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摊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摊经济

地摊经济范文1

【关键词】地摊经济;供求关系;博弈;第三产业

一、“地摊经济”的由来及催生的原因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其非合法性存在而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形式。人类发展“地摊经济”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地摊经济催生的原因很多,比如供求原因,失业问题等等,但是其中最为重要、起决定性的便是供求原因。

根据调查所得,下沙大学生用于饮食和衣服的费用月占65%,基础消费是最大部分。地摊经济大多为餐饮业和服装业,我们调查显示餐饮业和服装业占整个地摊经济的94.23%。据现有数据研究,假设一个人一个月买一件衣服,一个月的基本饮食需求是93顿饭,下沙现有18万大学生,则一个月需要18万件衣服,基本饮食需求1674万顿,而下沙现有的餐饮店家、服装店家,勉强能够应对这些需求。此外,由于店家分布呈集中状,位于商贸城、奥特莱斯广场等,距离和时间的问题,导致学生消费呈现比较困难的现状。

再者下沙大学城附近有工业城,大量民工和其家庭居住附近,为了谋生或者增加家庭收入,看到如此境况,设摊买卖,小本薄利,地摊经济便应运而生。

二、地摊经济的外部性分析

(一) 地摊经济的正外部性

1.地摊经济能缓解就业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庆指出:“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员流入城市谋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城市人群也需要城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多元化的服务。更重的要是,从小商贩和外来人员的角度,到城市劳动谋生是他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大学城区,我们发现摆地摊的人大多是失业人群。许多失业的人群没有一定的资本租赁店铺,也没有资金力量运转,对于他们而言,在街边摆地摊是最为简便和最具收益的。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地摊经济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道路,也为很多创业的人群提供模拟的平台。

2. 地摊经济满足了低水平消费及物质较为匮乏地区的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娱乐需求。地摊上的商品与店铺中的商品相比,地摊商品因为成本比较低而比较廉价,低水平消费者往往偏好地摊商品,如果地摊经济消失,他们不得不面临着购物的新选择。这种选择的成本往往是比较大的。与此同时,地摊虽然零零散散的出现,但是在夜晚,他们常常会成群的出现,从而形成一条地摊小街。低水平消费者不但能够获取所需求的商品,也能够在选择中获得逛街的乐趣。除了低水平消费者之外,物质较为匮乏地区会有这种情况,比如,下沙大学城。

3. 地摊经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下沙大学城地摊经济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地摊经济来积累资金,也能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当他们的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不会满足于流动的摊位,为了扩大经营,会选择租赁店铺,或者直接开始创办公司。

(二) 地摊经济的负外部性

1.影响市容,造成环境污染。下沙的地摊往往就设在街道的两边,会占据人行道,摊点的随意摆设影响到了行人的安全,也会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市容。摆地摊的过程中也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果皮、塑料袋随地丢弃;烧烤浓烟四溢;小商贩的吆喝叫卖声嘈杂无章。这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2.威胁社会治安。地摊摊点的管理责任现在都没有法规明确界定,小商贩因为利益而使地摊管理陷入混乱状态。有的小商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相互竞争吵架甚至大打出手,自己受伤的同时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给社会治安工作带来麻烦与困难。地摊多由闲散人员组成,客流量大,缺乏有效管理,时有失窃行为发生,这也使学生与摊主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3.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调节社会经济、监管社会经济活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商贩们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纳税的意识,这不但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损失,还损坏了社会公平。小商贩们大多数都处在低收入阶层,可以相应的少缴一部分税收,但是绝不能偷税漏税。

三、地摊经济的博弈分析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政府、社会大众以及流动地摊主的利益互相影响,也存在着利益博弈,因此我们将对地摊经济进行博弈过程的分析,探究原因并得出最优策略。

首先,对于地摊主来说,最优策略是摆摊。原因如下:假设博弈双方为地摊主A和B,策略集为摆摊和不摆摊。由于地摊主的收益一般较少且互相影响小,因此假设摆摊收益为固定R,不摆摊的收益为0,无论地摊主B采取怎样的策略,地摊主A均会选择“摆摊”。同理,地摊主B均会选择“摆摊”。因此当(摆摊,摆摊)即地摊主A、B都选择摆摊的时候,其收益最大(R,R),达到纳什均衡。推而广之,对于N个地摊主而言,当N个人都选择摆摊时,其收益最大,达到纳什均衡。

