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1

关键词:建筑作品 著作权 权利主体 著作人身权 著作财产权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对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中的建筑作品著作权进行了相应地规定,用以应对建筑作品著作权受到侵犯的现实社会问题,为著作权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本文具体分析了建筑作品的定义、权利主体以及权利内容,从具体法律框架制度上明确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望对现实建筑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启发。

一、我国知识产权法规中“建筑作品”的含义

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第四条第九项,著作权对“建筑作品”进行了明确解释,指“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现出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学界对于我国法律法规中的“建筑作品”的定义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建筑作品”的含义是广泛的,“建筑作品一般指建筑表现图及其实物”1;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取狭义说,“从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著作权中的‘建筑作品’不包括建筑物内部的结构设计,也不包括表现建筑物或者建筑外观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建筑物模型以及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内装饰”。2我国法律的现实状态是只保护建筑物本身,而国际上的普遍立法做法是扩大建筑作品的定义。采取广义说能够更好地保护建筑作品,但是,采取“建筑作品”狭义说并不意味着建筑物之外的其他模型、图纸等不再受到法律保护。笔者认为,可以将建筑图纸、建筑模型均统一到“建筑作品”的定义中,这不仅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也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需求。

二、建筑作品的构成要件及权利主体

建筑作品本身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要件,才能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依据我国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的知识产权法规,建筑作品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三项。建筑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成是该作者自己的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的结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复制而来,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式或程序(又称手法)推演而来。”3对于建筑作品独创性的判断,容易纳入人的主观因素,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律法规对此规定不甚明确,实践中常常产生争议。在判断建筑作品独创性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当作品为独立创作完成,具备一定的创作型和个性特征,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当然,这需要司法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司法惯例,以便更好地统一实务操作。建筑作品需具备可复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实际中,建筑作品通过建筑图纸、模型和实体建筑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载体必须可以进行复制和传播,单纯停留在建筑师思想脑海中的设计理念和构想并不能获得知识产权法规的保护。依据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第九项规定,建筑作品必须具备审美意义,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那些仅仅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仅有门有窗有墙有顶而没有任何艺术美感的房子不能称之为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建筑作品’,不能受到我国著作权法保护”。4建筑作品的创造性是知识产权法保护建筑作品的根本原因所在,建筑作品中创作者独立创作的智力劳动是最为值得法律保护的。建筑作品本身具有独特性,建筑师完成建筑图纸的创造设计,交由有关施工单位完成,中途施工方和建筑师经过沟通协商,可能改变图纸以便具体施工需要。更有甚至,“建筑物是否能完成不仅看建筑师本人是否将建筑型式、外观或空间设计完成,同时需与结构、排水、供热通风、电器等多个专业相互协调,建筑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将各自专业部分依设计图进行配置及设计并进行综合修改整理”。5仅建筑师一方是无法完成建筑作品的,停留在建筑图纸和模型阶段的建筑作品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此处明显存在矛盾,回到前文对“建筑作品”的定义,若采纳广义说,则此处的矛盾纷争自然化解。我国《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由此,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人在无约定的情况下归建筑师所属的设计单位所有,单位作为委托人,可以合同的方式与建筑师另约定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施工单位在具体操作中完成建筑作品,但不是著作权人。因为,相对于建筑师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施工者只是按照图纸施工,中途即使有改动,也不足以达到独创性这一要求。

