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道德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道德教案范文1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指导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德育课程。其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一章节之前,都会配有具体的案例,然后由案例进而导入正文,且正文中也穿插着很多案例,降低了课程的理论难度,并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这一特点为案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对现实问题或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还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助于落实能力本位,提高德育课的亲和力。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和创造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将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并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参与性和互动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无论是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还是案例评价,甚至在案例收集整理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3、情境性和现实性
案例教学是以真实具体的案例为教材的背景,有的甚至可以对号入座,使学生感觉像是身临其境。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其主人公大多是职校的毕业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事一样,会使学生感觉分外亲切。
三、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突生变化,要求师生之间具有很高的配合度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是实用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面。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要有一个细致的了解,还要求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将不同观点产生的分歧向着纵深方向引申,指导学生去研究案例所揭示的思想、本质,深化知识体系。
现阶段,很多老师都缺乏对职业理论的认识以及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在讲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与实际生活脱轨,使课堂沉闷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案例的内容缺乏较强的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努力求知。案例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选好案例,这对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材,虽然每一章节都引入了案例,但案例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生活差距甚远,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3、缺乏规范的考核体系,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常把考试当成唯一的考核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即使不认真学习,不积极思考,只要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也可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使学生懒于学习,疲于思考,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有许多教师太过于目的化,只一味的引导学生去追求正确答案,使学习趋于教条化。还有老师只单纯的注重形式,表面上热闹生动,实际上却并未给学生带来多大的触动,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的,是不可取的。
四、完善案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1、学校应努力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
学校应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及其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的配合和支持教师开展案例教学。
2、学校应开辟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1)必须改变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考核方式,不再单纯的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促使学生认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注重教学的过程及结果。
(2)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样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又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有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3)指导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为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认知”那一部分的内容要做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应用”的部分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判断,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本身,应该积极的接受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各种案例,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纸等多种途径来进行案例的收集,关注时事,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苏龙来.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案例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2]蒋俊凯. 浅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为例[J].教师,2010,(04).
职业道德教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法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337-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贯彻"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应用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用代表性事例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一种教学策略,促使师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与沟通,实现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质量的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1.案例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教师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典型意义的、活泼生动的案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到案例讨论中来。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在家和学校度过的,作为未成年人,几乎没有什么社会阅历,对课堂上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多半缺乏深刻的认识。案例是真实社会的存在,学生接触到真实发生的案例,就能产生共鸣。学生讨论案例的过程,能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印象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还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师或学生选择的案例,通常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有典型意义的案例,部分案例甚至就是学生身边发生的,这样的案例讨论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益的经验,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的应用
2.1精心准备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主线。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准备好案例是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上的案例,要对案例概念所涉及到的内容做好全面的!开拓性的诊释,以丰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同时广泛地搜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适当遴选,应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选择好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新闻等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资料撰写或改写教学案例。在编写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选择要切合中职学生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是已经发生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典型事例,是社会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而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时效性。案例的内容可长可短,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一案例也可以是综合案例;可以是正面案例也可以是反面案例;可以是文本型案例,也可是视音频型案例等等。所设案例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向思维的空间,并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便于引发学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辩论,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信息多角度寻找答案,做出高质量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可布置学生事先预习书上的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陈述、讨论。也可将另外准备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或企业工作岗位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的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去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其内部特征。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案例中的内容与相应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讨。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即使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偏离了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不仅使学生学习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勇气和胆量等。例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设计1个案例:丙在某商场花5500元购买了1部单反相机,回家后怀疑其为假冒商品,便向商场提出索赔。商场认为,丙为无业人员,购此高档商品并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专门为了向商家索赔,因此拒绝丙提出的赔偿要求。笔者为此提出3个小问题组织讨论:第一,丙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第二,商场是否有理由拒绝丙的索赔要求?第三,丙能得到赔偿吗?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其打开思路,先分小组交流,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讨论时,先请较好地完成了案例分析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分析情况,然后再请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能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和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对课程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3讲评总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评和总结。案例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可做必要的总结,有时学生也可做适当的总结。首先,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中一些好的分析意见及独特新奇的见解,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对发言的热烈与否,争论气氛充分与否,问题分析透彻与否进行总结,以利于逐步提高案例讨论的质量。其次,归纳概括出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归纳可由教师来做,也可由学生来做。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案例法教学,打破了课堂静悄悄的局面,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不离开课堂,在较短的时问内接触到诸多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感召,从而提升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小凤.以生为本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05:188+415.
