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艺术范文1
在声乐的基础训练中,始终应该用综合的、科学的和发展的观点,视学习者情况,考虑先从哪一方面入手对其进行训练,技术上应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给学习者选择适合其程度的发声练习和歌曲作品来进行练习,这在训练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把握的标准,并不能仅依据学习者声乐学习时间的长短,也不能只参照很多声乐教材中既定的、依照学校教育中学制的高低年级所指定的相应程度的参考曲目为依据。这些做法无论是对于发声训练的专业要求,还是对于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都是不够科学的,有时甚至是有冲突的。给学习者选择哪一方面的练习曲,选择什么样程度的歌曲作为练习曲,要着重考虑学习者的天资、专业修养和专业素质,歌曲练习同时还应兼顾学习者的文化修养。诸如学习者当时所能达到的音域范围,所能把握的音准、节奏程度以及学习者当时的歌唱能力等。这些因素无论是在发声技术训练中,还是在演唱歌曲练习中,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领悟和完成的质量。一般来说,选择适合学习者程度的练声曲,首先要使学习者容易理解,其次在完成发声练习时无太多的技术负担,这样就容易在完成发声练习的过程中,领悟到所需要的那种“感觉”,再经过几次反复练习,也容易记住那种“感觉”。如果选择的歌曲技术上也是如此,文学程度上也适中,学习者就很容易把在发声训练中获得的“感觉”运用到歌唱练习当中。反之,是很难获得这种效果的。如果选择的练声曲难度过大,学习者在技术上完成不了,就很难领悟某种“感觉”,即使有了那种“感觉”,多数也是模糊不清的,也就很难把那种“感觉”记住。而且,在声乐训练中,如果让学习者在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中,去完成在技术上胜任不了的练声曲和歌曲,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目前部分艺术院校,在声乐的训练、声乐人才的培养方面,除了宏观上依据年级的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外,对某一位学生的具体指导和培养方案,还是交给指导教师去独立完成。实际上,对声乐学习者个体而言,其训练方法、培养方案基本上完全由声乐指导者一个人掌控。这就要求每位声乐指导教师,不但要具备声乐教员的专业素质,还必须把握声乐人才的培养规律和方法。在这一方面任何一位声乐指导者,在走上声乐讲台之前,都必须具备在声乐人才培养中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实际上,声乐艺术发展到今天,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育,在很多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员,当走上声乐讲台之前,就应该补上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并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声乐教员给学习者选择练声曲和歌曲时,还要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严格意义上讲,当今我国艺术院校声乐专业和音乐教育声乐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经过助教阶段的学习锻炼环节,在老教师的带领下,补上指导声乐训练,学会怎样入手,怎样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对每一位学习者制订培养方案。训练中,怎样看待出现的问题,哪些问题须及时解决和怎样解决。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声乐指导中,对于学习者出现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甚至出现手忙脚乱的局面。这样既不利于声乐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声乐教育者自身的成长。
二、整体的教学理念
民族声乐发展到今天,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声技术的基础训练始终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之中。声乐作品演唱的练习同发声技术的训练,始终是密不可分、相依相随的,这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是普遍现象。
在声乐基础训练阶段,指导者首先应把握一个宏观的、综合的声乐培养理念,那就是:歌唱意识的培养,歌唱腔体的训练,科学通道的建立,咬字、吐字的练习,是需要在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解决发声技术上哪一环节的问题,比如,胸腔、口腔和头腔、喉头、声带和嘴巴的放松、打开等,都是在指导者的引导、启发下进行的。学习者凭借当时的理解,再通过完成发声技术训练,从中领悟到某些“感觉”,随后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做同一条练习,去捕捉当时认为是正确的“感觉”,同时牢牢记住那种“感觉”,然后把那种“感觉”用于声乐作品练习的演唱之中。这里说的实际上是声乐人才培养当中,训练内容中的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但要注意的是,事实上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任何一个问题的真正解决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这些都是知识的相互作用,发声器官的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的结果。声乐的学习,特别是在发声技术的训练中,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或完成好一条发声技术的练习,无论是站在学习者领悟的角度,还是站在指导者评判的角度,都应该从多角度用综合的、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发声技术的训练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中,真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
