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刑事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刑事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刑事和解;恢复正义;功利;带民事诉讼;处置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557-0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我国首次正式确立了部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从最初的理论和实务界对建立刑事案件和解程序的争辩之始,其实也在昭示着此项制度本身也是柄“双刃剑”,逼使得我们必需要在“正义、功利和安全”三种法律价值关系上进行选择以尽可能保证架构的基本平衡。毋庸赘言,几年来各地关于此项制度的探索试行一定程度上对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球范围内的司法实践也表明,刑事和解制度具有超越地域与文化的普适,但是,如果将一项舶来制度视为治疗本土制度诸多流弊的一剂“良药”,那么就是在制造一个虚妄的“神话”[1]。近年来的司法尤其是审判工作实际中,为片面追求被害人的谅解的所谓“恢复正义”,导致刑事和解“泛化”现象,直接冲击着我国的“罪刑均衡”和朴素的“平等”理念,同时也带来了在追求和解过程中权力寻租而可能造成的司法腐败的担忧。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多重思索,新刑诉法从努力追求“恢复正义”和“功利报应”的相对平衡以实现司法价值目的的最大化角度,对刑事和解制度和运行进行多重节制和约束是很有必要的。
1 合理解读刑事和解制度恢复理念内涵的需要
以被害人为导向的刑事和解制度, 是恢复性司法的程序表现形式与载体,其目的是修复因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破坏的加害人和被害者原本具有的和睦关系,并使罪犯因此而改过自新,复归社会。在刑事和解的恢复性司法过程中,被害人成为影响案件结果的主体。
1.1 恢复性理念的形成与被害人权利地位的重塑:恢复性司法程序的形成源于对传统报应正义理念的反思。在报应正义理念中,犯罪是针对国家的破坏行为,而国家是包括被害人在内的社会公共利益的全权代表,刑罚实现的过程就是国家有组织地对犯罪报复的过程,惩罚本身被目的化。[2]犯罪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恢复性司法旨在恢复这种平衡利益关系。刑事和解制度中形成“恢复”状态的程序标志是被害人对被告人表示谅解、放弃对其刑事责任上的诉求、认同对被告人进行非刑罚处理。被害人对被告人表示谅解是决定刑事和解达成的关键因素。
1.2 “恢复”的内涵及范围限定:恢复正义理念致力于在国家不介入的情况下,借助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合意,将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恢复到正常、和平的状态。但是,恢复正义并非对报应正义的根本颠覆,而是对报应正义的调整。恢复正义寻求以非刑罚化的方法达到优于刑罚适用之效果,但是,恢复正义并不否定刑罚的正当性和理性,更不拒绝将罪刑均衡作为刑事正义的基本考量指标。这就意味着,恢复正义理念的实践只能在一定的界域内操作。刑事和解制度作为恢复正义的实践形式,其适用范围也许相应限制。
我们不能忽视被害人精神层面的弥补和恢复。就刑诉法规定的纳入和解范围的几类案件而言,其犯罪不仅给被害人经济上造成了损失负担,如侵犯人身权利犯罪和交通肇事等犯罪也对直接被害人的精神层面带来损害。而从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内涵考虑,被害人精神层面的受损能否得以弥造,是被害人内心上能否真正化解怨恨、对加害人真正谅解,从而真正修复破损的利益关系的关键。刑事和解制度应有这样一种预设前提:即只要通过真诚的程序性沟通、商谈,被害人与加害人的矛盾能够得到彻底解决,被害人的身心创伤可以平复,被害人对被告人的仇恨可以消除。[3]据此,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确立了其在伦理上的全部正当性所在。
笔者认为,确立对被害人精神层面损害弥补重要性的意义在于:恢复性司法的作用能动发挥与否,也即刑事和解的必要性限制需以通过弥补能真正客观消除被害人的内心怨恨、真正谅解加害人为要件。
案件即使赔偿再多的钱,被害人及其家庭怎么可能能够真正、真诚给予谅解?其精神上的损伤及怨恨怎么可能会消除?所以,如果不将被害人真正精神层面的损伤加以考量,而单纯、片面追求物质性弥补,必然会扩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就会不可避免混淆恢复性司法功能和“以钱赎刑”的界限。确立“可恢复性”条件及必要性审查,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现实中因片面追求“和解”而出现的被害人过度“索求”物质赔偿、加重犯罪人及社会负担的现象。
新刑诉法增加规定的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正是考虑了前述具有“可恢复性“的现实条件而设定的几类特定犯罪。尤其是在过失类犯罪中明确排除“渎职犯罪”的规定,恰恰就是基于上述考虑的。
与恢复性司法上述内涵相呼应,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包括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依然限制了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请求范围,属法律制度之间的不协调甚至是矛盾。
刑事诉讼的被害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被告人给予民事赔偿;受到精神损害的,可以就受到的精神损害请求赔偿,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而非“不予受理”。[4]
2 合理解读司法实务中处理和解案件的思路
2.1 区别刑事和解制度与酌定量刑情节:由于刑事和解制度中的非刑罚化体现的是超越正义的宽恕道德精神,因此,在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过程中,国家刑罚权的退让必定是有限度的,而审慎地选择具有“可恢复性”的案件范围至关重要。无论是从现实“可恢复性”的角度看,还是从保持罪刑总体均衡的角度看,重罪刑事案件都不应被纳入以恢复正义为理念的刑事和解制度的视野。
重罪案件中的刑事和解并非新刑诉法所确立的法律制度意义上的刑事和解。重罪刑事案件中和解的达成,只是司法机关量刑时应考虑的一个酌定情节,个案中是否对被告人减轻处罚的决定权掌握在司法机关的手中,而被害人谅解被告人与被告人减轻处罚无必然联系,因此,被害人并无决定减轻被告人处罚的“权利”。
2.2 不同诉讼环节对和解案件的处置权限:根据新刑诉法的规定,刑事和解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三家均有义务和权限处置和解,但是不同环节的处置权限有区别。
