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快乐语文
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有充满激情、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对学生的感情的表达特别的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的地方,它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感情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师更要在导课、阅读、写作各方面采取快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进来,感受到学习初中语文的快乐感受。
一、快乐导课
导课是初中语文课堂前的一个准备活动,它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埋下了伏笔。导课可以创造欢快、有趣的氛围,引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让学生慢慢地推进到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在导课的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用音乐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生对音乐是非常感兴趣的,美妙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融入课堂。例如上语文课本中的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在进入讲课前先放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仿佛感觉到春天就在身边,联系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慢慢地融入到这篇文章中来,顺利地来学习这篇文章。
(2)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之前的文章和结合将要学习的课程,用提问问题的形式切入进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程的重要思路。
(3)用观看电影短篇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电影生动形象的表演和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激起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随着电影短篇的引导就融入到文章里面去了。
(4)用讲名人志士故事的方式引入其中。名人的故事中含有一定生动形象和有意思的情景内容,能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故事的讲述对引发学生的兴趣意义重大,能使他们贴合文章的内容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快乐阅读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
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如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三、快乐写作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单一,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试想,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呢?所以,首先要解决没有东西写的问题,把作文教学和生活接轨,植根于生活,让作文内容生活化。
(1)快乐的校园之旅。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们曾利用大课间仔细观察过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一起观察过校园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在校园里也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2)收藏生活,回放快乐。我的成长故事、我的班级故事、我的家庭故事、身边的平凡人物。当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交锋碰撞,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下锅之米”,做“有米之妇”,解决了“没的写”“不会写”的问题。时时留心,生活处处皆素材。生活的真实让作文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享受到创作的快乐。
四、快乐活动
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教学,我们必须打破课堂的界限,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小世界浓缩社会大世界,可以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文朗诵比赛;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例如《两小儿辩日》《刷子李》《泥人张》《范进中举》等等,凡是能编排成课本剧的都可以编演。在活动中,学生异常活跃,高高兴兴,快快乐乐。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2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重大,通过导入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打开他们的思路,引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事先设计好课堂导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来进行每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很多。下面,笔者对常用的几种导入法进行探讨。
1.音乐导入
初中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就可以通过播放比较有乐感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然后在欢快的氛围中以良好的心态去感受课文内容。目前,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新课文都很适合采用音乐导入的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解《看戏》这篇课文时,就可以播放一些京剧作品来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戏曲的同时,调动起兴趣来,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类似看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奏融入到音乐中,再慢慢融入课文内容中去。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2.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常用的导入方法。在教授那些激动人心的课文时,教师要巧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再配合恰当的手势和感情丰富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师在讲解古代诗歌《观沧海》时,就可以巧设以下情境进行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表现祖国大好山河和自然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跟着播放的画面一起去感受大山的豪放,一起去体会河水的宁静。然后,教师富有激情地引出古代诗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浪漫世界,去感受其中的意境吧。学生们被教师这么富有激情的导入所吸引,很快就会激起探究的欲望,也很想去体验课文中的那种情感和诗情画意,从而调动起了学习的主动性。
3.故事导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初中生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尽可能地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教师在设计故事时,一定要把故事情节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吸引下,慢慢地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去理解课文的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热爱生命》一课时,先设计以下故事情节进行导入:一个平时成绩特别好的高三女学生,很快就要参加高考了,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考取一所名牌大学,前途不可估量。但在高考前的一个晚上,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她与同学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跳楼自杀了。教师讲完导入故事后,问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了解了什么、感悟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来谈谈对待生命的态度。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热爱生命》的内容中。在对课文内容作详细了解后,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就会了解得更完整、更全面,也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4.悬念导入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3
一、微写作的概念
微写作便是微型写作,是一种篇幅小,耗用时间短的一种写作形式。微型写作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小说、戏剧、诗歌等文体,微写作是一种比较随意的创作,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微写作。微写作的写作内容很丰富,作者可以自由发挥,通过简短的描述让观看者了解整件事情。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或者是对友人的祝福都可以被称作微写作,微写作注重的不是作品的篇幅而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说微写作能够很好得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而阅读的人则能够通过简短的作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微写作的几点要求
(一)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
