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春电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国青春电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国青春电影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1

关键词:青春元素;主题;细节;影片风格;故事构架

泰国的青春电影,是近几年新兴发展的一种电影类型。从广受好评的《小情人》到争议题材的《爱在暹罗》,再到引发网络话题的《初恋这件小事》,泰国青春电影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越了泰国以往优势的恐怖片、动作片,展现出更为广泛的艺术影响力,并逐渐影响泰国电影的格局,为泰国电影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另一个独特窗口。正因为如此,泰国青春电影中的青春元素就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这也是本文的论述重点所在。

一、爱与成长的“沟通性”主题

纵观世界各国的青春电影,都相似的表达主人公在青春期对爱情的萌动和心理成长的过程,但又各不相同。比如,日本青春电影会更突出青春的迷惘与不安,美国好莱坞式的青春电影则会表现性萌动和开放式情感,都是各国电影具有的标志性特色,泰国青春电影也不例外。

《爱在暹罗》因其同性恋题材而引发关注,而通观整部影片,笔者认为其主题还是落在少年青春期经历的爱与成长、以及家人间的沟通这个着眼点上。

Tong与Mew的同性情感发展这条线被导演处理成单纯自然的初恋,而Tong姐姐失踪后家人间的关系这条线则是贯穿影片始终,并最终影响到Tong和Mew之间关系的变化。如果说前者的重点在“爱情”,那么后者的重点就是“成长”。在爱情这条线上,导演的镜头大多表现了Mew和Tong因为爱情而呈现出的欣喜甜蜜的表情和身体反映,尤为集中的体现在Mew为Tong演唱自己亲自创作的情歌那场戏中。但当Tong的妈妈发现了儿子的性取向之后,剧情开始朝着“成长”的主题发展。导演通过Tong的母亲看到儿子和Mew接吻后失手摔碎杯子的镜头,表现了她内心的震惊。但之后的情节发展却没有走向一种母亲强烈干预孩子人生的方向,而是突出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和理解。影片中Tong的母亲和Mew谈判的情节,Tong的母亲所说的话和身体语言,都表现出一种相互间的尊重和平等的沟通,家长在这里只是起到一种引导、推动少年成长的作用,故事的重心始终放在青春期的少年身上。最后,Tong还是在爱情和亲情之间选择了后者,他和Mew分手的那场戏处理的伤感而又成熟,充分地将主题升华到了“成长”高度。随后,结尾镜头Mew对着Tong送他的完整的木偶伤心的哭泣,继续达到了升华主题的效果。

同样沟通性的处理方式也体现在《小情人》《初三大四我爱你》《初恋这件小事》《亲爱的伽利略》等影片中。而这种对于“爱”的理解,并不仅仅局限于恋人间爱情,也包含家人间的亲情,以及朋友间的友情。例如,《亲爱的伽利略》中的“爱”就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角女孩之间的友情上。而爱与成长的主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而青春期的少年则因为刚开始学着去理解爱、去面对成长,更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

二、纯情内敛的情感表达和细致入微的细节表现

青春电影的主角不同于,他们都是一群还不成熟却又渴望成熟的孩子,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也就具有了纯情内敛的青春特色。

例如,在《小情人》中,阿捷和奈娜原本是一对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可是由于班上的孩子分成了男女阵营且势不两立,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阿捷只能选择欺负奈娜。之后阿捷碍于自己赌气和面子上的考虑,迟迟没有向奈娜说出道歉。直到最后,奈娜一家要搬走,阿捷才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追逐载着奈娜一家的汽车,但最终还是没有追上。

这样的情节设定由于其具有属于孩子的特质,放在青春电影中就非常能令人信服乃至产生共鸣。同样的例子也存在于《荷尔蒙》《初恋这件小事》《O型血》中,青春期萌动的初恋往往伴随着暗恋的形式,明明心中在意,却也无法开口坦率表达。甚至还会因为不想破坏朋友间的友情,选择默默放弃。这些具有青春特质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说是具有亚洲文化特色的处理方式,极容易在亚洲文化圈内引发共鸣。