新刑诉法确立的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只有检察机关在审查环节有对和解案件的终极处置权。对于公安机关而言,只能向检察机关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不能做出撤销案件等终止诉讼的决定;人民法院也只能对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案件,依照法律规定,考虑检察机关的建议对被告人做出从宽处理,但是即使是判决免除刑事处罚,也依然是一种究责,而不能做出宣告无罪的终止诉讼的判决。
参考文献
[1] 参见许阳:《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之检省与矫正》,《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2] 同上
刑事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电力运行;安全;管理
一、强化电力运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当前电力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安全生产显得更加重要。变电运行是整个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之所在,这是因为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肩负着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它是电力运行管理、各种事故处理以及倒闸操作的执行机构,而变电站的值守人员则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执行者。由于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相对较多,很多设备都比较复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轻则会导致设备损坏,进而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时可能引起人员触电伤亡事故,其后果极为严重。现阶段,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逐步扩大,其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加之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社会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都对电力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必须不断加强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二、电力运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应当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安全管理措施
(1)强化人员培训。在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要制定可行性强的培训计划,将日常工作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分阶段地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实施轮训,使工作人员学习现代的安全运行理念,掌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措施,并且能够自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将变电运行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培训中,要引导工作人员总结和吸取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将所学到安全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同时,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技能与知识考核,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管理零事故目标的有力保障。在安全管理中,要通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细化安全管理指标,使每一项操作工序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首先,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变电运行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状态,杜绝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开展视察工作,对现场进行协调,并及时处置一些突发状况。其次,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使他们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再次,健全奖惩制度,针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奖罚分明。
(3)加强设备管理。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设备不断增多,相关设备的运行是否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由于设备管理是电力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故此,应对该环节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以此来确保电力运行的安全、稳定。首先,加强设备基础建设时期的管理。要做好设备选型工作,选用性能良好的设备,重视对设备安装调试的监督检查,严把质量验收关,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完备,有效防止因设备本身原因引起变电运行事故。其次,明确设备缺陷处理流程,建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在设备运行的监督盘查中,认真分析和判断表计、信号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好相应的处置措施,有效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对设备正常巡视和特殊巡视的间隔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适当增加对缺陷设备的巡视次数。再次,完善设备台账,详细记录设备的基础数据,为分析设备运行状况提供可靠依据。
(二)安全技术措施
