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物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范文1
(一)课题来源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物理师范生掌握好中学物理实验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中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明确要求。然而,当我们走进实验进行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时才发现,在实验探究方面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我们高中的学习中有一部分实验没有开设;有些实验仪器不会操作;探究实验不能按照步骤进行;缺少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数据记录也有不规范之处等。我们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物理实验并没有像《课标》所要求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国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编写是否与我国《课标》要求相契合?通过现有物理实验教学是否能达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些问题急需我们来思考。
物理教材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依据,做好教材中物理实验的编写是必然要求。面对我国现存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我们不妨尝试对比国外优秀教材中的实验编写,借鉴国外优秀经验,为我国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编写提供一些支持。因此,我将选择我国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与美国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中光学部分实验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此次对比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在《课标》要求方面存在的异同点,发现我国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引起人们对我国物理实验的思考和重视。对比美国教材光学部分实验的开设形式、数量、实验仪器及插图等与我国教材之间的差异,找出美国教材中的存在的优点,从而参考和借鉴国外优秀教材中的优秀实验,为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资源,为我国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改进建议,也为我国的物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编写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在《课标》要求方面存在的异同点,有助于发现我国在制定物理实验《课标》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光学实验部分实验的开设形式、数量、实验仪器及插图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有利于为我国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加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两本教材中“光的偏振”这一具体实验,有利于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美国探究实验的具体过程,有助于为我国的物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编写提供参考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更好的培养符合时展的新型人才。
二、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重视。我国各位专家学者对中美教材中的实验部分进行了多层次的比较研究,探索更适合我国学生情况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现已有大量的关于中美高中物理实验比较研究的文献问世。
2006年11月祁映宏在《中美2套高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的比较与研究》中,统计了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对两国教材学生实验编写的特点做了比较研究,提出学生实验设计的认识观和学习观,最后特别强调了美国教材中的一些可借鉴之处,并对我国物理教材中学生实验做出了反思与期待。
苏州大学的沈国强在2010年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套物理教材的科学探究内容异同。比较分析了两国教材中的科学探究的数量、内容、方式等,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观念的理解、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制约“科学探究”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
延边大学的陈雪对高中物理实验教科书实验部分分为表层结构包括实验数量分布、实验体系结构、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插图语言四个部分,和深层结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三部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分别进行数量和文本分析比较。并根据结论对我国物理教科书实验部分编写提出建议。
刘建智和李兰对一套美国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名称为《Physics Lab》)与我国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部分从实验数目、实验器材、实验的编排与实施、语言分格及其他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对我国在今后编写或修改高中物理教材时应适当增加实验数目、实验内容与时俱进、适当增加光学与原子物理部分的模拟实验、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数目,并增加实验的开放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李兰在研究了前人已有的结论与成果之上,以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历次改革与发展为背景,对两国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设置在实验数目、实验编排、实验器材、实验插图、实验语言,以及基本科学概念、科学实验过程、科学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戚静芳在对中美两国高中物理主流教材比较的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两国教材中物理实验的总论、实验形式、试验数量和具体实验内容等,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列举其异同点,并归纳出各自特色。通过比较发现了两套教材实验总数多、实验形式多样化、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相似性。同时看出两国教材在实验与学习内容的融合度、不同形式实验数量、对探究过程的设计、对实验材料的使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对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区别。
郭丽丽构建了教材中物理实验的比较模型。从实验内容、实验设计和实验呈现方式三个方面对人教版物理教材和《物理:原理与问题》中的物理实验进行了静态比较研究,并根据比较研究得到的结论,对我国物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编写从实验内容的选取、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呈现方式三方面提出建议。
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苏蕴娜在《中美澳高中物理教科书实验设置比较研究》中,从实验的选择、实验的编写体例和实验的呈现方式三个维度对中美澳三套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实验进行了定量统计以及定性分析,强调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
