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1

(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牢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如何学好的问题。例如我们在证明相似的时候,如果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及其夹角相等的方法时,必须注意所找的角是两边的夹角,而不能是其它角。在回答圆的对称轴时不能说是它的直径,而必须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像这样的细节我们必须在平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牢固掌握,只有这样才是学好几何的基础。

(二)善于归纳总结,熟悉常见的特征图形。

举个例子,如图,已知A,B,C三点共线,分别以AB,B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和等边BCE,如果再没有其他附加条件,那么你能从这个图形中找到哪些结论?

如果我们通过很多习题能够总结出: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如果有两个有公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就必然会出现一对旋转式的全等三角形的结论,这样我们很容易得出ABE≌DBC,在这对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我们还会得出EMB≌CNB,MBN是等边三角形,MN∥AC等主要结论,这些结论也会成为解决其它问题的桥梁。在几何的学习中这样典型的图形很多,要善于总结。

(三)熟悉解题的常见着眼点,常用辅助线作法,把大问题细化成各个小问题,从而各个击破,解决问题。在我们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切实的解决方法时,要善于捕捉可能会帮助你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例如,在一个非直角三角形中出现了特殊的角,那你应该马上想到作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因为特殊角只有在特殊形中才会发挥作用。再比如,在圆中出现了直径,马上就应该想到连出90°的圆周角。遇到梯形的计算或者证明问题时,首先我们心里必须清楚遇到梯形问题都有哪些辅助线可作,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个例子说,如果题目中说到梯形的腰的中点,你想到了什么?你必须想到以下几条,第一你必须想到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第二你必须想到可以过一腰的中点平移另一腰。第三你必须想到可以连接一个顶点和腰的中点然后延长去构造全等三角形。只有这几种可能用到的辅助线烂熟于心,我们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常见的着眼点,试着去作了,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外只要我们想到了,一定要肯于去尝试,只有你去做了才可能成功。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2

关键词:设问;放权;探究;思维延伸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如何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智慧,当然更需要教师的眼界和气魄。这种“眼界和气魄”更多地表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方面:多一些设问,多一些放权,多一些自主探究的权利,以此给予学生更多思维延伸的自由和空间。

一、设问的艺术――追求学生思维的纷呈

时下的一些公开课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学生还在探索“自己的路”,教师就已经用PPT课件呈现出“最快的路”;学生还在“思维爬坡”,教师就已经引领学生直奔“顺畅”的标准答案,快速地奔向终点,只能挤压学生的“思维空间”,消解学生的“思维张力”。所以,既然强调创设“以学为中心”的课堂,那么教师耐心的等待不可或缺,或在“疑难处”,或在“拐弯处”设计一些问题,驻足等待。

听过一堂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的公开课,教师在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概念后,通过PPT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1.动态演示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以此引出“对称轴”和“对称点”的概念。

2.动态演示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动态演示其中的2条对称轴,并让学生明白:它的对称轴是它所在的直线和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动态演示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这样的教学直观形象,为学生“爬上树摘到果子”搭上了梯子,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但是,这样的教学,同时也扼杀了学生思维“爬坡”的时间和机会。过早的动态演示,将会限制或拘囿学生的思维,此时此刻,学生就是有其他想法、其他路径,也懒于思考和探索了。

窃以为,在出示这个PPT课件之前,不妨创设以下问题:

1.初步设疑:组织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对称轴,数出或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尝试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并在课堂中展示交流大家的发现。

2.横向设疑:“枫叶、剪刀、五角星、蝴蝶、窗花、故宫、天安门、汽车、天平”是否是轴对称,若是轴对称,应该怎么确定它们的对称轴,能否采用折叠的方法叠出轴对称图形?

3.纵向设疑:学过的英文字母H、I、J、K、L、M、N……有哪些是对称的?如何画出对称轴?

4.深度设疑: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中有轴对称吗?一般梯形、一般三角形、一般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是什么?二条、三条、四条乃至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又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设计,由易到难,螺旋式向上递进,从一般图形到特殊图形的观察和自主学习中,学生发现:原来“一般梯形、一般三角形、一般平行四边形”没有对称轴,原来“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原来“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想想,没有教师的耐心等待,这样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就会“失之交臂”。

二、放权的艺术――追求学生思维的独立

曾经听过很多“旋转变换”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引领学生在初步建立平移变换的基础上引出旋转变换之后,都会向学生抛出以下(或类似)问题:

你能从以下各种运动的图片中找出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变换吗?它们各具有哪些特点?有没有跟这两种变换不一样的变换?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可谓不全,基本覆盖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当教师引导学生描述图形的旋转变化之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太准确,并没有全部涉及旋转变换的三要素。此时,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强调旋转变换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窃以为,直接抛给学生这些知识点,其实在“悄悄地”剥夺学生的诸多权利:有关“轴对称”知识被激活的权利、经验被印证的权利、自主自悟的权利……与其这样,不如充分放权,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验证、自主操作:

1.设问:要回答旋转这个问题,你准备从哪方面入手?要讲清楚这个运动过程,你觉得要抓住哪些要点?

