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幻想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幻想画

科学幻想画范文1

关键词:科幻画;美术教学;创意;科普

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融入教学中,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阵地,通过科学幻想画的教与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经过几年对学生的科学幻想绘画辅导,我对此绘画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要使学生能画出较为理想的科幻画,教师的正确指导是成功的关键。

一、普及科普,展望未来

画好科幻画,既要有良好的绘画能力,又要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形势。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前人科技创新的结晶,可以作为科幻画的思维基础。而世界科技新动态则是我们参考的方向。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指导老师向学生进行宣讲、归纳、分析,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创作出符合科学发展前景的理想科幻画。宇宙探测方面:中国搭载太空人的飞船“神舟号”;太空知识方面:可讲讲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和宇宙知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可介绍克隆技术、基因研究、机器人研制、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人类的新设想等。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立足生活,拓展思维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让学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当学生看到庄稼地里辛苦劳作的农民时,体会生活的不易,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其改变现状。看见少数民族简陋的民居时,担忧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在绘画中展望民族未来生活,鼓励学生以更现代化、更理想化的标准去思考。

三、欣赏作品,激发想象

科幻画作品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幻想画的内涵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物质基础,而兴趣又是启动想象的前提。在教学中,我注意搜集一些优秀的科幻画作品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比如历届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或者是学生的原作。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的同时,我适当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比如《神奇造血树》(第30届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主题是未来人类的血液可以由一种神奇的造血树创造,解决了医院血库不够供给的问题,并能提供一些罕见血型。在引导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和绘画技法的同时,让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神奇器官树》和《未来血液生产基地》等优秀作品。

四、确定创意,大胆表现

黑格尔曾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科幻画最能体现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开启灵感思维的金钥匙。世界,是未来世界,对于学生们来说既是陌生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在他们的思维中都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幻想画。如何让学生们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生动有趣的科幻画呢?俗话说“只有想不出的,没有画不出的”。如何把想到的画出来,这就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我训练学生用加一加、改一改、变一变等方法从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形象中抽取出它们的一些组成部分或因素。根据需要做一定改变后,再将这些抽取的部分或因素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存在的事物形象。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尊重学生的想象力甚至别出心裁的念头,同时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表现这些观念,用科学的、艺术的方法。如有一位学生画《落叶造纸机》,就是针对木材资源的消耗而设计的,秋天到来的时候树叶纷纷飘落,如果把这些落叶通过加工变成我们学习的作业本,这样不但保护了环境还弥补了木材资源的不足。因此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根据制砖机的构造原理采用了加一加、改一改、变一变的综合方法设计出了一台能制造各种颜色的“造纸机”。学生们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使已有的一些事物经过联想、加工变成了新的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在教学中我还采用命题想象画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绘画能力。科学幻想画是开启灵感思维的金钥匙,是学生接触科学、探索科学、热爱科学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好途径。学习科学幻想绘画可使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充分的畅想和展望。

科学幻想画范文2

教学民主化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理念

在教学实践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选择:讲什么?为什么?怎么讲?这种选择实际上是价值判断使然。每个老师都会作价值判断,而县一旦形成价值判断,他就会影响教学的全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民主化即体现这样一种价值观:教师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最有特色的(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实现教师自身价值。这种价值观至少基于以下这些理念:

1、“目中有人”。有的思想政治课沉闷、枯燥,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教师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目中只有知识而恰恰没有学生:教师根据教材传授知识,以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为目的,制定规范化的教学计划,设计课堂教学既定的程序,向学生布置指令性的作业。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是被动的服从者,沦为知识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自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始终围绕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开展教学活动,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盛装知识的容器,不能仅把思想政治学科定位于知识的传授上,而应定位于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有效教学。它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们评价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指标不应是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应是考试成绩成绩的高低,而应是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学习者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励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用易于上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堂语言有自已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要焕发思想政治学科的生命活力,政治教师必须确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在课时、内容确定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学情,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关注教学活动的效性,而不应该也不可能靠抢占自习课、延长时间等方式。

