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城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范文1

关键词:低碳城市;反规划理论;运用

“反规划”被认为是一种生态规划途径,也是一种景观规划思路。通过优先对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首先考虑低碳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给低碳城市提供的承载能力大小,提出在编制低碳城市总体规划前,应对低碳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低碳城市长期的发展保障出发,对低碳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反规划”方法的应用为研究低碳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及方法支撑。

1. “反规划”理论简述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扩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已显诸多弊端,需要逆向思维以应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反规划”理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反规划”(Anti- planning)一词最初出现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一文中,它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即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反规划”不是不规划,也不是反对规划,它是一种景观规划途径,本质上讲是一种通过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城市空间规划的方法。

“反规划”理论(Anti- planning Methodology)是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理论而言的,如果把“城市与环境”比作“图与底”的关系的话,传统规划理论是将城市当作“图”,环境当作“底”来设计的;而“反规划”理论则是“图- 底”易位,将环境作为“图”先行设计。“反规划”理论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反规划”概念包括以下含义:

反思城市状态:它表达了对我国城市和城市发展中一些系统性问题的一种反思;反思传统规划方法论:它表达了对我国几十年来实行的传统规划方法的反思;逆向的规划程序:首先以生命土地的健康和安全的名义和以持久的公共利益的名义,而不是从眼前城市土地开发的需要出发来做规划;负的规划成果:在提供给决策者的规划成果上体现的是一个强制性的不发展区域,构成城市发展的“底”,它定义了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并为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开发松绑。

因此,这种“反规划”实际上是针对现在存在的普遍规划途径提出的以自然过程及生态格局为首要考虑因素的规划方法,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进行指导规划,目的在于保留和营造连续的具有良好生态格局的连续有机体,考虑的方式是一种前瞻性,持续性和根本性的。但其实施往往与许多相关的利益相冲突,更有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等差异都会有不同的具体对策。

2.反规划理论在低碳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含概战略规划――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三部分的内容。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长远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定位、城市结构、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生态建设、综合交通以及城市整体形象等,重点在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结构的研究,城市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城市结构方面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土地利用、生态建设以及综合交通等因素发展保持平衡。战略规划将规划范围扩展到全市域,将乡村地区作为整体统筹研究,并对各次区域进行原则性定位,同时开展专题研究。

总体规划主要以城市次区域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规划区设定、次区域规模、城市空间布局、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绿地景观以及建设标准、用地分区控制等。以上一轮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常规内容为基础,是战略规划的延伸和落实,是城市战略化的具体布局。总体规划重点是线性控制,即对红线、黄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黑线共同构成的“六线控制体系”的定位定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主要包括城市近期实施规划和次区域近期实施规划,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而做的近期(一般为五年)的具体安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依据。

反规划的工作方法是先行规划和设计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再行安排城市建设用地, 以此来保障关键的自然和人文过程的安全和健康, 维护大地景观的生态完整性和地域特色, 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即首先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和控制起来, 不因城市的发展扩张而减少和损坏, 从而使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得以延续和发展。具体来说, 就是从城市非建设用地入手, 优先规划和设计生态基础设施, 包括维护和强化区域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区域生态系统, 维护和恢复规划区内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 保护和恢复森林系统和湿地系统等, 最终构建起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健康的景观格局。

规划和设计生态基础设施的过程,就是建立低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过程,它是低碳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保障。低碳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指低碳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按照一定规律在空间上的有序排列,它包括:①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②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系统;③维护和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④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⑤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⑥建立非机动车绿色通道;⑦建立绿色文化遗产廊道;⑧开放专用绿地;⑨溶解公园,使其成为城市的生命基质;⑩溶解城市,保护和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机和共生都是生态的重要概念,低碳城市规划应从有机共生的途径来进入自然过程,而不是一味的与自然抢地盘,与自然争夺资源,做到互生互存。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首先应该回答的是:要保留什么,不建设什么。“建设要有规划,不建设也要有规划。”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摆脱了旧城市论城市的思维方式,着眼于城市以外更大的区域范围,并且逐步将城市设计、城市景观和城市风貌、城市远景规划的内容纳入其中。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空间管制、重大社会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布局、城市空间布局研究、发展时序控制以及强制性内容等。

“反规划”思维方法对于低碳城市而言,对保护城市土地和生态格局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区以外区域而言具有控制和引导作用,对避免城市以外区域的干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规划”方法对于评价城市景观格局,避免由于不建设区域规划的不恰当造成城市建设区域空间与用地布局的不合理,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用地、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具有科学性、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杨永宏; 罗上华; 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环评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8年03期