在这一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基调下,细致入微的细节表现就成为展现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的关键。例如,《初恋这件小事》中,女主角因为没有预料到暗恋的男生会接电话,自己一时不知所措,放下电话冲到院子里大叫,等她再回来接电话的时候,对方已经挂断了。这段细节刻画就极具童趣,也凸显了女主角在暗恋中面对惊喜时的慌张失措。正是这样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赋予了泰国的青春电影打动人心的魅力。

三、类型多样的故事构架和影片风格

泰国的青春电影近年来数量繁多,主题围绕爱与成长,但类型却并不单一乏味,而是呈现出丰富多样化的局面。

例如,《爱在暹罗》《想爱就爱》涉及的是同性之爱的话题;《小情人》《初恋这件小事》《爱久弥新》涉及的是由暗恋展开的故事情节;《荷尔蒙》《爱4狂潮》是由看似独立的几个小故事组成,多方面探讨青春期的懵懂与成长;《初三大四我爱你》《曼谷轻轨恋曲》则在叙述剧情的同时,充分展现了泰国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友谊我和你》是伴随着怀旧伤感基调的青春伤痕;《想听到说相爱》选择的是独到的男配角视角等等。

导演表现的是相似的主题,却选择了不同的形式,影片的风格也随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比如,影片《我的情人节》选择以女主角发生一次交通意外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同结果,描述了每一种不同结果下女主角和因为交通意外认识的男主角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这一富于创意天马行空的情节设定,伴随着轻喜剧的基调,加上导演幽默的镜头语言,让整部影片充满现实与幻想的重叠,欢乐之余又略具哲学意味。而《泰国派》这部影片正如它的译名,充满了《美国派》式的性喜剧元素,但在表现手法上又不像西方式的奔放,导演仅仅选择了“暧昧”这一含蓄却包含蠢蠢欲动情愫的关系作为叙述重点,表现了男孩们在青春期的不安分与纯情的本质。影片中分镜画面的运用以及无厘头式的搞笑方式,都独到的增添了影片的轻松气氛。

泰国青春电影的青春元素其实是体现在影片的各个方面的,例如多彩活泼的镜头语言,极具青春标志性的道具运用,青春靓丽的演员选择等等,本文也仅是列出了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而正是因为这些青春元素的运用,泰国的青春电影在勾起观众向往、怀旧情绪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及商业价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泰国电影会凭借青春电影这一优势,逐渐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成为亚洲有别于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的又一后起之秀。

参考文献:

[1]万传法.《论泰国青春电影的艺术魅力》.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影视文学系讲师电影艺术论文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2

从全球范围来看,作为商业类型片的青春片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美、英、日、韩、泰、印等国家都有代表性的青春片面世。我国的青春类型片也在2013上半年迎来——《致青春》、《小时代》、《青春派》等影片都在电影界获得了不小的反响。

回溯中国青春题材影片的创作,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最早讲述青春故事的影片有《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等。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的影片大多表现青年人找到集体归宿,投身革命战火的主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青春题材影片的发展,催生了《小街》、《本命年》等电影。它们的创作者并不是青年导演,而是“青年们的长辈”。因此其作品体现出一种理性大于感性的特点。后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青春题材影片则倾向于叙述个人化的青春经验,如《摇滚青年》、《头发乱了》等。因为这批导演多属于体制外创作,因而保留了青春期特有的反抗性和边缘性色彩,表达的内容多为个体的痛苦和迷茫。

