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沁园春雪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沁园春雪课件范文1
由于古诗高度凝练,学生受认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理解古诗文意境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读背上,那将远远达不到我们诵读经典诗文的目的,单纯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来体会意境,也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优化了教学效果,也为诗文诵读开辟了新天地,让古诗文绽放出无穷的魅力。
一、培养学生搜集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机械的背诵古诗文素来不受学生欢迎,从开设经典诗文诵读以来,我坚持每周上一节古典诗文综合课――古诗诵读课。上课之前,我都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诵读之前就积极活动起来。诵读之前提前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或查阅工具书或上网搜集有关作者生平、作品特点等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以才艺展示或小组讨论的方式集体共享这些资源。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在无形中让学生集体参与到其中,激发了学习热情。
如:《破阵子》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慨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诗。表现了诗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抱负。但是,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都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于是,我让学生回家各自去查询诗人的有关资料。学生们有的到网上查询,有的去书店查询,有的问家长,有的从《宋词三百首》等诗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学习王昌龄的《出塞》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并让学生说说是从哪儿搜集来的。接着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王昌龄的生平介绍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并告诉学生以后搜集资料要根据需要搜集,要搜集跟诗词有关的,有助于理解诗意的材料。然后多媒体课件再打出中国地图,帮助学生知道“龙城”“阴山”的地理位置,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这样,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介绍王昌龄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时,也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二、由诗到画,感悟意境
清人王夫之曾说,诗人“只于心目相取处得景、得句”。诗歌中 “意境” ,就是诗人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对客观现实中的人情、风物进行观察、体验之后,凭借艺术想象力所创造出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是我国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要让学生融入诗境,必须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在诵读《沁园春雪》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样一幅景象:远处大雪纷飞,长城在雪中蜿蜒伸向远方,黄河在雪中静立,近处是主席沉思的侧影。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在什么地方?他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想象诗人写诗时的情景,直观的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与情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由老师介绍当时中国遭受日本侵略、国内战火不熄、中国工农北上准备抗日的大时代背景,运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唤起学生高涨的求知需求,还较好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形象的理解了诗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