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1
一直以来,校本研修被看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更是职前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加快自身成长、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是以教学视频案例为载体,通过视频标识工具来完成的。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在现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省时省力,是职前教师非常受欢迎的校本研修模式。
【关键词】 视频标识技术;职前教师;教学视频案例;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56—04
一、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
内涵、目标和意义
所谓校本研修,“研”是指教学研究,“修”是指教师进修。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本的各种教研、学习和进修活动,是校本教研的拓展与延伸,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1]。
职前教师是指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就是职前教师以学校为基础从事的各项教研学习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完善职前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加快自身成长、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职前教师必须重视并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开展校本研修。职前教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对国家未来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很有必要,也有其实际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视频标识技术也就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这种模式也符合当今学校的现实条件,且不论是在本地环境下还是在远程环境下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节省时间。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这是当今比较受欢迎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模式。
二、视频标识技术和教学视频案例介绍
所谓标识,一般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材料时做出标记,把相关信息增加到已有的材料上,这种行为能引起阅读者对标识内容的深度思考,从而促进有效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发生。在传统的教与学环境中,学习者会在教科书和讲义上做笔记来帮助深度理解文本资源,如突出强调某些词与句、基于上下文进行组织总结、画概念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传统标识行为。 视频标识是指用户在观看视频获取信息时,伴随的对视频片段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评论发言等一系列操作行为。笔者所指的视频标识区别于传统的视频点播技术的评论方式。传统的视频点播系统的评论是针对整个视频而言,用户在观摩整个视频后,对视频的一种整体评论。这里的视频标识技术采用的是片段注释,即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随时对视频片段进行标识,可以自主选择一定时间片段的视频进行标识。视频标识技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依托视频标识系统软件来完成。
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有多种,笔者选择比较符合本文实际的定义,即教学视频案例是以教学观摩、教学研究为目的, 以视频为主要形式, 全程记录某一真实教学活动, 并利用网页技术制作的集成了教学案例各类材料( 主要包括文本、图片及视频材料) 的超媒体教学案例[2]。从这一定义也可以看出,教学视频案例不再是简单的课堂录像,而是案例设计、教学研究、课堂互动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就是以这样的教学视频案例为基本载体,依托视频标识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原理,实现对职前教师教学研修的目的。
三、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一)职前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校本研修
教学设计是一名职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对于一名职前教师来说更加重要,它是职前教师获得教师资格必备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师范院校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等类似的相关课程,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课程仅仅提倡技能培养,而忽视或者淡化了对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3]。怎样培养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直接和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就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可以让职前教师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各种实习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些高校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预设一些助研助教的岗位,提供给职前教师进行训练培养,让他们自主设计教学,自主开展教学研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2. 职前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要求校本研修
具备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并不能有效说明职前教师能够从容地胜任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强调传统课堂的教学基本功,似乎在信息时代下忽略了这一概念,其实并没有忽略,反而信息时代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要求更高[4]。信息时代下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这些来看,信息时代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比传统课堂要求还要高很多,因此也对职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职前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可以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基于学校的教学实习可以让职前教师充分体验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情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3. 职前教师实现自我完善、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要求校本研修
职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完善。成为合格的教师后,在职业生涯中还要有自己的规划,即迈进专家型教师的行列。在这种变化的征程中,职前教师必须尽早规划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职前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专业化的发展同样要求校本研修,并贯穿于职前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综合素质永远保持前列。
(二)当今技术发展所引起的教学变革的要求
当今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变革,同时也引起了校本研修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研修方式一般是观摩讨论和文本案例分析,观摩讨论不便于记录,而且教学的过程转瞬即逝,中间夹杂的师生的情感交互都无从体现,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传统的文本案例虽然内容丰富具体,但是无法掺入教学情境,显得枯燥,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作为一种再现事物全过程的良好手段已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频案例能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包含文本案例的一些特性,又掺入了教学情境,显得更加逼真。笔者开发的视频标识系统还能够对视频案例进行片段标识,实时再现教学过程。这一切都说明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具有其他研修不可比拟的优势。
四、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可行性分析