二、教学民主化是一种教学广式,是一种教学实践过程

一直以来,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为特征的传统教育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把掌握知识本身人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备课的中心任务和教学过程设计重点都是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确定的,尽管也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但重点仍放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的难点、重点上。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还相当普遍,教师总是力图把知识点讲全、讲透,不留余地。从平时授课到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无不以老师的“教”作为评价的主体,只关注教师“讲”了多少,“讲”得怎样,至于学生“学”了多少,“学”得怎样那就不在意了,整个课堂成了教师演出的舞台,其结果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教学民主化,是与被动式教学模式根本对立的,它并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上述理念支撑下,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互惠的一种教学方式,一种教学实践过程。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开放性。这是教学民主化的核心特征。

层次性。这是教学民主化的内在特征。

生动性。这是教学民主化的外在特征,是指课堂教学氛围不是沉闷、凝固的,而是活泼、活跃的。

三、教学民主化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趋势

科学幻想画范文3

关键词:环境管理;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基本理论概述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教育教学改革

始终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能力为本位、用项目化方法改造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项目化教学,就是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并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从而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教学具有三项原则:突出能力目标;主要载体是“项目”和“任务”;学生是主体。

二、环境管理课程目标定位

按照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环境类的高职毕业生主要进入环保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因此高职环境管理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面向“城乡环境监督执法、企业环境管理和污染设施运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实

用型、技能型环境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课程内容包括环境管理的内容、对象及手段,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环境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以及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管理等方面。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把握和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式,并且能运用环境监督管理知识,从事有关环境保护管理和服务活动。

三、高职环境管理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环境管理项目化教学设计,主要以环境管理职业岗位为导向,设计具体项目或任务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我们根据环境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以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现场教学、项目驱动,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整合课程内容,确立课程教学模块

以现在学生所使用的教育部高职高专《环境管理》规划教材为蓝本,对环境管理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大体确立三个模块:

(1)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管理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这一模块主要使学生树立系统观念――大环境管理思想;(2)环境管理的法律规定、具体制度、管理方法、技术方法等主要管理手段,这一模块主要是学生了解各种环境管理手段的基本原理、内容及其应用;(3)介绍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环境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环境管理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不同领域环境管理的具体内容、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环境管理的行政、法律、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正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组课程体系,确立项目

对教材内容进行体系分解,打破原有章、节格局,根据课程模块将相关内容按照项目化教学要求有机融合,形成新的教学内容

体系,并以项目为载体,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融入项目,实行项目

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项目选择我们力求做到:

(1)真实性

所选项目来源于环保行业、企业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项目,贴近环境管理实际。

(2)典型性

所选的项目全部能够反映环境管理中某个方面的典型知识。具有典型性,是环境管理某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

(3)综合性

项目内容并不限于特定的环境学科,而是涉及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

(4)层级性

项目选择力求难易程度适中,基本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

性关系设计。

(5)易于评价性

项目教学整个过程都能够进行评价,通过形式多样化的评价

测评学生参与项目的表现以及项目完成质量。

根据这些要求,确立了环境管理教学的八个基本项目:环境问题调查、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环境保护模拟法庭实训、区域污染源调查、排污收费实训、生物保护多样性实训、流域水环境管理实训、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实训。同时,在八个项目中设计了相应的补充性子项目,力求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完整性。

3.项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的蓝图。在教学中,我们对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完全以项目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

实践性,通过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

(1)教学项目导入

在教学中要设计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境,导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角色。如,在环境问题调查中,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画面,引入身边的主要环境问题,激发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调查的兴趣。对于不同的项目,情景设计都会不同,导入的方式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教学项目知识铺垫

教师讲授或引入完成本项目有关的背景、概念、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项目完成的基石,通过教师的简单讲授,可以使完成项目需要的基础知识更为清晰、系统,便于项目的高效完成。在教学中,我们对每一个项目都安排一到两个课时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比如在环保模拟法庭项目中,首先讲授环境污染法律、诉讼程序知识,使学生对我国的环境法律相关的实体法律知识、程序法律知识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3)项目方案制订

