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保护事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我保护事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我保护事例范文1

[关键词] 自我保护意识 自护能力 幼儿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快速发展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日益增多,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如何采用安全措施,防范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要研究的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3~6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所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能力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我们在幼儿园尝试开展以幼儿生活和体验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健康教育,树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护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但由于他们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日常活动及户外游戏中很容易发生一些事故。为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让幼儿学会生存、善于发现、学会学习、勇于探险、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尤其是为了树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项工作做起,把安全教育渗透到生活之中。

1.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

培养、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误食东西;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教会幼儿认识一些安全标志,如防火、防电、防毒标志等;此外,还应教育幼儿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外出玩耍要告诉大人等。

2.引导孩子加强身体锻炼

平时,应尽量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拍球、跳绳等,可根据不同体质的孩子安排其锻炼内容,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是加强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3.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灵活性能力

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哪里不舒服,应及时告诉大人;鼻子流血了,知道仰头或用卫生纸堵住鼻孔;知道天气冷暖并能增减衣物;能够有区别的对待陌生人和熟悉的人等。孩子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应变能力,就会遇事不慌,从容应付。

总之,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家长与教师的职责,家长应与幼儿园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其实,不仅仅是家长,幼儿的安全是所有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幼儿园所,乃至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关心幼儿安全的不应仅仅是成人,还有幼儿自己,要让幼儿知道危险的存在,培养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呢?

1.集中教育,正面引导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一点记性也没有,不让他爬高,会摔的,就是记不住,这不,摔了吧!”其实,这不能完全怪孩子。幼儿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他们仅仅进行说教不行,孩子听后很快就忘,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将安全知识作为活动主题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鉴于幼儿时期的认知具有直观行动和具体形象的特点,集中教育活动可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进行。如:向幼儿展示有关安全知识的图片、音像资料;请消防员给幼儿丰富火的危害及防火救火知识;开讨论会;教师综合讲解,等等。让幼儿在多种感官作用下,吸取安全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2.运用有效的“危险后果”教育法

我们经常认为,孩子年龄小,阅历浅,什么也不懂。在教育他们时避开一切反面事物,生怕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伤害。每次送孩子只是反复叮嘱,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一有出格的行为就非常担心。但是,简单说教并不能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而且反复叮嘱还会引起孩子的厌恶。此外,孩子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一旦放出他们就像久困的鸟儿出笼一般,什么都想去尝试,这样一来谁能保证不出危险呢?

以上这些都是很消极的做法,我们应适时适当地将“危险后果”告诉幼儿,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教育幼儿,让幼儿从不同侧面了解事物的本质。当然,让幼儿了解的危险后果应有选择,注意适可而止,更不能吓唬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会如何去思考和分析事物,如何去面对这个大千世界。

3.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如今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几个大人照看这一个宝贝,家长和老师保护孩子,不能保护一生一世,所以按现代教育观念,应当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1)合理磨砺。在幼儿园里,孩子因滑倒而摔伤的例子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用手撑一下地,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因此,应该给孩子留一些小小的磨砺机会,让孩子在经受磨砺中长大,在经受磨砺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2)合理引导。现代安全教育应该是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全面教育。除了让幼儿了解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实战训练”。例如,幼儿在了解火的用途和危害后,可以开展一些自救演习。像学习拨打119,学习简单应急措施(用床单塞门缝,用湿毛巾捂嘴巴)等。

自我保护事例范文2

当今的社会,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孩子在家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他们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从而造成生活习惯差、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在加上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缺乏安全意识,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去看一看、摸一摸,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动作,干一些危险的事情.在加上他们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又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壮况时,不到自我保护。作为幼儿教师,保护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的职责和首要问题。

一、帮助幼儿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

幼儿对生与死的概念认识很模糊,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物世界》,目睹小动物遭遇不测的情节。观看饲养角中的小动物不幸染病身亡的真实情景,让幼儿感受失去它们的悲痛。同时对幼儿进行迁移教育,让幼儿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但要保护好自己,还要保护好周围的人。在此基础上认识人身体各个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知道这些器官缺一不可。如:认识眼睛,先让幼儿观察眼睛的外形特征,说说眼睛的作用,没有眼睛行吗?通过开展“认识眼睛” “眼睛生病了”等活动,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功能,同时教育幼儿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知道用眼卫生。通过情景表演学盲人走路、盲人取物等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盲人、哑吧、缺胳膊断腿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增强幼儿的保护意识,知道保护自已。