(一)职前教师的积极性
职前教师的积极性是顺利进行校本研修的先决条件。职前教师怀着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梦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同时传统的校本研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到厌倦,对新型技术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方式充满了好奇,他们自身的内驱力会让其积极投身到教研中去,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职前教师的积极性还体现在可以调动集体的力量来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职前教师的校本研修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力量。在一般学校中,职前教师可以利用的人员主要包括职前教师本身、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技术人员。他们的分工主要体现在表1中。
表1 职前教师校本研修队伍人员分工
[人员分类\&职前教师\&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技术人员\&主要任务\&试讲课堂,提供原始素材,自身学习训练\&案例评价、引导、分析、推广、应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如获取教学视频\&]
(二)技术上的可实施性
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校本研修平台即视频标识系统的开发。
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设计案例,根据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将体现教学核心价值的典型案例有机地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二是由职前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并指定一些学生和教研专家听课,技术人员全程拍摄录制教学视频,这是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环节。
视频标识系统的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核心是实现对教学视频的片段标识。系统含有大量的教学视频案例,并拥有按视频形式和案例形式组织分类、标识的搜索查询功能、标识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等功能。视频标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和教学视频案例库效果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三)设备资源的可靠性
利用视频标识技术来进行校本研修需要设备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服务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硬盘,大量的视频资源存储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客户端通过访问存储在数据库的视频地址来读取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访问的速度。技术在发展,这些硬件在教育方面应用越来越普及,性能越来越可靠。软件方面核心是视频标识系统,可以说硬件和软件的可靠使用有效保证了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
(四)经济上的可支撑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电子产品的性能,批量生产后价格越来越便宜,这对于学校购买各种设备不再是天方夜谭。另外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教学,鼓励教师利用新设备新思维新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以说经济已不再成为教学研究的拦路虎了。
五、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方式
(一)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
职前教师通过观摩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案例来加强学习和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注意到的细节在视频上却能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观摩自身的教学视频,职前教师能有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优势之处加以强化发扬,对不足之处加以反思并促进改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方式可通过图3来表示。
图3 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方式
(二)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
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他们对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策略的理解都有其独到之处,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能够将经验策略总结与教学视频案例相结合起来给予职前教师最有效的指导[6]。这种指导具有的重要意义是: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给予恰到好处的评论,评论之后再给出实质性的建议。这样的研修方式无疑大大提升职前教师成长的速度。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的研修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四部曲来进行,如图4所示。
图4 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方式
(三)学科同行讨论交流
与自行观摩反思研修和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相比,学科同行讨论交流研修方式来得更加直接。学科同行对教学的熟悉程度应该更加深刻,他们通过对比能够很快发现教学上和技能上的缺点,从而能够很直接地点出要害,这对于职前教师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召集同行进行访谈座谈,针对某一教学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邮箱、QQ、MSN、微博等多种方式互动,这种校本研修方式也是很多职前教师优先考虑的。
(四)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
前三种方式均是基于观摩方面的研修,虽然也是利用视频技术,但更多的采用的是视频标识系统中教学案例库的功能,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的研修方式则是深入到教学视频内部去剖析职前教师的教学。
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就是学生根据教学视频,任意选取时间段对视频进行标记,标记的时候给出自己的一些注释评论,提交以后即保存在数据库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任意地对每个视频的任意片段进行标记。当所有学生对一个视频全部标识完毕后,职前教师可以搜索到该视频的全部注释,这样就能够全面具体地掌握学生对视频片段的评论与看法,找到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而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出反思。这种来自学生标识的研修方式无疑也是职前教师所需要的,因为教学的最终效果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来自学生标识的方式更贴近一线课堂,更具有参考价值。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研修方式的情况如图5所示、职前教师查看学生标识信息如图6所示。
图5 视频标识
图6 职前教师搜索视频标识列表
六、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分析了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并重点论证了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几种方式。这些方式为职前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给了良好的途径。视频标识系统为研修提供了大量规范可操作的教学视频案例资源库,基于视频标识技术下的校本研修为职前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再深造、再培训和再完善的平台。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的指导、同行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标识为职前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舞台,它必将对职前教师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牛冬梅. 深入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2] 谯小兵. 对教学视频案例定义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
[3] 张豪锋,王娟. 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J]. 理论探讨,2008,(4).
