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空巢老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注空巢老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注空巢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1

关键词:空巢老人护理器械 自助医疗

当与子女分开之后,面对空荡的房间和漫长的独独居生活,空巢老人在身心健康方面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与此同时,空巢老人也面临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患病率越来越高、行为不便等问题。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而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现代社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现阶段老年人的家庭医疗护理方面较过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对于许多的空巢老人而言,现阶段的医疗护理水平仍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解决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在自助医疗护理方面中面临的问题将会是未来阶段的研究重点。所谓“自助医疗器械”,就是使用者在不借助他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使用者本人一个人的力量,并在可操控范围之内便可完成治疗动作的医疗器械称之为自助医疗器械。

空巢老人除了具有与一般老年人的共性外,由于其不与家庭和成员或是相关护理人员居住,因此,在产品设计方面应该区别于普通老年人。

一、现阶段空巢老人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家庭医疗护理器械的种类也在日益更新。老年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政府和企业对这个特殊群体需求的关注也在的日益增长。即使如此,现阶段空巢老人产品市场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譬如:

(一)市场发展懈怠性。很多企业认为空巢老人自助医疗产品不同于一般老年

人医疗产品,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风险高等原因,不太涉及此项领域的研发(像空巢老人这一细化的特殊群体的产品开发涉及甚少),从而制约了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市场的发展。

(二)服务层次单一性。现阶段,有关于老年人医疗器械的产品及服务层次单一,而现代老年人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尤其是空巢老人涉及的自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进行。

(三)行业标准无序性。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尚未要求企业对于老年人医疗护理

器械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因此,老年人辅助产品中的产品标准、产品质量问题大量存在,可想而知,空巢老人的自助医疗护理器械的相关产品治疗更无从谈起。

同时,大多数老年人的产品,包括医疗器械产品在内,都是企业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之上,冠以“老年人”的名义而牟取暴利,甚至假冒伪劣产品也乘机鱼目混珠,导致市场的混乱,尤其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伤害。

二、空巢老人对自助医疗器械的要求

(一)生理特征的要求

与一般老年人相同的是,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的衰老,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思维系统也逐渐的衰退,并且空巢老人的最大问题就是居家生活中,没有子女或是护理人员与之相伴,无人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原则就是尽量为他们创造无障碍的操作使用环境,这就要求产品的使用和操作必须弥补空巢老人由于衰老产生的生理缺陷,以及身边没有照料人员所带来的不便,尽可能的实现功能明确化、操作自助化。

(二)心理特征的要求

老年人空巢现象,使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走入误区,集中表现为孤独感、失落感、衰亡感、病态等。空巢老人缺伐亲情、缺少与子女间的正常沟通交流而感到精神孤单与无助。调查表明,95%以上的老人表示晚年更需要精神关怀,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精神关爱更加重要。

大多数空巢老人很少参加室外活动,导致内心更加孤独。同时因疾病在身,他们很担心病情突然发作无法控制,因而心情变得焦虑不安。另外,由于怕被人说老,因此有些老年人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他们会设法让自己显得更年轻。

空巢老人对于产品的需求,在生理方面是为了解决因年龄增长和孤单而带来的不便;在心理方面则是要达到调节空巢老人情绪和给予心理安慰的目的。此外,设计空巢老人产品时还必须考虑到他们对于产品价格敏感因素。

三、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方向

(一)易用性设计

针对空巢老人易用性设计,主要着手与两个方面:一是简单的操作方法;二是独立的操控对象。这就要求要把空巢老人系统而准确的考虑进设计中。在医疗设计的产品上,能够为空巢老人直观理解相关治疗操作及使用方式上面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便利,使其在接受医疗器械发出信息的同时准确、快捷的对产品的命令和操作进行理解、接受。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空巢老人的自我独立使用要求,要使的操控简单,省力,能够集中控制。

(二)情感化设计

情感的传达方式很多,而使用者操作产品时,产品会通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设计语言向使用者传达它蕴含的情感元素,并通过使用者的主观体验和认知反应出来。