[2] 沈泽昊; 景观生态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综述[J]. 生态学报 2004年04期

[3] 穆英华; 乔恒; 试论城市分区规划[J]. 城市问题 1987年02期

低碳城市范文2

据介绍,这些地区将承担下列具体任务: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打造低碳城市,厦门先行一步。据了解,早在去年年底,厦门市已在全国率先编制出台《低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下称《纲要》),重点从占碳排放总量90%以上的交通、建筑、生产等三大领域(占碳排放总量九成以上)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厦门的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达到0.39吨标准煤/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控制在6864万吨。该规划的编制完成,标志着厦门建设低碳城市已经从抽象的概念走向了具体的实施阶段。

推广精装修及地下综合体

专家认为,在整个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建筑领域几乎占到30%。厦门市建设局材料处处长张建全告诉记者, “去年,厦门市新增建筑面积1261万平方米,目前房屋总面积已超过1亿多平方米,预计2020年建筑面积将达2亿平方米。”

据统计,每建成1平方米的建筑,释放约0.8吨的碳;建筑建成后在运行过程中,空调、通风、照明等都需消耗大量能源,平均每平方米居住面积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达到11.31千克。张建全说,2008年,厦门市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量为449.05万吨,相较于2000年的185.2万吨,年均增速为11.7‰“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速度将逐年上升。”

为此,厦门市在城市建筑领域的低碳规划中,将采取九大举措推进低碳建筑,包括应用低碳理念设计建筑及城市建筑群布局,新建建筑符合节能要求,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应用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其中,新挂牌商品住宅用地“实行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即通常所称的“精装修”)早在今年上半年已开始实施。张建全说,实行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可从根本上解决二次装修造成的结构破坏、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和噪音扰民等问题,并在住宅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使用空间,建设一个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助理蒋洋认为,为了建设低碳城市,厦门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例如建BR个快速公交提倡公共交通、出台岛内商品房精装修政策等。厦门市已编制完成“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把交通设施、商业街、商场、仓库、娱乐设施建设在地下,一方面可节省大量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地下的恒温恒湿条件较好,还可节省大量空调能耗。

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林树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厦门已建成的地下工程,最大的问题在于都是单建式的,没有统筹规划,形成不了网络。由于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很低,节能效果也很不明显。因此,以后厦门地下空间的利用将统筹考虑,优先考虑大型地下综合体。比如,火车站地下商业街就是很好的典范,其地下商场规模达4.5万平方米,将多幢建筑物连成一体,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地下商业城。

节能市场悄然兴起

随着《纲要》的实施,厦门市节能设备、节能服务市场正悄然兴起。

依据规划,厦门正着手建立城市公共建筑单元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监测评价系统。目前,已完成建设大厦、国际会展中心等5栋具有代表性的标杆建筑的能耗监测平台建设。

不过,目前接受能耗监测的公共建筑毕竟还是少数,更多建筑则是接受能耗统计和审计,然后进行公示,发现能耗高于同类建筑基准的,依靠其“自觉度”进行节能改造。而节能改造,目前鼓励的是市场化运作方式,专业的叫法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从去年开始提供节能服务到现在,一年时间里,厦门共为酒店节约了25%的耗能,相当于节省了百万元的现金支出。”厦门某五星级酒店提供节能改造服务的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目前,专门从事节能服务的科技公司在厦门不上十家,看好这块市场的却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拿下业务的却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找人管理不如自己直接替换节能产品。

尽管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潜力巨大,但这一模式的运作在厦门尚属新鲜事物。一方面,专注于此领域的节能服务公司寥寥可数,另一方面,企业对这一服务模式的接受度还不高。

低碳城市范文3

关键字:低碳城市能源消耗能源结构碳汇能力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经济活动的重心在城市,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也在城市,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建设低碳城市应重视城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

一、对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认识

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也是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一脉相承的概念。低碳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紧密关联,既包含资源节约的内容,又包含环境友好的内容,但是,低碳经济并没有涵盖两者的全部内容。资源节约包括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一切生产资源的节约,而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针对节能、节材。环境友好是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一切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良好共存的状态,而低碳经济的重点是改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

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建设低碳城市的经验主要包括:发展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建筑;制定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城市,一是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高效率,二是着眼于“碳汇”处的吸收。

