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本有魔法的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本有魔法的书范文1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一整天似乎总是忙忙碌碌,感觉时间不够用,但到了晚上一清点,却往往发现有很多计划好的事情都没有完成,忙碌的一天似乎没有什么效果,那么那些时间到底花到哪里去了,是谁偷走了我的时间?
暑假学校为我们推荐了几本有意义的书,其中有一本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的名字叫做《谁偷走了我的时间》。这本书的大概意思是:郭果他们班来了一个新来的班主任,叫于小鱼。他能让一只只纸折的猫、老虎、狮子等瞬间变化成活生生的动物。突然有一天,在街上出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魔法学校,接着又出现了一个个穿着黑色长袍的魔法师。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上魔法学校就会吃亏,于是都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魔法学校。可是过了几天之后,去魔法学校学习魔法的孩子在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一个个小老头和小老太太。原来是黑暗领主让邪恶黑魔们伪装成大魔法师专门招收那些生命力旺盛,却头脑简单的少年,用咒语和大嘴巴小闹钟偷走了最宝贵的时间。郭果的同桌艾可儿被一只蛇头鹰身的大鸟捉去了,郭果去问大魔法师是怎么一回事,却被伪装成大魔法师的邪恶黑魔骗进了弥亚黑暗岛迷宫,从而遇到了于小鱼老师,得知了黑暗领主的阴谋和于小鱼老师的身份,并和于小鱼老师一起把艾可儿同学救了出来,还把被黑暗领主偷去的时间拿了回来。
时间可以让一个人变老,也可以让一个人因为一无所获而变成一个废物。时间是很公平的,它从来不多给你一秒,哪怕你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也从来不少给你一分,哪怕你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
一本有魔法的书范文2
这份神奇的礼物是一本看似普通的书,于1851年来自一艘中国的商船。它一开始只是作为违禁品被日本的海关人员没收。但接下来,从上流贵族到武士、学者,只要看了这本书,就会立刻像被魔法石吸引一般痴迷于它。比如佐久间象山,他在幸运地拥有一本后,一直反复研读,仅笔记就做了十几万字。坂本龙马(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为了抢先借这本书看,竟与师兄相约决斗。1854年,日本幕府正式将这本书翻译出版后,日本有点声望的人家若书架上没这本书,都不好意思邀请客人来家里。之后的50年里,这本书先后再版15次,每次都是大卖。
这本神奇的书正是由清代思想家魏源编写的《》。当年,魏源先协助林则徐禁烟,后又辅佐裕谦抗击英军,亲历了轰开国门的,于是痛定思痛,编写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涵盖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语言通俗流畅,还特意配了80多幅精美插图,以至于对汉字一知半解的日本人,几乎都能看明白。
然而,在我们的大清朝,这本书直到魏源临终前才出版,印出来几千本,3年间才卖出了一本,最后被商家陆续清仓,卖来卖去,竟被卖到了日本。
红遍日本的《》,在登陆日本43年后,令中国人尝到苦果:不但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工商业发展思想全部来自《》的启发,而且主持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更是这本书的铁杆粉丝。打了胜仗的伊藤博文后来应邀访华,被一群清朝精英围住求教,他哭笑不得地说:“问我这些事干什么,看《》不就行了!”
