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银杏小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杏银杏小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杏银杏小说

银杏银杏小说范文1

摘要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作家中最早在其作品中为妇女的不幸命运呐喊和抗争的作家。本文试从纳妾制度下的幽怨妻妾、“五四”语境中的觉醒女性、封建礼教下的传统守护者等三方面,分析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揭示这些形象对于历史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林海音 小说 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林海音是台湾文学史上第一位本土女性小说家,也是台湾女性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往往以封建家庭为背景,叙写女性在大家族背景下的不幸、隐忍和反抗,塑造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展现封建宗法制度和旧式的婚姻对女性的摧残,彰显女性自我意识苏醒、女性自我解放过程之艰辛。而其小说《金鲤鱼的百裥裙》、《烛》、《城南旧事》是其表现女性故事的经典名篇。本文将以这三部小说为例,剖析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以此揭示出女性在封建礼教下所经受的磨难与挣扎。

一 纳妾制度下的幽怨妻妾

学者齐邦媛指出:

“纳妾制度是把无情的双刃剑,挥扫过处,血泪纷纷。不仅作妾的女子屈辱终生,宛转悲泣;奉贤慧妇德之名放弃一生幸福的‘正室’实在更悲惨。”

纳妾制度是封建社会摧残女性、压迫女性的一种特殊手段。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妾的数量只是男性主人的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妾的作用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妾作为女性的人格则被彻底抹杀掉,妾的地位直降至家族的最底层,并注定要成为家庭中众多矛盾的载体,同时又是主人与下人嘲弄的对象,是一种非主非仆的处境尴尬的人物。而这种大家庭里的妻妾矛盾正是林海音擅长描写的内容,而她这方面最成功之作就是《金鲤鱼的百裥裙》和《烛》。

周策纵在他的《“五四”运动史》中指出:

“中国妇女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经常受到粗暴对待,这一切看来都是真实的。她们被隔绝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之外,法律从未把她们当成独立的公民。在家庭中,妇女处于次要的、被动的、从属的地位。”

小说《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小妾金鲤鱼,就是一个完全没有社会地位的女子。金鲤鱼6岁被卖做许家的养女,16岁被老爷收为小妾,正式地成为许家传宗接代的工具。她虽然为老爷生了个儿子,但还是没有升为太太的地位上,甚至也没有作母亲的权利,她的孩子一落地便被大太太夺去。在许家人眼里,她的地位仍然是许家“三辈子人的金鲤鱼”:

“除了振丰叫她一声‘妈’以外,许家一家人都还叫她金鲤鱼。老太太叫她金鲤鱼,大太太叫她金鲤鱼,小姐们也叫她金鲤鱼,她是一家三辈子人的金鲤鱼!”

而这个不起眼的金鲤鱼并非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她也有一点点的反抗心理,她一生最大的理想,或者说是她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最激烈的反抗方式,就是想在儿子结婚的那天,穿一条“像家中一切喜庆日子时,老奶奶,少奶奶,姑奶奶们所穿的一样”的红色百裥裙,风风光光地争一回做母亲的权利。然而这一小小的愿望却受到了大太太包括龚嫂子在内的众人的嘲笑,当儿子的婚礼到来时,大太太突然宣布“这是民国了,大家都穿旗袍”,貌似忠厚的大太太的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粉碎了金鲤鱼“很早以来的梦想”,她终于没能穿上百裥裙。那条“大红洋缎的,前幅绣着‘喜鹊登梅’,两只喜鹊双双一对地停在梅枝上,姿式、颜色,配得再好没有,长长的尾巴,高高地翘着,头是黑褐色的,背上青中带紫,肚子是一块白”的漂亮的裙子,只能像一个永远冷却的梦一般地埋在箱底,没有出头之日。通过一条小小的裙子,以及争取在正规的场合穿上这条裙子的妻妾之间的暗斗,封建家族对于女性心理及人格的剥夺可见一斑,但仅仅是这一斑,就可以看出女性、特别是为人妾的女性尊严的彻底丧失,由此显现出这种悲剧的彻底性。