自主医疗器械的情感化设计是着眼于空巢老人内心情感需求,针对使用者精神层面的设计,在设计产品时融入情感的因素,这是在为空巢老人设计产品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呆种特定的符号和语义形式或产品的材质、色彩等设计要素将情感传达给其他们。根据产品的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使空巢老人在进行医疗护理的同时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抚慰和愉悦,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感动。

(三)无障碍性设计

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产品设计的最大目的就是让使用者享受到产品功能而获得心理和生理的满足。设计产品时,必须要从空巢老人实际使用需求设置功能种类,简化功能,剔除不必要的功能浪费,对重要功能进行优化。

1.人机界面无障碍化。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特定的使用群体,考虑其认知能力

和使用行为的特点,设计医疗器械产品的人机界面时,应将老年人的基本人体尺寸、人格特征、健康状况、行为分析、使用特点、家庭空间运用等考虑在内。人机操作界面设计应该更加美观易懂、操作更加简单及具有明显的引导功能,使空巢老人感到愉快、增强兴趣、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2.视觉信息无障碍化。对界面视觉信息进行优化组合,对信息进行分类,利用色块划分功能区域,使空巢老人顺利方便地认读界面操作语言,迅速获取信息。

3.产品尺寸无障碍化。应该考虑老年人特定的身体机能特征:身体尺寸变化、身体各部位力量的变化、造型与人体结构的适应性等,符合人因工学原理,让产品很好地适应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达到人机系统的最优化。

(四)安全性设计

由于空巢老人独自在家居住,身旁没有人照料的因素,在自助医疗器械产品设计时还要将空巢老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考虑在内。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要注意各操作部件是否连接牢固;各组件在安置上能否准确无误、易于辨识。

从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行动敏捷性降低、认知能力衰退来讲,语音识别设计是老年人产品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语音识别能快速方便地帮助老年人完成任务,并能避免老年人手动操作时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

四、空巢老人自助医疗器械的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年龄越来越长,然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空巢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小型化的矛盾相伴随,独生子女家庭已经累积了一亿多户、老年家庭空巢率已达50%,社会及家庭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老年人数量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不断膨胀,老年产业扑面而来。针对空巢老人的特殊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是对医疗卫生和工业设计行业提出的新的挑战。企业做空巢老人的医疗产品要把关心老人本身扩展到为老人创造欢乐充实的晚年生活中去。让空巢老人觉得自己不是老无所用、需要照顾,而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要使他们不但能快乐健康,而且老有所为,更好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虽然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对企业的利润暂时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老年人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信息的传播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有利因素。他们如果感觉呆种产品的质量好,就会在平常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将该产品推荐给自己周围的熟人朋友,这就无形之中为企业品牌和打开了畅销的大门。因此,只要产品真正符合空巢老人群的需求,那么即使降低产品价格,随着老年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同样可以使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企业敬老爱老的良好品牌形象,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2

关键词 老龄化 空巢 情感空缺 情感互动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1课题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空巢老人情感缺失,急需心理安慰。在我国,老年人口状况构成了社会最基本的国情之一。空巢老人一般泛指与子女分开居住和无子女的老年人,在对于空巢老人的这个群体的研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关爱研究一直以来是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

2设计背景

从设计伦理学角度出发,对空巢老人的情感特质和心理特质进行调查,对他们的生活形态进行总结,并进行分析。论文结合产品设计和情感互动两个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议题―情感互动产品设计,主要针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进行整理归纳。希望通过情感互动产品设计,拉近分隔两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弥补空巢老人情感上的空缺,提高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

3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在对空巢老人的相关研究中,心理层面的研究虽然近期受到关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成果尚显不足,没有生理层面的研究丰富。空巢老人心理层面的研究中,多为现状描述、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等,而抚慰心理的解决方案却提的很少。

设计作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空巢老人的国内研究存在严重滞后性,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空白都亟待填补。设计可以激感,情感可以抚慰心灵。情感的注入使产品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兼具了心理抚慰的功效。具有心理抚慰功效的产品其实一直存在,但是真正可以解决空巢老人情感问题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设计师在设计时有必要对情感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指出:我们常常认为,产品关注的是技术和他们提供的功能,然而,成功的产品关注的是情感。

情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在设计时候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情感诉求来找到共同点。例如,从空巢老人群体的视角出发,空巢老人群体的情感诉求是指老年人在由于儿女不在身边,或者无儿女,造成的情感缺失,生活得不到照料,他们急需儿女的关爱或者社会的关心。在研究空巢老人群体的情感互动产品的作用时,我们需要把他们的情感诉求考虑在设计中。

4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本课题旨在搞清楚三件事,弄明白两种情况和得出一个结论。

搞清楚三件事:(1)现有的设计真的就是适合老年人的吗?(2)有多少老年人在市场中“被设计”呢?(3)怎样满足空巢老人的情感缺失?

