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毛概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毛概试题范文1
一、基本情况
目前,郑州市城区农贸市场103个,其中,中原区23个、金水区25个、管城区15个、二七区22个、惠济区6个、上街区1个、经开区2个、高新区4个、郑东新区4个、航空港区1个。市场总占地1400亩,经营面积59万平方米,共有摊位9162个,从业人员约3万人,年交易额近36亿元,每年各类综合税收近亿元,形成了大中小相结合,多层次、多品种和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市民餐桌需求市场网络。
二、存在问题
随着标准化菜市场示范工程在全国的深入推进,郑州市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改造提升认识不到位
各区政府(管委会)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对辖区农贸市场不愿多管。而农贸市场投资商多以营利为目的,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提升,致使市农贸市场与国内一流城区农贸市场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规划布局不合理
随着城市改扩建工作的深入推广,部分农贸市场被拆除;同时,由于未纳入强制性的配套设施,新建成的居民小区周边未建农贸市场,造成了市民买菜难,也助推了菜价贵和马路边占道经营的现象。
(三)基础设施条件差
由于通风、上下水、电力设施不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未分区;配套的服务区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大部分市场存在气味难闻、地面脏粘、柜台乱差、人车混杂的现象。
(四)食品安全难保障
由于农贸市场多方开办、多头审批的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脱节,没有统一的验收和管理标准,加之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往往难以保障。
(五)社会公益性不强
本着“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投资商更关心的是投入所获得的产出。尽管政府每年都进行财政补贴,并推出了“平价直通车”“一元菜”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是阶段性的,且涉及范围小,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市民的需求。
三、相关建议
围绕“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农贸市场平抑菜价、体现公益、利民惠民的中坚作用,在借鉴先进地市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将对郑州市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
(一)总体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公开、三个有利于”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即以食品安全为中心,以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为基本点,以改造标准公开、改造方案公开、改造政策公开为原则,以有利于消费者购买、有利于经营户销售、有利于市场管理为目的,根据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要求,结合郑州市实际,按照入住人口3万~5万,步行20分钟内,在1~2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或改造提升一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贸市场。并在郑州市四环周边各区及周边县(市、区)规划设计全国优质安全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贸市场产品直供直销,最终构建以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基地、城区标准化菜市场为支撑、社区便利店为补充的三级“菜篮子”市场网络,配备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全国一流的集种、产、送、销一体化的肉菜类农副产品产业链。
(二)运作模式
借鉴杭州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成功经验,通过“巧定规矩”做到“私退公进”,保障农贸市场的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一是设置改造提升的硬性规定。农贸市场在升级改造后,硬件设施必须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配备专业的卫生、安全检测设备;每天对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抽检不得少于12批次,等等。二是强化监管。每季度进行最佳和最差农贸市场评比活动,并将结果刊登在主要媒体上。一次最差,限令改正;两次最差,取消市场经营行为。将各乡镇、街道对属地菜场的管理考核,纳入其目标责任年度考核计分。加大各区(管委会)对辖区农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三是降低成本。市场改造升级后的摊位费比改造前低5%~10%,降低商户成本,惠及百姓。同时,优先考虑自由基地的经营户进场,并每月进行商户信用度调查,公示结果。民营市场老板如不愿继续经营农贸市场行业,依据相关文件精神,由政府独资的国有企业――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招投标,将现有农贸市场的资产国有化;对于新建社区,将配套设置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农贸市场,作为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与居住区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并纳入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对已建成居住区商业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地下或一层商业设施开设农贸市场,通过协议收购或产权置换等形式将资产收归国有,交由郑州市市场发展投资公司统一管理。凭借市场发展投资公司人员丰富、专业的经验,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和日常管理,让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做到在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的同时,实现郑州市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和便民性。
(三)保障措施
毛概试题范文2
一、以的哲学观来分析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
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学校体育的改革就要打破旧的体制结构、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新的体制结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需要。任何改革都要经过一个从初始、相持到完善三个阶段的过程:在第一阶段,旧的结构体系、旧的模式仍发挥主要作用,相对保持一种旧有的稳定状态;在第二阶段,由于旧的结构、旧的模式已被否定而新的结构体系、新的模式还在不断发展壮大,还没有完全取代旧的结构体系、旧的模式。因此,在这种新与旧关联的相持阶段,必定会出现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
当前我们所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应该说正处于这种新、旧交替阶段。在意识和心理方面,旧的保守、封闭的观念已被打破,但仍和改革、开放、进取的观念混杂在一起。新的体系结构、新的教学模式尚未健全及完全取代旧的体制、旧的教学模式。这就必然会引起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虽然这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必须对此作充分的估计和认识。否则不但会阻碍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还可能将学校体育的改革导入盲区、误入歧途。
二、以整体的观点来认识学校体育改革的问题:
学校体育的改革不但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还直接受学校教育改革和体育改革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必须从大的环境、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学校体育改革。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分析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各项制度、政策法规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各行业、各部分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在改革中求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各种力量、各种因素的联系和影响会发生新的变化。由于各种改革的相对不一致性和不同步性,因此会产生一些相互磨擦、相互碰撞的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或间接地反应到学校体育改革中来。尤其是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影响。
例如,学校体育中的普及与提高,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关系问题;至少要从学校体育管理体系、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以及学校体育的行政管理者的观念三方面来认识。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校体育的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上级教育行政部分--学校---教师---学生。”四个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由于作为反馈信息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的乏力,往往把学校的竞技水平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这样反馈的信息得不到真实的反应,就必然会产生错误的导向。又如,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场地器材、经费缺乏之间的矛盾。不但要从教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上去认识,又要从管理体系去看待某一学校的领导者是否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加强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投入。
三、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来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体育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系统论、控制论、等多门学科。教学模式的建立,无不以此为科学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深入;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的大量运用,必定会对学校体育的教学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带来新的内容。使原有的一些体育教学模式露出一些问题。
另一方面,随学校体育的体制改革,必然会极大地焕发人们的改革热情,促使人们对许多学校体育的实际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多种的设想和理论创新,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活力所在。然而,这些理论和设想不但具有超前性,而且不容否认地缺乏实践的检验。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假如把这些理论和设想不经实践检验、不根据具体情况普遍推行,必然会与现实相矛盾,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四、超前与滞后、新与旧是各种矛盾的共性:
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的接班人,这就要求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具有超前性。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被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以及为保证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及管理体系应具有超前性;与此相对应的某些原有的学校体育管理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由于受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持的制约、受人们传统意识和观念的影响,表现为相对滞后。
改革就是用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改革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学校体育的改革必定会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模式。相对应某些原有的观念、原有的模式,就具有相对的陈旧性、落后性。
五、解决学校体育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的一些思考:
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就是改革的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是一个涉及许多领域、许多学科的复杂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文只就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若干设想: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每个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者,都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完全消除消极否定、盲目排斥和全盘肯定、盲目服从这两种对待学校体育改革的极端态度。
2、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排除各种外来的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干扰因素;制订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保证学校体育改革的各项任务的贯彻和落实。
毛概试题范文3
次贷危机爆发最初本属美国境内的问题,然而,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紧密相连,当房贷与金融商品捆绑在一起,成为资产抵押证券由全球金融机构认购时,一旦源头次级房贷出现问题,效应就会往外蔓延。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的高峰多在2(X)5年底和2以拓年,还贷或拖欠高峰则在2一3年后的2008年。今年以来,美国投资银行和房地产贷款机构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7月份,美国房贷两大巨头一房利美和房贷美股价暴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9月份,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前五大投行中仅剩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被美联储批准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总资产高达1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告急、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宣布破产。截至9月底,美国金融机构的损失总计7600亿美元。IMF预计,全球金融业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的损失将达1.4万亿美元。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播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评论是“百年一遇”、“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2.金融市场动荡将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
