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浪地球评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浪地球评价范文1
没错,格拉斯哥流浪者亦是豪门球队,闪闪发光的51座联赛冠军奖杯即便是在二流的苏超联赛同样不由人不刮目相看。问题仅仅在于,这是一支一贯只在苏超称雄的“劲旅”,而在欧洲赛场,他们最近一次拿到奖杯是在1972年捧起欧洲优胜者杯的冠军奖杯;近几十年,别说奖杯,他们连像样的胜利都是屈指可数,可竟然能逼平强大的巴塞罗那,这其中的蜕变是巨大的,也相当耐人寻味。
1、
格拉斯哥流浪者的名字在欧洲或许籍籍无名,但在苏超联赛,无疑掷地有声,尤其是当流浪者和凯尔特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种种纠葛完全可以使故事比比赛本身更加蛊惑人心。瑞典前锋拉尔森曾说:“这是世界上最刺激的比赛。足球运动员都是斗士,没有比凯尔特人和流浪者的德比更需要斗士精神的比赛了。”
在苏超,格拉斯哥和流浪者之间的碰撞被称为“老字号”德比,诚然,两支有着百年仇恨情结球队的每一次碰撞都是双方球迷发自心底的企盼,说得严重点,这甚至可称为是双方球迷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可即便球迷们对德比战是如此渴盼,但在上世纪70年代,曾有过因为足球暴力太过猛烈,而不对外售票的“老字号”比赛,结果双方球迷站在球场外面各自为阵,对着对方怒吼。球迷尚且如此,那么球员呢?打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两大俱乐部的许多球员都因为在“老字号”德比中的表现,或成王或成寇。
本赛季苏超第十轮,是流浪者和凯尔特人队的首度德比碰撞。此役前,凯尔特人力压流浪者三分排名积分榜首位,携着已经赛季两连冠的殊荣,凯尔特人誓要全取三分,但流浪者岂是吃素的主儿,在苏超有句流传很广的说法,冠军可以不要,但德比绝不能输!事实正如流浪者期盼的那样,他们在本赛季的首度老字号德比交锋中以3比O痛宰凯尔特人。球队队长巴里・弗格森在赛后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今天我们的表现实在太出色了,由于上轮意外地输给了希伯尼安,流浪者球员赛前都知道这是一场必须拿下的比赛。虽然凯尔特人最近两个赛季连续在苏超称雄,但本赛季我们两队的实力非常接近。如果今天的比赛输给凯尔特人,我们就会落后于对手6分之多。在赛季初期就落后如此多的分数绝对是个很大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凯尔特人球员在90分钟的比赛里居然吃到了9张黄牌,比赛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当凯尔特人不得不咽下失利苦果,他们没有料到,其实这场胜利仅仅是流浪者发威的开始,接下来,趁着在联赛里大胜的余威。流浪者又开始在欧洲发飙了。
2、
本赛季欧冠小组赛阶段抽签揭晓后,流浪者队所在的第E小组是公认的死亡之组巴萨的威猛是人尽皆知的,法甲霸主里昂及德甲新科冠军斯图加特又岂是好惹的,按照媒体当时的分析,最薄弱的一环应该是来自二流联赛的流浪者,甚至断言后者极有可能最终小组垫底儿出局。在当时,人们沸沸扬扬分析的死亡味道也基本和流浪者无关,三位来自五大联赛的豪门之间的争夺已经足以赚人眼球,谁会关注一个土皇帝的未来呢?然而小组赛开战后,苏超劲旅却先后在主场2比1击败斯图加特、客场3球横扫法甲六连冠里昂,世人在大跌眼镜的同时,也惊奇地发现,“弱小”的流浪者竟然和出线热门巴萨在齐头并进。
在流浪者主场同巴萨的小组赛开始前,适逢流浪者刚刚以3球大胜死敌凯尔特人,就着这股胜利风暴,流浪者队堪称正信心爆棚。在该队阵中效力的后卫卡洛斯・奎利亚尔在马德里出生长大。现年26岁的他虽然成名于奥萨苏纳俱乐部,但他依然是一名皇马球迷。因此与巴塞罗那交手,对于奎利亚尔来说是一个难得向心中俱乐部“致敬”的机会。他就声称,“我知道对于流浪者球迷而言,击败凯尔特人可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然而作为一名来自马德里的西班牙球员,我却更渴望在这样的比赛中打败巴塞罗那。我们知道巴塞罗那有多强大,尤其是梅西。虽然巴萨有成千上万条优点,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防守反击打败他们。我打赌最后的比分是1比0,流浪者获胜!”
问题是,即便是流浪者方面表现得再轻松,但毕竟面对的乃是实力一流的巴塞罗那,即使苏格兰人是主场作战,可大多数媒体依然将本场比赛获胜的天平向巴塞罗那倾斜。
应该说,关于这场比赛媒体猜对了一半,西甲巨人巴萨在客场表现得并不差,至少从场面上来看他们打得积极活跃,控球率达到66%、传球成功率更是超过90%,唯一让人遗憾的只是最终的比分,O比0的平局或许让苏格兰人欣喜,却让巴萨愤愤难平。赛后,一向脾气不错的梅西也忍不住动怒了:“和这样的对手比赛真没意思,流浪者队根本不想踢球,没什么可评价的,我们的错误就是没进球。”
到底流浪者是怎样制服强大巴萨的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苏格兰球队只是齐心协力将巴萨前锋梅西看死了,阿根廷前锋在对方严密的防守下失去威力,90分钟的比赛梅西只交出了两次射门的成绩单。巴萨球迷在看到如此场景之后,已经开始迫不及待期待埃托奥复出了。赛后,被看死的梅西在球员评分中只得到了可怜的5分。这一方面证实了阿根廷天才的糟糕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巴萨要多点开花,切不可只对某位球星有过多依赖。巴萨主帅里杰卡尔德在谈及格拉斯哥流浪者在欧冠上的梦幻开局后指出:“冠军联赛的水平相当高,每支球队都有战胜其他球队的实力。在这种背景下,流浪者的表现并不令我惊讶。他们开局的确很好,因此他们也一定想踢好与巴萨的比赛,把这种势头保持下去。”
当然,O比0的平局对于巴萨的出线形势并无影响。同小组赛的对手一一交手后,巴萨获得了3战2胜1平的成绩,并以净胜球优势依然位居小组头名。流浪者队的出线形势也很明朗:他们就是不再拿积分都可能以七分拿得小组第二出线(前提是巴萨全胜,斯图加特不输里昂),更何况他们还有主场对里昂,只要一场胜利,流浪者将作为第四档球队从死亡之组突围而出。
其实在三轮小组赛战罢的情况下,E组的死亡气息就已经散去。德甲新科冠军斯图加特突围已不能自己,其即便在余下来的三轮比赛里全胜积九分,出线都要看别人脸色。而里昂则面临着为时已晚的尴尬境地。
3、
苏格兰国家队在欧洲杯预选赛上神奇地击败法国,冠军联赛赛场,格拉斯哥流浪者也成了“抗法英雄”。做客里昂的流浪者,90分钟内3次射门全部破门,3比0击败对手,而倒霉的法甲六冠王却3次把球射在门框上!