这种创作趋势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之后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逐渐转向。“青春电影表现出日益向青春消费发展的走向,青春反抗的色彩与精英知识分子精神传统愈益淡薄,越来越走向世俗和时尚。”其中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青春题材电影走向商业类型片道路的结果。市场的开放和观众的需求催生了娱乐元素,也推动了作为类型片的青春片的萌生和发展。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类型的青春片,因此我们在定义“青春片”时,就要将其与“青春题材影片”有所区分。青春题材影片,是表现青春阶段青年成长所遇到的事件和情感经历的影片。而作为类型的青春片,是在与观众的长期互动后保留了受大众欢迎的元素,形成并传承类型成规的一种青春题材影片。青春类型片,虽然也可以展现尴尬和挫败的青春经验,但更多的是要以迷人、纯情的青境,带给观众实现理想的,或者是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亦或是借由青春期的冲动来展现充满刺激感的暴力、性等娱乐元素。由此可以推知,诸如《青红》、《80后》等电影,虽然属于青春题材影片,但是却并非类型片;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美国派》、《朋友》等影片,则属于比较典型的青春类型片。

青春类型片的叙事规律

一贯的主题

青春片最主要的特征,即表达“青春”主题,传达青春期特有的价值观。而“青春”这个母题又可以分为几个子题。

1.成长主题

该类青春片主要表现成长的困惑、迷茫和有所经历之后的改变。表现成长主题青春片中的角色,通常拥有比较明显的人物弧度。比如好莱坞影片《朱诺》里的女主角,在经历了一次意外怀孕后,家庭观、爱情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转变,她由一个反叛少女变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女孩。又如《全城高考》中,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明白内心的真正理想,并为之做出勇敢的选择。这就是关于成长主题的表达。

2.爱情主题

爱情主题青春片,要区别于爱情类型片。首先,故事是发生在青春阶段的青少年身上。其次,它所展现的是青涩的情愫,或是叛逆爱恋所引发的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冲突。最后,结局大多不是强调“完美爱情终成正果”,而是落脚于主角在经过了感情历程后的内心变化。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是典型的爱情主题青春片。片中众男生在课堂上“打飞机”的场景,不关乎爱情,只关乎青春。影片的结尾也并非男女主角走到一起,而是他们学会祝福彼此。

3.友情主题

典型的友情主题青春片,通常是以朋友之间相识、相知为开端,然后因为某件事情的阻碍使得友情发生裂隙,最后又以双方共同去面对并解决一个困难作为,困难解决后,双方和好如初,友情升华。《阳光姐妹淘》就是比较典型的友情主题青春片,表现的是一个普通女生如何融入一个友情团体,与这个团体中的人物出现裂隙,再到经历了死亡后的释怀。

4.亲情主题

亲情主题的青春片,总是会给主角设定非常规的成长环境,比如父母患病、经济拮据、单亲家庭等。亲情在阻碍重重的环境中,获得了展开冲突的空间。主人公与亲人在冲突发展的过程中,消除隔膜。如《牛仔裤的夏天》中,父母离异后一直与母亲生活的卡门,终于可以在假期享受和父亲的独处时光,却发现父亲即将开始新的婚姻。在经历了一系列摩擦之后,卡门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并接受了父亲的新家庭。

定型化的人物

很多人年少时都有几个典型的同学,如埋头苦读的学霸、搞笑犯二的同桌、遥不可及的女神等。所以,青春片中的人物,也通常是这样一些定型化的角色。影片通过塑造我们熟悉的人物,来最大限度地让观众产生代入感。

1.平凡的“我”

通常来讲,青春片中都会有一个平凡的角色——长相普通、成绩一般、家庭一般。她可以不是影片的主角,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主导影片叙事视角的人物。这样一个平凡的角色,会让最广泛的观众产生最大程度的认同感。

2.高贵的“女神”

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青春片中,“女神”往往作为影片中事件的基础动因而存在。而在以女性视角为主的青春片中,“女神”通常会是闺蜜群体中的一员,或者至少是主角所仰望、关注的对象。不管是“我想追的人”,还是“我想成为的人”,她们都象征着青春期的理想。这种理想很美好,它让青年人成长为更完美的自己,但这时期的理想又往往不切实际,因而最终会随着青春年华一起尘封。也有青春片会塑造出“白马王子”的形象,他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与“女神”同理。