职业道德教案范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案例教学法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当中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中职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对中职学生系统地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一改以往“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子式教学方法,采用一些能被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切实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基本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或一组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案例分析教学法,在美国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创立,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其基本特点是:
自主性。案例教学法以学生参与为基础,让学生参与到课程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中,要求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中,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案例,激励和挑战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背后所反映的事情本质,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冲突时,不会直接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教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去做什么不去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发言表达能力、胆量和快速反应能力,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互动性。案例教学法与讲课中的举例说明有着本质区别。讲课中的举例说明一般是用来肯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的;而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要求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在上课时,一般由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陈述案件事实并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就讨论的方式灵活掌控,不拘一格,随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不单纯去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实践性。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注重教会学生礼仪、道德和法律上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跟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这门课不是为了理论而去教,而是为了实践而去教。本门课的讲课应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并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二、案例教学法选取案例时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典型性与得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传授完教学大纲指定的知识点,又能借助案例实现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关键在于所选择的案例。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但必不可少,而且还决定着实施效果的好坏。因此,案例的选择必须精炼、典型、有说服力,有助于以案说理;同时也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案例不可太深奥也不可太浅显,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例如,上“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一课时,讨论“丁丁现象”,丁丁将一位被别人撞倒在地的老奶奶送去医院,还垫付了住院押金,事后老奶奶及其家属却说是丁丁撞的。举这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丁丁与老奶奶的家属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说明道德的内涵和特点。
(二)趣味性和适量性相结合的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给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中职学生普遍文化素质不是很高,又处于生理和心理还不是完全成熟的时期。由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的内容枯燥乏味。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列举案例时要注意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趣味性的案例不可泛滥,切忌没有时间去讲解理论点。对于学生已弄懂的知识,教师没必要再滔滔不绝地举大量的事例,这既使学生厌烦,也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三)尽量选取时事热点,同时也尽量避开反面例子的原则
中职德育课程的改革要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做到认知、情感价值观念和运用的有机统一,而要实现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与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认识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从而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政策,使学生在是非问题上坚定立场。例如,在讲《诚实守信,办事公道》一课时,列举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多名婴幼儿患重病住院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容分析三鹿企业破产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业之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但是,在举例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于社会的一些阴暗面不能很好地辩证分析,容易偏激,草率武断地以偏概全,因此举例时要尽量避开反面例子。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职业道德教案范文4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案例教学;中职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72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
笔者教授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该阶段的学生爱憎分明,思维活跃,但耐心和毅力不足;厌倦理论说教,喜欢上网。针对学生的这些现状,笔者在授课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请同学们课前在网上搜索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及图片,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切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鲜活的材料,身边的新闻,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及社会问题,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案例,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水平,以此促进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1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指导学生实践
中职德育课有实践性的特点,无论职业道德还是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中职生生源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是家庭和学校,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不多。但他们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因此,德育课中选用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实际知识,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如在“维护劳动权益”一课中,笔者向学生展示案例:“小王因疏忽造成单位损失,被扣发奖金求补偿”,并请学生讨论“小王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吗?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办?”。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只有认真履行劳动义务,才能理直气壮地享有劳动权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权益观。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2激发学生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专业词汇比较多,中职班的学生大都厌倦理论说教,如果用传统理论说教式方法上课,会引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反感。而案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说服力较强。有些案例直接由学生在课前搜寻,课上讲述,并由学生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如在讲授“预防职务犯罪”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展示了“义乌储户银行巨款不翼而飞”以及“‘出纳’爱玩游戏,挪用公款600多万”的事件。由于案例真实,又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非常高。
13便于学生理解