其次,在地摊主和政府的博弈中,假设各博弈方完全理性,并有获得完全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假设,地摊主的策略集为“摆摊”和“不摆摊”,政府的策略集为“管理”和“不管理”。

假设地摊的固定净收入为R1元/天,由于政府管理对地摊主造成的损失为C1(x)元/天(0

当R1-C1(x)>0且R2(x)-C2(x)

当R1-C1(x)

当R1-C1(x)0,即地摊主在政府的管理下面临亏损,且政府的管理收益大于管理成本,有较大可能性进行管理,因此此时双方的策略为(不摆摊,管理)。达到纳什均衡。社会净福利取决于地摊主的得益是否足够弥补政府的损失,当地摊主的得益大于政府的损失,则社会净福利为正,有利于社会发展;当地摊主得益小于政府损失,则社会净福利为负,不利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当政府管理力度较大(R1-C1(x)0)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不摆摊,管理)的局面,即政府管理收益高于成本,且地摊主在政府的管理下面临亏损,放弃摆摊。但是,这种情况对于政府管理的要求较高,出现的可能性较小,而(摆摊,管理)的情况才是地摊主与政府重复博弈中的均衡点,也很好证实了现实生活中政府管理下地摊屡禁不止的现象。

对于地摊主来说,为获取最大利益,摆摊是最优策略。对于政府来说,由于现实中管理存在种种困难,更倾向于不管理。其原因大致如下:

1.管理成本往往高于管理收益。政府在地摊整治上的投入有限,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地摊的整治和管理;

2.政府打击难度大。违法的地摊往往是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而且地摊流动性强,容易躲避管理,政府很难彻底将违法的地摊扫除,打击效果不好

3.制度缺陷。一味的取缔地摊难以真正地从根源上解决地摊问题,完善制度及管理才是根治之道。

基于上述原因,地摊主和政府一直处于游击战的状态,进行长期的重复博弈。

四、数据分析

我们团队以问卷调查为主要调查方式展开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是消费者,其中以学生为主。我们共发放问卷356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300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关于消费群体构成调查

本次调查中,男性消费者的比例占总体的35%,女性消费者比例占总体的65%,相比男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多占了总体的30%。由此可知,女性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更青睐地摊。我们团队的课题以下沙大学城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消费的主要群体。针对每月生活费的问题,7%的消费者月生活费不足800元,而68%的消费者月生活费在800-1200元之间,月生活费达到1200元以上的消费者只占了总数的25%。

高校周边的地摊在未实行管制前经营时间主要在15:00至22:00,是学生往返的高峰期。经过调查分析可知,未在地摊上消费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而偶然在地摊上消费的消费者占调查总人数的79%,只有8%的消费者经常在地摊消费。可见,地摊只是便利消费者的一项途径,是消费者的选择之一。

(二)关于市场执法监管满意度调查

在未实行管制前,地摊存在众多问题。如环境脏乱、缺乏管理,秩序混乱、影响周边学生生活、与同行业租店面者形成不正当竞争,影响公平等。

在问及消费者对下次城管的执法满意度时,53%的消费者对此表示一般,不满意程度超过了满意度,甚至占调查人数的42%的人表示城管管理态度恶劣,而认识城管管理态度很恶劣的人数达到了调查人数的34%。城管对地摊实行直接管理,利益关乎消费者、地摊主和政府有关机构。因此,合理规范城管的执法力度,提高城管管理的满意度势在必行。

城管的管理自然会引起城管和地摊主之间的矛盾。对此,不同消费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占调查总体的57%的人认为城管的执法力度过大;而33%的人认为地摊是违法的,城管应该对其实行管理,剩下10%的则觉得无所谓,采取观望态度。

(三)关于地摊的存在形式及合理性调查

地摊经济是否应该支持,其对社会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调查过程中,51%的人对地摊经济表示支持,而反对地摊经济的人数也占了15%,其余34%的人对地摊经济的存在与否表示无所谓。而我们则认为地摊经济的存在与否,将取决于多方矛盾是否能够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地摊是一种移动的形式,会占有一定的空间和土地面积,对占地费用的收取,占调查人数49%的人认为应该,和其余51%的人表示反对。费用的收取和费用分配的问题也是关乎多方的矛盾之一,亟待解决。