3.犯“二”的同伴

青春时期总有一些让我们“不堪回首”的往事,而犯“二”的同伴在青春片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代替我们去重温这些往事。《小时代》中的唐宛如,《青春派》中男主角的几个同伴,都属于这一类角色。当然这些角色存在的意义,还在于调节影片的节奏和气氛,让青春片呈现出

青春本该有的轻松、娱乐的风格。

固定的场景

大多数人青春时期的活动场所,无外乎校园、家庭、娱乐场所等。通过这些场景,影片能够为观众营造出熟悉感,让他们将影片中的故事与自己关联起来。

1.校园

校园作为一个固定的视觉符码,反复出现在大多数青春片中。校园这个大场景,也包含很多小场景,比如课堂、寝室、食堂、篮球场等。

2.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迪厅)、台球室

这些地方是青少年在学校和家庭管制的死角下释放自我的场所,是汇聚了亢奋和放纵情绪的场所。它很多时候都充斥着青少年与社会人士的正面冲突。《黑帮高中》、《九降风》等影片,都有发生在台球室的暴力桥段。这些场合象征着青春的冒险、叛逆、冲动。

3.家

在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主人公可以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他/她们在这里消化自己的秘密,培育自己的各种情绪。特别是卧室这个场景,它相当于角色心理的具象化再现。卧室的布置完全可以反映出角色的内心。以《九降风》为例,男主角郑希彦的卧室是一间堆满了货架的略显空旷的阁楼,家具布置都以深灰色、暗黑色为主,体现了他不懂得如何爱人的性格。而女主角黄芸晴的卧室,则是小而温馨,原木色的家具和色彩鲜艳的墙壁,显露了她感性的一面。

类似的矛盾冲突

青春片中的冲突模式,可以被归纳为不同的类型。有些是内冲突,也就是关乎成长的自我矛盾;更多的是外冲突,包括学生与师长、校园和社会的各种冲突。

1.跟自我的冲突

表现这类自我冲突的影片,通常是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了自身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实现了人物弧度的变化。比如《翻滚吧,阿信》里的主人公就客服了身体和心理的障碍,在历经坎坷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体操选手。

2.跟同龄人的冲突

这类冲突,有时表现为两个对立的人或团体组织之间的摩擦,他们通过彼此较劲,最终实现了一方或双方的蜕变。有时候也表现为好友之间、同一团体内部的摩擦冲突,最终双方在共同经历了某事件之后,彼此认同和理解,重新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如影片《花与爱丽丝》,两个密友由于一位暗恋的学长和一连串谎言,陷入了三角恋之中,而后又经历了彼此理解和释怀,完成了个人的成长。

3.跟异性的冲突

青春期正是对两性关系有了初步认知的时期。透过异性,主角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同时也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初恋这件小事》等青春片,都表现了主人公在与异性的互动中,成长为更完美的自己。异性不仅包括同龄的男、女生,还包括哥哥、姐姐、老师、邻居等等。《夏天的尾巴》中的陈怀钧,就喜欢上了自己的女老师,在经历了一段苦涩的恋情之后,实现了青春的蜕变。

4.跟师长的冲突

青少年与师长的冲突,体现了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青少年承载着社会的期望。社会有一种形塑的外力作用于他们之上,而他们自己也渴望踏入社会,所以他们模仿大人抽烟喝酒,穿高跟鞋,仿佛如此就可以变得强大。另一方面,社会对青少年的种种劣行表示不满,而青少年也拒绝成为大人们那种世俗、虚伪的样貌。青少年和社会双方在彼此期待与失望中,形成了巨大的叙事张力。《三傻大闹宝莱坞》就是以幽默、轻松的形式来表现青年人与社会体制的冲突,影片的最后以主角的成功实现了对于社会体制的批判。这种青春个体对抗社会体制的行为,迎合了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群体,释放了他们的愤懑、不满和不平,极易获得共鸣。