三、建筑作品的著作权利内容

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主要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大类权利中又分别包含了其他各项具体权利。著作人身权中,发表权指著作权人将建筑作品公之于众,这是一种一次性的权利,作品一经发表,该项权利即为用尽。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建筑作品如何才能算作发表且为公众所知?是建筑图纸或模型一经展示算作发表,还是建筑作品竣工完成,建筑物具体坐落在公众面前才算作发表?根据《伯尔尼公约》的规定:“建筑作品的建造不构成出版”,因此建筑物的竣工完成并不是建筑作品的发表。一般说来,建筑师接受建筑单位委托的工作任务,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因建筑师隶属于单位这一属性,建筑物发表权的行使常常不能由作者自身单独决定。建筑作品的作者当然地有权在建筑物上署名,确认自身身份。但是,建筑物的所有者关心自己的建筑财产权,不甚关心建筑物的作者。如果建筑作者在建筑上署名,可能会因此影响到建筑物外表的美观,甚至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者和所有者的权利。因此,建筑作者应该善意地行使署名权,署名权的行使不应当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建筑作品的作者享有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禁止他人歪曲、篡改自己的建筑作品,作者自己有权修改自己的作品。但是,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这项权利并非绝对的,否则建筑物在具体施工建设中难以完成,“而且已有建筑物的扩建、改建、修缮或者翻新活动也会成为不可能”6。建筑作品的著作财产权指作者依据建筑作品的发行权和展览权,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以此来激发作者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作者有权禁止他人复制自己的作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商业化利润常会导致建筑作品复制权受到侵犯。为了保护建筑著作权和激发作者的创造源泉,笔者认为,禁止复制应当包括复制图纸模型、建筑物以及将图纸建成实体建筑物,如此才能更好地规范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条文释义》,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2]李顺德、周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导读》,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5页。

[4]赵建雷:《建筑作品相关著作权研究》,申请清华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07年6月,第32页。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技术管理;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落实到工程实际中,让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

为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技术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决定与指标,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规程、规范以及规律的要求,以便能全面地提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从而使进度与技术、经济与质量、技术与生产达到辨证的统一。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制约性强、工作量大、信息流量大等特点。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水平如何,是否做到位,一般得衡量标准是:第一,是否有利于实际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的结合,以便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更好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第二,是否合理配置了施工资源和优化施工方案,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能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第三,是否利于结合实际工程开展技术研究与技术改革,并且能够创造新的施工方法,方便教育培养作业人员,不断提高技术管理能力等。

2 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以此来保证施工任务顺利进行。

(1)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和分析建设本期工程的要求、特点、进度。了解工地的现状以及工程所需要取得的成果。

(2)摸清施工的客观条件,编制好施工场地总平面图与施工组织设计。

(3)做好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相当重要。部分隐蔽工程与特殊施工的项目应该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该强调建筑材料方面和基础施工技术要求以及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严格地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4)制定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充分及时地从技术、物资、人力和组织等方面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5)制定好所有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

(6)完善评定制度与工程质量检验。

(7)制定完整的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使施工过程连续、均衡地进行,保证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内交付使用。对拟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确定试制试验方案和计划,同时落实开工前其他各项工作。

3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也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实现质量、工期、成本、安全的管理是项目部预定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按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总平面图进行平面管理。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会审好施工图纸,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以及对施工的要求。

(2)编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或施工措施,只有不断的优化施工方案才能使工程取得更好的成果。

(3)及时了解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检查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若出现工期调整,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节约成本。

(4)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以便进行后其的管理工作。

(5)做好施工资料的整理和积累,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确保与工程同步进行。

4 施工后期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建筑工程整个形象基本完成,这时候更不可以松懈,需要更进一步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1) 组织各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的核对施工与设计是否相符,是否有施工失误和遗漏。

(2) 对所有的隐蔽工程进行仔细检查、对重点工段和设备应进行重点检查。凡是不合乎标准规定的,检查后予以补强或加固。

(3)注意建筑工程现场建筑垃圾的清扫。对于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要进行清扫,保持建筑物内的干净。

(4)健全评比制度。对于高难度复杂的工程,施工完成后,要求管理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讨论施工时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评价,寻找出这类问题的规律,提出更好的方法。对于及时发现安全和质量隐患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 目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综述

5.1人员素质与水平有待加强管理

随着市场发展迅速,建筑企业拔地而起,大兴土木,市场相关工作人员的缺失,导致水平不过硬、素质不过关、知识结构不完善的人员上岗工作,导致建筑施工队伍存在缺少建筑施工基础知识、文化程度偏低、工种技术单一、技术不熟练、技术等级较低的上岗人员,到时施工进度缓慢,影响工程质量,不能合理地应用新技术、新机械、新材料。施工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降低项目施工进度。施工企业应该大力引进技术人才、技术设备、技术情报、技术标准和规程、技术责任制,规范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和最大利益,保持良好心态,不要带动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从而引起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剧烈的负面现象。施工企业领导要摆脱传统和局限的思想,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第一时间发现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质量缺陷,把经济效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化。在工程项目中,从管理人员到从业人员,不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规范的施工和管理的想象处处可见,从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

