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课的重要性

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1

一、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是湖南文化强宵的奔观要求

湖南文化强省的建设,关键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创作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和充实社会文艺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和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涵盖了戏曲、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艺术种类,涌现出花鼓戏、桑植民歌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了齐白石、高希舜、黄永玉、朱辉、谭盾、李谷一等一批文艺名家以及张也、甘平、雷佳、王丽达等一批活跃在艺术舞台的明星唱将,打造了一支在全国的文艺事业中响当当的“文艺湘军”。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关键是人才。但目前湖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艺术人才队伍存W小,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湖南的专业艺术团体、影剧院、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具有髙技能的艺术人才老龄化情况严重,随着老艺人的先后离去,出现了行当不全、当家演员青黄不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剧种出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艺术人才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艺术创新。湖南专业艺术教育没有本科院校,只有一所高职,二所中职在承担着全省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三是艺术研究生比率虽略有提高,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事业的发展的需要,湖南近几年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作品鲜少,这也反映了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动力不足。艺术教育的不完整性难以承担起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的培养,湖南在“文化强省”战略下独立设代本科艺术院校,这是实现《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的总体目标:“围绕富民强拧的目标,积极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髙地,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楮神动力、舆论氛闱和文化条件。”的急切需求。

二、独立设代本科艺术院校坫湖闸经济强竹的其观贤求

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教学艺术 英语课堂 重要性

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可以应付,但作为事业就需要不懈地追求,作为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大舞台,教师就像导演,不仅要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还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更需要“演员”的精彩“表演”。

1.注重备课的艺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精心地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本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材料。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必须熟练地掌握该单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结构,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的语言点。此外,还需查阅相关的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以便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文的同时还不应忘了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中学生无论在个性上、学习兴趣上还是在情感上和初中学生相比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2.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与潜能,为课堂的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1以旧带新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比,以旧带新,既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和恐惧感,又能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可依据教材文本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从原先学习的知识中寻找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内容,以此来作为学习的突破点。

2.2直观教学引导法

直观教学引导法就是利用具体、生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和手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起到训练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有挂图、投影仪、实物、简笔画、图标和小黑板等。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挂图和投影片、生动具体的实物、幽默风趣的简笔画、清晰明了的图标和查漏补缺的小黑板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3创设情景导入法

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用特定的语言艺术,运用言语传递特定的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客观环境和创设情景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在高中英语教材里,课文相当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教室内现有的设施,创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一些口语交际就会发现自己在语音、语法、听力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环境之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认真地听讲,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交际活动中。

3.注重课堂讲解艺术:利用体势语言、简笔画等方法,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3.1运用体势语言

体势是一种形体语言,简明易懂。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体势语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要求学生依据外国影片中一些经典体态语言进行模仿,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风貌。由此我们可建议学生按照教材文本的内容作模仿表演,以满足他们的“表演秀”心理。实践证明,体势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

3.2发挥简笔画的作用

我们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不同内容来画简笔画,让学生能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比较,让他们从中寻出彼此的联系与区别。这种简笔画简单易画,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学画来缓解学习的紧张心理压力。这样,不仅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3创设课堂情景

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如同导演,应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实物、电教设备、体势语言、课堂游戏等设置情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舞台让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其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方式方法,做到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

4.1引导式提问

用挂在黑板上的挂图,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现在的英语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挂图,这种挂图往往是课文知识点的重要体现和流露。教学中利用这些挂图可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

4.2启发式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在知晓学习的要求后一定能够从教材文本中寻出答案,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消化吸收。这种启发式的提问一定要注意紧扣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

4.3层次式提问

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3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若在课堂一开始抖出个华丽的“包袱”,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课堂教学就会顺畅许多,甚至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巧用音像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走进课堂,改变了以往传统粉笔加板书的教学模式。音频、视频等材料给师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直观、震撼,特别易于活跃课堂气氛。

有位教师在讲《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内容时,播放了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优美的旋律,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教师刚在黑板上写下:“站起来……”学生马上根据歌词异口同声地说:“富起来、强起来。”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二、入乡随俗――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

公开交流课,有时难免在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城市上,面对不熟悉的学生,如何快速消除陌生感呢?