印晓明和陈坤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中美高中主流物理教材在“光学”部分编排进行对比,提出从“知识”走向“智慧”、从重视物理“实验”到进行科学“实践”、以学科“融合”提升“综合”思维的理念,提高学生理科学习的“自我生长能力”,将培养学生在科学领域内“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良好的基础。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陆雪娇以“抛体运动”为例,对中美两国常用的两种高中物理教材的实验呈现方式和实验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实验呈现形式的总体差异,以及中国教材中还存在缺少探究性实验,实验器材、实验内容的选择不够贴近生活,实验缺乏创意等问题。
高赫男和石红选取了中国人教版物理教材和美国《物理:原理与问题》为研究对象,对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的数量、器材、栏目、插图及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文字、图形或表格等形式描述其异同点。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材(2010年版)中,对教材中的物理实验根据它们在物理学和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难易程度、用时长短、学校的器材条件,分为了:学生实验、实验、演示、做一做以及问题与练习。
《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已经渗透到物理教材中的各个部分,包括了课后习题部分。本文中所选的物理实验是光学部分实验,有中国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实验、演示、做一做,以及美国教材中光学实验部分的起步实验、迷你实验、物理实验。
(二)物理教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基本要素之一,其含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也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从广义来讲,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一切材料,包括工具书、挂图、图表和其他教学辅助用具,也包括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音像磁盘等。从狭义来讲,教材是指教科书,也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本文中的物理教材是指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等纲领性文件的规定,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编写的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高中物理教学用书。
(三)科学探究
在物理学史中,运用科学方法的第一人当属伽利略。他提出的科学方法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提供了依据。所谓“科学方法”就是经验(以实验和观察的形式)与思维(以创造性构筑的理论和假说的形式)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伽利略所用的科学方法包括:设计实验(以检验特定的假设)、对现实世界条件进行理想化(以消除任何可能掩盖主要效应的次要效应)、限制探究范围(每次只考虑一个问题)、定量方法。
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是一种有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之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学生们在学习探知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时将会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的工作,但是学生们也应该培养自己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在我国现在的高中物理课标中规定的科学探究需满足七个要素,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四)科学素养
所谓有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即对日常所见所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对已有能力描述、解释甚至预言一些自然现象;能读懂通俗报刊刊载的科学文章,能参与就有关结论是否有充分根据的问题所作的社交谈话;能识别国家和地方决定所赖以为基础的科学问题,并且能提出有科学技术根据的见解来;能根据信息源和产生此信息所用的方法来评估科学信息的可靠程度;有能力提出和评价有论据的论点,并且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从这些论点得出的结论。
四、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可行性论证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1.通过查阅文献研究明确中美两国《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了解我国各位专家学者对中外物理教材及实验编写的对比分析。并通过问卷及访谈等方法,了解本地区高中学校光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联系我国《课标》对此部分的要求,对比本地区的高中学校在光学实验课程开设是否与《课标》要求相契合。
2.归纳、整理出中美两国《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对比两国《课标》要求的异同点。
3.对中美两国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总论部分详细阅读,并总结归纳,对比两国实验总论,发现其优缺点。
4.整理中美两国教材中光学部分实验,从实验形式、内容及数量分布、插图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各自特点,得出结论。
5.并对两国教材中“光的偏振”这一具体实验案例,按照教材编排要求进行完整的实验探究。根据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体会以及通过本实验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美国教材在实验编排中的优点。
6.根据对中美两国《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以及两国教材中光学部分的实验对比,得出相应结论,并根据结论为我国物理实验的编写及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二)可行性论证
1.现已经有很多位专家学者就“中外高中物理实验对比”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以有大量的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存在,能够为本人提供参考,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通过大学的学习以及教学实践,本人熟读了我国物理《课标》的内容,理解了《课标》对物理实验的要求以及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3.在实习期间能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能有效避免学生的排斥心理,进而来了解所在学校有关物理实验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期望,能保证得到较为准确的信息。
4.本人对该课题存在浓厚的兴趣,能够对我以后从事物理教学工作提供支持与帮助,能丰富课堂内容,形式多样,让我有信心完成此次研究,为我提供了动力。
五、论文进度安排及预期达到的目标
(一)准备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1月)
1.确定选题。
2.查阅大量有关该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了解我国专家学者对于该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避免重复劳动、偏离主题。
3.分析资料设计初步撰写方案,提交老师指导,根据老师指导意见进行方案的调整,按照方案执行。
(二)实施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2月)
1.选取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梳理出高中教材中的光学部分的实验。