5.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能严格落实,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的安全生产使得安全保障薄弱。有的工作人员只顾利益不顾施工安全,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及时整改。

5.3设备管理有待提高

由于施工机械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机群配置不强等和选用不合理的施工机械和组合不足等,有的企业违规使用报废的机械设备以便节省成本,导致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工程材料、设备在搬运、调运过程中不注意使用安全,随便堆放、散落、坠落等现象,造成人员受伤和物资受损等事件。

5.4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有的企业为了取得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利益,松懈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和使用等过程的管理,松懈材料的进场检查和必要的检测,不能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6 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施工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一系列指挥、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即对施工中各项技术活动和工作的各要素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它是实现施工项目控制目标的必要手段。

(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对技术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的分配,只有分工明确,组织体系才能有效的运行。

(2)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比如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技术规程、技术标准、计量工作、技术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等。

(3)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其中包括图纸审查必须提前完成,技术交底制度必须健全,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技术复核制度、设计变更、施工日记制度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

(4)加强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措施,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运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7 结语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从正确树立品牌观念、科学实施品牌战略等相关方面展开叙述,简要地阐明了 作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品牌的一些思考和实质性的建议。

随着一大批 重点工程相继建成,中国建筑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提高,超高层、大跨 度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大跨度预应力、悬索桥梁施工技术,地下工程盾构施工极度盾构机制 造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大型复杂成套设备安装技术等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三峡大坝、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海大桥 等工程举世瞩目,显示了中国建筑业的技术水平,展现了建筑业的崭新风貌。虽然我国的建 筑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品牌建设上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伴随着建筑 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个身处其中的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树立正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并通 过有效的策略来打造品牌。

一、树立正确的品牌观

1.“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 企业就不停的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 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而且,即便针对目标消费群体,通过广告轰炸提高 了品牌知名度,也并不能证明是品牌塑造的成功。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 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 。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 和忠诚度。

2.“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系 统的理论可供参考,所以许多企业不仅塑造品牌的方式盲目跟风,连做广告的具体方式和 方法都大致雷同,不仅使大量的宣传费用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更严重的是影响了企业的品牌 塑造进程。应该是结合自身企业特征先有个广告预算,然后依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制定合理 的广告投放方案,按照轻重缓急来分布广告费,充分考虑可以借助的媒体(不只是户外广告 ),以达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提升。

3.品牌塑造不只是营销管理的组成部分,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企业战略的 高度进行品牌塑造和管理。品牌塑造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营销、广告、传播,而是由内往外的 企业综合力量的持续传递,它应包含建筑企业的一切内外行动因素;而且品牌塑造是协调与 平衡建筑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看法、具体做法和客户看法的管理工具和商业系统,能帮助 建筑企业定位的落实、控制、持续、平衡与发展,增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建 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找准品牌的定位

建筑企业要塑造品牌就必须给品牌一个合理、明确、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据国家统计局数 字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国三级以上资质施工企业已达48600多家,如果建筑企业没有自己 明确的、独具个性的品牌定位,便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来。建筑企业在发 展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声音”,就会一步步被其它建筑品牌的“声音”淹没,淹没的结 果只能是企业市场份额逐年降低,并渐渐退出建筑市场。品牌定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更不 是企业领导者主观上的某个想法,它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和企业战略远景、行业现状以及社会 发展的总体趋势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辅以SWOT分析、人性品牌分析(又称 “四境界”分析,即:产品境界分析,人性境界分析,需求境界分析,品牌境界分析)等分 析工具,系统地加以分析,确定自己的合理定位。

三、精细地进行品牌传播

1.调动全员积极性。品牌的根本要素是人,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 个咨询公司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要求全体员工都必须有品牌管理 意识,有意识地维护品牌形象,即要进行“全员品牌管理”。一个企业才能最终塑造出良 好的品牌。品牌塑造必须以优异的工程(产品)质量和真诚的客户服务为基础,所以说品牌 塑造需要全体员工的全程参与。

