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离骚名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离骚名句范文1
名句,是前人思想和聪明的结晶,散发着超越时空的魅力,闪烁着永恒的灵感和诗意的光线。多用名句,能使我们的表达精练而生动;善用名句,则能使我们的作文意蕴深刻,神采飞扬。
名句的运用,一般分为“引用”和“化用”引用又分“明引”和“暗引”。所谓“明引”,即点明名句的出处和来源,如例文《以平和之心对待人生》的最后两节,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引用;所谓“暗引”,即不指明出处,直接将名句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这种引用不露斧痕,最受作者青睐。如例文《断岸千尺?气定神闲》的开文三节。
“化用”也可分为两种。
一是“借用式”,即借用名句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属于“旧瓶装新酒”。如苏轼的“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一句,便是借用了《汉书.杜钦传》中的“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但表意已有所不同:“鲠”在喉,给人的是痛感,而“蝇”在食,则让人恶心。这样一改.就将苏轼对权贵的厌恶之情和无畏之意表达得更为强烈可感。
二是“引申式”,即发挥名句的原意,在原有意思上引出新意来。例文《所谓伊人,在水之溪》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不难看出,这篇记叙性散文的情节,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屈原行吟江畔”和屈原《涉江》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的诗句申发而来。考生充分利用文史知识,对屈原生命的最后一刻进行了大胆而又合理的想象,并加上简练雅致又不失细致生动的文笔,将屈原热爱祖国决不犹疑、坚持真理毫不妥协的高贵品质和伟大情怀,表现得淋漓而隽永,令阅卷者赞叹。值得一提的是,与例文2考生对苏轼的诗文烂熟于心了如指掌一样,本文对《诗》《易》《论语》《史记》以及《离骚》《涉江》《九歌》的运用也是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充分反映了考生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蕴,难怪阅卷老师说:“就冲这功力,也会打个高分!”
显然,名句的运用,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丰富我们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在我们的作文中,名句的运用,有这样几种具体的途径。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例文3的“所谓伊人,在水之诶”,言简意赅,一语双关:既是屈原心中追随的“伊人”一一明主,又是考生心中崇尚的爱国先行者——屈原,可谓典雅传神,韵味无穷。
2.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拣尽寒枝不肯栖”“嫣然一笑竹篱间”“玄裳缟衣嘎然长呜”,暗引苏轼的名句,构成语意上的排比,为正文论述“断岸千尺?气定神闲”的苏轼做了极富神韵的渲染,引人入胜。
3.以名句对比,突出见解。
明引北岛的“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和舒婷的“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通过绝望与希望的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生的聪明就是拥有平和心态的见解。
4.以名句为料,别致传神。
以暗引,作为开头,它们起到了摄人眼目、先声夺人的作用,而作为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富有象征意味的诗句,含蓄隽永,别致传神,虽不是主要材料,但对表现主旨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5.以名句穿插,一气呵成。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三句屈原《离骚》中的名句为小标题,既巧妙衔接三个片段,又通过层层叠加,使屈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伟大品性更加鲜明突出。
6.以名句煞尾,强化主题。
离骚名句范文2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魂去归来兮,哀江南。 ——屈原 《招魂》
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九歌·少司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楚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 《楚辞》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屈原 《楚辞》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 《楚辞》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屈原 《楚辞》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 《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 ——屈原 《渔父》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屈原《楚辞》
少司命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愁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带,修而来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 与女沐兮咸池,希女发兮阳之阿;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祝⑨兮好歌; 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慧星;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屈原 《九歌》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 《楚辞》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屈原 《楚辞》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屈原 《楚辞》
哀莫哀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惜。 ——屈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数有所不及,神有所不通。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离骚》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月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屈原 《赤壁赋》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离骚》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 《楚辞》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澹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飙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屈原 《九歌》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 《渔父》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屈原 《楚辞》
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
后皇嘉树,桔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从,更壹志兮 ——屈原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 《九歌》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 ——屈原
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屈原 《楚辞》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屈原