2.选取翻译版美国物理教材《物理:原理与问题》,梳理出光学部分的实验。
3.设计调查表,选择宁夏本地部分高中学校,调查对光学部分实验的开设个数和开设形式。
4.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指导老师批阅,根据老师修改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成开题报告。
5.找到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中国《普通物理课程标准(2003)》,归纳总结出有关物理实验的要求。
6.回收调查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准确数据分析宁夏本地部分高中学校对物理光学部分实验的开设情况,了解本地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三)总结与论文形成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1.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书写论文提纲,完成大体框架。
2.根据两国教材要求进行“光的偏振”实验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3.根据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请老师进行指导和修改。
4.根据老师的修改意见,重新整理有关资料,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完成修改版。
5.再次请老师指导修改,完成论文撰写。进行,请老师审阅。
6.论文定稿。
六、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途径
(一)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光学部分实验形式多、个数也多、设置在不同的模块,在整理的过程中很容易漏掉一些实验。
2.在调查本地高中学校光学部分实验开设情况中,个别老师存在不重视、不认真回答的情况,学生也会有抵触心理,会使得到的数据不准确。
3.由于美国没有专门的物理课程标准,所以在进行对美国《课标》物理实验要求归纳时,可能存在不准确,概括不全面的情况。
4.在对比结论与建议时,认识不到位,会过分将自己的感情带入,使得得到的结论过于简单,语言过分学生化,不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普遍的结论。
(二)解决的途径
1.在归纳总结教材中的实验时,要细心,力求全部都被归纳。将自己的总结反复进行核对,做到归纳全面。
2.在进行调查时,对同一所学校要选择不同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老师可以选择物理实验室管理老师和物理学科任课教师,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调查。深入学生,与学生聊天,增加学生的信任,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尽可能使调查数据真实可靠。
3.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涉及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个阶段所有学科的标准内容,并没有提到过多的物理实验内容标准,其将物理实验归纳与科学探究之中,所以要找到有关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总结归纳。
4.进行学习,从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七、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2] 祁映宏.中美2套高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的比较与研究[J].物理实验,2006(11):24-27.
[3] 沈国强.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科学探究内容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0.
[4] 陈雪. 中韩高中物理教科书实验部分比较[D].延边大学,2011.
[5] 刘健智,李兰.中美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实验部分的比较[J].湖南中学物理,2013,28(01):1-5.
[6] 李兰.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部分设置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7] 戚静芳.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物理实验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 郭丽丽. 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物理实验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9] 苏蕴娜. 中美澳高中物理教科书实验设置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6.
[10] 印晓明,陈坤.中美高中主流物理教材在“光学”部分内容呈现的差异与启示——基于培养学生科学领域内“核心素养”的视角[J].物理教师,2016,37(02):74-77.
[11] 陆雪娇.中美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的比较研究——以“抛体运动”为例[J].物理通报,2018(05):99-102.
[12] 高赫男,石红.中美高中物理教材实验的比较研究[J].中学物理,2019(03):31-34.
[13] 江芳,王国英. 教育研究方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 物理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1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16] [美]阿特·霍布森著,秦克诚,周培森,周国荣译.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17]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编写,戢守志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
[18] [美]保罗·齐策维茨著,钱振华译. 物理:原理与问题(上册)[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高中物理范文2
1、看到复杂的题目就想放弃。高中物理的解题要求和解题步骤比较繁多,那些习惯做语文选择题的同学,一看到这种题型,容易变得垂头丧气,在心里已经认定自己肯定不会做。
2、物理好多联系实际,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物理题,很多都与实际问题结合。这一点不同于数学,数学可以看成纯粹的科学,很少与实际生活联系。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做题时遇到实际的问题,审题就很困难,做出来就更难了。
3、物理没有系统的学习方法。数学是有成系统的解题方法的。例如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求反函数等。老师可以把方法讲给学生,再加上一定量的练习,基本上这一部分的题就没问题了。高中物理中,很少有成系统的解题方法出现,知识点有些杂,题型复杂多变,对于习惯了让老师总结方法的学生来说,物理学习变得无所适从。
(来源:文章屋网 )
高中物理范文3
一、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这门课程由于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开设,对许多学生来讲不太适应,甚至学习不入门,不知从哪里学起。到高中刚刚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但物理的课程难度也逐渐加深,给一些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从而对实验也不感兴趣了。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因为物理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兴趣是认知兴趣中重要的一种。只有当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