三、声乐教育中几种现象的思考
一些刚接触声乐指导工作的初教者,他们在声乐人才的训练过程中,往往忽视声乐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不知从什么时间开始,传统上把声乐指导形象地比喻为“师傅带徒弟”,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艺术院校按其《声乐课》技能、知识的传授方式,声乐教学中人才培养规律的客观要求,把声乐课设置为个别课的形式来实施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声乐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实施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不应只注意完成“班级”式的教学任务,因为这样往往会导致忽视和缺乏对各个学习者做出综合的、科学的和长远的培养方案,在指导学习者完成发声技术训练,引导启发他们分析、处理演唱作品时,就常常出现违背声乐教学和声乐人才培养规律的情况。我们认为,新老知识的学习、新旧技巧练习的完成,如果教师单一追求当时的课堂效果,而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很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习与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不能从单一的课堂效果预见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不可能胜任声乐指导工作的。
声乐教学中,有一部分指导者,特别是初教者,不同程度地给学习者选择的发声练习和歌曲练习作品难度过大,在给学习者解决某一问题,或者对某个学习者某节课的评价等方面,违背声乐学习的客观规律,常常要求过高,过分注重当时的效果,很难做到用科学的、综合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从而不能处理好学习者个体的培养方案,不能综观学习者个体的声乐培养过程同培养目标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不能从方向上把握培养目标的分步实施,而过分注重培养过程中个体、枝节的完美。
四、声乐训练中主、客体作用的思考
声乐教学中,有些指导者不太注意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简单地采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实际上,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定性和规律,在声乐学习中确实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实践上,在声乐学习中,指导者的表述、见解和学习者的理解领悟都不能脱离声乐学习和声乐人才培养客观规律的约束和限制。作为指导者,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在声乐教学中,指导者能给学习者的只有启发和引导,我们对学习者在技术训练和他们演唱作品的过程中的评价,不但应始终注意站在启发和引导的立场上阐明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还应该注意启发、引导时的用语,不能咄咄逼人,能指明方向帮助学习者去理解、去领悟即可。一般来说,在声乐训练中,我们不宜提倡用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语言来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在这里,由于声乐学习自身规律的特殊性,任何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往往都是不够准确的。如果我们硬要把一个很抽象的、理性的、科学的思考得出的观点,表述清楚、准确、肯定,其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另外,在声乐人才的培养中,就天资方面来说,如果学习者自身不拥有,我们是无法给予他们的。就学习过程来看,无论我们怎么启迪、怎么样引导,他们理解不到、领悟不到的,我们也是给不了他们的。
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给学习者的在每一时段选择的练声曲和练习作品,一定要根据学习的实际量体裁衣。在整个训练过程中,练习曲对自己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发挥的作用有多大,都不能太过分苛求。声乐训练中,对学习者技术训练和作品演唱的要求要纳入整个培养过程中统筹考虑,把对他们总体的要求,对训练效果的要求,应按照声乐人才培养、成长的客观规律,将其分散到训练的各时段,甚至是每次训练中分步完成,逐步达到要求。即声乐技术训练中各时段、各环节的质量要求,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声乐学习过程的宏观安排之中。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声乐训练中,指导者不应只是注意每次训练的效果,对学习者提出什么要求,对学习效果的评定都应该是从宏观入手、综合考虑、从长计议,绝不能单一地强调每一次训练的效果。声乐训练中,指导者对每一个学习者不但应能从宏观上、科学性上把握方向,还要能从每次训练中看清楚学习者领悟的方向是否正确,从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加以引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声乐技术训练中,学习者的理解、领悟是受自身天资条件限制的。而且,无论是在学习的哪一时段,解决哪一环节的问题,完成的质量同样受到学习者综合素养的限制,特别会受到学习者歌唱意识、科学歌唱通道的建立、歌唱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它们始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者在发声技术训练和声乐作品演唱时能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声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综合的、长远的过程。声乐指导、声乐学习具有其他学科学习的共性,但声乐学习有其学科自身的特殊性。
