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美贸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美贸易论文

中美贸易论文范文1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由于两国统计方面的技术原因和方法误差导致统计数字差别巨大。美国方面的统计显示,在中美贸易中,1979年、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而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在从1979年-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双方数据都表明,中美之间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惊人。1993年,中方统计数据表明中美贸易逆差仅为63亿美元,美方数据也仅为228亿美元。2004年,中美贸易逆差中国数据达到586亿美元,美国数据更为1620亿美元。与1993年相比,增长幅度分别为830%和611%。中美贸易逆差如此之大,已经成为美国对外贸易最大的经济问题。

中美贸易失衡不仅表现在绝对量上,而且也表现在相对量上,这一比例在1990年为21%,2004年达到了35%,中国因此成为了美国第一大贸易赤字国家,超过了欧盟的24.7%,日本的16.3%,加拿大的14.2%,墨西哥的9.8%。

中美贸易失衡也表现在进出口的产品结构变化。中国不仅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率不断上升,近年来相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提高。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先进产品,占其进口技术产品总额的比重迅速上升。根据美国统计数据,2002年这一比重为10%,到2004年9月上升为18%。而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1~8月,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620.83亿美元,同比增长55.86%;其中美国是第一大市场,148.58亿美元,同比增长69.56%,高出对全球出口增长速度13.7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23.9%。由于输往香港的产品大部分最终输往美国,美国市场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点。

二、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实证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国贸易逆差持续已久,中美贸易逆差也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各个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先后升值,但是,美国贸易逆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势头。我们不由得质疑,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有利于减少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

为说明这一观点,我们选取中美的贸易数据和汇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在中美贸易关系实证时段选择上,研究数据选取1990年-2004年的美国对中国的进出口和贸易差额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数据。人民币实际汇率是根据官方统计的名义汇率扣除中美相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为了处理数据方便,我们将1990年定为基期。中美进出口数据取自于U.S.CensusBureau,中美名义汇率源于《99年世行发展指标》,物价指数选取1990年=100的中美GDP折减指数。所有数据处理都用统计软件Eviews5.0完成。

我们试图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汇率变动和进出口贸易额变动之间的内生关系进行检验,汇率变动率RER用(exr-exr(-1))/exr(-1)算出,同样,进口变动率REM和出口变动率REP分别用(impt-impt(-1))/impt(-1)和(expt-expt(-1))/expt(-1)计算得到。贸易余额的变动率B用(b-b(-1))/b(-1)计算得来。

Granger因果关系是基于系统的向量自回归(VAR)来定义(SorenJohansen2000)。在考察序列x是否是序列y产生的原因时,采用的方法是先估计当前的y值被其自身滞后期取值所能结识的程度,然后验证通过引入序列x的滞后值是否可以提高y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就称序列x是y的格兰杰因,此时x的滞后期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Granger1980)其双变量回归如下:

如接受H01:β1=β2=……=βk=0,则X不是Y的Granger因,而接受H02:α1=α2=…=αk=0则Y不是X的Granger因。这样,使用F检验

即可实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其中,RSSR和RSSu分别表示在H01(或者H02)之下的约束和无约束的残差平方和,J和K则分别表示约束个数和回归因子的个数。

但是上述检验从理论上要求残差具有独立同分布性质,这就导致了实证研究中如何确定滞后阶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初步确定滞后阶,然后再检验残差是否服从独立同分布。因此,本文中实施因果检验的路径是:第一步,选取初步的滞后阶,估计VAR;第二步,对残差进行诊断检验,据此调整滞后阶;第三步,对最终估计得VAR进行参数约束检验,由此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成立因果关系。(Grangerl987)

首先,对变量BRERREMREP进行数据图分析,具体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这四个变量的数据轨迹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随机游走,所以我们在设定VAR模型时,省略掉截据项,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初步选取滞后阶为2,对应的VAR(2)的估计:

对上述估计的VAR(2),按照方程(3)的变量顺序,方程(4)(5)(6)省去了对因果关系不重要的项。我们以下对其残差进行诊断。

对方程(3)的残差s11所计算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分别为

S=0.42,k=0.78

所以,检验其为正态分布的Jarque-Bera统计量值为

N(2)=3.05

显著水平为0.05且自由度为2的X2的临界值为5.99,故由3.05<5.99而接受原假设,即ε1t服从正态分布,且服从正态分布的概率为0.65。进一步,由于所计算的检验ε1t为独立同分布的统计量及其对应的概率值分别为

Q(3)=4.88,P=O.18

故在显著水平为0.05时,ε1t具有独立性。

对其他3个残差,我们做类似的诊断,其结果一并列入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有残差在0.05的水平上服从正态分布的,只有ε2t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相关性。但是由于其3阶自相关仅为-0.04,这是个可忽略的数值,我们将视其为无自相关即不严格的独立性。所以从总体上说,残差通过诊断检验,因此,以下我们可基于VAR(2)作因果关系检验。

按照方程(3)的顺序,记相应的变量系数为θi,其中i=1,2,3,4,5,6,则贸易差额变动率即B不是RER的因可表示为H01:θ1=θ2=0,对这一原假设的检验即计算前面所定义的F值,其结果为

F=1.71,P=0.24

F值显然小于对应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贸易差额的变动率B不是汇率变动率RER的因。对其他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类似地实现,其结果一并列入下表,其中的结论是基于显著水平0.10。