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之中,不仅小妾是家庭里的悲剧人物,身为正妻的女性同样受到心理上的煎熬,她们在锦衣玉食的表面现象下过着缺失自我意识、过着没有女性尊严的生活,精神上极度空虚。如《烛》里的正室启福太太,当她为自己的丈夫生下三个儿女后,她痛苦地发现丈夫正与家里的丫环秋姑娘私通,这使启福太太内心妒火万丈却又不得不在表面上保持着矜持与庄重,因为她知道,纳妾制度决定了男人具有这方面的特权,而女性的反抗是无用的。启福太太对这件事的反应是:

“知道秋姑娘的事后,她恨死了,但是秋姑娘跪在她的面前哭泣着,哀求着,那么卑贱地求她惩罚她……宽大是她那个家庭出身的大小姐应有的态度,何况娶姨奶奶对于启福只是迟早的事。这件事应当由她主动地来做,而且她也预备做的,预备选择一个不但适合启福、更适合她的姨奶奶。”

于是,为了获取一个端庄贤惠的好名声,启福太太收容了秋姑娘,但她的内心却是恨的,她故意地用一种幽怨的声音喊着“我晕啊!”,并故意卧病在床不肯移动一步,让秋姑娘无日无夜地服侍她,却又在深夜里暗地去丈夫的窗外偷听,心中强烈的仇恨已使她在精神上首先瘫倒,而最终的结局只能使她越来越虚弱,“退化了的两条腿,竟真的瘫在那里,如两根细白的棍子”。启福太太在对自己的折磨中,也折磨着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最终这个家庭的支柱启福先她而去,整个家庭被她折磨得七零八落。

而在这场妻妾暗争中,身为小妾的秋姑娘同样令人同情。她出身寒微,却因为受了启福的诱惑而不得不成为他的小妾,因此只能在一种负罪的心理下加倍地劳作。她不仅仅是启福太太的仆人,同样也是丈夫眼里的丫环,她每天劳作至深夜,却又得不到尊重。在一夫多妻的旧制度之下,妻妾们都完全扭曲了自然的人性,陷入到一个泥淖之中。“纳妾制度不仅是小妾的祸坑,也是大妇的坟墓,是一切妇女最黑暗的陷阱。”正如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指出的那样:

“事实上道德本身在某些时候仍然是强制,人们屈从于强制以免除不赞同带来的后果,然后变成习俗,再变成了自由的服从,而最后几乎变成了本能:于是它像一些习以为常的和自然而然的东西同满足感联系在一起――并且就这样被称为美德。”

二 “五四”语境中的觉醒女性

不管封建的牢笼多么的严密,急风暴雨式的“五四”运动仍然给闭关锁国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新的气息,在反帝反封、打倒吃人的旧礼教的时代语境中,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已成为滚滚洪流,于是,处于各种社会层面上的女性都会不自觉地裹入到这种精神解放的洪流之中,而在北京城里,这种觉醒意识会来的更早一些,正如陈东原指出的那样:

“五四”以后,婚姻自由的观念在知识阶层里似乎已经普遍化了,大多人已经觉得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可是纯粹爱情的结合,总还只有少数人敢去尝试。”

于是林海音的小说中,这类具有一定的觉醒意识的女性形象出现了,她们敢于冲破旧礼教,尝试大胆的爱情,如《城南旧事》中的疯子秀贞就是这类典型。秀贞没有文化,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她不可能成为新思想的传播者、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但她毕竟生活在思想超前的北京城里,她所接触的具有反抗意识的大学生们带给她的进步思想,使她在潜意识里成为一个敢于反抗旧势力旧道德的新女性――她大胆地和大学生思康相爱,并生下了女儿小桂子。而秀贞的这一举动,显然已成为街坊邻里眼中的离经叛道的女人,也成了大家闲谈时的笑柄:

“换洋火的老婆子说:‘那学生一去到如今就没回来!临走的时候许下的,回他老家卖田卖地,过一个月就回来明媒正娶她。好嘛!这一等就是六年啦!多傻的姑娘,我眼瞧着她疯的。……’”

从人物命运的角度来看,秀贞无疑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但从当时中国的社会语境来看,秀贞又是新思想的大胆前行者,她用她瘦弱之肩,撞开了自由恋爱的大门,给女性们探寻着一条新的生活之路。

而从施家大宅院里出走的兰姨娘对旧制度的反抗比秀贞来得更猛烈。从外型上看,兰姨娘就属于另类的女性:

“她的麻花髻梳得比妈的元宝髻俏皮多了,看她把头发拧成两股,一来二去就盘成一个髻,一排茉莉花总是清幽幽,半弯身地卧在那髻旁。她一身轻俏,掖在右襟上的麻纱手绢,一朵白似的贴在那里。”

兰姨娘不仅敢于把68岁的施老爷一脚踢开,主动投奔到自由光明的新生活里,还要痛快淋漓地喊出来:“把在他们施家的一身晦气,都洗刷净啦!好痛快!”,以示她与旧礼教决裂的决心。之后,兰姨娘大胆地追求新生活,并嫁给了真心相爱的德先,从内心到外形都变了个样子:

“兰姨娘换了一个人,她的油光刷亮的麻花髻没有了,现在头发剪的是华伦王子式!就跟我故事书里画的一样:一排头发齐齐的齐着眉毛,两边垂到耳朵边。身上穿的正是那件蛋青绸子旗袍,做成长身坎肩另接两只袖子样式的,脖子上围一条白纱,斜斜地系成一个大蝴蝶结,就跟在女高师念书的张家三姨打扮得一样样!”

由于这样开朗大气的女性形象的出现,不仅闪烁着“五四”运动的光芒,而且一扫林海音笔下的悲剧氛围,使整篇小说产生了阳光感,也使那个阴郁的世界因此变得灿烂起来。正如陈东原所言:

“中国妇女能有独立人格的生活,其成就归功于《新青年》的介绍,‘五四’运动提供了这项成就的钥匙。”

三 封建礼教下的传统守护者

除了上述的两类人物之外,林海音的小说里还有一类具有强烈的传统观念的女性,这些女性其实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但同时她们又是传统礼教的守护者,她们不但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反而还要通过对传统的守护加深着别人的悲剧,如《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大太太和龚嫂子就是这样的典型。在许家大太太的眼里,金鲤鱼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而是自己手里的一件东西:

“金鲤鱼是她自己的人,百依百顺,逃不出她的手掌心。把金鲤鱼收房给老爷做姨太太,才是办法。她想得好,心里就畅快了许多!”

通过金鲤鱼,许大太太可以更紧地把持住自己的丈夫,同时也清除了对于自己地位的潜在的威胁,至于金鲤鱼的人格和幸福,完全都不在她的思考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说,正是通过许大太太之手,才产生了金鲤鱼的悲剧。

而金鲤鱼悲剧的始作俑者竟然会是小人物龚嫂子。龚嫂子在许大太太面前的一个眼神,就改变了金鲤鱼的命运:

“那天许大太太和龚嫂子又谈起了老爷要纳妾的事。龚嫂子忽然瞟了一眼金鲤鱼,努努嘴,没说什么。……许大太太明白了龚嫂子的意思。”

而粉碎了金鲤鱼想穿大红百裥裙的梦想的人,也是龚嫂子:

“许家的规矩那么大,丫头收房的姨奶奶,哪就轮上穿红百裥裙了呢?就算是她生了儿子,可是在许家,她知道得很清楚,儿子归儿子,金鲤鱼归金鲤鱼呀!”

“她(指金鲤鱼)就知道‘金鲤鱼有条百裥裙’这句话,一定已经被龚嫂子从前头的门房传到太太的后上房了,甚至于跨院堆煤的小屋里,西院的丁香树底下,到处都悄声悄语在传这句话。”

龚嫂子完全从她的封建意识出发,她认为金鲤鱼压根不具备人格,她的生命是卑微的,无足轻重的,是可以任人摆布的,所以,她和许大太太轻易地安排了金鲤鱼的未来,又轻易地扼杀掉金鲤鱼的人生梦想。

正如乔以刚所言:

“所谓女性意识,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它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林海音的小说就是从女性立场出发,用深刻的笔触刻画了不同女性的形象,从而诉说着女性的悲哀命运和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历程。而从这些女性的身上,读者看到的是“历史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身心来寻觅表现”,从这个意义上看去,林海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代表着女性,更代表着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前进中的一个变革形式。

参考文献:

[1] 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2] 古继堂:《台湾小说发展史》,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 齐邦媛:《千年之泪》,尔雅出版社,1990年版。

