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1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习作”: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比如,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能说出景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同学充分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家乡的景物,写的时候注意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拓展思路
不论你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山区还是平原、北方草原还是江南水乡,或繁华富庶,或偏僻贫穷,家乡都养育了你,你都会非常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景物是自然风景(如田野、果园、村庄、街道等)、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和各种事物(如动物、植物、器具、建筑等)的总称。所以,写家乡景物,选材的范围太广了。可以写家乡风景区的景物,也可以写一般的景物。如广阔的田野、茂密的果园、巍峨的青山、潺潺的小溪、繁华的街道或街道夜景、小巧玲珑的街心公园、幽静的胡同……都可以作为本次习作的材料。也许,你想写的景物很多,请你比较一下,哪一处景物你觉得最美,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就请你选择那一处景物来写。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习作提示
如何写好家乡景物呢?
1.抓住特点。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呢?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景物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或动静的变化来发现它的特点。例文《秋天的田野》的小作者抓住落叶、高粱、玉米、棉花等来写,充分体现了秋天田野的特点。
2.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按照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可以按照观察的时间顺序写。当然,要根据你的表达需要来确定,因文而异。例文《秋天的田野》按照作者观察的顺序由近及远,条理清楚。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2
一、初次习作应联系生活实际选题,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拿到作文题目,一般会很盲目,觉得无话可说,无处下笔。因此,教师在初次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一定按照课本的编写要求指导学生习作,应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作文题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消除学生的畏惧盲目心理。
我第一次指导学生习作,选题是:“熟悉的一个人”,共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最熟悉的人是谁?(2)他(她)的长相如何?(3)他(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你能通过一件事情来介绍一下他(她)的特点吗?设计这四个问题,目的是给予学生写作思路。
学生每天和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老师等接触,面对前两个问题,学生口若悬河,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其兴趣也在第一堂作文课上被调动起来。虽然在介绍外貌方面出现了介绍没有顺序,没有逻辑的情况,但其内容是真实的。之后,我指导学生按顺序,抓重点介绍,学生听后,马上整理思路,踊跃参与,都想展示一番。有个学生介绍到:我的爸爸今年四十六岁,头发却提前花白了。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长着一个红红的大嘴巴,左下巴一颗黑痣。他身高一米七,平时最爱穿西服了。
后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部分学生能抓住某个特点说出一件事来,但出现语句不通,叙事过程不具体的问题。我告诉学生写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白你说了一件什么事。李怡天同学介绍到:爸爸的爱好就是看电视。每当下班回来,爸爸就用满是皱纹的手打开电视。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听写作业,我让爸爸给我听写生字 。爸爸说:“我开始读了。”我写完第一个字,说:“下一个。”我说了好几遍,只见他把语文书放在茶几上,却用心地看电视。唉,爸爸只把看电视放在心上。
通过这样的指导示范,学生感觉抓住特点介绍原来并不难,只要将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事例用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就好。学生有了第一次习作的成就感,信心大增,在习作讲评时,我将每个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指出来,来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这样,学生再次习作时就不再有畏惧心理了。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
为写好观察日记,我提前三周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中的景物,并把每天观察到的记录下来,之后将这些记录稍加整理,便可成文。薛凡琴介绍自家的小狗很有趣,她写道:
菲菲(狗名)有两大特点:吃和睡。菲菲什么都吃,不像其他狗,爱挑食。当然,它最爱吃火腿肠,一见火腿肠就像发了疯似地扑上去,然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三两下几根火腿肠就不见了踪影。吃完后还会伸出小爪子,好像在说:“求求你,再给我一点,太好吃了。”菲菲可是个大懒虫,只要一睡觉,无论你怎样骚扰他,都休想把它叫醒。要是实在受不住了,它就会用乞求的眼神看你一下,让人再也不忍心打扰它了。
从她的文章中,我知道她观察仔细,所以才会把自家的小狗介绍得如此生动。
另外,我还让学生回家做一个密度实验,把鸡蛋放在加了水的水杯里(水高于过鸡蛋2cm),然后在水杯里慢慢加盐,看看有什么不同?并通过查资料、问家长等方法找出原因。我要求做实验时要详细记录过程,并按实验过程习作。
为使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我设计了护蛋活动,要求学生带生鸡蛋到学校,在一天里让鸡蛋完好无损。之后我指导学生习作《护蛋》,其中某位同学写道:
上课,我把鸡蛋放在口袋里,我很想看看它,可没有机会,就像妈妈上班时,心里很想宝宝,又不能离开。下课,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它看了看,呀,完好无损,我真高兴。护蛋,这个活动很好玩,也很累,因为我终于有了当妈妈的感觉!可我只当了一天,妈妈却要用一辈子呵护我,做妈妈真不容易,我要做个听话懂事的孩子,来报答妈妈的爱!