直到那时,清朝人才明白,魏源留给他们的是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但又是怎样被他们轻视、闲置。以至于梁启超心痛地呼喊:“大清自己看走了眼,却让日本人受了益。”
一本有魔法的书范文3
一年级的学生刚迈入学校的大门,开始学习拼音、汉字。由于识字少,独立阅读比较吃力,再加上动画片、游戏已经把孩子们紧紧地“拴”在了电脑、电视、游戏机面前了,他们对读书还没有足够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怎样把他们吸引到图书的世界中,让他们爱上阅读,开始享受这快乐幸福的阅读人生呢?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尝试着在玩乐的气氛中逐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
一、礼物,“诱”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
“亲其师,信其道”。一年级孩子往往是从喜欢上老师开始,喜欢上学习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和孩子们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感情。孩子喜欢奖励、表扬,我经常随身带着“礼物袋”,给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孩子送上“礼物”:小蝴蝶剪纸、小熊猫贴纸、卡通的印章、包装精美的糖果……在孩子们眼中,老师的“礼物袋”是个魔法袋,时不时会变出新奇、漂亮、好玩的东西。爱上老师的孩子们更爱上了老师的“礼物袋”,时时关注着袋里会变出什么玩意儿。
等学生识字多了,阅读课文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我的“礼物袋”中装上了新玩意儿――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石头汤》《犟龟》……这些绘本中不仅有孩子们喜爱的彩色图片,而且有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简短文字和拼音。一年级学生来读这些书,既有一定的基础,又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动脑,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并在努力之后总能获得成功,获得豁然开朗的乐趣。这样的读书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阅读技巧,实现心智成长。
怎样让孩子们喜欢上这样的“礼物”?我给他们设置了一个一个的关口,让他们能看得到礼物,却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得到。一开始我只提供一本绘本,每次得到礼物的孩子能享受到和老师共读故事的奖励,别的孩子能看到这本书,却摸不到它。当获得礼物的孩子和老师津津有味地读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欢笑、担心、难过时,其他学生羡慕地围在两人身边倾听着,张望着,期待着,渴望着下一次坐在老师身边拿着书的是自己。在他们眼里,这些书是他们得到过的礼物中最珍贵的。读书的过程也慢慢从师读生听,变成了师生共读,到最后生读师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后来,我们改变了享受礼物的方法:把绘本搬上了教室的实物投影,由得到礼物的学生给大家朗读,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最后,这礼物的数量变多了,我把十几本绘本都带到了教室,得到礼物的孩子还能带回家去和家长共享。亲子阅读不仅降低了学生读书的难度,而且让家长认识到绘本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也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孩子们把这些书也带到了教室,互相交换礼物,得到了更多读书的机会。
就这样,学生渐渐被老师的礼物“诱”上了读书之路。
二、游戏,“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热情
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一句心里话:“老师,要是读书和玩游戏一样好玩就好了。”是啊,游戏的过程让孩子充满激情。他们在游戏中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无往而不胜的主角,不断克服一个一个困难,战胜一个一个强敌,完成一项项任务。即使暂时失败了,他们也绝不服输,一定会从头再来。在游戏中,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强大,智力得到提升,最终获得成功的快乐。
何不让孩子们带着游戏时的高涨情绪去读书呢?我告诉学生要和他们一起玩个读书闯关游戏,游戏由大家一起来制定。在我的指导下,游戏的规则、内容、方法很快出台了。我们还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一起来完善这个游戏,不仅请家长来做游戏的监督员,而且欢迎家长一起参加游戏,成为游戏中的一员。在家长会上,我还和家长们分享了帮助孩子挑选适合的书籍和引导他们爱上阅读的体会,帮助家长们掌握好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我们的游戏时间定为一个月,一共设置了五个关口,每闯一个关口都要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分别是2本书、5本书、10本书、15本书、20本书(老师和家长的读书量是学生的两倍)。每次闯关成功都能得到奖励:一个小礼物(由家长赞助提供)和一个过关卡。这五个过关卡上的卡通形象都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分别是喜羊羊、功夫熊猫、超人、蜘蛛侠和孙悟空。游戏中,要求孩子每天读书不能超过1本(老师和家长不能超过2本),免得孩子为了完成读书量而敷衍了事。每个人每次过关都要通过严格的检查,每闯一关都要在教室的游戏成绩栏中张榜公布。