弄明白两种情况:(1)哪些产品设计真正适合老年人?(2)怎么做到“空巢”不“空心”?

得出一个结果:空巢老人情感互动产品设计研究。

5空巢老人与情感互动产品设计

5.1“空巢”不“空心”

“空巢”不“空心”――基于空巢老人的情感互动产品设计研究。设计结果――“空巢老人家庭留言板”交互式电子相簿及视频分享服务平台的建立,从几个方面来讨论和研究一个弥补空巢老人情感缺失的方案。

5.2空巢老人情感互动产品设计研究

空巢老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情感空缺,需要关爱。但是儿女们需要生存就要外出打拼,缺少时间照顾父母。怎样可以拉近父母与儿女间的距离?怎么可以使即使身在外地的儿女可以与父母很好的沟通互动,从而使老人心灵得到安慰。针对这一现象设计的――空巢老人家庭留言板,虽说是一块“小黑板”它可以给我们父母留言,留视频;可以告诉我们父母在不在家,告诉我们父母家里的温度,可以通过观看照片提醒儿女按时打电话回家。可以让父母通过它对我们唠唠叨叨。

5.3空巢老人家庭留言板

很多空巢老人与儿女不在一个城市,这样就会出现父母思念儿女,却又见不到面,有些父母担心经常打电话会影响儿女工作。这样就会造成老年人遇到事情无处倾诉,只能憋在心里,久而久之会发展成为心里疾病。空巢老人家庭留言板,采用一个可视电视墙。儿女可以通过电视墙录视频给父母,也可以和父母视频聊天。平时可以在家播放家庭团圆时的家庭录像或者照片。在产品终端上有一个挂钥匙的地方,当你把钥匙挂在上面可以进行终端开启。同时会在另一个终端上显示你是否在家,如果很晚了父母还没有回家,我们是不是应该打个电话问一下?在终端上会有天气提醒,这样随时提醒儿女关心父母家里的天气,是不是应该提醒他们加衣。终端与手机APP相关联,如果父母想念儿女翻看照片或者录像,手机上就会有提醒。提醒子女这时父母想念你们了,该打电话或者回家看看了。

参考文献

[1] [美]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 [美]唐纳德. 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没书出版社,2001.

[4] 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8-99.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3

关键词 空巢 老人 心理健康 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发展迅速。特别是在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城市,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也必然会引起了社会对于空巢家庭老人的关注。空巢老人的心理问题比一般老人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这不但严重影响到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和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1.1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子女关系、文化水平等因素有关。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关系、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尤其与婚姻状况、与子女关系的亲疏关系密切。中度以上抑郁的空巢老人占43%,中度以上焦虑的空巢老人占28.28%。可见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1.2配偶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起到关键作用

配偶健在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比丧偶独居的空巢老人水平高。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夫妻间生活上的相互照应和精神上的相互支持,使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同住夫妻的心理状况好坏与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独居的空巢老人应特别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完善社区服务,让子女多回家看看,给予独居的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

1.3子女的关心对空巢老人心里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与子女关系的好坏是影响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是老人孤独的直接原因,而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当代的老人基本上都比较传统,年轻的时候为子女付出了许多金钱、精力,有些还为孩子的孩子作贡献,当他们年老体弱,不再具备保护子女的能力时,就非常希望得到子女的回报,期望他们“常回家看看”、“常陪在身旁”。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儿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关心和照顾父母,尤其重视父母情感上的需求;另一方面空巢老人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要过分依赖子女,要增强自我养老的观念。