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原假设5和6的接受表明在10%的显著水平下,原假设“B不是RER的因”和“RER不是B的因”的F统计量均小于临界水平,汇率的变动RER和贸易余额B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单纯的变动人民币汇率对中美之间贸易差额的影响不大。同时我们注意到,对于原假设7的拒绝,表明在我国出口的变动是造成进口变动的一个原因,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进口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原因。而对于原假设3的拒绝,表明出口变动是贸易余额的成因。这说明我国存在着一些促进出口的因素导致中美贸易差额的加剧。正如下文分析可知,这些因素主要是两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率和储蓄方面的差距,而这些差距是造成中美贸易差额的主要原因。

三、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汇率的波动并不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美国方面,相对于支出的较低的国民储蓄率和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导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下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方面,我国的汇率制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国内经济的失衡对于中美贸易失衡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1.中美储蓄方面的差距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储蓄和投资的差额都等于该国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公式为:

S-I=X-M

公式的左边表示储蓄与投资的差额,右边表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从而在贸易上就会出现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从而表现在贸易上就表现为逆差。

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储蓄相对于投资太低。自从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赤字以来,美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低储蓄高消费导致供小于求。应该说从1990年以来,美国储蓄占GDP的比重是逐年递增的(1991年除外),1990年储蓄占GDP的比重为15.4%,到2001年储蓄占GDP的比重升到18.2%,增幅达到18.2%,但是与储蓄相比,美国的投资率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投资率节节高升,从1991年的15.3%升至2001年的21.2%,升幅达38.6%,较高的投资占有率而较低的储蓄占有率使得美国储蓄占有率与投资率占有率之差为负值,形成严重储蓄投资的缺口,这在贸易收支中表现为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逆差。

与美国相反,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我国的投资支出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1990年-2001年的平均投资占有率为38.1%,特别是在1993年投资占有率曾达到43.3%。相对于投资而言,我国由于传统习惯、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一直保持更高的国民储蓄率。1990-2001年平均储蓄占有率为40.4%,1995年储蓄占有率更是达到43.1%。较高的储蓄而相对较低的投资使得储蓄和投资占有率之差为正值,这在国际收支上就表现为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

2.两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上的差距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另一原因

劳动生产率一般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或者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导致产品成本和价格的实际降低,另一方面导致实际汇率升值,从而改善贸易条件,促进出口的增加。

我们主要比较中美之间制造业和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服务业等非贸易品部门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内外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大部分制造业是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不同国家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就相当大了(光,200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和可贸易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断提高的。我国正处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发展阶段,工资成本较低,而美国劳动力工资成本相对较高,从而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很大。以2001年为例,按照现行汇率计算,美国制造业工资是中国的29.2倍,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9.2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工资增长率,还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我国都明显高于美国。扣除掉价格因素,1990年-2001年,我国分别提高了1.04倍和1.29倍。虽然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均快于工资增长率,但是中国的速度明显快于美国,扣除掉价格因素,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比重,中国从1990年的1.00降低到2001年的0.66,而美国从1990年的1.00降低到2001年的0.81。由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比美国更快于工资的增长速度,从而在中美贸易中,中国产品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现行的中美汇率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中国对美国出口就会增加,从而表现出贸易顺差,而美国则是贸易逆差。

除了以上原因以外,中美之间贸易具有互补性、以及美国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制度安排也加剧了中美贸易失衡。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大多数都是美国经济发展所需要而美国本土产量很低或不愿意生产的;而美国对向中国所需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国愿意进口的产品无法从美国进口。由于总体上还是比较落后,中国所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中间投入品在美国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也减少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贸易的失衡。

四、对策和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美贸易的失衡与人民币的币值是否被低估没有直接关系。即使中国大幅提高汇率,能改变的,也只是由中美贸易失衡转为东南亚其他国家与美国的贸易失衡。引起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储蓄相对于投资来说太低了,而中美之间产品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另一原因。

中美贸易论文范文2

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据中国官方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至2005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由1978年的10亿美元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美国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07年两国贸易额更是突破3020.8亿美元。

然而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此后美国对华贸易开始呈现逆差,并持续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1993年中方顺差为63亿美元,2000年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2001年则为281亿美元,2004年为873亿美元。2005年为1141.75亿美元,2006年和2007年分别达到1442.6亿美元和1633.2亿美元。而据美方统计,1979年至1982年美国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1993年美方逆差为3亿美元,2000年为838亿美元,2001年美方有831亿美元的逆差,2004年美中贸易逆差高达1620亿美元。2005年则突破2000亿美元,2006年达到2325亿美元。2007年1至11月,对华贸易逆差也已达2375亿美元

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拉大,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日趋增多。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其涉及的中国产品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纺织品、自行车等多种产品。并且中美贸易摩擦正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高技术产品转移,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贸易摩擦的对象由原来的初级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又转向资本密集型产品,如化工、轻工、钢铁、汽车等,更进一步向高技术产品转移。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

2中美贸易失衡主要成因

2.1双方统计方法和口径不同导致双方统计数据差异

(1)统计方法不同。中美双方统计采用不同的贸易统计标准进行衡量。美方采用总贸易制,以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对进入美国境内存入自由贸易区和保税仓库的货物均列入统计;而中方采取专门贸易制,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不作为统计,因此造成美方统计范围略大于我方,使美方“逆差”加剧。美方因忽视转口和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中美两国贸易的很大一部分是经我国香港转口的。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出口的60%以上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的,而转口到美国的商品额中的29%是在我国香港增值的。货物离开中国后在第三方增加的价值,显然不应计算为中国的出口。而美方的出口统计因忽视转口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此外,美国还因出口统计不完全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值。

(2)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导致双方统计上的差异。美国确定货物原产地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一般的进口货物,通常是根据进口商的申报来判定原产地,被判定原产地为中国的货物被记录为来自中国的进口而不考虑是否实际上由中间方出口或者货物在中间方是否有增加值,因而某些被美国记录成自中国的进口很有可能是应该记录为自其他中间方进口的。