本土青春片的特点

市场的需求与类型片的经验积累,共同促进了中国青春片的发展。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已由2009年的25.7岁,下降到2013年的21.7岁。也就是说,青春片与我国当前电影的主流消费群体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同时,我国商业类型化的青春片逐渐成型,时尚元素、娱乐元素等,都被较好地融入到影片之中。美国学者斯蒂芬尼·扎切莱克在论及《美国派》等青春喜剧片时认为:“这些青春喜剧满足了青少年心想事成的实用主义心理。比如许多青春片以郊区为背景,可片中的少男少女们的穿着考究,他们的卧室布置得富丽堂皇,比他们实际生活的环境强之百倍”。这恰好也印证了中国青少年喜爱青春片的原因。当下造梦式的青春片,满足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即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幻想,或者对于过往遗憾的弥补。他们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享受着身临“梦境”的。这也是《小时代》等影片之所以获得高票房的原因。虽然它过于奢华的场景和不切实际的剧情备受诟病,但是这却满足了青年一代观众渴望实现梦想的基本需求。

尽管我国的青春片为了吸引观众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同美、日、韩等国青春片相比较,还是可以发现我国青春片在商业元素的处理上相对温和。比如《朋友》、《阳光姐妹淘》等青春片,都或多或少涉及暴力元素。因为打架斗殴等桥段,不仅是大多数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事件,同时也是刺激观众感官、实现娱乐效果的有效选择。而《朱诺》、《美国派》等影片,都涉及关于性的讨论。它们或者是把“性话题”当成玩笑来活跃气氛,或者是通过探讨“未婚先孕”来深化影片主题。反观中国的青春片,所有的敏感元素都已消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共同制约,使得影片在处理任何问题上都避免“过火”;另一方面则是受到中国审查制度的影响,这些元素都已被过滤。

正因为如此,我国本土化的青春片呈现出一种清纯温和的风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青少年接触纷繁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青春片对于敏感问题的“隐而不显”,并不意味着能够实现“正确引导”,相反它们会由于跟青少年观众缺少有强度的话题沟通而变得乏味。只有在影片中提出问题,同时通过叙事引导观众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才能既不失娱乐性、话题性,又能兼顾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也是中国青春片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3

摘 要:新酷儿电影是利用电影表达边缘的声音,不仅集中在男同性恋或女同性恋,还集中于包含在其中的亚群体;这些电影是对过去圣洁的挑战,特别是对过去讨厌或害怕的同性恋题材的挑战;在形式、内容及类型方面挑战电影常规或挑战死亡。其代表导演有格斯・范・桑特、托德・海恩斯、葛瑞格・荒木等。

关键词:葛瑞格・荒木、艾滋病、性、音乐

葛瑞格・荒木是一名日裔美国人,是公开现身的双性恋者同时他是著名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他所执导的电影题材主要以同性恋相关议题为主,是新酷儿电影浪潮中的重要人物。Long Weekend(o’ Despair)\\This Is How the World Ends\\Smiley Face\《末路记事》、《全搞砸了》、《玩尽末世纪》、《玩转堕落街》、《诱惑肌肤》、《入侵潜意识:迷幻异域》等都是他的作品,其中最被观众所熟知的应该是他的“青少年三部曲”――《全搞砸了》、《玩尽末世纪》、《玩转堕落街》。