在我们的调查期间内,政府有关机构对地摊加大了管理力度。地摊逐渐被清理,对此,我们对地摊消失对周边人群生活的影响以及他们对地摊的看法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占被调查人数的15%的人认为,地摊的消失使其生活极其不方便,62%的人认为地摊的消失对其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响,其余23%的则表示没影响。占调查总人数的62%的人表示不应该取消地摊,只有极少数的人认为应该取消地摊,29%的人对是否应该取消地摊表示无所谓。

五、规范地摊经济的对策

(一) 现有政府政策

1.城管管理与打击。在2010-2012两年间,城管强制管理,铁硬手腕,将地摊驱赶至没有为止。

2.白杨商亭的设置。政府于2011年下半年,取缔地摊后,在大学附近设置了白杨商亭,混炒等比较受欢迎的饮食再次开业。

(二)现有政策问题

1.完全的打击和强制铁硬驱赶减低就业,减少了闲散人员的收入,同时使闲散人员失业,造成一部分的流动人员,导致了社会治安等问题

2.白杨商亭三三两两,而且开营时间并不固定。

(三) 主要对策

1.给地摊经济划定区域,限制经营时间。地摊经济的区域需要得到合理的规范,不能影响交通,要集中化,便于管理。时间段应该划分为早上中午晚上三段,三段要有时间规定。调研显示,仅有13.2%的流动商贩是全天制摆摊的,大部分的流动商贩都是选择上下学人流量高峰期出来摆摊,这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妨碍公共秩序,所以有必要对流动商贩的摆摊时间进行限制。

2.地摊主之间互相进行卫生与服务监督。同业之间的监督往往是最为严格的,为了防止恶性竞争和勾结,政府可以进行抽号配对或者电脑随机配对。对于调查后发现恶性竞争的可以进行惩罚性措施,例如罚款或者停业一段时间。

3.设置摊位费。地摊经济与店铺经济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成本,店铺因为租金、水电等费用,商品的价格一般较之要高一些,但是地摊的成本比较低,所以商品价格也比较低,这是其巨大的优势。收取合理的摊位费,可以使地摊经济和店铺经济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许浩.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 [J].中国经济周刊,2007,(12).

[2]赵英军、黄华侨,地摊背后的博弈[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10).

[3]许浩. 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J]. 中国经济周刊, 2007,(12) [4] 朱孟进,淦玲莉. 经济时评:穷人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地摊经济[J]. 宁波通讯, 2007,(05) .

[5] 张广辉. 给予城市“地摊经济”生存的空间[J]. 辽宁经济, 2007,(09) .

项目编号:2011YJX67

地摊经济范文2

关键词:地摊经济;网络营销;微信营销;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6401

1 研究背景

地摊经济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它的存在具有必然性。虽然“地摊经济”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但它的社会收益性亦不容忽视。地摊经济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经营方式,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而以不同水平的形式存在着。目前,地摊经济的管理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地摊经济市场也将越来越规范正式。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广阔的经营空间、全天候的经营时间、无店铺的经营模式、成本低廉的竞争策略等优点日益突出,尤其是微信营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微时代的到来、地摊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地摊经济也将跟上时代的步伐,营销方式也将从原来的单一、传统化得到逐渐改善,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2 市场调查与结果分析

2.1 基本信息

此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地摊经营者而言,另一部分是针对消费者而言。此次调查最终收获有效问卷496份,其中针对地摊经营者部分的有效问卷收获数为265份,针对消费者部分的问卷231份。虽然调研样本未达到预期数量,但数据的真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针对地摊经营者部分问卷中,男性占了48.04%,女性占了51.96%;被调研对象的年龄中,15岁以下占了0%,15-25岁占了26.47%,25-35岁占了32.35%,35-45岁占了23.53%,45岁以上占了17.65%;被调研对象的学历中,小学文凭的占了21.57%,初中文凭的占了26.47%,高中文凭的占了24.51%,专科文凭的占了14.71%,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凭的占了12.74%。

