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的诗歌范文1
摘要从新月派到现代派其实是一个诗歌流派的演变过程,他们之间这种继承和不断演变的关系,使得他们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艺术主张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作为两个独立的诗歌流派,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仍有各自的理论主张,从格律上的分野到思想深度的差异、现代意识的自觉,现代派都显示出了较之新月派更为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新月派 现代派 创作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新诗中的新月派和现代派都是属于精神贵族的文学,他们坚持纯诗立场的写作,注重诗美,强调情感的节制,从外部世界的关照回到内心世界的审视,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情。无论是从诗歌题材、艺术技巧还是他们所面临的与一般读者之间的距离感、时代感,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毫无疑问地可以看出新月派和现代派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现象。然而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新月派与现代派之间诗歌创作的差异性。
一 格律和形式上的分野
新月派的出现使得中国新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中国新诗开始注意到诗美创造中格律的重要性,并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使新诗走向了“规范化”的道路。新月派的出现是对早期白话新诗“非诗化”的反拨,新月派打出的第一个口号就是反对感伤主义和伪浪漫主义。这一口号的喊出主要是针对“五四”以后的新诗伴随着诗歌的“放足”和自由体的盛行,大量情感冲动、浪漫过头的诗歌涌现的现状,新月派诗人认为这种情感的泛滥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受到形式的约束,因此格律的提倡是为了结束这种滥情主义。于是也就有了“理性节制情感”和诗的格律化的主张。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们要求诗歌的客观抒情化,将主观的感情经过艺术想象,锤炼为具体可感的客观形象,并认为在情感正浓时不宜作诗,而是要等这种感觉沉淀数日后,再把最后那点诗感提炼出来。为了寻求与情感的含蓄和客观抒情化相适应的表现手段,闻一多进一步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但很多人认为新月派这一理论主张是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末流,废名就曾指出新月派是“大闹其格律的勾当”;施蛰存也说《现代》上作家的诗“只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自由诗,都是对‘新月派’方块诗的革命”;戴望舒也批评新月派并指出,“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诗应该去了音乐成分。押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者使诗成为畸形的。”
总之,现代派反对新诗的建筑美,认为诗一讲格律就又坠入到中国旧体诗词的窠臼之中,破坏了“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自由精神。其实,从这里不难看出新崛起的现代派为了摆脱和新月派的继承关系,取得当时诗坛的独立地位,对新月派采取了颇为片面的指责。他们仅仅只看到了外在的形式要求,而忽视了建筑美与音节之间的密切联系,诗的内在复沓与外在复沓的关系。徐志摩在《晨报・诗镌》的《终刊感言》中就指出过这种误会:“误认字句的整齐是音节的担保。”“字句的排列有恃于全诗的音节,音节的本身还得起源于真纯的‘诗感’。”后期新月派的主将陈梦家也曾在他编选的《新月诗选》序言里说道:
“我们决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的空气不容许格律来应用时,还是听诗的意义不受拘束的自由发展。”
可见,新月派是十分重视诗歌情感在诗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情感比之音乐是更为重要的“质素”,看似与他们所反对的感情主义、浪漫主义相矛盾,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他们把诗的感情与诗美联系起来,强调诗歌表现诗人内在真诚的情感,并且把这种美的情感以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闻一多说的“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的表现出来。”显然新月派主张的建筑美和音乐美是为了更好地从表面形式来反映内在的节奏,造成一种交相呼应的效果。而绘画美则是考虑到中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传统。从陈梦家和徐志摩的解释来说,现代派对其“大闹格律的勾当”的认识不免有些偏颇。总之,新月派对格律的提倡扭转了白话诗草创时期自由散漫的风气,使诗趋向精炼,也使得新诗作者以更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诗歌创作。