二、降低能源消耗的规划手段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2006年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的5.5%,但是能源消耗却占15%。我国规划建设领域的高能耗现象也相当严重。建筑业的高能耗贯穿于建筑材料生产、施工及后期运行、拆除等各阶段。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要从决策源头和宏观层面上确保低碳发展,城市详细规划阶段要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实现低碳设计。

(一)城市空间布局

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稳定的高效的城市空间结构,对于防止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大城市病的发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内耗,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我国城市的现状,要尽快遏制大城市主城区“摊大饼式”的蔓延趋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大城市的空间由局结构应以组团式为主,对主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和功能过分集中的城市要进行适当的有机疏散,并通过规划合理的城镇空间体系,适当遏制大城市的无限膨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从而减少城市夏季的空调能源消耗。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也应适当集中紧凑布局,以减少交通能源消耗。

(二)产业规划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和我国各地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有利时机,先行先试,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加大污染工业、设备和企业的退出力度,全面完成城区高污染企业的退出;提高各类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和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和电力等高能耗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战略,将可再生资源、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规划应该对低碳产业的发展规律加强研究,在用地规划等方面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和有效的引导。

(三)交通规划

交通与建筑是现代城市能源消耗最大的2个行业,点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因此,要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模式,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倡导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出行方式。据估算,北京小汽车出行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比例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大城市公交出行比例已达到50%~60%。

(四)房地产开发

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制定适合各地气候条件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以绿色建筑替代传统建筑,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政策与法规的建立;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与产品在住宅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延长使用寿命等。在规划报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建立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审批标准与审批制度。同时,要研究出台精装房规划设计标准,减少装修材料的损耗,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保留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群、庙宇和街巷,避免大拆大建。

三、优化能源结构的规划手段

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但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强度,不利于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当前,我国正进入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轮高峰期,而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一旦投入使用,不能轻易改变,这样将对减少温室气体排妄自尊大生长期影响,即发生“锁定效应”。而目前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避免传统燃煤发电技术的弊端,在资金、政策方面尚缺乏有力的保障。因此,在国家新一轮的能源基础设施规划中,要将眼光重点瞄准绿色能源和清洁技术。做到以下三点:抓好绿色能源项目的规划论证;太阳能和综合利用规划;开展农村清洁能源项目规划。

四、增强碳汇能力的规划手段

在我国大规模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搞建设,使土壤中的有机碳释放出来,将碳汇还原为碳源的现象很严重;随意侵占山体和水体,破坏原生态天然碳库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我国粗放型发展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转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也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

(一)严把绿线关,确保城市绿化用地

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结合城市的生态本底,科学、系统地划定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抗风险能力,把城市生态系统有机地纳入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之中,从而真正起到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进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二)着手立体绿化规划,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面积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城市的绿化量。传统绿化多采取地面种植大片草坪或树木的方式,而立体绿化则是在墙上和屋顶种植植物,植物栽种的载体区域发生很大变化。立体绿化所营造的城市绿色环境更能起到防风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吸收二氧化碳、减弱太阳辐射及调节建筑物室内温度的作用,特别适用于人口稠密、建筑物拥挤的城市闹市区。但是,立体绿化是一个长期以来容易被规划建设者忽略的领域。若把城市的屋顶建成“空中花园”,既可使建筑物隔热保温,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以不用多占土地而扩大绿化面积,美化城市空间环境。据测算,如果一个城市全部屋顶面积实行绿化,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将减少80%左右。因此,要着手研究把立体绿化规划纳入到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来。

五、结语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与配合。规划先行,城市规划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理应发挥龙头作用,把低碳理念、低碳做法贯穿到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规划手段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探索出切合我国发展特征的低碳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转型发展与城乡规划》—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

2、周宏春 《低碳经济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低碳城市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低碳技术 战略思考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逐步深入,国内的“低碳热情”日益高涨,低碳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内涵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题为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的报告,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 的概念,即“通过提高资源的生产率――以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的蓬勃开展,理论界对于“低碳城市”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也正逐步深入。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低碳城市进行了描述,夏堡认为(2008),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金石(2008)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 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付允、汪云林等学者(2008)认为,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 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低碳城市是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以经济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以低碳技术为发展手段,以低碳社会为发展目标,实现城市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

二、国内外低碳城市的案例

(一)国外案例

1、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通过设立碳信托基金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ST)联合推动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城市规划重点在建筑和交通两个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促进城市总的碳排放降低,各种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以碳排放减少量为标准,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相结合。

2、丹麦: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于2009年3月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应对计划,其目标是到202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城市。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这使其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哥本哈根有严格的建筑标准,并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鼓励垃圾回收利用,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新技术。提倡电力车、氢动力车等城市绿色交通,推行“自行车代步”。

