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90-01

古典诗词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说,古典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当代,古诗词也一直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不明,其教学被边缘化,教学研究也大多止于感性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为提升语文素养打下基础的关键阶段,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讲解,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1.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2.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3.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

二、重视品读古诗词,在品读中感悟魅力

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

2.细读。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3.精读。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三、拓展延伸,在提升内涵中融情

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加之学生的阅历又太浅,要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教师要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让作者情、学生情在拓展延伸中融合,拓展的渠道有三种:

1.课前收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对信息的整合过程,也是认识深化、情感深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在对话交流中导情。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围绕“愁”字提问:你知道谁为愁做过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愁的名句?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老师对学生问题导向性的拓展延伸,是对愁文化的深层次认识。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2

——题记

车,行驶在去三月婺源的途中。窗外,一滴雨,一丝风,一抹云,顺着玻窗轻轻飘过;窗里,一个凝眸,一首老歌,一片情深,浸润着我的心。

三月,是一首温柔的诗。三月的温柔,是呢喃燕子语梁间,是树阴照水爱晴柔。风儿轻轻地摇,雨儿细细地飘,虫儿柔柔地吟,还有那飘摇万姿的垂柳,漫天轻舞的阳光,清扬优美的笛声……万物在抒写着三月,万物在扮靓着三月。

三月,是一幅深情的画。山水相依,丹青相濡。那山,云绵绵雾漫漫,时隐时现,云雾缠绕在它的腰间,阳光却将它变得苍翠欲滴,每片叶子上洒满了光芒,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那水,简直就是一面镜子,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全印在里面了,像绚丽多彩的绸缎。让我想起身着彩锻旗袍的女子,三月,不就是那女子吗?

阳春三月,百花争艳。车,行驶在这诗情画意的春天里,仿佛置身在偌大的花园。细雨中的玉兰花披上一袭水晶衣,玲珑剔透,是那么的冰清玉洁;桃花盛开,鲜艳娇美,一阵风来,她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仙;“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满眼红的海棠,白的梨花,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古人的诗句;还有那农家小院的篱笆旁开满了如繁星般的野花,玫红,宝蓝,酱紫……繁星也能这般多彩;那窈窕而立的樱花树,风划过枝头飘散着流星雨般的花瓣,让人顿生怜惜。散落在天涯的美,镌刻在光阴的隧道,成为永恒的记忆。

置身在这偌大的花园,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朵,似是仙子,穿着彩云流纱裙,脚踩一双凝花鞋,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华容婀娜,踏月归来。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为采徽派建筑之风。

思绪缱绻,举眉间,车已到达婺源。回想刚才途中所遇美景,对其更多的情感是赞美、是敬仰、是陶醉。就连此刻映入眼帘的一座座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屋,在阳光下斑驳生辉。拥有悠久历史的砖瓦楼阁,它们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婺源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风雅依然,散发着江南古朴色调的暗香,萦绕在深幽的青石街巷中,流露着小桥流水的宁静淡雅。我对它的情感依然是赞美、是敬仰、是陶醉。这种情感也许是源于一种距离吧。

完成了此次的工作任务,返程的途中,车上凝眸窗外依旧。

思绪蹁跹。在某一刻,一个不经意的举眉间,眼前蓦地一闪,辽阔无垠的油菜花,扑入眉宇,仿佛是从地心深处涌出来的一股黄绿两色的力量,喷薄腾跃,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我的心被震撼了!我若还是那仙子,此刻,与你的相遇,我动了凡心!

与你的相遇,这般偶然。相遇便是缘分。与你的相遇,甚或有种酒逢知己的感慨,绵软的心想要流泪。与你的相遇,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曾经的我,还是一个高中生,一次偶然,遇见了一个声音。像夜产生梦一样,不知几时,她和那个声音产生了默许。那个声音,是林梢的暖雨,无声无息地向她渗入,绿了她的荒芜。那声音就像一缕风,吹到她的耳边,同她窃窃私语,吹到她的心里,同她心灵对话。那声音是能看见的,能让她看见春的姹紫嫣红,夏的葱葱浓浓,秋的遍地金黄,冬的银装素裹。在她困惑、疲惫、孤独、迷茫的时候,那声音一直陪伴她,鼓励她,给她力量,给她信心。在城市的霓虹灯下,在洒满淡淡月光的林间小路,那声音:一席广博平和的言词,予人快乐于欢声笑语中;一个深刻独到的见解,揭人迷惘于昏昏蒙蒙时;一颗朴实助人的心灵,解人困扰于亲切的温柔里;一片多思善解的情怀,去人忧愁于不知不觉间……于是,她有了个梦想,将来要和他一样,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在城市夜空下的每个角落,带给人们心灵的力量。