而对格律大加斥责的现代派,却是以另一种形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施蛰存就曾说道:
“《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
所谓的“现代的诗形”,指的是区别于外在音乐美与建筑美而追求趋向于更散文化的现代口语构建的自由诗。戴望舒在《望舒诗论》里说:
“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成分……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倘把诗的情绪去适应呆滞的,表面的旧规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别人的鞋子一样。”
现代派追求诗的散文化,打破格律的束缚,与新月派走着截然不同的诗论主张,但他们的诗歌散文化并不是对早期白话诗“作诗如作文”的回应。早期白话诗是从思维到形式的彻底散文化,以致非诗化,而现代派诗歌仍然走的是贵族化道路,他们是要将诗歌的情感与诗的节奏、形式自然地统一起来,在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将诗情与形式糅合在一起。他们不希望有格律的束缚来影响或是限制内在情绪的抒发,接近口语化的叙述,使得诗歌表达的弹性更大,也更容易表达现代的思想感情。
二 思想深度的差异
大体而言,现代派诗歌比新月派诗歌更有思想深度。新月派诗人大都是生活优裕,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名士,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一种优越感,加之前期新月派的影响,更加剧了他们这种地位意识,而且由于他们接触的素材也大都来自绅士圈或学术圈,这种在狭窄的空间里做精神贵族式的孤芳自赏、养尊处优的生活使得他们诗歌的内容总是沉浸在自我幻想,爱情和空洞的人道主义口号里。在书斋中自我描绘和陶醉、很少有机会接触现实苦难的人生,以及长期在悠闲环境中的生活,使得他们的诗歌读来不乏肤浅。像徐志摩著名的《沙扬娜拉一首》: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这首诗语言清新,想象独特,描述了诗人与一位美丽的日本女郎依依惜别的深情和不舍,可是除了这一份情谊外,我们还得到了什么感悟呢,恐怕仅仅是一种带点唯美感觉的罗曼蒂克而已吧。像这样表现唯美情调的诗在新月派的诗歌中屡见不鲜,浅尝辄止则余味不尽,可染指太多就不免让人嚼之无味了。
虽然现代派的诗人也是沉浸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惆怅,但从整体来说,他们对人生的体验有着更为深广的体悟,这主要体现在他们的诗从主情向主智化的转变。这种主智化倾向一方面是对新月派诗歌客观抒情化理论的继承;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转向不仅是对“五四”以来的哲理诗的超越,同时也改变了新月派诗歌那种摸不到人生底里的浮泛,而变得更加深刻,充满了哲思。主智化倾向主要是归因于20世纪20年代英美诗坛发生的“纯粹的诗”的论争,认为“写作诗的人比之他的情绪,更应用他的智慧”(《纯粹的诗》),艾略特在《诗与宣传》里也说:“最高的哲学应该是最伟大的诗人的最好的材料”。在“以智慧为主脑”的主智诗潮流下,戴望舒、卞之琳、废名等诗人纷纷将这种论说吸收进诗歌创作中,或融合相对论的科学思想,或将禅宗深义放在平淡的生活思考中,他们的诗无处不在告诉我们人生的哲理。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中的“你”是不断变化的主体,桥上看风景的人,楼上的人,别人梦里的人,这里任何一个主体的存在都是在为另一个主体做装饰,并且在别人的体现中显示出意义来。这种通过诗人对生活的智慧思索、淘洗、提炼而成的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世界不再是即兴式的个人感悟,而是走向了普遍的精神探索。比之新月派诗歌,现代派的诗是理性结成的智慧之光的闪现,对热烈情感的节制不再只是形式上,情感上的克制,而是充满了更多的智性体验。而新月派的理性节制情感仅仅是对感情的提炼,并没有像现代派诗人那样做到升华,所以使得他们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不及现代派诗人的深邃,睿智。
三 现代意识的探求
现代派诗歌浸透了诗人们对现代意识的探求,现代意识的自觉和强化是现代派诗歌区别与新月派的一个明显特征。在他们的诗里为中国诗坛提供了一道“现代都市风景线”。这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也已现端倪,像孙大雨的《自己的写照》:
“轮子碾压着笔直的市街,/晚上满耳朵雄浑的隧道车/咬紧了铁轨的通宵歌唱:――/元气浩浩的大都会呵!你镇静/和你要镇也镇不住的骚扰。”
虽然描写这种都市场面的诗在新月派里并不多,但已经可以看出新月派对城市的碰触,这种碰触到现代派那里得到了延续。对于现代生活的描写、现代情绪的感受,施蛰存曾说:
“这里面包含着各式各样独特的形态:汇集着大船舶的港湾,轰响着噪音的工场,深入地下的矿坑,奏着Jazz乐的舞场,摩天楼的百货店,飞机的空中战,广大的竞马场――甚至连自然景物也与前代的不同了。”
如徐迟的《二十岁人》:
“我来了,二十岁人,青年,年轻、明亮又健康。从植着杉树的路上,我来了哪,挟着网球拍子,哼着歌:G调小步舞;F调罗曼司。我来了,穿着雪白的衬衣,印地安弦的网影子,在胸上。”
这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正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代言”,然而现代生活也不是处处充满了刺激和新鲜,在当时那个风雨变幻的时代里,畸形变态的城市生活很快让诗人们发现了自己与都市生活的格格不入,于是在这种不和谐下产生了现代派诗人典型的“现代情绪”――都市怀乡病。他们的诗情开始变得感伤,失落甚至带有幻灭感。他们的憧憬和理想在遭遇了现实的冲突后,表现出普遍的失落和无奈,现实让他们仿佛看到了艾略特《荒原》里的世界:都市文明的陷落、人的异化、城市工厂的冷漠。于是在这种苦闷的抑郁下,我们读到了戴望舒对于身处理想失落的社会的无奈: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生不逢时的慨叹,是诗人无力挣扎后一声长长的叹息。