2.明确宣传时机。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品牌有帮助同时又对社会有益的新闻才 能称作合适的新闻。第一,识社会发展之“势”。创造新闻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 结合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焦点。第二,识行业发展之“势”。相对于社会发展之“势”来说 ,这一点对 于企业的作用更加直接,因为一个企业的新闻如果挖掘或顺应其所处行业发展之“势”,那 么其不仅容易在相关媒体上发表,而且很容易得到广泛传播。第三,识企业发展之“势”。 识企业发展之“势”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一个企业的新闻主要还是为企业的品牌服务,只 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即企业发展远景和战略战术,企业创造的新闻才能推动品牌发展 ,促进企业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识大众兴趣之“势”。识大众兴趣之“势”是指新闻 内容必须符合大众或广大消费者的兴趣发展态势以及某个阶段的兴趣重点,并且新闻内容能 够 给大众暗示:××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潜在的利益。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品牌 在 社会大众或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甚至可以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准确地认清四 “势”,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人员才能创造出合适的新闻,以推动建筑企业品牌的健康持续 发展。

3.重视传播细节。建筑行业是一个必须重视细节的行业。要做到建筑品牌的精细化传播,就 必须在制定完善的中长期战略和行之有效的短期策略基础上,注意品牌传播过程中的细节, 尊重历史文化,实事求是,尽量避免品牌传播中出现常识性错误,以减少对品牌受到的伤害 ,在客户心中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4.确定媒体组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正确有效的媒体选择和组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 的问题,媒体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告效果的优劣。建筑企业广告的受众应该是具有 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企业中高层领导,因为他们的意见直接影响结果。因此投放广告时 ,要重点考虑目标受众经常与哪些媒体接触,主要受哪些媒体影响,然后从中选择主要的几 种载具进行投放。

四、强化管理的着力点

1.员工培训。实践证明,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开拓员工视野,宣传贯 彻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应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业务素质、 强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创建品牌工程的最基础工作来抓。抓好了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 了,管理的理念就会加强,品牌意识就会强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就会有效果。

2.安全质量。施工质量是企业的立业之本,是创品牌工程的核心,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 严格执行施工 规范、正确运用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工序安排、检查过程的监控是确保施工质 量的关键环节。抓质量,一是要培养员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习惯;二是要严格工艺纪律 ,严格施工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三是要认真进行施工组织和安排,强化施工过 程的检查,加强质检员的配置;四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提高施 工人员的业务和技术素质。

3.系统管理。这既是企业基础管理的专业分工,又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实施品牌工程 , 系统管理必须强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分 配体系的完善,实现人员待遇高低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相匹配;通过人员的能进能出,能 上能下,优化管理人员的配备,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保障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 高;通过工程管理系统的强化,确保项目队伍的配备,满足项目劳动力的需要;通过质量、 安全的监管检查,促进项目存在问题的整改;通过不断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高 项目施工效率,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通过对项目设备、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监控,降低施工成本。

4.全程服务。服务不仅是竣工后的质量保修,而是必须贯穿于前期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 、投产交付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要扩大服务的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简单 服务为全功能服务。

总之,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追求。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想要在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继续 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珍惜和切实利用好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创建品牌工程,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以品牌的巨大推动力,带动传统的施工企业适应现代化要求,实现上档 升级。

参考文献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4

工业革命后,建筑物大体分为两类,即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是以人为尺度标准,满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建筑,如住宅、办公场所、宾馆、会所、剧院等。工业建筑一般指人类社会生产所需的建筑物,其内涵较广,如各类工厂、产品及原材料存放的仓库等。所谓特殊仓储是指在工业建筑中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或原材料存放的建筑。而特殊要求则是指有极其严格要求的,如防雷、防火、防静电要求,恒温、恒湿或不同程度的低温乃至超低温、防潮、密封要求等。由于每种产品要求各异,均具有一定特殊要求,一旦失误将带来安全隐患,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在四十多年的技术生涯中,王书元工程师不仅设计了许多工业类特殊仓贮工程,在民用建筑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曾主持大、中型工业设计20余项,其它工程设计30余项。其中重庆市5千吨果品冷库一期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二期工程获科学进步四等奖,在此两项目中均担任设计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北京中苑四星级宾馆1993年获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在此项目中担任方案阶段设计负责人。另外,他还参加或主持过包括大型油库、冷库、棉麻仓库等工业类特殊仓贮建筑及大学校园、高层宾馆、综合写字楼等民用建筑的设计工作。如:花园酒店(五星级)、中苑宾馆(四星级)、北戴河商业部疗养院、合肥商业服务中心、天津商学院、办公楼改造、河北石家庄宾馆等设计工作。

