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雪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雪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雪的诗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素质教育

化学实验以其合理的设计方案、验证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实验过程、直观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通过实验,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下面就如何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创造性教育进行论述。

一、转变思想,构建新理念

1.形成科学精神的素养。化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在实验教学时,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规范操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当实验现象与自己的预测不一致时,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查根究底,塑造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要改变对教师的认识。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清楚在教学中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参谋者、引导者,要正确地对待学生。教师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要注重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课程;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3.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当学生获得实验成功的体验时,会感到学习快乐,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只要有机会,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表示赏识,表扬他的成功或努力,使学生经常获得愉快的体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成功教育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 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资源,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1.在实验中探索新知识

教师应具有保护学生创新心理和创新精神的意识,是学生形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使化学实验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支持学生在实验中萌发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之后,我们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进行如下设问:(1)制取氧气的装置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否只能用于氧气的制取?是否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2)制取一种气体,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实验室没有稀盐酸,可不可以用硫酸代替?(4)若没有碳酸钙,该用什么药品代替?经过动手、动脑,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独立思维能力。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设计性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演示实验中,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使之变为探究型、设计型、科研型的实验。例如:在关于溶液的导电性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出所需的药品和仪器,然后让学生自拟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物质的导电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安排:(1)学生自拟实验方案;(2)学生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3)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虽然时间可能长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独立实验和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对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

探究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探究性的主动求知,这是学习过程一种质的突破与飞跃。探究式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化学学科的各部分知识、技能、技巧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四、加强练习和辅导,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雪的诗范文2

哥伦布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航行,虽然没有实现去东印度的初衷,但却发现了新大陆――美洲;而罗马那位医生则使3个男孩和教皇一起丧了命。但是,把血液――这生命之火,输给垂死的人,来挽救生命的想法,却像磁石般吸引着医学先驱们的心,尽管在试验输血疗法的漫长岁月中,人们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的秘密,为输血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英国人在那时曾做过从静脉输入啤酒、酒、牛奶的尝试。1666年,英国医生李查德・洛尔,用羽茎把一条狗的颈动脉和另一条狗的颈静脉相连接,首次在同种动物身上输血成功。第二年,法国医生丹尼斯,给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输入小羊血250毫升,据说也获得成功。说来十分可笑,当时输动物血的论据之一,竟然是因为动物没有人类的贪欲、欺诈、不义等缺点。小羊温顺可爱,“思想单纯”,自然成了“理想的供血者”。可是,不管是输入人血或动物血,受血者每每死亡,社会舆论哗然。

1670年1月12日,法国国会通过法律:除非经国家科学院批准,禁止一切输血。于是,输血成了江湖医生的黑市买卖。一个德国医生荒谬地宣称,夫妻不和睦可以用相互输血来治疗。这样的疗法,当然会使夫妻之间不再吵架,因为他(她)们常常在输血之后就见“上帝”去了。

1819年,英国医生詹姆士・布伦达尔研制成功一种注射器,将一名健康人的血输给失血的产妇,获得惊人成功。输血事业放射出希望之光。但是,输血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这是什么原因呢?当时人们不能回答。直到1901年,奥地利出生的美国病理学家、细菌学家卡尔・兰德斯坦拿才初步揭开了输血反应的秘密。

兰德斯坦拿在20世纪初发现,正常人之间当某人的红细胞和另一个人的血液混合,可能发生凝集作用,输血的危险就在于凝集的红细胞团会阻塞病人的小血管。脑部或心脏的小血管一旦被阻塞,生命就会有危险。另一方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还会溶解,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肾脏排出,血红蛋白在肾小管中与酸性尿混合变成酸性高铁血红素而沉积于肾小管中,使肾的排尿功能受阻,病人可因尿毒症死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输血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许多新成就。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输血中心,除了能提供各型血液外,还能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分别地提供给医院的临床使用。但是,真正令人惊叹的成就是“血代”的研制成功。

关于雪的诗范文3

唐代文学大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传道,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更应把德育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因为历史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历史课是除思想政治课外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课程,并且从道德的养成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而不是成年以后。因此,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必要的。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协调关系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准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道德是伦理学和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说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就是品德教育。所以,简单地说,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体讲则是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同学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教育;是温良恭俭、文明礼貌的教育;是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教育;是科学态度、敬业精神的教育;是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会爱党爱社会主义。我们希望通过德育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做到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这也就实现了我们历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呢?