2.2中美两国产业结构不同

2004年我国GDP普查数据显示三大产业的GDP比重分别为l3.1%、46.2%、40.7%。显然我国经济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而2005年美国三大产业占GDP的比率分别为2.8%、23.4%和73.8%,到2005年则分别为23%,22%和75.7%。显然美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而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本地化生产的特征,内需倾向突出,制成品的进口对本国生产、消费结构形成补充,因而进口需求旺盛,加之美国由于是过度消费国家,储蓄率极低,从而导致国内投资和产出或者说供给不足,需要大量进口,而中国又因为自己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承接了大量由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转移的制造业,并且质量又明显优于墨西哥以及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因此美国必然大量进口中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家庭最终消费结构难以与之匹配,且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进口需求也相对不旺盛。所以由此两方面原因,所导致的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不对称是造成美对华贸易逆差的长期因素。

2.3世界产业结构调整

2.3.1东南亚国家对华的产业转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把其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由此形成了中国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及零配件等,在国内进行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加工贸易格局。这些国家在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把他们在美国的一部分市场和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到了中国,形成中国与欧美发生贸易顺差,而与亚洲周边国家发生逆差的贸易格局。

2.3.2美国对华直接投资

美国及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在其产业结构升级调整过程中也逐渐将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中国,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销售和向母国返销占据很大份额。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向母国进行返销,中国对美出口70%以上是加工贸易,产品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美国或其他国家提供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约占到该产品的85%左右,而中国获得的加工费为数甚微,仅占15%左右。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出口商品80%以上来自外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

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各国经济国界日渐模糊,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使得国际贸易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模式,以往的原产地统计标准已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国家问的贸易关系的背景下,美方仍采用以原产地规则为核心的国家贸易统计制度,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统计数据上的巨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2.4美国对华出口管制造成中美贸易结构扭曲,加剧中美贸易失衡

1949年,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制定了“出口管制条例”,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列入全面禁运的国家名单。随着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虽然逐步放松了对华出口管制,但在政策规定和执行过程中,仍保留有许多歧视性规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国会在美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压力加大,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进一步恶意地实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诸如通过制定相应的出口管制法律法规、颁布出口管制目录(如商业管制目录CCL、美国军用品管制目录USML和核管理委员会管制目录NRCC)、执行许可证审议程序、强化执行机制与惩处力度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军民两用物品和技术的出口.

高技术本是美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但这一优势并未在中美贸易中体现出来。在高技术领域,美国一直保持生命科学、电子电机、柔性制造以及航空技术贸易上对华贸易顺差,且在电子电机和航空技术贸易上美国对华贸易顺差相对较大。然而在生物技术、光电技术、信息与通讯、高新材料、武器以及核技术贸易上,美国却一直存在着对华贸易逆差。特别是在信息与通讯贸易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且呈上升趋势,2005年达了521亿美元,这些举措不仅未消除美中两国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反而更进一步加剧了中美贸易顺差。

3应对策略建议

3.1加快开放我国服务业,扩大美国对华服务贸易

由于美国在服务产业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对中国的服务业市场一直比较感兴趣,而中国服务业根据WTO要求也应逐步开放,因此中国逐步开放服务业,不但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国内服务业市场的发展,还可以减小中美贸易的不平衡。

3.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亚洲、北美地区一直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而欧洲,以及拉丁美洲、中东地区、非洲在我国出口地区结构中所占比例甚小,这使得我国外贸与北美、亚洲市场的依赖度过高。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21%左右,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也导致了贸易风险的加大,美国国内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且由于贸易不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中国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为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必须积极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

3.3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

如上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很大部分是由于加工、转口贸易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外资公司或跨国公司。外资的进入虽然有利于国内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重复投资,不仅不利于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对外商投资产业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之间的不平衡局面,也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4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加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以及以转口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导致实际获利小而两国顺差大的不平衡局面。我国应当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和应用,以政府政策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企业;加快对相对滞后的医疗、教育、交通、环保、住房和金融服务等行业发展,并且适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制,以扩大内需,促进内向型经济发展。

3.5完善人民币汇率体制

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增加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灵活性进;实施“微幅、双向、稳中爬升”的调控;适当放大浮动区间;同时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这样不仅淡化给予美方在其国内定价过低的不良印象,也有利于我国对外购买力的提升,有助于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燕.中美贸易逆差问题分析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5).

[2]张璐,刘增涛.中美贸易摩擦分析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7).

中美贸易论文范文3

(一)基于实证的分析

为了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向美国出口额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两者的关系。上搜集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单位:千美元),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搜集了同时段各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取一美元折合人民币(平均数)。对两个时间序列分别取对数,然后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不能拒绝两者分别不是对方的格兰杰原因的虚拟假设。因此,从实证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向美国的出口额影响不大。

(二)基于美国出口政策的分析

按照国际经济学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下降,本国货币升值,那么外国出口商品以本国货币标示的价格就会降低,从而外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提高,本国从外国的进口量增加,进口额增加。人民币升值,可以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变得更便宜,从而增加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但是,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美国出于政治战略的考虑,对我国从其企业进口该类产品设置了诸多限制。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使我国从美国的进口有很大幅度的增加,从而对我国从美国的进口额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结构的影响

中美贸易是典型的互补型贸易,但是,在这种互补型贸易中,我国处于不平等地位。宗毅君(2006)计算了1990~2005年的中美相互贸易结合度。结果表明:美国对中国各年的贸易结合度都小于1,即贸易联系较松散;而除1990年外,各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结合度都大于2,即贸易关联较紧密。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在中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平等。