传统写作的限制很多,而微写作的写作要求就比较简单,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对于学生来说,微写作比传统的写作要更加有趣,在微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写出自己内心所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内心的一些感触,总之,微写作的范围很广泛。微写作的写作环境十分随意,就像是在诉说内心的话语,类似于老朋友之间的交谈。在微写作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很好地进入写作的状态,但是在传统写作课时,学生对于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是无从下笔,很长时间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切入。教师在开设微写作课堂的时候,要注意支持学生表达内心真正想要说的话,真实的记录之间的情感,学生在微写作的时候才会真情流露,唯有如此,才能够达到微写作训练的要求。初中语文老师在开设微写作课堂时,要让初中生在微写作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尽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对于一件事情自己最想要表达的内容。
(二)微写作要贴近学生生活
写作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学生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写作的素材,能够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对令自己难忘的人或事进行描述,这种微写作会让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初中语文教师在开设微写作课堂时能够为初中生讲解知识要点并且灵活的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只有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才能够逐渐的加强学生微写作的能力。我在给学生开设了微写作的课堂之后,学生就经常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一样的事情在不同学生的笔下就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前一阵时间发生了对于老人摔倒到底应不应该扶起来的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观点,虽然写作的篇幅不长可是学生的观点都特别的明晰,有着自己的判断和分析。真实的生活经历才会让学生写作的时候有感而发,才会有着学生自己的认识,写作离开实际就成为了小说,就成为学生比拼想象力的过程了。所以教师在微写作的课堂上要能够从生活中取材话题,设置写作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有宣泄点。这样学生的微写作才可以正常的进行,学生写出的作文才能更加吸引人。
(三)微写作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取材于生活的微写作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而且初中语文教师开设微写作课堂的教学形式也要丰富多彩。富有趣味的微写作更能够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微写作的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对于要写作的话题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让学生做笔记、记录生活感受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能力。仔细地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发现很多适合微写作的素材,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在逐渐的积累中慢慢提升了写作技巧。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
三、微写作的特殊意义
和其他的写作模式的差别较大,微写作以其靠近生活、反映生活实际情况被很多初中生喜爱。很多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并不高,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微写作的素材取自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学生都有话可说,虽然写作的水平并不是很高,可是表达的情感是很强烈的。微写作的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重新拾起对初中写作的热情,能够通过微写作这个方式让初中的写作课重新受到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在讲授微写作的同时不要忘记将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生活。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4
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几乎每位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榜样,如岳飞、诸葛亮、袁隆平、保尔・柯察金、霍金、凯伦・海勒等。这些令他们崇拜、学习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初中生通过课外阅读所认识的。当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与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从而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起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出灿烂的人生之路。因此,初中生应“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初中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格言就深入人心。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也举不胜举,比如匡衡凿壁借光、王融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对于这些名人读书故事,我们可以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热爱热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鲁迅,大作家老舍、巴金、冰心等等来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效增强阅读能力,才能提高综合素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催化剂,能调动内在的潜力,所以要让初中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去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故事激趣。很多同学都爱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同学们往往情绪高昂、迫不及待,伴随着老师娓娓动听的声音,同学们早就身临其境了。正当同学们听得入迷之际,教师戛然而止,并抖出包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书上分解。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初中生推荐出相关的书目,想知道结果就读某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你们呢。这样让同学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新奇,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2、网络阅读激趣。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网络阅读的优势不言而喻,并且初中生对网络十分喜爱,我们应因势利导,列出书目,让初中生正确选择,进行网络阅读。我们注重引导,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不要“谈网色变”。
3、谈读书感受激趣。教师读书中的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是宝贵的经验,要适时的向初中生讲述。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初中生对书中人物的崇拜,这样初中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通过活动体验激趣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路上的探索者,同时更渴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是每个学生的共同心理。针对学生这种心理,图书馆应创设各种机会,搭建多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经常举办读书心得征文评选,选出佳作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收集素材,确定刊名,撰文画图,设计版面;组织学生参加故事剧本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才能,并在活动中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腾起不断努力的希望,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推荐方法,引导阅读
初中生有了兴趣远远不够。有的初中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马虎虎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摘抄积累,吸取技巧,没注重方法。显然这样的读书是不可取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读,而且合理分配时间会读、爱读,读出效果。阅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谈常用的几种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针对初中生在课内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如:学习了《给巴特勒的信》一文,为了让初中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作者,向初中生推荐了《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让初中生从作品中去了解作者。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精读,就是精思熟读。读法和要求是: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这就是说,精读要从部分到整体,由整体到部分,反复研读,领悟精义。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为今后工作和深造奠定基础。朱熹说:“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要善于学会将厚书读薄。鲁迅先生读书坚持“五到”,即“口到、心到、眼到、脑到、手到”。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勇于创造,从而标新立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阅读的一种渐臻佳境的境界。学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思考,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善于将所读之书进行概括、浓缩、抽象等,找出知识的精华,培养阅读概括的能力。
