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练习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二数学练习题

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同步练习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24分)

1.

(2分)

6÷6=(

A

.

1

B

.

2

C

.

3

D

.

4

2.

(2分)

钢笔每支8元,圆珠笔每支2元,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价钱的多少倍?这题是求(

)。

A

.

8的2倍是多少

B

.

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C

.

8是2的多少倍

3.

(2分)

20÷4=(

A

.

25

B

.

5

C

.

4

D

.

24

4.

(2分)

12÷(30-26)=(

A

.

3

B

.

84

C

.

90

D

.

4

5.

(2分)

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算式是(

A

.

4×6

B

.

6×4

C

.

24÷4

D

.

24÷6

6.

(2分)

“4×6=(

)×8”,在(

)里应填的数是(

A

.

64

B

.

6

C

.

3

D

.

42

7.

(6分)

在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1)

62=12(

A

.

“+”

B

.

“-”

C

.

“×”

D

.

“÷”

(2)

244=6(

A

.

“+”

B

.

“-”

C

.

“×”

D

.

“÷”

(3)

33=6(

A

.

“+”

B

.

“-”

C

.

“×”

D

.

“÷”

8.

(2分)

15个松果,平均分给(

)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以分得5个松果。

A

.

3

B

.

4

C

.

5

9.

(2分)

下面的算式中,(

)的得数小于28。

A

.

6×5-7

B

.

70-21

C

.

6×4+7

D

.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0.

(2分)

下列将5+5+5+4改写正确的是(

A

.

5×4

B

.

5×5

C

.

5×3+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37分)

12.

(12分)

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三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五得五 ________

________

四________二十四 ________

________

五六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3.

(3分)

我能填得准.

(1)

除数是2,商是8,被除数是________.

(2)

除数是6,商是9,余数是5,被除数是________.

(3)

一个数比7的8倍还多5,这个数是________.

15.

(3分)

在横线上填上“>”“<”或“=”

4+7________4×7

21÷3________8

8×6________45

16.

(1分)

把口诀写完整

三五________

18.

(4分)

不计算,在横线上填上“>”、“<”或“=”.

(1)

45+8________48+3

(2)

5+77________470+5

(3)

60+38________450+38

(4)

33+66________43+62

20.

(6分)

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________十八     三________二十七     六________四十八

________八二十四    五________三十五     七________六十三

三、应用题(共5小题)

(共5题;共30分)

21.

(5分)

李老师有一根长12米的电线,要剪成2米一段做教具,那么可以做几件教具?要剪几次才行?

24.

(5分)

二年级一班20名学生去植树,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7-2、

7-3、

8-1、

9-1、

10-1、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共10题;共37分)

12-1、

13-1、

13-2、

13-3、

15-1、

16-1、

18-1、

18-2、

18-3、

18-4、

20-1、

三、应用题(共5小题)

(共5题;共30分)

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2

初二下学期的学习就是纠正初一的缺点,巩固初二的知识点,打下初三的理想基础。初二是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结合点。

初二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无论初二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是好是坏都已经是历史是过去,初二下学期到底该怎么学呢?

新年之后,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初二下学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需要综合分析并加以推倒才能解除问题的最终答案,利用所学的识和曾经解过的题型,找出解题的方法,理清思路,迅速的将答案表达清楚,这一点对初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初二是初中阶段的过期,课业负担重,学习特别累,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如何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初二年级的学习?

工具/原料

一个良好、上进的心态。

方法/步骤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学科。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8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其他20%的时间留给其他的科目。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初二下学期除了听好课,还得多关心时事,如关注一些新闻等等,中考会涉及奥运的考点等。这些国家大事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一下。

第二。学习生活时间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记性最好的时候,建议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最好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就抄下来以积累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轻松多了。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一些男生比较粗心、对简单问题过分轻视、学习热情不能长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学习上容易分心、不专心等问题。另外平时准备错误集锦本,遇到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了。初中二年级抓孩子的学习习惯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三的时候,孩子就相对容易冲刺上去。

第四。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和辅导。

第五。课后温习加巩固练习。

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的辅导书。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适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会选择,可以咨询以下老师。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有意识地提前了解的学习初三、中考的试题,并分项对相关中考题类整理,进行阶段性复习。初二物理要结合奥物的题目,系统了解初二物理下学期的知识点,并做相关的中考试题。

结语: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渐区分开的一个学年。“好”与“差”在初二下学学期就能被具体的显现出来。