2.只告诉三要素中的其中两个要素,问这样的图形能画成功吗?

3.再次设问:经旋转变换所得图形和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全等吗?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方向、角度又是什么?

这样的环节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合作,尽可能凸显“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当学生“蹙眉、深思、痴迷”之时,教师应该是:别急,慢慢来;当学生冒出“奇谈怪论”,其他学生都大喊“这怎么可能”时,教师应该是:说说看,或许有新的发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轴对称及其有关内容,才能在“众声喧哗”中展开真正的教学对话,正所谓:“优秀教师在课堂和学校能创造出一种积极的气氛。”

三、探究的艺术――追求学生思维的兴趣

任何课程都有它的“生成点”与“延伸点”,初中数学亦然。仍然以《旋转变换》的教学为例,可以在教学临结束时设计以下拓展题:

1.荡秋千是旋转吗?踢足球是旋转吗?如果不是,如何做才算是旋转?

2.观察手表的指针、自行车或汽车轮子的“旋转”现象。

3.课件出示风车和钟表,并引导学生讨论:钟表的指针和钟摆以及风车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哪些改变了?哪些保持不变?风车的叶片由A至B的运动过程中,朝哪个方向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第1个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厘清“旋转”和“平移”比较经典的范例,并且通过“如何做才算是旋转”的反问,深刻体会和把握图形变换的特征。这样的拓展需要学生的“火眼金睛”,同时,也进一步开发了身边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做中学”的机会。

第2个设计,旨在积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说实话,如果没有教材和现实的深度对接,不仅会导致课堂的枯燥无味,而且学生也由于缺乏来自生活现象的启示,而逐渐丧失想象力和创造的灵感。

第3个设计,本来好多教师放在教学伊始,现在调整了结尾,旨在触发学生更多探究、更多感悟、更多延伸。窃以为,把这个环节放在最后,是为了完成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的两次飞跃。做实做细这样的环节,应该成为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视点。

四、创新的艺术――追求学生思维的延伸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固然重要,但如果在课堂中经常设计解法灵活的练习,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性。如,在复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以下的一个练习:

如图(1),AB∥CD,若∠ABE=120°,∠DCE=35°,求∠BEC的度数。

解:方法一:如图(2),过点E作EF∥AB,利用平行线性质易得∠BCE=95°。

方法二:如图(3),延长BE,与CD交于点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定理易得∠BEC=95°。

将此题中的图形稍加改变,就能得到如下的一组变式练习:

变式1:如图(4),已知AB∥CD,求证:∠B+∠BED+∠D=360°。

变式2:如图(4),已知∠B+∠BED+∠D=360°,那么AC与CD平行吗?为什么?

变式3:如图(5),已知AB∥CD,求证:∠B+∠D=∠E。

变式4:如图(6),已知AB∥CD,那么∠A,∠C,∠E满足怎样的关系?

变式5:如图(7),已知AB∥CD,那么∠A,∠C,∠E又满足怎样的关系?

变式6:如图(8),已知AB∥CD,求∠B+∠BEF+∠EFD+∠D的度数。

变式7:如图(9),已知AB∥CD,BF平分∠ABE,DF平分∠CDE,∠BED=75°,求∠BFD的度数。

通过以上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一定是一个充分打开和扩展的世界:师生的心、思维、情感在打开,数学原野的边界在扩展。当然,这一切,在于教师舍得放权,把课堂还给学生。引领学生在数学的密林深处,或举一反三,或开枝散叶,或自主探究,这才是数学的魅力,也是数学学习的应有之义。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3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对教学效率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与逻辑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组式合作学习

(一)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模式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模式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形式之一。所谓小组合作,即教师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学习过程,进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然而要充分发挥该模式的教学作用,首先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据相关调查显示,合理的小组人数应为三五人,且成员分配方式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小组成员中既要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要有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此外,学生的性格也应纳入分组考量范畴,这样才能达到取长补短、性格互补的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效果。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这一知识教学时,教师便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寻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其中,学生在探寻过程中势必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无法准确识别该物体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该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等。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与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不但能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度,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