此刻,眼前的这片灿黄不就像那声音一样吗?无边无际的怒放着,充满我的眼就像充满我的耳,一样的朴实无华,一样的具有生命力。怎能不震撼我的心?怎能不为之心动?每一瓣黄,每一句话,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一个美得耀眼的未来,它们的身体极轻,但我却感到了它们沉甸甸的分量,因为每粒种子里都藏着一个大得惊人的梦想……油菜花,你是美的!那声音,你也是美的!你们同样都有一个看似平凡却极为远大的梦想:让丰收的喜悦像花一样绽放在农夫的脸上,让精神的富足像花一样绽放在人们的心里。

一个不经意的回眸,一个偶然的遇见,便在生命历程中拥有了美丽。这个与你相遇的人正行在春天的路上,美了整个行程。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3

第一天上午到酒店报到后,稍作休整,我们便来到了酒店餐厅。餐厅内已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同行,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在热烈交谈着,这次培训有三百多人参加。

第一次吃杭州的饭菜,感觉很清淡,丝丝甜味。对我这个无辣不成餐的湖南妹来说,桌上的杭椒成了我的主选,尽管并不辣,也只好将就了。这,是我对杭州的第一印象。

本想午餐后好好休息一下,可几位同来的伙伴不顾周车劳顿,迫不及待要去体味杭州。也好,既来之,则观之。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坐一趟公交车就知道了。酒店出来就是立交桥,好不容易躲过立交桥下四面八方的红绿灯到了公交站。各色人等把公交车挤得严严实实,身旁一时尚女孩莺歌燕语地跟她的男友交谈着,好听但不懂,这大概就是杭州话吧。街道两旁的景观树次第晃过,多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和翠绿的香樟。宽阔干净的街道、如流似虻的车辆、鳞次栉比的酒店、完备便捷的基础设施,处处展示着现代化旅游大都市的恢弘气势。一切都离得这么近,我不由得舒适轻快、神清气爽。杭州,不愧为“爱都”之称啊!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静心参加了这次杭州之行的主题培训。第三天下午,会务组安排了乌镇半日自助游。

来到乌镇,印入眼帘的几乎都是乌突突的。她,没有我想像中的古老,却让我想起了老家的老屋,反多了几分亲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古朴幽静,一派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镇上的茅盾故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桥、那水、那人家,仍有迹可寻,但往日那桥上驻足的人们,那水中停泊的船只,那浮华一波的世人,已是昨日,不由得感叹时光无情,浮华易逝。感慨之余,莫名伤楚。

闪念间,一阵阵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那油润麻香的姑嫂饼、香气馥郁的熏豆茶、芬芳柔软的定胜糕,锁住了我们的脚步。纵有千般感慨,万种情思,在美食面前,岂能不掏出小钱以解口腹之馋。乌镇,乌镇,劝君来此作一游,香市美食任尓逛。

第四天,会务组安排了杭州一日考察活动。怀着期盼和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旅途。

第一站到了黄龙洞。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的山麓上。传说有个名叫慧开的和尚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跨进山门,沿一条小径上去,左右二山夹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极为清幽。叠理很好的水假山、名贵的方竹、雾气弥漫的卧云洞,悠扬的国乐古曲,是个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们在这个季节来到西湖,没有三月阳春的艳桃流莺,没有妖娆夏日的荷香飘逸,没有冷艳冬天的银链横陈,算是西湖淡抹的时候吧。淡抹的西湖,素雅而洁净,更叫人怜爱。随着前进中的游船,细听导游娓娓而谈,湖内美景像画卷般铺陈开来。六吊桥、三石塔、湖心亭、凤凰山、万松岭......水光盈盈,游船点点,山色空蒙,青黛含翠。这,就是西湖了,曾经梦里寻思千百度,如今无限风景在眼前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说不尽的西湖美,道不完的西湖情,可恨“江郎才尽”,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更好的美词达句来,只好引用古人的诗句以表胸怀罢了。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4

一、精炼词句,扩大语言的张力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为了炼字炼句倾注了大量心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例如,“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中的“老”“肥”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生动再现了雏鸟在风中慢慢成长以及梅子在雨里悄悄丰肥的动态过程。

古诗对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词语的锤炼之法,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例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道:“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该句的第一个“卧”形容村庄房屋低矮的远景;第二个“卧”是“匍伏、趴着”之意,将雪拟人化,给近景的静谧增加了动感和生机。

写作时要善于借鉴这些精炼词句之法,使表情达意更为准确、生动,从而扩大语言的张力。例如,下面这些习作中的妙词佳句就特别值得品味:

①家中一张旧旧的方桌,一盏浅浅的油灯,姐姐就着嫩嫩的火光做着细细的针线活儿。(《暖阳》)

②当那抹翠绿撞上眼球,当那股微腥钻进鼻腔时,还是忍不住要颤一颤,抖一抖,震一震,自有一股浩然之气自丹田升起,在胸腔里澎湃激荡。(《已经拥有》)