学生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手册,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完成任务书和实施方案、明确小组分工。如,在环境问题调查实训项目中,要求学生自主组成调查小组,共同讨论确定1~2个实训项目,然后在小组长领导下收集资料、整合资料,共同制订调查方案,并设计问卷调查。教师采取“做中学”的指导方法,重点指导调查与记录方法、调查步骤,使学生在了解调查和记录方法的基础上,明确每个步骤应具体做些什么,有什么要求,应注意些什么,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方案。

(4)项目任务实施

学生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完成项目。每个实训项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自主地提出不同的解决

任务的方案或策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在每个项目实施后,学生应及时撰写调查报告、实训总结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专题汇报。

(5)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考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或教师与学生联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标准注重实训过程,加强过程监控,强调过程性评价。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操作表

现、项目成果、项目报告进行记录,然后对每一项进行评分,最后给出总分。项目实施后,对项目教学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分析分为学生的自我总结和教师的教学总结分析,学生总结应对照项

目评分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和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从项目的方案制订、项目实施、操作规范和工作纪律、态度、专业知识的运用、报告的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出现的问

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重点难题要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突破,并给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意见。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环境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开展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知识

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课程实践项目设计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主要项目开展区域大多限于学院所在的区域,无法体现环

境问题的宏观性和区域差异性,因而对于环境管理的许多具体问

题也无法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加以解决。今后要尽力开拓区域外实训项目,组织学生外出实训,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环境管理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

2.双师教师匮乏

课程项目化改革最根本、最关键的是教师。在环境管理项目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与实

践素养,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课程项目化教学。但目前我们的教师大多是高校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精通,却缺少业务操作能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是教师应充分利用假期(或挂职锻炼)深入环境管理第一线,培养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1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06.

[3]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4]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5]姚正武.对项目化教学课改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9(8).

[6]邹润莉.环境管理实践[M].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01.

科学幻想画范文4

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要优化发展环境。实践证明,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都可以引进,唯独发展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哪个地方成为环境的高地,那个地方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项目,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那么当前形势下,如何优化环境?解答这道命题的最好方法和最佳路径只有四个字:服务、效能。

从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来看,我市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运行在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当前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蔓延,对一些行业的影响还在加深,经济发展的困难局面仍未根本扭转,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繁重。应该说,在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方面,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方方面面都做足了文章,在政策帮扶上的“空间”已经相当有限,现在关键之关键,就是要在服务、效能上寻差距、找不足、下功夫。

从企业意见反馈的情况看,我市采取的一系列服务措施成效已经显现,赢得了广大企业的好评和认可。但在工作效能上,仍然存在部分行政事项审批程序过于复杂、部门内部审批过于分散,一些部门和干部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及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中梗阻”问题依然未消除。执法规范有余、变通不足,以至于给人平湖城市开放性、开放度不够高等印象。阻力不排除,顽症不铲除,效能不提高,环境不优化,推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推进只能是一句空话。

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进“一号工程”,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各级各部门和每位领导干部的头等大事。作为部门,当务之急是要把市委读书会、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下去,认真细致地检查一下本部门在服务效能的提升等方面是不是还存在缺陷和不足,在政策、法规的运用和执行过程中是不是过于古板、死板、呆板,服务企业有没有真正体现效能、效率、效果等等。作为领导干部,最难的莫过于在工作中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领导能力、发展能力、执政能力的体现。如何科学灵活地把握一个度,值得我们领导干部思考、思索,迫切需要我们敢有作为,通过贴心的服务,对企业态度再好一点,感情再近一点,执法再文明一点,让企业的感觉更好一点,心里更暖一点,信心更强一点,干劲更足一点。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建设是最高层次的经济建设。各级各部门务必紧密联系经济形势实际,紧紧抓住“一号工程”和项目推进这个“牛鼻子”,积极投身“百日招商、百亿投资、百项开工”活动,继续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最现实、最紧迫、最重要的实践来抓。