魂兮归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兮?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兮。 ——屈原 《招魂》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屈原 《楚辞·渔父》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谬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缜,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 扬包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 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屈原 《九歌》
鸟飞反故乡,孤死必首丘 ——屈原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九歌·国殇》
离骚名句范文3
2、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3、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4、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乐平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平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1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17、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
1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9、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20、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范成大
21、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离骚名句范文4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咏马杨师道玉鞍金络过丹墀,骨相峥嵘毛亦奇
世上殊多千里马,老肥御苑未曾驰。
羸疲岂任盐车重,伯乐见之不胜嗟。
此马若遂千里志,追风犹可到天涯。
李贺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天马歌》汉武帝刘彻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中名句摘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小雅·车攻》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楚辞·离骚》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白马饰金羁,边翩西北邓。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蹀足绊中愤,摇头枥上嘶。
南朝梁·萧纲《系马诗》懔懔边风激,萧萧征马烦。
隋·虞世基《出塞》诗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唐·杜甫《房兵曹胡马》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诗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唐·刘禹锡《始闻秋风》诗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
宋·柳咏《少年游》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元·刘因《山家》诗马嘶落日青山暮雁度西风白草新。
明·王越《与李布政彦硕冯佥宪景阳对饮》诗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
离骚名句范文5
诗文默写是考卷上的常客,几乎每卷必出,它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文的积累和迁移能力。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课标的这一要求其实包含两层信息:(1)考查内容主要包含古诗文中的名句,课外的名篇也会有所涉及。(2)考在积累、感悟和运用,兼及欣赏。从实际考题来看,2007年中考侧重理解、迁移、应用的默写题大幅度增加,且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这就在提示我们:注重积累,腹中若藏诗书万卷,考试自能对答如流。
我们辑录了几道有特色的试题,这种考查于2007年首次亮相中考试卷,相信它们会引起更多命题者的青睐。一起来了解一下其特色所在,看看我们复习备考中还需要找到哪些“发力点”。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特色试题举例
古诗接力,趣味激活思维
1.(2007?吉林省)班级举行“诗林漫步??古诗接力”活动。请同学把主持人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写出连续两句古诗(五言、七言均可)。根据示例,完成古诗接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
解题导航:这道试题的拟制以趣味活动的形式展开,贴近考生生活,为考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答题氛围。其理念开放,答案多元,能够增强考生的探究意识。从题型上看,融古诗默写考查与顶真辞格测试于一体,让考生在调动积累与联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解答过程中,你要锁定“海”字,走进你的“积累库”,调集符合要求的诗句。答案示例: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符合要求的连续两句古诗均可。)
主题迁移,开辟新颖角度
2.(2007?山东临沂)古诗文默写。
去年,总理在全国文代会的报告中提到,他曾用六段诗章回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他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温总理所引用诗章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五段诗章,各默写一句与其内容或思想情感相一致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不得重复使用同一诗文名句)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新房门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解题导航:这道试题融古诗文默写检测与时事热点体悟于一体,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提取能力,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相关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答题过程中,你应该分三步走:一是理解诗章的内涵,二是分析各诗章的内容或立意角度,三是匹配符合诗章内涵的古诗句。此题无标准答案,答题要求与提示:答对五句得满分,多做不加分,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各段诗章的内容或立意角度分别为:①忧国忧民、修身养性(任选一角度均可);②忧国忧民;③关注民生;④责任、义务;⑤爱国;⑥道德、良知。
纵向深入,聚焦一位诗人
3.(2007?山东威海)根据提示,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解题导航:多年来,中考语文默写类试题常常考查古代名家名篇名句,命题形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单一型,即填写一位名家的某一名句,或根据提示默写,或根据情境默写;二是综合型,大多以同一主题为考查范围,考查对不同名家的诗文积累,称之为归类性默写。而威海今年的这道试题,则有别于以上两种考查形式,创设了一种崭新的命题角度:对某一重要诗人予以集中关注,联系诗人生平,考查对其不同时期作品的识记与理解。这样既有益于考生全面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内容与风格演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与作品,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大家通过诗歌认识历史的变迁,实现语文与历史的特别对接。