可见,民族声乐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声乐训练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发声技术训练,还是作品的演唱,始终应考虑指导理念、作品选择、技术难度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评价标准的因素,怎么要求,标准怎么把握。这些问题,不但是声乐训练、声乐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也是贯彻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在声乐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学习的哪一时段,是完成发声训练,还是演唱作品,指导理念不同,标准把握的不同,要求自然不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各个学科都具有的共同属性。而在声乐的学习中,即使对同一个学习者,完成同一条发声技术训练和演唱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其要求也是不同的,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实际上,这就是声乐人才培养循序渐近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整个声乐人才培养过程中来看,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取决于声乐技术训练过程中指导者的科学的理念、合理的方法、适度的标准和要求。
注:本论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边疆民族地区声乐教育与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云教研[2007]11号)
参考文献:
[1]周晓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江明惊.中国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声乐艺术范文2
关键词:节奏声乐艺术美
节奏是生命的基础,无论是昼夜的交替还是四季的变迁更或是潮水的起落中,我们都能看到它。我们都能亲身体会到每当我们呼吸的时候能感觉到节奏,在我们心跳的步伐中也有它的存在。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会有节奏伴随。作为音乐形式的载体,声乐节奏则是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的有机结合,在语言节奏的基础上,借以创造旋律,通过音乐化的组织,扩展了语言节奏的变化幅度,并使其产生了艺术化的效果。
声乐节奏结构在乐节、乐句等与词的句式音组的基础节奏对应与变化上,有着丰富的变化手段与方式,在节奏的强弱、长短、快慢等变化处理上,形成了多样统一的辩证法。
一、节奏美在声音组合形式上的体现
节奏美自然包含于旋律美当中,节奏是旋律构成的基本骨架,实际上旋律的句法、曲式结构则是节奏的扩大。根据生活、情感与物质运动的节奏规则,音乐以音响的长短、强弱与快慢的组织交替与变化,不仅体现出一定的语言自然的节奏特征,而且还表现出一定句式的节拍特征。同时更重要的是艺术的组织与发展节奏的音响表现,展示出千变万化的节奏运动形态,以特有的节奏美来增强旋律美的艺术表现。
声乐作品是声音要素组合成的整体,其创作的目的在于寻求其组合美,即是整体的和谐美。作为节奏,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就如脉搏的跳动、季节的变化等。节奏往往意味着有序,但音乐中的节奏则不同,比较特殊。
1、表现出无规律的是音长节奏。
音符,是用来记录音的高低、长短,其时值长短是有所不同的。音长节奏,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音符组合。一个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是由许多个不同长短时值的音符排列、组合而成的。在很多时候,这些音符的规律性并不是很强。
例1:《我捕捉小鸟本领高》(选自莫扎特歌据《魔笛》——捕鸟人帕怕盖诺之歌)
以上这段旋律则可看出,音符长短规律并不强,其排列参差不齐,不符合一般节奏的规律。
2、表现出节拍规律的是音强节奏。
当你和着音乐拍手或者跺脚的时候,你就是在对它的节拍作出反映,节拍是有规律的不断循环的搏动,它把音乐分做很多长短相同的时间段。节拍,也就是音强节奏,它是音的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
这两种节奏是对立而统一的。虽然前者的疏密造成听觉的缓与急:后者的强弱则造成听觉的重与轻。然而,音长节奏则是在某种音强节奏基础上千变万化的自由运动。赫拉克利特说:“差异的东西相结合,从不同的因素中产生最美的和谐。”这也使节奏美在声音组合形式中得到体现。
正是这种节奏的形式,使音乐高度组织化。它是音乐的“骨髓”,可脱落开旋律、和声单独存在,但旋律、和声却不能脱离节奏而单独存在。对于声乐艺术作品而言,演唱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则是在节奏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倘若不是这样,作品的演唱就会呈现混乱。因此,节奏美在声乐组织形式上,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声乐节奏在基本特性上的表现
声乐的节奏无论从长短疏密、强弱力度以及快慢速度,都可以根据内容与情感表达的要求,进行音乐化的处理,从而使它在旋律的表现中,发挥音乐节奏特有的功能。
1、声乐节奏的疏密:
节奏的疏密,是在同一时间内,音响所表现出的音值长短的结构性,一定音值正是一定音乐时间的具体表现。在音乐中乐音的长短是以音符来表示的,音符可以等值的划分成多个等分,根据各种音符在乐节中密集的程度,而显示出节奏的长短。由于表现特征的差异,也就负有不同的艺术功能。
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其音符的时值短,节奏表现较为密集,使得旋律富有激越、热烈的情绪,结合歌词来看,正好反应了歌词的语言特点,更突出了与朋友聚会时的欢快、喜悦的心情,以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表现出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3《送别》
此曲,则利用疏松声乐节奏,表现了不同的情绪内容,使歌曲富有婉转、哀伤、忧伤的歌唱性情境,细腻地抒发和描绘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倾诉了离别时的惆怅心情。
由此,声乐节奏长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诗化语言本身情感表达的需要,所谓“长吁短叹”完全是语言、语势的音乐化结果,充分发挥了音乐中长短音符用于舒展、紧缩的有力手段与技巧,深化了语音在音长上所力不能及的作用。
优秀的声乐作品善于艺术地处理长与短在节奏上的变化与协调,做到长中有短,短中有长,既有长或短的基本节奏,又在不影响这种艺术节奏的基础上,灵活地发挥在对比中的统一。
2、声乐节奏的力度
节奏的力度,是指音响运动中显示出的强弱变化。“音乐的声音既不能是无停顿、无定性的单纯的持续,也不能是许多杂音的拼凑:它既要有时间段落,又要有规律的抑扬顿挫。”人的内心生活并不是无定性、无停顿的持续存在,它必须随情感变化,在各种情感节奏中表现出强弱的顿歇和间断。节奏的力度体现出一定运动形态强弱的特点与对比,在强弱对比中发挥不同的节奏内容。
如一拍子,常常在戏曲音乐中出现。它的节拍以强音的循环为基本规律,这类唱腔在体现激昂、强劲的情绪上由特别的效果。再如,三拍子,它以“强、弱、弱”为循环反复的律动方式,由于强弱结构中,弱拍出现时值长,强拍出现时值短,不仅力度趋于柔和,且由于基本乐节的不对称性,为旋律提供了造形条件。
一切节奏内涵都有强弱的力度表现,作为声乐艺术的节奏也就必然要在强弱的力度变化中进行艺术的组织,使它成为有规律的强弱力度的和谐统一体,使音量的强弱轻重得到艺术的合理调节。
3、声乐节奏的速度
节奏的速度,是指音响运动所表现出的音速快慢的有机性。在一定程度上,速度显示着音乐的“生命”。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同样是丰富多彩的,音乐速度在情感、动态、性格、形象的具体表现上是有着缜密细微的变化的,在声乐中如果划定出快速、中速、慢速、自由变速等类型的话,那么它可以表现出细微的速度级进序列,生动地展示出速度的各种节奏特征以及在旋律表现中的审美作用。
声乐中的音速,是建立在语言中的语速基础上的。诗化语言的语音速度,同样是情感动作与语言动作的集中体现,以特定情感表达为目的。音速丰富了语速的表现力,根据音速的有机协调,它既表现了生活或语言的速度情绪,又展示了音乐特有的速度魅力。
节奏的疏密、力度、速度是声乐节奏美的基本构成因素,是节奏构成的统一体。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节奏变换的艺术处理,创造出短长结合或长短结合的节奏型,
把长时值节奏与时值节奏进行有机结合,短中见长,长中见短。
三、声乐节奏与情态活动的对应关系
声乐节奏,结构在乐节、乐句等与词的句式音组的基本节奏对应与变化上,有着丰富的变化手段与方式,在节奏的强弱、长短、快慢的变化处理上,有着多样性与统一性。它的外在音响节奏形式,正是内在心理情感节奏的生动体现。
从情态运动时间特征的体验与音长的感觉之间所具有的联觉关系而言,两者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由于情态活动中,包含节奏的特征,因此,以相同或相似的节奏为中介,各种情感体验便与音乐有了发生联觉对应的可能。
1、能够表现出空间的延伸感:
人的空间延伸感包括了对空间大小的认识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感受。音长节奏的长、慢、疏就能够表现空间的长、宽、开阔,体现由此带来的舒畅的感受:音长节奏的短、快、密则能够表现空间的短、挤、狭窄,体现由此产生的局促的心理感受。
2、能够表现出物体特性的大小、轻重:
从人的情感活动心理感受而言,物理体积大的和重的感觉可使用长的音符、慢及疏松的节奏来表现;而轻的和小的物理特性则是使用短音符和快及密集的节奏来表现。
2、能够表现出事物的运动特点:
事物的运动本就有快慢、动静、变化与不变的区别,因此,其本身也具有节奏的特征,我们只需运用相应的节奏进行对应即可。
4、能够表现出人物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人的个性与人格特征本身具有两面性,因此用音乐节奏来表现也是非常合适的。长、慢、疏的音长节奏就能够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开阔、大、开放的特性;而短、快、密的音长节奏则能够表现出狭隘、小、拘谨的特性。
5、能够表现出人的情感与态度:
情感、态度的表现则是与人物性格的表现有所不同。抑制、平和、安静是由长的音符、慢而疏松的节奏来表现:兴奋、急躁、激动则是由短的音符和快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
6、能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
如果要表现端庄的、稳重的、有礼貌的交往行为,则可使用长、慢、疏的音长节奏来表现:如果要表现随便的、轻佻的、无理的行为,则使用短、快、密的音长节奏来表现。
人的精神活动的时间特征与外显行为的时间特征具有一致性。因此,只有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歌词的情感表现,更加有助于声乐作品的整体性把握。
声乐艺术范文3
声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它的艺术手段和形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在声乐艺术表达中,语言和声音构成了声乐技巧艺术内涵和价值,直接影响着情感构成和艺术作品的风格,促进声乐艺术的多元发展,在声乐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关键词:
声乐;艺术;语言技巧