有一次笔者到区内兄弟学校教学《科学发展观》的评优课,课前准备时间相当仓促。怎样才能顺利走入这所学校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上课铃响了。笔者说:“今天一早赶过来,发现咱们这个镇真是个好地方,经济发达不说,环境还特别优美。看来,当地领导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贯彻得非常到位啊!”一席话,说得学生面带微笑,彼此的紧张感消去大半。接下来的课就容易多了。那次课,笔者如愿拿到了一等奖。

一次,去外地上课。课前,该校老师告诉笔者,这里的生源不太好,课堂比较沉闷。那节课讲的内容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走进课堂,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就来到这个城市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不见,我们一起出来喝喝茶。我说,老同学,你在国企工作,收入很高吧?哪知他说,别提了,国企每月四五千的工资太少,我现在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每月收入上万。这不,最近又买了套房子,租金每月有两千多。你呀,平时有点闲钱,别只存银行,要学会理财,买股票什么的。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个故事是笔者虚构的。接着,笔者问:你们知道,我那个同学说的几种收入,各属于按什么方式参与分配吗?

结果那节课,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入乡随俗,运用当地的例子,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尊重,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机智。

三、层层推进,巧设问题――激起学生共鸣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新闻事件,巧设问题,层层推进,以疑激学,可以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在教学《筑起防火墙》时,笔者结合一则新闻热点事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孕妇摔倒了,你会不会扶起她?2.如果她为了感谢你的帮助,邀请你去家里坐坐,你会怎么办?3.如果对方递给你一瓶饮料,你喝还是不喝?

问题展示后,课堂开始活跃。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教师展示一个真实的案例:2013年7月24日,一名17岁的花季少女扶一个孕妇回家,喝了对方递过来的酸奶,就再也没能走出这个屋子,她被残忍杀害并埋尸荒野。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一堂关于“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课堂,就在热烈讨论、辩论中开始了。

四、情境体验――我为对方出主意

笔者听过这样一堂地理课,听完不禁为上课教师新颖的设计折服。

那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印度”。按照传统的教法,就是教师告诉学生印度的风土人情、经纬线位置、气候特点等,最多放些关于印度的音像视频。然而,这位教师却在开头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司经理曹先生2013年7月和2014年1月分别去了趟印度的新德里和孟买,谈生意和旅游。同学们,你认为曹先生每次去印度,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说了。穿什么?查阅当地气候、温度;吃什么?查阅当地人文、农业;买什么?了解当地物产、特色;说什么?学习当地语言、风俗……简单一个教学设计,学生好像亲自到印度走了一遭!

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中小学课程 重要性

艺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著名教育哲学家哈里•布劳迪(harry broudy)提出了如下问题并对此做了极具说服力的评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艺术对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把艺术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规课程就不应该是问题。如果艺术只是学校“紧张”功课之余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有趣的”或“好玩的”东西,那么,布劳迪说,艺术在学校的课程中就不会有他的位置。艺术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质上对艺术和美有一种好奇和感动。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观察,儿童早期对艺术便产生某一种认知。艺术是美好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艺术之情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深远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灵纯洁、行为高雅。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 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

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艺术教育 ;重要性 ;可实施性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音乐、美术、舞蹈、艺术体操、影视、戏剧等形式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堂,有必要使全社会更全面、深入地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推动艺术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