[4] 孙众. 职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能力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1,(7).
[5] 齐振国,荆永君.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
[6] 齐振国.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6):85-88.
[7] 吴郑红. 教学视频的语义标注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4).
[8] 周勇. 校本研修现状观察与视频案例研究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
收稿日期: 2013-02-25
作者简介:王会霞,硕士,副教授,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438000)。
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探索
本学期我校教务处紧抓教学常规和教学管理常规的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引领、管理功能,继续依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实施,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促进学校教学管理上台阶。
1 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
我校在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的管理制度,创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强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构建能够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要加强开发校本资源建设,服务课堂教学,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要加强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学校要在网络社区与校本研修远程引领式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数学教研活动,切实做好数学学科校本研修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修方案,定期开展教研组教研和个人教研、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课改论坛和公开课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2 继续加强数学学科建设
教研室继续以学科教研基地学校为依托,构建由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学校教研组、本校优秀数学教师共同参与的数学学科教学专业指导共同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研、数学教师培训研讨等活动,提升数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数学学习非常喜欢,他们喜欢的是老师的民主授课,反对教师满堂灌,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这大大激发了老师的信心,要把这个课题深入持久的研究下去。
3 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本学期学校数学组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督查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校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试点,学校教务处加大了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力度,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鼓励数学教师学习借鉴已有的先进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微课程、生态课堂、适性课堂、讲学稿、学案教学等,但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力争使学校的数学课堂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各位数学教师要善于总结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在上一年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方案,加强实践。教研室加强对各实验学校的服务与指导,定期召开观摩研讨会,推广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对部分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加强听课、评课,研究教学模式,来达到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召开经验交流会。本学期十一月学校开展“示范引领,共同成长”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辐射主题活动月,其目的在于使每位数学教师都能发挥骨干作用,为发现和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让更多的数学教师得到锻炼和进步。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在课堂上能与教师大胆对话、提问质疑,学习中与同学热烈讨论,互相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小学数学开展学课标用课标“立规矩、养习惯、长见识”落实学科教学常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完成学校初赛活动,到12月学校将举办数学课堂教学比赛、说课比赛和数学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本学期结束前举办数学学科青年教师跟踪听课指导活动。小学数学起始年级教学研讨选派学生参加全区合唱比赛,数学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训练指导工作。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3
一、加强研修工作的管理。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研修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高亚真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王艳华为副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网络,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切实抓好研修管理工作,认真布置研修活动和检查考核,使管理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为了加强教师的学习,学校花大力气,为各备课组增配了21台电脑,并全部连上互联网,使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加强网络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为各年级组增设了网络管理员。
二、校本研修整体情况
本学期继续以“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创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所有教研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集体备课、研讨课”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提高广大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开学初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各项活动安排具体。计划的可操作性强,执行起来容易,便于检查,便于管理。印发了“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教研组、备课组成员一览表”、“乌伊岭区中学师徒结对表”、“教研课日程表”四个计划性的表格。