3、速读法。速读,就是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做法和要求是: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速读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说明了笔记的重要性。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好储备。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读书活动,展示成果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6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资源进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具备短小精悍特性的微课程在当下信息化和网络教育时代下应运而生,教育教学中数学课程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就使得微课程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课程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终端进行学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同时自身生动形象的特点吸引了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更加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任务、学习的难易以及目前学习的效果等自定步调学习,不但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升。
一、微课程在数与代数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三个部分。数与式这一部分内容重在强调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理解代数式的表述功能,建立符号感,同时理解运算的意义,强调运算的必要性。这部分内容的微课程设计应用要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数感与符号感并能体会对立统一的思想;方程与不等式这部分内容调方程与不等式的模型思想,也就是说如何从现实生活中去把问题进行抽象,用这种方程的形式和不等式的关系找出来,最后运用到现实问题。这块知识内容的设计应用目的在于学习者在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形成建模思想与形成划归思想,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函数部分的内容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掌握函数这一研究变量关系的方法。函数是初中数学数与代数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微课程在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微课程同初中数学结合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建立模型。微课程强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形象生动的特性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其自身的特点适用于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的学习,并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符号意识以及模型思想。
二、微课程在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应用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领域有图形的认识、变换、图形与坐标以及图形与证明,微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必须以图形为纽带,注重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逐步感受到空间与图形同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其中的文化价值,体会出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在关于学习内容中指出,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象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图形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传统的数学教学在这一领域较为薄弱,仅靠学生的想象去感受空间观念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学习兴趣的不高。微课程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知识内容,比如图片、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等等,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生活空间中的数学,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逐步提高,而且空间能力与想象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进入初中的感受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体验;教学效果;分析;
一、前言
前苏联的音乐心理学家苏霍姆林基和捷普洛夫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都做过研究。前者认为,音乐教育主权是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的美的能力。”后者认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与前提。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而不是纯粹的技能训练。所以,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即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这不仅是音乐技能发展的基础,更是完成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的原动力。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内涵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是疏通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
三、初中音乐背景下的参与体验式音乐学习策略
根据音乐作品和教学内容,在恰当的学习目标的导引下,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认真聆听音乐,培养其音乐感受能力,为下一步参与做准备;随着视唱、听音和乐理教学以及必要的律动练习,培养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音乐记忆能力;再进入音乐实践活动(演唱、演奏),进行音乐创作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初中音乐实施策略
1 初中音乐内容。
从总体上看,初中音乐内容安排份量过重,缺乏弹性,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基本任务定为:从农村中学实际出发,适当增加音乐教学中思想教育、国情教育、家乡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比重;加强音乐教学的感受性、实践性,适当减轻教育内容的难度,补充现行教材中缺乏的器乐教学,创造性音乐活动等内容,补充部分乡土教材,如民歌、戏曲等。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
2 情感体验和聆听音乐是引发学生感受音乐的先决条件。
演唱、演奏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唱、奏技巧必须服从情绪。尽量采用轻声唱法,注意保护声带,指导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听音、视唱、律动既是感受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为参与活动做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它必须结合每堂课的中心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又是相互独立的。在音乐教学中,由于每堂课的内容、形式不同,可有所侧重与选择。其教学成功的关键是:
3 深化教学变式。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教唱歌曲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它是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为学生的音乐感受提供了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欣赏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通过欣赏,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以达到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兴趣,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的目的。歌曲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歌曲表达的艺术美,在歌声中追求美的和富于感情、表情的歌唱。这其中必然也伴随着歌唱基本技能的学习。具体解决唱喊问题。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绪,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所以识谱知识与视唱练习的教学应在感受和激情的基础上,结合演唱(奏)、律动等活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