声乐艺术是现代艺术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声乐艺术通过用人的声音和艺术化的语言进行表演,生动而又形象有感情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声乐艺术之所以在艺术作品中被广泛使用,这与声乐技巧所含有的美学规律,及其表现形式和展现方式有密切关系。声乐技巧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来影响音乐表演中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情感表达和风格的凸显,声乐技巧通过与诸多艺术元素的结合,使得艺术作品的艺术形式和内涵出现多元的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声乐艺术中技巧掌握程度,影响着声乐艺术表达。在艺术作品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声乐技巧,通过对声音调节,使得艺术作品内涵得到完美展现。
声乐与语言。在每一部艺术作品中,只有声乐技术与语言完美结合,才能展现出一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生命价值。对任何一部艺术作品来说,语言是其艺术表达的基础和根本,语言直接表现着作品的格调和特色。在声乐艺术表达中,无论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等诸多的唱法,最基本的依然是语言。语言使得艺术作品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美声唱法的发展演变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诸如以前德语、法语以及英语等歌唱性难度较大的语言,均能实现美声化的艺术规格。比如通常在美声唱法中,“字正腔圆、明朗清晰”是各国声乐艺术追求的基础。语言技巧在我国历代声乐发展过程中作用依然如此,生动的语言文字成为中国声乐发展的基础。
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使得各民族音乐艺术风格上出现了差异,在音乐艺术表演中也出现了语言艺术表达的差异。正是这些语言上的差异,构成了各民族音乐的多样性,也产生出艺术文化的多样性。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和声乐艺术构成了音乐艺术发展的两只翅膀,其作用和地位同等重要。
声乐与声音技巧。作为艺术表达的一种方式,声乐在艺术中主要是通过人的声音和美学规律相互结合,才展现出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声乐表达与声音技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声乐与器乐的区别在于发音的载体不同。声乐依赖于人体的发声器官。人声包含着情感和交流,当它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时,所蕴含的生命活力和体现的艺术价值承载着人类普遍的审美习惯和情感交流。当声音成为声乐艺术发展对象时,通过技能技巧来掌握歌唱的方法就成了艺术传承的重要任务。
国外的发声技巧尤以意大利唱法为主,其表现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在声乐唱法发展的几个世纪里,不断总结发声和共鸣腔方面的规律,形成了特有的声乐技巧。我国声乐发展中,以民族唱法著称,我国声乐技巧对咬字吐字、歌唱呼吸、发声、共鸣、润腔等审美标准尤其严格。20世纪期初,由于西方音乐的传入,我国民族声乐深受影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我国声乐不断借鉴和吸收西方音乐长处,不断发展完善传统声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弥补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歌唱技巧上的不足,并使之有了较大提高,丰富了音色的表达能力,拓宽了音域,扩大了演唱曲目的范围。
随着社会进步和音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也不断发展,新的艺术作品也不断呈现,“语言、声音、乐音的综合艺术”融入到人类的精神与情感世界,声乐对音乐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
声乐技巧深化声乐艺术审美的内涵和语言使声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流动而开放的状态,使声乐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神韵与美感、文化与品质得到体现与传递,使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得到深化。艺术家通过声乐方式展现出一种含蓄、自然、朴素、真挚的格调,同时赋予艺术作品以清新、鲜活的生命。如《黄河大合唱》中,为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声乐技巧发挥了重要的手段,这种形式多样的声乐技巧全面地表现出中华民族艺术美与民族精神的完美交织,使《黄河大合唱》成为了我国声乐史上一部不朽的巨作。
声乐技巧使得情感表达在声乐艺术的发展中呈现出多元的态势,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由于人类审美取向的多元发展,技巧与情感作为声乐艺术中的两大主要元素,在声乐艺术传承与发展、演唱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一直是声乐研究者们讨论的话题。
声乐技巧是艺术风格呈现的手段之一。从音乐艺术发展来看,艺术“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艺术“风格”是声乐艺术的核心。在灵魂和核心并立情况下,技巧成为它们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参考文献:
[1]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2]杨仲华.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学术定位[J].中国音乐,2005(3).