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我国出口市场集中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二是因为我国出口到美国的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美国进口的却是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尤其是高科技产品。而这两个原因又同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和贸易形式相关。由于我国技术水平不高,但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低廉,我国出口企业长期以来是依赖劳动力成本低带来的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竞争,出口的产品大多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又由于我国的出口贸易形式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在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我国企业仅仅扮演了装配工厂的角色。即使是在一般贸易出口领域,有些高科技产品如电视机、手机等的确是中国生产,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部件却全部是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因此,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主要通过低价大量销售保证利润,由此引起了美国市场上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形象。

人民币适度升值,将导致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这样可以最有效率地把那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的、经营管理不善的、成本高且效益低的企业和产品排挤出海外市场,还可以迫使优势企业积极改善经营管理,力争在技术、品牌和营销策略等方面取胜,依靠科技进步、品牌设计和产品质量获取竞争优势。同时,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先进设备的进口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与出口结构升级。另外,人民币升值降低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本,有利于企业走出国门,进行产业转移和技术学习,从而促使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升级。

另外,从我国对美国的进口贸易结构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使美国的出口产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降低,只要美国对华出口限制政策有所松动,我国就会加大对美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力度。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美双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中美双边的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为我国向美国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之比。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可以选择出口商品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市场份额减小或者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利润下降;而美国出口商可以选择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市场份额扩大或者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不变,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利润增加。中美出口商面临人民币升值会选择哪种价格调整的方式,取决于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中美双方的贸易政策等。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商品,并且在美国市场上,我国的产品质量要优于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此,在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商可能会提高出口商品的以美元标示的价格,因为这样并不会使我国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度萎缩。而美国出口到我国的商品大多是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且在我国市场上,美国厂商要面临欧日等厂商的竞争,因此,美国出口商会选择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以人民币标示的价格下降来扩大市场份额。综合这两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我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上升,而美国出口商品以美元标示的价格不变,我国对美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另外,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可改善我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双要素贸易条件为商品价格贸易条件乘以我国出口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与美国生产我国进口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的比率。人民币升值能促使我国出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进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改善我国对美国的双要素贸易条件。

五、几点结论和建议

1.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的前提是人民币适度升值。小幅度的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进出口额的影响不大,从而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并且适度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价格贸易条件和中美双要素贸易条件。这会使我国在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2.由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大,而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刚性和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又对人民币升值形成压力。从长期来看,这样会造成人民币的恶性盘升。如果这种盘升是大幅度、快速式的,将不仅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会超过我国经济的消化能力,给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我国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使人民币升值坚持小幅度、渐进式的原则,而我国企业也应采取措施来应对外汇风险。

3.宏观上,我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包括:逐步取消出口退税,缓解经常项目顺差的压力;大力发展内需,减小外贸依存度;扩大对美国的进口,实行以出口带动进口,以进口促进出口的贸易政策;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力度,缓解资本项目持续保持高额顺差的压力;加快建设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加大对企业汇率风险的宣传,提高金融衍生品的使用效率;在以一篮子货币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微幅、双向、稳重爬升”的调控艺术,适当放大浮动区间,配合其他政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汇率水平向均衡水平的调整。

4.微观上,我国企业要灵活采用金融手段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提高谈判能力,与上下游厂商共同分摊汇率变动的影响;加强管理,提高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长期来看,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升级,打造品牌。

中美贸易论文范文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大,农产品贸易争端也不断增加。本文主要从中美农产品发展的现状着手,通过对现状的分析从而具体阐述了引起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发生的原因。不管是对于企业微观层面来讲,还是对于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或许有所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中美农产品贸易;贸易争端;非关税壁垒

美国在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07年我国自美进口农产品增长较快,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仅次于加拿大、日本和欧盟)。进口金额达88.46亿美元,增幅达到23.7﹪。同时我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额呈稳步上升趋势。2007年我国成为美国农产品进口第五大来源国(仅次于加拿大、欧盟、墨西哥和日本)。

1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的现实状况

随着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加强,在农产品贸易中引发的争端也日益增多。这些争端严重影响了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摩擦不仅是由于极高的关税征收所导致,更多的是来自那些隐形的非关税壁垒。首先是对农产品的高额贸易补贴,2002年美国《农业法》修改,使得政府补贴巨幅增加至1900亿美元,范围包括棉花,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外的其他如花生,羊毛,蜂蜜等。

其次是强制性技术标准,这里面主要又包括转基因作物问题、绿色壁垒与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壁垒。2002年我国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利用了世贸组织允许的技术壁垒,限制了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出口,引起了美国的不满。同时由于中国水果的品质差,安全性低,常常受到美国的绿色壁垒阻碍,使得中国水果竞争力不断减弱。对于环境壁垒,例如美国对许多食品的包装要求可降解包装,尽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损害,这也使得贸易的成本增加,实现了美国的贸易保护。

最后就是关于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我国频频遭受农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困扰,涉及反倾销的商品有蜂蜜,大蒜,小龙虾,浓缩果汁等,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使得中国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许多商品失去了竞争能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贸易争端,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我国农产品走向美国市场受到了阻碍,不断引发的贸易争端也使得两国在农产品领域的贸易交往受到损害,最终不能最大化的获得国际贸易的利益。

2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贸易自由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但是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贸易产生摩擦在所难免。其争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2.1中美经济实力差异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贸易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实力强,其政府就能通过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上的政策提升其农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WTO规则和许多贸易协定都是建立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之上的,特别是关于技术性壁垒的设置,由于发达国家技术优势明显,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达不到其技术标准而经常发生摩擦。