值得一提的是,三名抗法英雄竟然都来自夏季引援,这证明主帅史密斯的确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必
须承认,也正是这些实力不俗新援的加盟,让新赛季的流浪者旧貌换新颜。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流浪者队2007年夏天的几位得力新援。
现年29岁的苏格兰中场球星麦卡洛克最终是以225万英镑的价格从维冈竞技加盟到流浪者队。四年的合约已经着实不短,而最终能如愿以偿来到心仪已久的球队,麦卡洛克的喜悦是巨大的,在这桩转会达成之前,他已经整整忍受了长达7个月的煎熬。
早在2007年1月的冬歇期转会窗打开之前,流浪者主帅就有意将麦卡洛克罗至帐下,但当时维冈队死活不卖,该队主帅杰维尔明确表示:“我不想留住那些不高兴的球员,但我也不想非常随便地让球员们离开。以前,他的等级其实相当于一位英冠球员,现在他是一位英超的球员及国家队球员,他是相当有市场价值的。他在夏天非常高兴地签订了3年期合同,现在,他想离开,如果有球队提出好的报价,那么他就可以离开。”显然,杰维尔当时所指的球员即为麦卡洛克,但对于当时流浪者只肯拿出的75万英镑报价,维冈给予了断然拒绝。
这桩转会因而直到2007年夏天转会窗重新开启后才得以达成。麦卡洛克说:“我很高兴能来到这样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俱乐部。作为一个苏格兰球员,格拉斯哥流浪者队是我从小的梦想,我至今还记得父亲带着年少的我到埃布罗克斯球场看球的情形。当时爸爸告诉我说,这个球场的看台上有全欧洲最狂热的球迷,现在,我很高兴能为全欧洲最狂热的球迷进行属于我自己的精彩表演。”
毫无疑问,麦卡洛克的到来极大增强了流浪者的中场实力。事实上他已经做到了,在本赛季开始前流浪者队的多场热身赛上,麦卡洛克均有出色表现。目前,作为流浪者绝对主力的他已经在7次联赛出场中作战643分钟,有一个进球;在冠军联赛上,麦卡洛克两次出场有一个进球:而作为苏格兰国家队的主力球员,麦卡洛克在6次出场后同样有一个进球。
曾经效力法甲朗斯的加蓬球员库辛是目前流浪者队的主力射手,以5个进球成为球队最佳射手。在3比0大胜里昂的比赛中,库辛打入第二个入球,同时也是当场比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除了对阵里昂表现出色,在0比0巴萨的对决中,库辛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但你知道吗?对于加蓬射手而言,能够在这场比赛中和亨利相遇才是他最渴望的东西。“亨利在摩纳哥踢球时就曾被很多人关注。”库辛说,“而当时我还是个无名小辈。当他转投阿森纳后,他的影响面更广了。他一直在享受胜利带给他的幸福。我曾经同亨利在法甲赛场上较量过,和一些最好的球员一同踢球总会有些刺激,但这一次我们会证明我们的优势。”
库辛同样是2007年夏天才来到流浪者的一位新人,也是史密斯在今夏签入的第10名球员,此君的特点是尽管身材高大,但技术细腻,擅长把握门前得分机会。
美国球员比兹利是第三位“抗法英雄”。2004年,时任PSV主教练的希丁克把他带到了欧洲,随后几年,比兹利跟随PSV走向了辉煌,上赛季比兹利被租借至曼城队,并在11场联赛中打入三球。本赛季他被流浪者签下,合同期是三年。比兹利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奇快,已经拥有两粒进球的他是流浪者队打开局面的法宝之一。
4、
而除了几位抗法英雄,流浪者的其他诸多新援旧将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本赛季,流浪者主帅史密斯在门将位置上的引援惊人,他一口气买入三个新门将,分别是从邓迪队买下的Reidford,从Kilmarnock转会而来格雷姆・史密斯,以及前曼联弃将卡罗尔。但问题是,尽管新人辈出,但江山依然由旧将把持。现年27岁的苏格兰本土门将麦克格雷戈目前把持着流浪者大门一刻未歇。作为土生土长的流浪者青训营出品,1998年夏天他作为一名资质优秀的年轻门将被提拔到队,近年来在德国老门将斯・克洛斯逐步淡出一线队阵容的情况下,从2006-07赛季开始占据流浪者一号门将的位置。此人属于稳健型,反应迅速,目前已经入选苏格兰国家队,位列Craig Gordon、David Marshall之后国家队三号门将位置。
后防线上,苏格兰人阿兰・哈顿和西班牙人卡洛斯・奎利亚尔是绝对顶梁柱。前者是出身于流浪者青训的右后卫。身体素质优秀,防守凶狠。2003年在赛季末段同Partick Thlstle的比赛中首次为球队出场,随后赛季在同邓迪队的比赛中打入自己的联赛首球,2003-04赛季之后开始成为流浪者右后卫位置的绝对主力。年纪轻轻但表现老到,上赛季为球队出战43场打入2球。奎利亚尔则是本赛季流浪者阵容中的新鲜血液,这名技术型中后卫不乏身体和凶狠拼抢,空中优势非常明显。此二人目前同以出场11次参赛1006分钟成为流浪者出场时间最多球员。
中场方面,巴里・弗格森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只有23岁的苏格兰新人凯文・汤姆森同样不容小视。后者是流浪者于2007年年初冬季转会窗签下的一名球员,当时汤姆森与球队签下四年半合同。这名出生于爱丁堡的球员从小就加入了当地球队希伯尼安,在Easter Road的六个赛季里,汤姆森成为了俱乐部的中场核心。2003年11月,19岁的汤姆森首次为希伯尼安出战苏超,同赛季苏格兰杯半决赛,在希伯尼安击败凯尔特人的比赛中,汤姆森打入制胜一球。从而声名鹊起。可以同时适应中场中路和左路位置的凯文目前已经11场首发。
流浪者的前场阵容堪称强大,克里斯・博伊德乃头号球星。在2006年年初转会流浪者之前,克里斯就是一名高产射手,在各级国家队比赛和俱乐部比赛中进球不断。2004年9月,在其前效力东家Kilmarnock5比2击败邓迪队的比赛中,博伊德包办5球。
博伊德是典型的英式中锋,擅长头球和抢点,上赛季各项赛事出战36场打入26球。本赛季流浪者尽管锋线人员储备充足,但只有博伊德是铁定主力。
西班牙人诺沃已经在流浪者队呆满三个赛季。2004年年初,流浪者在击败凯尔特人后把他从邓迪队带到埃布罗克斯球场,接下来的2004-05赛季是其在流浪者的辉煌期,达多・普尔索一度与诺沃组成完美搭档,在联赛最后一轮同希伯尼安的关键进球,最终带给流浪者那个赛季的冠军。诺沃尽管身材不占优势,但出众的技术和门前意识是他在苏超克敌制胜的法宝。不过近两个赛季诺沃逐渐状态下滑,进球歉收,目前不能确保主力位置的诺沃多以替补身份出战。本赛季他已经收获三球。
5、
假如我们非要在流浪者队中找到一名大牌球员,那么非巴里・弗格森莫属。
尽管随着年岁的增长,巴里・弗格森逐渐开始失去年轻时的灵气和体能,但不变的是他在流浪者绝对核心的地位以及一如既往对球队的热爱和拼搏精神。
1997年5月10日,流浪者在刚刚拿到9连冠后同哈茨的比赛中,18岁的巴里首次为球队出战,并一鸣惊人,被看作流浪者未来中场的灵魂人物。十年之后,巴里取得了人们预想中的辉煌――球队队长荣耀,11
座各项赛事冠军奖杯,这些是巴里为球队留下的完美业绩。
1998年荷兰名帅艾德沃卡特上任,巴里随即被提拔为球队主力中场,并且没有辜负教练的希望在随后几年成长迅速,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
十年来,尽管历经了年少时德比战被罚下,失败的英超之旅等等挫折,但巴里的表现还是足以使他进入流浪者名人堂。
有关巴里在布莱克本效力的经历是不得不提的往事。当时他已经为流浪者效力达5个赛季,却在2003-04赛季冬歇期闪电加盟布莱克本。但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布队效力1年之后,弗格森在1月重又回到了流浪者。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失败的经历。在总结这段往事时,巴里说:“与欧洲顶级球队比赛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参加欧洲冠军杯,就是站在那里听一听那种声调都是好的。当我在利坦家里的电视里看到流浪者终于进入了欧洲冠军杯。我就想:“我做了什么?”