三、利用多媒体,拓宽思路,丰富视听体验
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宽写作思路。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3
那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消除畏惧心
学生对习作畏惧,是因为是习作时感觉到无话可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只有在写作之前指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感知、调查、阅读等方式直观地观察生活,获得真切的体验,学生才会有米可炊,才会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欲望。说起这“吐”,那学生的畏惧心还得从另一个方面去消除,那就是得让孩子有倾诉的对象,习作给谁看,你的话对谁说,学生得清楚,这一点弄明白了,学生才会有“吐”的欲望。才知道如何去倾诉。比如说:你让孩子介绍家乡的景物或特产,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有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了,你要让对方觉得我们的家乡美,让他爱上这个地方,你会想什么办法从哪些方面给客人介绍。让孩子进入情境,畏惧心理不翼而飞,表达自然就会流畅。
二、课内常练笔
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文章的表达方法,也能减缓作文坡度,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如:学习了古诗《山行》,在孩子们领会了诗的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后,让孩子们发挥想象,改诗成文。那就水到渠成了。
刚进入三年级时,在明确小练笔目的的前提下,我不断地思考实践,发现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从形式入手进行片段小练笔,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感受了荷花的三种姿态之后,让学生写一种自然景物,发现不同的形态,体会不同的美,学生有形可依,再加上观察体会,片段的完成也毫不费力。学生从形式入手的小练笔有两种形式,一是学习作者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做到“言之有物”;对于中年级的孩子而言,这应该是难点所在,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引,一步步深入,达到具体。比如说孩子养鱼这一趣事,怎么养的,可让学生先进行回忆,然后由其他孩子设计问题,步步追问,进而做到把事情写清楚的目的。二是学习怎样构段,做到“言之有物”。让学生在理解内容后,以课文现有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结合文本的语言形式,设置模仿为中介环节,运用知识迁移的原理,大量指导学生仿作训练,形成一种积累性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领悟到文学组合的种种规则,并实际运用。从而促进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材料中学会“言之有物”。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第四段“原野热闹非凡……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时,启发学生在读中思考:你从哪看出原野热闹非凡?学生感悟到从“大豆和高粱”和“榛树叶子”可看出原野热闹非凡。接着我引导学生认识这一自然段作者先用“原野热闹非凡”这句话概括地写出原野的特点,再具体地写怎么“热闹”。这种方式叫先概括后具体。我又指导学生做一株大豆或者高粱,根据课文对大豆、高粱的描写表演课文,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把物当人写到方法叫拟人手法。这种修辞方法一般表达作者对物的喜爱之情。你见过什么地方热闹非凡?学生:超市、菜市场、校园的课间……你能不能仿照此段的写法把你见过的一个场面写下来。开头“ 热闹非凡”起笔,使学生活学活用,融会变通,掌握这种构段方式。
三、课外勤观察
许多孩子面对习作,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可写的材料,而是孩子们缺少一双会发现精彩的眼睛。正如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我们的生活道路上撒满了金币,可惜我们没有去发现它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才能提高习作水平。
观察要有目的。学生生活中碰到的事、物、人、景太多,在他们脑中的信息量太大,不加以疏导,就不可能全部仔细的观察。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有目的观察,有的放矢,才有收获。观察的目的,可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教师引导。
要会整理。整理的过程是在脑中放电影的过程,留下那些给你启发的,让你难忘的,让你快乐的、伤心的。这也是观察要有重点,不是事事、物物巨细。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作文 素材 方法技巧 情感
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之所以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常常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原因有二:第一,生活面太窄。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小孩摔一跤,都会全家跳一跳,所以只要有可能,家长不会让他们有一点点的冒险,接触的生活面当然也就小;学校就更强调安全了,基本上取消了曾经的春游、秋游,即使是学校运动会,没有买人寿保险的学生都不能参加比赛。第二,年纪小,对生活的感悟少。有很多事物,即使看到了,也不知道可以写进作文,没有意识到身边那么多的事物都是作文素材。针对这些情况,解决的办法有:
1.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较感性,对彩色的画面、生动的音乐都很感兴趣,在作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漫画、动画片、生活短片、生活知识片等,能够重现生活,使学生展开想象,比相对苍白的口头表述要有更大的吸引力。虽然这个办法有诸多好处,可是它毕竟不是生活本身,所以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2.延伸学生的课堂
仅限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只能是闭门造车。要让学生把离开课堂以后的生活,也纳入作文素材的积累范畴,比如走读生上下学在路上的所见、每天和家人相处的所感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从何而来?不就来自学生的周围吗?