2.2国家利益的左右

一方面,农产品的特殊性必须要求国家加以保护,维护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农产品的竞争在于一国扩大了某些农产品市场,另一些国家就会失去一些市场。每个国家都想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开发国外市场,就会提供各种各样的鼓励出口的措施,如补贴,并且推行限制进口的措施,如高关税,技术壁垒等。贸易争端的出现实际就是国家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

2.3农产品贸易协定WTO协议约束有限

由于不同的国家对于WTO协议和其他贸易协议的条款理解有着差异,任何国家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这样以来必定造成各国的纠纷。另一方面贸易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由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制定的标准相应高,这些都说明国际贸易的体系尚不完善。WTO以及各种谈判的协议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约束力是有限的。

2.4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问题

由于国家不合理出口补贴的政策,使得很多企业为了那道出口补贴,甚至亏本出口造成不规范的价格,致使美国对中国产品提出倾销,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致使出口的农产品质量不过关,远远达不到美国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从而多次出现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被禁止进口通关,而且还屡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

2.5我国企业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我国企业的自我保护,预警机制都不完善,也没有强有力的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措施。出口企业缺乏敏锐通畅的信息机制,传导分析信息系统,致使竞争手段单一,国际营销能力不足。出口企业之间的混乱竞争,也导致了本国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而且国家,商会等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的约束管理能力不强,使得企业之间的凝聚力不够,这也从一个方面增加了农产品贸易的摩擦可能性。

3小结

中美两国在农产品领域的摩擦争端接连不断,但是从整体上看,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的特点,而且国际分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前景仍然是十分看好的。当然中美之间的摩擦可能会继续成为阻碍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问题,中国应该从政府,企业,商业协会等多方位考虑解决措施,形成完善的解决机制。为中美农产品贸易扫清障碍,获得双赢机会。

参考文献:

[1]戴强.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贸易观察2007年第10期.

[2]向锦.透视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中国对外开放与国际竞争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李莉.李阳,绿色壁垒对农产品的冲击以及对策农业经济2008年12月.

[4]王星丽,农产品出口应对新贸易壁垒的对策宏观经济2008年9月.

中美贸易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失衡;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2

根据传统弹性理论,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出,而抑制出口。近几年来,人民币一直在升值,贸易顺差反而继续扩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的贸易收支究竟有多大的改善作用值得商榷。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贸易额持续快速增加。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的扩大为两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中美贸易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常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从而造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因而多次要求人民币升值。但是,汇改以后,中美贸易失衡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面对贸易差额继续扩大的窘境,美国仍然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那么,人民币币值的变化与中美贸易之间究竟有没有相关性?人民币被低估是否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因素?这些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正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选取了2005年汇改以来的月度数据,验证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之间的相关性。第三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 文献综述

从目前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通常分为两类:中性论和非中性论。中性论,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汇率的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趋于零;非中性论指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有正的影响,或负的影响。①

(一)国外研究

国外很多学者对此问题做过研究,主要有两类观点: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改善美中贸易

BaaK Saang Joon(2008)②选取1986―2006年的季度数据,用协整向量回归模型检验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对两国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贬值时,中国对美出口提高,即美中贸易收支改善。Krugman和Baldwin(1987) ③、Heikie与Hooper(1987)④及Moffett(1989)⑤分别对美元实际汇率与美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汇率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贸易收支。Won W.Koo和Renan Zhuang(2007)⑥ 认为,汇率在中美贸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中美贸易状况的改善。Jaime Marquez和John Schindler(2007)⑦认为,人民币升值10%会使中国出口额下降1%,对进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明显。这样会使中国贸易顺差减少,甚至出现逆差,从而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Chou.W.L.(2000)⑧发现,汇率波动对中国总出口有长期负影响。因此,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波动会对中国外贸产生阻碍作用,也意味着对美国外贸有利。Menzie D.Chinn(2004)⑨通过对美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大量的贸易逆差,特别是对华贸易赤字需要通过汇率和收入的综合调节才能得到缓解。Pingfan Hong,Rob Vos和Keping Yao(2008)⑩通过吸收理论、弹性理论等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应通过人民币升值、刺激本国消费来改善目前全球经济不平衡的状况。Zhenhui Xu(2008)也认为,长期内美国的贸易失衡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缓解,尽管这个影响在短期内不明显。

2.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并不显著

Rahman & Mustafa(1996)对美国1973―1992年季度数据研究发现,美元实际有效汇率与其贸易收支之间没有系统的长期影响关系。Stephen Jeffrey(2006)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说明人民币升值难解美国贸易失衡。 Guangzhong Li,Jan P. Voon 和Jimmy Ran(2006)提出,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会被人民币实际汇率矫正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所抵消。

(二)国内研究

中国入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也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有显著影响

许少强和马丹(2005)采用Johansen检验对1994―2003年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能够缓解中美贸易顺差,且实际汇率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提高人民币汇率可缩小中美贸易顺差。卢向前、戴国强(2005)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1994―2003年的数据,证实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进出口存在显著影响。李海菠(2003),宋兆晗、卜建明、杨晓森(2008),曹瑜(2008)分别选取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都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指出实际汇率的变动可改善美中贸易。

2.二者关系不显著

沈国兵(2004),任兆璋、宁忠忠(2004)分别对不同时期中美贸易关系进行计量分析,都认为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的问题。谢建国、陈漓高(2002)分析了1978―2000年的数据,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没有显著影响。曹阳、李剑武(2006),用AR-GARCH模型分析了1980―2004年的年度数据,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并不显著。王细芳、叶全良(2008)对2005年8月至2008年2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叶永刚(2006)也发现:无论长期还是短期,二者之间均不存在因果关系。王中华(2007)运用协整分析、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实际汇率和需求等因素对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他认为,实际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真正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因素是美国的需求。钟永红(2007)选取2001―2007年的季度数据,讨论了实际汇率和收入等因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实际汇率并非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美国的国内需求才是罪魁祸首。因而人民币升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中贸易逆差的问题。