针对消费者部分问卷,男性占了43.14%,女性占了58.86%;被调研对象的年龄中,10-19岁占了15.69%,20-29岁占了41.18%,30-39岁占了23.53%,40-49岁占了7.84%,50岁以上占了11.76%。

2.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2.1 地摊经营者

从调查问卷中显示,地摊经营者中已使用了微信营销的占了19.18%,未使用微信营销的占了80.82%。而未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对微信营销的具体操作不太了解(占了49.40%),认知不足。但若教于期使用发放,愿意尝试使用微信营销的程度都比较强(占了60.67%)。因此地摊经济结合微信营销发展的空间较大,只要人们掌握了微信营销的技术,大部分地摊经营者都愿意尝试使用。

同时,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学历的升高,地摊经营者对微信营销的了解程度也会随之加深,对微信营销的使用率也逐渐增加。如表1所示。对于地摊经营者而言,特别是中等学历及中等学历以上的经营者,他们大多数倾向于经营方式的创新,愿意尝试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方式。

从调查问卷中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购买地摊物品的仅占27.45%,因此地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同时对消费者年龄进行分析发现多数为年轻者,地摊经济消费者中10-39岁的占58.63%,10-50岁以上的占41.37%。在“消费者对地摊经济结合微信营销方式的认可度”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并认可此创新方式,同时年龄也营销者人们的看法,如表2所示,较为年轻的消费者大多数认可并接受将地摊经济结合微信营销的方式,而地摊经济中的消费者大多数又都是年轻者,因此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营销是可行并且能被接受的方式。

2.3 建议

针对地摊经济而言,网络营销模式的选择也需要切合地摊经济的特点、产品的特质。以微信营销为例,内容如下:

(1)查找附近的人:地摊经营者可建立微信号,备注自己的摊名、产品等资料。消费者便可以通过“查找附近的人”,发现身边的地摊商家,并了解一定的商家信息,也可以通过“打招呼”向商家询问更多详细的产品信息,之后选择是否购买产品。由于地摊的信用相对较低,大体上应以线下购买为主,可前往商家摊位购买也可线上预定货到时线下支付。同时经营者也可以通过“查找附近的人”向消费者推荐自己的产品,宣传产品,虽然效率有限,但也可行且有效的方式。当然如果微信扫一扫中添加周边小摊美食等栏目效果会更佳。

(2)扫一扫:利用特定的活动,使消费者通过“扫一扫”关注地摊者账号,从而锁定一定的消费者,针对性较强。采用这种方法可定时向消费者推送自己的产品。这要求产品有一定的吸引性,对质量稍有要求。

(3)微信公众平台:此方法可推送的信息量较大,比较实用,但建议同一区域的地摊者互相合作,建立共同的公众平台,一同交给第三方管理,日常推送产品更新、产品活动等,可加入小故事,笑话之类的内容。主要以周边的居民等消费者为主进行宣传。

3 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意义

地摊经济虽然简单,但是它同样也需要营销手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和地摊经营者对地摊营销方式的创新都有一定的需求,消费者想要更便利,提前或及时了解商家产品及位置,提前预定;而经营者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及回头客。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是一种需求,一种创新。

(1)社会意义:地摊经济在方便居民生活、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方式不仅能适应变化的消费者消费方式,也将有利于提升地摊经济经营者的自信心,改善地摊经济经营者的生活质量,适当减缓就业压力、生活压力。

(2)经济意义: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收益性小,但是地摊经济的市场却也十分庞大。庞大的摊贩群体,在城市中从事着“衣食住行”中的各种行业,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在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将有利于地摊经济的发展,提高摊主的收入,利于经济的发展。

(3)文化意义: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结构,能够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摊点上摆放的物品常常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论是生活区、闹市地段还是旅游景点,都能够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地方的特殊风味。在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方式将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丰富地摊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志建.城市政府的“边缘性治理”:一项摊贩监管政策的比较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2,(3).

[2]林宙.金融危机下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刍议[J].现代商业,2009,(12).

[3]郭小晴,李淳一,关明蔚等.大学集聚区地摊经济的成因及其出路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3,(8).

