

3、加强资产管理

与信息室对u盘、电脑配件等的领用及领用后的管理进行沟通、梳理、完善;协助行政室拟定药品管理规定、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进行沟通、梳理和完善;督促规划设备部加强对固定资产跨部门移交的手续管理。

4.加强成本管理、出台成本管理办法

针对公司造船成本管理薄弱的情况,年底与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制定公司的《成本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责,从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报告成本分析以及成本监督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成本控制体系,加强造船成本管理,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5.财务管理部绩效薪酬考核

针对公司出台的绩效考核制度,我部相应地制定了绩效薪酬考核量化指标方案,从公司规章制度遵守情况、工作效率效果、6s等多个方面对本部门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并拟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实践表明,该项考核制度的实行有效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合理地利用了人力资源。

6.结合公司“6s”规定,重新完善部门“6s”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部门6s考核量化指标

7.根据公司专题会议提出的编写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我部明确分工,将本部门工作细化为出纳业务、资金管理、外汇管理、银行对账作业、银行询证、执行建造合同准则、物资采购业务、劳务结算、基建技改工程、固定资产业务、成本核算业务指导书、保险业务、财务报表编制、涉税业务等十几个模块,组织部门骨干分工负责编写本岗位的作业指导书,经过层层审核,跨部门报送给相关的部门领导会签, 4个月的精心编制、修改和完善,整理出一套实用于财务管理作业的作业指导书。它规范了业务处理程序,固化了作业流程,为部门员工有序开展活动提供了支持。

二、资金管理方面

资金运营:本年度是公司有史以来在建船舶最多、交船最为集中的一年,由于多艘船舶同时建造,资金一度吃紧。财务部根据公司的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生产节点与物资纳期计划,合理地安排融资进度与额度,以保证生产经营所需。

通过与银行的积极沟通,新争取到7000万元贷款,并降低了部分贷款利率,延长了还款时间。同时获得了更大的银行承兑汇票的授信额度,截止11月31日,我司今年共开出银行承兑汇票3974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6.2%,大大缓解了我司资金压力,降低了贷款利息支出,保证了我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3

1制定质量管理方针

是质量管理规范的指导思想。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质量管理方针是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客户至上、持续改进。在中心醒目位置张挂,要求全体人员熟记于心,并作为入职考核、年度考核的必考内容。质量管理规范的其它内容均在此方针指导下制定。

2确立质量管理目标

是质量管理规范的最高标准。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质量管理目标是:①无体检事故;②体检人员综合满意率≥98%;③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履行客户告知率100%;④体检报告优良率≥95%;⑤体检部门综合满意率≥98%;⑥保障部门(总台、财务、药房、病案、网络等)满意率≥98%"。目标修订1次/年,分别张挂在相关部位。每一项目标均制定确保完成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

3建立质量管理组织

是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部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实行三级质量管理,一级为医院质量管理部门1次/月的全面质量检查。二级为科室领导层(主任、副主任、护士长)1次/w的随机抽检。针对质量问题发生的频率,确定抽检项目和内容。健康管理中心高层管理者。三级为各质量管理环节的质量管理小组,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分为临床医师组、护理组、综合医技组、检验组、放射组、保障组,各组每天分别负责相关环节的质量管理。

4健全质量管理文件

是质量管理规范的运行依据。质量管理文件包括岗位职责和质量管理环节规范两大类。岗位职责依据总后卫生部颁发的《军队医院医疗工作规则》精神,结合科室实际制定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长、医师、技师、药师、护师、护士、导医、厨师、司机等各类人员职责。质量管理环节规范以作业指导书形式体现,遵循国家、军队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参照相关学会、协会制定颁布的学术指南与共识及行业内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根据体检工作流程环节,自下而上由员工自己编写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每个作业指导书均包括:目的、适用范围、具体流程、依据的相关支持性文件、质量记录等。作业指导书经科务会批准后实施。

