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创业策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挑战杯创业策划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1

Abstract: Based on building Culture of Shandong Merchants, introduc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ideas and modern business idea, populariz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practice,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ests as the plat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market marketing specialty and trinity innovation teaching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Around the Blue-Yellow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we aims to train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with three skills and a highly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having the courage to explore and innovation.

关键词: 学科竞赛;实训教学;复合应用型人才

Key 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practice teaching;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80-02

0 引言

作为省级示范专业,如何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三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服务蓝黄战略实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专业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基础科研能力,进一步检验实训教学成果,促进我院实训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学院专业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在以往专业学科竞赛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旨在研究“三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通过专业学科竞赛的系统优化,探索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的新模式。

1 “三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日益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响应市场和服务客户的能力日益增强,企业管理的日益精细化,产业日益重视市场营销的作用和价值,人们的观念也有更深的认识,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继续看好,市场营销类职位是人才市场需求榜上不落的冠军。市场营销作为我院省级示范专业,构建了以“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三位一体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擅长实践的“能应用、能创新、能创业”的“三能”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细化和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的不断开展,全国高校商科类专业都在加大市场营销专业竞赛投入力度,培训体系不断调整和趋于完善,以及相关的配套竞赛保障措施。

“三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细化分为:创新班、“2+1”、“3+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班由多个专业学生组建,为开展好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建设特色名校为主线,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等。

而“2+1”与“3+1”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专科和本科两个层次的营销专业而言,首先完成2年或3年的校内课程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然后根据教学计划到校内外实训基地或者公司进行为期1年的实训或实践,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使学生在STP、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和提炼,提高学生的协同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零对接,从而促进“三能”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体系

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主要有“挑战杯”系列大学生竞赛、市场营销技能竞赛、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竞赛等3类主要赛事。

2.1 “挑战杯”系列大学生竞赛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2

依托大学科技园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今天市场经济对传统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以实践为基础,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恰好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并实现自身价值的好机会。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现代大学生的创业,已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出去做生意,而是需要以自身的专业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活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创业,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而高科技产业的创业背景,决定了大学生必须以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宽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为依托。因此,应当积极鼓励在校生创新、毕业生创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鼓励学生中断学业,休学或辍学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具备示范性、开放性、民主性等特点。也就是说,教育者应以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以及能力等因素去带动受教育者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内容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性;教育途径强调实践教学的作用;教育者除了学校的教师外,还应包括企业家、专业人士等;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项全新的领域,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必须依靠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有赖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

大学科技园可以协同学校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通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训练严谨的科研态度、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人才,以形成教学、科研、产业三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首先,在大学科技园内及周边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外创新活动、可产业化项目研究, 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科研创新团队,进行科研实践和项目研发。协助大学生在大学科技园相关企业担任助理或技术人员,实现学生和企业互动,知识的相互转移,使学生能了解社会需求、迅速融入社会,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

其次,利用大学科技园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指导,如:请创业投资机构介绍创业投资情况和创业融资手段,请知名企业经营者介绍先进的创业理念和管理理论,组织专家就如何寻找可能的创业项目等问题对学生加以指导,邀请创业有成的校友进行经验的交流和总结,请政府分管部门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通过这些途径,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再次,在学生掌握一定创业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邀请著名企业家和专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强化训练,和学生共同进行市场调研、案例剖析、商业计划的构思和推销、搭建管理体系等,使学生直接面临近似实战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建立协作关系网络。

依托大学科技园 衔接创新创业竞赛

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培养,我国各级政府、各地区推出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例如旨在通过竞赛,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的“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以培养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创新人才,展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宗旨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各类电脑网络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等学术科技项目比赛;部分高校组织的以项目管理模式,强调学生自主选题的原则,突出创新设计理念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型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在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同时利用所学的知识投身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学术科技项目比赛、SRTP计划与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应当是上下游关系,然而由于这些比赛、项目涉及学校不同的部门,因此仍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大赛苦于缺乏项目,而部分具有市场化前景的SRTP计划项目及科技比赛项目没有朝应用和产业化方向深入发展。利用大学生科技园平台可以形成科技项目比赛、SRTP计划和“挑战杯”大赛上下游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科技项目比赛、SRTP计划中寻找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在大学科技园平台加以扶持,使之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并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参赛团队相结合,形成跨系科优秀学生组成的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形成规范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的商业计划。通过创业大赛,使学生创新活动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使同学们的科学技术、系统理论、管理才智得到有机结合,使青年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逐渐成长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对于所产生的一些能直接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小项目,可以通过大学科技园平台,以技术转让方式,直接转移给企业,使科技创新者或团队取得一定的收益,以便进行下一阶段的研发。