所谓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是针对变电设备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维护措施,借此来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1)一次与二次设备维护。应对断路器、机构箱以及端子箱内的防潮和封堵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机构箱、通风控制箱以及端子箱进行清扫,以季度为单位对所有箱门轴进行保养,每间隔半年对变压器的蛇皮管和接地引下线进行除锈并补刷防腐涂料;以月为单位对通风冷却回路、合闸回路电源和保险的完好程度进行检查;每天均应当对变电站中央信号系统进行检测,看系统运行是否稳定、信号是否正常,一经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以季度为单位对电缆、空开、保险、按钮等设备进行检查,看标志是否齐全、设备运行状态是否完好;对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检查,看其压板是否正确、可靠;对保护屏和控制屏进行检查,看防火封堵措施是否合理,若是存在问题,要及时进行完善和补充;对于已经出现损坏的开关柜把手要及时进行更换;结合一次设备停电,对二次设备进行清洁。
(2)接地线与安全工具维护。应当每周对安全工具和接地线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并对安全工具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耐压合格,工具上的标志要清楚;根据相关操作规范的要求对接地线进行妥善安放,确保运维人员的安全,停电维护时,要设置标识牌,以免因突然送电引起安全事故。
(3)交、直流系统维护。应对蓄电池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查,并认真测量其电压、温度和比重,每月对电池的外壳及附件进行清理,并在接线柱上均匀涂抹凡士林;以季度为单位对交直流屏的熔断器和保险进行检查;对直流系统的控制合闸网络系统进行定期维护,重点对交流低压占用系统的接点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完好;每间隔半年左右对一次占用系统的自投切装置进行一次切换试验,并对装置的完好性进行检查。
三、结论
对于当前的电网而言,电力运行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性,除了要采取合理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还要针对变电设备采取行之有效的维护技术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这有助于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祥,李明春.加强安全管理 提高变电运行可靠性[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0).
[2] 王文华.浅谈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类型及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3] 王宏,柴向阳.变电运行操作队安全风险分析与管理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5).
刑事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管理 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对用人标准提升的过程中,人事档案管理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对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的就业信息以及人事调动信息等进行相应的记录。也可以结合档案资料中记录的信息和实际中对岗位的要求,然后选择出最合适的人才。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特点体现
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与常见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相比较,能够明显的看出,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更加具有真实性以及机密性。在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资料中,对于个人的相关信息都有着非常全面并且真实的记录,在事业单位进行人事调动的时候,这些信息起到了非常的参考作用。因为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被记录下来的,能够将相关人员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惯充分的体现出来。同时个人的信息会随着时间的递进不断的发生改变,所有,在进行信息记录的时候,也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添加,这样就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还具有了动态性特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资料都是属于一些机密文件,所以,保密规格特别的高,还制定了相应的保密制度,因此,在对档案资料进行修改和更新的时候,一定要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制度,最终实现对档案资料的完善。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但有着一定的机密性,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也是非常的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因为人事档案承载着大量的人才信息,所以人事档案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选择。目前,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一定要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在人事档案资料中详细的记录着每个人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是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的重要参考信息,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单位,都可以对人事档案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人事档案中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最终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不断改进,还可以通过人事档案了解到单位人员的综合素质,然后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只有员工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单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一)人力资源结构的改善