二、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的身心处于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家长都竭尽全力地呵护他们,但我们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千般爱师和护,莫过自护”。幼儿园应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自我保护的教育。例;科学活动《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通过学习,让幼儿知道在遇到危险时乌贼会喷墨汁保护自己,小壁虎会拧断尾巴保护自己,黄鼠狼会放臭屁保护自己,小乌龟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保护自己,小刺猬会缩成一团保护自己。通过情景剧《我不跟你走》的活动,让幼儿知道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教育幼儿不要陌生人的玩具、不吃陌生人食物,不能动跟陌生人走等。同时开展《我爱我的家》的主题活动,让幼儿记住父母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如果走失,可以向警察叔叔求救。此外,还设计游戏《过马路》,让幼儿知道横过马路或通过十字路口时,要走斑马线。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走路要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不能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玩耍;不能边走边看图书或做其他事情。通过此活动不仅训练了幼儿看信号走及反应能力,还了解了基本的交通规则。逐渐增强幼儿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三、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

幼儿吃饭、喝水前教育他们养成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避免烫嘴、烫手。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吃饭时不嬉笑打闹避免食物进入气管里。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也要养成先闻一闻的习惯,避免误食东西。睡觉时不能蒙着被子,不能含着东西睡,教育幼儿不携带、玩弄危险物品,并将危险物品带到床上。不随便把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黄豆等物品放入口、鼻、耳中,以免发生意外。走路时教育幼儿不要将手插到口袋里,上下楼时应按顺序扶着栏杆走,避免摔倒。走路和跑步时要靠右边行走,不猛跑。开、关门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看看是否有小朋友的手放在门柜上,避免挟伤。教育幼儿不接触电插头、插座,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此外、户外活动时还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有的小朋友喜欢从滑梯背面往上爬,这样很容易摔下来,还有的小朋友荡秋千时荡得太高。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小节的培养和训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的 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就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加强幼儿的体能训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事例范文3

“道路交通安全法”是政府制定的法规,人人都必须遵守。如果不遵守“交通安全法”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有的甚至还会造成悲剧!

我就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年仅9岁的王涛是个小足球迷,在一天放学的路上,他边走边踢足球。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犹如足球场上带球过人。踢遮踢着,来到了十字路口,突然,一辆正常行驶的大卡车开了过来,他只顾低头踢球,没有避让,虽然司机紧急刹车,可由于惯性,卡车仍把他撞出了几米远! 在病床上,王涛痛苦地着,既有病痛的折磨;也有深深的懊悔 !

同学们,听了这则事故,我心中异常沉痛。现在城市交通繁忙了,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遵守集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得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自己要遵守,而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

在此,我倡议:让我们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

自我保护事例范文4

关键词: 病毒 进程间通信 程序自我保护 

 

1.引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病毒这个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媒体和人们的言论中。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必然会促进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发展,新型病毒的出现向以行为规则判定病毒的预防产品、以病毒特征为基础的检测产品,以及根据计算机病毒传染宿主程序的方法而消除病毒的产品提出了挑战,致使原有的反病毒技术和产品在新型的计算机病毒面前无能为力。这样,势必使人们认识到现有反病毒产品在对抗新型的计算机病毒方面的局限性,迫使人们在反病毒的技术和产品上进行新的更新和换代。要打败对手,就要从了解对手开始,本文从模拟病毒隐藏性和寄生性的角度出发,以进程通信、进程快照、多线程等技术基础,利用Visual C++的MFC窗口界面设计了一组程序自我保护软件,经过测试实现了程序的稳定运行。 

2.进程的概念 

当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就是一个进程,进程所指包括运行中的程序和程序所使用到的内存和系统资源。因此定义进程(Process)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程序只是一组指令的有序集合,它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只是一个静态实体。而进程则不同,它是程序在某个数据集上的执行,是一个动态实体。它因创建而产生,因调度而运行,因等待资源或事件而被处于等待状态,因完成任务而被撤销,反映了一个程序在一定的数据集上运行的全部动态过程。 

进程由两个部分组成: 