科学幻想画范文5

[关键词]高职 低碳式可循环 展示设计

[作者简介]熊涛涛(1976- ),男,湖北松滋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及中美艺术设计教育比较;陈峥强(1977- ),男,广东汕头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展示设计教育;李春林(1977- ),男,湖北荆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广东 深圳 51805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实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随着我国会展经济呈井喷式发展,社会对展示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鉴于此,全国各类高校的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及商科专业(广告营销、会展管理等)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方向或展示设计课程。会展业蓬勃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部分的展览特殊装修(相对于标准展位而言,以下简称“特装”)采用一次性消费和装修垃圾焚烧的处理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环境污染。而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是未来十年乃至以后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国家需要大批可持续设计人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迫切需要引入可持续设计理念进行课程改革。自2006年起,以笔者所在展示设计专业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团队组成联合课题组,针对上述行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引进、吸收国际最新可持续设计教育理念,将“低碳式可循环”渗透至“展示设计”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些经验,希望能为高职“展示设计”及相关课程教改提供一些借鉴。

一、课程建设概况

(一)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设置

按照输入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教学输出可持续设计成果的模式,使学生建立可持续设计的观念并在其设计实践和职业生涯中自觉使用。应着重建立以“低碳式可循环”和“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双输入,“展示设计实务”和“展示系统设计”两门课程前后呼应的课程体系,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的理念和教学原则。

对高职类展示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采用由低至高进阶式进行。课程的设置按“展示设计基础”“展示设计实务”“展示系统设计”的顺序进行,通过一年级的课程使学生建立展示设计基础。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展示设计实务”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应强调双输入,一是引入低碳式可循环设计理念,一是引入实际设计项目,并将可循环展览作为教学原则和项目设计标准。下学期开设“展示系统设计”课程,该课程是前导课程“展示设计实务”的循环、进阶、升华。“设计实务”的课程项目应紧紧围绕展览会特装展台设计,而“系统设计”的课程项目则相对多样化、系统综合化。三年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对口实习企业深入体验实际项目的操作流程,学习如何面对现实与设计理想间的冲突。而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前面所有学习阶段的综合体会和反思,选择以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

针对其他非展示设计相关专业的需求,由于其课程设置(课时量)和专业程度所限,则可以精简到只引入其中的一门“展示设计实务”课程,并适当简化其课程教学要求,但同样可以引入低碳式可循环设计理念,高度仿真实际设计项目需求,将可循环展览作为教学原则和项目设计标准,也可以快速输出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成果,培养可持续设计人才。

(二)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理念输入

首先紧扣可持续设计策略,然后从可循环展览的三个方、六个设计原理及五类示范工程①开始输入,具体如下:在课堂多案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普通一次性展览的比较,首先阐明可循环展览的定义和典型特征,进而提出可循环展览的三个方(可循环展览宏观策略/产业轮、中观系统/流程轮、微观设计轮)、六个设计原理(非物质设计原则、EVIS形象识别系统原则、设计风格分类/建筑结构选型原则、建筑骨架与表皮分离/可更换表皮的展示设计原则、非标非特/一变多的展示设计原则、全生命周期设计原则)及五类示范工程(大型展品、中型展品、小型展品、综合展品特装类、综合展品非标非特类)。这些内容属于可循环展览设计方法论和系统论的初步理论总结,构成了可循环展览设计的工作指南,课堂上引入这些内容能够较明晰地输入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理念。

(三)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库、教学资源库和课程运行保障体系建设

1.建立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库,可围绕以下五类项目进行。建立项目化课程库(以下简称“课题库”),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课题。这五类课程库如下:(1)校内项目:所在学校长期固定参与校外展览会的展台设计项目、校园展览等,这些身边的项目师生均力所能及。(2)企业委托项目:企业可循环展览实务或系统设计项目。多以横向课题形式将设计项目引入课程,这些项目以学院和教师为主体,学生利用课程作业解决项目的部分问题。(3)大师工作室项目:在校内建设数个大师创意工作室,以他们为主体引入设计界前沿高端项目,师生参与其中进行配合学习。(4)政府大型会展项目:地方政府长期规律性举办的会展节事类项目内所包含的设计类子项目。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和高校间关系的惯性作用,政府惯于将部分子项目交给高校来完成,客观上给师生提供了发挥才能的舞台。(5)纵向科研课题研究项目,将设计研究型的项目引入课程,这类项目也是以学院和教师为主体,学生利用课程作业解决项目的部分问题。