二、实证分析

根据弹性理论,本币贬值会减少进口,刺激出口,从而减少逆差,改善贸易收支;而本币升值会恶化贸易收支。无论是根据美方数据,还是中方数据,中美贸易逆差持续增加都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中美贸易逆差扩大是否与人民币币值有必然联系?本部分通过建立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中美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二者的相关性。

(一)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66个月度数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源自国际清算银行, 汇率指数上升(下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贬值)。中美贸易差额TB取自中国海关统计。考虑到其他可能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因素,本文又添加了诸多因素,如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C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A。外商直接投资额FDI源自和讯网。由于国际上只有季度和年度GDP,故此处用工业生产指数Industrial Production替代月度GDP。美国工业生产指数IPA源自美联储(以2007年为基期)。中国因为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故通过各月工业增加值来计算,同样以2007为基期,得到各月工业生产指数IPC。

为降低异方差问题造成的影响,本文对相关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即主要讨论LNTB、LNREER、LNFDI、LNIPA、LNIPC等五组变量序列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二)单位根(ADF)检验

由于宏观经济的时间序列往往都是不平稳的,若直接进行回归估计,可能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在正式回归估计之前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即xi=θ0+θ1t+(ρ-1)xt-1+ΣφiΔxt-i+εt。其中,表示一阶差分,θ0表示截距项,t表示时间趋势项,εt表示随机误差项。滞后阶段根据AIC和SC准则进行选择。原假设:H0:ρ=1;备择假设:H1:ρ

虽然上述数列未通过ADF检验,但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后若能通过检验,依然可以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框架进行协整检验,从而得到回归结果。表2是对各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的ADF检验结果。

根据表2得出:各变量的一阶非平稳序列检验的ADF统计量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这五个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滞后是平稳的,不存在单位根,所以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1)。

(三)协整检验

协整理论用于描述两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长期均衡关系。对于非平稳序列,只有当它们存在协整关系时,才能表明变量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ADF检验,证实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美贸易差额、FDI及中美两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各时间序列都为一阶单整。那么就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以得到回归结果。

1. E-G协整检验

设定中美贸易收支的方程为

LNTB=α+β1*LNREER+β2*LNFDI +β3*LNIPA +β4*LNIPC+ε。其中β1、β2、β3、β4分别表示中美贸易收支对各种因素的弹性。

协整分析一般用E-G两步法和Johansen协整检验两种方法。本文采用E-G两步法:先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再把回归得到的参数进行单位根检验。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回归方程的设定就是合理的,说明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反之则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

首先对各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LNTB=-5.029635-0.311991*LNREER-0.171339*LNFDI+1.998521*LNIPA+0.630654

(-1.096837) (-0.565038)(-1.974597)(3.368937)

*LNIPC

(5.916940)

R2=0.509978 D.W.=1.235412 F-statistic=15.87108

结果显示:回归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t=1.29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t值都不显著,而其他几个因素的t统计量都是显著的。这说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几个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都有显著影响。其中,FDI增加1%,中美贸易顺差减少0.171339%;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增加1%,中美贸易收支增加1.998521%;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增加1%,中美贸易收支增加0.630654%。

第二步,检验残差的单整性:与上述ADF检验步骤类似,对残差序列et进行ADF检验。经试验发现,ADF检验式中时间趋势项和截距项均不显著,因此应用模型1的形式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

从该表的检验结果来看,在1%显著性水平下,可拒绝原假设,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这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NREER与中美贸易顺差LNTB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2.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序列LNTB、LNREER、LNFDI、LNIPC和LNIPA均是I(1),而对它们进行协整回归后得到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序列LNTB、LNREER、 LNFDI、LNIPC、LNIPA之间存在(1,1)阶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以稳定的时间序列et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误差修正项ECMt-1为:

et =λ*[LNTBt+θ1*LNREERt-1+θ2*LNFDIt-1

+θ3*LNIPAt-1+θ4*LNIPCt-1]

用直接估计法来估计ECM模型,估计式为:

DLNTBt=β1*DLNREERt+β2*DLNREERt-1

+β3*DLNFDIt+β4*DLNFDIt-1+β5*DLNIPAt+β6

*DLNIPAt-1+β7*DLNIPCt+β8vDLNIPCt-1+λ

*LNTBt+α1*LNREERt-1+α2*LNFDIt-1

+α3*LNIPAt-1+α4*LNIPCt-1

同样,对此模型进行估计,得到:

DLNTBt=0.456468*DLNREERt+2.566025*

DLNREERt-1-0.025863*DLNFDIt-0.046421

*DLNFDIt-1+0.506698*DLNIPAt-0.922723

*DLNIPAt-1+0.156257*DLNIPCt+0.708610*

DLNIPCt-1-0.543386*LNTBt-0.520638*LNREERt-1

-0.223588*LNFDIt-1+0.829341*LNIPAt-1

+0.472616*LNIPCt-1

R2=0.629978.