(1)操作系统用来管理进程的内核对象。内核对象也是系统用来存放关于进程的统计信息的地方。 

(2)地址空间。它包含所有可执行模块或DLL模块的代码和数据。它还包含动态内存分配的空间,如线程堆栈和堆分配空间。 

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都是并行的,就是多个进程可以同步运行,这时就会牵扯到进程间通信这个概念。所谓进程通信,就是不同进程之间进行一些“接触”,这种接触有简单,也有复杂。机制不同,复杂度也不一样。通信是一个广义上的意义,不仅仅指传递一些信息。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在使用IE上网时,你想将网页上的一段文字保存至你的电脑上,这时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复制粘贴。将你想保存的文字选中,然后将其复制,接下来将所复制的文字粘贴到.TXT文档中,这时就形成了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这里的通信媒介是剪贴板。 

3.线程的概念 

为了对线程模式有一定的理解,我们可以将其想象为把一所屋子里的东西搬到另一所屋子。如果采用单线程方法,则需要自己完成从打包到扛箱子再到拆包的所有工作。如果使用单元线程模式,则表示邀请了好朋友来帮忙。每个朋友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工作,并且不能帮助在其他房间工作的人。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的空间和空间内的物品搬运。如果采用自由线程方法,仍然邀请相同的朋友来帮忙,但是所有朋友可以随时在任何一个房间工作,共同打包物品。与此类似,房子就是运行所有线程的进程,每个朋友都是一个代码实例,搬运的物品为应用程序的资源和变量。 

有了上面的例子,便能容易理解线程(Thread)是一个能独立于程序的其他部分运行的作业,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线程不能够独立执行,必须依存在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提供多个线程执行控制。线程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专有寄存器(栈指针、程序计数器等),但代码区是共享的,即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同样的函数。一个线程可以执行应用程序代码的任一部分,包括正在由另一线程执行的代码。 

线程由两个部分组成: 

(1)线程的内核对象,操作系统用它来对线程实施管理。内核对象也是系统用来存放线程统计信息的地方。 

(2)线程堆栈,它用于维护线程在执行代码时需要的所有参数和局部变量。 

自我保护事例范文5

意义。

关键词:自我保护意识;良好习惯;身体素质

在中学开设体育与健康学科,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以及预防和治疗运动疾病。而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他们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大大增加,这无疑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损伤几率也相应增加,它不仅给学生带来身心痛苦,还对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信心有很大打击,同时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中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

一、自我保护意识的界定

自我保护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本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学生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动的阶段,但由于他们的自我保护经验较少,身体各部分技能发展还很不够,因而,造成他们身体受到伤害的机会较多。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未雨绸缪,教给学生一种保护自己身体的能力和萌发保护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而体育活动就是我们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最佳中介。

1.锻炼身体,发展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

很多学生出现的安全意外,在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身体各部位动作不协调,灵活性差所导致的。因此,要降低这种意外的发生率。从问题的根本出发,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针对这类学生身体协调性差、经验少的情况,选择危险系数低,但又具有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协调性的活动。例如,跳绳,既练习了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手和脚的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获得了自我保护的体质条件。

2.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是环境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学生只有通过自身活动才能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从而发展学生自己。学生一旦遇上自己最喜欢的活动,他们会不知深浅地“大显身手”,更缺乏一种有目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因而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也是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3.强化规则,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各项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则。学生们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规则、秩序感薄弱,玩兴大发时,便一拥而上,你推我挤,很容易使身体受到伤害。因此,在游戏活动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则,这也是学生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上体育课时,首当其冲就是讲明活动规则。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之后才能组织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最基本的安全。

4.随机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站队时认为相互推撞好玩,但不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学生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可能发生不良后果,同时也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止对身体造成损伤。

自我保护事例范文6

关键词:个人信息;行业自律;启示

美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起步较早,发展较为完善,尤其是行业自律模式,经过长期的实施,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稳定发展之路。所谓行业自律模式,指的是由公司或者行业内部制定行业的行为规章或者行为指引,为行业的隐私保护提供示范的行为模式[1]。相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来说,行业自律模式是一种相对宽松,尊重企业自我选择的一种保护方式。

一、 美国行业自律模式概述

1、社会背景和产生原因

首先,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美国高度重视创新科技的发展,为了促进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流通之间平衡,鼓励自由竞争,美国采取行业自律模式,给予企业更多的自;其次,美国宪法主要限制政府的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对公民的义务规定则较少,这源于政府主要依靠公民自律来立法,个人信息保护同样如此,行业自律模式的实施体现了宪法的立法原则;最后,美国人民崇尚自由,自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植根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都乐于接受自律机制。由此,行业自律模式在美国个人信息保护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个人信息保护的主要模式和重要机制。