(二)国内案例

1、上海:位于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上海市东滩地区,正着手打造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据规划,生态城的电力热力能源全部由当地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获得,为满足燃料电池的需求,将建立全国第一个氢能电网。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步行、自行车和燃料电池公交车将是主要的出行方式。

2、保定:2006年,保定就提出打造“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依托保定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础,培育以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体系。2007年还推进“太阳能之城”的建设,实行太阳能应用改造。开展以“煤改气”为重点的“蓝天行动”、以污水处理厂建设为重点的“碧水计划”和以绿化为重点的“绿荫行动”,加快废旧物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园”建设,努力拓展新能源应用领域。2010年以来,保定市围绕“中国电谷”建设、“太阳能之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大楼低碳化运行、低碳化社区示范、低碳化城市交通系统整合等6大工程,强力推进低碳城市示范项目建设。

三、江西南昌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思考

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以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以发展光电产业、推广应用新型能源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突破口,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南昌发展实际、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深化新型工业化战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适度轻型化,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以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通用太阳能电力(南昌)有限公司等光伏生产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薄膜电池、光伏发电设备,引进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构建南昌光伏产业基地。同时以联创光电、晶能光电等一批LED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硅底蓝光二极管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形成全国具有竞争力的LED产业基地。建立以研发生产节能、环保、健康的家电产品为主的家电工业园区,打造绿色节能家电制造基地。利用南昌的各类工业固体废弃材料及可替代资源,开发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轻质墙板为主导产品的节能型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建材业。

(二)发展低碳技术,改善燃料结构

低碳技术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部门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分为三类:第一,减碳技术,比如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清洁能源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就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首先要限制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的发展,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步伐,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和工业电机系统节能,注重余热余压利用和能量系统优化,提高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鼓励电力、钢铁、水泥和铜加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改造。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电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利用废弃农作物秸秆、城市固体有机垃圾和能源作物等进行发电,制造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燃料油,改善燃料供给结构。

(三)培养低碳理念,引导低碳生活

政府机关要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低碳型机关活动,推行绿色办公和绿色采购。教育部门要把培养低碳理念的相关内容充实到教学课程中, 从小培养孩子的低碳环保意识。积极开展低碳示范社区的建设、评选和宣传活动,在园林绿化、燃煤使用、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低碳生活示范,让低碳理念融入生活。创造市民步行、自行车出行的条件,或使用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

(四)实施低碳消费模式

在城市发展中引导公众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倡导和实施低碳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碳减排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当培养理性消费和清洁消费的理念, 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绿色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少使用耗能多的产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在消费观念上积极引导居民使用高效空调、照明及节能家电等低碳产品,倡导低碳购物、低碳装修等低碳消费意识。

(五)城市园林绿化,增加碳汇

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城市森林可以直接吸收城市中释放的碳,同时通过减缓热岛效应,调节城市气候,减少我们使用空调的次数,又可以间接的减少碳排放。据估计,一个完好的城市防护林体系,可以降低能源消耗10-15%,减少取暖费10-20%。主要途径:一是开展造林增汇活动,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碳贮量;二是保护和维持森林碳库,保护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中贮存的碳,降低和防止森林中碳的排放。三是增加城市森林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保护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城市森林的碳汇作用。四是增加政府支持力度。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贮存于生物碳库。

参考文献:

[1]夏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2008;2

[2]金石.WWF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环境保护,2008

[3]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2

低碳城市范文5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战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往往是产业、人口和经济大量活动的区域,城市地区也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地区。据统计,全球城市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世界的80%。因此,促进节能减排成为城市规划的关键,也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要在城市规划中融入节能减排的思想,响应国家的低碳战略和行动计划,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

1.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的概念与演进

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这一概念并不是城市产生之初就有的,而是在城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兴起的。起初,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最早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的概念,并对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进行了全面分分析。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指的是一种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问题所采用的新型城市规划发展理念。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时,要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和人文管理,实现低碳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这一理念的引入还是比较短的,一些大型城市大约在2007年开始引入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上海作为第一试点城市,一经实行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上海的低碳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国总结了上海低碳建设对的成功经验,不断充实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和含义,我国学者对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的分析和解释,总结出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满足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方式。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实行低碳战略能够平衡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转变人们对能源的消耗方式,使整个社会更趋向于环保和节约。总而言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能源的协调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更好的环境和能源的保护。