(二)强化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为保证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与能力。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前,教师应先为学生强调“倾听”的重要性,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的耐心与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乐于倾听他人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有效增强合作学习效果;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为保证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除了让学生懂得倾听外,还要敢于提出质疑。其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时,无论其是否正确,教师都应正面回应并给予充分肯定,以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如:如“等腰三角形两边的边长分别为3与7,那么该三角形周长为多少”该题中,由于题目本身并未明确告知该三角形的底和腰,因此许多学生都会出现理解方面的错误,而错误原因便在于未能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考虑在内。此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质疑做出正面回应:“该题中,已知条件为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相关原则,若3为腰,则3+3

二、竞争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适当采取一些竞争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方程在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中占据较大比例,包括方程的列法及各种解法等。对此,教师便可围绕方程相关内容以竞争方式开展合作教学。如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解析教师提出的方程题目,以小组各自花费的时间作为评判胜负的标准,以此达到竞争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为了挣得小组荣誉而拼尽全力,由此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发现小组其他成员的不足之处,会自然带动他们产生学习意愿,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三、课后学习模式的实施

现代教学讲究学以致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着重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针对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有效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后,还可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代表,由其负责统计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压岁钱、零花钱及家庭日常开销等。然后让每一位小组成员运用自身所学,重新规划家庭收入的分配,从而有效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对教学效果增强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重视该模式的运用,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4

新课标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村地区进行中学数学课程讲解期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情况不容乐观。对于数学老师来讲,其在教学期间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需要合理应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一、目前农村地区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

1.教职人员方面存在的不足

(1)教学模式较为简单

目前,在农村地区中学数学课程讲解期间,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遵照课本生搬硬套教授知识点,学生在讲台下死记硬背,师生间缺少互动,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教授与学习相分离,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导致老师教学十分辛苦,学生学习十分乏味,不能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辅导时间相对较长,活动时间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注意力多放置在辅导、应试方面,让学生大量计算练习题,而为学生留存的活动时间相对较少。主要体现为:其一,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学在进行数学教学期间,教职人员不能遵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及时间。如今,一些农村地区的中学课程安排上,将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时间缩短,将数学及一些考试科目的时间延长,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其二,一些老师时常利用节假日及双休日等时间对学生进行补课,从而将学生变成了仅会做题的书呆子,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作为教职人员,需要转变自身错误的观念,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

2.学生方面存在的不足

(1)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因为学生长时间生活在农村,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很少得到应用。所以,学生们并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其仅是为了考试,从而对数学学习没有产生兴趣,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

(2)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一般来讲,学生将注意力大多放置在计算题的论证等方面,忽视了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造成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数学内容,降低了教学质量。

(3)学习注意力较为分散

对于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及认知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十分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不认真听课,无法把握知识重点,再加之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从而降低了学习质量及效率。

二、提高农村地区中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职人员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

对于教师来讲,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同课程教学的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所以,作为中学数学老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且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找寻教学期间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另外多参加培训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帮助学生更好成长。

2.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的方法

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仍处在爱玩的年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在讲解“轴对称”知识点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寻找身边轴对称”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寻自己身边的轴对称图形,并且计算其存在几条对称轴。再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先在白纸上绘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使用量角器量取各个角的度数,计算每个三角形的总和。学生们就能够很轻易的发现三个三角形总和数都为180°。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将三个角分别剪下来进行拼凑,学生们会发现三个角拼成一个180°的平角。最后教师再让学生随意绘画出若干三角形,进行测量、计算,从而获取结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利用游戏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喜爱,促使学生更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成长奠定基础。