[4] 乔以刚:《低吟高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银杏银杏小说范文2

1、总裁类。如《盛世宠婚》《沉晚时光》《军长诱爱》《萌妻入侵首长请冒泡》《夏花般的年华》。

2、网游类。如《网游之极度狂人》《百炼成妖》《孤星传说》《网游之职业人生》《网游之惟我独尊》。

3、古代言情类。如《神医嫡女》《逐虹》《刺客甲》《为君狂》。

4、青梅竹马类。如《宠养小笨婢》《笨丫头和小狐狸》《爱的诱芽》《两小有猜》《十年之久》。

(来源:文章屋网 )

银杏银杏小说范文3

在庐隐看来,五四造就了中国的新女性,她们应该有与传统女性不同的生活。庐隐认为,中国新女性应该打破家庭的藩篱到社会上去,逃出傀儡家庭,去过人类应过的生活,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个人。正是抱着这种态度,庐隐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青年知识女性形象,着力表现她们的自主、自立,展示她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和心理轨迹。庐隐也创作出一系列的优秀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甚至一些作品被人们广为研读。之前学界就有许多人研究过庐隐的小说作品,并分别从庐隐小说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和个人主义以及对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出路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下面我将通过文本研读的方法,从婚恋观的角度对庐隐小说中女性的婚恋观进行分析。

1.追求柏拉图式的精神之爱

柏拉图的精神之爱是用来赞美两个人心有灵犀,受不得世俗的半点污染在里面,故让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去向往这种精神高地,去追寻爱的纯洁,寻求两个人的精神聚合,而不在乎肉体的结合。在庐隐的小说《海滨故人》中的露莎,从小历经坎坷,造成了她孤僻倔强的脾气,而她天性又极富感情,所以她成为了一个智情不调和的人。当她遇到梓青时,露莎从梓青的论文里了解梓青,并且在心流的沟里,和梓青不知不觉的打通了,因此他们不断的通信,从泛泛的友谊,变为同道的深契,这时的露莎是生机勃勃的,并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在上哲学课的时候,先生提出了:人生到底作什么?露莎听了开始思考,并得出人生不过尔尔的的结论。从此快乐的露莎憔悴了,消沉了!后因世人的闲言碎语使得露莎对于梓青的态度冷漠,后又因母亲的去世使得露莎更是觉得人生无趣,心情更加悲痛,沉默寡言,在梓青的劝解之下露莎得到宽慰,并说道:我以后的岁月,只是为你而生!梓青觉得很感动,但因梓青本来已经结婚使得梓青多了一份顾虑,并且使得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限。梓青提出想和妻子离婚时,露莎则劝道说:身为女子,已经是不幸!若再被人离弃,还有生路吗?况且因为我的缘故,我更何心?所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不但我自己的良心无以自容,就是你也有些过不去不过我们相知相谅,到这步田地;申言绝交,自然是矫情。好在我在生平主张精神生活,我们虽无形式的结合,而两心相印,已可得到不少安慰。况且我是劫后余灰,绝无心情,因结婚而委身他人,若果天不绝因们,我们能因相爱之故,在人类海里,翻起一堆巨浪,也就足以自豪了!②梓青觉得露莎说的极其真诚,对露莎的爱更加的浓烈了。从露莎说的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露莎对于爱情的态度,她主张精神之爱,不在乎形式的结合,只注重两人心灵的契合,精神的相守。她的爱情纯洁高尚,不会使世俗的偏见和名利的侵染而让彼此的爱情有一点污染,如果爱情要受到污染,那么我们就把它停留在最美丽的时候,使得它在我们的心目中犹如一朵娇艳的玫瑰花永不凋零。