[4]庹旋.城市地摊经济浅析[J].学术,2010,(5).

地摊经济范文3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围绕低碳转型,突出质量和效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结构调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三大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3.9∶48.4∶37.7调整到2010年的9.8∶49.7∶40.5。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68%。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2%,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生物产业为优势、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森林碳汇能力持续增长。林业是巨大的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具有明显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既是绿色增长的生态屏障,又是绿色增长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着力实施六大生态绿化工程,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壮大林业产业,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机制,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9.42%,有林地面积达到67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92万立方米,新增林木固碳量223万吨,林业发展在固碳、减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洁发展机制初显成效。近几年来石家庄市碳交易市场也有了突破性发展,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引入,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供了新的途径。晋州市秸秆热电、金石氧化亚氮减排、曲寨水泥余热回收发电、河北鑫普水泥余热发电、无极县生物质成型燃料炊事取暖代煤等5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石家庄市成为国内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之一。

低碳意识不断增强。随着气候灾害事件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促使人们环保意识不断觉醒。在石家庄全市树立低碳意识、提倡低碳消费、追求低碳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逐渐深入人心,见诸行动的日常功课。全市每年举办世界环境日活动。2010年,石家庄市首次以政府名义加入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倡导市民积极参与,自觉停电一小时。石家庄市还举办了形式多样主题不同的环保活动,如“为城市少开一天车”、“环保是一种时尚,节能是一种美德”、“拒绝白色污染,环保袋进万家”等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争当低碳家庭、建设低碳社区、打造低碳乡村、争创低碳单位、构建低碳城市活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低碳理念、环保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关心环境,爱护环境,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石家庄市低碳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大的框架结构已经形成,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管理机制等仍不合理,碳排放水平仍然较高,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根本转型任务非常艰巨。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是能源结构不合理。三是碳排放水平偏高。四是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机制不完善。五是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普及不够。

一、石家庄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形势与任务

石家庄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家庄市属于典型的碳基能源经济,高碳特征一时难以扭转,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二五”时期,石家庄市要完成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传统粗放型增长老路显然已经走不通了,作为能源消费大市,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十分明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转型,构建低碳产业体系,走低碳发展之路,是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正确选择。

当前,石家庄市经济社会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阶段,石家庄市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石家庄市未来发展至关重要。鉴于此,石家庄市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在全市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城市、构建低碳社会活动。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低碳技术创新,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体制和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石家庄市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关石家庄市的长远发展,事关石家庄市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事关石家庄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发展中能否处于领先地位等。因此,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石家庄市选择走低碳之路,有利于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的国内外竞争力;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全市的环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站在石家庄市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要敢于抢抓“低碳”机遇,要高起点规划,高起点实施,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占领竞争制高点,争当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进一步增强资源意识、能源意识、环境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建设低碳石家庄、生态石家庄对京津冀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实施“环境立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一条具有地方特色、低碳特征、绿色环保的低碳发展之路,为建设幸福、和谐的石家庄创造一流的环境。

二、石家庄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构建适应低碳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重化工业是石家庄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要加快对重化工业的整合步伐,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推进钢铁、石化、化工行业布局调整、企业整合和产品升级,支持食品、建材、医药、纺织等行业的骨干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低碳化水平。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尽快形成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立足于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的实际情况,加快发展生产业,推动金融、保险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加快发展以旅游、健康休闲为主的生活业。

2.建立健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低碳技术研发激励机制,对于进行低碳技术自主创新的企业,要建立创新成本补偿机制,对于首先采用低碳技术的企业,争取给予适当的补贴,保护低碳产品的市场竞争。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健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培育本地人才,加快人才梯队建设。加快构建低碳技术发展的支撑平台,推动低碳技术成果转化。

3.加快完善财税支撑体系。具体来讲:一是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财政投入,对于低碳产业发展、低碳技术研发等通过制度建设,加大财政直接投入力度。二是健全财政补贴制度。通过财政补贴补偿企业对环境治理的费用并保护稀缺资源,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对清洁生产、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废物综合利用等项目进行贷款贴息,对污染治理、低碳产业等项目给予一定补贴优惠,对清洁能源实行价格补贴。三是健全税收调节机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鼓励其发展,并吸引其他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健全环境税收政策,确保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四是建立健全促进低碳发展的融资机制。建立碳金融公司,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工具,为低碳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制度,打造包括银行贷款、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组合而成的碳金融体系。