为改变我国隔热材料落后的状况,自1973年起长期进行冷库新型保温材料研究,尤其对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在冷库中应用的研究,在推动新型保温材料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做出了一定贡献,对聚氨酯在国内冷藏界的全面推广和与国际接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教学团队

An Analysis of Combining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Wang Xudong, Zhang Songjuan

(Liaoning, Shenyang 110122 )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from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present stage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profession, and provides th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in construction of the background of "combining some methods, aim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ivi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guid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tudying in practis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m

【作者简介】王旭东(1969-),女,浙江奉化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副教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技术、教育管理。张颂娟(1963-),女,辽宁沈阳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建工系,教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教研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成果之一。

工学结合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理想的途径和有效手段。实施工学结合,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实践技能的引导者。然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教学团队建设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高职教育对建工专业教师的客观要求

1、高职教师具备双重角色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专业人士,同时兼具教师功能。要求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或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并懂得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建工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施工相关的全部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

2、高职教师的工作具有创新性

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同于其他类高等教育的教师,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学习能力稍差,所以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要在教学教法方面积极探索创新,结合工作任务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新颖的教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这样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

3、知识技能要与时俱进

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高职教师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施工管理人才,必然要紧跟行业的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现有知识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所以建工专业教师始终不能脱离施工现场,只有工学结合才能使之得到保障。

4、专业教师要注重学生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能力,要在教学中针对土建施工进行职业操守、职业精神的教育,教育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优良品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引导专业学习,在就业方面给予帮助,甚至会在学生毕业后五年内对其执业过程给予指导和影响。

建工专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教师来源单一

建工高职教师来源本应一部分来自高学历的建筑类高校毕业生,更多的一部分应来自工程实践的施工企业。但现阶段由于高职院校要上层次、搞科研、出成果。所以一味引进高学历的科研人才来任教,这样难免教师的理论水平强于实践水平,而且年龄偏轻,经验不足。这样的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另一方面,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现状是,现场不乏高技术的能工巧匠但普遍学历水平偏低,不能适应高职教师的学历要求。即使有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也往往忙碌在施工第一线,无暇分身,而且做施工收入可观,没有人愿意改行从事教师职业。

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职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学团队整体结构应专、兼职结合;二是教师个体要具备“双师”素质。现阶段双师结构比较容易解决,主要体现在聘任一定比例的具有施工经验的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任课,但授课过程中比较积极的方面是学生得到了来自工程实践的最新信息,但一些问题也体现出来,首先施工行业比较繁忙,技术水平高的兼职教师没有太多时间来校任课,工地离不开。其次,来自一线的兼职教师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知识,疏于对学生的课堂管理。第三,兼职教师适宜在施工现场授课,但施工企业出于安全生产考虑是绝对不能允许这样操作。以上三点引发的后果就是土建施工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十分不稳定,而且效果并不突出。所以从长远角度讲,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或许更加可行。

教师培训不均衡

培训提高是解决双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存在问题是:一方面由于培养目标体系不完善、培养经费不足等原因,一些专业课教师也因为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而不能及时获得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如今培训的主办部门多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培训的重点都集中在教育教学的理念更新和教法改革上,行业上的知识技能更新培训几乎是一片空白。所以高职教师培训更需要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横向联合开展。

工学结合流于形式的问题

工学结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但现在面临许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专业教师的数量不足,教师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授课、教科研研究和学生管理方面,超负荷的工作使教师很难抽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参与施工实践的时间上不能保障。另一方面教师的评聘工作与工学结合的实践能力提升没有太多关联,更多的是关注课题和论文。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第三,很多教师即使被下派施工企业实践,也不能保障全面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由于校方对教师实践中管理制度不到位,所以导致到企业实践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应付差事、走走形式,更谈不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这样的工学结合实际上对企业来说也是负担。教师下企业实践提升的效果并不理想。