2、保证每月至少有一次业务培训讲座。针对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全校老师及时了培训,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
3、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全员文化课测试及文化理论考试,组织专人评卷,测试成绩存入个人研修档案。
4、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钢笔字测试。
5、由于校址搬迁,新楼的计算机教室设备没有安装到位,本学期计划的汉字录入测试及现在教育技术测试没有如期进行。
6、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每次都尽可能多的派出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本学期派出7名教师赴金山屯参加“国培”经验交流会,派出14名教师赴铁力参加全市中考质量分析会。
另派出高颖、潘增华、田华三名教师分别到哈尔滨、石家庄、北京参加国培。所有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都将要为全校教师做报告或者讲示范课。使他们在外学习的收获在我校遍地开花。
三、常规研修制度化
1、鼓励教师自主研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学习,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函授学习等有力的推动了教师的研修工作。
2、学校规定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研修活动,或者以备课为单位,或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规定了校本研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其中:每周一第三节课为史地政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周一第六节语文组;周二第六节英语组;周二第七节理化生组;周五第三节数学组,地点在会议室。在规定的校本研修时间内,校领导全面进行检查,保证研修成效。
3、为新教师安排了专人指导,以拜师带徒弟的方式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本学期在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和指导下,组织参加国培经验交流会的教师杨海萍、田华、李加民、林志萍、侯兆坤、张晶华分别讲了一节示范课。
本学期由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一次大型教研展评活动,这次活动中选定由林志萍老师主讲,全体数学组教师进行评课,全体教师观摩并写出评课报告。
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4
关键词: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引领(呼唤);农村学校;校本研修
“供给侧改革”是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来的。十以来,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公平、立德和改革,解决均衡与公平问题、质量和效率问题、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问题,国家需要与个人期望问题。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指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丰富教育供给结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推进教育从“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的转型,并逐步替代和打破原有单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课程资源、僵化的考试评价,使我国的教育能更贴近学生的个性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工作,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养螺旋式提升,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什么是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研修”:《辞源》上说“研即学习、遵循;著作、撰写。修即磨、碾;研究、探讨”。所谓“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学校自身力量、资源优势为主要依托,在学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在同伴相互影响下,进而在专家的指导与专业引领下,由学校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师教育与教育研究有机融合的促进教学的过程与活动。
一、校本研修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是校本研修的目的: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体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2.“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校本研修是学校及教师实际教育工作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并非由专家指示的问题,甚至是看起来很微小、别人以为很肤浅,但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校本研修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应促进教师的发展。3.“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以学校为主,以教师为主,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训,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校本研修”三大要素
(一)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即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分析过程。自我反思是建立在教学经验基础上的,是校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校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二)教师小组:同伴互助(共同发展),是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建立在教师的合作基础之上,力求通过合作互动、相互影响,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那些尚未形成教师学习型组织的、教师个人自发的研修,一般难以凸现“校本”特点,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校本研修。(三)教育专家:专业引领(专业提升)。校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校本研修虽然基于学校,对学校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提升却不能缺少专家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
三、新时代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意义
1.体现教育均衡与公平:办好学,让每个孩子上好学。2.实现质量与公平教育: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3.实施智慧与高效教育:讲究教育策略与艺术,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教育理想与完美生命: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伟大事业,在教育过程中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实现其美好。
