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情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范文1

一、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地导入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如,开始教学《回自己的祖国去》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华罗庚认真讲课、专心工作的镜头。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画面的人物吗?(生答)

师:华罗庚是著名的数学家,他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了他毕生的精力,他身上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齐读)

大家猜一猜,这个故事可能是讲什么的?

这样,通过课件再现华罗庚的形象,通过猜情节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师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对学习新课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用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很多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语文课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怪现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利用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而且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下面是教学《长城赞》的一段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自由读全文后,全班交流读后的感受)

师:课文的哪些句子具体写了万里长城的雄伟,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从中体会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

师:让我们欣赏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吧!(课件呈现万里长城的多幅图片,激发学生的热爱之情)

师: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假如你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位蓝眼睛白皮肤的外国记者,一位双腿瘫痪的残疾人,登上了长城,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想,这首诗中,哪些地方深深地激发了你对长城的崇敬之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画出有关句子。

(课件播放长城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观后的内心感受)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自主的、开放的学习情境的引导下,知道万里长城的特点,领略了万里长城的风光,也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接受了一次形象的思想教育,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了。然而,细细想来总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样借助这些语言的品味运用积累,再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熏陶。

三、创设活动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语文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情境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复韵母i ei ui 时,我设计了“排队上车”“呼叫名字”“打电话”三个游戏。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学会了这三个复韵母。读音节时,我又设计了“邮递员送信”“我叫××”“拼一拼,找一找”“拼一拼,做一做”的一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中,使孩子们掌握了三个复韵母的拼读方法,达到了教学的目标。我先出示一张音节卡片,让孩子们轻轻地拼读着f―ei―fei,拼出来后,他们马上一个个学起了小鸟飞的动作。随着我抽动卡片,孩子们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抬土,时而吹气,时而开车,孩子们对这样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学习着。

一张张音节卡片,一个个实物形象,一次次演示动作,构成了一节愉快的拼音教学课。在这样的课上,孩子们对知识充满了兴趣;这时,由于他们对认知具有迫切性,思维活动最积极、最有效,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它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历史的进步,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要留心捕捉,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境界。

教学情境范文2

一、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的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环境: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教学情境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背景的缩影,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有效地改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教学情境的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原则。教学情境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对学习者有充分的认识,对教学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有充分的掌握。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目标需要不同的设计方法,具体设计还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应遵循如下的原则:创设教学情境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2.教学情境设计类型。教学情境的设计是指教师精心设计有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境,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常见有以下几种:(1)问题情境。教师将精心设计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相关知识中。让学习者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注意、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同时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交互、沟通能力。问题情境的设计宜围绕教学目的,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境中进行现场范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并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模拟情境。利用各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丰富的网络及其他教学资源模拟一些真实或想象的情境,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则起学习的引导作用。该设计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求知,培养其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网络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模拟情境将会是未来教与学环境发展的总趋势。

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乐”学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此类情境与彼类情境有交叉与重叠。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应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利用各种情境,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

三、教学情境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情境的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并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不同的情境类型在不同类型的内容的学习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模拟情境易适用于结构严谨的学科内容。提供真实情境的情境创设易用于教学结构不严谨的学科。从教学内容的类型上分,模拟情境、问题情境易用于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概念、规律等逻辑性较强的内容的学习,而真实情境则易用于态度情感和技能的学习等。

2.情境的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关系。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意义建构的过程。所以在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的知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创设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的情境,创设适合不同学习者的多样的情境。用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学情境范文3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则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如果能够根据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并且恰当的使用一些随机资源,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吧!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什么样的情境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呢?就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说,我想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一、亲近儿童,够趣