1.4经济状况也对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经济状况好与坏的空巢老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经济状况的好坏对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明显,甚至有些经济状况好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更差些。经济状况好的空巢老人在物质生活满足时更注重的是情感上的需求,但由于空巢、社会支持弱等原因使他们产生孤独、失落、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经济状况差的空巢老人生活条件差,有病没钱看等问题使他们产生自卑、无助、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维护对策

2.1加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空巢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常常感到孤独、寂寞,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下降,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其他亲人、朋友或邻居的帮助与照顾。需要政府与社会的介入,加快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与教育干预系统。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老的削弱,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障体制,老人们退休以后没有了经济来源就会完全陷入困境。此外,社区公共服务与教育干预也十分重要。它们可以分散建立在各个社区、居委会,及时向空巢老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供健康服务,进行心理干预。

2.2子女多给予老年人一些关怀

子女作为老人的心理慰藉及精神支柱,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老人支持,也要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人近老年往往都希望儿孙满堂,环绕膝下,即使有更多的物质也满足不了精神的需求,所以,子女在为父母养老的同时不要忘了父母真正的需求。

2.3老年人要改变自我的认知概念

老人们要正确面对空巢的现实,保持积极的心态,改变观念,靠自己创造幸福晚年。再者,多走出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还可以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这样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应对生活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

关爱空巢老人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都来关心“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让他们快快乐乐安度晚年。

参考文献

[1] 姜娜.岳阳地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11).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4

【关键词】成都;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一、引言

据统计,我国的老龄化加速发展从 2009 年开始,老年人口年均增加 800 万至 900万人,而到2020年将达到 2.48 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老龄化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凸现。《老年法》中指出:“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成都市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如何妥善解决因人口老龄化、家庭空巢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社区作为政府的基层部门,应该对辖区空巢老人进行直接的服务关怀。社区养老的概念是指将老人平时居住在家中,以家庭成员和自身的照顾为主,辅以社区养老服务。而社区养老对于空巢老人群体更为重要,由于平时没得到家庭成员的照顾,更加需要社区担当为他们养老的重任,这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下的养老模式探索。

二、成都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果

成都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成都将会初步形成“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和家庭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和养老机构提供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我们了解到成都各社区为实现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采取了很多措施。金雁社区设立了成都空巢老人爱心服务站。桂溪和平社区组织居民签订空巢帮扶协定。而少城社区为空巢家庭安装爱心一键通。成华区与家政公司合作成立了“成华区彩霞服务队”,帮助不愿意在养老院养老的空巢老人进行专业化的有偿家政服务,针对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服务队还会给予特别的关照和优惠。总体看来,成都对于空巢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三、成都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模式老存在不足

在养老服务机制上,往往是基层管理人员因为长期接触社区事务,对空巢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有所重视,而上级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家养老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社区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靠社区人员自发组织和志愿者提供,具有不稳定性,缺乏常态化的服务机制。另外,成都社区没有一个建立起一个分层管理制度,空巢老人在老人群体中常常被忽视。

在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配置方面, 参与空巢老人服务的人员大多是社区临时调配人员和志愿者,参与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建立空巢老人常态化的社区服务机制。

在资金来源方面,成都的大部分城市居委会用于社区养老活动的资金是没有专项经费的,需要街道自己筹集,辅以政府拨款,外加一些民间机构的不定期在物质上的帮助。

在法律权利保障方面,空巢老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立法还有待时日。由于一些老人的子女缺乏传统道德观念,一些社区没有形成一种敬老的社会风气,空巢老人的权益时常受到侵害。由于社区缺乏法律求助的渠道,大部分空巢老人选择默默忍受。

四、成都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议

(一)完善服务机制,发挥社区养老功能

由于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一个家庭赡养四个老人和代际分居的情况普遍存在。而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政府的只能提供有限服务。所以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该受到重视。结合政府的经济实力和空巢老人家庭状况,在社区形成一个基础养老服务机制,逐步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社区的养老服务为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应该无偿或者低价定期向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必要的家庭服务。对于身体不便和家庭贫困的空巢老人应该给予特别的关照。通过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养老功能。

(二)吸纳社区各方力量,打造多样化服务队伍

社区工作受到经费限制,应该鼓励家庭妇女和有意愿的空巢老人从事社区养老服务,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老有所为”。联系爱心企业开设专门的老年服务培训机构,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