一、紧扣课本,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于优秀人物的形象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教师可以先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再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有三:一是个人与国家、民族、阶级、集体之间的关系;二是个人与他人(包括师长、父母、同志、朋友等)之间的关系;三是个人对自己(即自我道德修养)的关系。任何个体在面对这三种关系时,必然会产生各种道德标准和行为抉择。对上述三种社会关系的处理是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道德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基础。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到的三类社会关系,是道德知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特点,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二、注重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个体在道德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内心体验。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借助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历史教师加工创设的道德情境中道德形象的行为、情感及道德知识进行,具有间接的、想象的、伦理认知的特点。道德情感的培养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主要借助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现实,是间接的,但他们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并且生动、具体、鲜明,所以历史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用,从道德情感培养的角度,精心组织、加工教学内容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道德情境,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潜心酝酿情感,使教学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另外,与历史知识有关的电影、电视、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道德情感也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优秀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或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三、加强学生道德行为的训练

关于雪的诗范文4

【内容提要】随着当今信息激增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教育越来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影响,促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去实践。本文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英语交际情景、因材施教、开展课外活动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分析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本人由于从事普高教学任务,所以更加重视教学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加之教育部门号召采用现代化教学,为此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这使我更加充分地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培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多媒体电教手段及多媒体CAI的介入,使春意盎然的教改园圃,更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课题,它需要我们潜心地去探索与研究。下面谈一下我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特点,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中学生的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不再是以前所经历的学英语时的那种枯燥和乏味。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这一特点。如在教Growing pains(Senior English Book 1)一课时,我在屏幕上设置“飞入”的动画效果呈现了几幅照片,学生自然讨论起有关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当给出与本课相关的剧照时,有的学生马上说出了电视剧里主人公的名字,于是我向学生提问:“Who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play?”同学们都争着回答。在学生们兴趣盎然的时候播放Growing pains剪接片断,由此导入新课Home alone.在介绍阅读技巧时,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小鬼当家》的片段,使学生们能够从片段中得出结论,通过讨论给出阅读技巧。整个引入、介绍过程中,学生始终情绪热烈,主动参与意识相当强烈。与此同时,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想了解更多如何阅读戏剧的强烈欲望,纷纷打开课本,寻找答案。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也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

二、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建英语交际情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激励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在学习中仅仅局限于英语教材的狭隘范围,仅仅依赖于课堂上被动地听取教师的讲解,仅仅忙碌于应付各类考试的书面练习。这种情况实际上背离了英语学习的目的,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引进教学过程以后,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使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主体学习环境成为可能。

情景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小天地”,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能创设好一定的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就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景效果尤佳。如在讲解Shall在一般将来时疑问句中表示建议的用法时,我利用计算机做了如下处理:首先,从电视节目中截取一段录像,情节是两个人商量明天去哪儿,然后配以旁白:

——Look, this is Xiao Ming. He is talking with his friend, Tim. They want to visit the museum tomorrow. Listen and look at the screen carefully.最后图像、声音同时播放,这样使学生先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仿佛置身其中。此刻老师将关键句:What shall we do tomorrow?展现。这时仅需简短语言,学生就可以根据画面自己将感性知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为了将这一基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我让学生分角色给剧中人物配音,并自行设计对话内容,反复演练,这样shall的用法很快得到应用,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情景化,语言学习交际化,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使用多媒体软件,实行因材施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所提出的认知目标和实践目标与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当学生的学习能力超过客观教育的要求,就会出现学习优秀生;反之,就会出现困难学生。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因教学信息承载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很难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水平、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优秀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进取,改变“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为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空间。在实践中,他们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学习负担逐步变为一种兴趣,最终使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转变了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好学。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的软件包含有各种层次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包含文字、语言、课文配套的单选、完形填空、阅读以及扩展知识阅读等信息。如在教授Charlie Chapin(课外学习)一课时,我先放映了介绍卓别林生平的影片,然后在屏幕上设置“飞入”的动画效果,边呈现卓别林在不同时期主演的电影片断并插入相关的课文内容,边提问:“What’s Chaplin’s manner of acting?”“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并给出提示。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做这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较好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课文内容的完形填空;优秀的学生则要求再用英语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卓别林的看法。这样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他们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也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组建英语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此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使用计算机,广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以下是几种具体的做法:

1、开展计算机创作英语小报大赛

把全班学生分成协助小组(每组3-4人),并针对老师提出的建议,由他们自己分工收集材料,处理各种信息并制作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设计美观的小报。这种由课堂学习向课外实践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2、鼓励学生上网学习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要鼓励学生上网学习,让他们在因特网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中学英语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鼓励学生在网上(如China Daily, VOA News,中国教育网等网站)进行选择性的阅读,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信息能力。通过开展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本人所教的学生分获全国英语竞赛一二等奖,使学生获益颇丰。

五、多媒体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种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的教学结构的弊端在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夸大并绝对化,然而,这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不应该忽视这一方面而走到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完全让学生自由探索,忽视教师(甚至忽视教材)的作用。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是学生获得信息、提高能力的根本保证。在使用计算机时,学生往往重练习、轻思考,不注意对问题和现象的深入思考,学生的主动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3.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使用计算机只是为了应付“评优课”、“公开课”。