此题的综合性虽然强,但是命题者为了降低难度,在题干中标示了诗题,所以,在填写过程中,你看到诗题,便可迅速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金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7?广东广州)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B.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畴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E.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F.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理解性默写
2.(2007?江苏镇江)
①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
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2007?北京市)《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
(三)情境性运用
4.(2007?安徽省)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
5.(2007?广东广州番禺区)平时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活自如,朱熹《观书有感》有两句作证:“,。”
(四)归类性积累
6.(2007?山东淄博)写出一个描写“云”的古诗文名句:。
7.(2007?安徽芜湖)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8.(2007?江苏常州)按要求默写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名句。描写自然美景的两句:富有哲理的两句:
(五)主题性梳理
9.(2007?吉林省)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10.(2007?太原市)运用积累在①~⑤句的横线上填空,并仿照画线句子补全第⑥句。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雨总是落在南方。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②“山下兰芽短浸溪,,。”③“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南方的雨啊,在兰溪,在巴山,打湿了苏轼的衣衫和李商隐的思绪。
离骚名句范文6
关键词: 背诵 心理 动机 信心
为了“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高考考试大纲还指定了背诵篇目。面对指定背诵的古诗文,一些学生常常望“文”兴叹,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鼓不起信心。这其实是对背诵的一种恐惧心理,一些老师对此常爱莫能助。
心理学认为:“一个有着长远而适当动机的人,就能积极、主动、持久地去从事某种有意义的活动,不怕困难,排除干扰以求达到目标。”可见,要“实现目标”,关键是要“有着长远而适当动机”。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动机,消除学生的背诵恐惧心理,树立学生信心,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努力尝试,效果良好,现我谈谈做法。
一、赞中国古代诗文的优秀
教育学告诉我们:“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又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其中包括审美需要。”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就要发掘古诗文的审美因素,揭示古诗文的审美价值。维斯康特・约翰・莫里说:“自己感觉兴趣,是引起别人兴趣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教高中语文必修、选修课本里要求背诵的篇目时,我总是尽量引导学生鉴赏该诗文的美,并极力表现出对它的喜爱与赞赏。如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曾引导学生欣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高屋建瓴、气势沉雄,“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年轻有为和潇洒的儒雅英姿。还热情洋溢地赞颂该词在中国词坛上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的崇高地位,并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诵。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背诵欲望。只要学生的欲望越强烈,他们就越爱背,就越容易背诵。
二、谈学生背古诗文的好处
我常告诉学生,多背古诗文,在背诵并积累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会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背诵古诗文可以令谈吐焕彩,使文章生辉,在课堂教学中,在课间的交谈中,我总是尽量不失时机地引用古诗文的名句自然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既使得学生很羡慕,又使得他们产生“认知不协调”的心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人们都力求认知的协调一致,可事实上人们常处于认知不协调状态。学生的这种要努力消除不协调,力求达到平衡的心理状态就为背诵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如我常在引用一些《诗经》里的诗句之后,告诉学生均来源于《诗经》时,就有不少学生表示也要把《诗经》背下来,有个学生还制订了一天背一首的计划。当学生们在作文中正确引用了《诗经》里的诗句后,我就及时给予赞赏。这样,学生们体会到了背《诗经》的妙处,背的热情就更高涨了。
三、论学生背古诗文的优势
不少学生常悲叹自己没有好的记忆力,哪怕背过了不久又忘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健忘”,这种心理对于背诵古诗文是极为不利的,正如舒卓所说:“缺乏一种自信的精神,这往往导致一些本来是萌芽了的天才走向自我扼杀。”为了消除学生的“我不行,我背了就是记不住”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开发背诵的潜力。我常给学生介绍相关的心理学、生理学知识,如个体发展心理学、“脑功能定位理论”、人脑“超剩余性”的假说、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等,为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拥有背诵大量古诗文的巨大潜力,要遵循心理上的记忆规律,积极背诵古诗文,效果很好。如《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两千五百字,很难背诵。部分学生雄心勃勃,相信发挥自己的记忆能力,能把《离骚》原文背下来,并正努力。海伦・凯勒说得好:“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四、给学生背古诗文的示范
高中生的好胜心理很强,他们不仅要与同学竞争,而且敢于跟老师比。对于一些又长又难背的古诗文,他们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既望而生畏又不愿放弃。针对这种心理,我在教《孔雀东南飞》《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鸿篇巨制”的课文时,往往自己先一遍一字不错地背诵表演,并告诉学生:“有志者事竟成。”这样,既能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又能鼓舞他们的背诵信心,自然就能促使他们背诵成功。正如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奥斯勒曾说:“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通过赞中国古代诗文的优秀,谈学生背古诗文的好处,论学生背古诗文的优势,给学生背古诗文的示范等方面的努力,激发了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背诵的信心。背诵的课堂不再是“死水微澜”,而是响起了“涛声阵阵”。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