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拖累,世界经济正经历着严重的下滑风险,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方面,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环比折合年率由上季度增长2.8%转为下降0.3%,其中消费下降3.1%,私人投资下降1.9%。9月份,美国制造业指数为43.5,为2001年ro月份以来最低,表明制造业萎缩加快。ro月份失业率升至6.5%,为14年来的最高水平,失业集中部门由建筑业、金融业向制造业和零售业扩散。在欧洲,欧元区经济已经陷人衰退,ro月份经济景气指数由上月的87.5降至80.4,降幅创历史最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由一19降至一24。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下降0.7%,9月份实际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3%,零售下降0.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虽然继续承担着世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但也显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特别是出口依存度高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3.世界性的联合救助行动效果尚待观察
毛概试题范文4
义乌市场之所以能够兴盛不衰,关键在于把握住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功地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业和旅游购物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态,引领了专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1.努力发展电子商务,以网上市场提升有形商品市场。为顺应市场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从2000年开始,义乌市政府控股的中国小商品城集团筹资40亿元,先后进行了拥有4.7万个商位、规模140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工程建设和对篁园市场区块的搬迁改造,并进行大型停车场、酒店、餐馆等功能配套建设,预计到今年10月份将全面完成市场硬件的提升改造工作。在加快市场硬件改造提升步伐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电子商务,建设网上虚拟市场,为有形市场配套电子商铺。首先是加强数字硬件建设,国际商贸城一、二期全部完成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目前小商品市场内的4.3万个商位已全部实现宽带接入,电脑普及率接近40%。其次是与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等合作,开设了“在线义博会”、“中华商埠”等5家网站,从事电子商务服务。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投资600万元,组建了“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网站,推出个性化黄页、网上商品搜索、网上商品展示等服务,以及短信、即时通讯、网络传真等多种便捷交流工具。目前上网站的供应商已有1万余家,采购商注册会员近万家,上网产品超过10万种,产品图片超50万张,日点击率超过5万人次,成为我国规模最大、会员数量最多的商品市场商务网站。电子商务的兴起,大大延伸了有形市场的有效辐射半径,为市场经营者走向全球打开了通道,搭建了服务平台。
2.大力培育现代会展业,以企业精品展示聚集国内外商流和客流。现代会展业能够有效促进商贸、休闲、观光、旅游、购物等多种服务业的发展。从1995年举办首届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博览会起,会展业在义乌已经有10年的发展历史。10年中,“义博会”由一个县域展会,逐步升格为省级展会,进而成为我国三大知名展会之一;展会的主办方,由义乌市政府上升为浙江省政府,进而是国家商务部;“义博会”的规模,由5000平方米展区、348个展位、1亿元成交额,上升为6万平方米展区、3000个展位、74亿元成交额,境外参展客商达1.2万人。10年来,义乌会展业也由单一的“义博会”,发展成了一大产业,形成了玩具展、五金展、文体用品展、工艺品展、印机展、袜机展、汽车展等一批固定性展会;展会项目由当初的1个上升到去年的15个,今年计划举办30个;展会的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目前全市注册的展览公司达21家,90%以上展会项目按市场化操作。会展业的发展,为义乌市场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增添了强大的活力,使义乌成为聚集四方产品制造厂家、云集八方贸易商家和招徕境内外消费者的商业洼地,成为休闲购物的旅游胜地。
3.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以方便迅捷的物流来支撑商流和信息流。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货源大部分来自市外,90%的商品销往外地。为适应商品大出大进,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经营特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组织者非常重视发展物流业,他们从建立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物流经营主体和建设物流仓储设施三方面入手,改造提升传统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在现代物流网络建设方面,从比较单一的公路铁路运输发展到公、铁、空、海运结合、国内外运输成网的物流网络,并成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大通关”点之一。在物流经营主体培育方面,从鼓励发展个体运输户、零担运输等传统运输企业,到培育壮大铁路中转托运、航空货运和海运等新兴专业化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目前,全市已有航空货运企业200多家,海运经营户800余家,托运处400余家,卸货点300多家,形成了货代、货运和装卸一条龙物流服务体系。在物流仓储建设方面,从千家万户的分散解决货物仓储保管,到建设江东货运市场、宾王货运中心和南方联货运中心,近年来又集中建设了占地400亩、年吞吐量20万标箱的国际物流中心(一期),全球最大的10家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物流业的发展,保障了义乌市场货物进出的方便迅捷和费用低廉,有力地支持了市场的迅速扩张。去年义乌市场货物运输量达233338万吨,日均货流量高达6.4万吨,义乌海关已成为国内第一个日出口标准集装箱超过1000只的内陆海关。
4.积极利用市场商贸资源,大力发展商游结合的购物特色旅游。在小商品市场大发展的同时,义乌市又提出要加快发展购物旅游,形成了依托中国小商品城优势、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他们制定了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加大了旅游宣传力度,加快了旅游促销网络建设步伐,加强了宾馆、旅行社等旅游基础建设和市场建设中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出台了旅游促销优惠政策措施。经过努力,全市形成了25家星级宾馆、4600张床位和7家旅行社的接待能力,开发了上海、江苏等客源市场,初步形成了义乌的购物旅游品牌。去年全市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41%,其中境外游客18万人次,增长64%;接待购物旅游团队1562个、6.7万人次,其中境外团队168个、3460余人,旅游创汇1亿美元。去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22.85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8%。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业和旅游购物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兴起,使得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生产者经营小商品的聚集之地,而是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区域业发展中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省的先进行列。