5确定质量管理环节

是质量管理规范的核心部分。我院健康管理中心确定了三个质量管理阶段、21项质量管理环节。

5.1体检前期质量管理

5.1.1体检项目选定规范依据国家卫生部健康体检项目目录,根据受检者年龄、职业、性别以及客户需求等科学选定体检套餐。

5.1.2体检人数安排规范根据体检区域大小、设备多少,分时分段合理安排体检量。

5.1.3受检者信息录入规范对团检对象预约信息录入应准确无误,最好以身份证号为唯一识别。

5.1.4体检系统的信息规范[3,4]包括体检首页信息、检查术语、诊断名称、健康建议等,并定期对系统信息进行完善与维护。

5.2体检中期质量管理。

5.2.1体检中心布局规范按照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提供一站式服务;根据不同身份(军人、贵宾、团检或散检客户)设定体检区域;男女宾客分区,检查室内安装隔离帘,保护隐私;各种标识清晰明了;环境舒适,安装冷暖空调,提供饮用水等。

5.2.2前台导检接待规范设立队列隔离带、体检单位指示牌,使体检登陆接待过程秩序井然;加强身份识别,设置照像环节,确保体检安全。

5.2.3岗位服务标准规范在岗人员着装整洁,注重礼仪礼节,统一服务导语。

5.2.4设备使用管理规范依据《医院医疗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定人、定岗、定位,书写设备使用、保养、计量、维修记录,保持各项体检设备状态良好。

5.2.5各类人员上岗规范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统一招聘并具有医师、护士资格证、执业证、上岗证等。

5.2.6各项技术操作规范依据总后卫生部《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制定一般项目、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系统查体规范,以及血尿便标本采集、超声、心电图、放射、实验室等操作规范。

5.2.7外出体检工作规范[5]依据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要求,根据外出体检工作流程制定规范。

5.2.8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质量管理规范。

5.2.9体检报告书写规范制定统一的分析、归纳、整理体检资料的方法,达到准确、通俗、个性化的主检结论。

5.2.10体检报告管理规范对客户的健康档案进行封闭管理,保护个人隐私。实施签名后领取或送出体检报告。

5.2.11危急值结果报告规范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阳性结果要立即按照要求逐级报告,以便受检单位及受检人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并认真记录阳性结果及报告过程,签名确认。

5.2.12应对突发事件预案实施规范建立各种急症抢救预案,火灾、盗窃等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等。

5.3体检后期质量管理

5.3.1检后咨询规范认真分析团体或个人的体检报告,对单位进行团体健康状况评价,找出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提出改进建议和疾病风险预警。派专家上门进行分析报告讲解,开展一对一的咨询与解答。

5.3.2健康教育规范针对受检单位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传授防病知识,维系良好的客户关系。

5.3.3检后随访规范针对一般受检人群开展检后咨询热线、短信平台等服务,提醒客户注意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的建议。

5.3.4客户健康管理规范协助客户选择科学严谨的健康管理方案,指定具有医学专业资质的人员作为健康管理师,或配备健康秘书,督促健康管理方案的落实。

5.3.5客户信息反馈规范采用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簿、投诉箱等形式,主动征求体检客户的意见,及时发现和改进不足。

6持续改进

是质量管理规范的重要手段。

6.1编制质量管理评价表采取医院检查和科室检查、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现场检查和网络抽查、组间互查和组内自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种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记录在评价表中,作为各部门和个人奖惩的依据。

6.2召开质量分析会每周三级质量管理小组汇总日常质量管理发现的问题。每月二级质量管理小组将三级小组上报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反馈到相关环节,在规定时限内整改。每季一级质量管理组织根据每月质量管理分析报告,主持召开科室质量分析会,通报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及奖惩。

6.3不断修正质量管理规范对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的质量管理规范本身存在的问题,定期进行修订,使质量管理规范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白书中,武留信,陈刚.健康管理机构内涵建设与发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1):3-5.

[2]杜兵.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与改进的工作模式探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2):127-128.

[3]杨鹏,徐勇勇,武留信,等.健康体检报告首页信息的概念框架与参考样式单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1):48-51.