不过即便是在回归后,巴里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选择尝试英超是正确的。他补充道:“我不后悔离开流浪者,因为我的事业到了一定阶段,必须要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可能我去了错误的球队,我是因为一个理由而选择布莱克本的,那个理由就是格拉姆・索涅斯。但也许这是错误的选择。我要离开的时候也有其他选择――纽卡斯尔和埃弗顿――但,当我听说流浪者也是其中之一的时候,我知道我回来的选择必定是正确的。”
流浪地球评价范文2
为了纠正长期以来流行的理性化阅读教学的偏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实施体验式阅读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策略。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那么,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教读叶文玲的《洛阳诗韵》时,可先用多媒体放映洛阳的风光片,把学生引入浓郁文化底蕴的洛阳风景中,让学生在兴致正浓时去阅读鉴赏课文内容。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一文时,播放各种风格的音乐,在课堂中营造出音乐艺术的独特氛围,感受不同音乐带给人的不同的感受,收到触动人心、抚慰灵魂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二,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亲身体验。
学生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经验,课堂教学要及时唤起学生的经历,重现当时的情境,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好雪片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一个买奖券的流浪老人的描写,刻画了具有“人的好品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对于衣食无忧中的中学生,大多数并不知道弱势群体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和无奈,为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这样,学生通过体验生活,具体地了解身边人的艰辛,看到了自己所不知道的人群的生活,就能更好地感知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自身的人生感悟,引导自己更好的生活。
第三,通过游戏、小品等形式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体验。
比如教铁凝的小说《香雪》时,可以让学生做表演,模仿人物的生活:卖鸡蛋、卖山货等,然后进行人物对话表演,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而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在感悟与思辨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策略二:陈述内心感受,交流体验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评价,能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外部的合理评价,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升华道德情感。
第一,可以对定论进行质疑。林语堂先生在《论读书》中提到:“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如此读书,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才不会落入圈套,满口烂调,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要对现有教材的人事、知识进行再评估分析,提倡学生从反面或不同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二,可以易位思考,提出新见解。如阅读《项链》,从旁观者角度看文中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形象,这是一个为了一夜风光而付出十年代价的可怜的女人。这是命运,还是虚荣?似乎都有。然而换位思考一下,从她的角度看,她又何尝不饱含着小人物的辛酸呢?只为了一个假项链就为之付出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在追究其个人的性格缘由的同时,社会又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呢?而在经过这样的变故之后,主人公的面对债务的态度是否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呢?这个创新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无疑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第三,可以伺机触发灵感,展现个性。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灵感从认知的发生看,是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活动,不能准确预期它的降临。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在紧张的思考或激烈的争论之后,突然对迷惑不解的问题在瞬间萌发出奇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创新点,触动学生阅读中的灵感,使之充分燃烧起来并形成思维层面上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鲜活的个性得以展露,促使课堂教学达到。
策略三:评价激励,完善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等方法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第一,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二,教师评价。为了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就要做到以下几点:⑴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⑵对学生的独特体验要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求全责备。⑶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提倡多元读解、个性化读解,但应尊重“原文本”;提倡批判性读解,但反对盲目的“反文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
策略四:拓展运用,升华体验
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提供现实场景,进行针对性操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交往过程中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主发展,从而促进主体性发展。如阅读《离太阳最近的树》,可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讨论:为避免“红柳的悲剧”或“人类的悲剧”的发生,你认为应怎样避免集体的无知?作为地球人,该怎样正确对待“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你认为该如何处理好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种联系现实的联想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在争鸣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流浪地球评价范文3
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不动笔墨不读书”。评点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或发表对文章的评论,这表明了阅读者正用自己的灵魂和作者、文本、教科书编者对话,通过自己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深入到作品的核心,进一步发掘作品深层的情感内容和意蕴,体味作品的内在生命,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这里所谓“评点”,就是指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精彩片断、语言特点、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层次结构等有独特的体验之处、感悟之处进行圈点勾画,进行评议赏析。