同时,这种现代意识的自觉还表现在他们将西方的艺术营养与中国传统诗学做到了有机的结合,结束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滥觞时期盲目模仿的阶段,开始了自觉的创作。如卞之琳的诗歌就是在我国旧诗重意境、含蓄的特点与西方现代诗的“戏剧性处境”和重暗示之间找到的契合点。像《白螺壳》一诗:
“我梦见你的阑珊:/檐溜滴穿的石阶,/绳子锯缺的井栏……/时间磨透于忍耐!/黄色还诸小鸡雏,/青色还诸小碧梧,/玫瑰色还诸玫瑰,/可是你回顾道旁,/柔嫩的蔷薇刺上/还挂着你的宿泪。”
这首诗不仅遣词造句是含蓄的,而且整个诗情也是含蓄的,一方面诗人融入了许多古典意象,像阑珊、石阶、井栏,同时文言词入诗,使语言更加简练形象;另一方面,整首诗虽然意境是古典的,充满了朦胧悠远的情调,但是诗的整个格调却充满了现代感,每一节都是作者情感的一个片段的放映,并且“套用了瓦雷里用过的一种韵脚排列上最复杂的诗体。”“直接借鉴了瓦雷里《蛇》,《蛇》一诗每段十行,各节交错连接,用韵也很复杂而整饬。《白螺壳》形式整饬,共四段,也是每段十行,每行一个单音节,三个双音节。”
正是新月派和现代派之间这种继承和不断演变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的人生层面和艺术理想中的斗争、冲突,才使得中国现代新诗在纵深度的不断开掘中,为新诗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蓝棣之:《新月派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
[3]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简介:
现代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现代诗歌 策略研究 字音 停顿和节奏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现代诗歌的朗诵部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现代的长诗,都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但是现代诗歌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朗读知识呢?什么时候该停,什么时候该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何让通过自己语调、节奏的变化体现出诗歌中的独特意境,这都需要我们教师作出细致的解析。笔者认为,在诗歌朗读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便是学生优秀的朗读能力到底需要老师提供哪种类型的朗读学知识。怎样教书,才能让学生觉得整堂课不那么枯燥无味。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并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教好现代诗歌朗读。
一、现代诗歌朗读策略研究
1.注意字音。通常,现代诗词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言的,时而参差错落,时而整齐对仗,时而其实恢弘,时而宛若清汤。众所周知,汉语的音调的押韵,句式的变化以及平仄是组成诗歌旋律的基础(因为诗歌也是由基本的汉字和句式组成的),因而,笔者认为正确的朗读是朗读现代诗歌的第一部分。这就需要学生正确及熟悉的认识全诗的字词(教师可让学生首先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的内容)。注意: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有力,吐字有力。朗读时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掺杂一些难懂的方言等等。教师在一旁可以先泛读,然后学生在跟着老师读一遍,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读,同时要注意他们的发音情况,随时进行矫正。
【案例分析】在教科书的课后建议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一段话““读一读,写一写”,是识字和写字,读音要准确,写字要规范,还要练习书法。”例如:“海风在怒号”,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不断扩展,在同学面前大声的朗诵出来。因而,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能不断的发现学生们再哪些朗诵方面出现问题,是轻读方面还是翘舌音方面。
师(在黑板上写下海风在怒号):读完前面讲的诗,同学们是不是有种想做诗歌的冲动呢?老师在黑板上下了“海风在怒号”,同学们可不可以用十分钟的时间写一首诗,然后大声的朗诵出来?生:可以是一句话吗?师:当然可以呀。……(十分钟过后)师:同学们写完了吗?谁能给老师读一下自己写的东西呢?生:凛冽海风咆哮,渔人海上飘摇师:不错,能不能说出你这句诗里应该注意哪些读音吗?生:我觉得诗歌首先要押韵,然后具体的词,像“凛冽”中的“凛”是前鼻音。师:不错。……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就能充分掌握到诗歌的精髓,一举两得,因而笔者建议广大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给予学生们自我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大胆的尝试。