③春半,桃花有点傻气地开着,开得不明所以。(《飞出心灵的牢笼》)

④人越高,心越要低。想知你是否在绝顶?看你是否谦逊可窥。(《登临》)

第①例以“浅浅”“嫩嫩”暗示家境贫寒以及姐妹生活的温馨;第②例以“撞”“钻”“颤”等动词十分传神地表现了乡村那沁人心脾的绿气息、泥滋味;第③例中的“傻气”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忘情”盛开的热烈景象;第④例言浅意丰,饱含深刻的哲理。

如果我们都能像这样在遣词造句上多下点功夫,作文中就可以处处绽放这样美丽的“诗词之花”。

二、超常搭配,提升语言的魅力

“超常搭配”是指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搭配符合语法规则,但又超出了词语之间的词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而“诗家”所谓的“奇语”“新语”,多指诗词中这种不合生活常理而又特别有神韵的“超常搭配”的语言创新形式,常常融合比拟、比喻、借代、移就、颠倒语序等手法共同使用。

例如,“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王猷《螺川早发》),这里“长江”何以“流”,“远梦”“短棹”又如何“拨”“残星”?——“流”“拨”的超常词语搭配使得诗句无理而妙:原来诗人是在慨叹奔腾不息的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更远的梦乡,划动的短棹好像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诗歌意境亦因此而恢宏悠远。

所以,古诗中的“超常搭配”也是文学作品“造语新奇”的良方。例如,“整个北国农村的大地都呈着一种萧条而刚硬的灰色”(张承志《悼易水》)一句中,“萧条而刚硬的灰色”的“超常搭配”形象地表现了“灰色”的质感以及壮士的刚烈;而“寺院,金黄色的钟声,将夕阳击落野草丛中”(王润华《春》),这一句反常地写“金黄色的钟声”还能“击落”夕阳,给人以强烈的视听震撼。

因此,写作时巧妙地进行“超常搭配”,能有效地提升语言的魅力。例如:

①阳光暖暖的,伴着清脆的问候,她那一朵微笑便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收藏感动》)

②老王经历了那些事后,心渐渐地枯干了。(《老王记事》)

③老师的一串串清晰的脚印板书在弯弯的小路上。(《人与路》)

④其中也不乏新生的淘气,抛下羞涩,噘起可爱的小嘴将夏天吻响。那是花开的声音,还是心底最柔软的弦被撩拨?(《美的力量》)

第①例中的“一朵微笑”,形象地写出了微笑如花般美好、灿烂;第②例中的“心渐渐地枯干”则表现了老王的憔悴与沧桑;第③例中的“板书”既突出了老师的职业特点,又强调了“脚印”的不可磨灭;而第④例中的“将夏天吻响”传神地刻画了新荷可爱俏皮、充满生机的形象。应该说,这些鲜活的语言,为习作增色了许多。

三、巧设意象,丰富语言的内蕴

写景咏物类古诗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的描绘、意境的创设来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由此化虚为实,使情感表达更为充沛。例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上句仅以“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之景,再用“桃李”“春风”两个意象就把阳春烟景唤到读者面前,表现了相会之乐;下句中的“江湖”,让人想到流转和漂泊,“夜雨”增加萧索之感,而“十年灯”则激发读者想象一两人独对孤灯、互相思念已达十年之久!两句诗六个意象,包蕴了无限情谊!

散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大多采用这种“巧设意象”之法来丰富语言的内蕴。例如,刘亮程在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里这样写道:“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作者在离开村庄时还没来得及和“草”“土墙”“房子”等意象告别,而今这些已成了他“今生今世的证据”,他过去的欢笑与记忆、现在的追思与遗憾都在其中了!

可见,“巧设意象”能使文章语言丰盈、形象。所以,写作时要努力使语言“形象化”,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①上了大学,女孩总是一个人爬上顶楼,看夕阳,看南飞的大雁,看不远处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在路上》)

②老家门前的那棵榆树已经枯萎了,一如那颓圮的泥墙、干裂的枯井。爷爷那佝偻的脊背、蹒跚的步子和满面的褶皱、稀疏的胡须一样,都已破败不堪了。(《回家》)

③当然还有花,所有的颜色都开得猛,开得嫩,艳艳的猛,生生的嫩;但都开得恣肆,一簇一簇地迸发,一树一树地绽开,简直有“须作一生讲,尽君今日欢”的意思。(《美的力量》)

第①例借助“夕阳”“大雁”“炊烟”等意象把乡思写得具体可感;第②例以枯萎的榆树、颓圮的泥墙、干裂的枯井这些意象衬托了爷爷的年老体衰,表现了作者看到爷爷衰老时的心酸与无奈;第③例特别刻画了“花”尽情绽放的形象,以此寄寓了人不要辜负春天,也应努力“绽放”的道理。这些意象的巧妙设置,既美化了语言,又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四、灵活引用,增强语言的诗意

“诗化”语言,最常用的手法是恰当引用、化用诗句。例如:

①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我梦想来到了繁茂的松林里,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我的梦想》)

②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美的力量》)

③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没有比李白更易醉的豪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商隐的秋池浇开紫丁香的惆怅,渭城的朝雨沾湿王维的衣裳。在一个民族精神疆域里呈现出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令人沉醉的王朝》)

第①例是直接引用诗句,第②例的间接化用还能看出“蛛丝马迹”,而第③例的巧妙化用几乎是“不着痕迹”。这些充满诗意的语言,让人读来如同漫步于“三月陌上”,真是“百般红紫斗芳菲”!