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4

【论文关键词】变电站改造;排序;历时估算

工程项目过程管理主要着眼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即成本、质量、进度和项目过程的控制,目前的项目过程管理注重数据分析过程和量化管理,以达到预控目的,使得工程项目过程管理处于一种可控状态。在国外各种案例的分析与应用中,都是以一些大型的工程和典型的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项目管理的过程控制也是应用在大型电站建设的项目中。

1.国内外变电站改造过程管理的现状

项目过程控制理论在国内的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也有不少,但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在改造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可供人们参考的范本,也就是没有经过系统分析与研究。在国内的一些期刊(如: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工技术 等)上也有不少论文,江震勐在 2007年3 月《电世界》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一文中提到自动化改造方案和一些二次回路的改进措施,如二次回路的事故音响改为在后台设置延时等技术问题,在 2006.18《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应用中的“变电站自动化改造”一文中提到的是在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如生产厂家设备技术标准、不同厂家的接口问题、设备抗干扰和通讯规约等问题,《在电工技术》2007/2 期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工程实践”中讲述的是站内直流系统这一部分接线方式与组件配置及功能的实现, 其讨论的主要是改造方案、改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很少涉及改造的过程控制的详细内容。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规范自动化改造过程,为改造过程管理提供一个有科学依据的过程控制作业指导书,项目管理者可以依照其进行科学、有序的工作。

在我国,项目管理已成为一门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叉学科,项目管理范畴发展为全寿命管理,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有新突破,在理论上已形成复杂性系统(高度不确定性、多目标、多维变量)的决策和各种资源配置与控制运行等理论;在方法上,与计算机结合形成项目管理系统(PIMS)、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中,从项目开始一直到结束,人们侧重研究技术层面的理论和方法,比如通讯规约、技术改造方案、不同厂家的接口等问题。从管理层面考虑较少,在过程管理中,能偶尔的应用项目管理方法,能对项目过程的进度进行历时估计,工程进度表就是甘特图的一例应用,对工程的各方面协调与配合研究较少,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常常是工作中遇到问题,才开始梳理工作中的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工期延长、工程质量不高。总之,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的研究现状还处于很少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阶段。

项目过程管理理论在我国经历了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应用情况也不尽相同,要发挥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理论的作用,必须要研究应用领域的运作过程和特点,这样项目过程管理理论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项目过程管理与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大量实际项目调查和近年参加的多个项目现状分析,深入研究变电站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与理论,设计变电站改造项目过程管理指导书,并根据变电站改造项目过程管理指导书要求进行项目控制和实施。

2.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的过程管理含义及原则

2.1 项目过程管理的含义

项目过程的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2.2 变电站的改造过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工作计划和控制

改造过程中很少有科学的控制方案,只有一个非常粗略的工作顺序表,经常导致加班,但有时又没事做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大家都能够做到把工作内容想清楚并安排相关人员落实。但只做到这些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为实现目标而进行必要的技术准备;组织人员拟定完成目标的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进度、成本、质量标准、资源配置等工作计划。做好计划工作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起到以最小的代价缩短项目运作周期。

2.2.2 工作协调方面出现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在改造过程中,各个活动配合不协调,经常有部分人等待、部分人在加班,不能有效的解决活动间、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专业人员与应用人员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项目经理与组员之间配合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茅盾或误解,造成项目质量的降低和进度的拖延。项目经理需要从项目一开始就保持各方面密切的沟通。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的方式得以解决。

2.2.3 缺乏对工作过程的监控和结果的考核

由于项目的实施基本上都是以具体的工作负责人为主,项目的计划、时间安排、进度的控制往往不由项目经理决定,所以项目经理处于被动位置,造成项目经理对项目进程了解不多,对预期的结果缺乏直观的认识,只能听信具体的工作负责人汇报,对过程中问题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因此对项目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很不利。

2.3 项目过程管理实施的原则

(1)以人为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管理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的失误;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促进工程质量。

(2)以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就是要从对工程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对产品的质量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对工序质量的检查、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2.4 建立变电站改造的过程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规范变电站改造的过程管理,应用项目过程管理理论编制变电站改造的过程管理作业指导书,可有效改善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劳动效率,能有计划的对工程中的人力资源、时间、和各个工序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通辽市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概述及其作业指导书设计