2、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的主要形式

(1) 建议性的行业指引(suggestive industry guidelines),一般是行业组织、公司或产业实体制定该行业的行为指引或隐私标准为行业内的隐私保护提供示范,例如,在线隐私联盟、直销协会和互动服务协会等,当然,这些指引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效力。

(2) 网络隐私认证计划(online privag seal program),是一种私人行业实体致力于实现网络隐私保护的自律形式。该计划要求那些被许可在其网站上张贴其隐私认证标志的网站必须遵守在线隐私资料收集的行为规则,并且服从多种形式的监督管理。

3、 行业自律模式的缺陷

美国行业自律从1995年实行,距今已十多年,在其发展历程中,对个人信息进行了有效保护,同时促进了信息流通,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美国行业自律模式因其自身属性而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愈发显现出来。

(1) 缺乏统一自律标准,对个人信息保护参差不齐[2]

在行业内部进行规范,不同行业存在着各领域自律标准不统一,程度不同的问题。这无疑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效力产生重大影响,削弱行业规章的威慑力。

(2) 参与企业较少,自我规制积极性不高[3]

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担忧其实行自我规制后,会加重自身承担的法律义务,造成不必要的负担,从而不愿主动参加行业自律协会或是服从行业指引的规定;实施自我规制同时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实施个人自律的成本,虽然,加入自律组织同时会为企业带来用户的信赖以及其他特殊利益,但是一旦企业付出的成本高于收获的利益,就会拒绝参加自律组织。毕竟,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3)执行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认证计划中有关执行的制度或者投诉和争端解决的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用户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难以及时寻找解决之道;并且,执行过程中出现执行措施不透明,缺乏公正性等情况,导致个人信息执法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4)救济途径较单一[4],政府干预有限

对于投诉的当事方而言,认证机构多以提交联邦贸易委员会审议作为最后的退路。但是,联邦贸易委员会并非对多有类型的网上收集行为具有管辖权(没有刑事制裁权)。另外,政府在其中并未进行过多干预,过度的自由往往导致某种程度上的失控。缺乏政府监管的市场,由于利益的驱使,会产生诸如垄断等非法行为;除此之外,缺乏立法,会导致政府干预措施丧失法律依据,难以实行有效保护。

二、 我国行业自律现状

在我国,行业自律的环境并没有美国成熟,自律文化也没有美国浓厚,法制发展程度也不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发展行业自律模式的土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之而来的,还有政府职能的转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政府改革目标,这表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意识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政府应该适当放权,让市场更自由地发展。

2、个人信息法律尚未出台,行业自律具有重要价值

我国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分散在各个法律规范中,目前我国并未针对个人信息制定专门法律规范。在法律缺失之时,行业自律具有重要价值。

被称为个人信息内部行业指引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这也是我国迈向行业自律的重要一步,对我国构建政府引导下的行业自律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对我国个人信息立法模式的启示

纵观美国行业自律模式,结合我国的基本情况,对我国有以下几点启示:

1、与立法模式相结合,全面保护个人信息

单纯的行业自律是不能全面保障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的。行业自律缺乏约束力,没有法律规范的支撑,其执行措施和救济措施都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自律模式与立法模式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共同实施来保护个人信息。如美国在未成年个人数据信息保护上已开始采取由政府制定法律予以监管的立法方式,由此产生了《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

2、 完善行业自律监管机构,加强舆论监督

中国的行会、商会体制不够发达,也没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这样的监督机构来监督行业规范的执行。我国应该建立起一个第三方的监督机构,对各行业协会、商会履行行业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或从颁布许可证、证明等激励机制入手给予肯定性评价。同时,利用舆论的力量,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曝光,从而引导行业机构自觉执行行业规范。

3、强化救济措施,加强政府对行业自律的行政监管

建立以行政救济为主,民事救济、刑事救济相结合的多途径救济措施,全面保障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同时,政府应该充当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行业标准的制定予以监督,行使其行政管理的职能。政府对行业自律的行政指导,是一种非公权力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行业自律缺乏强制力的缺陷。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项目基金:西南交通大学SRTP项目《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2910

参考文献:

[1]李春芹 金慧明 浅论美国个人信息保护对中国的启示——以行业自律为视角 [J] 中国商界 2010(2):303

[2]周伟萌 齐爱民 论我国保险业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 [J] 甘肃社会科学 2011(5):175-178

[3]郎庆斌 国外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研究 [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2(1-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