将上式写成误差修正模型的形式为:

DLNTBt=0.456468*DLNREERt+2.566025*DLNREERt-1-0.025863*DLNFDIt-0.046421*DLNFDIt-1

+0.506698*DLNIPAt-0.922723*DLNIPAt-1+0.156257

*DLNIPCt+0.708610*DLNIPCt-1-0.543386

*[LNTBt+0.958137*LNREERt-1+0.411472*LNFDIt-1-1.526247*LNIPAt-1-0.869761*LNIPCt-1]

从上式可看出,LNTB关于LNREER的短期弹性为0.456468,LNTB关于LNREER的长期弹性为0.958137;LNTB关于LNFDI的短期弹性为0.046421,长期弹性为0.411472;LNTB关于LNIPA的短期弹性为0.506698,长期弹性为1.526247;LNTB关于LNIPC的短期弹性为0.156257,长期弹性为0.869761。

(四)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只是帮助我们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没说明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此处要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证明。

从表4分析结果可以看出,LNREER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是LNTB的Granger原因,而且LNTB也不是LNREER的Granger原因。即LNREER与LNTB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五)检验结果说明

本文采用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及其他因素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中美贸易收支与REER、FDI、中国GDP、美国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会扩大中美贸易顺差。

第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即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非中美贸易收支变动的主要原因。

第三, FDI、中美GDP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也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其中,美国的GDP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弹性更大,即美国GDP的增加会使中美贸易收支有更大程度的增加。

三、政策建议

鉴于第二部分的实证检验结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不是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但实证分析中列举的其他因素,如美国的GDP对中美贸易收支则有显著影响。这就属于美国内部因素,并非人民币汇率所导致的。因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此部分贸易逆差是没有影响的。这就要求美国及其他指责人民币被低估的人士重新认识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我们更应该正确看待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中美贸易失衡不仅是单纯的贸易不平衡问题,而且是世界性的经济失衡问题。为改善中国对外贸易失衡,我们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一)扩大内需

一个经济体的运行,主要通过需求来拉动。从需求的空间构成看,出口需求属外部需求,而投资和消费属内部需求。扩大内需实质就是扩大国内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

一方面,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动性提高,一个经济体出现漏洞,就有可能波及整个国际经济体系。因而,我们必须构筑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使中国的经济体系不至于被国际经济动荡所动摇甚至摧毁。那么,内需才是最根本的。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经济体过于庞大,中国的产出需要比本国现有的需求更为广阔的市场。而国际市场是有限的,并不能全部吸收中国的巨额产出。如果内需过少,过多地出口,势必会造成国家之间较强的贸易摩擦。事实上,多年以来,中国的出超地位使得中国频遭各贸易伙伴的责难,贸易纠纷也源源不断。因此,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主要还是靠内需。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改革

近些年来,很多国家认为,人民币被低估是造成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但实证检验表明,人民币汇率并非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无助于解决全球贸易失衡。目前我们应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全球经济波动的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应该是一个更加灵活的、可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双向运行机制。因此,人民币汇率也应该反映市场的实际供求关系。应该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三)加快国内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调整

要改善对外贸易结构首先应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不仅要增强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而且更要提高其质量和技术性能上的优势,逐步减少对国外尤其是美国高新技术产品的依赖程度,提高我国自身制造业的水平,尽快完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和升级。

与此同时,应该提高对外贸易产品的质量和档次。虽然我国出口大于进口,但是进口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品,而出口的大都是廉价低质的产品。一方面,这种低档商品不能满足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低档商品的市场越来越小。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很快就会消失。另一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存在很多质量问题,很容易遭受欧美发达国家各种质量认证体系的责难。鉴于这些方面的因素,在加强国内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们应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逐步改善以初级产品和制造品为主的贸易结构,逐步树立中国“贸易强国”的地位。

注释:

① 周惠:《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8页。

② BaaK Saang Joon. The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J].China Economic Review, Jun 2008, Vol.19 Issue:117-127.

③Krugman, A.O., and R.Baldwin. The Persistence of U.S. Trade Deficit.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s Activity, 1987.

④Heikei, W.I.,and P.Hooper. The U.S. Deficit in the 1980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1987, No.304.

⑤Moffet, M.H. The J-curve Revisited: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1989,8(3):425-444.

⑥Won W. Koo, Renan Zhuang.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in the Sino-U.S. Bilateral Trade [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07(3):362-373.

⑦Jaime Marque, John Schindler. Exchange-ra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 15(5):837-853.

⑧Chou, W. L.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0 (28):61-79.

⑨Menzie D.Chinn. Incomes, Exchange Rates and the U.S. Trade Deficit, Once Aga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04 (3):451-469.

⑩Pingfan Hong, Rob Vos, Keping Yao. How China could Contribute to a Benign Global Rebalancing―A Model-based Policy Study. DESA Development Policy Seminar, 2008(5):1-50.

Zhenhui Xu.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Its Trade Balance with the U.S.[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4):714-727.

李露:《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1页。

彭甚龙:《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Guangzhong Li, Jan P. Voon and Jimmy Ran. Risk, Uncertainty and China’s Exports [J].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2006(2):158-168.

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新金融》2005年第2期12-16页。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31-39页。

李海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关系――基于1973―200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62-66页。

宋兆晗、卜建明、杨晓森:《“J”曲线效应与中美贸易收支》,《上海金融》2008年第1期22-26页。

曹瑜:《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实际汇率升值兑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38-46页。

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实证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第3期56-59页。

任兆璋、宁忠忠:《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现代财经》2004年第11期。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世界经济》2002年9月27-34页。

曹阳、李剑武:《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第8期56-59页。

王细芳、叶全良:《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关系的实证分析》,《财经视线》2009年第4期81-82页。

叶永刚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王中华:《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中美、中日比较研究》,《经济科学》2007年第3期88-96页。

钟永红:《人民币汇改对中美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统计观察》2007年第9期83-84页。

参考文献:

[1] BaaK Saang Joon. The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Balanc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8(19).

[2] Chou W.L. Exchange Rate Variability and China’s Export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0 (28).