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情况是代表一个学生在本学年所付出的努力的客观体现,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对于主要知识点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等。在初二结束时,可以通过月考、期中、期末成绩让学生思考在即将到来的初三中,该怎样更好的提高自己才能在中考里取得出色的成绩,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科学习中哪方面还理解得不够深刻,要知道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都有可能会在中考被考察到,所以不能对任何一个掌握得不够的知识点轻言放弃。并且,初二下学期的成绩也可能会是将来所要报考的高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凭据之一,初二代表了初中学习的中间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稳定、初中前半段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等等,所以一定要重视初二下学期的学习,考察自己基础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因为到了初三是没有时间再进行基础知识补充复习的。

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3

这些日子天气炎热,我在上课时总是小猫钓鱼三心二意,走神。在数学课上,我想学但是我却不知从何下手。语文课上,我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拍。英语课上更别说了,只听见老师在叽里咕噜地念,但一个也听不懂。放假之后老师给家长打了电话。完了这回又是家校混合教育了。

刚一到家,老妈就说,咱能好好学不能,你好好学是为你自己。大人在家忙的累死累活。你一年学费一万多。我听见这段话就烦,这段话听得我耳朵里都生茧了。老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让我和她来个约定,我说行。经过两天的思索,我想好了草稿。一在学校好好学专心听讲每位老师的课三认真完成每项作业。四每个月各科老师都说我有进步。

来到学校,我找主课老师谈了谈,告诉老师这段时间我怎么回事,然后各科老师给我起了个点子。语文老师说你一后每当上我的课都搬着板凳拿着书爬到前面来。数学老师说你每次下课都到我那去哪。我给你个人出的练习题。一天二十道。英语老师说你以后背单词句子作文别找组长了,找我背吧。==

“我保证,以后好好听话,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我一定说到做道。

初二:1319100478

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4

怎样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有效地落实新课程呢?多年来,我们尝试过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发现近两年我校学习和实践的“洋思”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模式.

一、洋思教学模式简介

洋思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习题等).“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如:“两学两教,当堂训练”,“一学两教,当堂训练”,“多学多教,当堂训练”等.但不管这些课堂教学的结构怎么变,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洋思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提出目标,指导自学,质疑讲解,练习巩固”.

洋思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三清”:课堂上的堂堂清,批完家庭作业后的日日清,学完一个单元后的月月清.

综上所述,洋思模式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学,而这里的引导主要靠自学指导.

二、当前数学教材内容的“缺憾”分析

一个时期以来,给学生“减负”之声此起彼伏,媒体加以操作,教育部门也认为学生不堪重负,并认定重负之因是教学内容过多,过难,要求过高.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删减教材内容,降低难度(本以低得难以应付中考)和要求(如在添加辅助线的条数;在证明中“因为、所以”的次数;在了解、理解、掌握的咬文嚼字上在做文章),大肆拆桥断路(如“二次函数”内容被肢解;几何图形留下性质,砍去判定;不少定理因为公理,最后成了“事实”),最后干脆决根(公理)断脉(证明),把“平面几何”拆成了一堆“空间与图形”的砖、瓦、灰、石、砂,等不一而足.

有专家曾经说过:“课程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材.我们应当了解所用课本存在哪些不足,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完善、充分发挥其作用.”

这些教材内容的缺憾,给洋思模式中学生的自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洋思教学的精髓又是以学生自学贯穿始终.所以,急需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自学内容.近两年的洋思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肤浅的做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灵活合理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顺利自学

1.整合教材内容 修复思维体系

案例1 “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本将“轴对称”安排在初二第一学期,内容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区别与联系、作图,典型应用等,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旋转对称”和“中心对称”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内容支离破碎,如只介绍了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旋转后一对对应点的性质.而练习题中又涉及到了有关旋转的作图;应用旋转变换进行证明;计算;判断某个图形是否旋转图形等的题目.本来“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殊情况,但课本并未提及这两种对称之间的关系.如果让学生按课本呈现的内容进行自学,别说应对中考,就连课本练习题也无法完成,如果教师靠课后追加习题课的方式进行弥补,那也只能起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做了如下的整合.

课前作业:复习整理“轴对称”这一节所学的各项内容.

自学指导:

第一步 回顾“轴对称”这一节所学的各项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复习情况的抽查并作适当的弥补,可用媒体展示有关内容.)

第二步 第一组学生类比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点和具体内容,参考课本和练习册,用10分钟查找“旋转对称”的有关内容,把它们写下来.第二组同学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中心对称”的查找任务.

第三步 把你查找不到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先向同桌或邻桌咨询.

第四步 两组同学的代表向教师咨询查找不到的内容.

第五步 两组同学分别汇报查找到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板书.(板书设计突出三种对称的鲜明对比)学生归纳记录.

第六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种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步 自学教师出示的三种对称中典型的应用题.

第八步 课后查找有关旋转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典型练习题(类似例题).