4.创新促进低碳发展的考评机制。首先,明确减排的任务目标。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明确不同企业的减排责任,强化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监督和管理。其次,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再次,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机制。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强化企业责任,提高企业的低碳意识。最后,完善地方政府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将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经济核算体系,综合考量地方经济发展。

5.推进实施低碳经济试点工程。试点先行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正定新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把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都要以低碳环保节能为前提。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建设低碳城市奠定基础。要以“低碳、生态、智慧”为理念,指导正定新区的规划和产业布局,优先发展低碳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鼓励发展金融保险、文化体育、科技研发、服务外包、总部经济、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以及特色旅游等高端低碳服务业,努力把正定新区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地、低碳技术研发地、充满活力创新地、低碳城区示范地,切实提升石家庄市区域竞争的综合实力。

地摊经济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活方式;改革

在2009年12月6日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全球变暖引发的种种问题再一次呼唤“低碳生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低碳” 的含义呢?现在正大力发展的低碳经济对居民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影响?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我于湖南省常德市进行了一次低碳经济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活动。

湖南省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史称""黔川咽喉,云贵门户""。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三峡——洞庭湖、南岳衡山——张家界黄金旅游走廊的纽带与中枢。 常德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有名的“非金属矿产之乡”。

一、调查背景

(一)调查地点

湖南省常德市

(二)调查时间

2011年3月1日—4月1日

(三)调查方式

通过街上随机派发、上访企业单位、E-mail等方式派送调查问卷。

(四)调查对象

调查显示,受访者年龄集中在18—50岁之间,文化程度水平多在高中及以上,以在校大学生和企事业单位人士为主。

(五)调查内容

主要涉及人们对低碳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于低碳的关注程度,低碳生活的方式及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看法和政府作为的评价。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低碳知识调查

大家都在讨论低碳经济,但“低碳”中的“碳”究竟是指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仅有半数的人选择了“二氧化碳”,说明还有一部分人对“低碳”的了解还很不够;关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影响,有40%的人选择了不清楚,20%的人“知道一点,但觉得实际上不会太严重”,说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温室气体带来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如图1所示,在受访者中,有七成的人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低碳经济”一词的,说明了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所占比例最少的是户外公益广告和学校教育,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和学校教育方面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图1

(二)低碳关注调查

在受访者中,有80%的人对全球变暖表示出了很高的关注度,说明这已成为一个普遍受到重视的话题;有30%的人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对生活的影响不是很大,同时有20%的人表示其影响很大,导致了生活质量的降低,然而更多的人选择了“不清楚”,说明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至于如何补偿日常生活的碳排放方面,有70%的人选择了“愿意植树,不愿付费”,20%的人选择“两种方式都可以”,还有5%的人表示“都不愿意”,如图2所示,这说明有一些人的“低碳”还仅仅停留在思想和口号上,不愿意为低碳做出实际行动或是支付更高的成本。

图2

(三)低碳生活方式调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低碳还处于开始阶段,但大部分人都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支持,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均表示低碳会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等,说明大家对于低碳的前景还是比较期待的;90%的人对于低碳生活持支持态度;85%的人表示他们愿意从身边做起,为低碳生活作出贡献,但只有15%的人做到了“积极选用景区节能减排设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说明人们在身体力行实现低碳生活时,其自觉性还有待提高。

在节能产品方面,有60%的人表示他们选购过节能产品,在节能环保产品价格偏高的情况下,只有5%的人选择了首先考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这说明在大力发展环保节能产品的过程中,其相对较高的成本是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降低其成本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如图3所示,有45%的人选择了“政府”,20%的人认为是“企业政府共同承担”,认为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的人占到15%,仅有5%的人选择由消费者承担,说明大家普遍认为由于推行低碳产品而增加的成本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企业和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图3