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了市场,推动了商贸城走向国际化。目前义乌形成了以小商品城为龙头,10多个专业市场和30多条专业街为依托,30多个国内外义乌分市场相呼应的市场体系。2004年,境外企业驻义乌代表机构达463家,其中当年新增205家,常驻义乌的外商有6000人,全年入境外商有来自179个国家和地区的6.5万人次;境外企业和外商在义乌银行开户的有7000多家,其中当年新增1275户;义乌小商品已出口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有结算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200多个,去年发往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达35万标箱,市场外向度达55%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服务业的发展,聚集了人气,推进了义乌的城市化建设。市场的繁荣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大发展,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打工经商者。目前,义乌有本地人口68万,外地暂住人口76万,流动人口20万,市区人口已经在100万以上。人口集聚和市场设施建设,又带动了义乌城市建设,促进了房地产业的繁荣。目前义乌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已经成为浙中地区最具生机活力的一座现代化新城。
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产业,推动了义乌工农业的发展。首先是带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义乌市有各类工业企业1.4万余家,形成了饰品、袜业、胶带、文化用品、制笔、拉链、化妆品等优势产业,尤其是文化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5000家企业、10万人从业和140亿元年产值的产业规模,其中印刷企业发展到800多家,成为中国印刷业的四大基地之一。其次,商贸旅游业也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去年义乌开展“市场带百村”、“旅游进农家”活动,帮助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了蔬菜、花卉、水果等效益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仅观光农业就为农民带来5000多万元的增收。
毛概试题范文5
一、“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六位,即六个核心要素,分别是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活动素材、“教、学、做”一体化以及形成性考核。其总体思路是:(1)了解具体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职业操作技能以及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素养;(2)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设定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3)根据职业能力训练的需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课题;(4)收集和组织符合职业活动实际的情境、工具和资料(材料);(5)在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学习与运用要有机结合;(6)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能力训练项目和课程综合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表现对学生进行课程成绩的考核。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课程与岗位对接,就必须遵循“六位一体”的基本程式和基本原则。本文将从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弊端、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外贸职业能力分析三个方面来说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严重脱离职业需求实际。课堂上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人为地将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割裂开来,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此外,过分关注知识目标,重考试轻操作,无法客观评价和验证学生是否真正具有了胜任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课差,学习困难大。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思维活跃,保持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上课无组织无纪律,精神松弛;动手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强,更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喜欢移动互联网,普遍使用社交网络,重视即时反馈等。
(三)外贸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外贸企业对于外贸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包括:1)专业能力。具体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进出口成本核算、进出口业务磋商、撰写各种外贸函电、合同及信用证审核、外贸制单与结汇、办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等。2)语言能力。即基本的使用外语交谈与函电往来的语言运用能力。3)学习能力。主要是自主学习国际贸易法规新规定、国家外贸政策新动向等。4)社会责任能力。包括责任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诚信、坚持、敬业精神等。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实践
为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外贸职业能力,笔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六位一体》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包括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考核三个部分。
(一)课程内容解构和重组
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科型教学模式或照搬学术性大学的教学模式,不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基础,坚持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以达到外贸职业从业能力的要求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组并构建教学模块,使之与职业实际紧密相符。同时,构建的教学模块符合外贸工作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遵循初学者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划分为五个模块:建立业务关系、进出口成本核算、进出口业务磋商、进出口合同订立以及跟单履行合同。这五个模块的教学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分别对应外贸业务人员的工作环节和实际工作内容。基于“六位一体”构建的教学模块能确保课程教学始终与职业活动保持同步。