2.哈姆雷特式的处境沉痛地自我分裂

在庐隐的《象牙戒指》中,她描写了沁珠,一个受过新思想文化教育的青年女性知识分子对于爱情陷入哈姆雷特式的纠结处境呈现出自我分裂式的沉痛的性格特点。沁珠起初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在进入高等学校期间接触了一个青年伍念秋,使得她的心上增添了一股莫名的情愫,并且这感情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愈演愈烈,使得她纯洁的心灵起了波澜。两人就这样相识、相知、相恋了,但是由于伍已经有家室,沁珠就忍痛割爱,斩断情丝与伍只保持着友谊的关系,但是男人的占有欲,使得伍并不只想有友谊,于是伍就开始抱怨自己的妻子,并想与之离婚,但是由于他的妻子已经为他生有两个孩子,他又犹豫了。后来伍的妻子写信给沁珠请求她不要纠缠伍并且离开伍,沁珠觉得很委屈,她并没有纠缠伍,于是与伍决裂,但是沁珠的心却在也不似以前那样快乐了,她时常充满着悲伤。后来沁珠又遇到了曹先生,曹先生对她体贴入微,并多次向沁珠表白,但是由于沁珠对伍依旧念念不忘,使得她不接受新的爱情,但是曹先生并没有放弃,他为了沁珠而离婚,还因沁珠对他的决绝而旧病复发,使得善良的沁珠对他许诺可以接受他,只要他的病能痊愈。而当曹出院之后沁珠却又食言了,曹对沁珠的爱深刻,而沁珠却是无所谓的态度,使得曹最后病情加重,消逝与人间。沁珠也带着对曹的忏悔与哀伤而生活着,不接受其他的青年的追求,得不到救赎也的不到解脱,最后病重,销香玉陨。这如在沁珠的日记第一页她用红色墨水写了这样的两句话:矛盾而生,矛盾而死。沁珠为了一个幻梦的追逐,而伤损一颗诚挚的心,最后你又因忏悔和矛盾的困扰,而摒弃了另一世界的事业,将生命迅速地结束了,这是千古的遗憾,这是无穷的缺陷哟!《象牙戒指》中的沁珠就是这种陷入感情的漩涡想要挣脱却在心灵上被自己所规定的条条款款束缚着,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得她具有自我分裂式的沉痛。

3.同性之间的爱恋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涉及女性同性之爱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对女性同性之爱的叙述仅仅局限在精神之恋上,摒除了生理的性倾向内涵,在庐隐的小说文本中,女性同性间的恋情、友情是从父权专制牢笼中逃脱而出的新女性在苦闷的人生之海漂浮的舟筏,她们想要获得精神的愉悦、心灵的解脱,女性同性之间结成不同形式的同盟。

银杏银杏小说范文4

徽州之美,绝不止于宏村。在距离宏村仅2公里的塔川村,一到秋天,便成为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形成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画卷,美不胜收。

秋日的塔川晨间薄雾笼罩,农舍若隐若现,忽见红枫丛中露出的飞檐翘角、白墙黛瓦与金黄叶浪的交相辉映,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

2、腾冲古银杏村

腾冲江东古银杏村--那是一个在云南腾冲旅游你一定要去的地方。银杏村位于腾冲县固东镇东南角,距镇政府驻地约7公里。每年10月下旬—12月中旬,是银杏村赏秋色的最佳季节。因独特的地理气候原因,银杏村的“花期”较长,每到深秋,房前屋后,小路上、石墙上、瓦房上、水沟中、菜地里……黄叶纷飞,一地金黄。且适宜泡温泉,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3、大理无量山

银杏银杏小说范文5

偶然间,发现一朵绽放的小花。其实,花一直开着,只是我不经意间的回眸,偶然发现。——题记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大爱无言。而我却一直不这么认为,正如木讷的父亲,一天到晚只知道忙于工作,哪会有闲情逸致来关心我这个女儿?“爸,我去上学了。”想往常一样,我推着自行车,正准备去上学。“哦。”父亲不屑地回了一句,又聚精会神地看着新闻。每天都是如此,从不多说一句话,连头也不抬地只说一个字。小说里的情意绵绵,深情款款,在我们两个身上根本不可能体现。骑上车去上学,到了拐弯的巷口,突然发现落叶已经落了满地,给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装,不远的银杏树叶也纷纷撒落。哦,是秋天来临了吗?不禁发现这景象真美,便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恍然间发现一个人正在家门口望着我,那是谁?——父亲,我的父亲!一个转身,一个回眸,定格了整个画面。这是一个怎样的午后啊!落叶漫天飞舞,金黄的银杏叶纷纷扬扬的撒落,一个女孩正傻怔怔的看着无比熟悉却又似乎陌生的父亲,眼里充满了不可思议。父亲似乎看到了我在看着他,刹那间,他有些手足无措,慌乱中收起目光,羞涩而窘迫的神情是我从未见过的,惨杂着孩童一样的恐慌,他便转身回家去了。我却在那里久久的停滞,好久才恍过神来,鼻尖一酸,眼泪便不禁流了出来。金黄的银杏摇醒了秋日的天空,而父亲的目光摇醒了我,摇醒了他无知的女儿。就像一朵浓郁的花始终在我身边开放,我却是第一次闻到他沁人心脾的馥郁。父爱如山,大爱无言,这句话的确不错。父亲那沉默的爱正等着我用一次次偶然的发现去将它们串成夺目的珍珠,照亮我的一生。父亲从不像母亲那样细腻的关爱我们,却总在我们不知道时默默地表达他对我们的爱。此情深深几许,无言的大爱便是如斯吧。一个回眸,换来的,是永恒的感动。父亲的爱是无声之望,温暖一生。