2.建立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库,亦围绕以下五类项目进行。每通过课程教学完成一个项目(或项目的一部分),均应适时总结,该总结应强调项目类型、项目时间、项目概况(强调项目要求转化为课程目标的具体情况)、设计重点和难点(课程教学知识点)、设计工作流程和方法(课程教学进度组织)、所采用的可持续设计策略等要素。这样就形成了有参考价值的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可供后面的师生借鉴学习。

3.课程运行保障体系。经过数年的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项目化课程的不断积累,形成了一套“教学辅升”的课程运行保障体系。(1)教、学、辅、升的课程运行保障体系:校内外教师团队将项目需求提炼为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后(将普通项目转化为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将之输入课堂,学生通过项目化课程学习设计原理并强化各项设计技能,校内外教师团队全程辅导与评估,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展示设计工学坊②将课程教学成果转化提升为项目可实施成果。(2)校内外教师团队:课题组在课程别邀请项目方(甲方)参与教学工作,进一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与项目方面对面地交流,听取项目要求和来自甲方的建议。通过反复交流,学生不断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力图让学生领悟到展示设计不仅仅是单纯进行空间或平面的设计效果表现,创作的思路应与甲方的要求配合一致,满足功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环境、预算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学生在工作中经过历练和磨合,强化了对设计流程的理解以及对设计结果的预判。多次与甲方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领悟沟通技巧,提高表达与思辨的能力。同时,深入的实战练习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的展示创作和方案表现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项目评估制度的建立。课程安排了与项目方的见面会,依此建立起由项目方、教学团队以及学生项目组成员参与的三方评估机制,在课程的三个重要阶段(课题开题、中期检查、课题验收)全程参与考核。在进程之中,根据项目进度,项目小组进行不少于三次的项目研讨和交流会,来自项目方、教学团队以及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意见和建议构成了主要的评价来源,建立了多位一体的形成性项目考核体系。这样的体系,能够保障项目获得创新的解决方案、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教师取得瞩目的成果、展示设计工学坊正常运作。

(三)指导学生获得可预期的课程教学成果

1.成绩优秀校内获奖励。学生优质完成项目化课程后,除了能够获得优异成绩外,还能获得项目方授予的证书。学生获得了校方和企业(代表着行业和社会)的双重认可,既可提高其自信心也为其日后就业积累了成功案例。

2.校外大赛获奖。学生完成的优质低碳式可循环展示设计项目化课程成果,或因其校内外教师团队指导的多元性,或因其纵向课题设计研究的前瞻性,或因其横向课题设计实务的现实意义,在校外举办的各类设计大赛中更易获得奖项。

3.学生主创或参与的实际项目被采用并实施。当前,许多政府大型会展项目积极与高校进行深层次合作,客观上为学生主创或参与设计的“低碳式可循环”作品被采用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另外,围绕高校自身的会展项目(如校园节事、招聘会等),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与制作环节,自己动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地方企业的实际项目需求,则由学院或课题组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将之引入课堂。

4.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当前国家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国家战略结合起来看,在大学生这批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中,传播“以可持续设计策略及方法指引,进行自主创新创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种是当务之急;再辅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创业基地孵化、自主创业政策扶持;抓住政府企事业单位优先采用、采购循环经济产品,全社会舆论倡导消费低碳环保产品的契机,大学生以此类项目自主创新创业的成功几率非常高。

二、项目化课程教学组织风险与对策

项目化课程选择的误区: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进课堂,尤其是那些过于注重短期商业利益(知识面不够)、过于强调机械性重复操作(趣味性不够)的项目必须要学会拒绝。所以选择与那些有一定实力、愿意对教育事业进行公益性和持续性的投入(包括经费、场地等各种投入方式)、能够提供中长期预研类设计项目的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是项目化课程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关键。

课题组坚持以课程教学为主、设计创收为辅,遵循艺术设计教育规律选择合适的项目。综观世界范围内的设计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让学生承载过多的商业设计项目压力。所以即使是非常务实的实务型项目,课题组也会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进行再设计,将之转化为创新型设计类项目化课程。在课程项目时间、设计任务与技能训练强度、课程作业验收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循序渐进,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通过建立稳定的课程项目库、校内外专家教授联合授课、校内展示设计工学坊转化课程成果等有效方法,最终得到让每个学生都受益、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的课程教学成果。

[注释]

①熊涛涛,李春林,谢卉,等.可循环展览的设计工作指南及其系统理论研究[J].美与时代,2012(12):55.