在事业单位中,要想有效的实现先进的人力资源结构,需要部门岗位以及人才优势的互相结合才能完成。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事业单位在工作的模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针对于这些变化,在事业单位的人事n案管理中都有着非常详细的记录,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择以及调动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人事档案资料中的信息,然后对职工做出相应的分析,提升人力资源的运用效率,从而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不断的改善,将人事档案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二)人事档案管理对人事调动的作用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如果在人员上需要进行调动,都需要对相应人员的工作经历和学习经历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职工的性格以及才能进行全面的分析。要想获得这些信息,事业单位除了通过人际关系来了解之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人事档案来获得。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在提供一些相关资料的时候,事业单位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就可以提供出更加前面系统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人事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人事档案管理对个人能力进行全面分析
在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中,会对个人的学习情况、发展历程以及教育程度等都会有非常详细的记录。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人事调动和上任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人事档案管理,结合档案中的一些相关资料,有目的性的进行一些专业培训。并且还可以结合个人的一些爱好和专业,更有针对性的对个人的能力进行提升,从而可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
(四)个人考评任用的信息基础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中,对于绩效和最后的考核都非常的严厉,个人考核的最终结果直接影响着自身的晋升以及自己的利益。人事档案管理能对个人评估以及考核提供出足够的条件,并且,还能将最后的考核结果记录到相应的档案资料中。事业单位在对职工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的时候,就可以充分的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来实现,能够进一步的对相应人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知道,人事档案作为一种文件资料在事业单位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资料上详细的记录了各个工作人员的学习经历以及工作经历。并且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在信息的记录上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同时对重要信息也具有一定的机密性。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全面的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事业单位能合理的进行人事调动,才能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娟.浅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及其对策[J].中国外资,2014,02:247-248.
[2]孙伟.浅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特征与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4,05:107-108.
[3]曲健.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3,10:126+124.
[4]李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民族博览,2016,06:249-250.
刑事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银行账户 内部控制 资金安全
银行存款是行政事业单位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如何加强银行存款的安全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本文结合公安消防机关的工作实际,从内部控制制度关键环节入手,以银行账户管理、银行存款结算控制、银行存款核对控制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个方面为重点,对如何加强银行存款的安全性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在银行开立账户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第1步,因此管好银行账户的开立是对银行存款进行有效管理的起点。根据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具备开立银行账户条件的单位,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但实际上,有的单位巧立名目,违规设立多个基本账户和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事实证明,一个单位多头开户,银行账户过多、过滥,极易导致资金安全管理问题。对开立账户进行管理的关键在于把好审批关,较好的审批办法是审批过程由两人以上同时办理,互相牵制,而不应单独授权于一人,最后再经后勤部门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对多头开户的单位,要按照公安部消防局的有关通知进一步清理、规范,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应当将银行账户监督检查纳入财务检查的重点内容,以堵塞管理漏洞,不给“小金库”、“账外账”以可趁之机,确保银行存款的安全管理。重点内容是:
(一)是否擅自、多头、多处开立银行账户,银行账户的开立申请、审批手续是否合规和健全。
(二)是否按开户核准通知书核定的用途开设账户,是否存在账户混用以套取现金的行为。
(三)是否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存款收支款项和余额。
(四)是否建立、健全银行账户管理档案,是否使用统一的银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
(五)临时银行账户是否在有效期内,延期申请手续是否完备。
(六)有关的银行账户的报表是否账表相符。
(七)是否建立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落实。
(八)网上银行、单位银行卡等电子支付手段是否安全可靠。
二、加强银行存款结算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银行结算纪律,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银行结算的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强银行存款的安全性管理。
(一)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
依据内部控制原则,严禁一人保管支付银行存款所需的全部印鉴。预留银行的单位财务专用章和领导名章应分别保管、分别使用。单位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领导名章应由领导个人或其授权人保管。严禁将银行预留印鉴携带外出,防止用印过程失控。
(二)妥善管理银行结算凭证和相关票据
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银行结算凭证和收款票据,明确各类票据的购买、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置票据使用登记簿,对票据的使用逐笔登记,空白支付凭证和支付密码应分开存放,防止被盗和遗失,禁止在空白凭证上加盖预留银行印鉴。
(三)严把存款收支审核关
要确保每笔存款的收支都经过严格的授权和审批。对存款的支付,要由经办人员填写支付存款的申请,并经复核岗位的人员审核,依据经费使用审批权限,经有审批权的单位领导审批后,方可由出纳人员签发银行结算支付凭证。对银行结算支付凭证的签发,应实行双重复核制。即出纳人员签发的支付凭证,除预留银行印鉴保管人在加盖前检查外,还应由复核岗位的人员根据经批准的支付申请和原始凭证进行复核,以减少付款过程中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在加强付款核对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存款收入合理、合法性的审核,特别是对那些与本单位业务无关或无经费领拨关系单位发生的收入,要加以甄别后处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依据重要性原则,对单笔金额较大的银行业务,应至少由两人以上到银行现场办理,如大额现金的提取、大额转账款项的汇兑、定期存款的存取等。
(四)充分重视电子支付手段的安全性
目前,一些单位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使财务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银行业务,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享受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保证支付网络的安全性。网上支付所用电脑一般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其网络安全性较之单机应用和专用网络要差很多,但只要管理措施得当,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这些安全措施包括安装和及时更新互联网安全软件,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安全补丁;不下载、使用和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电子邮件;使用复杂的系统登录密码,并定期更换;以普通用户身份登录操作系统;指定专人使用网上支付电脑,防止未经授权的接触使用;不在上网电脑上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等。其次要落实岗位分工制,防止一人办理网上支付的全部业务。网上银行登录和支付密码必须由两人分开保管和分别使用,定期更换,网上支付授权移动证书实行三级管理,严禁由一人全部保管和使用。
三、加强银行存款核对控制
核对银行存款可以及时掌握银行账户的实际余额,发现日常业务存在的差错和舞弊行为,具有其他控制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针对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岗位,并使不相容的岗位相分离。银行存款的核对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证证核对
即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核对。并不是所有的凭证都需要核对,核对的对象是收付款凭证,要将不涉及收付款的转账凭证排除在外。核对的内容主要有:记账凭证金额记录是否正确,是否混淆银行存款和现金科目,是否正确记录了银行结算凭证种类和编号。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原则,此项工作应由除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以外的复核岗位人员负责。
(二)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记账凭证相互核对,以发现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检查的内容包括:凭证编号记录是否正确,两者的金额是否相符,是否记录了结算凭证种类和编号,凭证摘要内容是否完整,借贷方向是否相同,科目是否混淆。同样地,按照岗位分离原则,此项工作应由除登记日记账的出纳员以外的复核岗位人员负责。
(三)账账核对
总分类账会计人员应和出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核对银行存款发生额和余额,确保日记账和总分类账银行存款余额相符。核对工作应随时进行,日清月结,防止在期末突击进行,减少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四)函证核对
现在开户银行会定期地向存款单位发出函证,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的一致性。如果充分重视此项工作,会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将一些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随便盖上章应付了事。各开户银行也可指定专人向开户银行发函核对账户余额。这种双向核对工作都应由除总分类账会计、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员专门负责,以便保证此工作的独立性,一定程度上可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账单核对