3.1 通辽市河西220KV变电站改造项目概述

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设备是于1999年7月份投入运行,采用的是东方电子的DF1331系统,能够实现遥测量、遥信量的采集与转发功能。设备运行近十一年,且设备功能已经不适合变电站的发展和系统建设智能电网的要求。

3.2 河西220kv变电站自动化改造项目工作分解

河西220kv变电站工作可以分为10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第一部分是厂家联调,监控设备在工厂生产出来送至调试车间进行组屏加电调试,对各个屏上的测控设备进行组网,加入模拟量,进行遥信、遥控传动。待所有厂验功能进行测试完毕后,进行设备组屏包装,运往施工现场;第二部分是准备阶段,首先是确认新设备到站日期,进行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编写、审批。协调改造期间人员安排、后勤资金安排、确认甲供材料是否到达现场,进行临时雇工人员的安全合同签订、对运至现场的设备进行拆包装、核对设备数量、获取安装调试资料;第三部分是调试阶段,对调试厂与厂第一次通讯的设备、调试其它设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调试完毕编写调试报告,注明可否开始安装;

第四部分是安装调试部分,进行准备工作、查看工程物资到位情况、核对工程人员是否到位。核对现场保护盘的布局,在核对现场保护盘的布局时还要考虑1)核对主控室内每一面保护屏内的每根线的作用及每根电缆的走向;2)将改造时可用的电缆做好标记,并核对其上面的电缆芯长度是否合适;3)核对室外端子箱内的电缆走向,并将可用电缆做好标记,尤其是交、直流混用的电缆,在 2000 年前的变电站当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电缆。第五部分是办理相关手续,包括编制改造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和停电计划、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向变电站值班人员办理工作许可手续。第六部分是安装,包括以下部分1)打开电缆通道(全站改造的变电站建议将电缆沟全部打开,为日后安装可快速进行创造便利条件;2)敷设电缆;3)提出停电申请并得到许可4)拆除旧设备;5)安装新设备。第七部分是调试,对新设备进行调试,并交付使用,办理工作结束手续。第八部分是验收送电部分,依次进行得到安装调试人员完工答复;所有设备外观检查均无异常;进行逐项试验,在进行逐项实验的时候,要首先得到安装调试人员完工答复;继而对所有设备外观检查均无异常;进行逐项试验;尤其对交、直流、信号回路绝缘测试,符合要求,并核实开关、刀闸远方/就地操作动作正确,其中最重要保护装置带断路器传动,检查控制回路的完好性。同时保证保护装置同监控系统得通讯畅通、正确;检查信号回路同保护装置、监控系统一致、信号动作、命名正;必须在现场进行升大电流试验,检查电流回路的完好性、验收合格、最后要安装人员交付调试报告。第九部分是合闸送电,作为变电站改造成功的标志就是送电成功,送电成功代表整个回路正常,一、二次设备没有问题。在送电前,需要安装调试人员与值班人员一起检查一次设备和二次回路带电后情况,并确认良好。第十部分收尾部分,工程结束后,需要整理旧设备、工作现场,并与与值班人员交接所有资料,还需要将施工图交回设计单位已备初竣工图,最后,撤离改造工作现场。

3.3 项目活动的排序设计原则

项目活动的排序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如能排列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排序,那就为以后改造工程的控制和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项目过程管理应用于改造工程时,不能完全照搬项目过程管理理论,还需根据工程自身的特点进行排序。具体应用时有如下原则和注意事项:

(1)坚持根据最佳实践来确定活动间的软性逻辑关系

(2)进行排序前要熟悉工作流程,更要具有项目管理知识,排序工作要有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共同参加和协商后方可定稿。

(3)活动排序方法有很多,在工程中要使用符合人们习惯的方式方法,如箭线图法符合人们的习惯,应用起来方便、易于被人们理解。

3.4 变电站改造项目活动历时估算

说明:该设计参考改造变电站规模为220KV为双母线,6条 220KV线路;66KV为双母线,14条线路;两台主变,一台站用变,4台电压互感器。保护装置全部为微机型保护。在自动化改造中历时估计的活动清单就是WBS的分解结果,约束条件是安装和调试人员的技术水平、人员数量的限制等。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技术人员水平和数量,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在估算时充分考虑完工的最乐观时间、最保守时间和最可能时间,对于每一种活动:

都采用三种估算值、乐观时间、悲观时间和最可能的时间、每种活动的时间则取决于加权值,加权值为:

我们把关键路上的工序的始节点依次记为 1,2,…,n。由此可计算出项目完工时间的概率,或有一定概率值的项目完工时间。

下面分析变电站改造过程的安装调试过程。安装调试过程由前期准备、安装设备、调试等工序(或称活动)组成。各项工序需按规定的顺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完成。所有工序完成后,安装调试工程告以结束。

并计算出最可能完工的概率,下面的时间是通过收集每个活动历史信息(历史信息是通过近两年的变电站改造数据得来的),采用专家评定和类比估算的方法,最终得出各个活动的历时估计。

(1)在厂家联调阶段,具备调试的情况下,调试时间可按下面计算:

220KV 线路保护装置:8小时/套6套共48小时

主变保护装置:8小时/套2套共16小时

66KV 线路保护装置:2小时/套14套共28小时

PT 并列装置:1.5小时/套 2 套共 3小时

小电流接地、消谐装置:3小时/套1套共3小时

这个时间已包括厂家处理问题时间,这是2个人在调试时边调试边处理问题所用的时间,共用时间86.5小时。

(2)安装调试阶段,具备安装调试的情况下,时间可按 323.0小时计算。

(3)验收送电部分

共用时间19.5小时

(4)收尾部分

共用时间4小时

整个工程用时528小时。

经过以上研究得出的结果,在项目改造实施过程中,已经的到了良好的效果,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达到了在控、能控、可控的状态。

4.结论

项目管理在我国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很少应用,本文通过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尝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期望对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对规范这一工程的过程控制产生影响。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根据自动化改造过程现场所提出的管理思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方针。本文基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现场,并记录其改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国内外过程控制的先进理论和方法,达到深化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过程的应用与研究。

(2)本文设计的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指导书对该项目实施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河西变电站工程项目过程控制指导书给出变电站改造过程的详细设计内容。即改造项目的工作分解、历时估算和进度的安排。经实践检验该指导书易于掌握、务实高效,具有前瞻性。

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5

一、企业知识的范畴

企业中,按知识的性质可分为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事实知识与人际知识;按知识的形态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按知识所有权不同,还可分为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个人知识包括工作技巧、独门诀窍、生活经验、个人研究成果、世界观、价值观等等。企业知识可以再细分为企业管理知识、环境知识、市场知识和产权知识等,主要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员工个人知识而形成的企业共有的公共知识。企业性质不同、业务范围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划分的小类也不一样,但它都脱离不开这样的规律,即包括财务知识、预算知识、技术知识、安全操作知识、营销知识等这些显性知识,并以纸质的或者电子版的规程、规范、手册、方案、作业指导书、范本等方式存在或保存。而隐性知识往往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包括企业关系、人际关系等。那么,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个人的、小团队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转变为企业共有的公共知识,并让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及时得到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行为能力,支撑其开展业务工作,为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我们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工作。

二、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知识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保持长久不衰的关键。企业是一个知识生产、利用的实体,企业的变革需要知识的创新,企业存量知识的差异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大小。企业存量知识的多少、新旧、含金量,以及知识的运用程度、知识的结构和种类等,都决定了企业资源配置、以及抓住市场商机的能力。只有通过开展知识管理,改善企业的知识结构,提高企业员工的认知能力,才能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知识管理是将有用的知识适时分享给所需的人,便于其利用该知识拿出可靠的决策。知识管理的方法是既要对信息进行管理也要对人进行管理,其中将信息和人、信息处理和人的创新结合起来进行管理更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趋势,谁跟不上这个趋势,谁将被历史淘汰。知识管理的关键和重点问题是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具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主体的知识,通过交流转化等方式,通过接受、分析、吸收等过程,最终成为其他主体自身拥有的知识的过程。

三、企业知识共享的要点

作业指导书范本范文6

关键词:电网工程;精细化;工程质量;无缝隙管理;项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89-02