声乐艺术范文4
(一)加强情感表达
声乐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上,情感上的共鸣,是吸引听众的主要途径。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表演者在个人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表演传达给听众的一个过程。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表演者的情感,使其更能与听众产生共鸣。声乐技巧的有效运用,使声乐艺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更具影响力,听众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情感触动,对表演者的艺术形象也有更深入的认识。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表演中的运用,需要与情感紧密结合,在运用技巧的同时,需要加入一定的情感表达,而在表达情感的过程中,也需要有相应的技巧来进行强化。如莎拉布莱曼和安德烈波伽利的声乐作品《TimeToSayGoodbye》,在声音的力量、轻松度等方面都有比较精细的控制,歌曲的层次感,主要通过强弱变化来体现。在歌曲的处,利用高音引起听众的共鸣,将歌曲中的情感进行了生动的表达。
(二)展现作品风格
声乐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吸引力,除了情感之外,艺术风格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特色表现形式。艺术风格,是体现艺术作品独特形式的关键,也是声乐艺术特色的重要表现内容。声乐艺术作品中的不同风格,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不同情感的一种表达。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运用不同的声乐技巧,能够营造不同的情感氛围,表现出不同的作品风格。声乐风格的形成,受语言、环境、风俗、审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技巧上的表现,主要是在发声、呼吸、咬字、语调、呼吸等方面。从我国南北方的声乐风格来看,南方主要关注音调的变化,在声调方面的变化一般比较小;而北方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声调一般比较高,且变化比较大,声腔之间旋律变化的频率也比较快。如从《洪湖水浪打浪》和《信天游》中,根据不同的声乐技巧,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作品风格。
(三)促进多元发展
声乐艺术的表演者,在学习和掌握声乐技巧的过程中,对其他民族或国外的声乐技巧也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而这些声乐技巧在表演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声乐艺术在保留原有风格与特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发展元素,产生新的发展动力。如意大利的美声唱法,是为世界所推崇的一种声乐技巧,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声乐技巧体系,是其他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努力方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我国在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声乐新唱法”和“中国美声唱法”,使我国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结语
声乐艺术范文5
关键词:声乐技巧;声乐艺术;作用;价值
一、声乐技巧概念和特点
在现代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歌曲的演唱也成了颇受人们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因此就要注重对声乐技巧的掌握[2]。声乐技巧也是表现声乐艺术、展现歌曲的基本技巧。从不同方面来讲,音乐技巧也有着不同的阐述方式。从歌曲的语言方面来讲,声乐技巧是指人声与语言的组合;从声乐艺术的基本情况来讲,声乐技巧是提升声乐表演质量的必要手段;而从声乐艺术的具体情况来讲,声乐艺术又包含了许多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如声音的音色、发声、咬音、内容表达与气息的掌握等内容。不同种类的音乐需要具备不同种类的声乐技巧,歌曲演唱者对声乐技巧的掌握程度对歌曲的演唱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将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完美的体现出来,就要加强对声乐技巧了解与掌握,并在具备以上的声乐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再注意在声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从而让声乐艺术作品更加符合其所表达情感,也更能获得听众的共鸣。声乐技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让声乐的演唱者增进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声乐中表现形式、作品理解与音色表现方面的不同。通常来讲,演唱者在获得一个声乐作品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一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以及内涵,然后在根据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变化,来进行情感的推进,这就可以通过声乐技巧来实现对声乐作品情感上的有效传达[4]。如,改变作品的声调强弱和高低、加重或放缓语气,通过这样的声乐技巧来处理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使演唱者既是在声乐音色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力度与节奏的转变,来为听众展现出不一样的声乐作品。同时,声乐作品的体裁形式就是声乐作品的品种,和其他声乐类别的表现形式相同,它们都是一种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按照基本内容可以将声乐作品分为叙事曲、抒情曲与赞颂曲三个类别。如《外婆的澎湖湾》就是一种采用叙述事情的方式来表达声乐作品主旨的歌曲体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叙事曲目,而《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一首比较典型的赞颂曲目,主要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爱与依恋,也赞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价值与作用