另外,通过高校和民间志愿者的行动来倡议更多的人来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定期安排志愿者对老人进行上门志愿服务,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民政部门应该为志愿者、爱心企业和社区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积极参与空巢老人爱心帮扶的企业和高校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空巢老人的社区服务中。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社区养老常态化机制

大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适当增加资金投入,保障空巢老人服务工作正常进行。政府的资金支持是有限的,还需要发挥社会资金的力量,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社会养老服务事业,让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空巢老人的行动中来,从而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全方位的养老资金供应体系,财政的持续支持是社区养老的常态化运行基础。

(四)建立社区法律服务体系,为空巢老人开辟维权通道

加强对社区管理者和“空巢老人”家庭成员的法律宣传,提高各方关于“空巢老人”法律权益的意识,加快相关立法的速度。社区可以结合高校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对空巢老人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定期组织高校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空巢老人法律援助活动,这对培养大学生的会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普.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社区居家养老分析[D].山东经济大学,2010.

[2] 张瑞霞.我国城市空巢老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3.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5

近些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我国一跃成为了人口老龄化的大国。本文从空巢老人的生理、心理特征入手进行分析,研究产品情感化设计对于空巢老人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空巢老人的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方式和途径,通过情感化设计来满足空巢老人的情感缺失。

关键词:

空巢老人 情感化 产品设计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使我国成为了人口老龄化的大国。.随着子女的成长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子女离家工作,空巢老人的现象愈发突出。原有的家庭格局产生了重大变化,原本热闹温馨的家庭环境开始变得冷清,对于空巢老人而言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空巢老年人是与子女分开居住和生活的老两口或独自生活的老年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的12%,有近一半的老年人是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而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接近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年人。在现有的产品设计中,很多都是对于老人生活、医疗方面的设计,在产品中主要注重了产品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却忽视了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笔者针对空巢老人群体性特征,从生理和心理来分析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对于空巢老人的重要性。

1.空巢老人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

生理特征:空巢老人从生理特征上而言与其他老年人一样,在步入老年期之后,都会出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心肺功能退化的现象。由于视力的下降会影响对于色彩的分辨力,听力的下降会影响老年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在行动能力方面而言:由于骨骼和肌肉的退化使得老年人的活动机能受到影响,如弯腰困难、无法长时间站立、手脚活动不灵活等,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以前有所减弱。

心理特征: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考能力、记忆力和智力都会随之下降。生理机能的衰退引起了老年人生活中的不便,从而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受挫感。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从前各个岗位上的骨干变成了现在的“闲人”使得老年人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空巢老人相对于普通老年人而言他们的心理落差会更大,普通老年^有完整的家庭有儿孙相伴,心理上会拥有更多的满足感,然而空巢老人因为长期没有儿孙在身旁陪伴和照顾,长时间处于孤单的生活状态之中,使得他们心理上产生了失落感和寂寞感。依据空巢老人自身的特点笔者将空巢老人的心理特征归结为:首先空巢老人相对于普通老人心理更具自卑感和失落感,由于长期没有子女的照料,在需要呵护和关心时没有人在身边陪伴,造成老人心理上的自卑感和失落感。其次,容易形成老年人情感上的枯竭,由于长期没有人陪伴和照顾,老年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子女产生责备心理造成家庭不和睦。

2.产品情感化设计

约翰.奈斯比特曾说:“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社会中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渴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设计软性的一面来平衡技术硬性的一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产品设计发展到如今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只针对于外在形式的设计,更应该是一种增加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设计,所要创造出是能够激发和容纳人类情感的设计。空巢老人也是一个具有自我独立情感的群体,在产品设计过程不能忽视他们的情感所在。空巢老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长期的独身生活,使其产生了比较特殊和复杂的心理特征,他们更加追求关怀感、归属感、认同感。当产品设计针对于空巢老人进行设计时更应该注重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力求通过产品设计来弥补空巢老人在心理上的情感欠缺。设计大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他曾经说过:“我并不关心(我的设计)看上去是什么,我只关心它们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情感。”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是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可以让人对其产生依赖性。在空巢老人中实行“情感化设计”,就是要把精确的定位在空巢老人身上,从他们的生活形态出现研究他们的心理欠缺和情感需求,设计出无论是使用功能、产品形态、还是情感诉求上都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放眼于现有的产品市场,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专门针对于空巢老人情感需求的产品设计比较少,所以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空巢老人的情感化产品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针对空巢老人的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