在讲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种分类及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方式”时,案例教学法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讲,法律条文很抽象,难易理解。笔者课前与几位学生讨论,选取适当的案例,在课上,让学生以播报“今日生活”的方式展示了4则案例:视频“初中女生殴打女同学 掌掴耳光逼其下跪”、案例“宠物狗深夜狂叫扰民”、视频“少年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视频“网购差评引骚扰,警方致电,卖家受警告”。4则案例分别对应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通过案例将抽象的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2案例选取的原则
21具有针对性
在案例教学实施前,首先涉及案例的选择。笔者认为应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这样比较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时,笔者选择“初三女生因零花钱杀奶奶”的视频,请学生进行观看,并分组讨论。结合已有的知识,学生能从案例分析得出家庭、学校、社会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和意识低下,自控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不稳定是内因,并能进一步分析得出,内因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坚定内心信念,不要被灯红酒绿所迷惑。这个同龄人的案例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大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22具有时效性
青春期的学生,对新事物更加感兴趣,如果课堂上的案例过于陈旧,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一旦用上了,就能激起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黄赌毒的危害时,笔者选用张默、房祖名吸毒、黄海波涉黄等新闻案例,利用学生关注明星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黄赌毒危害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23与专业相结合
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不同的专业,要选取不同的案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时,针对幼师专业学生,选取“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以及“太原幼儿园老师狂扇幼童70下耳光,只因其数学不好”进行对比。针对旅游专业学生,选取“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以及“中国最美导游文花枝”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中优秀的榜样以及反面事例有所了解,树立起恪守职业道德的意识。
3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31组织好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中心环节。包括说明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经和措施。学生可分别从自身角度剖析同一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要急于表态,但不能使他们离题太远,使讨论能按预先设计的流程进行。如在《避免违法犯罪》一课中讲授“见义智为”知识点时,教师通过案例“洛阳小伙扶老人被讹引热议”抛出“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的问题,请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之后,教师出示《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针对不同的伤情为老人提供正确的帮助,又如何在扶老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最后,一组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了小品“智扶老人”。这个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科学帮助老人的同时很好地保护了自己。
职业道德教案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注意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我校高职审计与会计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必考课程之一, 由于该课程内容大多是一些法规条文,理论性极强,如果采用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单向式的知识灌输,教师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势必沉闷,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此,要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我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有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谈谈案例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效避免学生“高分低能”
审计与会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或是一些简单陈旧的流于形式的案例教学活动,都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试想,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失败的教学。所以不能单纯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要与实践中的案例教相结合,给学生营造“实战”氛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学生的能力还体现于在案例讨论中表达自己、说服他人,倾听意见、修正自己。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比,对激发学习热情的作用是最大的。因为案例教学法完全摈弃了教师、黑板、讲台这样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室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表演舞台,而是上演一场以学生为中心,案例为桥梁,教师学生一同上演的集体秀。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课堂主角。学生以自由讨论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见闻
在案例教学中,先由教师讲述案例,再由学生自由讨论。同一个案例,因为个人经验和认识的不同,学生会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结束的时候,大家会从众多答案中挑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摆脱了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助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并使学生记忆深刻。
二、案倒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实施
(一)教师选择、展示案例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案例的选择,应该依据该课程的特点,教学内容和目的来选择。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实用性原则,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学生通过学习了会计支付结算相关的案例,结合课堂实训,掌握了会计结算的操作技能,譬如会开支票,会填进账单等。②典型性原则,案例材料的阅读量不一定要大,但内容必须具有典型性,对学生应有较大的启发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运用所学的财经法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③针对性原则。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选取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重要的、有价值的案例,舍弃与教学无关的描述。④时代性原则。案例教学要与时俱进,我国不时出台新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在教学中就不能选择一些过时的,甚至与已经废止的有关案例。
(二)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根据学生自己的案例分析报告各抒己见。案例小结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
笔者在在讲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那一节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经检查.在某企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以下情况(该企业设有档案管理机构):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各保管5年;总账、明细账各保管10年,年度会计报表保管25年,银行对账单永久保管。要求: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分析判断以上内容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学生在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参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文书档案,什么是会计档案?核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是属于文书档案还是会计档案?各种会计资料的保管年限是几年?同时也会带着这些问题与同学展开分析、讨论。就这样,学生在查找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有关知识。通过各组成员们的分析与讨论,使枯燥的会计法律知识生动化,形象化,印象更加深刻,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加全班的交流。在交流讨论过程中,需要教师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坦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允许有不同思路、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讨论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和讨论提纲。同时,教师要会倾听、善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要充分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最终达到在不同观点的撞击、不同思路的启迪和不同角度的论证中深化对案例的认识,学习、运用相关的原理和方法的作用。
(四)教师总结点评
案例交流讨论结束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做出归纳和总结,客观地评价不同的观点,着重说明争论的焦点,提出自己的分析解释。教师的总结是对学生的讨论、分析、评价做中肯回答的基础上的升华。为此,教师要观点明确、清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脱节,方能给学生指引出正确的方向。