【微话筒】

“涨”声响起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5

关键词:朱淑真诗 忧愁怨恨 意象 艺术特征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钱塘人。“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1]“文章幽艳,才色清丽。”[2]“宋代闺秀,淑真、易安并称隽才”[3],然淑真“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竟无知者,悒悒抱恨而终”[4]。其作品集有《断肠诗集》和《断肠词》。

今观其诗,怀淑真情感基调之忧愁怨恨,品淑真诗歌意象之断肠与个性化,探淑真作品之艺术特征。

一、朱淑真诗歌的情感基调――“愁”“恨”“怨”:“断肠”之音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本是充满希望与美好的,而在诗人的眼中,“自入春来日日愁,惜花翻作为花羞。”(《春日杂书(其十)》)“若到旧家游冶处,只因满眼是春愁。”(《约游春不去》)日日充满着愁情,可以想象,诗人所经历的生活是何等的凄凉、惆怅,让其没有心情去享受春日的美好,而是慨然自叹。

“停针无语泪盈眸,不但伤春夏亦愁。”(《羞燕》)“窗外蛩吟解说秋,迢迢清夜忆前游。月华飞过西楼上,添得离人一段愁。”(《秋夜来书》)“自嗟老景光阴速,唯使佳时感怆多。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对雪一律》)由这几首诗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四季都带着丝丝愁情,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诗人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其“因匹偶非伦,勿遂素志,赋断肠集十卷,以自解郁郁不乐之恨”[5]。诗文为其最好的例证:“益悔风流多不足,始知恩爱是愁根。”(《秋夜牵情》)“逢春触处须萦恨,对景无时不断肠。……繁华种种成愁恨,最是西楼近夕阳。”(《伤别》)爱恨情愁,萦绕在诗人的心间,“生不幸,死亦不幸!”[6]“黄昏院落雨潇潇,独对孤灯恨气高。”“芭蕉叶上梧桐里,c点声声有断肠。”(《闷怀》)“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悲秋,作为古代的经典意象,传达出无数文人的忧思与愁怨,同样,淑真借秋景传真情,将其内心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读者。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诗人怀着忧愁怨恨之情,用断肠之音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深知“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又吟风。磨穿铁砚成何事,绣折金针却有功。”(《自责》)尽管诗题为自责,实为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对当时社会束缚女性,扼杀女性智慧的辛辣讽刺。

二、朱淑真诗歌中的意象――月、黄昏、梅、竹、楼阁、栏杆(阑干)、酒等

朱淑真的诗,内容丰富多样:有抒写个人情怀的,有描绘自然景物的,有反映田园农事的,有品评历史人物的。诗人大胆展示了女性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对真挚爱情的大胆歌唱,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与抗争,对传统社会严禁的越礼行为的描写,对妇女传统生活方式的质疑以及对妇女生活狭小天地之外的广阔世界的浓厚兴趣,等等。

诗中意象,饱含作者之情,同时,又有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下文将选取其抒写个人情怀与描绘自然景物之诗的代表性意象进行简要赏析。

(一)月

“卷帘待明月,扶槛对西风。……几许旧时事,今宵与谁同!”(《独坐》)孤单、寂寞的一个人,倚着栏杆,面对秋景,只能“待明月”,诗人的心声有谁来听,曾经美好的旧时之事,今日只能空回忆,漫漫长夜,谁能与我共同度过,分享我心中的喜怒哀乐呢?无人陪同,难免黯然神伤。

“寂寂疏帘挂玉楼,楼头新月曲如钩。不许问我情深浅,钩动长天远水愁。”(《月》)寂寞的一个人,长期过着闺阁生活,独处玉楼,与月为伴。虽云莫问情之深浅,实则似天若水。天,难以企及的高度;水,难以看透其深度的。不难想象,诗人是多么无奈,多么期望得到心灵上的寄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朱淑真虽未曾有过李煜的经历,但宋代的理学亦将人们的思想,不合理制度的存在,尤其是男女权利的不平等,更让身为女儿身的诗人增添了那份幽怨与愁情。