评点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感悟,大处着眼,各个分解,小处落笔。只有整体把握文本,明确文本的主旨,才能保证评点时不至于在某些枝节问题上旁逸斜出,偏离文旨。各个分解,小处落笔,主要指评点最终落实在一个“点”上,即宏观考虑,细处下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特别推荐了我国传统的读书法――“评点”法。下面就以这一专题为例,谈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评点:
一、 概括式评点。所谓概括式评点,就是指对文中的层意、段意或整篇文章的内容以及中心进行归纳概括。学生如果以自然段为单位阅读文本,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把段意写出来,就可以把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这不仅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准确的概括,有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对课文进行深入地理解。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读懂文本的前提。
如对于韩少功《我心归去》前四个自然段――评点:第1段:介绍客居巴黎的住所。第2段:写客居生活的无助。第3段:进一步写客居生活的无聊。第4段:写“我”有条件移民,可“我”不想移民。这四个自然段为文章第一部分,写出了自己客居巴黎的情形和孤独、寂寞、无助之感。
二、 赏析式评点。赏析式评点,主要对文章中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赏析评点,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艺术手法方面,主要包括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反语、双关代等),写作技巧(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等)。
语言特色方面,包含语言的本身特点,叠词、长短句、整句与散句的结合。结构安排方面,常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过渡、铺垫、伏笔等。
对艺术手法的评点,一般先指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该手法运用的效果。如《乡土情结》: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评点:连用四种具有飘零共性的事物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人一离开乡土”的孤独无助。引用孟郊的《游子吟》并用夸张的语言写亲人的牵挂,强调了“乡土之思”的悠长和辽远。
三、 感想式评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有时会对文章的某处内容、某句话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产生一定的感悟,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感想式评点,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感而发,不仅能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可谓“一石二鸟”。
如:《今生今世的证据》: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评点: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许多事情总是要经过人生历练和心灵思考才会明白,等到明白时,时间的流水已经带走了许多的东西,所以人生常有遗憾。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人都是从七十岁开始往前活,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遗憾。
四、 联想式评点。阅读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应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这样阅读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联想式评点是指评点者以观赏者的身份积极介入和参与到文学作品中,在评点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联想,联系自己的社会经历以第三方的姿态进入角色,和文本中的角色互动而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某种审美愉快。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联想式评点,可以说是课内“牵一发”而课外“动一身”。
如《前方》: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评点:离家,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的需求。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乡的路上。最具典型的大诗人杜甫,他的一生四分之一的时间几乎都在异乡漂泊,饱受离别相思之苦。还有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万水,一生的经历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五、 质疑式评点。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须有疑,学贵有疑”。阅读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学生在积极思维、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就已突破了思维的惰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必修一第49页“对话栏”是编者对《想北平》这篇文章第一段的评点:“北京是老舍的故乡,是他文学创作中主要的描写对象。……我们所最熟悉的社会与地方,不管是多么平凡,总是最亲切的。亲切,所以能产生好的作品。”有的学生对此产生了质疑,评点道:这里编者的话说了太绝对化了。熟悉的地方总是让人亲切的吗?“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汪国真先生如是说。亲切就能产生好的作品?我看未必。要写出好的作品的原因有很多,亲切,或许只是其中之一吧。
当然评点的目的也不是寻求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在评点的过程中,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与作者、文本、编者、对话交流中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最后,学生将评点的内容与老师同学交流,将自己的评点与同学的评点进行比照,或对同学的评点进行评点,师生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交流,将形成课堂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把个人对文本的感受推向深层。
(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211200)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师的语言魅力
武春梅
《想北平》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文章感情真挚热烈又深沉蕴藉,语言清浅俗白却淡而隽永。课堂上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能真正品味出这些的文字的味道吗?
于是一上课,我就让学生静静地把文章读了一遍。读完后,我马上发问:“读完后觉得这篇文章好的同学请举手!”只有三位学生举手!我又问:“读完后觉得这篇文章很一般的同学请举手!”班级28位学生中九位举了手!我逐一问这九位学生:“你认为文章很一般,请阐述你的理由。”“老师,这篇文章有点俗”,“文章太浅了,没什么思想深度”,“这篇文章拉拉杂杂,给人感觉很散”,“这篇文章语气平淡,没有什么激情”,“我生在上海,读完《想北平》没有一点共鸣”……
学生回答时,我随即在黑板上归纳出“俗、浅、散、平”四个字,问题集中起来一看,果然和我担心的一样!我们总以为一些名篇名作学生理所当然会喜欢,其实他们有时候还不会品读,大多数同学对这种清浅俗白却淡而隽永的文字还没有感觉,还不能体味出这些浅近文字字里行间深藏的味道。
我反问道:“诚如各位所言,老舍先生还能称其为语言大师吗?”我边问边在“俗、浅、散、平”后打了个大大的“?”,并在下面板书了“语言大师?”四个字加以对比。这一问把这几位同学给问住了,个个皱起眉头等待答案。找到与学生认知有冲突的地方就有了教学的突破点了,接下来我便因势利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仔细品读,仔细玩味,真正沉浸到文本中去感受、去体会、去评价,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是‘俗、浅、散、平’,还是不愧为‘语言大师’之作?”
我先让学生们找出文中许多表应答的词,如“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是的”“好”……;还有一些插入语:“据我看”“――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不再说了吧”。我让学生模拟先生的语气来读这些句子,让他们感觉到读这些应答的词和插入语,就好像先生就坐在对面对话一样,非但不是拉杂,反而非常亲切!感受到先生语言的――亲切自然,娓娓而谈。