②熊涛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自办工学坊运作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3):9.

[参考文献]

科学幻想画范文6

基金项目:嘉兴学院第三批课程教学改革专项(85181301)

作者简介:吴晓艳(1980- ),女,嘉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暖通空调研究所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e-mail)wxymumu@163.com。

摘要: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主干课之一。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特点,文章通过引入项目化方案设计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方式以及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改革,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测量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环境测试技术;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0204一、 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教育学》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学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完成的。优化课堂教学,是根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具体的教学任务,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执行这个方案,以期用合理的投入(即师生时间、精力和资源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这个成果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最合理发展。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主干课之一,是从事能源动力及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的重要支撑课程。着重讲述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流量、物位、热量、气体成分、环境噪声、照度、环境中放射性等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测试仪表的原理及应用,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及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1]。

嘉兴学院2012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该课程为32 学时,其中课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课10学时。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只有把握该课程最基本的核心内容,有的放矢。

受教学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计划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总学时越来越少,新技术、新手段在测试技术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测量原理抽象,学生对其了解不深,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教师课堂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人数和实验设备套数不匹配,测试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2]。在此背景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二、“项目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引入

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借助于项目的实施完成一定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3]。

在授课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为主要目的,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在项目式教学中,教与学是项目的两端,通过项目这个载体相连接,围绕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项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随着项目的推进,教与学也随之推进。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根据课程的内容,此次课程改革安排了6个测试方案设计项目(表1)。每个测试项目都涉及专业相关参数。学生在设计测试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测量方法和测试仪表的选择、测点布置和安装、测试数据处理、测量时间、数据处理等制定详细方案。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吴晓艳,等基于项目化设计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每个小组首先要根据测试对象,依据前面相关章节介绍的内容,正确构思测试系统,选择测试装置,用合理的测试方法对测试对象进行方案设计,并说明测试结果如何处理。之后分工协作,完成测试方案报告和ppt。最后进行课堂汇报与交流。学习和活动主要在小组中完成,通过小组活动训练协调、组织、沟通、陈述等方面的能力。每组必须明确个人分工,并由相关成员先制定初步方案,由小组讨论后修改定稿。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必然要交换思想,切磋意见,争论有效方法。尤其在各小组解决问题时,学生可以

交替发挥各自的作用,发展他们的能力。分组学习有助于形成自我教育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学生在发挥主动性的过程中,可形成合作互助的习惯。

三、 “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学时结构的改革

该课程原教学大纲的学时设置是理论教学30个课时,实验教学10个课时。依据“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目的,需要对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授课学时进行调整。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堂统一讲授、小组“项目化设计”教学和实验3个环节。具体的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表1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学时安排序号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备注理论授课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温度测量湿度测量压力测量物位测量流速测量流量测量热量测量13423324课时有限,需要课后自主学习项目测试

方案设计矩形风管风量测试项目圆形风管风量测试项目墙体材料传热系数测试项目墙体材料导热系数测试项目墙体材料蓄热系数测试项目空气加热器汽水两侧换热量测试项目111111①任选3个(项目1和2、3和4不能同时选);②课余时间做方案,课堂汇报实验环节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实验2室内外热工参数测定2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2毕托管测速实验2噪声测量2合计40(二) 教学组织方式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阶段,主要采用全班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全班授课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信息来源,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 由于此次课程改革理论课时的急剧压缩,因此课堂授课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将所有章节的内容都讲完整,只能阐述理论体系、理论要点和难点。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而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点拨指导而不是全部灌输。

在 “项目化设计”阶段,主要采用班内分组、小组汇报的形式。

课程确定了6个测试方案设计项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每个项目的测试方案进行设计、讨论与分析,并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

学生分组时要考虑以下2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另一方面更要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分组时应按个体差异相互搭配,并考虑男女生的比例均衡。这样不仅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完成,也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沟通和帮助,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包括以下4个阶段:

一是项目选择阶段。各小组进行选题,由于每组至少选择3个项目,为了避免比较难的项目无人选择,每个项目不得超过4组选择。采取提前发放项目的形式,所有小组选题汇总,由主讲教师审核并控制。

二是方案制定阶段。方案制定阶段学生在课后时间完成,制定过程中的任何疑问都可以通过bb平台讨论或者课堂和课后指导。

三是汇报阶段。每个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方案,进行课堂汇报。每组汇报6~8分钟,教师点评2分钟,其他小组提问5分钟。课题组成员和相关部门专家,均可参与课堂教学,并予以指导。

四是修改完善。汇报小组对点评环节和提问环节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重新整理后上交项目测试方案。

为保证“项目化设计”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要求小组报告中增加“小组总结”和“小组讨论”内容。“小组总结”指小组在“项目化设计”学习中形成的主要观点;“小组讨论”指针对项目,小组内部至少提出3个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讨论结果。在提问环节,其他小组的问题,由小组的其他成员回答。非特殊情况,汇报人不回答问题。

(三) 成绩评定方式与标准的改革

项目化设计的课程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就是“授之以渔”的过程,虽然学生最终得到的“鱼”的质量依然值得重视,但教师所授之渔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过程又要重结果。

该课程原来的成绩比例为: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项目化改革后,将成绩比例变成:项目化设计占5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 bb平台、作业、出勤)占30%。任一项的成绩低于平均分,总评都将列为不及格。项目化设计将分数分解到每个项目设计过程中。

四、课

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一)预期目标的完成

通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项目化设计”教学改革的实施,已经初步实现了3个目标。

(1)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测量技术,具有对专业相关测试项目进行测试方案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2)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3)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师生互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的收益

为了解课程改革的收益情况,让学生在学期末将在进行项目化设计过程中的感想写在blackboard 电子教育平台上。有的学生写到:“虽然做圆形风管风量测量的文档只花了一个多小时,但实际上搜集信息、整理思路已经有几个星期了。”有的学生说:“为了设计方案,首先是读懂课本,并查阅资料,找到适合的仪器和方法,最后的成果总是让自己欣喜的,因为毕竟是自己的成果,这种设计没有胜败,没有得失,只有收获。”有的学生说:“学会了团结合作,当然还有向别人求助的方法。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个体,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再加上外部的帮助,才会更好。”有的学生说:“改变了理论知识实际用不到的想法,提高了查阅资料的能力,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需要多实践,不能去企业实习也要多去实验室,现在还缺乏基本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由此可见,学生通过项目改革的实施过程,不知不觉有了许多收获。

第一, 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只讲述理论体系、理论要点难点,对设计相关项目的测试方案远远不够,因此,学生必须课后对每一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学习。在这个过程,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问题所在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测试方案设计。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 严谨的工作态度。测试方案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重视方案的可行性,而且还要对测试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思考和解决。工作态度是否严谨、细致,在方案制定过程和答辩时,都能得到很好的考察。

第三,团结协作意识。完成项目过程中,有意让学生分组进行即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小组中每个人的观点、见解、能力不同,通过相互配合,将不同观点有机结合,构成了小组的测试方案成果,让学生充分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第四, 面对失败的态度。项目测试方案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知识、经验不足,难免遇到问题。在汇报提问环节,总会有其他组的成员提出有趣的或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对问题的正确处理,是考验学生的关键。面对挫折迎难而上,以此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五、 结语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实施项目化设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理论,并提高分析解决环境测试相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试点课程,可以带动和辐射专业的其他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改革,为其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通过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修睦.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m]. 2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周育才.“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06-107.

[3] 陈永辉,张春峰,张晖.项目式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7):91-93.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project design

wu xiaoyan, yang jichun, jiang haibin

(institute of hvac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 architecture,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

p. r.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urse system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nvironme

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and problems in teaching, the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excellent teaching effect in a limited tim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reformed. through a semester of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can help students grasp measuring principle, basic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parameters more systemically, stimula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est, cultivate students’ team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上一篇个性化教学

下一篇珍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