(二)黄昏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黄昏。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有感》)虽有文章写到“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但心灵的窗户一旦被打碎,心如刀绞肠犹断,此种情感让女子如何承受?更何况是秋夜细雨黄昏之景?无疑增添了浓浓的愁情。

“黄昏院落雨潇潇,独对孤灯恨气高。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闷怀》)雨中院落,独自一人,面对黄昏和幽暗的孤灯,心中的怨恨渐渐加深,无心做女工,只见得梧桐似剪刀,无情地飘摇,让人断肠。“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面对秋雨,独自观黄昏之景,夜伴残灯,愁情愈发浓厚,不觉有断肠之感。

(三)梅

诗人借助于不同情态的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格。

“梅花枝上雪初融,一夜高风激转东。”(《立春前一日》)“雪从庾岭梅中尽,春向隋堤柳上来。多少园林正萧条,纷纷争逐趁时开。”(《新春二绝》)春雪初融,映日梅花是清秀、富丽与妩媚的,与挺拔婀娜的柳为伴,色彩相映成趣,给人以绘画之美感。“争逐”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渴望、向往与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早春之梅,作为春的使者,将春天的气息带给人间,是诗人美好理想的寄托。

“只有宫娃无一事,每将施额斗妆匀。”(《梅花二首(其一)》)“酷爱清香折一枝,故簪香髻蓦思维。”(《秋夜牵情六首(其五)》)这是朱淑真的梅妆诗,表现了闺阁女性的爱美之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梅花恣逞春情性,不管风姨号令严。”(《雪二首(其一)》)这是处于风雨中的梅花,融入了诗人风雨飘摇般的生命体验,她是勇敢的反抗者,追求着人类的美好,与相悖势力进行顽强的抗争。

“庾岭腊梅寒散乱,章台风柳絮萦回。”(《咏雪》)腊梅,傲霜雪、斗奇寒,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具备坚韧的品格,超凡脱俗,象征着诗人高洁的情操。

“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惟有梅花无限意,射人又放一枝春。”(《冬日梅窗书事四首(其一)》)静谧的月夜,梅花带来春的气息,融情于景,诗人有着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借皓月之梅,再现其纯洁高尚的审美情趣与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四)竹

“劲直忠臣节,孤高烈女心。四时同一色,霜雪不能侵。”(《直竹》)清代郑板桥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题竹石》)从两首诗中不难发现,竹所具有的劲直挺拔的形象与斗雪傲霜、坚不可摧的精神。

孤高无畏,烈女之心,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松、竹、梅――“岁寒三友”,梅、竹在淑真的诗中均有所体现,可见,诗人内心世界除了闺阁中的忧愁哀怨,还有坚强无畏、孤高圣洁的一面。那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与控诉,是诗人的心声。

(五)楼阁、栏杆(阑干)

“独自凭栏无个事,水风凉处读文书。”(《夏日游水阁》)这首诗中,诗人凭栏,与文、书为伴,虽有美好之感,但“独”字亦反映出诗人的孤寂,正如其词所说:“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减字木兰花・春怨》)淑真唱出了心中的孤寂之音,愁病交加,更加让人怜惜。楼阁之中,诗人度过一生。

“高楼惆怅凭栏久,心逐白云南向浮。”(《春日书怀》)独居高楼,心怀惆怅之情,身在此而心在彼,追寻美好的梦想,却又如云般飘渺。栏杆,从某种意义上说,象征着不合理的礼教的束缚,它限制了诗人的生活,使诗人不免会有惆怅与慨叹之感。

(六)酒

朱淑真的一生,是诗的一生,是梦的一生。“酒”这一意象,可以看出她对青春生命的珍惜与韶华易逝的感伤。

“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春霁》)“滞酒杯消旧恨,禁持诗句遣新愁。”(《诉春》)诗与酒紧密相连,二者皆为诗人的最爱,似友人一般,诗人可以在诗中倾诉内心的不快,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愁情。此时的酒为残酒,似苦酒。伴随着诗人的心路历程,“酒”生动体现了诗人酸甜苦辣的情绪体验。

“牵情自觉诗豪健,痛饮唯觉酒力微。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辉。”(《春园小宴》)美酒是朱淑真青春激情勃发的催化剂。酒中虽有淡淡的苦涩,但在春天里,诗人用美酒挥洒着青春生命的芬芳,展现着青春生命的活力。

酒,文人墨客常咏之物:陶渊明采菊东篱,悠然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淑真的至真至上之情,由酒而激发,体现了其冲破世俗羁绊后所特有的非凡创造力。

此外,诗中多次提到“东君”,如“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问春古律》)“东君若也怜孤独,莫使韶光便似秋。”(《诉春》)“玲珑巧蹙紫罗囊,今得东君著意妆。”(《瑞香》)可见,东君,似诗人的男友,诗人的精神寄托,渴望“东君”能够爱自己,同时,“女为悦己者容”,诗人亦如此,只可惜,诗人一生未遇到知心至爱之人,只能于深闺中以诗传情,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此方式传达,这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今日来看,尤感不平!