校本研修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措施。但农村学校大多由于地处偏僻的农村,无论是硬件设施、师资水平还是生源质量相对城镇学校来说相对较弱一些;因此呼唤农村学校的深度校本研修显得尤为重要!发挥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团体力量,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逐步改变研修形式化、程序化、浅层化现象,不断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四、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现状
(一)认识误区,重视不够,观念陈旧
一些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校本研修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观念陈旧。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校本研修的价值取向模糊,指令性、应检和追风型研修在农村学校比较普遍。在一些教师眼中,校本研修就是一种对行政命令的执行,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视校本研修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不是“我要求参与”,而是“被安排参加”、“被迫参加”。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校本研修,是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
(二)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点状、片段式,缺乏系统设计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没有及时反思,更没有进行透彻、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大多数学校的校本研修还只是一般性的听听课,流于形式的议一议,没有什么主题,到学期末老师们只是应付地写一份教学工作总结;大部分教师认为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和提高课堂教学也并无直接关系,更多只是应付检查或评比时的点缀。其次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个人难于解决,而又孤立无援,便会产生退缩和懒惰心理。由此以来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因为机制不健全和认识误区等因素的影响,只能低水平徘徊。
二、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对策
(一)校长重视,立机制,强化措施
校长要提升教育观念,构建以校为本、以研导修、以修促研、研修一体,互生共荣;引领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规划校本研修内容,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创新校本研修方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有利于教师研修的氛围,如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尊重激励等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使教师感受到只要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就能实现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让每一位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校本研修中的受益者;从“要我研”转变为“我要研”,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校长不仅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应是校本研修的引导者和学习者。校长也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校本研修的真实情况,引领教师提高研修能力,与教师共同成长;要给教师在进修、培训、理论学习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为研修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保障。为此,做到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构建校本研修制度体系。二是要强化措施,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要通过学校强有力的校本研修制度的落实,来强化规范校本研修行为,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由被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最后形成习惯,达到教师将校本研修作为自己的一种工作,生活状态的境界。三要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服务机制,使校本研修长期持久地开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研修成为教师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校本研修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教师的发展潜力是由教师的反思力决定的。教师应“吾日三省吾身”:我需要研修吗?我需要什么样的研修?我的研修能做什么呢?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围绕某一典型课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观点进行剖析,使研修不再只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探讨问题;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思考,乃至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目前适合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如下:1.自主研修。自主研修的方法主要有读书、撰写反思等。不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更要广泛阅读专业之外包含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类的书籍,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吸收优秀的知识沉淀,充分领悟知识结构的脉络与延伸,才能做到自己教学的厚积薄发,才能走出守旧的桎梏。另外撰写反思也可以帮助自己不断整理教学的得失,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达到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目的。2.集中研修。集中研修是农村学校研修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集体智慧研究解决“难题”的“大会战”。还可以根据县域实际,按划定的片区,各片区集中研修活动,可由片区学校轮流承办,承办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研修特色,教学工作亮点,确定教研主题。如优秀研修团队活动展示,优质课交流研讨活动,研修成果经验交流活动等。3.团队研修。团队研修具有同伴互助的资源优势,具有问题课堂化的特点,具有研修交流共长的特点。团队研修值得借鉴的是观课议课和集体备课等。观课议课要以团队的研修主题作为观课时的关注点,议课时围绕着研修主题以及课堂上学生学习状况为依据;以平等对话的交流方式对授课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接地气”的沟通和探讨,无需阿谀奉承和“蜻蜓点水”式泛泛而谈;最终达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再不是大家在固定时间、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集而不研”的简单应付,草草了事。4.网络研修。网络研修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网络开展的交流、学习、论坛等研修活动,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信息化、主题式校本研修现已成为主流。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有研修博客、QQ论坛,欣赏式探询工作坊(集散教学精彩的校本研修活动),群策群力工作坊,“教学小现象研究”工作坊等形式以及许多研修茶座就是一个完全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而专门建立的,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提供平台;并在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中相互切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