(四)低碳经济调查

低碳经济日益被提上议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在必行,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表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的,而认为有必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和“我国资源利用率低”,分别占到了75%和80%;而在认为“没必要”的人中,65%的人认为其原因是“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太高”,说明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如图4所示,关于低碳经济的实施,有70%的人认为是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为关键,认为是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的占到65%,同时还有60%的人选择了“政府公众政策引导”,这说明大部分人都意识到要实施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和大家共同的努力。

图4

(五)被调查者对于政府作为的评价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实现低碳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和“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持有此两种观点的人均占到了65%,同时还有6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的推广和监督力度”,这说明公众对于政府在促进低碳生活方式方面的期望还是很高的;对于当前政府部门采取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效果,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有效果,20%的人表示“说不好”,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可,但同时还需要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调查的结尾,有85%的人表示他们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保持较高增长有信心,而表示“非常有信心”的人占到10%,这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三、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

在调查中及其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低碳知识的了解,互联网起了主要的作用,而政府部门、学校等机构的宣传力度还很不够。

(二)全球变暖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关注,然而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气候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对于其影响“不清楚”,同时大家也不愿为低碳生活付出太高的成本。

(三)低碳生活方式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支持和关注, 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令人关注的一点是,选购节能产品的人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节能产品的价格比一般产品要高,人们不愿意付更多的费用购买节能产品。

企业推行低碳技术增加的生产成本,受访者普遍认为应该由企业消费者政府共同承担,忽略了消费者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

(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先进技术及低碳能源,成本过高,技术和成本仍然是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一大瓶颈。

四、提出的建议

(一)政府和学校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能通过更广泛的渠道获得低碳相关信息,从而能更好地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各相关企业应进一步加强节能产品的技术改革和创新,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使得节能产品对于一般产品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虽然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和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消费者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消费者应加强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四)要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还需要尽快解决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的矛盾,改变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中重型化的趋势一致的现状,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制定政策法规,加大对低碳生活推广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制度体系,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加大宣传力度,推动群众观念特别是消费习惯的改变。

参考文献:

地摊经济范文5

如何才能阻止这一进程继续发展下去?

低碳经济,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新机遇。]

未来的经济必定是“低碳经济”,未来的竞争必定是低碳经济之间的竞争。5月21日,在“低碳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修班上,全国环保各界众多权威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多场次多层面的探讨,最终仍有一个近乎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低碳经济,在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远未达到离开纸面、深入人心的阶段。

何为“低碳经济”?

2003年2月,英国贸工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时任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英国将转向“低碳经济”发展。在200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布莱尔进一步呼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头转向低碳经济。2007年5月,英国政府进一步明确了通过提高能效、选择低碳燃料来实现低碳经济的能源总体战略,建立了相应的原则和行动框架。目前,低碳经济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新一轮的国际竞争。跨国企业已开始发掘低碳经济的商业机遇。

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气象灾难频繁等等,这一切都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与碳排放巨大关联极大。早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中,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属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面临的挑战已经来临。2007年12月12日,巴厘岛会议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代表开始就2012年后如何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展开磋商,并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碳减排任务。

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居世界前列。预测表明,2025~203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这种态势已经向我们表明,碳排放不能也不可放任自流。

控制碳排放,我国已经在有效推进。2007年,制订的《能源法》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重中之重。在140条法律条文中,有关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条文不下20条。 这些政策取向,传递了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低碳经济已经悄然来到我们中间。

向发展中国家发难

《京都议定书》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规定减排任务。但近两年来,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众矢之的。这两个国家是未来几年国际碳交易市场最大的卖家,将会有大批商人拿着钱排队买碳。

美国总统布什说:“世界第二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是中国,但是中国却被排除在《京都议定书》的限制之外。这是一个需要全世界付出100%努力的问题。美国还要在对付气候变化的问题中担任领导地位,但不愿意被这一有缺陷条约所束缚。”此外,美国、日本、韩国开始抱怨,说它们国家的大气污染都是从中国飘来的。

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也有申诉的理由:发达国家发展了几百年,环境该破坏的,你们都破坏了,我们刚一发展,你就喊治理,要求减排。虽然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大,但人均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奢侈型人均排放水平,还属于基本需求型排放。2006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600多个城市中,还有200多个没有污水处理厂,还有1/3的城市是直排。

