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实习工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生产实习工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生产实习工作总结

畜牧生产实习工作总结范文1

一、“3353”模式基本内容

“335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围绕全县三大主导产业,制定三个阶段系统培训模块,做好五种结合,进行三项考核”。根据建平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百万亩设施农业大县、建平县畜牧肉羊发展大县实际,确定以种植业、设施蔬菜和肉羊养殖三个农业主导产业为培育培训对象;根据培训产业的不同,按照农时季节,实行半农半读、分三个阶段分期学习: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主要授课内容有:《现代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与会计》、《新农村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化》,本阶段培训为8天。第二阶段为本专业实用技术培训、田间课堂、观摩学习、知识竞答、经验交流、到企业或基地考察学习,让学员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当中,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补充理论知识的不足,本阶段培训为6天。第三阶段是技术跟踪指导阶段,在培训一年的时间里农广校教师将会继续分区域、分产业、分层次进行后续技术跟踪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学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全面提升科技素质。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和田间课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异地培训与进村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等五种培训形式开展农业系统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都要经过理论考试、技能测试、毕业考试三种考核方式,合格后发给新型职业农民结业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和所学专业的中专学历毕业证书。认定后发放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

二、“3353”模式主要保障措施

1.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县农经局、县财政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畜牧局、县人社局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农经局副局长为组长、农广校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小组。小组的成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及研讨会,制定优惠政策,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2. 扩大宣传,遴选学员和教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舆论宣传,调动农民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激发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根据建平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省百万亩设施农业大县、建平县畜牧肉羊发展大县实际,确定以种植业、设施蔬菜和肉羊养殖三个农业主导产业为培育培训对象;将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民确定为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选拨对象:一是劳动力年龄在18~60周岁内的本县从事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业主。二是在本县种植、养殖规模经营在两年以上并符合相关规定的农民。

建平县农广校把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申请表》、《辽宁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员登记表》发放到全县26个乡镇,让符合以上条件的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经营业主,到所在乡镇农业站、畜牧动检所领取表,填好后由乡镇农业站、畜牧动检所报送县农广校。审核遴选后确定为培训学员。

为确保教学效果,建平县农广校在聘请教师、专家时严格把关,遴选熟悉“三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有一定职称、资质的人员作为培训教师,成立一支专业高效的培训师资队伍。所聘教师在有理论知识的同时,都是在本行业某些实用技能上有专长的人,为了拓展选修课程,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针对性地外聘沈阳农业大学的教授讲师来授课,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培训的实效性。

3. 制定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根据培训班特点,分产业分班次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表,按照农时季节,实行半农半读、分段学习、分期实践、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异地培训与进村培训相结合、专家讲座与实地观摩相结合、开展培训与跟踪服务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农业系统培训。管理参照农业创业培训方式进行,实行班级管理,每班50人,确定1名班主任,实行班主任负责制,组织开班仪式、点名签到、维持课堂纪律、组织现场观摩、有奖竞答等等有关教学工作。集中室内培训8天,专业实用技术培训、田间课堂、观摩学习、知识竞答、经验交流、到企业或基地考察学习累计6天,后续跟踪服务1年,所有学员全部参加了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并有80%以上学员自愿参加农广校中专班。

建平县农广校还精心组织农业中心、畜牧局、设施农业发展中心的专家学者,结合三大产业,编写了《玉米创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建平县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东北细毛羊良种繁育技术》、《畜牧养殖技术》等培训教材及各种典型材料汇编10余种,这些教材,针对性强,因地制宜,通俗易懂,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了科学的技术基础。

4. 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方法。一是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方式。玉米产业因为相对集中,规模较大,推行了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和培训课程“三进村”;设施蔬菜产业规模经营的大户分布全县各个乡镇,相对分散,因此统一组织到农广校培训室进行集中授课;对企业拉动力强的养羊产业实现校企联合培训,其中2013年县农广校与建平金旺羊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训养羊产业50人。二是完善农民科技书屋、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该建立农民长期学习的主阵地,县农广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为项目区农民科技书屋送去了1000余册实用图书和2000片科技光盘。从而使职业农民学习经常化、便利化。学校还本着“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的目标,根据不同产业建立建设示范实训基地,组织职业农民现场观摩,实践实习,现身说法,示范操作,使职业农民的科技意识、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得到一步步的提升,为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

5. 完善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使职业农民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国家级试点工作,建平县加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第一节课制度、班主任职责、农广校职业农民培育学员守则、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及条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计划、资金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和对培训合格学员的跟踪服务制度及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制度等等,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有序化、制度化、系统化。同时加强了培训档案管理工作,把学员登记表、培训台账、学员培训档案、教师授课和培训效果评价表、跟踪服务卡;签到簿、考卷、职业技能鉴定相关表、培训班总结、试点工作总结、各种活动的图片及影像资料全部整理归档,做到了学员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电子化。

三、“3353”模式特点

“3353”在培训内容设置上,重点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以重点技术为主,选取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新技术进行重点培训,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培训手段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既有专家讲授,手把手教学,又利用现代音像设备、媒体教学,学员可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在培训方法上,注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采用三式(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三重(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三动(动脑、动口、动手)的培训方法培训学员。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面授、田间课堂、现场观摩、有奖知识百题竞答、外出考察、实训基地实践、实习等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这些培训模式、培训方式方法的运用为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畜牧生产实习工作总结范文2