2.注意停顿和节奏。常常在电视剧中或者教学磁带中听到,演员或者播音员常常抑扬顿挫的读着一段诗歌。不难发现,适时的停顿才是他们将诗读出味道的基础。停顿包括强调停顿和语法的停顿。正确的安排出停顿的时间以及停顿的位置,不但自然的调节出朗诵者的气息,还可以完美的呈现诗歌的语气,生动体现诗歌的节奏感。因而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能够抢出发现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各层次与各层次之间的内在关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诗歌的主体内容。如果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完全没有停顿,就没有了节奏上的美感以及思索的空间。
诗歌的另一个关键的点就是朗读者必须要掌握住诗歌的节奏。节奏可以说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诗味恰从节奏中来。大学时,曾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可以有节奏比较简单的散文,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绝对不能有没有节奏的诗歌。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这是没有人怀疑过的天经地义。”由此可见,节奏对已诗歌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项指标。格律诗要读出回环鲜明的节奏,而相比而言,自由诗朗读时就必须要更加的灵动停连,起伏跌宕,善于使用一些虚实、快连、推进和长停等技巧,因情用声,因境抒情。现代诗歌本身就有一些较强的节奏性,能够很好的宣泄感情发生、收结连续的情节,对学生来讲会起到很好的感召作用。学生在朗读中增强节奏性,不但能够显示现代诗的音韵之美,也能显示出诗歌优美的意境,诗味能够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
二、结论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道:“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眼到口到对于培养中学生现代诗朗读能力非常重要。老师应当积极的营造朗读氛围,让学生放声的朗读,在现代诗的朗读中找到现代诗歌的真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
现代的诗歌范文3
3月5日,记忆力有点被震动的日子。
也许,自那个时代起,雷峰,这个普通的名字,贯穿着恒远的精神,开始影响着整个中国,影响着每一代人的成长。
即使雷峰的生长环境,工作环境,以及他的实际,我们都是从书本上获得的,但是我们依稀能感觉到雷峰当年的模样,因为雷峰的精神被广为传颂,便成了一种现象,一种自觉的,助人为乐的社会现象。
经常想起雷峰种种故事,在我的孩提时代,就经常听老人们说起,雷峰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个多么普通的军人啊,能够做出如此不普通的事迹。雷峰,你让我为之敬仰。我要向你学习。螺丝钉,多么微小的一个零件,但是他却蕴含着无限的力量。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我希望我可以像雷峰一样,每一次的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人生生命是有限的,可是,我们为群众的服务是无限的,我希望我可以像雷峰一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的服务上!
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社会发展着、进步着,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裕,我们的精神,或者说我们的奉献、爱心、帮助却越来越贫瘠。虽然我们的周围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形式的互助、捐赠行为,甚至福利事业在经济推动下,发展得蒸蒸日上,如火如荼。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促动,也许我们的奉献、我们的爱心就会大打折扣,现实的我们已在越来越优越的物质生活里淡化和忘却了一种精神:无私!
讨论无私实则已上升为一个社会范畴,且实在无法在我们365天的行为当中严格界定无私的标准。但我希望,每年的3月5日,无论学校组织,还是学生自发,都有一些无偿行为。虽然微不足道,不外乎跑去街头清洗护栏、去福利院慰问孤残儿童等,但每到3月5日,每到春上柳梢的三月阳春的这个普通日子,或多或少做了些事情。与此同时,在我们心里,也或多或少积累了一种潜在的互助、奉献理念。
3月5日伴着雷锋这个名字,和雷锋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悄悄来到每个人当中,让我们感受着一种内涵。今年,今天,3月5日,清晨黄昏的校园一如继往的朗朗读书声,我又看到了那人们已经淡化和忘却的精神。
有人会说,雷峰,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
现代的诗歌范文4
三八妇女节赞美女性的诗歌:
生命来自于大海,
然而你,却不仅仅拥有
大海一般的胸襟。
每天,经历着波涛、浪涌和潮汐,
却用似水的柔情和千娇百媚,
弹奏出人世间
叹为观止的诗情画意。
你是三月里河面上吹来的风,
绽开了千枝万朵的蓓蕾,
让杨柳枝儿在水面上摇曳,
把一片晶莹的阳光揉碎,
让整个世界都在为你陶醉!