三、朱淑真诗歌的艺术特征

朱淑真诗,最为显著的特色,即为:物我合一,寄情于景。与此同时,其诗歌的艺术特征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凄怆悲苦

诗人笔下,四季充满着愁情。春日愁:“自如春来日日愁,惜花翻作为花羞。”(《春日杂书十首(其十)》)夏日愁:“停针无语泪盈眸,不但伤春夏亦愁。”(《羞燕》)秋日愁:“桃花脸上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新秋》)冬日愁:“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初冬书怀》)。

同时,观其诗,愁情无处不在。见落花之伤感:“眼底落花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恨春五首(其五)》)听雨声之忧愁:“鸣窗各听芭蕉雨,一叶中藏万斛愁。”(《秋夜闻雨三首(其三)》)登楼阁之感伤:“夕阳楼上望,独倚泪偷流。”(《秋楼晚望》)不仅如此,诗人的愁情也由美景而生:“繁华种种成愁恨”,“良辰美景俱成恨”。

故陈廷焯评淑真诗词曰:“凄婉,得五代人神髓。”(《大雅集》)朱惟公说:“语颇哀婉,意各有指。”(《朱淑真断肠诗词序》)

(二)含蓄委婉

“临姬约我踏青游,强拂愁眉下小楼。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少年意思懒能愁,爱好心情一向休。若到旧家游冶处,只应满眼是春愁。”(《约游春不去二首》)踏青游玩,本是乐事,可在诗人那里,有着难言之隐,心中的愁情无法排解,与“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首诗暗含幽怨,第三句中暗示诗人不愿到“旧家游冶处”,而缘由却一字未提,可见,触景伤情,这里一定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牵起作者的愁情。(《名媛诗归》)评此诗说:“少年二句,幽恨之极,直欲自废,此处殊不堪言。”

可见,淑真的真实情感寓于所写景物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清新婉丽,蓄思含情”(《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三)纤细腻

“一痕雨过湿秋光,纨扇初抛自有凉。雾影乍随山影薄,蛩声偏接漏声长。”(《早秋》)这首诗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描写都十分细致,借景抒情,在读者眼前形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

综观淑真诗,春夏秋冬之景,无不精心描绘,体味诗歌意象所创造的意境之美,感受其中传达的深情。

(四)景物情化

“有我之境,以我^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7]淑真笔下的诗,创造的多为有我之境,寄情于景,使景物有着人物般的感情,通人性、懂人情,给予诗人以心灵上的寄托。如:“江风也似知人意,密递清香到室中。”(《咏梅》)风解愁情,梅花的清香打破了诗人孤寂的心情。“莫做寻常看,嫦娥亦解愁。”(《中秋》)月的通人性,于此诗中有所体现。故孙寿斋赞赏说:“朱淑真禀嘲风咏月之才,负《阳春》《白雪》之句,凡触物而思,因时而感,形诸歌咏,见于词章,顷刻立就,一唱三叹,听之者多,和之者少,可谓出辞之标格矣!”(《断肠诗集后序》)

此外,淑真之诗也有豪迈之作,如“帘外有山千万叠,醉眸浑作怒涛看”“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但淑真诗的主体风格依然围绕“断肠”二字,多感伤、愁怨之诗篇。

“翰墨文章之能,非妇人女子之事,性之所好,情之所钟,不觉自鸣尔。”敢于向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传统礼教抗争,是朱淑真的个性使然,虽多闺阁愁怨,亦有豪放之作。断肠之音,余音犹在。

注释:

[1]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六)。

[2]钟惺:《名媛诗归》(卷十九),明刊本。

[3]许玉缘:《校补序》。

[4]魏仲恭:《朱淑真断肠诗词序》。

[5]田艺蘅:《纪略》。

[6]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7]王国维:《人间词话》。

参考文献:

[1][宋]朱淑真.断肠诗词[M].长春:长春古籍出版社,1983.

[2][宋]朱淑真.朱淑真集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3]苏者聪.宋代女性文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阳春三月的美景诗句范文6

【1】春天的记忆

北方的春天总是有点蹒跚来迟,立春过后人们便经受着春与残冬的反复较量,直到惊蛰前后,才能明显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虽然春风依然料峭,人们却迫不及待地随着自然变化,同万物一起卸下了冬装。

四季之中,我们最为钟情于春天的领悟。不必说“吹面不寒杨柳风”,也不必说“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给我们心灵的感受实际上就是酣畅淋漓,精神振奋。春天也给我们无尽的遐思、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希望。

我们走在街上,春风拂面,不寒,不热,让人觉得体内涌动着一股暖流。生命力如同草木一样在滋长,在萌发。春天我们最为惬意的是夜晚,喜欢坐在幽静的庭院中,面对璀璨的星空和皎洁的明月,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任思绪如脱缰的野马尽情驰骋,偶尔把目光投向周围的万家灯火,聆听欢歌笑语,轻歌曼舞,陶醉于春天的氛围中。于是,我们从心底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便觉得对未来的希望又增添了许多。

中国历代文人咏春叹春之作早已异彩纷呈,数不胜数,为春天的诗情画意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春天是最富希望的季节,过去的时间已不复存在,但是,留给我最多的是时间的记忆。我们回忆春天,最为难忘的就是鸟语花香的季节,我们坐在树下,望着天空,天是蓝蓝的,在蓝天下,树枝上已长出了嫩芽,我们仿佛看见它正在茁壮成长。这不正是朝气蓬勃的呈现吗?