在老师、家长的共同关注、鼓励下,孩子们在校和在家都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他们起先经常交流各自的闯关心得和得到的礼物,关注着游戏中大家的成绩。后来,大家渐渐把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转移到了书讲述的故事中去,陶醉在故事情节中,爱上了故事中的人物。家长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孩子的阅读情况和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经常一起交流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在阅读儿童故事书的过程中,自己的童年生活被唤醒了,更加理解孩子的心灵世界。而且夜晚灯光下一家人亲子共读,孩子和父母之间拥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和交流时间,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
学生和家长都爱上了这个游戏,爱上了读书。
三、活动,“引”导学生释放阅读的快乐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读书只是快读、粗读类的基础性阅读,可能读了一本新书就忘记了前面读过的书的内容。他们更需要在此基础上挑选出一些自己喜爱的读物,反复阅读,含英咀华,品味书籍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每个月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我总要让大家停下快速前进的“脚步”,回顾读过的书籍,再次找到让自己心动的部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和同伴们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快乐。
一本有魔法的书范文4
曾经年少爱追梦
如果你见过18岁时的松浦弥太郎,一定会惊讶岁月在他身上施了什么魔法,让当初的轻率少年在时光的磨砺中蜕变成稳重儒雅的魅力男人。
1973年的冬天,在松浦的记忆中显得异常寒冷。因为成绩不够出色,他对学校中繁多的科目感到厌恶至极。不仅如此,糟糕的成绩还带来了一连串的负面影响,他不光与同学师长甚少交流,面对父母家人,松浦也有一种负罪般的窒息感。
“我讨厌学校!讨厌回家!”18岁的高中生松浦弥太郎不顾家人的阻挠,轻率地做出了休学决定。然而就算逃离学校,他在父母失望的眼光中也无处遁形,就像是长时间被囚禁在一个逼仄难受的房子里,松浦每天一睁眼,就想着怎么从这里逃出去。年轻总是不考虑代价,青春期的荷尔蒙总是让人做出一些冲动之举,松浦毅然离开家,在集货站打了三个月零工,用赚来的钱买了一张前往美国的机票。
这一段看似潇洒的异国流浪,其实是逃离现状的“避难之旅”。拿松浦自己的话说:“就像是长时间被囚禁在一个很难受的房子里,自然会想着从那里逃出去。我去的地方刚好是美国,仅此而已。”
当飞机的轰鸣声在耳边响起,松浦弥太郎暗暗攥紧拳头,希望离开日本这片土地,把那些恼人的愁绪都甩去!然而让松浦没想到的是,即便是双脚踏上美国的土地,困难依旧存在:这里没有家人朋友,没有人愿意帮他,每天无所事事地游荡,语言不通为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障碍……
圣诞节前夕,到处充满着温馨浪漫的气息。走在纽约街头,街道两旁的门店都迎合节日的气氛挂出了美丽装饰:雪花、彩铃和圣诞老人。身边不时有人嬉笑着走过,人们或是与家人同行,或是和朋友走在一起。有情侣,也有看似同事的组合。可是人群中,就只有松浦是一个人:走路是一个人,看电影是一个人,哪怕是去餐厅连比带画地吃点简单的东西,也能在侍者的目光中看出自己的形单影只。
在异国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松浦必须要为“活下去”而挣扎。这份孤独感让他第一次真正地靠近自己,认真地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曾经认为逃开就能躲避困境,但当他逃得足够远,才终于发现,所有的困难,只要不解决,就会不分地域,如影随形。
“我也许只需要一份紫菜包饭,或者,几块寿司也不错……”饥肠辘辘的松浦在美国的车水马龙中抛掷硬币,连续有两次正面朝上就回家!
“虽然我们总是对未来感到不安,害怕孤独和失去,但会感到恐惧的并不只有你一个人。”松浦认为,这正是生而为人的宿命,也是人活着的证据,甚至也可以说,就是这两种情绪在策动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人生最灰暗的日子里,松浦独特的生活观,自此萌芽。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在美国的日子虽然艰难,但唯一让松浦感到安慰的就是美国的老书店,里面有许多20世纪50-60年代出版的图书和旧杂志,这些杂志给松浦孤独的生活带去了精神上的愉悦。后来因为牙疼没钱看病,松浦不得不回到日本。但他回国时却带回他在美国的老书店收集到的很多50-60年代的《vogue》《life》等杂志,这些感动他的读物是美国唯一让他留恋的理由。
回国后没多久,松浦又开始想念美国的老书店。为了重返美国,他把收集的老杂志撕开,选出其中漂亮的页面简单装裱,摆在地摊上贩卖。不料这一创意却意外收获了一批新潮设计师顾客的青睐,他们愿意花不错的价钱买走这些精美画页,这让松浦有足够的路费可以往返于美国和日本,并用收集的书在日本开了一家极具个性的书店――Cowbooks。