高中物理知识整体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综合性较强,具有简单而抽象的知识结构。学生若不借助老师的辅导,独立去接受和理解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巧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和生活常识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高中生的心理正在逐渐成熟,对各种事物都比较好奇,而高中物理课的很多知识正是在启发学生去揭示很多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真谛,如果巧妙地把这些现象搬到课堂上来,创设一种问题教学情境,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比如说可以问同学:“谁知道神舟七号飞船升空的原理?乘电梯上楼时快要停下时为什么会有轻飘飘的感觉?”老师提出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讨论,建立一个和谐的讨论氛围, 由此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思考和回答,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解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堂,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高效教学。
三、优化教学语言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形成质量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流畅的教学语言,能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讲课的逻辑(包括语言逻辑和科学逻辑)性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榜样的长期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例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物理性质,我们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而“物体受到惯性”或“由于惯性的作用”这些错误的说法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强调指出,物理语言的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除声音语言外,还包含身体语言。上课时教师表情,手势、动作、站位、运动等,都会对教学对象产生影响,知识丰富、姿态优雅,语言风趣、幽默的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象,这样才能实现如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培养审美能力。
美育是培B审美能力的教育,即以美的诱导为先导,以审美情感为内驱力,最后获得深入的潜意识深层次的陶冶审美情操效应.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这一点对健全学生的人格非常重要.未来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是人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样也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始终,美育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美育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诉诸学生的感觉、情感,激发起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目标方能实现。如在“二力平衡”的教学中,经过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当整洁、美观、稳固的实验器材或自制演示装置展示在讲台上时,器材的精细、光洁、对称,装置的美观、稳定、均衡……宛若一座雕塑造型,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在心理结构的层次上产生了审美愿望.教师娴熟的操作,顺利完成了“玩具人站笔尖”实验、“模拟黄山飞来石”实验,及时向学生输出了审美信息,最终使学生进入了愉悦的审美状态.此过程极好地体现了物理演示实验的指导思想美,实验装置新颖性的美,实验技术操作艺术性的美.
五、进行激励评价
1、抓住学生的特长、多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事求是地赞美学生。赞美永远都不是多余的,尤其是对学生,一次真诚的赞美,可能胜过一万次严厉的责备。 一位哲人说过:“只有真实的赞美才能最打动人的心灵”。我在教学过程中做过如下尝试。我班一位男生,上课喜欢睡觉无心学习,但喜欢打篮球,在他的带领下,在高一“新生杯”篮球比赛中我们班荣获冠军。我抓住这个契机,上物理课时给他 “颁奖”,事先利用自家种的花做成花环,亲手把花环戴在他的头上,当班上响起雷鸣般掌声的那一刻,他的脸上绽放出久违、自信、陶醉的笑脸。这时我顺水推舟,指出篮球运动中蕴藏的物理知识,如:投球、传球(抛体运动),接球(缓冲)等,并提出:“如果你在上课时能精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课,相信你会更棒的,在你的带领下我们的篮球队将会走得更远,你将来可能成为一名球星”。此后,我发现他有了明显的进步,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高中物理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 翻转课堂 微课 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的变革,社会的进步,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涌现,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应该就是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这是有别于甚至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设计,需要非常科学的设计,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新的要求。
一、认识翻转课堂
与传统课堂对比,翻转课堂可是视为颠倒化教学,即将知识的讲授几乎都放在了课堂之外,课堂之上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解决疑难,是一种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优点在于: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高;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大;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应用翻转课堂要紧紧抓住“翻转”这个关键词,与传统课堂区别开来。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与分析
下面,我们以《时间与位移》这堂课为例,来看看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表现出来的优异性。
1.传统课堂教学分析
本节课按照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要进行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要先进行课程的引入,将上一节课学到的质点和参考系概念M行回顾,才能进入本堂课。接着就是将本堂课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概有7个,学习的重点是时间与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概念和矢量性及与路程的区别,s-t图象。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在传统课堂中,即使学生做过充分的预习,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想要把所有知识点讲授完整且让学生搞清楚弄明白,难度非常大,时间非常紧张,我们有亲身体验,一堂课下来,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
2.翻转课堂教学分析
运用翻转课堂,知识点的讲授都放在了课外进行,而且是通过微课的形式,在网上,由学生通过终端设备在课下或者家里进行收看学习。
(1)微课制作并上传,安排学生学习
《时间与位移》这堂课,我的做法是录制6个微课视频,分别为:
①《时间与位移》概论。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并进行简单解析。
②时刻和时间间隔。内容包括:例举生活中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并纠正生活习惯中的一些与物理概念不符的说法,用动态flash做出时间轴,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的区别。
留作业:把你自己的作息时间列出来,然后标明时刻和时间间隔。
③路程和位移。内容包括路程和位移的定义,用学生熟悉的本地地图为例,来区分两个概念。
留作业:
a.用百度地图上的测量工具,测出你家距离学校的路程和位移?