1 概述

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无缝隙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过程,优化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的质量缺陷,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建设高质量的工程。

实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在保证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的进度与资金的使用,提升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项目成品的质量,创造精品工程。

2 目前电网工程质量问题剖析

2.1 设计深度不够

部分设计单位技术骨干不足,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设计单位新进人员多,经验不足,设计单位追求进度,忽视设计深度与质量,造成可研、初设、深度不足,在进行设计评审时也由于为了让项目尽快上马,没有深入评审追究审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问题较多,参建单位在审查施工图时也是临时抱佛脚,对施工图没能把好关;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在施工阶段没有及时发现设计问题,造成工程成品存在质量问题。

2.2 工程项目策划不合理

工程项目的策划方案没有深度,不能有效地指导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在进行工程项目策划时工期确定不合理,工程进度计划不细,工程质量管控目标和措施与实际脱节,重进度轻质量,甚至有些工程前松后紧,在后期往往出现堵后门、赶工期或人为干预缩短工期的现象,造成工程项目应有的合理工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疏忽工程物资管理,往往出现工程物资遗漏和工程物资无法及时满足工程进度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项目赶工现象,最终造成质量缺陷的出现。

2.3 施工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不足,质量控制意识不强,专业性技术人才紧缺现象普遍,管理不到位、工序不合理,质量控制方法不正确,特别随着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施工人员也没能及时掌握,质量控制无法得到保证;施工单位普遍出现分包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出现以包代管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工序出现遗漏、工程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野蛮施工等现象,更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监理单位未能按照实际工作配备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水平、经验不足,甚至监理工作受到人为的干预也使得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能好好地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3 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3.1 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要做好项目管理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定期了解设计进度与成果,督促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已经颁布的变电、线路、配电的典型设计与典型造价执行,编制设计文件审查标准,对于阶段型设计成果要按标准严格组织审查,确保设计的深度与质量。在施工图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编制施工图控制要点,结合要点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并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完善施工图设计。制定设计代表的到位标准,设计代表开工前应对施工图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到位标准不定期检查施工图的执行情况、施工成品的质量。

3.2 做好项目策划

细化工程的策划方案,根据不同的工程制定项目的合理工期,工程的进度计划应根据工程项目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结合合理的人力、物力进行计划。工程质量控制策划能够与施工图相结合,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规范、标准制定,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应通过参建各方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确定,确保施工过程中“怎么做、怎么验”有相关的依据和标准。加强项目管理机构的策划,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经理的选择尤为关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的配置应考虑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经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一个好的团队是造就一个成功项目的有力保证。

3.3 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一是建立电网基建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选用和管理,修编电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合同范本,对质量控制考核条款应细化,明确质量考核责任与奖惩办法,加大、加重工程质量问题处罚。二是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是一个项目的面貌的反映,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代表,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有力措施。三是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与质量交底,结合施工图、作业指导书编制施工的质量控制点,施工单位要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的宣贯与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注重细节,把提高建设质量当作一种自觉行为。四是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优化工程时标网络进度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力、物力配备计划措施,在安全、组织、技术等方面确保进度的同时也保证质量。五是制定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涵盖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工艺行为,对每一项工艺,规范其设计和施工细节,并以效果图或照片的方式统一设计成品的视觉效果,做到内容实用,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六是加强工程物资的质量管控,工程物资的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统一物资的技术规范书标准,按照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做好物资供应商的招投标;严格执行物资监造作业指导书,把好物资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关;严格执行物资到货开箱检查制度执行,确保工程物资到货质量合格。七是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检验控制,严格执行工程“三检”制度,将工程质量问题消除在建设过程中,制定工程验收表单,实现表单化验收,表单中包括验收的项目、验收依据的标准、验收的方法。八是统计与分析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的先进经验等方面的数据,推进质量信息化管理,编制质量通病图集,做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4 结语

电网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抓好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把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质量控制点,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一体化管理手段,规范工程人员的行为,实现工程管理随意化、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型管理转变。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向生产单位移交更多的优质的工程项目,助推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宋文强.现场精细化管理(图解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