(三)专家引领、骨干教师指导,校本研修螺旋式提升
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5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从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信息化时代中学政治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形成了可喜的发展形势。这些中学政治教学网站针对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教科研主题、学习素材类事物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组织、,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资源建设 推进资源呈现方式变革
2004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其中尤其强调信息化资源建设,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起到了信息传递、沟通、共享的作用,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中学政治教学资源建设紧紧抓住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存取的方便性、交互的实时性等特点,已经有更多的包含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类型的具有分类科学、管理方便、实用性强、共建共享等特征的网络资源库建设起来,这些网络资源库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试题、中高考复习、素材资源、课程改革等可直接使用或二次开发的资源,为当前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平台和资源平台。但中学政治专业资源网站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1)建设主体实现多元化,但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在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课程资源实现多样化,但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资源数量虽然众多,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3)建设平台实现动态化,但资源建设标准不一,与《学习对象元数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等建设规范还有一定距离。这些问题也在制约着中学政治专业资源网站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例如,思想者园地网站(http://)作为目前最大的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站,成立于2003年9月,目前拥有各类教学资源1 300 000余条,注册用户超过100 000人,资源点击更是超过36 000 000人次,网站设置了教学设计、教学试题、教学课件、高考园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文本素材、视频资源、图片图表等十多个栏目,极大地方便了资源的直接使用和二次开发。该网站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动易公司的BizIdea商业版程序,在资源的搜集、整理和、注册用户的注册和管理、搜索的简易快捷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再如,思想品德课教学网(http://)依托于思想品德教学研究会的雄厚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拥有功能强大、内容齐全、实力雄厚的网络资源,以人教版、粤教版、湘教版、陕教版、鲁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版本教材资源为主,全站设计了试卷、教案、课件、中考、视频、备课室、论坛、博客等多个精品栏目。网站以资料全面完整、信息覆盖面广、内容新颖独特、视野开阔等优势,深受广大政治教师喜爱,网站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已拥有超过120 000 的注册用户和超过2 000 000 人次的浏览量。此外,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http://)、政治自助餐(http://)、思想品德教学网(http://)、精品政治教学网(http://)、小憨教学资源网(http://)等网站都是中学政治教学资源网站建设中的佼佼者,为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平台。
二、加强网络研修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它不仅颠覆了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超越时空限制的优势更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绝佳的支撑平台。
1.推动集体备课方式的变革
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往往受到时间、资金、区域等因素的制约,而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体备课形式则克服了这些弊端,从而给更为高效、快捷地开展校内、校际甚至地区间的集体备课提供了技术平台。
2.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变革
顺应网络发展的潮流,各地区、各学校建立了众多的名师工作室网络平台。在这个网络平台中,教师可以相互展示和分享教学资源、教学反思、教学经验等,还可以进行在线同步或异步的课堂诊断,从而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教学协作,充分放大了名师效应,为教师群体性专业成长提供了支撑平台。
3.推动课改培训方式的变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师在课改理念和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改培训方式采用专家讲座、课例研究等机械式、填鸭式的方式,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培训部门建设的网络研修平台除了具备传统课改培训的形式外,还增加了诸如视频授课、在线提问、课例研讨、作业提交等新形式,在这种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培训模式下,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课改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新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的实效性。
例如,姚敬华、沈雪春名师工作室(http://.cn)依托吴江市高中政治学科发展中心和苏州市高中政治学科研究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考试园地、教学科研、学科交流等网站栏目形成了对苏州地区的学科辐射,提高了工作室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此外,钱五海(http://)、张文军(http:///zwj/)、吴友华(http://)、施淑华(http:///ssh/)等名师开办的工作室网站无一例外地成为了课程资源、发展动态、发展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这不仅促进了名师的再发展,而且为青年教师的阶梯式成长提供了网络平台。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cn)、新思考网(http://)等专业网站搭建的“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了政治教师群体的课改通识和学科素养。这些网络研修网站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从教师层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网络教研 构建教育科研发展平台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师科研能力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支撑。