一、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加强艺术教育,提高中职生文化艺术素质是中职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质。我们在强调中职艺术教育“专业课”的同时,必将对其“文化课”作出思考。职业教育培养的大多是“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书写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与造就,应该是作为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的主导内容。与此同时,以贴近实际的作风,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中专职业教育的文化课教材,是社会结构多样化的需要,亦是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一)艺术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已是中职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人的素养越高,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高尚艺术修养的人也不是完善的人。素质教育本身就包含了美育、艺术教育,所以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将艺术教育融入中职教育中,给艺术教育应有的地位,让艺术教育走进课堂。规范的艺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也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艺术的魅力能够启发人的科学思维,使科学和艺术和谐共振。而且,艺术实践可以改善人的大脑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思维侧重于左脑的活动,而艺术思维则侧重于右脑的活动。学生长期单一使用左脑,极易造成大脑及心理上的沉重负担,产生不良的负面效应。而通过艺术实践,左右脑同时活动,可以缓解大脑和心理的压力。

(三)艺术教育是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氛围反应了学校的总体面貌,反应了师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对校风、教风、学风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过程中,艺术教育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尽可能多的获取文化养分,培养高雅气质,提高文化素质。

二、如何提高我国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

中职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须遵循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在规律,正确调整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使艺术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保证中职学校艺术教育健康稳步的发展。

(一)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心智健康发展,所以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搞好二者的结合上,一是要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上,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艺术教育中得到净化和熏陶。二是要以艺术教育为平台,深入挖掘艺术教育过程中的育人因素和人文含量,使学生在接受艺术知识、掌握艺术技能的同时,思想素质得到同步提高。三是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艺术情境中,体验生活的真谛,感悟社会的发展,领略艺术的源泉,使他们更加理性地把握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人生、艺术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体验艺术、理解人生、把握自己。四是要进一步丰富艺术教育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地为思想教育注入活力。艺术教育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教育,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这一优势,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升华。

(二)艺术教育和教师教学能力相结合

加强现有艺术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积极引进艺术教育人才。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开展和加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艺术修养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中职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开设艺术教师培训班,同时也要积极引进艺术教育人才,在数量上保证艺术教育教学的实施。有机地把艺术教育和教师教学能力结合起来,使二者的提高达到同步效应。

(三)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相结合

艺术教育具有它所独立的审美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发展。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艺术教育来提高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教育中,通过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艺术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产生新的艺术体验和审美愉悦,使他们的思想上升到新的精神境界,性格得到熏陶、情操得到升华,充分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实现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机统一,一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放在首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学理论,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教育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教育中体验美、 享受美、 追求美、创造美。二是艺术教育要有针对性和时代感,时刻保证艺术教育来源于生活、贴近于实际,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新时代和新生活的美。

(四)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中心,由广大师生直接地、自觉地以至自发地从事的精神文化生活。它对学生的成才起着导向、激励、引导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念,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让学识、才能、品性、人格都得到协调发展。因此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学校的风气和办学风格,对学生的健康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展校园文化资源,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天赋,提高其审美能力,打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创造一个文明、和谐、激励、向上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在实现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完美结合上,要积极组织全体学生有计划地参与校园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都能展示当代学生的活力、才华和个性,从而构建新的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形象。只有这样,艺术教育才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活力,切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永久的支撑点和风景线。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具有一般语言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通过艺术教育, 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 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试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 (6)

[2]郭声健 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M]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3

艺术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剪纸;民间美术;中小学课堂;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22-02