春风轻扬,柳笛声声,往事如烟,久绕心头。儿时飞翔的梦,在清清的河里,茵茵的草上,密密的苇丛,绿绿的林间,都留下许多甜蜜的梦幻。

春天的美丽,常常让人赞叹不已,突忽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儿时对花海胜景充满好奇。站在百花丛中,流连忘返,目不暇接。拥花在怀,馨香陶醉。春雨过后,田野上,绿草如毯,野花盛开,蜂飞蝶舞,小鸟鸣唱。于是,我们心中荡起一个美丽遐想。

春天的回忆,如白云朵朵,飘在记忆的天空,如河水清清,流在记忆的心田;如树木郁郁,长在记忆的旅途;如桃花朵朵,开在记忆的深处。

春天的记忆,在春天里如水似风,抚在脸上,流在心里。在每个春风送暖的日子,每个春雨淅沥的夜晚,春天飘然走来,茹月似水,浸入心间,温暖记忆,永留一份欢乐。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春风吹过,万物复苏,勤劳的人们为了秋收丰硕的果实,正忙碌地耕耘播种,撒下希望的种子。

春天,给予了我们生机,也给予了我们希望!

我们永远感谢春天,更感悟我们生活的一切!

【2】感受春天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慰籍。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我们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荡涤在心底,温馨着我们的全身,从此,我们对春天有了更多的嘱托与期盼。春天永远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当我们把最美的希冀寄托于春天的遐想,春天就会把绿的心意编织成最美好的梦幻,馈赠给大地,于是,我们有了春天的故事,也有春天的梦想,更有了春天的耕耘与希望。

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都是古人挥毫赞美春天的千古名篇佳句,都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今天的春的诗篇掀开了最美的画卷。于是,我们每天都在领悟着春天的温馨,春天的诗情画意,感触春的博襟。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感受。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敞开胸怀拥抱春天的呼唤,那一首首赞美春的音乐,配上一幅幅清新的画面,顿时为我们展开了诗情画意的春天美景,我们置身其中,欣赏体会最美的景致,去感受姹紫嫣红的春天魅力!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体会。有时雨过天晴,太阳送走七色彩虹写意,万丈霞光留下了春的回味。顿时,大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绿了,树木都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些在阳光下最快乐的孩子们,他们追逐跳跃,有时唱歌跳舞,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风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我们要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把春天描绘成最美的绿色诗篇,把理想耕织在心灵的沃土上,永远滋生春天的向往。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呼唤,更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我们感悟春天,我们走进春天,我们释怀春天,我们永远都在感受着春天的温暖与期盼!

【3】抒怀春天

春天,带着暮冬的残踹,飘着新绿的色彩,和着润湿的甘露,溢着花草的馥郁,来了。

春天,寄托人们的希冀,透出恋人般的热烈,怀揣孩提时的梦幻,携领友人的真诚,来了。

春天,随着山谷小溪,裹着鸟儿鸣叫,顺着抽芽的嫩叶,爬上绽放的花蕾,来了。

春天,穿过北国的严冬,劈开坚硬的冰霜,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来了。

春天,筛落满天的细雨,洒向高山、田野,瞩目一片扑朔迷离。

春天,托着轻盈的风筝,伴着孩子们的笑声,抛向碧蓝的天空。

春天,有时会掠过窗前,给托腮凝视的少女捎来一丝淡淡的乡愁。

春天,轻轻的拥抱大地,拌着布谷鸟的歌声,迎洒雨水的滋润。

春天,当飞过辽阔的江海湖面,翻起层层浪花,去追逐海鸥的飞翔,是那样的潇洒。

春天,当滑过笑靥绽放的原野,黄灿灿的油菜花飘向天域,招来彩蝶飞舞那样的热烈。

春天,当清风拂过岸边的垂柳,把一缕缕微风送到花前月下的絮语那样多情。

春天,当迎来红彤彤的朝霞伸进山坳的迷雾中,淡淡的白云把天宇洗涤得如此明亮那样的幽谧。

春天,把千树万树花蕾唤醒,纷纷探出艳丽的面孔,映照着嫩绿滴翠的小草,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那样的得意。