工学结合的建工教学团队建设尝试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建设建工专业教学团队首先要有较高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的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市场需求,确立本专业优先发展的方向。专业带头人首先应该熟悉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施工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改造,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使之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专业带头人应该研究高职教育的最新教育理论,并积极践行和推广,这就要求带头人必须定期参与国内外的高职教育理论的培训和研究,才能把建工专业的教学团队有效的带动前行。

2、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是专业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教学经验丰富,绝大多数都在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但长久脱离施工实践,必然也存在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骨干教师的培养,首先专业应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定期安排他们轮流脱产到企业参与工程施工,在施工中承担一定的技术管理工作,时间上要保证参与一个完整的施工过程。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把高职专业教师参与工程实践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一个评审条件,对参与实践的老师要求必须拿出实践成果,与企业合作发表若干论文、完成科研课题、完成企业的内训工作或参与专利的发明等工作。这样做法对企业来说这些老师成为了技术力量的补充和科研力量的支撑,对于老师来说增加了参加施工实践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会更加贴合施工实际,更加行之有效,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基本来自于建筑类研究生院校的毕业生,他们高学历,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技能不足。而且对高职教育的方式方法非常陌生。所以他们面临的是双重提高的要求。首先要对他们进行高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主要采用指定骨干教师对其一对一的指导,通过听课、试讲、评课等环节提高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参与施工实践。要保障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定期要求他们做出工作述职,总结学习内容。其次要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和参与注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对取得成果要奖励。第三,要青年教师深入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学会因材施教,以自己的成功就业经历去指导学生实训和就业。

4、兼职教师的管理

兼职教师对于建工专业来说是非常不稳定的一部分,由于行业及施工工作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针对兼职教师的授课中学生管理薄弱的特点,专业要配备专任校内教师进行助教式管理。同时来自施工一线兼职教师还应当承担起与校内专业教师进行技术交流的任务。通过专业交流使得校内的专业教师对行业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自己课程相关的内容可以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5、教学团队活动的创新

尽管教师们教学工作十分繁忙,但定期的教学团队的教研活动确不容忽视。团队每年要对部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专业回访,通过访谈和调研问卷,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课程的调整和整合。定期对实训学生进行走访,了解施工现场实训学生的知识技能空白点,征求实训单位的意见,为后续的课程内容设置提供参考依据。建工教研活动涉及面比较宽泛,涉及技能大赛培训、实训条件建设及管理、就业研讨、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等,方方面面无一不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工学结合锻炼了我们的教师队伍,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老师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还凭借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优势为企业服务,积极参与企业一线的监理和技术研发等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参与工程实践的老师受到施工企业的欢迎,培养的高职学生受到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我校建工专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招生就业形成了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柏育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建设比较研究高教探索 2008(4)

发表建筑施工论文范文6

关键词:灌注桩;基础工程;专利分析

引言

桩基础是一种传统的基础形式,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发展迅速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承载力高、沉降小而均匀、用料较省、机械化程度高而且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类地层条件。灌注桩作为桩基础的一种,因其对环境影响小,直径大、入土深,可更好地发挥桩端土的作用,单桩承载力高,桩身刚度大,群桩效应小,可采用较低的配筋率,不需要搬运吊装等多种优点而在地基工程中广泛采用。

1 灌注桩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沉管灌注桩。到了50年代,随着大型钻孔机械的发展,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我国的铁路和公路桥梁大量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2]。我国桩基技术的大量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十几年实践,基本形成了适用不同地质和现场条件、不同使用要求和承载力的系列化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成桩工艺。1994年我国制定颁布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全面系统总结了我国桩基技术设计和施工经验,列入了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钢桩等的工艺方法要求和不同桩型适用条件。《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规范进一步制定了5类桩的质量验收标准,标志着我国在桩基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1]。与此同时,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出现了螺旋钻孔机、钻孔扩底钻机,正反循环钻机及多种异形桩组合工艺等,整体提高了我国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和施工水平。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开发了螺旋钻孔机,当时仅用于钻孔作业,随后推广应用于灌注桩施工[2]。1930年左右,日本出现田木式挖孔桩。醉着钻孔设备的发展,日本的“加藤”、“三菱”等生产的冲击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冲击钻反复循环钻。1961年报道了在委内瑞拉Maracaibo大桥桥基利用注浆管对桩基进行注浆的方法。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桩基础中应用此项技术,如Parana河桥基、沙特阿拉伯Jeddah-Mecca立交桥桥基等[3]。1983年,第八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上,英、德、法等国的代表分别发表了采用灌浆法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减少桩顶沉降的研究论文,此后,工程师们不仅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装置实现灌浆,而且开始探索灌浆与桩径、桩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桩端灌浆对侧摩阻力的影响等问题[4-6]。