“老舍给我们介绍了北平的哪些风物美景呢?”学生马上找到:“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带霜儿的玉李”“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对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如数家珍,不厌其烦,细致描摹,饶有情致?”同学们经过讨论也找到了答案:因为他自幼生活在北平,选取生活中平凡细微的“俗”物,恰恰反映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感情的深厚,作者是真正融入了北平的生活。
老舍先生注重从北平市民的语言中汲取有益营养,经过提炼,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以第五自然段为例,有“挤得慌”“老远”等北京“俗”语,有京味儿十足的“差点事儿”“草花儿”“空儿”“白霜儿”等“儿化音”和“匀调”“买卖街”等轻声字,这些词语充分表达了作者深爱北平的感情,具有浓浓的北京韵味,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我让学生找出来之后,再用普通话、上海话加以比对,这一比,使这些上海的孩子们在笑声中真正感受到了老舍的“北京味”。
“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把先生自己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并借此总结到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粗浅,而是――清浅俗白,耐人寻味。
老舍先生说过,“我的文章写得那么白,那么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每个标点都反复推敲过”。介绍北平时,文中有时用“古城”,有时用“都城”,为什么呢?我带着学生细细琢磨,仔细比较。第二段“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与前面的“老人家”和后面的“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前呼后应;“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这儿用“古城”是因为与上海天津比,作者更偏爱北平厚重的人文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巴黎,四大“历史的都城”之一,却太闹太旷,同为“都城”的北平却“动中取静”“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文末“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虽是“都城”却接近“自然”,令人向往,显然这里用“都城”更贴切。
再以文中两个动词为例:“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对北平深入血脉肌肤的深切的爱;“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个“摸”字,既表明北平“有个边际”,又表达了“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恋情。可见先生――用词精准,生动传神。
还以第二段为例,“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这只有说不出而已”,“说不出”三次反复出现;“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两个“在……时候,我……”;“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两个“……中有个……”。这些整齐匀称的句子不但形式整齐、节奏和谐,而且强调了语义,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
“怎样爱?我说不出。”用的是精炼蕴藉的短句!“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用的是内容具体详实的长句!长短交错,使句式富于变化又错落有致。文中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可见先生文章的――句式多样,舒缓有致。
文中除了用“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这样的设问句自问自答外,还出现了很多感叹句,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感叹句。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啊!我不是诗人!”“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这一个个“!”,充满了老舍对北平的热爱眷恋之情。我请多个同学来反复朗读这些感叹句,尤其是文章结尾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让学生感受这一声深情呼唤,是如何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又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的。
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语气词,并请同学读出它的语气,再把语气词去掉来读,加以比较,从中揣摩作者情感。“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多么自豪!没有“呢”,就会逊色许多了;“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一个“哼”字甚至带有孩子气般的炫耀;“可是到底可爱呀”“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两个“呀”将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啊!我不是诗人!”,一声“啊”,又充满了遗憾和愧疚。通过读,同学们感受到了这些语气词使文章在舒缓中又饱含了浓浓的情感。
文中没有大量形容词的修饰,而是用了许多连词,如第六段“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这些连词使得文章舒缓有致,衔接自然,语气丰富,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闲雅安然的情怀和平凡淡泊的精神追求。
这些感叹句、语气词、连词,使得文章――语气丰富,感情充沛。
因为作者对北平的爱是深入到肌肤血脉的,是情到深处难以言传的,所以是“说不出”的。文中四次反复强调“说不出”,到底后文说没说?说了!怎么说?――“比”。
流浪地球评价范文4
电影界鬼才的圆梦之作
《环太平洋》自今年8月份在全球上映以来,遭受到褒贬不一的评价。在学院派的影评人眼里,庸俗的陈词滥调充斥在整部《环太平洋》之中,一笔带过的人物塑造用文艺片的标准来看贻笑大方。皇牌机甲驾驶员主角贝克特的情绪崩溃来得非常突然,被刻意安排的怪兽突袭来得牵强又老土得像60年代的二战电影一样,似是而非的剧情转折在电影前二十分钟通过:“骄傲——失去——重生——牺牲——胜利”的好莱坞英雄主义模式表达在银幕之上,引用《每日银幕》的评论:“《环太平洋》从头到尾过多的战斗像在宣扬什么是暴力,而非一部真正的电影。”
但是,短短一个月内获得的数亿票房依然肯定了德尔·托罗的作品是暑期档不可多得的诚意之作。作为大龄宅男的德尔·托罗早年除了深受西班牙拉丁文化熏陶外,对日本特摄电影同样拥有浓厚的兴趣,作为怪兽特摄片的发源地,日本人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了这一类型片的创作。按照历史角度来说,日本人与生俱来的社会危机感从二战战败后一直笼罩着整个国土,狭窄的国土面积,紧缺的资源,频发的天灾人祸无时无刻侵蚀着日本人的每一条神经。而被削夺交战权和取消军队后的日本人只能通过臆想出一系列威力强大又宅心仁厚的铁甲巨人来慰藉心中的不安,每一头被“奥特曼”与“福音战士”打倒的变异巨兽都是现世动荡的科幻写照。这一风潮开始于昭和45年(1970年),并延续至今,其中风靡亚太区的《假面骑士》特摄系列同样包括在内。
不难发现,德尔·托罗的拍摄初衷到底来源于什么对话与动力,作为特摄片的狂热爱好者,墨西哥电影奇才思路广阔并不拘于现有的格局。《环太平洋》是融汇了科幻、动作、灾难的美式视觉大餐,从电影海报设计上就直接折射出一股爽快的豪情,敢于剖析自己暴露于舆论前。而不像大部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导演一样在一部电影中添加过多的表面元素,刻意把《绝望的主妇》拍成《艺术家》。
在技术运用上,《环太平洋》对于整个电影工业可谓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不论电影最终的口碑与票房如何荣誉参半,单凭其电影制作技术方面就是一个奇迹。用一句话来概括,电脑特技终于在光影上完成了对传统摄影的超越——光照师第一次超越了摄影师。 在《环太平洋》上映之前,无论是在欧美多顶尖的电脑特技工作室工作的特技师都懂得一条金科玉律:CG的光照不堪入目,学习光照的手法,最好的老师是画家,其次的老师才是摄影师。
从迈入90年代以来,电脑特技的光影风格一直被两个人统冶着:一个是卡拉瓦乔,电影中所有史诗风格的塑造技巧起源于他,战争片与灾难片那种红黑强色对比加大面积的黑影正是如此。相对动态光影,人物特写光照技术的掌门人则是伦布朗,三点布光加体积渲染散色,把人脸泡在体积光里的经典场景暂时后无来者。但是《环太平洋》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虽然在静态光影处理上依然没有超越伦布朗, 但是作为动态电影敢于在整部剧中采用舞台灯效果,这完全就是一个维度的扩展。