即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存款对账单相互核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近些年发生的一些案件表明,个别单位不落实资金安全管理制度,银行对账工作全部由出纳人员一人完成,或其他相关责任人在关键控制环节走过场,不履行职责,甚至有的单位长期不对账,出纳人员伪造银行对账单蒙混过关,发生了挪用、贪污公款案件,造成了极坏影响。有鉴于此,按照行为的实施与监督检查相分离的原则,银行对账工作应由非出纳人员负责,银行对账单也应由非出纳人员到开户银行取得,并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对账单勾对流水,调节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出具调节报告。核对时不但要核对余额,同时还要核对发生额,特别是对收付款金额相同、但未入账的每笔款项要提高警惕,确定是否有出租、出借银行账户和套取现金等违纪行为。一般来说,本月的未达账项会在下月初成为已达账项,如果一笔未达账项在连续几个月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出现,则属于非正常现象,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可能:一是开户银行或开户单位对同一笔业务账簿记录有误;二是相关人员利用未达账项调节收支余额以达到某种目的;三是此笔收支款项审批手续不全,无法入账;四是此笔款项被挪用。具体是哪种情况,需进一步核实并查明原因。
四、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控制
以消防机关为例,由于近几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施,现在支队级以上的单位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都为消防业务费建立了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克服了传统银行账户的一系列弊端,但因零余额账户的用款额度具有与人民币存款同等的支付结算功能,在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应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加以控制:
(一)预算单位集中支付软件的操作控制
因为银行支付凭证和财政授权支付命令由集中支付软件直接产生,其重要性对资金安全性不言而喻。此软件的操作员至少应设置数据录入、审核、超级用户3个岗位,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相互制约,不应由一人完成全部操作过程。由于超级用户的权限最大,因此要限定其只能对“用户和角色”模块进行操作(增加或修改软件的操作员并对其授权),而不能从事其他具体业务。超级用户的操作过程应指定其他岗位人员进行监督,并对其操作时间段、操作过程等做书面记载,签字备查,明确责任。各操作员要妥善保管各自的登录密钥,防止泄漏,并尽量使密钥复杂化,定期更换。
(二)零余额账户额度的对账控制
零余额账户具有区别于一般存款账户的特点,其账户余额时刻为零,不能像其他账户一样核对余额,但不能因此忽视其资金管理控制。首先,预算单位每月应与财政集中支付管理部门核对“类、款、项”级科目下收支额度数,包括直接支付数和授权支付数,核对数据是否一致。通过此项核对,可发现是否有额度未到账或到账后被转移的问题。其次,应与银行核对零余额账户的授权额度数、支用数、余额和额度收支流水。此项核对工作原理基本与银行存款的核对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零余额账户的余额为零,但因为某种原因预算单位和银行仍然存在记账时间上的差异,预算单位仍需要编制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核对报告,说明可用额度差异产生的原因。年度终了,通过三方对账保持授权额度收入数、清算数、余额数的一致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彭灿英,王春云.试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代经济信息,2010(6).
[2]何建华.银行存款审计方法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23).
[3]钟丽华.市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 .长三角,2010(4):8.
刑事案例分析范文5
企业档案管理;意义;创新思路
1.引言
档案的形式有很多种,包括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在不同需求、不同场合、不同时代背景下档案保存的载体不同。尤其是现阶段,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保存的形式也在迅速的发生着改变。由于长期以来企业传统思想的限制,企业档案的保管方式、管理思想、发展模式都有很大的欠缺,而且重收集、轻应用;重传统、轻发展;重制度,轻创新;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比较突出[1]。2004年2月,为满足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持续快速增长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宁兴(集团)有限公司、舟山市金塘港口开发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工程。公司成立8年以来,面临的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改变、科技在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使公司更加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企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2.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档案工作创新是企业面临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基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给企业带来的有机遇同时也有挑战,对于企业档案管理也是一样。比如,科技水平的发展、企业职工思想的变化、管理人员价值观念的变化等许多方面都在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创新,必然就不能与企业发展同步,更谈不上为企业发展服务。而且,只有不断的寻求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具体来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要从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档案管理方式、档案管理平台等诸多方面开展创新,这样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革[2]。本文拟通过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途径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提高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效率,促进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主要思路