网络教研弥补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真正实现了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研员与教师、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同步与异步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形式:(1)依托各类出版机构建立的以教材出版信息、动态新闻、课程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教材网站。(2)依托各地教育局、教研中心等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区域性教研网站,内容涵盖了本地课程资源、课改动态、赛课赛教、教研成果等内容。(3)依托地区、学校、个人研究课题建立的以课题立项、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和结题信息等为主的课题研究类网站。(4)依托学校政治组设立的以展示学科新闻、学科动态、教学科研、课程资源等为主的学科组网站。
例如,南京教学研究室的中学政治频道(http:///zxzz)强化教研优势,设置了教研动态、教学研究、考试评价、项目课程、教学资源、时政述评、队伍建设等精品栏目,全方位展示了南京在中学政治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动态信息和最新教学资源,对南京乃至全省政治教研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无锡政治教研网(http://)、武汉政治教研网(http://)、富阳市中学政治教研网(http://)等教研网站以其鲜明的教研特色,对促进地区、学校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嘉兴市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积极打造嘉兴市高中政治学科基地(http://60.190.139.43),以学科基地建设推动学科组建设,设置了考试园地、课件教案、基地建设、时事政治、图片视频、二次文献、沈老师在线等精品栏目,既展示了学科组发展成就,也充分展现了学科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中学政治学科组网站建设提供了重要参照。桐乡高级中学(http:///tgzzz/)、广东实验中学(http:///)、上海市东方中学(http:///zz/)等打造出了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学科组网站。当然,在所有的教育科研部门和学科组建设过程中都围绕着教材而展开,教材出版单位也相继推出了网络平台,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高中思想政治(http://.cn/sxzz/)和初中思想品德(http://.cn/sxp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http://.cn)初中思品栏目等为建立基于中学政治教材的资源网站和教研网站提供了借鉴。
四、加强个人研修 搭建教师幸福成长平台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通过学习和应用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创新应用教材。通过网络不断获取教学所需的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资源,通过资源呈现方式的变革,不断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信息化情境中学会归纳知识、积累知识和应用知识,并且及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课程教学的时代性。(2)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创设一定的近乎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情境支持。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不断习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信息素养不断展示和提高的过程。(3)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通过课前的教学预设反思、课中的知识生成反思、课后的目标达成反思等过程,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在不断自我反思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中学政治教师围绕着资源呈现、专业成长、教学反思等主题而设立的专业网站则成为了教师展示自我、反思自我和发展自我的重要平台。
例如,重庆市字水中学刘旺老师创办的“刘老师政治学园”(http://)既重视课程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又关注方法技巧、教学点滴和心路历程,既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又重视班级管理活动,对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展示个体专业成长历程树立了典范。再如,由笔者创办的“思想者工作室”(http://)重视政治教学和日常生活积累,对基础教育、网站建设、教育科研、教材处理、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并系统性地展开了教育感言系列、时事思考系列、童真童趣系列、哲言哲语系列的专业写作,目前已经撰写系列文章800多篇,计100多万字。这些个人专业网站的发展,以其巨大的号召力,正逐渐成为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维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示和提高自我,将会有更多的爱思考、会思考、勤思考的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出来。
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6
几年来,学校以提高教师电脑技能和信息素养为目的,充分利用大连教师网、金州教育网、东师大网、新思考网等,通过培训和教研的方式,让网络成为教师学习、研训、交流、展示之需,转变思维、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成为自己工作、生活当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内容。
以大连教师网、金州教育网和校园网络资源为平台,加强教师网络技能培训,加强网络教研活动。
(一)采取“三大策略”
1.“及时反馈,评价跟进”策略:
(1)每学期末,学校评选“博客之星”、校本研修先进个人、校本研修优秀团队等,以资鼓励。
(2)教师教育博文及时统计、公布:班子成员每周例会由校长亲自反馈情况;全体教师每月统计一次并进行公布。
(3)对教师博客中的好文章及时推荐给上级网络、校园网和刊物等;给教师提供适当的机会参与“教师论坛”等交流活动。
(4)教师的个人电子化档案、学科整合资源、东师理想资源库等不断充实和完善,每学期末检查、展示,并将此纳入对教师个人考核结果中。
(5)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激励教师参与研修活动:发证书、照相、戴大红花、大会表扬、物质激励等。
从被动到自觉,教师积极参与大连教师网“我的初始从教之路”、读书征文和“板书秀”活动,且能取得好成绩。学校被学院评为首届“我网我问”活动组织先进单位。
2.“加强培训,分层指导”策略:
学校采用外请专家与内用高手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外出学习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始,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老年教师要过关、外来教师要跟上,以便教师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在培训的内容上,从开始的打字训练、计算机简单操作,到后来的课件制作方法、资源的搜集与修改、网页的制作、课件脚本的写法、电子邮箱的使用、电子白板的应用等。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还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学习和培训。
(1)系统知识技能培训:
对全体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家庭用网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了解实情,有针对性地、根据需要随机结合实际进行十几次的系统培训(写博客、网络论坛、查杀病毒、利用qq聊天、上传资源等技能培训),同时下发系列可供教师操作的材料,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参加校本研修,促进个人发展的意识,让教师经常性地利用网络,养成良好的学习、交流习惯。
五年间,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达25次。仅电子白板设备培训一项,自2009年9月安装后,教师参加区级全员培训2次,学校培训3次,校内全员逐个操作过关考核1次,才使教师短时间内能娴熟使用,提高教学效益。
(2)活动中培训:
学校搞制作和运用课件、资源进行说课、运用电子白板达标课、骨干教师电子备课比赛活动等。
(3)课题任务式培训:
利用学科整合课题,选择微机教室操作模式,进行教学观摩、诊断分析研究活动。
3.“班子带头,示范引领”策略:
班子有紧迫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思考自身如何用信息时代的思维和意识开展工作,如何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研方式、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等将要面临的变化,从而改变常规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突破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
学校领导不仅自己带头,而且力图通过常规工作促使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亲自培训教师、考核教师、推荐好的网站和博客,推荐教师读网上好的文章,关注教育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写的博文进行回复评价,设立几个长期交流研究的平台,而且结合自己部门工作,引领教师。
截至目前,班子成员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市区政务办公系统浏览通知已成常态,通过邮箱及时进行班子常规工作小结和部门工作及时反馈已成自觉,渐渐地引导师生,使校园内办公自动化具有了某种可能。过程中,引导、督促教师尽快提高信息技术意识和修养,尽快形成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文化、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课题引领 促进落实
学校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的研究,确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课题。着重从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教师“整合”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学科拓展能力四方面入手。
在课题的实施中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1.领会精神启动课题2.制度保障层层激活3.各种培训转变观念4.问卷调查找到问题5.打字开始强化训练6.各种平台促进研究7.网络教研开拓视野 8.典型引领自主发展
1.领会精神启动课题
(1).建立课题制度。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3).进行小学教师问卷调查。
(4).撰写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前动员工作。
(5).组织专家进行课题论证、研讨。
2.制度保障层层激活
3.问卷调查找到问题
4.各种培训转变观念
认真研究了《课题实施方案》,自07年9月“十一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启动之后,学校就按照区要求,扎扎实实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认真研究了《课题实施方案》,并针对困惑专门请来了――2008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钟绍春院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方法》2008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 刘茂森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2008年――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王淑文主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化》《有效课堂教学》等讲座。请来了区信息中心林主任、臧教授、曲玉梅老师进行讲座。陈利平院长。于华主任及各学科教研员――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王志光主任、陈永欣老师进行讲座。
5.从打字开始强化训练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是关键。如果教师没有娴熟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整合”也只能是“凑合”。在教师培训上,我们采用外请专家与内用高手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岗位练兵相结合、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开始,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骨干教师要示范、青年教师要过硬、中老年教师要过关、外来教师要跟上,以便教师有足够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在培训的内容上,从开始的打字训练、计算机简单操作,到后来的课件制作方法、资源的搜集与修改、网页的制作、课件脚本的写法、电子邮箱的使用班班通的使用等。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还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学习和培训。
6.各种平台促进研究
本课题研究一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一个学期为研究的一个循环周期,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基本程序,开展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研究的流程为:“教师发现并提出整合教学问题教师带着问题进行集中学习或自主学习(网络学习、同伴互助交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活动----教师整合活动后进行反思、总结、升华”。在研究活动中,形成“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课例、案例分析为载体,以教育教学诊断为手段”的教研活动模式。各种各样的“诊断组活动”形式,主要凭借丰富的教育教学诊断活动,使其行为转化为教师的自我行动研究,在诊――断――治的过程中相互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和学科整合的业务能力。 活动以自我提高式:上引路课、展示课、骨干展示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课、示范演示课、课改观摩课、典型教师汇报课、评优课、课前说课、实验操作课……同伴互助式:“师徒研讨课”、校内研讨课、组内研讨课、竞赛观摩课
7.网络教研开拓视野
每学期学校都安排一节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课观摩研讨活动,课后研究小组成员根据主题(整合点选择、资源利用等),于学校自建的学科整合网页上即时研讨,培养了十几个学科研究骨干,促动了整合实验研究不断扎实和深入,学校开展网上论坛或教研活动已成常态化。
8.典型引领自主发展
自07年以来,获国家级优课12节,省级优课3节,市优课27节,区优课40节。说课比赛在课题的实验过程中成果累累。其中汪昱的《詹天佑》获全国整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王晓莉的《什么是圆的周长》获国家二等优秀说课奖;刘艳艳张义军葛俊鑫徐敏白玉爽均获。刘艳艳的音乐课《欣赏 唱脸谱》获全国说课大赛二等奖。名师纪纪娜.骨干教师王晓莉、张志秋、周艳梅、赵桂梅、王宇、吴玉梅、王娣、许建华、刘艳艳、赵红、刘雪芹、于洁、毕娜、郭秀玲、徐敏、白玉爽、张义军、孙莉、汪玉、葛俊鑫等。
学校初步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但是设备将在按照辽宁省教育强区标准,2011年内逐步完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