位于中目黑的这家二手书店,是一家只有2000册图书的小书店,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松浦的私人书店。书店里珍藏着已经绝版了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社会运动、政治改革、主张宣言、垮掉的一代、还有那些早已被他人遗忘了的作家的首版印刷古书,这些都隐隐透露出了“CowBooks”所体现的一种文化气质,其所呈现出来的,也都是松浦自己的趣味、经历、美学、品味。他认为,60年代到80年代的书是很有诚意的,它们可以自由出版,只是纯粹为了传递自己收获的感动。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书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商业利益而被批量生产的书。
“CowBooks”的魅力不仅在于松浦赋予了它独特的个性,也在于他朴素真挚的经营理念,“因为这些书至少是自己读过后收获感动的书,可以把和客人诚恳地分享这份感动作为工作的目的,这点绝对是我们的尊严。”而对于数量问题,一般没有4000本书,就办不成书店。但松浦的Cowbooks书店却只有2000本,那是因为,他觉得这刚好是一个人能读通的最适合的数量。
按说像松浦这样经营的书店,绝对是全日本最糟糕的书店,哪有只按老板自己的喜好售卖图书的呢?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怪”的书店,竟然成了全日本最棒的书店!不仅没有倒闭,还因为其独特“魅力”而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究竟什么才是有魅力的?在松浦看来,有魅力的事物有一个共性:怪。这种怪,即是人性化。“人是一种有趣的生物,每个人都有‘怪’的地方,只不过大家平时谨言慎行,而褪去伪装后都会‘怪’的。”而松浦并不是把“怪”作为卖点,正是因为认真做,才会怪,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或许正是在旧书上汲取了营养,松浦渐渐形成了自己对生活对美的概念,闲暇时他开始将自己的幸福观整理撰写成书。他的著作《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自在的旅行》《生活中的巧思与发现笔记》三部曲等作品在日本深受读者喜爱,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
“怪”到极致才完美
正是对50-60年代杂志的热爱,松浦弥太郎邂逅了《生活手帖》。这是日本一本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实用生活杂志,拒不刊载任何商业广告的创办理念使《生活手帖》在日本杂志界始终保持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其内容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也深刻地影响着读者。
1997年的一天,闲来无事的松浦参加了一次纪念“花森安治和《生活手帖》”的展会。在人们一致对《生活手帖》的赞美声中,松浦大胆地站起来,毫不客气地对这本老牌杂志的腐旧提出了批评。
松浦并不知道,当时会场里第一排和第二排坐着的都是《生活手帖》一代代的前辈和职员,包括杂志创办人之一的,已经90岁高龄的大桥镇子。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几个月后,松浦竟然接到了《生活手帖》杂志社的电话,希望他能来担任主编,重塑杂志形象。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松浦困惑不解,“为什么是我呢?”
“是直觉。”就是这句简单的回答打动了松浦,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句“必杀句”。于是,他停下手头所有的活计,带着“决定接受就拼命去干”的心情接了下来。已经41岁的他,第一次就业了。
刚走马上任那会儿,松浦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调整战略、改变策划方案,期望给这本古老的杂志注入新的活力。那段时间他的想法每天都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这样一种愿望:希望当读者翻开杂志任何一页时,都能感受到杂志人制作时的体温和笑脸。正是在这种美好理念的驱动下,《生活手帖》编辑部里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最终排版,最后一定会确认“这一页能不能让人幸福”、“这一页是不是可有可无”。
随着接手时间越来越长,松浦渐渐地把自己对生活对美的观念注入到杂志社的管理和杂志内容的制作中,给杂志确立了“实用性”作为唯一的标准。他希望,他主编的杂志,不管翻到哪一页,里头的内容对读者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都具有收藏性,能够让母女两代人看都有价值。
他要求杂志社的工作人员过有规律的上班生活,周一到周五9点一刻上班,下午5点半一定要下班离开办公室,周末也绝不加班,用多余的时间去陪陪孩子、做做饭、和朋友一起聚会,去寻找美食,去发现生活的乐趣。他的理由很简单,作为一本生活类杂志,如果编辑们都不能好好生活,又怎么能够帮助读者好好生活呢!在他的管理下,编辑们没有选题会,只有一天两次的“Teatime(茶歇),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每一期杂志的内容。
虽然“生活第一”的工作理念得到编辑们的一致拥护,但松浦在工作中所追求的极致完美也会令人叫苦不迭。为了给婴儿车做商品测试,他让三十多个人推车沿着河畔走,看多久轮胎会坏掉;做面包炉测验时,为了研究工具性能,松浦竟然执着地烤了两万只面包!