3.在可能的范围内,扩大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面
建议家长在假期的时候,多带孩子“离家出走”,这个“出走”可远可近,可以到森林、大海、草原等去接触自然,也可以到乡村、公园、甚至工地附近,去观察社会。带着小孩出去的时候,千万不要事先布置任务,以免给他带上心理压力而导致厌烦情绪,就只是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蓄积素材。另外,在安全范围之内,还必须让小孩有一定的自由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时间,这时候的他是最自然最放松的,所看到想到的都发自内心,一旦表达出来也是最有灵性的部分。
这几个解决办法都是为作文作材料方面的准备,必须遵循两条原则:愉快原则和吸收原则。只要他愿意去看、去听、去闻、去接触,不要勉强他表达出来,除非他自己想要这么做。
二、要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有了足够的作文素材,再学一些作文技巧,基本上就能够毫不困难地写成完整的作文了。在苏教版三年级的作文训练编排中,内容有:写人(介绍自己)、写事(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自己的课余生活、自己学会的本领、父母对自己的爱、编写故事、编写童话故事)、写物(自己选或画的秋天的画)、写景(家乡的景物、家乡的环境)、写地(自己去过的或者想去的地方),另外还有观察日记、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己的发明等。范围虽然很广,可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必使用多复杂的方法技巧,就能写好。
面对所有“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多”的作文问题,总的来说有一个化解办法:细化。细化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大整体给分裂成无数的小局部:
1.写人写物
只要教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人可以从上到下、写物可以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写具体内容的时候做好两个选择:(1)从所有可写的部分中选择,比如写人可以从头顶的头发,一直写到脚底,不可能什么都写,所以就要选择其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部分来写。比如用细长的眼睛表现人物的温柔,扁鼻子表现普通、不出众,粗糙的手表现勤劳等。(2)在第一个选择之上,对所选材料安排一下详略,哪一点给人印象最深、最能表现人物,就写得最多、最长,反之就一笔带过。写物写事与此类似,区别在于写物要注意突出物的特征,写事要注意表现做事人的性格。
2.写景写地写情
写景写地应该在写人写物的方法基础上,带上写景,因为所有的写景、地都不是最终目的,都只是一个手段:通常为了抒情,所以在所有的景物中可以挑出来的景,是为表达一定情感服务的,而三年级的写景作文情感,一般表达的都是喜爱、热爱之情,因此所要写的景物只要是自己喜爱的就行,然后按照最喜爱到一般喜爱,由详到略一路写来,就能娓娓而谈。
三、对作文的情感问题
解决了以上两点,第三点“讨厌写”基本上解决了,这只是基本上。因为还有的小孩有内容、也会方法,就是对作文有抵触,那就要针对具体原因来解决:如果是不喜欢课本的安排,可以放宽松一点,只要写人、写物或写景就行,不必一定要写自己、写熟悉的人的事或是家乡的景。既然作文的目的是喜欢和学会写作,就不必拘泥于现有的教条,教材仅是一个达到目标的载体。
小学生作文教学努力的结果,就是想让孩子们喜欢写作、学会写作,能够写出好文章。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小学生的心理,顺着这一条心灵之路,想要达到目标终点,可以使用的方法就很多了,可以步行,可以乘车,可以骑马……笔者只想到其中一点,斗胆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5
一、把握阶段目标,切忌揠苗助长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然而回顾我刚接手时上的一堂有关写学生的课余生活的作文课不禁汗颜,具体是这样上的:同学们,前面进行了口语交际,知道咱班的孩子在课余时间有许多爱好,真了不起!那今天咱们就把这些爱好写下来,好吗?孩子们都说“好”。于是我打开话匣子,引导学生开始一步一步的接近本次的习作目标:首先得确定自己课余生活中做得最多的是什么事,然后写你是怎样做的,接下来写你经常做这件事的感受。随后一声令下“开始写作”。谁知学生们顿时面面相觑,接下来孩子的发问竟让我无言以对。有的孩子问我:“老师,是写一段话吗?”“老师,是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回答吗?”……我的脑袋一下懵了,怎么刚才说得清清楚楚,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孩子们咋就犯糊涂了!望着那一双双清纯的眼睛,我恍然大悟,眼前的这些孩子是初涉作文,怎么可以像指导高年级写作似的拔高要求呢?难怪他们会说出那么多让我费解的话来。那堂作文指导课可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咱们在进行三年级起步作文训练时,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去想,把指导工作做扎实,这样才不会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中。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由于近几年来我县加大了旧城改造的力度,家乡的巨大变化是孩子们亲眼目睹的。写哪一处好呢?这个问题我就交给孩子们自己选择,有的说写公园,有的说写山,有的说写河,还有的说写桥等等,眼瞅着孩子们的写作兴趣高涨了,我抛给他们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让你写的地方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呢?一些孩子告诉我可以用上一些美词佳句,另一些孩子马上补充要把内容写得生动具体。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通过观察,把景物装在自己的脑袋里,假如记性不好,还可以用笔把它们写下来。从孩子们兴奋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已经懂得观察的重要性,于是趁热打铁,教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1、按一定的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等等;2、抓住景物的特点:形状、大小、颜色、味道等;3、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看、听、闻、摸、想等活动4、选取感兴趣的地方仔细观察,以便取舍。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引发学生想象,扩大思维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长此以往,无数的妙语便会从孩子们的头脑涌出,如一位学生在《我爱故乡的吊桥》一文中写道:“晚上,吊桥上的灯全亮了,那白荷花灯连在一起,多么像两串珍珠项链戴在大地妈妈的脖子啊!”,这样有灵性的语言充斥在作文里,写出的作文还怕不真实生动?
四、 鼓励学生积累,达到厚积薄发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具体做法是:1、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2、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童话书等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3、在班队课、早读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4、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五、指导学生习作,保护孩子童心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学时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说,有话可写。大多数情况下可采用自命题或半命题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介绍家乡景物的作文范文6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1 “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2 “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