设计意图:课前作业是为了给同学提供对比分析的材料.课上将学生分组,安排他们自学不同的内容,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节约学习时间,关键是能让他们体验向同伴学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共享资源.教师通过收集两组同学的自学内容,巧妙地板书内容,将三种对称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查找同类练习题是为了让他们形成解题能力.这样的设计,旨在用系统的观念,建构的思想,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于区别,修复课本不完整的知识体系.把一堂课放在教材的整体中考虑,放在符合学情的前提下考虑,放在整个学段中考虑,放在人的整个发展中考虑.

2.营造自学氛围,激活求知欲望.

案例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本内容在图形特征方面描述的比较详细,通过“观察”介绍生活中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通过“探究”揭示了两圆在五中位置关系下公共点的情况,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学生自学,但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用数量关系描述两圆的位置关系,只要求学生讨论,至于从那个方向讨论?具体讨论什么?只字不提,这种简单内容细说,复杂内容一笔带过的呈现方式,会使学生在自学时处于茫然状态,其结局极有可能是有讨论而无结论.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转贴于

自学指导

第一步 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分钟)

第二步 观察:用多媒体演示两圆的运动过程,注意两圆的位置关系.(2分钟)

第三步 画图:画出你观察到的两圆的各种位置情况.(5分钟)

第四步 探究:用线段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比较两圆半径与圆心距在五种位置下的大小关系.(10分钟)

两圆外离?d>R+r;

两圆外切?d=R+r;

两圆相交?R-r

两圆内切?d=R-r;

两圆内含?d

第五步 自学课本例3,注意解题格式.

第六步 当堂练习.

第七步 讨论:圆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圆是否也组成轴对称图形呢?如果能,找出对称轴.(教师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回顾”是为了让学生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研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观察”多媒体演示过程是让学生快速学会简单内容,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动手画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考查他们的观察效果.“探究”中指给他们具体的学法,可也减少自学中的盲目和无效行为.“讨论”是为了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层次,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自学和合作探讨,从而提高课堂自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正如数学大师陈省身在谈到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时说:“实际上开始我不是喜欢数学,但学习数学没有困难,我是作了数学才有兴趣”

3.开放教学方式 关注个性发展

案例3:“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前作业:让学生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基础知识总结在一张表内(要求:可自由设计,可查阅资料,可上网下载.)

第一步 用媒体展示学生作业,及时评价鼓励.

第二步 展示教师作业,与学生共同分析,共同校正.

第三步 让学生用运基础知识自编一组练习题,同座位交叉解答.自愿者板书题目并解答.抽样展示学生作业,及时反馈校正.

第四步 用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播放乔丹打球的一段录像,锁定投篮镜头,引出问题:一场篮球赛中,甲队员跳起投篮.设篮球运动的路线为抛物线,已知球出手时距地面高20/9米,球与篮筐中心的水平距离为7米,当球飞至距出手位置的水平距离为4米时,到达最大高度4米.设篮筐到地面的距离为3米,问此球能否投中?

(2)让学生设计解题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拨指导和个别辅导,让会做的同学板书做法.

(3)引申:投篮中若有人要“盖帽”,假定“盖帽”队员可摸高3.19米,问怎样实现“盖帽”.

(4)引导学生编一些类似的开放题作为课外作业(编题渠道不限,但要说明出处.),如投掷铅球、踢足球、打高尔夫、跳绳等问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将课本例题、习题、中考中的典型题串联重组,并将问题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师.多渠道,开放式获取适应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5

情境探疑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自学(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习题等)。“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解决自学中暴露的问题与存在的疑难。

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还可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一些变化的形式。但不管这些课堂教学的结构怎么变,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体现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充分放手让学生学和练,这是一条明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条线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这是一条暗线,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情境探疑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步: “提出目标,指导自学,质疑讲解,练习巩固”。

二、灵活合理使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顺利自学

(一)整合教材内容 修复思维体系

案例1:“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本将“轴对称”安排在初二第一学期,内容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区别与联系、作图,典型应用等,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旋转对称”和“中心对称”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内容支离破碎,如只介绍了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旋转后一对对应点的性质。而练习题中又涉及到了有关旋转的作图;应用旋转变换进行证明;计算;判断某个图形是否旋转图形等的题目。本来“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特殊情况,但课本并未提及这两种对称之间的关系。如果让学生按课本呈现的内容进行自学,别说应对中考,就连课本练习题也无法完成,如果教师靠课后追加习题课的方式进行弥补,那也只能起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做了如下的整合。

课前作业:复习整理“轴对称”这一节所学的各项内容。

自学指导:

第一步:回顾“轴对称”这一节所学的各项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复习情况进行抽查并作适当的补充,可用媒体展示有关内容。)

第二步:第一组学生类比轴对称的有关知识点和具体内容,参考课本和练习册,用10分钟查找“旋转对称”的有关内容,把它们写下来。第二组同学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中心对称”的查找任务。