(1)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有所提升。而声乐作为可以沟通与传达人们情感的重要传递方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声乐技巧是声乐艺术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表现声乐艺术的重要方法,人们通过对声乐技巧的完善与增进来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5]。声乐技巧也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强调对音乐作品在精神上表达,也更加能为听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并且,声乐技巧与音乐作品的情感与主题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演唱者可以对发音、气息、吐字等声乐技巧的运用来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润色,从而表达出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全部情绪,进而达到打动听众的目地。在声乐艺术当中,如果缺少声乐技巧,就不能让声乐作品很好地表现出来,如果缺少较为出色的声乐技巧,就不能很好地传达出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美,从而很难让声乐艺术发挥其应有的魅力。(2)人们通常认为声乐艺术是一门需要进行情感感知的艺术,每个声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情感与内容,演唱者必须充分地领会到作品的曲情、词意,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品的风格及作曲家的创作个性等内容,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声音技巧与语言技巧,并将演唱者自身所具有的情感感受和声音巧妙地融入声乐作品作曲,从而增加对自身声乐技巧的完善与提升[3]。声乐艺术具有加强的生命力与灵活性,需要演唱者根据自身的实际发音状况与演唱风格来进行声乐表现方式的选择,同时,需要演唱者所演唱的歌曲可以打动演唱者本身,才可以让其自身所演唱的歌曲与听众之间达到很好的情感共鸣。并且,表演者也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声乐技巧上的优势,通过自身独有的技巧来完成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与诠释。只有充分地掌握了作品的演绎风格,掌握了作品的基本特点,进而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深化听众对作品内涵的理解。(3)声乐技巧可以有助于对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表达[6]。目前的声乐表演主要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三种演唱方式。通俗唱法最早源于19末期美国的布鲁斯音乐,并收到西部乡村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的影响,在丰富了通俗唱法的演唱形式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通俗唱法的发展。通俗唱法需要演唱者具有较强的气息支持和声带张力,在演唱过程中要注重口型的保持与下巴的放松且发声要自然,也要注重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按照自身的习惯与风俗所形成的一种演唱风格,其主要包含了民间歌曲唱法、说唱唱法、戏曲唱法与民族新唱法等内容,由于这一唱法主要是源自于我国的各族人民,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美声唱法是采用的混合声区唱法,这与其他唱法有着极大的不同。比较注重演唱者口、鼻与胸腔之间的协调,将演唱者所能运用的共鸣腔体全部都充分调动起来,需要演唱者可以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并要求其要具有较长的气息支持,才能达到声情并茂、感人至深的声乐艺术效果。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美声唱法的表现方式与风格也具有一定的不同。
三、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运用
(一)通过声音与语言增进实质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声乐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各国之间的声乐艺术交流,更是极大地推进了声乐艺术的发展。为了体现声乐艺术的价值,为了声乐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现,人们就强化了对声乐艺术实质内涵的探索。而声音与语言作为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手段,将其融入声乐艺术中,不但可以提升声乐艺术的美感,也有助于表达声乐艺术的实质内涵。在声乐作品的表演过程中,诸多表演者、艺术家将个人的情感感受添加到声乐作品当中,增添了声乐艺术的音乐美与情感美,再通过表演者或艺术家通过巧妙的声乐技巧进行衔接,进而诞生出感人至深的声乐艺术作品。
(二)通过快慢变化来表达情感
仅仅通过声乐作品是无法表达出声乐作品作者的创作情感的,通常需要声乐作品的表演者通过对声乐技巧的运用,再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来实现对听众情绪上的感染,进而达到表演者与听众之间情感上的共鸣[7]。在这样的前提下,声乐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也不再是声乐作品表面上情感的表达,而是对声乐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情感的一种升华,进而让听众在欣赏声乐作品时,也可以尽情享受一场来自听觉上的情感盛宴。需要表演者具备极高的声乐技巧,才能有效地表现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容,才能更好地将情感传达给听众,进而让声乐艺术在听众心中得到升华。想要实现对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就要将表演者的声乐技巧与情感表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声乐作品注入一定的生命力,让声乐作品根植于听众的内心深处,发挥其声乐作品应有的作用与效果。如,《我的祖国》这一声乐作品主要是表达出最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演唱时的强弱是以强、弱、次强、弱的循环规律出现的,也要注意4/4/、2/4拍吐字归韵与节奏的演唱特点,通过对声乐技巧地有效运用和演奏者情感的完美融入,来表现出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虚实变化来表现层次
声音的虚实变化主要是通过快慢变化与强弱变化来进行体现的。声音的变化主要包括渐强渐弱、渐快渐慢,也存在突然强弱与快慢来凸显声乐作品的节奏上的快慢。将声乐作品进行处理,从而让歌曲向听众们传递出一种愉悦的情感。这段数字歌是以香港的股票市场作为创作背景来进行创作的,而快节奏在这一段数字歌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还原出当时香港股市所具有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烘托了一种快活的氛围,更加容易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在这一段的结尾时,他们有时通过放慢节奏的方式来凸显歌曲的转折,进而体现出这一段歌曲的层次感。
