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的观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道战的观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道战的观后感范文1

下了第二节课,黄老师来到教室,把我们叫到走廊上。他没有发火,只是淡淡地说:“这电影你们不能白看。这一期的黑板报就由你们几个负责了,内容就是看电影的观后感。我六点钟来检查。”于是我们几个立即分工,一人负责版面设计兼美工,其余的同学分头从《乔老爷上轿》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细节描写等方面去写文章。黄老师是我们市当时名气较大的语文老师,我们既喜欢他,又有些怕他,所以我们赶在六点钟之前把黑板报出好,就急忙离开了学校。

第二天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黄老师不动声色,照常上课。等完成教学内容后,才不紧不慢地对我们出的黑板报进行点评。从文章内容、版面设计到粉笔字的书写等,一一评来,有褒有贬。最后,他还表扬我们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出了一期比较好的黑板报,“说明你们还比较聪明。但是,”他话锋一转,“再聪明的人如果不努力、不勤奋、不守规矩,也不会有出息的”。语气缓和,语调平静,只字未提我们为看电影而上课迟到的事。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迟到过,更没有发生过其他违反纪律的事情。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学习,怠慢过工作。

许多年过去了,我也做了班主任。一次在课堂上,我板书完转过身,发现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诡谲、小声地笑。我走过去一看,见到一幅画我的像,而且画得有些夸张、有些丑化。周围的学生都紧张地看着我……我很生气,很想发火,但我还是忍住了。对画画的那位男生说:“还不错,画得有点像。”然后继续上课。课后,我在教室门口叫住那位男生,告诉他:“首先感谢你这么关注老师,画得还有点像。第二,我想你上课开小差,一定是你不喜欢我上的语文课。那么请你帮我分析分析,然后提几条建议,不少于3条,否则……”我笑了笑,没有再说下去。

地道战的观后感范文2

【关 键 词】 “问导式”;单元整合;自主合作;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04-03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教授提出“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问导式”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任务,贯穿学习过程,驱动学生自学,教师通过组织、指导、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有所得。近年来,学校立足于韩立福教授的理论基础,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有效转变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改革中,五年级语文组积极展开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题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引领每一位教师创造性地展开课堂高效性的探究。我们发现,在“问导式”课堂教学研究实践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质疑能力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为“单元整组”教学的内容整合、思维拓展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尝试“单元整组教学”,我们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余地和空间。具体如下:

一、整体入手,整合单元目标内容

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单元整组教学中,“磨刀”是指师生做好单元整组教学的一切准备,而对教师而言,整体备课就是单元整组教学的基础。

1. 整体备课,整合教学内容

所谓“整体备课”,即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教师需依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结合单元教材各篇文章的特点和训练重点,在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再将单元整体目标分散到各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1)单元整组目标的确定。备课时依据什么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程标准、学生的现状,应当是最基本的依据。但课程标准是相对宏观的,对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有所规定,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对象来具体确定,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把总目标细化、分解到每册、每个单元、每篇课文。

以北师大版本五年级下册“母亲河”这个单元为例,本单元有3篇课文:《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通过诗歌和散文来表达对母亲河的赞美,从而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语言富有诗韵和神韵,并且每篇课文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所以本单元教学目标定为:了解长江、黄河及三峡的壮美景色及被称为“母亲河”的意义,感受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三峡的神韵美。

(2)单元整组目标下教学内容的整合。所谓“教学内容的整合”,指的是对潜藏于教材中的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度等语文知识进行增删裁剪,以最终形成语文教学内容。单元整组备课思想下教学内容的整合,其依据是单元整组的教学目标,在具体单元目标的指引下,每课都确立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避免了简单重复,每课都要求突破一个重难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充分考虑了“母亲河”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后,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学生在学校早读刊物《读过》里都学过,主要体会诗人用同一主题表达不同情感以及诗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长江之歌》是歌词,主要抓对应的写作手法,通过朗读、歌唱来感受作者爱长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峡之秋》学习作者观察与写景的方法:在文章中,作者在早上、中午、夜晚都写到长江,但是由于时间、地点、角度的不同,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3)单元整组目标下的教学设计。在单元整组目标与教学内容已经明确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为止”的问题。“问导式”教学模式要求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整体把握、分析比较和梳理、反思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单元课文体裁、作者、题材、中心、表达方式(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等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并质疑,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切入点,尊重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再适时引导。

2. 整体设计,优化课时安排

有了单元整组备课的依托,我们可以优化单元课时安排,这样可以精简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单元内容不同,课文长短不同,课文难易程度不同,单元课时安排都会有所调整。以“母亲河”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短,学生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将本单元安排为12个课时:

(1)用1.5课时整体感知。单元整体感知包括解决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画单元整体网络图,针对单元整体及课文提问。

(2)用3.5个课时自主合作学习3篇主体课文。用“问导式”自主合作学习3篇主体课文,根据课文不同,各有侧重点。

(3)用3课时进行拓展延伸,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包括语文天地的自学篇目和老师推荐的自主阅读篇目。

(4)用1课时进行单元梳理。单元梳理即本单元的收获和反思。

(5)用2课时完成作文,1课时考试(两个单元一次考试)。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环节都依靠他们自己的自主合作。而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在适时的地方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四、拓展延伸,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学生的学习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而“单元整组”教学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节省时间,这些时间我们都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1. 选文有依托

拓展阅读的篇目以不同的题材、体裁以及形式,拓宽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也可以由教师推荐阅读。

(1)以作者为依托。在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如第五单元“往事”收录了鲁迅和冯骥才的作品,笔者推荐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而鲁迅的作品比较多,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篇目进行阅读。

(2)以单元主题为依托,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一次主题拓展阅读就像是种植一株榕树,课文是榕树主干,与主题相关的作品就是枝枝叶叶,其中的作品都可能成为一条须根,只需加以“灌溉”,就能散发枝叶。久而久之,在学生心中,就培植了一片茂密的“文学丛林”。

第三单元“母亲河”,我们选择了相关歌词、文章、诗词等篇目,推荐给大家阅读;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战争”,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地道战》《南京!南京》等电影片段,并要求写观后感。此外,还要求学生结合本单元“研究报告”的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总之,针对每单元拓展阅读的篇目,教师都帮学生装订成册,并且还为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点滴”读本。

2. 品读有方法

有了很好的阅读材料,还必须让学生静心阅读。阅读的过程,即学生对文章感知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阅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所以,笔者会用一到两个课时给学生静心阅读,要求他们边读边思考和感悟,并在读本上进行勾画批注。最后,再留半个课时让全班学生交流,可以口头交流,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最终汇成“点滴”心得。

五、单元梳理,把握收获与不足

单元梳理即单元反思,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反思,提高学习者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知识和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么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那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来发展学生的反思思维。单元梳理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自我梳理

针对每节课的内容不同,学生自己总结收获与不足。可以从学习的课文内容本身进行反思,也可以从自己的课堂表现反思,还可以从“问导式”学习方法来反思。反思角度不同,梳理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 习题梳理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出题或小组合作出题、小组互相出题等形式考察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3. 考试梳理

每个单元结束后,应该有一个小测试,整体把握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程度。测试内容包括:单元字词基础,单元课文整体联系,学习方法的收获,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等。

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问导式”的学习方法与“单元整合”的教学策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能更好地对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比较,把握梳理,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拓展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而如何让这二者更好地结合,如何让学生把对单元的整体感悟更好地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则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条创新之路让我们在“问导”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稳,更快。

参考文献:

[1] 韩立福.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