你是阳春三月轻纱一般的晨雾,
眉宇含情、秀目凝翠,
用自己那特有的绰约风姿,
给世界增添一份,
难以描绘的神韵。
你用不离不弃的坚贞,
为婚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藩篱;,
你用不辞艰辛的劳累,
播种着永远无怨无悔的爱情;
你用那份无微不至的细腻,
为生活涂抹上一层温馨的甜蜜;
你用女性宽容博大的胸怀
让人间处处充满着母爱的光辉。
构筑起一个个家庭靓丽的风景,
收获着人生无比丰硕的稻穗。
让和谐们成双成对,
让世界充满欢歌笑语。
你是天空中漂浮的一片祥云,
你是大地上不可缺少的甘霖,
你是掌控家庭之舟前进的双桨,
你是冬天里驱赶严寒的温暖棉衣。
清晨,是你用炊烟熏香每一个黎明,
夜晚,是你用催眠婴儿入睡,
是你用等待为爱人照亮回家的路,
是你用那纤细的温情,
为丈夫洗去白日里奔波的疲惫。
所以,今天在你神圣的节日里,
我要大声地向你说一句:
现代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国际化 民族文化 多样性 个性 情感
时代向前发展,社会意识形态不断演变,潮流不断更新,环境不断变化,设计文化也随之不断推进,作为设计文化一个层面的标志设计,其设计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应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志只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在众多的品牌中独树一帜,才能作为品牌的开路先锋,使品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由于信息工业的高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更加的频繁和快捷,这无疑又使标志设计在交流之中得以相互影响、促进和提高。纵观目前的格局,现代标志设计具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风格倾向。
一、高度的国际化
信息通讯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交通工具的发达,再加上英语逐渐成为国际化语言等因素,使世界经济一体化变为现实,由此导致设计的国际化。这种国际化在标志设计中的反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英文为主的文字标志成了国际化标志设计的主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字标志已成为诸多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纯文字的标志在设计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许多著名的大公司和著名品牌都是采用文字型标志,如IBM、CocaCola、SONY、CHANEL、NISSAN、CANON等。
文字标志与纯图形标志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文字标志同时具有形、音、意。形用于感目,音用于感耳,意用于感心。文字标志同时又推动了文字设计的多样化和发展,很多设计师都把文字设计视为一种能驾驭一切的的语言符号,并把文字设计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2、标志设计逐渐趋向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图形与标识符号。符号化就是要求标志设计具有强烈的识别性和容易引起社会大众与消费者的注目、理解、记忆的特征。许多被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认知的标志在其读音和形象不变的条件下,被纷纷译成中文、阿拉伯文、丹麦文等多种文字,以充分利于国际市场营销。
二、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许多优秀标志都是在继承沿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和现代设计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倾向在我国的标志设计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从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中国古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型,颇具中国风格与特色,再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奥运精神结合,都是成功的典型案例。因为每个国家设计艺术的发展都是以本民族文化底蕴作背景的,设计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在为人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标志作为一种最直观的媒介已成为一种精神和文明的象征,展示出全新的文化内涵。
三、主题的单纯化与造型的高度简洁
现代标志设计在标志的信息内容与主题上趋于单纯化,在设计造型及形式上高度的简洁化,即由繁琐、复杂演变为简洁、明快,由沉重演变为灵巧、优美、舒展和挺拔。因此,大量简洁明了的几何形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标志设计之中。边种特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所导致的。
1、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使社会生活由简单稳定向复杂多变转变,这一切带来了人们品味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使得各行各业的竞争变成了一场眼球的争夺战。因此,让人们快速识别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也使企业界人士和设计师们认识到了简洁即是美,少即是多的道理。由此使得标志设计变得主题更加单纯、造型更加概括简洁。
2、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性去慢慢地观看和感受标志设计,标志有没有符合时代意识的潮流与步伐,就成为企业管理与信息传达的一大课题。因此,提高标志设计主题的单纯性与造型的简洁性,有助于标志信息的快速传达,提高视觉冲击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环境的干扰。
3、标志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漫无目的的运动过程中观看、浏览的,因此主题单纯、造型简洁的标志设计易使社会大众和消费者的理解与记忆。
4、由于标志在一般情况下多为被动性观看,因此,主题单纯、造型简洁的标志设计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和消费者在观看标志时尽可能省力的原则――使看一眼标志所花的力气与不看相差无几。
历史与经验都告诉我们,高度简洁的标志在使用过程中会更加持久有效。
四、具象标志的重新崛起
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简洁、理性、实用,在“少即是多”的理念影响下,标志设计中抽象类图形、字符类图形、几何类图形设计的造型方式得到高度重视与广泛运用。但这些造型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运用过度的问题,泛滥了的这类视觉形象趋于简单化和近似化,并导致在传播过程中被概念化、模糊化。此时,曾一度被冷落的具象类标志设计,由于其可直接描绘客观对象形态特征的造型手法具有直观、实在、感性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识别性,适当运用又可实现以人为本的标志设计的个性化、风格化、艺术化,而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五、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标志载体的多样化、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现代复制技术的大幅度提高,为各种形式和风格的标志的出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标志设计的风格从此开始与多种艺术形式相互交融、渗透。在电脑技术使标志的造型和色泽呈现出丰富细节的情况之下,卡通画、动画、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的表现手法开始出现在标志设计之中。当今设计手法的延伸,已让标志设计涌现出许许多多全新的风貌,并使得标志设计的表现形态涉及更多更广的领域,以不断满足人们更多更高的要求。
六、个性的显现与张扬