b.思考什么时候路程和位移才相等?
④矢量和标量。内容包括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区别和计算法则。用动态flash解释矢量和标量的不同,并告知学生,矢量计算遵循平行四边定则。
⑤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内容包括定义和区别,同样用flas来同时比较两种运动的不同。
⑥s-t图像。内容包括s-t的图线特征,各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的意义。留相关作业。
以上做好的微课视频都上传到我们指定的学习平台,供学生免费观看。在课堂上,我也提前要求学生准时认真的去观看,并且做好视频上留置的作业,以备上课时讨论。
注意:微课上留的作业一定要提前让学生交到老师手中进行批阅,这一点很重要,下面我会讲到。
(2)课上讨论学习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课堂时间充分用来解惑与讨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需要老师帮助的时候不是接受知识的时候,而是在接受知识产生疑惑的时候。学生是带着疑问来到课堂的,而师生之间又有充分的时间来将疑问进行讨论解决,老师再不是讲台上的独角戏演员,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的朋友和引导者,学习效果明显要好于传统课堂。
还是接着《时间与位移》这堂课来说:
课前,我已让课代表将学生交上来的微课作业发给了学生,通过作业的批改,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微课作业提前交上来很重要的原因所在。
课堂上,我不再是口若悬河的讲授者,而是一个发问者和引导者――问学生学到了什么,问他们学习中的疑难点,问他们的学习感悟;引导没有学到相关知识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疑难点,引导他们大胆地讲出学习感悟,引导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
总之,翻转课堂的优势在教学中是很明显的,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将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教学中来,使教学更高效,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卢强. 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 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高中物理范文5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 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生实验通常是学生按课本或教师设计好的思路按部就班,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实验是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做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相应物理实验所反映出概念、规律。现对其探究活动进行研究。
一、高中物理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目标,也是学习内容。
第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习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精神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身也属于物理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课标明确要求,科学探究和实验能力与物理概念、规律、定理一样,都是学生完成物理课程时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二,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对他们探究行为的设计,只有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亲历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第三,科学探究的行为应该渗透到整个物理教学中,探究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相关行为才能得以实现,学生以科学探究的行为参与科学探究或其它教学活动是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四,教师的合理指导与学生的白主探究相结合,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需要有自主性,应当具有独立的探究行为,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性之间就构成了一对矛盾,教师过多的指导会影响学生的主动性,但不指导,探究有时候很难开展下去。对此,教师要有清楚的规划,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之间掌握平衡,需要学生产生独立探究行为的要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可以大胆地进行指导。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从而使学生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二、开展探究活动的方法策略
1.形式的不拘一格,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结果。
2.组织的灵活多样物理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一个小组, 最好是同桌俩人一组。活动可以分散进行,例如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这样较机动灵活,同时也可以以全班参与的形式进行,如参观、社会调查等。这样可以较好地开展工作。每个物理探究活动的课题及所需要的时间、地点等会有所不同,可以采用长短结合、课上课下结合等方式,轮流穿行。同时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培养一批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教师工作。物理探究活动的课题形式,可以是全班选择同一个题目进行研究,也可以是由教师创设几个不同的课题后,由学生自主选定研究的课题或由学生另选择研究课题交给老师审批后确定研究课题等方式进行。
三、探究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扮演的是权威的角色。 把知识讲得系统、全面。诸如: 概念如何定义规律的内容,如何使物理有意义,适用范围如何,如何运用,这个物理问题如何做、如何解,有什么规则、要注意什么规范,学生被动的忙着去记忆、去接受、去模仿,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越来越多,不解和迷惑也越来越多。如何来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呢?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做的是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阐明知识的发生过程,钻研解决物理问题的深层理论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研究和体会,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物理教学培养的能力可以分成两类:首先是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其次是一些综合能力,主要有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人们都承认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能力,而且对各种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物理教学中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究活动,可以很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勇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比纯粹的物理作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预见当学生完成某项探究任务时,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同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就会更加的关注。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了他们终身的探索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较过,田B.物理实验探究性水平的评价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1(06).