小学生对故事、童话,或自己熟悉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若能把数学知识编入故事或融入学生熟知的场景之中,通常能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圆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一片草地中央有一棵树,树上拴着一只羊,请你想一想半个月过去以后,草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知识吗?然后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彩笔,分别替代木桩、绳子和羊,让孩子们在纸上尝试解决问题。羊吃草的情形,有的学生经历过,即使没有经历过,也是可以想象的,但这并不是直接的数学情境,要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个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图钉认识圆心;通过细绳认识半径;还会初步认识圆的面积――被羊吃掉的草的面积;认识圆的周长――被羊吃掉的草的一周的长度;还可以发现不用圆规做圆的方法。数学思维本身是美丽的,只要数学情境能让学生有亲近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很乐意地主动去学数学。

二、贴近生活,够真

数学情境应该来源于生活。为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二是要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例如: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引入的:KFC包装袋,一颗印有NBA字样的篮球,有CCTV标志的电视屏幕,扑克牌等,由此引出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会使用字母来表示一些东西。这样做不但简便易记,还给人一种美感。在我们的数学领域中,小小字母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大家就曾经使用过它,请你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使用过字母表示数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课的内容。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入的情境的例子。再如我听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讲课教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老师今天想和大家共同观看一段有趣的故事,请大家仔细观看画面,看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多媒体播放“多美滋奶粉”的广告……广告中生动的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广告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节课的情境既不做作,又不花哨,还能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这也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境的思想。

三、走近数学,够味

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幼稚的情境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强,我们就可以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引领学生去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例如:六年级《认识百分数》一课,有位教师尝试这样去做:走上讲台时端出两杯糖水,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一杯水更甜一些?学生顽皮地说:“让我喝一口就知道了。”于是她就请这位学生上来将两杯糖水各喝一口,学生尝后判断第一杯甜些。这时侯教师板书第一条信息:第一杯含糖66克,第二杯含糖81克。再问:“哪一杯甜些?”此时,一部分学生相信尝过糖水的学生的判断,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81克>66克,即第二杯水甜一些。一番辩论之后,他们一致认为还需要看看杯中的水各是多少?于是教师板书第二条信息:第一杯糖水200克,第二杯糖水300克。这时学生发现:第二杯糖多水也多;第一杯糖少水也相对少一些,应该算一算糖与糖水的比例才行。通过计算学生明白第一杯糖是糖水的33/100,第二杯则为27/100,所以第一杯甜一些。然后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百分数的意义。泡糖水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事情,相对于教材上的图片,此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熟悉。这样的思考也是层层自然引发的,既呈递进关系,又简化了概念理解的枯燥性和难懂性,这样的情境才更有价值。

教学情境范文4

[关键词]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一、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二、情境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三、情境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0角就是元”,并通过数出0角的活动,抽象出“元=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四、情境问题化

教学情境范文5

1 数学情境非常必要

1.1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教材、教师三者交互作用,形成了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品质。因此教学活动必须设计教学情境。

1.2 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就应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数学学习有联系的数学情境。

2 设计数学情境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②对掌握主动权的知识很感兴趣;③对学习具有鲜明的情感。因此,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知识的状态,让他们体验到跳一跳才能够得着果子的成功之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产生自我激励,自我要求上进的心理,并使其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3 数学教学情境的几种类型

3.1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于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

3.2 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如果在宇宙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文明,人类应如何同他们交流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勾股定理最能代表人类的文明。如果宇宙中还有其他文明的话,接受到这个信息,就会向人类发出回应。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肯定会急切地想知道,勾股定理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从而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教学情境范文6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境;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73-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 WTO后,学习英语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会英语的人将成为另一种新型的文盲了。的确,英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现在从小学一年级就 开设英语课程,那么可想而知英语的重要性了。从小培养英语交际能力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促进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毕竟没有像学母语那样来得容易。因此在英语教学 中,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学“母语”的英语学习氛围,——进行非常必要的“情境教学”。目前,我们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不自觉的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就象我们现在也一样,老师在上面卖力的讲着,而学生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的看闲 书,有的吃东西,还有的聊天。我当然不是说老师要处处提问学生,但 至少要做到最基本的一种互动吧!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情境教学”呢?下面就让我来解释一下吧!情 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