3.1针对空巢老人生理特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产品设计是通过材料、色彩及造型使人们产生本能的反应,产品中的情感化设计就是将情感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去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情感化的产品设计在设计时一定要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并且确定这种诉求是用户所真正需要的。针对空巢老人的产品设计,首先要给老人带来生理上的认同感,这是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最基本层面,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审美体验,产品需要符合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随着老年人各方面机能的衰退同时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特殊需求,所以在产品设计的材料、色彩、造型的选取上要注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不要带给他们负面的影响。在选择产品材料,应当多使用触感柔和的材料比如塑料、木材、橡胶等。色彩上的选择,由于老年人视力的下降,尽量不要采用阴暗、深沉的颜色或者是对比太过强烈刺激的色彩,避免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不舒适的感觉,色彩搭配应该清晰、明快,识别度高避免应用太多的颜色,给老年人心理上带来认同感和舒适感。产品造型的元素的选用上应该多使用可以与老年人产生共鸣的元素和符号,老年人有追忆往事的心理特征,有一种强烈的怀旧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比价低,所以在造型上可以选择古朴的形式。产品造型的曲线上可以采用柔和线条,给老年人带来亲近感,力求与老年人达到心理上的共鸣。嘉兰图公司针对老年人设计开发的雅器老年人手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作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调研老年人对于手机的需求,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见图1,这款手机造型细腻、曲线柔和,使用对比清晰明快的色彩,更容易看见键盘上的数字和功能。手机按键设计比较大,易操作。手机最下方设有子女键可以一键拨通,并且手机的背面还设计了SOS按键,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与急救中心联系。手机的整体设计从外观上来说符合老年人的审美特征,功能上简单易操作,是空巢老人的社交变得更加简单容易,增强了空巢老人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3.1针对空巢老人心理特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由于长期无人照料,空巢老人需要独自处理生活实物,随着身体机能的日益衰退,容易造成生理障碍,同时免疫力的下降引发各种疾病的产生,使得空巢老人产生了自卑、寂寞、无归属感等各种消极情绪的产生。相对于普通老年人空巢老人更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在进行情感化设计时应该关注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产品设计要能够与老年人产生情感互动,以此来缓解老年人孤寂、自卑的心理活动。因为没有子女在旁帮助和指导,为空巢老人设计的产品更应该容易学习和使用,以此来保护老年人的自尊心,提高老年人的自信心,改变老人独居的生活质量。

情感代偿心理是普遍存在于空巢老年人之中的心理特征,当自己追求某种东西追求不到,因而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时,人们就不再去追求原来的目的,而是试图重新假设一个目的来追求,其目的并未重新设立,而是找了个替身来代替,这个替身是可以追求得到的。这样,假借它去造成―种目的实现了的假象,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心理状态叫作情感代偿。空巢老人的情感空缺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弥补,例如现在的很多老年人都会饲养宠物,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宠物身上,这是一种情感代偿行为在空巢老人身上的体现。所以在针对空巢老人的产品情感化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他们特殊的情感需求,提高产品的愉悦性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情趣,从而弥补空巢老人在情感上的缺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6

关键词:空巢家庭 城市 养老

中图分类号:G91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38-02

1 空巢家庭的概念

“空巢家庭”原是社会学者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模式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人家庭。有专家也认为: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庭。空巢家庭也包括因子女离世或独生子女离世而造成的老年家庭。

对于城市空巢家庭的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城市通讯和交通的便利,子女与父母住在同一社区或住在同一城市,两代人的来往可以比较频繁,虽然不居住同一屋檐下,但子女也可以尽照顾老人的责任。因此,这类的家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空巢家庭。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都在外省市或在境外居住,在本市只有老人居住的家庭。这是从父母与子女在居住的距离上对城市空巢家庭作出了具体的界定。