在香港激战的一幕中,通过折射海平面光线把怪兽设置为移动光源来照射整个画面的场景比比皆是。《环太平洋》一举解决了散射不足、 视觉色彩控制的问题,简单说,这和用单反去拍摄黑夜的海景一样困难,这是全球电影制作行业苦等了十年的光影奇迹,德尔·托罗办到了。
回到剧情上的话题,无可否认《环太平洋》与绝大部分淡薄奥斯卡、视小金人为废铁的解构主义导演拍出的划时代作品不一样,其实质依然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的商业大片。好莱坞作为世界上电影摄影技术含量最高,电脑特效运用最广泛的影视工厂,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细胞就足以为其换来大量的钞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观众都会对商业类型片不经思考便盖棺定论的说它没有内涵没有灵魂艺术成就低于文艺片的原因。如果不说,很多人都认为美版《午夜凶铃》仅仅是一个惊悚恐怖的悬疑故事,但有多少人知道编剧事实上探讨的是现代社会父母责任感缺失的主题?这和看到《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就认定她一定很蠢,而文艺女青年就一定饱读诗书品味不凡一样先入为。主甚至有人拿《娱乐至死》作为论证去批评威廉姆·高德曼的《危情十日》剧本是一个没有艺术价值的剧本。商业片隐藏在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场面之下的内涵并不一定少于纯文艺片,对于影迷来说,学会如何探讨电影的本质比起居高临下的下爆米花评语有意义的多。
《环太平洋》简单明朗的故事情节是编剧的有意为之,前面提到,故事层次感极度缺乏是《环太平洋》的败笔。120分钟内除却必要的对话和场景交待,大量的时间危险流浪者都在为保卫地球而战,而对于那些习惯了《悲惨世界》慢节奏的观众应该会对此感到不适,但是这些铁与血的交织正正就是导演吉尔姆·德尔·托罗希望给予观众的一切:“无畏的冲锋!直到最后一台机甲倒下为止!人类永不放弃希望!”,按照电影的类型来看,这个剧本其实是非常出色的。
正义铁拳唤醒人性光辉
“你好,请给我来一份法式蜗牛汉堡套餐,配餐要凯撒沙拉,饮料要红酒兑可乐。”暂且不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单看逻辑,这样的要求在一家西式快餐店里是不合逻辑的。同理,《环太平洋》是一部复合类型片,它融合了科幻、动作、以及冒险的主类型之外,还涉及了特摄片、机器人电影、灾难电影等子类型元素在内,它有自己的规矩和前提。类型电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或者说是电影从业者的基本常识。简单来说就是观众能通过海报、故事简介、片名就能大概知道这部电影所说的内容,从而决定是否买票观看。它也是电影这一商业化艺术的最基础组成概念,可以说电影这门艺术多少是建立在类型这一概念之上的,哪怕是文艺片,它也是属于剧情类型的范畴。而《环太平洋》这种概念的复合类型片都是投资极大,技术含量极高的电影,它的优先考量并不是艺术价值,而是商业价值。那么在这个前提下,越简单越容易理解的故事是它在商业上成功的前提,所以这样一部1.8亿美元投资的动作商业电影绝对不能过多把笔墨放在太深奥的思量上。
退一步说,其实吉尔姆·德尔·托罗是拥有足够能力把故复杂的导演,如上文提到的《潘神的迷宫》与《鬼童院》。而同样作为一个满腔热血的电影人,能在而立之年后不忘儿时的梦想就足以让人对其肃严起敬,数十年来德尔·托罗追寻的浪漫终于实现,并且将其分享出来。那么这种商业片的故事就一定是简单的吗?《虎胆龙威1》的故事简单得近乎流水账,但它却是一部可以载入教科书的电影。这里所谓的简单是指多层面的,所有的故事核都是简单的,但是过程中的节奏,气氛,人物的塑造,事件的安排,每一个导演的想象力运用都是极其复杂的运作。
电影当之无愧的主角当属贝克特和霓虹人麻子小姐,但此外还有像黑人将军斯塔克以及汉森父子这样并不平面的人物。再往上一层,这群人因为长期相处在不同环境但有着共同目的,它可以被视作是复合人物。在电影的大环境中,全世界的人类只有一个威胁——怪兽,如何反击怪兽成为了电影的主要情节,在主情节之外,我们发现了次情节,他们之间彼此构成了戏剧阻碍,如何将人物的次情节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很困难的工作。因此,《环太平洋》能够在20分钟内顺畅地处理每一条故事线已经足够史诗级了。
剧本里的人物一般是由冲突和选择来构建完成的。可以看到,复合角色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所引发的冲突。而迫使人物做出选择的威胁不仅是怪兽,还有其他层面的,如:社会、自我、环境等等。如你们在银幕上所看到的,每条次情节的在影片后半段都相互影响并推动了主情节的发展直到结尾。大多数的国产电影的情节上可能复杂过《环太平洋》,但仔细看来剧本之下要么是完全不存在这些碰撞,或者就是处理得过于幼稚。
《环太平洋》的时长及空间集中的故事情境十分有局限性,可是在这种局限性下他们仍然完成了每一条次情节的交互影响;人物也建立起了足够用的深度,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无谓以所谓的深度评判其高下,请理解两者是完全不同路数的剧本以及处理思路,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开心地享受这2小时的欢乐时光。
除了在人物冲突与主次情节之外,《环太平洋》单场的写作也非常匠心独运,值得去学习。电影之所以和文学、戏剧区分开来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电影只写只拍我们所能看到的东西,内心世界的展现如果通过对白来揭示,就失去了艺术价值。而在《环太平洋》里这些复杂内心层面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的化解也符合了电影视觉叙事的要素。其中一幕麻子在同步时沉溺在过往的回忆,陷入了童年梦魇当中,而我们跟随着她的视角去目睹了人物的过去,再结合到下意识的启动武器,回忆和现实两个空间的结合加剧了剧情的危机感。多么出色的视觉化表现场景,没有通过多余的对白就让我们知道了背景故事又引人入胜。
粗狂豪迈的视觉盛宴
《环太平洋》从头到尾都在环绕“save the world”这一主题大做文章,如果作为一份中学生作文来说《环太平洋》是完美无瑕的,因为它从不跑题,而人类的确又生存在水深火热当中。电影的主题在8分钟处通过男主角的叙述性旁白就引申出来:“有一些事情人类无法反抗——自然和上帝。如果你看到暴风雨来临,就要赶紧离开,但是如果你驾驶着猎人机甲, 你就会觉得无所不能,你能战胜一切。”
这段主题的阐述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平铺直叙的白话——而是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在12分钟时的激励事件被判定为伪命题。我们对人类制造了巨型机器类人战士就能得到无穷力量的观点过于自信,导致了我们的骄傲与失败,所以电影的主题很显而易见的是——我们为什么有资格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与其他智能生物的差别是什么?我们的力量有多强大? 还有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家园。
流浪地球评价范文5
2、一个人的心原是世界上最寂寞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如果没有爱别人,则没有人会被爱。
3、她也在等这一天,心甘情愿的,跟一个人回家,以他的心为心,以他的意为意。
4、我已习惯自己觅食,飞得高且远,有时伤心劳累,却是自由的灵魂。
5、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6、已去之事不可留,已逝之情不可恋,能留能恋,就没有今天。
7、走远的,只是过眼云烟;留下的,才是值得珍惜的情缘。
8、爱一个人决不潇洒,为自己留了后步的,也就不是爱。
9、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
10、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11、人类对未知有天生恐惧,所以新不如旧,这种想法情有可原。
12、人的天性便是这般凉薄,只要拿更好的来换,一定舍得。
13、他并不爱我,他爱的是一点点自由。
14、千疮百孔的世界,值得哭的事原是非常多的。
15、父母在婴孩在出生前,可有问过他一声想不想来到这世上?
16、人是不能比较的,上帝并不公平,生命是一种幻觉。
17、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
18、生命充满了失望,年轻,是最残酷的武器。
19、不喜欢的人,可以容易地讲个笑话,随便地发个短信。喜欢的,却变成心里的死穴一个,动都不敢动,甚至,看到的时候,话都说不出来。喜欢某个人,偏偏见到他,一句话没有。看着旁边的朋友和他谈笑风生,心里又嫉妒又着急。暗示或者表白心际,一句我爱你,又怕一切是自己的自作多情。
20、爱情开始的時候,会把天涯变成了咫尺;爱情结束的時候,又把咫尺变成了天涯。曾经以为,爱情是人生的全部;曾经以为,我爱上了,就不会寂寞;然而有一天发现,寂寞还是爱上了我。曾经以为,我爱上了你,我可以全身而退,然而有一天发现,我退得满身伤痕。
21、我最怕看到的,不是两个相爱的人互相伤害,而是两个爱了很久很久的人突然分开了,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我受不了那种残忍的过程,受不了那种无言的结局,因为我不能明白当初植入骨血的亲密,怎么会变为日后两两相忘的冷漠。原来,这就是爱情的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早被熄灭,又何必再往究。
22、世上最欣慰的事,可能就是重逢了曾经走失的自己。
23、唯有记忆,才是最完美的影像。
24、有些事,没做是个遗憾,做了便成悔恨。
25、不管生命多么短暂,我们要笑着生,笑着享乐,笑着受苦,最后笑着死,这才不枉活一生。
26、这世上,他人可以背弃许给你的诺言,难道连你自己也要背弃自己吗?