2.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现状

目前,为了使我国各个城市能够较好的实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先是开始了试点运行,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实践,在试点城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对低碳城市规划做出相应调整,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个低碳城市规划,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出能够满足不同城市特点的低碳城市规划,从而实现能源节约。首先,我们要在城市的生态环境方面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更专业的技术,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森林覆盖率的增长,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人员考虑到森林的吸碳能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来增加森林的吸碳能力。在落实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人眼要积极探索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并推广新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的损耗,从而实现经济上的收益,满足城市的低碳要求和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的的管理人员要加大降低能源消耗的力度,严格禁止各种能源浪费现象,取消浪费能源的项目,对煤炭生产进行严格的控制,严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于水泥等一些利用率比较高的材料进行节能处理。在实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改造汽车的排放系统,做到能源进出的清洁,增多天然气的加气站,提倡人们使用清洁能源,控制碳的排放。控制碳的排放是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

3.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的战略选择

我国的人口庞大,建筑资源短缺,同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现象。在我国,城市能源的消耗占资源总消耗的25%,具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实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具有现实意义且刻不容缓。只有保证了能源的节约才能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源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开始推广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并针对于这种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实行低碳城市建设。此外,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大力推广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能够促进生态和谐,改善环境污染,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慢,因此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也相对不足,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由于自身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数量多,人口数量多就导致能源消耗严重,城市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量多。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缺乏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口素质有待大大提高。在不断地对我国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途径进行探索中,开始实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进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低碳考核机制。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在进行年度考核时采用的是GDP考核指标体系,然而在应用GDP考核时,常常容易重视增量而忽视重量。因此,未来我国的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的指标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体系,融入低碳环保理念,将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量,环境损坏等生态效益都要列为低碳考核机制的重要指标。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时,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从而避免交通堵塞的现象发生,进一步避免了能源的浪费,同时也达到预防城市病的目的,从侧面上提高了城市的运作速度,也达到了减少能源消耗,低碳的目的。我国的城市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城市功能集中,这种情况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增多,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疏散措施进行疏散。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保证城市的绿地面积,目前我国的城市能源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方式,这些现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为了达到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和保护湿地等措施达到提高城市绿化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植物的潜力,为低碳城市规划贡献力量。在建筑工程施工时,也是温室气体大量排放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注意在建筑施工时实行节能技术。在工民建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涉及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和低碳城市规划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到节能理念,对能源消耗问题进行消耗最低的处理,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达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地位也随之不断增强。只有进一步实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才能保证我国进一步发展,跻身于环保节能国家的行列。低碳环保,才能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源的消耗的同时又使我国环境问题改善,是造福于民生的重要战略。

4.结语

城市往往作为碳排放的主要地区,是产业、人口和经济大量活动的区域,因此,促进节能减排成为城市规划的关键。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要在城市规划中融入节能减排的思想,响应国家的低碳战略和行动计划,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江游力,范宗耀.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技术,2011(20).

低碳城市范文6

(一)促进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

1.大力发展低碳排放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和数字新媒体产业,着力提升金融业、物流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投促委、市商务局、市信息办、市政府金融办、市物流办、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环保局)

2.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太阳能、核能、风能、LED等新能源产业设备制造为重点,加大投入,促进集约集群发展,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责任单位:市经委、市投促委)

3.推进再生能源利用。抓好传统能源清洁生产推广应用,着力推进生物质能、沼气、地热等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利用垃圾、余热余压发电。(责任单位:市经委、市能源办、市发改委、市农委、市建委)

4.抓好秸秆发电项目。完善秸秆收储支体系及商业运作模式,筹备建设秸秆发电厂,力争年处理秸秆40万吨。(责任单位:市能源办、市农委、市环保局)

5.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引进国外低碳相关技术和援助资金。(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统筹规划,全面推进。

6.申报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办、市环保局)

7.编制《*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政府研究室)

8.制定《*市建设低碳城市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三)强化节能减排,减少碳消耗。

9.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开展节能监测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淘汰落后产能、工艺和技术。加强对重点工业用能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节能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经委)

10.推进能源审计一条龙服务。组建能源专家队伍,由专家对能耗重点企业能源设备、生产形式进行能源审计分析,判断节能空间,提出采用节能设备的建议,策划节能项目,申请国家节能项目资金补助,形成能源审计、咨询、节能项目策划、资金申报一条龙的服务机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办)

11.推进建筑节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新建建筑设计优先利用地热等节能技术。采用多种措施,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责任单位:市建委、市能源办)