社会文明的发达昌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入,极大地拉近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自我意识获得了极大的加强,自我个性的展示需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使得当今的世界成了一个个性化的时代。由此导致了市场的细分,标志的目标针对性更为明确、具体和强烈。标志设计的个性化要求也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使标志的设计更加注重其独特性的展现,以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同时对设计师具有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使设计师要成为横跨设计与其他某一行业的专家。
七、情感需求的充分满足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生活环境的都市化,导致人们远离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急剧减少,使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家庭亲情与温馨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为了满足现代人的这一情感需求,现代标志设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充满了人情味和手工感的写实绘画、写意绘画、卡通和漫画等绘画形式以及摄影图片被广泛运用,使标志设计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诗一般的美妙意境,使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又获得了标志所要传达的信息。
2、在图形形象的选择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形体语言更加明确、生动和亲切,更加注重生活化、趣味性与幽默感的表现。
3、在组织结构上充分发挥严谨、鲜明特点的同时又展现了淳朴、柔和、自由而又完整的设计之美,构成了现代标志设计的艺术特色。
八、广普的适用性
由于传播手段的不断丰富和媒介形式的日新月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标志的设计就必须能够满足标志广普的适用性要求,使标志能根据使用环境、条件和具体内容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如能够适应电视、霓虹灯、建筑、交通工具、各种印刷品等等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的要求,使标志在最短暂的接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在各种广告竞争中引人注目。
现代的诗歌范文6
一、校长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其思想和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正处于深化期,校长的课程意识、文化内涵、教育情怀、价值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着学校的整体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暂时落后,但办学思想不能落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外化为教职员工的工作方式,内化为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这是当今校长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纵观国内外一些成功学校,它们的共同点是:校长有思想,教师有智慧,学校有文化。为此,校长必须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拥有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前不久,山东省五莲县举办了“教育现代化专题论坛”,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近50名校长和来自台湾的教育专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有幸参与其中。三天的活动令我感受颇深。台北教育大学张世宗教授对当代教育的深刻剖析,该校林士真教授对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与会校长们的危机意识和鲜活的办学思想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在这里,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迈向教育现代化。同时,也令我坚信这样一句话:校长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命运,校长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是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二、教师的专业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如何把学校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学校要不断为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搭建平台,提供机会,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师德水准、知识结构、教学技能和研究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增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又一重要任务。它不仅影响、制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也影响和制约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方法。所以,加强教师全员培训,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当务之急,必须抓实、抓紧、抓好。要让教师培训的系列活动成为学校的一种常态,成为学校为教职工创造的一种福利待遇,成为每一位教师内在的精神需求。
三、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努力实现办学的自觉性、自律性、民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障。
然而,学校制度靠人建设和施行,也靠人去发展、完善和创新。为此,学校要坚持走依靠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道路,以教师为本,增加教师民主管理权,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教师素质提高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导向功能,积极营造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管理规范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特色多样化的目标,保证教育教学过程健康、有序、高效,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四、办学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必要的办学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因此,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让先进的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工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成为净化师生心灵,启迪人性智慧,促进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五莲县虽然经济不算发达,但全县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硬件投入却在全国都是超前的,足以反映当地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支持力度。这种物质保障对当地校长和教师来讲,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压力,推动着全县教育工作者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对全县人民来讲,是一份决心,是一份希望,也是一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