关于雪的诗范文5

一、要让孩子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起始阶段,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和孩子讲清听力练习的重要性,为孩子举例子或打比喻来讲明道理,不可强制命令,可以和孩子商量来试一试,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减轻孩子对学英语的恐惧心理和厌烦心态,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可能可以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对话,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听力练习

在起始年级,或在孩子开始接触英语时,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听的习惯。那么教师也应该实施一定的措施,来督促孩子形成坚持听英语的习惯。家长每天可以在孩子起床之前,为孩子打开并播放英语磁带,让孩子在美妙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清醒,并能充分利用穿衣、洗漱、吃饭这段时间,放松地练习听力。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就没必要专门拿出时间来听听力,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听英语的习惯。另外,选材最好是较简单一点的,并与孩子现阶段所学内容相符的材料,坚持反复听,直到听着磁带能熟练地听上句说出下一句为止。这样孩子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刚开始,老师也可以通过检查的形式督促学生听,只要孩子形成习惯了就可以放手了。

三、积极参与课堂是学好英语的最重要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的学习主阵地,能集中精力听课,随手记好笔记,能随着老师的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勤动脑,多动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求知。教师也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和呆板,让学生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新的教学手段的新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初始年级,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达到“融物细无声”的效果,孩子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纳入囊中。特别是对于那些爱动的学生,更应该为其多设置一些活动、游戏,在具体的场景中学习语言,感受也非常真切,记忆也会十分深刻。课堂交互活动中,尽量多给学生一点选择,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学生就能在比较宽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参加交互活动,尽量发挥出最高水平。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方向目标专一,认真听老师讲解,仔细看老师演示(板书、投影、多媒体、表情、动作),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重要的地方做好标记、笔记,留心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边听边想,边听边记,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课堂上记好笔记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老师讲的重点词、词组的例句要及时记下来,这样既训练了听力,又是一个记忆的过程。易出错的词要记在笔记本上,考试前拿出笔记本看看,对提高成绩大有裨益。认真参与课堂的习惯一旦形成了,就为学好英语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四、在阅读训练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关于雪的诗范文6

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要落实这种最佳结合就必须存在一种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民主的、高涨的、和谐的、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学管理中较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教师所任课程的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对该学科所花精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安排、课堂学习气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每次上课前都自己擦黑板,学生司空见惯,这就失去一个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促进师生关系的机会;大学英语课让学生随便更换座位,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公共课学生来源复杂,老师也不认识谁,而在本人有私事时便产生“逃学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教师对学生作业不按时批改,学生会认为教师缺乏责任感,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而不肯用功;学生请假一概批准,补假时不注意调查,会导致学生不遵守纪律,甚至说谎,脱离道德规范。此外,提问的覆盖率太低,多数学生会认为教师对某些学生偏爱,因而在教师提问时开小差;板书杂乱无章,学生摸不着头绪,干脆不做笔记,凡此等等,都与学生学习、听课的兴趣有关。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时时事事为学生的身心和智能的发展考虑。认识和尽可能的了解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是对教师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一种负责和尊重的最重要的体现。教师备课也是关键。对教材的钻研程度要达到三点:懂,深,透。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的系统化,简单化。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们学习时会遇到怎样的麻烦,会有怎样的疑惑,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知识才有利于他们的消化和理解,有何方式能激起学生对这种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老师上课时才不会思路混乱,逻辑不清,学生才听得津津有味,才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到你的教学活动当中,你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一定要改变那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惟一主体,教师的威严形象必须保持的观念,想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学生。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导演起的是主导作用,一定要让演员理解,演员才能参与活动,学到真正的语言能力,到人类社会的舞台上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自始至终尊重和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性需要,把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视为课堂教学的奋斗目标,适时调整自己与学生的位置关系,恰当地站在激发、引导、助手、朋友、大喊“加油”的热情观众的位置上,并能熟练地进行跑位,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智能,从而产生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要想做好这个角色,需具备两种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还应该是重要的影响者。这种影响力是靠言传身教来发挥的,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有专业专长的影响力。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增长才能。教师专业上有才华,学生会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特别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今天,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丰富的知识当然有极强的影响力。其次,教师有吸引、指导的影响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符合学科规律的学习方法,合理处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想象力,教师正是他们的先驱。不少治学严谨的教师诲人不倦,为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教师还有强制压迫的影响力,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测验考试,都是教学所必需的,必须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种压力也能够激发了学生的脑力活动,启迪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强制的压力面前人人平等,个个进步。勤奋者心情愉快,从苦干中学会巧干;懒惰者偷懒不得,被迫向前。教师有奖赏鼓励的影响力。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桃李满园,学生的成绩就是他们的骄傲.甚至后进学生获得一点点进步,对学生加以鼓励,这是对学生努力用功的最好的奖品。作为人民教师,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力,课堂上就会充满优越感、自豪感、责任感、珍惜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努力去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美丽的大公鸡

下一篇小学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