[3] Guangzhong Li, Jan P. Voon and Jimmy Ran. Risk, Uncertainty and China’s Exports [J].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 2006(2).

[4] Jaime Marque, John Schindler. Exchange-rate Effects on China’s Trade [J].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7, 15(5).

[5] Menzie D.Chinn. Incomes, Exchange Rates and the U.S. Trade Deficit, Once Again[J]. International Finance, 2004(3).

[6] Pingfan Hong, Rob Vos, Keping Yao. How China could Contribute to a Benign Global Rebalancing―A Model-based Policy Study[J].DESA Development Policy Seminar, 2008(5).

[7] Won W.Koo, Renan Zhuang. The Role of Exchange Rate in the Sino-U.S. Bilateral Trade [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2007(3).

[8] Zhenhui Xu.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y and Its Trade Balance with the U.S.[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4).

[9]曹阳,李剑武.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6(8).

[10]曹瑜.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实际汇率升值兑中美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7).

[11] 卢向前,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2005(5).

[12] 彭甚龙.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沈国兵.美中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5(3).

[14]宋兆晗,卜建明,杨晓森.“J”曲线效应与中美贸易收支[J].上海金融,2008(1).

[15]王中华.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中美、中日比较研究[J].经济科学,2007(3).

[16]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9).

[17]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005(2).

[18]叶永刚等.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对外贸易收支的关系[J].金融研究,2006(4).

中美贸易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通过对近些年美对华贸易政策总结,研究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中美两国现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战略组合之一。多年来美国对华政策时冷时热,软硬兼施,对我国经济产生绝对性影响。在研究中美贸易的时候,有必要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研究。

本文将近几年关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问题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其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趋势。

一、卢荣忠.孙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

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变,美国对华政策渗透着强烈的政治因素,日益表现为:第一,加强单边行动,双边谈判强硬;第二,以贸易立法为武器,日益突出歧视性;第三,加强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第四,有多边主义转向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第五,贸易优惠制度的地区化倾向。

美国对华的战略已经转变为:对经济迅速增长的中国予以支持,加强"和平演变"攻势。

二、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分析美中贸易政策评估报告》

三项对华贸易核心原则,即推动日益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为美国人民赢得该体系的经济利益;追求更平等、更持久、具有平衡的机会、能够为美国创造对称的出口部门就业机会的贸易关系。

具体政策:第一,美国即将针对美中贸易采取一些行动,包括强化美国贸易代表署执法能力,以便更好地确保中国履行贸易义务;第二,强化美国贸易代表署获得中国贸易体制和实践的信息的能力;强化对华贸易谈判能力;就对华贸易增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协调等;第三,为保护本国跨国公司的利益,美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手段为本国跨国公司进入他国市场提供服务支持,同时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即通过“出口自愿限制”和针对性的反倾销措施等,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拒之门外,以确保美国跨国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第四,对中国商品连连设限和反倾销;美国把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来认识,寻找各种借口对中国的发展设置障碍,除了向中国施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之外,在贸易政策上实施歧视性待遇是实现牵制中国的有效工具;第五,美国对中国实施歧视性贸易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的贸易伙伴积极寻求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近年来,美国加紧与其他国家建立FTA,一方面是美国政治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与中国有竞争关系的那些国家要维持或增加在美国市场中的地位,并且那些国家的出口产品也都集中在纺织品和服装方面,而美国用更大优惠的市场准入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如柬埔寨承诺实施劳工标准,中美洲五国承诺与贸易开战、促进民主和环境保护,与摩洛哥、巴林建立FTA有利于美国在中东的影响。

三、余利红.刘海云《对外反补贴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与因应对策》

(一)最新动态

多国运用其国内法对华反补贴:

1.加拿大和美国是对华反补贴的先行者好主力军:美国2006年对原产于中国的铜版纸发起的“双反”调查,是1991年以来首次对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发起反补贴调查。虽然该案最终因无损害而以无措施结案,但美国却扫除了对华实施反补贴的法律障碍,到今年3月底共对华发起13起“双反”调查。 转贴于

2.反补贴和反倾销双管齐下,对中国涉案出口产品造成双重救济:对于“双反”调查,尤其是美国的“双反”调查,中国在多次抗辩后,发现抗辩并不能起到实质作用,中国产品的出口仍然面临双重救济的风险。

3.对华反补贴已经蔓延到其他一些重要的贸易伙伴:就在加拿大、美国对我国紧锣密鼓进行反补贴之后,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从2008年开始也拿起了反补贴大棒。

(二)将中国补贴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未来趋势:在未来几年中,对华“双反”调查仍将在高位运行,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好转以及中国补贴制度的规范和相关立法的健全和实以及反补贴应诉能力的提高,对华“双反”调查将逐步回落。

四、《中国加入WTO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相互依赖、相互受益的经贸合作模式决定了中美两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将继续在总体上保持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将保持稳定的、开放的格局。但无论如何,巨额贸易顺差在政治上仍然是相当敏感的,并常常被联系到国家竞争力这类有煽动性的概念上。美国受到影响的利益集团、国会和政府,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并进而在上述诸多贸易政策议题上对中国采取日益强硬的立场。

五、美对华现行贸易政策

(一)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

(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三)贸易制裁与贸易补救措施:特别301条款;“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 特保条款与保障措施;“337条款”

(四)歧视性政策

六、结束语

上述研究成果说明,美对华贸易政策,在中国加入WTO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美对华贸易政策基本上都是保护性和歧视性的,并手段多样。在几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对华贸易政策会更加强硬,至少不会放软,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绝对性影响。

参考文献:

[1]卢荣忠,孙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J].国际经贸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