高中物理范文6
一、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对于这个定理应该这样理解,合外力做功可以理解为外力做功之和或者是先求出合外力再求合外力做的功。动能变化量指的是初末状态动能的差值。关于做功这里要强调一下,定义指的是力与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但是在高中部分我们可以总结如下:(1)重力、弹力做功仅与初末位置差有关。以重力做功为例,将一个小球从高处释放,它与地面多次碰撞,最后停在地面上,求小球的重力做功,只要知道小球的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就可以,重力做功转化为重力势能。对于弹力做功高中部分要求较低,虽然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讲了弹力做功的公式,但是近几年在高考题中没有出现求弹力做功的题。因为考纲中不要求掌握这个公式,只要掌握弹力做功的特点及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就行。在电学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有关,与实际经过的路径无关,如果一个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那么电场力对这个电荷不做功,只要知道电势差的大小就知道了电场力做功的大小,电场力做功转化为电势能。洛伦兹力始终与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所以洛伦兹力不做功。以上的这几个力有着明显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求做功会简单得多。(2)摩擦力做功: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例如:将A物体轻轻地放在运动的B物体上,当两个物体达到共同速度之前,摩擦力对A物体做正功,B受到的摩擦力做负功。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是这不代表静摩擦力不做功,不但如此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如A物体放在B物体上,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一起加速前进,这时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对A做正功。当然静摩擦力也可以做负功或不做功。比如:汽车在转弯的时候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此时静摩擦力与相对运动方向垂直所以不做功。如果是静摩擦力做功只涉及能量的转移不涉及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如果是滑动摩擦力做功,转化成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和两物体相对位移的乘积。
例1:如图1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距挡板P为S处以初速度v沿斜面上滑,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若滑块每次与挡板碰撞时没有机械能损失,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通过的总路程。图1
解:由于滑动摩擦力
f=μmgcosθ<mgsinθ
所以物体最终必定停在P点处,由功能关系有
-(μmgcosθ)S=0-(mgSsinθ+mv)
S=
阻力做功也是与路径有关,但它不同于摩擦力,它只能做负功,转化为内能,动能定理中对于动能的变化应记住一点就是,初末状态应该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二、机械能
机械能是动能与部分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高度和质量;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动能与势能可相互转化。机械能只是动能与势能的和。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守恒指一个过程中某个量一直保持不变,而并非只是初、末两状态相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才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对守恒条件的理解:(1)仅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物体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2)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受其他力,其他力不做功。(3)除重力和弹力外,物体受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系统在初状态的总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总机械能。
即E=E或1/2mv+mgh=1/2mv+mgh
(2)物体(或系统)减少的势能等于物体(或系统)增加的动能,反之亦然。
即-ΔE=ΔE
(3)若系统内只有A、B两个物体,则A减少的机械能E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ΔE,即:-ΔE=ΔE
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通常在不涉及时间和加速度的情况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较为简便。要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针对系统而言的,即便我们平时说某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实际上也是指由该物体和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例2:长为L的均匀链条,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且使其长度的1/4垂在桌边,如图2所示,松手后链条从静止开始沿桌边下滑,则链条滑至刚刚离开桌边时的速度大小为多大?图2
解析:链条下滑时,因桌面光滑,没有摩擦力做功。整根链条总的机械能守恒,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设整根链条质量为m,则单位长度质量(质量线密度)为:m/L
设桌面重力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g?=mv-mg
v=
电荷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场能和动能守恒。
例3:图3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b点的动能分别为26eV和5eV.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eV时,它的动能应为( )
A.8eV B.13eV C.20eV D.34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