这些琐碎的小事被松浦一件件追求到极致。几乎每一天,同事们都会看到主编屏气凝神思考和观察细节的样子,时间久了,杂志社每个人都成了奇怪的“疯子”,每天为怎么钉好钉子、怎样做出美味荷包蛋这类小事展开认真的大讨论。
“人一旦拼命地做一件事就会变得很‘怪’,不装模作样的样子是最有魅力的!”松浦并不觉得追求极致有何不妥:“我们的杂志没有广告,所以读者就是赞助商。每编辑一页,就得让他们买这一页,也就是说,读了这一页的人没有得到幸福,那么就是失败的。”
为了发现和用心创造新的价值观念,松浦不断在生活中尝试新的挑战。从食材到衣料,从家具到电脑,“物”一直是《生活手帖》中的主角。松浦认真研究“物”的性格,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而非因所谓“过时”而轻易抛弃。
这种“琐碎并不无聊”、“平凡不一定不伟大”的幸福观让《生活手帖》在日本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把对生活的热情都倾注在一把银勺、一盒便当、一园花草这类小事之上,他们强烈赞同松浦的观点――巴黎秋季时装展远比不上冬日的一口热汤――要将精力倾注于生活的原本之上。
做杂志、做书店、写书,人们印象中的松浦应该非常忙碌、步履匆匆,但尽管事务繁杂,松浦却始终恪守着规律的生活。他每天五点起床,跑个马拉松,七点进公司,晚上五点半结束工作,七点和家人一起用餐,十点准时睡觉,经年如此。
一本有魔法的书范文5
关键词:拼音;兴趣;利用姓名;联系生活;等待;夸奖
近几年教高段语文,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好多学生不会拼拼音!学了五六年语文,到头来学习汉字的拐棍――拼音都不会,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胜于雄辩,举去年六年级班级为例,全班20人,能给一段文章准确注音的占5%,仅有一人,另外的或多或少要错点掉,25%的同学错误就比较可观了。这是一个不像笑话的笑话,很冷很黑。我问过学生,你们是怎么做“看拼音写词语”的,几个男孩子说是连蒙带猜的;那又是怎么认识字的呢,学生说反正就认识了,有时候读拼音是根据字来的。无独有偶,我请一位三年级学生拼一下“tiào、 nián”,她看了一会儿,努力地支离破碎地拼了一下,末了说:“我已经不会了,这是一年级学的东西,我已经都忘了。”我的心猛地抽了一下,也许这是我们学用两层皮引起的不良后果。我们学校在举行“擂山完小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中照顾到低中段学生,穿插举行了“擂山完小拼音秀”活动,内容包括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听诗句注拼音等,活动刚布置,中高段学生就不由自主地异口同声“啊!我们不会!”,结果真的是低段胜出。我觉得学拼音也有它的年龄段,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拼音教学有效性,并积极进行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基于课标要求及自己内心的焦虑,今年接手一年级班教学任务后,尝试对拼音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现将前阶段拼音教学的印迹捡拾如下。
一、站上巨人肩膀,融汇大家智慧
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对于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要在一堂35分钟的课中乖乖坐好学习陌生的汉语拼音,没有一点趣味怎么行呢?我通过强大的网络力量,搜集删选为我所用,“巧记汉语拼音口诀大全”、“标调歌”、“书写规则儿歌”帮了很大的忙。学生黄瑾瑜学了“标调歌”――“有a在把帽戴,a不在oe戴,要是i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后到家里念给爸爸妈妈听,他爸爸很有趣,第二天来接孩子时说:“钟老师,你们那个有a在把帽戴真好,我们以前是乱标的,现在一下子知道了!”看来受益的还不仅仅是孩子。在教学“i u v y w yi wu yu”时,孩子们就懵了,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一股脑儿来了,而且读音还那么相像,真有点不知所云了,我看到一位低年级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时,她的一个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本人运用尝试后,觉得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家也不妨试试!
(一)老师讲故事,比较y、i、yi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拼音村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一家人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你们想认识一下他们吗?(贴拼音卡片y)声母y是这个家里的爸爸,我们叫他大y。你们看,他正伸着两只手跟我们打招呼。(贴拼音卡片i)大家看,韵母i长得多秀气,她是这家的妈妈,我们叫她小i。(贴拼音卡片yi)他们俩的孩子长得既像爸爸又像妈妈,你们猜猜他是谁呀?――yi。你看,yi在向我们说:“我爱爸爸,也爱妈妈,我们永远不分离。”
(二)学生编故事,区分w、u、wu
拼音村里还有另一个幸福的家庭,你们想认识这一家人吗?