现代社会已不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而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从一个设想到一项科研成果再到一份商业计划书,最后建立企业、开拓市场,这一系列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许多人来共同完成,一个创业者除了需要敏锐的头脑、坚实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因此,大学科技园可以首先通过优先支持科技项目比赛、SRTP计划团队及“挑战杯”计划参赛团队入园孵化,并辅之以专业化的辅导,以培养学生现代创业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以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

依托大学科技园 完善创新创业管理

现代组织理论把社会组织区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这两类组织的存在均对社会组织产生作用。正式组织是社会组织根据工作目标的需要而制定的职责结构与层级关系的总和,是通过建立角色职务机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而形成的,如高等院校及其校内的行政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是在兴趣、爱好、习惯、志向以及其他方面的一致性而形成的松散型群体,如大学生的各类协会、创新创业团队。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3

1 打工,最好是在新街能找到一份做导购的工作,或者去kfc也可以

2 复习《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准备明年三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3 复习计算机二级access数据库,上机操作和公共基础知识,一定要过!不过我就死定啦!!!

4 准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将物流管理的部分搞定,品牌管理logo标志确定下来

5 完成关于“博弈社交礼仪社”的认识和下学年的所有活动策划,电子版的e-mail给学长

6 完成假期实践书,“银安集团银安房地产开发公司”假期实践活动报告,电子版的打印出来

7 好好陪陪爸妈.....

8 英语!记得明年4月5月的大学生赛和6月份的英语四级考试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管理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79-02

第二课堂教育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互补实现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作为介于公办学院和民办学院的新生事物,更加应该将第二课堂教育真正纳入专业学分培养方案中,形成自己区别与母体的独有模式,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一、独立学院第二课堂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二课堂教育没有引入将学分制

目前,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学联联合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虽然素质拓展证书对第二课堂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素质拓展证书它只是作为证明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本身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没有任何约束力。要想真正推动第二课堂教育发展,就必须对第二课堂的课程都要作出学分的要求,将其真正纳入独立学院本科学生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去。因此,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对于第二课堂还没有具体的规定,没有建立第二课堂课程教育的学分体系。

(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开展缺乏专业老师指导

第一,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育组织管理目前主要还是由辅导员来负责的,但是由于辅导员行政事务过于繁多,没有更多的时间对第二课堂进行过程管理,导致第二课堂教育效果不理想。第二,由于普通老师专业领域限制,所以学生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来进行指导;第三,指导老师由于缺乏考核或是奖励机制,因此很难保证第二课堂得到长期有效地指导。

(三)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缺乏职能部门进行组织管理

就目前来看,独立学院在第二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基本上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在涉及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课外活动时,主要是有团委负责的;在涉及科研课题的申报时,主要是由科研部门来管理的;在涉及学科竞赛时,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教育就很难体系化、规范化,而且也会给组织和管理带来难度。

(四)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没有专项经费

在独立学院,第二课堂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活动经费,而学生活动经费多时还是用在第二课堂教育以外的一些活动。因此,有时候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活动开展受到了一些限制,也影响也活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第二课堂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创新探索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自2004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以来,一直在进行第二课堂教育组织管理体系的有益探索,目前已经基本形成适合学院实情的制度体系,为学院第二课堂教育运行提供了较好地制度保障。

(一)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创新性引入学分制

学院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计了两个第二课堂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分别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生创新与奖励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学分管理办法》。前一个制度对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比赛获得的成绩以创新学分的形式予以认定,同时对学生在国家和省级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奖励学分的形式予以认定,这个制度设计主要是要推动学生参加学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分认定或奖励学分的形式为学科竞赛提供制度保障。后一个制度是针对整个学院全体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予以学分认定的管理办法,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是真正将学分制引入到第二课堂教育中,让所有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都能够通过具体的学分予以认定。表面上看这两制度似乎是重合的,但其实这两个制度设计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前者只是将第二课堂教育追重要的部分单独予以学分奖励,与后者并不冲突,学生参加学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够完成后者制度的第二课堂学分,而且可能获得额外的奖励学分,一举两得,这样也就体现了第二课堂活动中学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性,突出了重点。