12.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推进城乡公交与市外公交无缝对接。推进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采用特定区域限制非公共交通车辆等办法优化交通组织。推广电动汽车。(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局、市环保局)

13.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力度,积极推进机关办公区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推进节能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使用。(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

14.加大节能照明产品推广力度。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大紧凑型荧光灯、双端直管荧光灯、LED、高频无极灯等国家招标节能民用照明产品推广力度。(责任单位:市能源办)

15.完善节能监管体系。实施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源头抓好节能。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落实《节约能源法》。(责任单位:市能源办)

16.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出台我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扶持办法,设立合同能源扶持资金,引进、培养、补贴能源评估中介,降低交易成本,形成合同能源交易机制,运用市场力量推动能源节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能源办、市财政局)

(四)树立低碳理念,建设低碳社会。

17.加大低碳理念宣传力度。举办低碳经济会展,加强新闻宣传,建设低碳宣传教育基地,提高广大市民低碳意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会展办)

18.举办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论坛。以市政府名义与有关机构共同举办“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论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19.推进城市低碳化建设。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控制中心城区规模,完善中小城市功能,提升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动城乡形态战略转型,从规划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建委)

20.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扩大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推广屋顶绿化工程,扩大城乡绿化面积,增加生物固碳。(责任单位:市建委、市林业园林局)

21.倡导低碳生活。继续推进能效标识制度,鼓励市民采用高能效产品。培养低碳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减少能源浪费。加快完善社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能源办、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质监局)

(五)开展试验示范,带动低碳发展。

22.设立低碳示范区(市)县。着力抓好全市万元GDP能耗最高的*江区低碳经济区建设,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同时,示范带动高能耗区域的低碳发展。着力抓好全市万元GDP能耗较低的*高新区、*区低碳经济区建设,打造低碳发展较高水平的示范样板区。(责任单位:*高新区管委会、*区政府、*江区政府等)

23.建设零碳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选择沼气发电成功典型进行试点,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沼气规模,推进沼气发电和综合利用,应用领先的节能标志技术,力争农业产业园区能源通过沼气实现自给自足,建设零碳排放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农委)

24.建设零碳旅游产业示范园区。以都江堰龙池-虹口旅游区、*北部生态旅游区开发为抓手,采用电动车、免费自行车及其他标志性节能产品,减少碳排放;利用周围森林、花卉苗木的生物固碳作用,中和二氧化碳,建设零碳排放的旅游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都江堰市政府、*区政府、市旅游局)

25.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实施“十城万盏”试点工程和“十、百、千、万”LED照明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到2012年完成LED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作,推广应用LED灯40万盏。合理划分城市照明等级,优化照明系统运行,提高城市照明能源利用效率。(责任单位:市能源办、市科技局、市城管局)

26.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积极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30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市建委)

27.开展“免费自行车”行动。在南部新区先行试点“免费自行车”行动,市民凭身份证或其他电子身份卡免费借用,方便市民换乘公共交通,鼓励市民低碳出行。(责任单位:市交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局)

(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28.完善我市能源消耗统计监测体系。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设置专人负责煤、电、油、气等能源消耗统计,完善我市能源消耗统计、监测体系。(责任单位:市统计局)

29.加快实施我市单位GDP能耗、流域污染物排放考核奖惩办法。在我市三个圈层实施单位GDP能耗考核奖惩办法,奖励万元GDP能耗降低速度高于圈层平均值的区(市)县,从机制上鼓励区(市)县降低碳排放。选取责任明确的主要河流断面进行监测,对污染物氨氮和COD(化学需氧量)等排放明显减少的区(市)县予以奖励。(责任单位:市能源办、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

30.落实公益林补偿办法。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办法,对集体公益林地按30元/年·亩补贴,鼓励植树造林,保护公益林,建立有利于生物固碳、减少碳排放的机制。(责任单位:市林业园林局、市财政局)

31.建立西南环境交易所。探索建立环境交易所,开展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交易等,建立中西部环境交易金融中心。(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国资委、市环保局)

二、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管理、倡导低碳生活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政府推动、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公众参与、循序推进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实际的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通过建设低碳城市,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到“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占全市能源总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以上;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15吨以下,确保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三、近期需开展的工作

建设低碳城市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近期需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掌握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城市有关政策和措施,申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二)编制《*市建设低碳城市规划》。

(三)设立低碳示范区、示范产业园和确定示范建筑。

(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

(五)开展“免费自行车”行动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建设低碳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低碳城市建设。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