对外,我们当然可以辩解。但回头看国内,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低碳经济或是今后我们发展的重要挑战和机遇。 我们不妨看一组数据:2005年SO2排放2549万吨,COD排放1414万吨,在当时都是全世界排名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在2001年的时候还是28亿吨,2005年就达到53亿吨。如果不加以控制,不搞节能减排,专家预测,煤炭产量到2010年将超过30亿吨,那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凯末尔•德尔维什评论说:“亚洲面临的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在于如何将普及现代化能源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国际合作对于实现能源安全和气候安全的双赢至关重要,对于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建议成立一个气候变化减排基金,以便发达国家通过清洁能源技术转让的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转变。沃特金斯先生指出:“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是发达国家必须向发展中国家支付的入门价格。”创建“减缓气候变化基金”(CCMF)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在低碳能源技术上投资。一方面为减排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了激励机制。为此,到2015年,北方各国政府需每年至少提供860亿美元资助(约占预计国内生产总值的0.2%)。

碳交易莫短视

碳排放交易在中国落地生根,风声水起。

美国国际集团(AIG)近日宣布,将注资400万美元于中国和美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用于补偿该公司2006年所排放的62万吨温室气体总量。其中200万美元,将投资在新疆的农村。这虽然不是第一起碳排放交易,但从美国两家环保NGO、美环保协会和生态发展基金以及新疆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的来看,无疑具有昭示意义。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当立意高远,以指标换取节能和新能源高新技术。

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博士表示,目前国内CDM项目引进的是资金而非技术,即把我国二氧化碳的指标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国外公司。推进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不能短视,应从长远利益考虑,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

自签订《京都议定书》后,我国政府积极参与到全球气候变化工作当中,并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绿色领导小组办公室。目前已批准1000多个CDM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24个项目,占总数的16.66%,我国已经成为仅次印度的第二大碳交易国。

尽管数量与日俱增,但引进的却仅是资金。有观点认为,国家所有的CDM项目,没有一个项目是引进的技术,全是资金,即把我国的二氧化碳的指标卖给了国外的公司,而且是以低廉价格卖出。“欧洲发达国家的大量公司都在中国购买二氧化碳,然后将买到的二氧化碳拿到欧洲市场交易。我们卖给他们是15欧元,他们拿到欧洲市场的交易价格可以卖到30~40欧元。”

低碳经济正式启程

CDM项目对于中国而言,最核心的是技术引进而非资金,虽然我国也有一些研发技术,但是并不成熟。科技部相关人士认为,我国推进CDM项目,实际上是想利用这个平台,来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

当下全球碳排放交易大约有600亿美元左右市场规模,中国占其约1/4份额,因此中国成为最大的卖方市场以及欧美公司青睐的对象。虽然把废气排放当作商品进行交易,曾被人批评为可能导致道德问题。但从地球村的公共利益考量,这种交易亦是“两害相衡取其轻”,是遏制全球性天气污染的一种更趋理性的抉择。只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趋利避害,更多的发展自己,必须作一些立意高远,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方略。

地摊经济范文6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定义,温室气体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至少还有5种。从我国来的情况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占整个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5%,其他5种约占15%;从温室气体的影响来看,二氧化碳的影响约占75%,其他5种约占25%。因此,所谓低碳经济,不应应仅仅强调低碳,而应更加全面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处于加快发展的国家,不仅应该强调碳经济或者低碳发展,更要强调低排放经济和低排放发展。气候变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排放、垃圾处理等,这些污染物对当地环境的污染也是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

绿色技术革命良机不容错过

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中国成为能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导致二氧化碳减排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中国与美国的能耗水平持平,我国人均与发达国家相比就会相差很多。然而由于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现在我国人均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间,由于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所以二氧化碳减排量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我国面临的问题是,碳排放的峰值到底在哪里?这是需要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的问题。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的制约,也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要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首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如今,能源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绿色能源应该是最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绿色能源包括几个层次第一是节能与提高能效;第二是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还有清洁能源的发展,以及核能的利用、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储存等。中国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蒸汽机革命、铁路电气化革命)中错失机会,这次绿色技术的革命将是一次良机。

两化融合促节能

要做到绿色发展,首先就要彻底扭转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所以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倡导和践行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高消耗、大排放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吸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必须转变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