27、无论你犯了多少错,或者进步得有多慢,你都走在了那些不曾尝试的人的前面。
28、一切伟大时代皆会结束,正如所有的王都将死去。
29、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
30、每一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远方变得更近一些。
31、喜欢一个人,是看到了他的优点。爱一个人,是包容了他的缺点。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
32、回忆这东西,真的能让一个人变成神经病,前一秒还是嘴角上扬,下一秒便湿了眼眶。
33、不管相爱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34、一句顺其自然,里面包含了多少绝望和不甘心。
35、时间就是一颗药,你掌握好了它便是解药,你肆意挥霍它便是毒药。
36、能够微笑面对的事情就微笑吧,因为微笑总比哭更好。
37、岁月是贼,总是不经意偷去很多,美好的容颜,真实的情感,幸福的生活。
38、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du注。
39、有一种遇见,没有惊艳的开场,没有华丽的告白;普通的问候,简单的交流。
40、生活,过慢一点,让岁月不要在匆匆中流逝,留下一杯金黄的阳光;让你温柔的心再温柔一些,对所有的人微笑,让我们相聚的日子更长一些。
41、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到的风景。感受,你当时的心情。
42、这世上,时光会改变太多事情,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只要你相信,就永远不会改变。
43、世界上最美的相遇是擦肩,最美的誓言是谎言,最美的爱都在昨天,最美的思念是永不相见。
44、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
45、真心等你的人,他总会真心等下去,不愿意等你的人,总是一转身就牵了别人的手。
46、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呵护一朵花开。
47、我以为只要很认真的喜欢就能打动一个人,到后来,却只打动了我自己。
48、不管你去往何方,不管将来迎接你的是什么,请你带着阳光般的心情启程。
49、人生有两条路,一条需要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需要用脚走,叫做现实。
50、相爱时,存下点感动,在冷战时,懂一些感恩。
51、亲情,友情,爱情。留得住就留,留不住就放手,何必为难了别人,勉强了自己。
52、有时候,我们做出的最艰难的决定,最终成为我们做过的最漂亮的事。
53、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54、时光永远不会逆行,把握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清晨。
55、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56、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何必在意此时在飘泊。
57、永远不要完全相信你眼睛看到的,很可能那只是你愿意看到的。
58、当旅行成为一种流浪,我们便把生活看成是一种生命的真实。
流浪地球评价范文6
在地产业这样一个男人气十足的领域,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探险世界里,王秋杨用她如同男人一样的坚强和冷静,巾帼不让须眉。而十年漫漫公益路上,女性特有的细腻又为她所做的事情注入了更多的温情。
王秋杨最喜欢的状态是“在路上”,不在乎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只喜欢这个过程。在王秋杨眼里,经历远远比财富更重要。
企业家王秋杨,游走于都市与山野之间
王秋杨曾坦言,起初她对做生意并不热衷,和丈夫张宝全一起做今典集团时,她更多的热情是来源于想帮助丈夫成就梦想的信念。可是,一路做下来,从执行总裁到联席董事长,工作对于王秋杨来说,已经由最初的激情闯荡演变成为一份难以割舍的责任。夫妻二人性格互补,张宝全定战略、拿方向、充满激情又富有韬略,而王秋杨做事有条理,执行力一流。他们出手的第一个项目就出现慕名而来排队选购的现象,后面的一系列项目,也成为引领中国时尚地产的范例。
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王秋杨坚信“盖房子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感觉”,所以,在一个几乎由男人构成的领域,王秋杨丝毫不觉得自己另类,反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张宝全用了一句“王秋杨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来概括自己的妻子,概括这个事业上的“女强人”。
但如果你以对传统女强人的眼光去看王秋杨,那就错了。因为王秋杨最向往的并不是金钱累积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繁华都市的富足生活,她更迷恋的是另一种状态――在路上。
或许,对那种状态的追随,早在童年时代就深深地融进王秋杨的血液里。王秋杨从小在部队长大,不断地随父亲搬家。童年的日子里,她被“放养”着,享受着无限的自由。这个“孩子王”经常带着小伙伴们攀山爬坡,很小的时候就能爬到十几米高的树上建个树屋。长大一些后,人们都在读琼瑶小说的时候,她在读三毛。她向往流浪,向往着像三毛一样去撒哈拉。
后来,和丈夫到北京创业,王秋杨也并不是那种成天只闷头想着怎么赚钱的人。她那浓厚的“流浪”情结,驱使着她经常去远方。有时,她会开车去内蒙古草原,到坝上骑几天马,跟着牧民去采蘑菇。后来她逐渐喜欢上背包旅行、自驾车出行。她没有太多的计划,说不定哪一天就出发,将城市的一切远远抛在身后。回到北京后,则又一头扎进商海打拼。
在城市和山野之间往复游走,对她来讲是一种幸福的状态。在野外偶遇她的人,绝不会想到她是叱咤商场的女强人,而看到她在高档写字间里端坐、或是从容优雅地亮相于时尚派对的人,也很难相信她曾经历险南极、自驾走、穿越罗布泊。
2003年,肆虐的非典让生活在都市中的大多数人躲进屋子里,尽量避免与外界的接触。正是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忙得如同陀螺一样团团转的王秋杨,难得地空闲下来。那段时间她在电视上看到了中国一支商业登山队从位于中国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北坡登顶的实况转播,当看到大家在峰顶挥舞五星红旗的一瞬间,她觉得热血沸腾,甚至激动得流下眼泪。
王秋杨突然觉得,内心某一处有一种向往被唤醒了。那年年底,王秋杨开始了登山探险之路。远离了城市的王秋杨再一次感受到回归自然怀抱的自由。所以,当很多人问她为什么要登山时,她一下子就想到福建“老乡”林语堂的一句话:“只要童年时代成了个山地的孩子,担保一辈子是个山地的孩子,永远不会变的。”对行走以及冒险的渴望,似乎早已随着童年在山间自由自在的记忆一同扎根在她的骨子里。所以,登山探险尽管在外人看来是很艰苦的,实际上也确实很艰苦,但对她来说却是个很享受的过程,是一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
每当置身于辽阔的山野之间,她觉得整个人整颗心都畅快淋漓。正如当时她对自己那间办公室的布置一样――6米高、100多平方米的宽大空间里,她只放了一张简洁的办公桌和一把椅子。面对别人的诧异,她只轻描淡写地说,她喜欢“辽阔”的感觉。