一、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取得新突破

依托我县药化、皮制品、铜加工、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及粮食、畜牧、蚕桑、蔬菜、林果等主导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团深入企业、乡村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把我县科技创新与上级政策对接,帮助梳理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已上报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包括星火计划3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1项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7个,分别为重点新产品2项、支撑计划1项、成果推广1项、对外合作1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个,以及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目前正在准备申报2013年的星火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课题2项(分别为井冈蜜柚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白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U型滴灌技术开发和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火炬计划1项(多层柔性线路板)和科技惠民计划——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获批省级项目3项,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1个、对外合作1项和重点新产品1项;共获批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为二十几年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经费支持最高。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县光荣成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全国第一批及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试点县。

项目申报过程中,科技部扶贫团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扶贫团带领我局及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从政策分析、项目筛选设计、组织协调到申报材料修订、咨询论证准备,周密部署,细致跟进为项目组织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项目在京答辩期间,在我县挂职的副县长亲自带领我县答辩组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答辩PPT,使我县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及我省第一个试点县,获批项目资金1695万元。

二、科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的项目有3项扶贫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等项目。年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召开了科技项目实施座谈会,各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下步打算,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会议要求对实施的科技项目应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同时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有3项,分别为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县水产站承担的“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县科技公司的“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其中“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项目已在镇村建成蔬菜大棚10余亩,开展秋延后蔬菜栽培,目前示范的品种有进口油麦茶、速生大白菜、青皮黄瓜、芹菜、大蒜等,已带动该村农户发展蔬菜种植11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开展春提前蔬菜的育苗工作;“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才丰洞口水库、高市乡毫岭水库等在建立5个示范基地,推广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面积6500亩,实现一个生产周期单产亩增产65公斤,年亩增收节支360元;“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引进湖南隆回湘中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湘中一号、湘中二号等金银花优良品种。在乡新建示范基地3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今年试花期已实现经济效益28万元,年为社会提供务工费2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及邻村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绿色水稻的产业进程。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我县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在石桥镇樟枧村、乡村、怀忠镇新居村建立3个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推广“稻鸭共栖”模式;推广旱床育秧、塑盘抛秧等为主的水稻壮秧育苗栽培技术和以农家肥、堆肥等为主的培肥土壤技术;实现单季平均亩产452公斤,增产36公斤,亩增产值90元,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40元,亩增收节支130元,总增产粮食7200吨,总增收节支2600万元。二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150亩,从市场遴选出有潜力的早稻新品种22个进行了新品种选优展示,优选出了湘丰优402、新丰优206、淦鑫206等3个早稻品种,计划在2013年作为我县早稻主推品种。三是对我县绿色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能,使县晨风米业有限公司获得了2012年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并派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培训,获得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订单收购价格高出同品种市场价8%,每亩增收近100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劳动就业28人。今年以来,项目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会)4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70000多份。

另外,根据省厅安排,我县组织2010年科技扶贫项目单位做好了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积极做好了科技、人才、项目对接,使我县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聘请科技顾问,举办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

今年5月,举行了科技顾问聘任仪式暨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活动。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等8位药品、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县科技顾问;举行了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后,详细介绍了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下一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回京后还相继介绍相关企业来县洽谈对接。

2、聘请科学发展顾问,举办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

今年6月,举行了科学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及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邀请到曾在我县挂职扶贫的各届扶贫团重走扶贫路,聘任了杨起全副院长等7位同志为县科学发展顾问;召开了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科学发展顾问们对我县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等方面与与会领导和单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在科学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整合资源,尽顾问之所能。我县科学发展顾问在今年各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咨询论证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

3、联系铁皮石斛项目洽谈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今年6月,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联系到铁皮石斛项目洽谈组——大学教授一行4人到我县考察,就在我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进行了现场调研,经初步考察,我县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种植,且具备了种植所需大棚等基础设施,并于今年10月再次到县考察。由于铁皮石斛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且前期投入高(每亩仅苗木投入为8-10万元),初步决定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租凭6个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种植示范,通过示范带动附近农户发展种植铁皮石斛。据当地种植效益,每亩可达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引进示范成功将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招徕绍兴留学生创业联谊会到县考察

9月,省绍兴市留学生创业联谊会赴县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县政府县长、副县长陪同,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组织了调研活动。首先到白茶基地、皮革、科技数码参观,之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听取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介绍。联谊会一行对我县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誉,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对特色产业产品打开市场提供支持。

5、大学研究生到我县实习

7月,大学硕士生3人一行来到我县大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帮助科技局完善科技网站,还到中医院、医院等四个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查看网站运行情况,了解相关网络问题,并在禾川医院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业务网站,最后还到乡长富村了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通过四天的工作,大学硕士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肯定。

四、科技成果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人民医院的有关项目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数码有限公司的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着手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公司的U型滴灌项目及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带吸引电钩在腹部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2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提升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大蚕桑、蔬菜、畜牧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扶持县域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入园入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药化、机电、铜加工、皮革、卫浴等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基础及外部资源,从技术、组织两方面着手扎实有效实施科技惠民项目,着眼长远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探索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