A.创新工作人员考评机制,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长期以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考评机制,往往都与企业中其他技术或者管理人员采用同一套标准,职称的评定也需要发表多少文章,参与多少科学研究,有多少成绩等等。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对于企业中专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者专职的党政管理人员来说有利的,而这种“利”又可转化为对企业科技和管理人员进一步钻研业务和管理的激励,使其可以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但是这种考评方式对于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他们从事的档案管理工作很少能够真正接触到研究性的领域,也很少真正能够从日常工作中取得突破性的创新,这是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另外更重要的则是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就是要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为主。我们不区分工作性质,用同一种标准去考核档案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等不同类型工作的职员,必然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挫伤。因此,我们需要积极的扭转这种观念,不断的创新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考评机制,使之既能有效的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又能因人而异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3]。具体来说,企业要尝试建立测评与激励体系。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工种的就要考评其服务质量,以提供技术为主工种的就要考评其技术水平,按工作按类别分别测评,最终让档案管理人员都能有赏罚分明的职称评价与考核体系,促进其全心全意为档案管理工作做贡献。
B.创新档案保存管理环境,进一步完善优化档案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的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档案保存也开始逐步进入信息化。但是目前在很多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传统意识仍然很浓,过于依赖传统的档案保存方式,总感觉纸质或者其它实物形式的档案存放起来比较真实。因此,长时间都属于对现代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档案形式保存和管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其他影音保存设备都没有过多的了解。而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各种音频、视频等数据形式保存的档案已经成为档案保存的主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和优化档案保存保管环境,提高档案保存效率。首先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档案馆(室)内的温、湿度控制措施,比如一些磁带,湿度过大的时候容易粘连变质;再比如,很多档案数据保存在电脑中,尤其是一些涉及企业发展的机密档案,在网络上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员窃取,或者说丢失等。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出现,一方面要加大档案信息网络监控力度,不断提高对电子计算机及相关信息存储设备进行杀毒。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开发或者引进可以具备建立档案数据库对档案进行加工,并且对加工后的电子档案方便快捷地转换到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模块化管理,实现全文检索和权限的控制[4]。
刑事案例分析范文6
近年来,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安全问题异常突出,严重威胁人民宝贵生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例如,20__年的韩国大邱地铁火灾;高雄地铁、新加坡地铁、广州地铁3号线工地地面坍塌;北京5号线的施工事故;上海地铁4号线管涌;上海地铁1号线停运62rain等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分析各国的事故和灾害案例,以便研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应急对策,对于改善地铁的安全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l地铁突发事件典型案例
地铁在运营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是指列车脱轨、冲突、解体、路外人员伤亡、群死群伤、火灾、爆炸、毒气袭击、地震、恶劣天气、突发大客流或因重要设备严重故障、损坏等原因造成中断运营的非常事件。
近年来,地铁系统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表1所示:
袭1地铁突发事件典型案例
事件特点及原因
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车站及区间隧道的破坏主大地震,山阳新干线高架桥坠要为:中柱开裂、倒塌,顶落。神户有466根地铁车站和板开裂、坍塌及侧墙开裂区间结构柱严重破坏。地铁系破坏区域地震烈度均为7,原有设计中均未考虑地震统遭受的因巨大破坏。素。
(续)
事件特点及原因
大火燃烧到后续进站列车,
20__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并且波及车站;运营员和列