初三:往兮如梦

银杏银杏小说范文6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三十几张稚嫩的笑脸,我被温暖包围着,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我微笑地看着每一个孩子,而他们也都用灿烂而纯真的笑容迎接着我的目光,仿佛他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承载了幸福。唯独坐在西面墙角的那个小男孩儿,他一直低着头,一声不吭,在热闹的教室里他是那么显眼,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简陋的办公室里,我在最后面的一张桌子上办公,背后的墙上开着一扇破旧的窗,会有新鲜的空气吹进来,源源不断。这一切都让我欢喜。

坐在椅子上批改着孩子们的作业本,那一个个略显歪扭的铅笔字那么可爱。直到我批到那一本作业本,上面的字竟出奇地端正,细看纸的背面印出的深深的痕迹,可以想象这个孩子写的时候是多么认真。我一看作业本上的封皮,便暗暗记住了这个名字――李木。忽然我听见背后的窗户有响动,一回头,便看见有个孩子站在窗前,他好像被我突然的回头吓着了,像一只受惊的小鹿迅速跑开……

第二天上课时我特别点名表扬了李木。当我问“谁是李木”时,全班同学都发出了低低的笑声,那个小男孩儿怯怯地站起来,依旧低着头。“老师,我们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他是个笨孩子……”我听了孩子们的话,心头一惊,顿时明白了为何在课间活动时他会跑来看我批改作业――原来他怕我觉得他笨。我心疼地看着李木,只见他用小手反复地抹着脸……

于是,我在下课后轻轻牵起李木的手来到办公室。我轻声问他:“李木,你可以抬头看着老师吗?”他依旧低着头沉默着。“你可不可以抬头看着老师,李木?”我看到他不停地搓着手,手心似乎有微微的汗,细细密密的。终于,不知过了多久,李木缓缓地抬起头,怯怯地看着我,他的眼睛里有亮光在闪烁,但是他的眼睛却又无比清澈。

“李木,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跟父亲去公园,父亲指着公园的两排树,问他:‘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小男孩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又说:‘它们被同时栽下,一开始一样高,而且享受着同样的阳光和水分,但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银杏却如此矮小呢?因为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李木听到最后,略带疑惑地眨着眼睛:“老师,您可……不可以再讲一遍?我没有听懂。”声音那么轻,是的,以他现在的年龄他还难以理解。于是我一遍又一遍地讲着,一共讲了5遍,李木听得很认真,眼睛一眨也不眨。其实,他并非像孩子们说的那样“烧坏了脑子”,只是反应有一点慢,理解起来有一点困难而已。“李木,相信老师,你一点儿也不笨,你不是笨孩子。你是那棵珍贵的小银杏!”我笑着对李木说,而他黝黑的小脸上,竟也有了笑容……

后来,李木依然习惯在课间静静地看我批改作业,当看到我在他的作业本上打上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时,他便会笑;很多时候,他也会问我一些课本上的问题,声音依然很轻而且颤抖,但他的手指不再冰冷。别人读一遍可以理解的课文,他可能要读四五遍;别人写一遍可以掌握的字,他可能要写七八遍,但他坚持了下来……

第二年,我因为工作的调动,离开了那个小镇,但我始终记得李木,那个最最勤奋认真的好孩子……

17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已经没有了青春,没有了美丽,也没有了李木的消息。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收到李木的一封信,他告诉我他已经当了智障学校的语文老师,他要对每一个孩子说:“相信我,你不是笨孩子。因为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那封信的署名是小银杏。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