第三步:把你查找不到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先向同桌或邻桌咨询。

第四步:两组同学的代表向教师咨询查找不到的内容。

第五步:两组同学分别汇报查找到的内容。教师作适当的板书。(板书设计突出三种对称的鲜明对比)学生归纳记录。

第六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三种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第七步:自学教师出示的三种对称中典型的应用题。

第八步:课后查找有关旋转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典型练习题(类似例题)。

设计意图:课前作业是为了给同学提供对比分析的材料。课上将学生分组,安排他们自学不同的内容,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节约学习时间,关键是能让他们体验向同伴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共享资源。教师通过收集两组同学的自学内容,巧妙地板书内容,将三种对称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查找同类练习题是为了让他们形成解题能力。这样的设计,旨在用系统的观念,建构的思想,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于区别,修复课本不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营造自学氛围,激活求知欲望

案例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课本内容在图形特征方面描述的比较详细,通过“观察”介绍生活中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通过“探究”揭示了两圆在五中位置关系下公共点的情况,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学生自学,但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用数量关系描述两圆的位置关系,只要求学生讨论,至于从那个方向讨论?具体讨论什么?只字不提,这种简单内容细说,复杂内容一笔带过的呈现方式,会使学生在自学时处于茫然状态,其结局极有可能是有讨论而无结论。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自学指导:

第一步: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分钟)

第二步:观察:用多媒体演示两圆的运动过程,注意两圆的位置关系。(2分钟)

第三步:画图:画出你观察到的两圆的各种位置情况。(5分钟)

第四步:探究:用线段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比较两圆半径与圆心距在五种位置下的大小关系。(10分钟)

第五步:自学课本例3,注意解题格式。

第六步:当堂练习。

第七步:讨论:圆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圆是否也组成轴对称图形呢?如果能,找出对称轴。(教师演示实验)

初二数学练习题范文6

一、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感觉后进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思维能力滞后。

小学数学主要是四则运算,单向思维,只问结果,不问原因。学生一进入初中,知识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思维能力跟不上,造成了学习上很“吃力”。

2、后进生“死读书”和“不看书”。

死读书型的学生可谓“用功”,他们什么都记,甚至书上的例题也记,这类学生初一数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二就不灵了;不看书型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不注意看书,上课听多少是多少,需记住的知识没记住。

3、对学好数学信心不足。

这些学生长期数学成绩上不去,经不起心里挫折,产生自卑感,出现兴趣倾斜。针对后进生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地能力,运用数形结合教学,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培养正逆思维能力,运用反例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某些数学知识结构的互逆性。第三,在教学上开展情感教学,语言亲切,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积极鼓励。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的是让学生自觉上路,主动入门,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从而达到开发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同时懂得自学的重要性,为今后做好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学生自学前,笔者结合自学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可以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进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在理解后进行记忆,做一部分练习题,检查是否真正理解,校对改错练习题,通过对练习中的错误纠正,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自学知识,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这样教材中较容易的内容,通过自学就可以理解了,不懂的问题同学们也能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注意带着问题听教师上课。

三、在教学的重点上注意设问

1、设问的深度要面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提问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应为提问而提问,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学生回答之前必须经过一个思考过程。问题太容易,学生没有兴趣,或简单地回忆就答出,不利于锻炼思维;问题太难,学生回答不出,失去提问的意义。在新授课中,开门见山提出有趣的问题,设置一个悬念或矛盾,让学生有“欲进不能,欲罢不甘”的之感,而后在逐步引导下充分调动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问题解决后,学生心理上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一种快乐的体验,从内心培养了兴趣。

2、提问要先易后难。

在教学中要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合理安排提问,当学生答错时,要多通过反面提问,让学生经过比较,认识到自己答案中的矛盾,并寻求正确的结论,必要时还可以追问,连环式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要有备而问。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是预先想好的,甚至是对哪些人提问事前也考虑过了,是全班提问,个别提问还是综合提问等。要使学生过后感到“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我的看法不正确”。

四、准确把握每堂课的小结

小结内容强调重点,指明关键,提出要求。使学生获得鲜明准确的知识。如果一节课重点比较明确,也可请1~3位中等生或后进生自己写在小结笔记本上。然后指定起立作答,要求说明本节课学了什么,重点是什么,对自己来说难点是什么。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评论,概括地引出小结的全部内容。也可用图表小结法,主要是讲概念、公式、定理以图表的形式概括出来,形象直观,呈现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结合我校实际,笔者认为数学课堂结构可以做以下的尝试:

1、预习(五分钟),在预习前,带着教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两分钟),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3、讲授新课(十五分钟),采用启发式,抓住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算技能。

4、课堂巩固练习(七分钟),主要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好、中、后进三类学生中发现问题,做重点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