2 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的现状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极其突出,城市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加。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据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介绍,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85亿(占总人口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2009年,全国老龄办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指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已达49.7%,而且地级以上大中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高达56.1%,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区的老人中,空巢率达到70%。我国老年人空巢率与发达国家(独居及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当,并将持续增长。

由于我国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 许多夫妇纷纷响应“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使得家庭子女人数锐减,空巢家庭从老年进入中年,出现新空巢家庭,空巢期也明显提前。谭琳最早在论文中提出: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中的“许多人还不到50岁就进人空巢家庭生活, 考虑到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因素,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0一30年, 甚至更长。”我国老龄化的发展以及独生子女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我国老年人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将大大延长,空巢老人家庭也随之增多,空巢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 城市空巢家庭增加的原因

我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怎么在短短几十年城市空巢老人家庭的规模发展的如此迅速,甚至有些大城市的核心城区将接近发达国家了呢?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众多因素的结果,下面仅从三个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3.1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城市空巢家庭提供了物质保障

一方面,住房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成员的居住状况。过去往往是三代甚至四代人居住生活在一起,是由于经济拮据,父母或子女没有能力拥有更多的房子,而只好同居于一套房子。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住房条件更加宽松,许多家庭子女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拥有自己的房子,同父母分开来单独居住,从而使得代际分离居住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城市老人大多数是离退休人员,他们有退休金作为经济上生活的来源,基本可以独立维持自己的经济状况,而很少依靠子女和亲属。因此,住房和日常开支费用都具备了,对于低龄、健康和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来说,表面上已是无后顾之忧了,他们物质上有了保障,这是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物质因素。

3.2子女求学、就业和出国等社会流动使城市空巢家庭增多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竞争的加剧,人们不再可能或愿意局限于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要想适应现代社会,就必须打破地域和父业子传的僵局。于是,异地求学、就业和出国,就成了一种潮流,这不仅是青年子女们求知和发展自身的向往,也是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愿望。子女远离父母到他乡上学或成家立业等情况,年迈的老人自然就成了身旁无子女要独立生活的空巢了。

3.3家庭观念的转变为城市空巢老人提供思想基础

传统的农业社会主要以家庭为核心,父母养育子女成长,子女成年后要赡养年老的父母 ,形成了完全双向依赖的代际家庭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开放,这种依赖关系渐渐松懈。一方面,父母独立自主生活,能够有更多的自由和私人空间,渡过清静的晚年;老年人选择独居,又能够避免与下一代之间在双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发的代际矛盾;有些老人由于习惯于原来居住的地方,而不愿意离开,到子女生活的城市。另一方面,子女没有能力或条件或不愿意将父母接送到自己身边一同居住;有些年轻人认为,一段时间回去看看或拿些生活费给父母也是孝顺的方式,不一定要跟父母住在一起。这些父母和子女对家庭观念的改变也是城市“空巢”家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城市空巢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

4.1经济上困难

由于大部分城市空巢老人有退休金或者养老保险,所以经济状况一般要优于农村。但是,不少城市空巢老人也存在经济拮据的情况,比如不享有退休金的体制外的城市空巢老人,他们大多只能靠自己积累的工作收入、配偶的退休金、子女资助、社会补贴等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资助是极其不稳定的;尤其对于身患疾病的城市空巢老人,面临高额的医疗费用和较低的城镇医疗保障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会大大加重他们生活的负担。

4.2老人缺乏精神情感慰藉

在生活中,“不少空巢老人存在精神空虚、心理寂寞、情绪低落、孤独感和衰老感,表现为情绪上低落不稳、急躁不安、孤僻,生理上机能失调、食欲减退、睡眠不好等症状的‘空巢综合症’”。这种情况表明了城市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缺乏,而且,比起城市非空巢老人,他们渴望子女、配偶乃至亲属情感慰藉要迫切和强烈的多。老人精神情感中,占很大比例的是来自于子女、配偶乃至亲属,而又以子女慰藉为主。然而,现代年轻子女更多的是喜欢用物质来代替对父母的孝顺和责任,而忽略了老年人精神情感方面的赡养需求。