众所周知,民间美术是根植于民间,由各地方的地域文化和各地区的风土人情滋养而成长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各地方的民间美术形式往往都代表着本地区的民间文化和本地区的民间审美取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间美术中所体现的正是一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美学传统元素。我们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经过新课标修订以后,越来越符合当代美育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手工课、美术欣赏课的比重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新的中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一些侧重介绍民间美术,但也仅仅限于简要介绍,而没有把民间美术形式具体地引入课堂中。尤其是对于各地方的极具地域特征的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中小学课堂上介绍、讲授的仍然不够,如果能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引入一定比重的民间美术课程,一定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推广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民间美术形式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源泉。在中小学适当引入民间美术课程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使他们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如果能引入中小学课堂一定会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每一种流传下来的民间美术形式都包含着外在的艺术样式和内在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两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推广和引入民间美术的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着相关的民间传统文化。比如天津的泥人张等泥塑,从艺术形式上看,泥人张只是一种民间的雕塑形式,或者说是一门普通的民间手艺,而其实这一种美术形式下却包含了很多其他的文化内容,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背后所附带的几乎都是一部传统文化的地方史。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适当地引入课堂,这些作品的造型、色彩、人物背景故事的历史沿革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们对本地区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二、民间美术引进中小学课堂,对于拯救、保护民间美术资源,使民间美术能够良性发展和延续起到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逐渐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各地方保护和申请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空前高涨。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资源,有很多都是亟待挖掘和保护的。也有很多是整理和研究后极有可能成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比如陕西驴皮影的制作、山东的花馍、吉林的满族剪纸和窗花等等。这些民间美术形式走到今天,大部分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各地方政府都在花大力气发掘、整理、保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后继无人的现象依然存在。我国现在大部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采用的是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对于没有确立为非遗继承人的民间手艺人来说,则会极大地削弱对传统文化推广和传承的热情,使得推广受到限制。但是如果将民间美术引入中小学课堂,让中小学生都来了解、学习当地的民间美术,甚至是参与动手制作,那么一定会使这些民间美术的传播得到推广,也会使之传承得更好。也许这些孩子中间就会有人喜欢上这些民间美术,日后会从事它,这就会使民间美术真正地扎根于民间,使之能够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三、民间美术引入中小学课堂,符合美术新课标的要求,贴近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总体要求

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趋向于趣味性、手工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动手与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正在向大视野、重美育、提高兴趣、强动手能力等这样的方向上发展。而适当地在中小学课堂中引入民间美术形式,则是对这种发展方向的更好补充。很多优秀的民间美术样式是适合作为美术课程内容的。例如上海金山农民画、吉林的松花湖浪木根雕、山东潍坊的木板年画,等等。这些民间美术形式在地区内传统深厚,群众欣赏基础好,且就地取材,极容易进行推广教育。比如说吉林地区的松花湖浪木根雕,松花湖浪木是吉林地区的根雕材料,原材料在松花湖流域非常丰富。而在对浪木整理、雕琢的过程中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认知、欣赏和体会,也会训练同学对于手工打磨、雕刻、塑造等方面的美术技能。同时也会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效果是其他美术教材课程所不能提供的,可见地方的民间美术形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效果的。由于当地的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作品普及程度高,所以开展起来容易铺开。学生学习起来,动手性强,趣味性强,作业在课堂上和课下都容易和老师、同学们甚至是家长进行交流,所以一定会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

四、民间美术资源引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民间美术和民间传说、民居建筑等一样是构建一个地区民间文化、民间特色的重要载体。对于民间美术引入到中小学课堂,传授的不仅仅是美术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向学生传递一些当地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学习介绍,会让同学们对天津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再比如通过学习老北京泥人常的介绍,也会让学生们从另一个侧面更多地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从而丰富了学生们对家乡历史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更加热爱家乡、喜爱家乡的乡土文化。对于我国的民间文化研究,往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本地区的民间文化或民间美术资源往往是由其他地区的人来进行关注、整理或研究。而在本地区除了从事该项文化的人以外,大多数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在自己的家乡还有这样的文化资源,或者有些人是在书上或其他媒体上看到,才知道在自己的身边就有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或者民间美术形式。这种情况就说明了我们对地区性的民间美术资源引入课堂做得还很不够,通过学校教育这种手段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还很缺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对于自己家乡的民间文化、民间美术形式也会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民间美术资源引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很全面、很直观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间文化,就能够动手参与描绘或者动手制作家乡的传统美术作品,那么他一定会对家乡了解更深、更多、更全面,从而也会更加喜欢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上一篇语录天下

下一篇妇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