(二)设计了具有可操作性地制度实施方案

学院在制度设计当初,就考虑要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认定、创新与奖励学分认定和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三者有机结合,使得这些制度能够高效有序地实施,而这个关键就在于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操作程序的设计。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学生参与的每一项第二课堂活动登记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中,然后根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定的活动,结合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填写学分认定申请表,由专门的部门予以认定,最后学生将第二课堂学分认定中符合创新学分和奖励学分的项目提出认定申请。这样的操作程序设计主要是基于这个三个制度在第二课堂活动范围上是由大到小,所以在操作程序上也有一个先后顺序,这样也就使得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更加全面,并减少了认定的过程的环节,使得操作更加便捷。

(三)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第二课堂组织管理

学院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部的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统一负责,组织与承办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部门负责日常活动情况的记录与确认工作。同时,学院实行了二级化管理,由各分院负责根据相关规定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审核,并进行学分认定。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与承办部门建立完善的工作档案,认真负责地记录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确认,提供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审核与认定的依据。这样有统一的部门对第二课堂教育进行管理,使得学分认定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也促使学院能够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三、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第二课堂教育的初显成效

(一)以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主抓手,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素质的逐步提高

学院举办“名人名家讲坛”、“独立学院、二级学院院长讲座”、“日出东方”学生家长系列访谈活动及各类学术讲座百余场,由于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的推动,使得讲座的到场率较之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促使学生通过听讲座完善知识结构。学术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学院构建了一个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多级竞赛体系'促进创新成果竞争交流,培养创新人才。共有3支团队分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浙江省三等奖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浙江省三等奖,此外,有20支团队获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支助。

(二)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精彩纷呈

自实施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以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并且在活动创意、队伍组织、实施实践过程中力求内容丰富、主旨新颖,紧密联系社会热

点,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思想。近年来,学院共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基地3个、先进团队6支、先进个人5人、优秀实践方案1项、调研奖一、二等奖各1项。市级社会实践组织工作奖3个、优秀团队7支、先进个人11人、优秀调研报告3篇。同时,学院组织开展了“体验Do都城,教育小市民”、“挥洒青春,服务动漫”、“感恩回馈,把爱说出来”、“天气我来报’'等志愿者品牌活动,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还选拔志愿者参加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2008奥运志愿向前行等服务工作。

(三)深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逐步提升

学院对于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在第二课堂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里就对创业实践类活动单独作为一大类予以规定,这样就在制度上保障了创业实践类活动得开展。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取得的不错的成绩。

1.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创业创新教育服务体系。2008年,自实施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办法之初,学院就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园,由学院学工部直属管辖。2009年学院在杭州市率先建成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依托指导站建设,学院积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服务体系,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锻炼其创业能力,积累其创业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创业教育工作中传统品牌活动和拓展创新活动的有效结合,“创意文化街”、营销策划大赛、淘园区等活动,专门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辟的绿色通道,强化学生的创业思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类创业大赛在校园中也如火如茶地开展,学院取得“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百强2项,另在“创业有道”青年网商创业大赛、吴山商城杭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绿盛渔荣杯”杭州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等创业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近年来,学院学生创业成果喜人。张铃等十余名同学为代表的十家企业成功入驻创业基地,其中2008届毕业生张铃成立杭州锐策广告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演出及经纪业务,已成功吸收学院多名学生就业,以实际行动做到了创业动就业;2009届毕业生陈升升对得“挑战杯”省赛项目进行孵化,成立杭州狮古山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立足家乡、服务三农的事迹还得到了省领导茅临生的鼓励:2008级在校学生许鑫瀚通过融资,承包田地种植中药“三叶青”,成功创业并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10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的学生代表。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5

至今,潘龙飞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送他进入大学校门时叮嘱他的一句话:“学习成绩不是大学的全部,大学期间更要懂得多交朋友,经营人脉。”在大学期间,他不仅努力完成了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积极参加学校的多个社团。经过不懈努力,他当选为校学生会主席。他在学生会任职两年之后,又接受学校电视中心的邀请,进入学校学生电视中心学习影视传媒和广告设计方面的知识。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大大提升了他的技术水平并积累了工作经验,这为他以后在影像制作方面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脉保障。