(二)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与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职业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真正实现该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核心。设计的项目必须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要能对应职业领域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事项;还要能适应外贸人员职业能力目标的需要和学生学习基础的实际,能充分体现工作和学习的相互渗透,难度也要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同时,设计的训练项目要能将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以及知识理解和把握充分体现;要根据需要对综合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进行分解,各单项训练项目之间要相互联系,衔接自然。此外,训练项目不管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笔者在以上五个教学模块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12个职业能力训练项目。
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下:
1.寻找目标客户。结合高职学生倾向于以团队形式进行学习的特点,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增加训练项目的趣味性,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公司,分配角色,确定经营产品名称,结合产品特点,分析并选择目标市场,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目标客户。每个小组既是本公司产品的卖方,同时也是其他公司产品的买方。
2.核算进出口产品成本。对前一训练项目中确定的产品进行成本核算。该项目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成本核算和定价的专业知识。教师先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和学习产品基本定价方法,了解国际市场上产品的平均价格水平,然后在学生的项目训练中加以指导。
3.询盘。各小组根据公司的需求实际向其他公司产品进行询盘。该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撰写外贸函电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外语的语言能力。在训练实践中,了解询盘的含义。
4.发盘。就前一训练项目中客户的询盘进行回复,向客户发盘,发盘内容包括品名、品质、数量、价格、包装、运输、保险、付款方式等。通过学生自己撰写发盘,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如约定品名、品质、产品数量、价格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实盘和虚盘。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提高课堂效果。
5.还盘。对对方的发盘条件进行还盘。通过该训练项目理解原发盘的失效问题,理解业务磋商的反复性,同时,掌握业务磋商谈判的技巧。
6.接受。撰写接受的函电,对贸易的各项条件表示接受。通过该训练项目理解接受的含义、逾期接受以及实质性变更发盘条件的内涵。
7.拟定买卖合同及合同订立。就业务磋商环节协商的各项贸易条件,买卖双方拟定合同条款、审查合同并最终订立合同。该训练项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合同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8.审核信用证。在信用证付款方式下,卖方及时催买方开立信用证,认真审查信用证各项内容,对与合同不符的地方进行修改。通过催证、审证和改证的环节,让学生认识信用证,进一步理解信用证这一付款方式的操作、理解信用证的软条款等知识。
9.办理货物运输。根据合同条款,为进出口货物办理运输事宜。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了解运输的相关知识,结合不同贸易术语,理解办理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加深学生对于贸易术语和货物运输的认识。
10.办理货物运输保险。根据贸易合同中关于保险的条款,按照合同约定办理保险事宜,明确货物运输途中的风险,确定保险险别(基本险和附加险)、学会计算保险金额、保险费等。
11.制单结汇。按照信用证的规定,缮制各类单据,办理货物结汇。在制单的过程中,了解各类单据的性质、缮制方法等,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
12.处理贸易争端。妥善处理和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争议。明确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端及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形成性考核
毛概试题范文6
国际贸易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国际贸易是一门操作技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实践教学在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教学安排中,过多的理论课内容,实践操作训练不够,造成学生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情况。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应用和巩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地方院校,不能仅仅培养只懂理论,不懂应用的学生,必须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应用于实践,对于推动实践教学发展,培养合格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高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任务能否完成,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各个教学质量的好坏。尽管近年来,各个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校内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开展顺利,校内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可否认,在本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实践中,受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具备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和社会的实际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拟对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思考,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本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2.国内实践教学研究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在对专业培养模式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沿着以下两个思路展开:第一个思路比较研究,即对国内外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比较;第二个思路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际要求进行研究(王亚新,2010)。刘汉城等(2005)通过与美国相应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存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形式单一且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基地不稳定等问题,并从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孙良文等(2007)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进行分析,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实验教学目标单一、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不能有机结合、实验方法呆板等问题。