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一)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强调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在案例教学中,要求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争取每一位同学能够思考案例事主的处境。如果不事先仔细地阅读案例,不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不积极讨论问题,一堂课下来,可能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案例的讨论结果,教师应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会多样性和创造性地包容与欣赏,包括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不同的理解水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当然,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如果偏离主题或出现错误,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去伪存真”的提炼,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并将讨论引向纵深。
(三)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很多,例如情景表演法、实物示教法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懂得不同教学手段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否则,就会一叶遮林,以偏概全;而且案例教学法自身也需要改进和发展,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实现形式,以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石海波.浅论案例教学的两个基本环节[J].成人教育,2004
[2]廖吉林.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之我见[J].北方经贸,2008
职业道德教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 师生互动规律 就业指导课程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经验之间联系的桥梁,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并有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真正掌握理论,适合于对应用型理论课程的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与师生互动规律的概念和内涵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具体案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成为中心,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原理,分析具体客观事件或特定人物等材料和启发式讨论。教师与学生处于互动状态,通过启发和诱导,让学生达到理解理论,掌握知识,提高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有效沟通等可迁移能力和综合素质。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规律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客体。师生的角色是二重的,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动态转换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法与师生互动规律在就业指导课程上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在高校就业指导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应用师生互动规律,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和实践者,而非旁观者。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完成讨论、提问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完善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1.生动性。理论是枯燥的,实践是生动的。教师用生动的实例说明理论,和学生之间展开积极良性的互动,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生机。
2.参与性。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规律能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彰显学生主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增进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同时,教师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钻研和组织教学内容,及时正确评价与反馈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的学习结果。
3.互动性。师生通过案例教学和互动活动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达到互补和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规律在就业指导课程上的实践
就业指导课程中,预设的课程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方法与技巧、简历制作、面试要点、职场礼仪等。在就业指导课程上,教师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和师生互动规律可以考虑以下内容:
1.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选择有价值的代表性案例
教师要针对教学对象了解其学习需求。教师在备课时须考虑很多方面,学生需要什么,教师需要给学生讲什么,教师最擅长哪些内容,再加上学生能给教师辅助哪些内容。教师在第一次上课时要有噱头,并且在选举案例时要考虑内容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反映某种价值观,体现某些价值。教师选择的案例须引起学生的关注,贴近学生的需求性和兴趣点。
2.采取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上课人数将其分组,一般以5~10人一个小组为宜。如果上课学生人数比较多,组员人数可以适当增加。教师管理好小组长,用小组的方式进行PK竞争,考虑适当点名。备课单元控制在15~20分钟一个模块,模块衔接要有逻辑性。
3.基于视频案例和文字案例的演示及研讨
教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和阅读特定的案例文字稿,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影片中出现的情况或案例文字稿中的具体情形,在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积累素材时要注意素材的质量、精炼性、代表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表意见和研讨时,让小组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上台发言陈述小组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发言,点出授课重点。
4.基于案例的角色扮演活动
教师根据精心挑选的案例,将职场表现编成小剧本发给小组学生,由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排演,在课堂上将各种职场表现以舞台剧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轻松的上课氛围中,获得深刻体验和直观感受。
5.基于案例的课堂互动实践环节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环节,组织基于案例的课堂实践环节。例如,在针对简历制作的环节,在简历制作内容中,教师列举成功简历范例和失败简历范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具有代表性的简历发给小组一份,并布置小组针对代表性的简历提出建议和看法,小组代表对发放的简历进行点评与分析,并分享其认为满意的简历。
6.充分利用外界力量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展开互动交流
由于就业指导课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教师需要揣摩理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并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比如微博、QQ、飞信等与学生进行课上课下交流。
三、实践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规律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意义
教师掌握师生互动规律,应用案例教学法,将就业指导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灌输的教”变成“互动的教”,将“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从而让学生在获得静止的理论知识之外,能够取得动态的启发和实践经验。教师应用案例教学与学生展开互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空间,可以在多角度、深层次的互动式分析中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推理和整体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教师应用案例教学与师生互动规律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认真备课,素材紧密联系实践。教师在选择素材的方面,把握素材的质量和数量,让案例的情境与现实契合。
2.注重引导、提高效率。案例教学信息量大。时间的可控性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进度,把握所采取的案例的时间安排。
3.总结反思,理论联系实践。教育家杜威提出“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反思教学特别有必要”,教师要经常反思课题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及特点,并反思课堂教学是否紧密联系实际。
4.以培养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和第一要义。就业指导课程传授应用性理论,但其最核心的是引导和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教师要关注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考分析、沟通协作、表达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连英,周之南,案例讨论式教学法与眼科教学改革[J].大连大学学报,2000,21(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