市地铁遭人为蓄意纵火,造成车司机在火灾发生时措施不
198人死亡,146人受伤,导致当;车厢里大量人员死亡;
大邱市地铁系统陷入瘫痪安全疏散导向灯和路标没有
。起作用
,许多乘客在逃难中
窒息死亡。
沙林毒性强烈,作用迅速,
1995年3月2O日,日本东京中毒后主要症状是:大声咳
地铁发生沙林毒气泄漏事件,嗽、头昏、恶心、呼吸困难、
造成l2人受伤,约5500人中眼睛看不清东西。在不明毒
毒,有16个地铁车站受到毒气源、毒物名称的情况下给诊
袭击,东京交通陷入一片混乱。断、救治、洗消和个人防护
带来极大困难。
冻结设备发生故障导致冻
20__年7月1日,上海地铁结壁融化,强度降低.无法
四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站抵挡侧壁的水上压力,造成
区间风井距黄浦江岸堤53m处渗水、涌砂,引起地层沉降;
发生特大涌水事故。对周围环浦江大堤断裂并沉降,江水
境造成严重破坏。倒流,并从风井口流人隧道
内。
该工地临近珠江.地质条
20__年4月1日,广州地铁件复杂,土层自稳能力极差,
三号线沥疆站发生严重的塌方地下水丰富;由于连降暴雨,
事故,对周围多处居民楼造成砂层含水量加大,加重了连
严重的危害。续墙背后的土压.导致事故
的发生。
20__年7月14日,由于供电由于用电负荷太高,供电
设备故障,上海地铁一号线莘设备直流开关跳闸,导致列
庄至莲花路区列车停运达车触网失电;启动蓄电池供
电系统,而蓄电池出现故障,
62min。
最终导致3列列车无法启动。
名
《安全》20__年第6期
2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由于地铁深埋地下,环境
封闭,人员密集,通风疏散受到极大限制,一旦发生
意外事故,伤亡损失往往非常严重。按照突发事件的
起因,可将地铁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
件大致分为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事件、工程事故和运
营事故。下面分别针对这几类地铁突发事件进行分
析。
地铁遭受的自然灾害,以地震灾害为主,从工程
建设角度来考虑,新建的地铁工程结构设计上基本是
安全的,但目前,国内地铁工程的抗震设计仅仅是停
留在结构的分析阶段,缺少抗震性能化设计。1995
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就是因为没有考虑抗震设计,才
造成了地铁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
地下结构抗震性能好,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抗震并采取
正确的构造措施,例如:若采用明沟法隧道设计时,
隧道周围的地基变形很大,容易导致上下楼板间的相
对位移,应加强楼板与边墙、中柱与板底的连接构
造。
由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可以看出。当地铁内发生
人为火灾事件时,由于车辆材料防火性能不好、车站
通风及排烟系统设计不合理、安全疏散引导系统有缺
陷、对运营员和乘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应急安
全设施准备不足等原因,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
故,因此应规定铁路车辆使用不燃内装饰面材料;加
强车厢的灭火器数量与性能;改善排烟设备性能,设
置烟屏蔽;改善紧急导向灯和路标系统;设置车厢紧
急出逃窗El;对乘客普及从车厢和地铁站逃生的知
识。
地铁在施工阶段发生的工程事故很多,通常是由
于施工设备出现故障,施工工地存在安全隐患,而施
工单位往往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上海地铁四号
线而言,由于施工方未能及时观察到冻结壁融化,对
冻结壁稳定分析不到位,造成了严重的工程事故,因
此,加强施工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监测数据是十分
必要的。而对于广州地铁三号线塌方事故,如果施工
单位能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对基坑进行加固,加强基
坑连续墙、周边地表及建筑物的监控、量测,通过反
馈的数据分析基坑的稳定性,就可能会避免事故的发
生。地铁在施工阶段的安全与否直接会影响到运营阶
段,因此,一定要消除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问题。
上海地铁一号线由于供电设备故障造成长时间停
运的运营事故,说明随着列车使用频率的提高。应对
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保养并及时掌握车辆蓄电池的老
化情况,提高设施设备的完好率。为了防止此类事故
的再次发生,应加大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力度,增强对
故障的判断能力。
综上,应加强对地铁工程的施工管理,对施工影
响区内的环境安全状态做出及时、可靠的评估,及时
进行预警和报警,并提出建议与处置措施。为了保证
地铁的安全运营,应加强对地铁运行重点岗位人员及
各类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
对车辆、设备,特别是安全维护系统的火灾报警、自
动灭火、环空通风、应急照明、安全疏散等 消防、安
检、监控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加强
对车站、列车的安全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及
时排除隐患。此外,还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制定突
发事件应急方案,以便发生突发事件后,将事故与灾
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结束语
地铁工程建设从来都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重点工
程,是城市的重要生命线工程,所以,地铁工程从工
程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乃至运营及管理的各个阶
段。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均应高度重视,并根
据各时期的技术经济政策在建设与运营管理过程中予
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苏经宇,马东辉,苏幼坡,贾抒,刘瑞兴.地铁恐怖
事件与基本对策,建设科技,20__年7月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厦其对策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现代社会需要高度关注“地铁安全”,解放日报
[4]林翱.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土木工程学报,1996
[5]王瑞民,罗奇峰.阪神地震中地下结构和隧道的破坏
现象浅析,灾害学,1998
[6]贺长俊,王良,苏靖,油新华.地下工程事故案例厦
风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