尽管一年有三个月在外面跑,但那恰恰是王秋杨给自己“充电”的过程。这使得她回到办公桌前,可以精力充沛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更加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有一段时间,作为执行总裁的她觉得,自己很像诊所的医生,她的工作就是见所要见的人,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她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像医生那样喊着:下一个,下一个……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就在这个从来不怕困难的女人这儿得到了解决。
探险家王秋杨,在最高最远的地方自由呼吸
如同所有初次接触登山运动的人一样,王秋杨从6000米级别的“入门”雪山开始。从登顶哈巴雪山开始,到四姑娘山、慕士塔格峰、卓奥友峰一直到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王秋杨共用了四年时间。
王秋杨登顶珠峰前一天给丈夫打了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我一定会活着回来的。”张宝全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珠峰攀登的死亡率是10%。但他当时并不知道的是,王秋杨冲顶前夜住的帐篷外面,就卧着一具尸体,脚上穿着和她一样的新款登山靴。
登顶那天早晨醒来,张宝全有些许的忐忑,犹豫着开不开手机,他知道,王秋杨的理想能不能照进现实,珠峰最终是接纳她还是抛弃她,都将定格在这一刻。手机打开后,第一条信息果然就是珠峰大本营发来的:王秋杨全队第一个登顶,历时6小时30分。
张宝全说,王秋杨登上珠峰,他既意外也不意外。意外的是十几年没有得过感冒的王秋杨,这一次登顶前却感冒了很长时间,两次下山进行雾化治疗。不意外是因为,登顶珠峰是她一直的向往,也是她不曾动摇的誓愿。
登顶世界最高峰、被誉为“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对很多登山爱好者来讲,是一个终极理想。而对王秋杨来讲,却仅仅是一个梦想的开始。因为,在从游遍欧洲的背包客,到登山的菜鸟,再到蜕变为极限探险登山家的过程中,她的内心已经指向了新的目标――“7+2”。她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去丈量世界的高度和长度。
对大多数人来说,“7+2”是个陌生的概念。所谓“7”,指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亚洲珠穆朗玛峰、南美洲阿空加瓜峰、北美洲麦金利峰、非洲乞力马扎罗峰、欧洲厄尔布鲁士峰、南极洲文森峰、大洋洲查亚峰;“2”,指徒步南极和北极。这九个点代表着地球全部的极限点,是目前国际上极限探险所公认的最高境界。
登山的过程瞬息万变。2009年初王秋杨在攀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时,就遇到了阿空加瓜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风雪,也是最大的一次山难。这次的山难死了7个人。登顶后下撤时,王秋杨体力严重透支、迅速失温,一度失去意识,幸存的队友们轮流把濒死状态下的王秋杨往山下背,拼命地掐她,拿棒子打她,不断地提醒她不要睡着,还不停地问她一些简单的问题,“今天是几号啊?你有几天没有写日记了?”不停的问话,让王秋杨努力地将自己已经游离的意识拉回现实世界。她知道,在山上,冻死的人都是睡过去就死了,所以她不能睡过去……那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生死与共,她觉得,生死与共带来的那种感动,正是登山带给她的偏得,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2010年攀登北美最高峰麦金利峰,是王秋杨“7+2”之旅的最后一座山峰。登顶后下撤的途中,在暴风雪的掩映下,王秋杨的眼泪开始肆无忌惮地流淌,前后的队友都离她距离很远,没有人能看到她的眼泪,也没有人能听到她的哭声。于是,她开始放肆地大哭,一个人哭得畅快淋漓。
完成“7+2”,王秋杨只用了六年时间。然而梦想的实现并不意味着她攀登的脚步会就此停下。她说,这么多山在那里,没有理由彻底把它放下。
丈夫张宝全有时会困惑于王秋杨的登山,不知她对山的眷恋来自何处。常常她登山回来,人都要瘦好几斤,而那漫长的登顶之路,更是一种对生命极限的挑战。可回到都市没几个月,王秋杨就浑身又开始躁动,不耐烦现实中一成不变的平淡。
比起生活在城市丛林里的那个自己,王秋杨更习惯另一个自己。尽管城市中她的事业成就了她的梦想,但只有在旅途中,她才觉得更接近最真的自己。王秋杨说,她并不喜欢刻意把探险当作一件事情来做,她所做的一切,只是随心而动。
目前,全世界只有20余人完成了“7+ 2”的挑战,王秋杨是其中首位中国女性。2012年,王秋杨将她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惊险、曲折、艰辛和感受到的欢乐与感动写入新书《自由呼吸》。
同样完成“7+2”的著名企业家王石说:“秋杨是一阵自由的风,为中国女性在登山界添上了传奇的一笔。作为老山友,我推崇她那追求纯粹快乐、自由呼吸的攀登精神。”洪晃的评价则是:“秋杨是个传奇女子,也是一个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女人。”而王秋杨自己却说:“在路上,那种快乐,那种感受,是唯一的,是谁也拿不走的。”
慈善家王秋杨,十年公益路带来幸福满满
在一次面向大学生的演讲中,有学生向王秋杨提问:“当你在人生路上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怎么办呢?”她回答说:“继续坚持”,当时全场掌声雷动。坚持,是王秋杨人生字典中最重要的词语。在被问及从事公益事业的心得时,她也是这样回答:“说句实在话,公益就是坚持。”
行走之路同时成就了王秋杨的公益历程。2003年,她独自驾车来到阿里地区,当她到达海拔4700米的塔尔钦时,看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看到藏区的学校没有窗子,缺少桌椅板凳,甚至没有黑板,看到孩子们无比渴望知识的眼神……王秋杨停下了脚步。她决定给孩子们建学校。她跟丈夫张宝全商量,想捐建四所苹果小学,结果预算款额从50万到200万,到后来的1000万。因为那个空气都很稀薄的地方实在是山高路远,水泥运到那里,价钱都会翻上几番。
一开始,王秋杨是凭着感性在做善事。但她渐渐发现,要想把公益做好,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操作,“苹果基金会”由此诞生,王秋杨任理事长。今典集团每年至少会拿出五百万元投到苹果基金会中维持它的运作。
在做公益教育的过程中,王秋杨也遇到过困惑。有家长问她:“我的孩子上了苹果学校以后能不能当县长?要是不能还上什么学!回来连羊都不会放了。”于是,王秋杨又开始关注当地青年人创业和就业的问题。
很快,王秋杨意识到,阿里匮乏的不仅仅是教育。在和乡民们聊天过程中她得知,很多乡亲长期头痛却没有药吃。而且很多产妇都是自行生产。藏区落后的医疗观念和条件让王秋杨决定,帮助藏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于是,“苹果基金会”在帮助教育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赤脚医生工程”,给阿里每一个村培训一个村医,给每个村培训一个接生员,后来发展到建医务室,发放药品。2009年王秋杨被民政部授予“十大慈善家”表彰。
从教育到医疗,后来做到环境。2011年,王秋杨发起了首届神山圣湖环保转山赛,集结社会名人在转山的同时清理垃圾,还神山圣湖一份清静。2012年,苹果基金会在神山脚下建起了垃圾回收站、电池回收站。保护环境的同时王秋杨还关注到当地的文化。苹果基金会在乡村建立了阅览室,并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修建了一座“天堂电影院”。
到那样山高路远的地方做慈善,很多人想做却没有去做。但王秋杨做到了。从教育到医疗到环保再到文化,到2013年,“苹果基金会”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个年头。谈到做公益的心得,王秋杨说:“其实没有别的,说句实在话,就是坚持,无论做什么事情就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