牛刀小试,初露身手

2009年8月,学校开始重新规划经营“芳草园”超市。由原来的教职工管理经营模式转换为学生管理经营模式,从此“52乐购”超市诞生了,它的管理团队从学校“挑战杯竞赛”的获奖选手和学生干部中选出。凭借着曾在校学生会的出色工作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非常珍惜学校提供给他的这次机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超市的策划活动。潘龙飞和他的团队接到通知后,就开始了一个月的夜以继日的组织和筹备。超市在2009年9月5日新生开学的时候如期顺利开业,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参与“52乐购”超市的策划,激起了他的创业欲望。在超市正常运转之后,他便与同学在校内创办了“八号半”图文影像中心,总投资2万多元。由于设备购置时操之过急,买回来的设备经常出毛病,第一个月下来,没挣钱不说,还亏了本。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自己把设备拆装了一遍,很快掌握了设备维修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设备有了问题能及时解决,效率提高了,维修费也降低了。第二个月,就小有盈利。如今该店还在继续经营,每年大约有6万元左右的盈利。

创业中心,助力创业起航

2010年,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创业服务进校园活动,潘龙飞成功申请了创业基金,获得了我省首批创业贷款扶持资金,这为他和他的团队成立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加上前期的创业经验和资金积累,他和几个在学校电视中心工作中结识的志同道合者,合伙成立了郑州市大河映像图文影像公司。截至目前,他们同时拥有3家图文店、6个淘宝店铺、1家天猫商城以及郑州市号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年营业额180万元左右,净利润50万元左右。

跬步不止,梦想不远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团学组织 大学生就业能力 提高途径

1.团学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在2011年2月22日举行的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就业形势的严峻及其破解仍然是大会的主旋律。据介绍,2010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强调: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调研,近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择业趋于务实。2010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与此同时,2011年,各类关于“中小企业倒闭潮”频现报刊。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早已饱和的就业市场,决定了今后人才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更为残酷。作为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的团学组织,怎样在团学工作中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成为各高校团学组织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

2.团学工作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2.1加强各级团学组织的就业意识培训

高校各级团学组织是团学活动开展的组织机构,负责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及实施。各高校团委应该通过统一的培训,明确团学工作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上的作用及意义,使团学活动负责人意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并通过制订统一的计划,统一部署,在年度计划中加入或者加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各项活动。各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应该坚决贯彻团委的计划部署,同时发动各自能动性,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项团学活动中来,在活动开展中,既要注重重点优异学生的选拔,使比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又要注意面上的普及,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只有做好了点和面的平衡,团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开展的初衷。

2.2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就业导向组织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在枯燥的课堂专业教学之外,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导向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从事该专业需要具备的其他技能素质。比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并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剖析和从事行业的了解,初步对职业生涯作出规划;“简历设计大赛”通过简历制作使学生在自荐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缺点,并在之后学习中通过刻苦学习发扬优点,补足短板;通过各类职业道德讲座,明确学生从事该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通过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使各类型的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收获自信,并锻炼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等。总而言之,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团学组织可以促使学生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专业的职业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取向,并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3加强职业技能竞赛的综合就业技能

职业技能竞赛检验的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之枯燥单一的教学考核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对提升参赛者的专业科研、创新及职业道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全国影响最大的技能竞赛当属每年举办的“全国挑战杯学术科技竞赛”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两大综合类赛事。在此之外,还有各行业、各省市举办的各项专项竞赛,如数学领域的数学建模大赛,物流领域的物流实操竞赛,汽车维修领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等等。这些大赛,无论是综合性赛事还是专项性赛事,均需要从各高校由基层的初赛开始进行层层选拔,具备广泛参与的先决性。只要各团学组织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合理统筹好这些比赛,鼓励全体青年学生投入到相关竞赛中去,就一定能在专业领域给予他们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的就业进行技能积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每年都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商业计划书。这些商业计划书,要么被风险投资看中引入市场,要么被撰写的学生付诸行动,既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为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4加强参与社会事务的实习实践拓展

学生参与社会实习实践既可是个人的行为,又可是团学组织的各类活动。社会实习实践活动,能让青年学生更早、更全面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人标准,包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对职业道德的要求,等等。当前,高校的社会实习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平时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寒暑假期的“三下乡”活动。在志愿者服务中,青年学生通过上课学习的闲暇,到街道或社区开展各类专项或综合,如普法宣传、家电维修、老人院或残疾人院综合服务等,既充实了学习生活,又增长了专业技能,更提高了服务社会、汇报社会的道德情操。在“三下乡”活动中,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成片的时间,为广大农村送医、送教、送科普等知识下乡,不仅锻炼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清晰专业需求,并在服务中树立了自己的专业远景,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社会实习时间的锻炼,青年学生对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体验,这从一个侧面提升了一次就业的成功率和就业后的稳定性。

总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团学组织要重视活动中就业意识的灌输,并在各项第二课堂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入就业因素,从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困境的化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