3.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

伴随着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数学知识中,包含了一些较为抽象、内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而利用多媒体,就能够将知识点变得具体、简单,帮助学生进行掌握。同时,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色彩艳丽的图片、生动灵活的动画及优美动听的音乐汇集起来,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讲解“圆”课程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一个Flas短片,让学生观看一场动物运动会:小兔子、小松鼠及小熊参加自行车比赛,他们将自行车的轮子分别设计成圆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的形状,再配以运动会的音乐。当画面播放一段时间后停止,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探讨哪个小动物会获取胜利。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力良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们的目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三、总结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教学改革速率的不断提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转变,作为农村地区中学数学科目老师,应及时更新自身观念,紧跟时展步伐,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并使学生数学课目产生喜爱,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因此,对新课标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是值得教职人员深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书玉.孩子,数学就在你身边――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5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使课堂导入更加有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在上课时就是常常利用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给我们的教学资源,那样就可以把一些如运动场、森林等类型的图片直接从背景库里拖出,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具体情境。如我在教学《旋转》时,就是利用了屏幕将电风扇扇叶、飞机的螺旋桨、陀螺、旋转门等图片展现在大眼面前,通过图片的播放很快就将孩子带入到了学习的状态中,在这些图片里就有我们要学的“旋转现象”。通过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肯定在脑海里对“旋转”有了初步的、简单的空间形象的认识。

二、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改变了常见的展示讲解课件的教学过程,有利于把预设性课堂转变成生成性课堂。比如:在《图形平移》一课中,我利用课件,演示将一座小房子平移到另一座小房子中与它重合的过程。通过演示平移,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得出平移的定义与需要注意的事项,最终得出结论:平移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而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结论后,再让孩子在格子图中将一条小鱼向上平移4格后,画出平移后的图像。应该说这个过程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课件的应用效果还是很突出的。最后在电子白板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在白板上自主探究,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思维与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使学生乐意去探究、发现、学习新知识,并在“自学”中自觉去了解、思考、解决问题,发散思维,让创造力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三、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有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的突破

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那么学生透过白板演示的情境,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能有效地掌握了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利用交互白板直观演示图形的演变:由一张长方形纸通过对折,将平均分成的两份变得一样多,而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再质疑: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啊?让孩子动手折一折,最终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然后再通过电子白板出示:五角星,等腰三角形,脸谱等找出它们的对称轴而进一步巩固定义。这样,在交互白板上简单操作,并利用白板可逆性,对操作步骤进行回放,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交互白板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使课堂练习效率更高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利用电子白板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形式,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例如;我在教学完《9的乘法口诀》后,?O计了这样一个游戏,一群小动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一路上要经过很多卡口,如果要经过这个卡口,就要回答出他们的问题,每个问题全回答正确后才能顺利到

达目的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通过这个游戏,变原来枯燥的计算练习为轻松愉快的过关游戏,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巩固了9的乘法口诀,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练习效率。

等腰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范文6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小学数学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本文结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数学教学便是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记忆,就是单纯地把教师知识库中的东西转移到学生的脑海中,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大特色:灌输性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按部就班,学生被动接受,整个课堂毫无生气,导致课堂效率低,学生成绩上不去。实施素质教育以后,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全体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具体内容为: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即积极调动课堂教学中师生以及教学教具等所有因素的作用,进行资源优化合理配置,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二要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把课堂教学演变为由教师“教”会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共同努力的氛围中得到进步;三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增强他们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四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实行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进步。

二、分层设定学习目标,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目标是动力的源泉,榜样能够指明方向。通常情况下,按能力水平的高低,我们可将学生划分为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三部分,对于这三部分学生我们应分别为他们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选出各水平段的学习榜样。让所有学生都能按照既定目标,朝着榜样的方向加倍努力。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互沟通、讨论、交流的良好平台,使它们能够在一个积极参与的大环境下,产生更多、更深刻的体验与感受。例如在学到《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一位老师的周围有9个学生。要求老师与每个学生的距离一样,学生应该怎么站?你能想出办法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展开组内讨论,学生们把各自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与此同时也掌握了教材的知识。

三、挖掘教材生活化元素,促进教学活动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活动生活化就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畅游数学的海洋,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数学,唤醒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领悟数学概念的实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化教学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时展的需求,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才能促进教学生活化,开展生活化教学呢?首先课堂教学要立足于生活,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拉近数学课堂与生活间的距离,利用生活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教材中蕴含的生活化元素互通有无,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无处不在。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大胆突破,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推导过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对象自主探究,寻找直径与圆周率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就成功地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化探究平台,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初步掌握轴对称图形概念,并能正确判断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些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两对边不但平行,而且相等,所以说它是轴对称图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平行四边形,并在桌子上折一折、叠一叠,看看到底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最终明白了平行四边形并不是轴对称图形,这种实践操作的方式,不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当然,在具体操作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学用具,精心设计操作环节,重视操作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操作步骤,通过语言描述来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内化。

总之,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从小学数学课教学实践出发,根据数学课的课程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元岭.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20)

[2] 连航娥.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2010,(08)

[3] 秦俭.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