2 灌注桩技术专利申请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灌注桩技术在国内外的专利申请与分布状况,作者依托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以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WP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全面检索,截止2015年12月31日,DWPI检索到5914件与灌注桩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并对其申请量、申请人等信息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专利文献从最初提出申请到公开之间要满18个月,因此,对于2015年的统计数据可能不完整,不能完全反应这一年的实际申请数量。

2.1 国内外专利申请量总体趋势分析

国内关于灌注桩的专利申请数量在2005年以前较低,自2005年后专利申请量有了明显持续的增长。2004年中国引进时速200km高铁技术,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了住宅、写字楼、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极大的激发了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交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领域技术的研究和进步,2005年至今灌注桩专利申请量的快速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内建筑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国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

而国外早在1995年就已经呈现较高的专利申请数量,并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与国际工程市场行业中房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电力行业工程需求较为稳定的形势密不可分。近几年国外的专利申请量呈现下滑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外灌注桩行业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同时考虑到国外的建筑行业已经过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发达国家城市化已经基本完成,也可能造成基础工程领域技术研究进度的放缓(图1)。

2.2 专利申请人国家分布

在国内外申请人中,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排在第一位,日本紧随其后,在该领域占有巨大优势,再次是韩国。说明亚洲地区是基础工程领域尤其是桩基领域的专利申请大国,在灌注桩专利申请领域也占据领先的位置。然而中国是近几年专利申请量才开始有了快速的提高,个人和企业对于专利核心技术保护的重视,与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提供的强有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专利申请大国不代表强国。从国际格局看,国际建筑行业技术发展是呈现明显金字塔形状,发达国家始终居于金字塔顶端部位,掌握着众多核心技术,尤其以日韩企业最为明显。随着建筑行业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建筑行业技术集中,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正在提出新的挑战。中国作为该行业的专利申请大国,也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图2)。

2.3 主要申请人分析

国内的申请主要由个人申请和工程类企业为主,其中个人申请大都属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通过工程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施工经验申请相关的发明,企业的申请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型的桩生产企业,反映了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对技术研发和保护的重视,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开始逐步形成。然而建筑施工类企业专利申请比较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桩基行业内的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侧重的不同,施工类企业在灌注桩方面的研发和保护相对薄弱(图3)。

对国外专利申请人的统计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申请人基本被日本所囊括,其中清水建设、大成建设、大林组和竹中工务店等建筑业巨头均在前10排行榜上。这些企业经过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和施工工艺规范。在日本,施工设计已进入技术竞争领域,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案来保证在质量、降低成本、加快进度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行内共识。因此,日本建筑企业常常在诸多方面拥有自己的技术成果,且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由此可见日本建筑企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公司运作模式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值得我国建筑企业学习(图4)。

3 结束语

文章从专利技术分析的角度了解灌注桩领域的技术发展及专利布局情况,了解了世界范围内灌注桩在地基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建筑行业基本上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阶段,要想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强化技术创新的意识,加大技术创新投入;(2)重视技术人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是从比较低端的建筑劳务队伍逐步发展起来的,缺乏现代企业的意识,面对未来的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树立人才的观念;(3)还要进一步提高国内公司、个人申请人的专利保护意识,坚持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尤其重视对核心技术相关专利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江正荣.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技术的新进展[J].建筑技术,2003,3(34):168-170.

[2]祝世平.全螺旋灌注桩承载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

[3]溪.深厚软土桩基后注浆技术试验与研究[D].中南大学,2009.

[4]朱炯.深基坑施工研究综述[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4:22-25.

上一篇雪的诗句

下一篇美丽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