胡俊文等(206)认为目前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着培养形式单一、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等问题。邹忠全(2007)认为目前的实践教学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相距甚远,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关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加强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最基本目标,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两者有一定的关联性,实践教学的真正内涵就是培养以动手能力、科研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代表的综合素质(孙伟民,2006)。另一方面的研究则是强调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学者们从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以提升学生能力素质为手段,提出实践教学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悉掌握国际贸易实际活动过程,适应现代国际贸易活动多方面要求(王亚新,2010)。
如何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学者们关注的另外一个焦点。有学者认为应该从体系层面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在教学设置上,重视教学结构建设,通过对教学目的、结构、内容和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的重新规定,实现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的研究则认为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建设,应该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忻红(2012)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仍存在理论教学模式为主,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尚不健全,认为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应该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同时要重视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综述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线教师对本专业实践教学非常重视,并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面临的问题、学生的水平、课程的设置等不同,研究角度和结论各有不同。
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李艳丽,2010)。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晓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法规和工作流程,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良好的国际交际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的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深化已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快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具体业务的运作方式,真正吸收和利用课堂上的知识,并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好的基础。
尽管各个高校意识到时间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上“重理论、轻实践”。很多学校没有真正的重视实践教学,在思想上没有给予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仅仅把实践教学作为应付评估的一个手段。这种思想上的轻视,造成了各个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落后;第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没有对实践教学给出合理的评价,很多老师把实践教学简单的认为是把时间交给学生,没有充分的进行组织实践教学,而现有体系又不能对此进行评价,因此很多实践教学可能成为了学生的自习时间;第三,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缺乏。这点是各个高校面临的迫切问题,很多高校老师没有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丰富并不能弥补实践的欠缺,很多老师讲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都与现实脱节非常严重,但是人就在传授。很多实务操作也与现实不符。但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对学生造成的了一定影响;第四,实践教学形式陈旧。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有很多,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软件,一些软件给出了具体的业务操作,学生就可以模拟每个角色,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模拟现实国贸流程;第五,实践教学校内校外基地建设不足。很多学校没有与校外建立广泛的联系,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就不足这点也是众多高校存在的一个问题。
4.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以课堂案例教学、课内实践为基础,建立以假期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的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实习基地毕业实习作为辅助教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李茜,2007)。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思路研究:针对传统实践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逐项分析,研究改革思路与对策,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内容。第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结合本校实践,思考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认知(实践)学习;课程模拟;社会调查;综合模拟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认知实践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际经贸专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课程模拟可以通过实训平台来进行;社会调查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针对贸易企业的调研;毕业实习是学生从理论到时间的一次升华;毕业论文是最终的检验。第三,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实践锻炼的机会;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基地;建设更多的国际贸易实训平台。第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不足问题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各个学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加大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从校外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