学生很快依样画瓢学会了,而且记得牢!
二、利用学生姓名,进行“主人带读”
拼音学了一段时间后,我把孩子们的名字都写在黑板一侧,让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小伙伴的名字,我给每个字注上拼音,边学边关注,让孩子当火眼金睛,看看有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名字当中,如果有,请这个名字的主人笑眯眯地领读,孩子积极性很高,会了拼音认了字,还当了小老师,可谓一举多得!
三、有事没事翻翻字典,练练拼音认认字
学生人手一册的《新华字典》,我没有让它马上抛头露面,而是深藏不露。我采用“诱”的方式。我说这可是一本有魔力的书,你们的名字都躲在这里面,不信老师找给你们看?小家伙们如我所料都围将过来,我一个个翻o他们看,他们“哇哇哇”个不停,不知是在夸我厉害还是夸字典神奇!有孩子说钟老师能不能让我看看,我拿给他,他翻了一会儿,屁颠屁颠跑上来了,说:“老师老师!这个ba我会拼的!”然后我狠狠地夸他,结果另外的孩子也跑来我这借字典了,一个个跟我来说他们的新发现。所谓书“非借不读”,我的天真的孩子们就一直借着钟老师这些神奇的字典吧!
四、胸中要有“大语文”,儿童生活多联系
实际运用,是拼音学习的有效途径。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把汉语拼音放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拼音的好处,重视它,运用它,逐渐掌握它。布置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给家里的物件用拼音贴上标签并经常拼读;将作业本上的姓名注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放作业本;在“温暖的家”的园地里贴上全班学生的照片,并在下面分别写上汉字和拼音的姓名,在观看、认读中巩固拼音、增识汉字、增强集体凝聚力;用拼音在黑板的一角书写当天的课程表、用拼音布置作业、在教室里张贴拼音卡片等,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拼音的良好环境,加强汉语拼音学习与儿童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拼音就在身边!在结束拼音学习后,我下发了人手一册《弟子规》和带拼音的课外读物,告诉孩子们现在他们已经掌握了很重要的魔法,可以把这本书上的每个字的名字都能认出来,孩子们将信将疑,翻开书去拼,有几个孩子马上眼睛亮闪闪地跑过来秀一秀了!
五、允许回生反复,给学生爱的等待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儿童开始了学校生活以后,从最初几天起,读和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件那么艰难的、费劲的、毫无兴趣的事,他在通往知识的崎岖道路上竟要遭遇到那么多的挫折。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把学习变成了单纯地读书本。我看到,在课堂上,儿童是怎样竭尽全力地去辨别字母,而那些字母在他眼前跳动着,交织成了无法辨认的花纹。可是同时我也看到,当这项作业带有某种兴趣、跟游戏相结合的时候,特别是当没有人向儿童提出硬性的要求(“你一定要记住,如果记不住,那就对你不客气!”)的时候,儿童是能够那么容易地记住字母和把字母拼成词。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是阶段性的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对于汉语拼音教学,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不能追求课课清、个个清,不能用形形的汉语拼音过关考试,搞得学生紧张兮兮、人人自危。对待那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一定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不能因为对于汉语拼音的暂时“不开窍”而扼杀了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小孩子的学习,有时候“入门”很困难,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量的积累才能达到“顿悟”。“顿悟”了,自然会一通百通的。在他们“入门”之前一定要多鼓励、多帮助。我们班的金杨、丹妃、洁美顺的读都会,挑一个就不行,但面对他们无辜的眼神,老师更要耐下心来,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学车时自己茫然的影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无助,慢慢来,慢慢就会了!
六、每天一句话,现学现卖天天夸
这两周来,让孩子试着去写“一句话日记”,这可以看出孩子的拼写、书写和表达能力,有几个孩子写得真的很棒,有几个孩子就暴露出了在读课文中不会发现的问题,我通过面批提供帮助,并让学生拼读,然后给出一个表扬,夸着夸着孩子就会了,让这样一个循环对拼音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七、结语
这是我教一年级拼音中的印迹捡拾,在这些做法当中老师的耐心和有趣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在第一学段拼音是无处不在的主角,就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练是主旋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孩子学得愉快并且有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