呵!春天,赋予了万物生灵的活力,把启示寄予绿色,把承诺托付给鸟语,把向往化作花香,把信心凝聚于果实,驾春风、伴雷电、携风雨,耕耘希望,收获明天。当我们沐浴着温馨的春天,钟情于春光明媚,由衷赞美春天,感谢春天的馈赠。

【4】春天写意

我们在冬季里,总是在盼望春天。盼望春的草长莺飞,丝绦拂堤,盼望春的千树琼花,碧波涟漪,盼望春的兰馨蕙草,润物如酥;盼望春的春色满园,落红如雨。

转眼一瞬,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历代文坛大家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诗句来赞美春天,吟诗春天。春天,带给人希望,带给人激情,带给人梦幻。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像潮水一样涌来时,那些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深情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人们开始在春天漫步,踩着松软的泥土,方知生命的滋生与存在。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草芽,还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无论是慢慢舒展的绿叶,还是缓缓流淌的河流;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森林,还是莺莺絮语的飞鸟,只要把春的帷幕缓缓拉开,我们就会感悟到春的盛情邀请。

春,是一拱彰显神奇的画廊。春风飞过大地,大地顿时变成一幅清新的画卷:被人们收割过的草坡上,又倔强地冒出了新芽。在春风的吹拂下开始生长。大地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馥郁扑鼻。

有时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霞光留下春的回味,大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绿了,树木都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蜜蜂在花丛采蜜,那些在阳光下最快乐的孩子们,他们追逐跳跃,有的唱歌跳舞,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早晨,一片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我们感到舒心;中午,一斜阳光直射入我们的眼帘,让我们抛开早晨的寒冷,全身充满活力;下午,一抹夕阳泻下霞光,我们就会感到景色的壮美。傍晚,一阵轻轻的风吹过窗前,我们就会有“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的感觉。这就是春天的诗情画意!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看,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来来往往地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村的田地里,农民们在耕耘希望的种子。春天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生机勃勃。春天真的美啊!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

【5】春天的感受

春天的话题悄悄说给萌生的草苞悠闲在那片土地上的羊群。

雪溪顺着千山万壑在恋恋叙述昨天的遥远故事;

蔽天的森林渴望等盼北方的童话拥入纯真透明的胸怀。

春天的意象孩子梦中的小鸟展翅蓝天的自由;

柳笛吹奏的山泉潺潺绽露的流韵奔泻在山谷沟壑中尽情歌唱。

春天的农谚是农夫犁头破土的吆喝;

伴着长鞭挥动的风声洒落种子的欢笑。

那蕴蓄着自信与憧憬的黑土地,展现着一种丰腴的期待。

淡淡的泥土芳香撩拨着让人亢奋的生机。

人们格外敬重春天。

春天的记忆是天真的质问追逐花丛中的彩蝶手足舞蹈。

孩提时的春天像一团雾,是一捧泪,似奶奶脸上的一朵愁云。

冬是一坛溢满香甜的醇酒,酿出浓酽的喜悦。

走过雪季,再无法拒绝春的盛情。

农家把一年四季的企盼与希望浓缩在这个季节里,

在黑油油地沟垄中深深播下一片绿的宿愿,等待着夏季金色的邀请。

在这个春的季节里,让我们怀揣希望的明天,

洒一路晶莹汗水,扬一路宽容的微笑,

步履坚定地走向远方的呼唤!

【6】春天,撷一路绿意慰藉心灵

春天,令人向往绿色的世界里,镶嵌点缀成百花盛开的景致。

我们流连在乡村小径上,环顾草长莺飞的田野,俯视春色满园的花香;

河边的杨柳随风飘曳,抖落了小鸟儿飞来飞去啼鸣的清脆;

潺潺的小溪波光粼粼里透出幽美静怡,在微风吹拂的涟漪中闪闪发亮;

那饱满深情的一路欢歌,激荡起沁心悠扬的欢笑像流水一样缓缓流过;

漫山遍野的小草渐渐发芽,到处百花盛开呈现出绿茸茸的一片令人期待与向往;

小蜜蜂忙碌穿梭于万花锦簇的百花丛中,用勤劳寻觅甜蜜的收获奉献快乐;

蝴蝶儿展开美丽的翅膀,在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世界里翩翩起舞。

太阳炽热的光,没有夏的火热,也没有秋的豪爽,更没有冬的寒冷:

给人以勃发的生机焕发朝气,寄托希冀展现出人生一抹靓丽的风采;

繁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美丽的倩影,定格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流如织透视出步履匆匆的忙碌身影,都为各自的生计而各奔东西。

山村的清晨,郁郁葱葱,层林尽染,格外美丽,吸人很多人流连忘返;

人们开始走向田野,犁开散发纯香的泥土,播下一粒粒希望的期盼!

上一篇惊蛰的诗句

下一篇徐志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