4.3担忧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

老年处于人类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身体体质和情感状态都比较脆弱,而空巢老人的子女又不在身边,这加重了他们对日常生活诸多不便和担心,如:日常生活中忘关煤气阀或电器之类的设备,都可能会导致空巢老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偷盗者突然敲门或冲入家中等引起老人恐慌。还有当空巢老人患上疾病,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时,不论是在家调养或住院治疗,远离身边或忙碌的子女都无法长期照顾和护理父母,那么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将出现危机。对城市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方面不免令人担忧。

5 解决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建议

当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数量和比例迅猛增长,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如何来解决老年人面临的严峻的养老困境,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5.1住房条件的改善、法定的照老假期,发挥家庭养老功能

首先,住房条件的改善。由于代际间生活方式的差异,子女和父母往往不愿意居住在同一套房子里;但为了便于照顾年老的父母,居住的距离又不能太远。要解决二者的矛盾,可以提倡居住同一小区,或者拥有一大套间旁附上小套间的房子。对于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来说,与子女居住同一小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半自理能力或无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来说,可能住在子女近旁的套间里更为妥当。因此,住房条件的改善,希望政府和社会在这方面给予优先优惠的支持,设计和建造有利于家庭养老的房屋布局结构,以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的住房困境。其次,法定的照老假期。我国有法定的节假日、工作人员的年假和产假等等,但是,当老人病重且只需短期照料时,由于子女工作无法脱身而放弃关照,导致老人难于康复或死亡;或者只好白天上班晚上照顾父母,年青的子女因此也身心疲惫。因此,政府应适当的给予在岗子女照顾父母的法定假期,制定相应的适用条件,如父母病情及假期的时长等具体的规定。如果每个家庭都尽可能的赡养好自己年老的父母,那么也减轻了政府和社会对城市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负担,所以,子女享有照顾父母的法定假期是必要的。

5.2政府要加强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庞大而快速的城市空巢老年群体,靠单一的家庭养老已经难于解决,政府需要分情况、分层次、有步骤的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首先,要分清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程度、不同护理需求的空巢老人。各级基层部门要下派或街道办或居委会等弄清楚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分类管理。其次,发挥社区养老服务的作用。社区是城市空巢家庭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老人对本地域有更浓厚的观念,对本社区中的邻居们也有更亲密的情感,所以,加快社区养老社会服务的建设对老人有很重要的意义,以尽量满足老人的生活、娱乐和医护等方面的需求。最后,完善养老院的建设。部分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心理问题是孤独,尤其是独居老人,而养老院养老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5.3城市空巢老人要调整自身的心态和生活

现在,家庭结构由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变成空巢家庭,父母对这一点,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子女离家前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节奏;尽可能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琴棋书画、养花养草养鱼等,适当的参加集体的娱乐活动、体育锻炼,丰富自己的生活,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上来,以舒缓空巢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从传统的在家做家务、看电视中走出来,走到户外,走到人群中,甚至可以利用网络,从现代的网络世界获取新的知识,感悟世界的变化,开阔视野。

5.4呼吁家庭和社会关爱空巢老人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精神慰籍。中国老人精神支柱的最大来源仍然是子女和亲属,家庭成员的亲情抚慰对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养老不可忽视。当父母年老时,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就应该义不容辞,所以,只要有能力有条件的子女照顾关心呵护年老的父母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是家庭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我国传统的差序格局的影响,朋友对老人的支持一般主要体现在社交方面,所以,对空巢老人而言,朋友的支持并不能代替子女或家庭的支持。因此,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应该更多的关心自己的父母。还有,要倡导建立社会志愿者服务队伍,志愿者帮助空巢老人解决日常生活上的困难,同时,给空巢老人带去外界信息,使他们有机会进行互动交流,以减轻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和精神压力。媒体要加强社会宣传,倡导民营等资本投资于老年养老事业,呼吁全社会力量对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总之,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及时关注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状况,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生命质量,营造有利于他们又健康又长寿的社会氛围、代际氛围和家庭氛围,以构建和谐的社会大家庭,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穆光宗.挑战孤独 空巢家庭[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1.

[2]熊汉富.空巢家庭:一个应当关注的老年群体[J].人口研究,1998(3):51.

[3]谭琳.新“空巢”家庭―― 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J].人口研究,2002(4):36.

[4]王静珊. 城市“空巢”家庭的新特征[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