(四)通过音色变化来塑造形象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音色也都带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音色所表达出的效果,给观众带来的听觉感受也有一定不同。有的演唱者声音较为洪亮,在进行歌曲演唱时也显得特别的空旷嘹亮;有的演唱者的声音较为低沉,所表现出的效果较为沉稳深沉。这只是说明个人的音色特色,并不意味着具有低沉音色的表演者不能够传达出沉郁以外的情绪。同样可以向听众传达出一种愉快、喜悦的情绪。因此可以得出音色虽然是声乐表达的主要基调,但并不是一种决定性因素,而同样的音色进行一些变化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所以需要根据表演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把握。
四、总结
声乐艺术范文6
一、前言
声乐艺术指导既应注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还应强调与器乐演奏的完美配合,只有在充分注重二者的高度融合基础上,方能充分展现出作品创作力度。对于不同体裁的歌曲,更需要展现出音乐特色的差异性,使之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艺术歌曲不仅包含着民族音乐与诗词歌赋的融合之美,同时也展现出独特的思想文化与艺术特色,需要演唱者在进行二次创作艺术加工过程中,既能展现自身的诠释与演绎功力,还能运用灵活的演唱技巧,声情并茂地表达到作品内涵,使之引领听众进入情景交融、至真至性艺术氛围。钢琴伴奏在演唱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旋律节奏上,还是在塑造意象之时,都能在自然婉转中自如流畅地体现作品内涵。钢琴伴奏都以其丰富的层次性将演唱与演奏进行了巧妙结合,使之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例如,在黄自的《春思》中,钢琴伴奏在运用大量的调式转换中尽显春意的朦胧之美;而在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中,又极为细腻地塑造了四季的意象之美;还有在新疆歌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中,钢琴伴奏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欢快的情景氛围,使演唱者将一幅诗情画意的少数民族幸福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听众眼前。
三、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必须具备良好的演奏基础,不仅能完美演绎歌剧咏叹调,还能充分展现艺术歌曲与声乐作品的内涵,使之无论在理解能力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能更加良好地诠释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速度转换,尤其是在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和声配合上形成完美而和谐的配合,使之在人声与器乐形成整体要素的基础上,既具有联合变调能力,还能展现出较强的即兴伴奏功能。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还要求必须拥有良好的音乐感受力,以及专业的弹奏技巧,在不断提升音乐艺术修养的同时,积累更多、更加丰富的文化与艺术知识,既能促进演奏者更加精准地把握作品内涵,同时还能真实还原创作者的风格特色,由此达到歌曲演唱与器乐演奏的完美契合,并充分展现钢琴演奏的丰富层次与独特艺术魅力。
四、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艺术指导
(一)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时代风格
中国艺术歌曲需要在深入而精确地把握作品内涵基础上,对作品的演唱与演奏进行细致对比剖析。例如,早期创作的作品中蕴含着质朴与优雅的特色,而在中期创作过程中,则侧重于较为激进与奔放的表现形式,但在现代中国艺术歌曲中则以更加抒情的表达方式,注重贴近于现实生活。因此,在遵循一定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基础上,深挖歌曲内涵与表现元素,使之通过完美的力度变化与速度推进,将歌曲演唱与演奏完美结合,并相得益彰地融入配合,使作品在更加注重补充与扩展中展现出丰富的和声色彩。
(二)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二度融合
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实践中,往往需要经过二度创作与融合,由此必须在歌曲演唱与演奏的相互协调下,既能找到最佳音区与音色,还需要演唱者以适当的音量与伴奏高度融合,充分展现歌曲内涵与情感表达。例如,在经典曲目《玫瑰三愿》的演唱中,为了更加细腻而强烈地表现出旧社会女性的悲苦命运,一方面,钢琴伴奏选择了以柱式和弦伴奏为主,并在音乐强弱变化上以弹奏力度进行明显区分,使之既富于歌曲演唱的多样性,同时又使情感表达与声乐旋律和谐统一,由此达到音色清晰度与规范性在起承转接时的完美契合。另一方面,钢琴伴奏还以浑厚而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生动刻画出艺术人物压抑且随时可能爆发的紧张情绪,由此也将歌曲的整体意境尽情展现。
(三)声乐艺术指导的教学促进作用
在声乐教学中,中国艺术歌曲无论是在个人表现力方面,还是在情感运用方面,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艺术指导,以及仔细斟酌与推敲,使之在艺术创作加工,以及演奏、演唱等各个环节加强融合,由此获得更多层次的表现力。为了更加丰富地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音乐层次,钢琴伴奏在和声配置方面往往以柔和平稳的表现形式发挥出起承转接的作用,而在表达强烈情感时,也能结合和弦演奏得以气氛的有效烘托与渲染,从而既实现了人声与器乐的完美融合,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五、结语
总之,在声乐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器乐伴奏与音乐表演的完美融合,而钢琴伴奏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形式更需要广大艺术创作者展开深入探索,使之无论在即兴伴奏方面,还是在共性化表现上,都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在进行声乐艺术指导过程中,更需要高度重视歌曲演唱与钢琴伴奏的相互协调配合,在丰富歌曲表现力的同时,也使音乐展现出完整而和谐的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王毓.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教学初探[J].艺术教育,2017(z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