洛杉矶作为美国人口最稠密也最多样的地方并且移民众多,宗教团体种类最为繁多。当地人们使用224中不同的语言,是一个全面世界级的城市之一。作为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为荒木导演的电影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艾滋病、性、暴力、朋克等充斥在他的影片中。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消息称洛杉矶爆发了一种异常的肺炎,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艾滋病发现日。在AIDS未被命名之前出现病症的第一个病人是31岁的高大帅气的男模迈克尔,同时他是一名同性恋者。他为了公开同性恋身份搬到了洛杉矶。加之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性自由致使人们想到同性恋这个词汇的时候,会第一时间与其相联系。荒木导演也就在电影中充分利用了艾滋病、性、同性恋等这些元素。他在1992年拍摄完成的片子《The Living End》(末路记事)中主要讲述了卢克和乔两名男子的爱情挽歌。卢克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同性恋,乔是一个电影批评家,他们俩都是HIV阳性,他们开始了享乐的、疯狂的危险的旅行。1993年《Totally fucked up》(全搞砸了)中安迪、汤米、米切尔、帕特里夏、伯乐兹等一群有着稚嫩脸庞的少男少女在喧闹的酒吧里狂欢;随便找个地方大聊无聊的事情;去到情院寻找性的慰藉甚至对于性他们谈得肆无忌惮;面对AIDS这个时代的瘟疫的时候他们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对于亦是如此,他们采取了接受的方式。同性恋的情节表现的也是突出,米切尔和帕特里夏这对女同性恋生活在一起享受属于她们自己的爱情并且还想要个孩子。另一对德瑞克和伯乐兹,他们正在最爱的时候,妈妈却来了,他们只能赶紧躲到楼上去。1995年发行的《The Doom Generation》(玩尽末世纪)堪称三人版《天生杀人狂》。一个无所事事,抽烟吸毒饮酒的少女和她可爱又可怜的男朋友以及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上床无分性别的浪人。他们游走与在加利福尼亚郊区的汽车旅馆、便利店之间上演着杀人的暴力。(玩转堕落街)通过青春期的躁动、叛逆、性、暴力与同性恋、自杀、无政府主义、外星怪物等种种元素来营造了一个阴暗残酷的末世意境,向人们展示了一群叛逆迷茫的青少年,它的主题就是想让人们更多的关注青少年问题。《诱惑肌肤》虽然以儿童犯为题材,但影片中的其中一位男孩内尔在遭受被的那场悲剧后深得教练的喜爱,长大成人后在家乡小镇成了同性恋皮条客,后来去了纽约投入了另一个危险重重的同性恋黑社会。一部关于潜意识的电影《入侵潜意识:迷幻异域》中大学生史密斯对他的室友颇有兴趣,但有觉得没什么搞头。他的女生好友史黛拉带来了名女同志洛蕊加入他们这个小圈子,他们开着各种双性恋、同性恋、狂野性派对。整个故事中不仅有他们熟悉的面孔,又多了更多陌生的让人,男男女女以及难以确认性别的大家,全混在一起,这一切是真实还是梦境?就连荒木导演的一部喜剧片《BB单亲日记》都是关于爱与性,描述了若妮与艾伯及查德间的三角关系,关于他们的争吵、情爱、痛苦与生活点滴,片中点出了爱与性的无解议题,也提出了幽默而意味深长的答案。然而,正当一切逐渐顺利之时,若妮遇上了厄尼,厄尼是艾伯与查德的结合,是爱与性的综合体,于是事况又开始乱七八糟了。他的最新影片《大爆炸》又名《荒谬末日论》也再一次描写性,讲述一群青少年第一次性经历的故事。

从他的影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荒木导演关注青少年这个主题。通过展现青少年情绪的躁动和不安,以及对现实毫无顾忌的宣泄,使得暴力血腥场景令人不安,同时又充满戏剧性。关于电影中的青少年形象是一直被好莱坞及其他国家电影人所喜爱的。这种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积极的、浪漫的、堕落的或颠覆性的等几种。正因为主题是关于青少年,这类型电影也被称为青春电影。20世纪90年代正是美国青春电影的高产期。荒木导演选择青少年为主角的原因还在于青春期是青少年对异性的心理需要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时候,这时期最容易并且渴望与异流,彼此了解并成为朋友的时期。或者说青少年在青春期对异性懵懂的特殊感觉是很普遍的,所以爱与性也就成了主题。这大概也就是荒木导演选择由青少年来担当电影主角的原因。但他只选择了叛逆、堕落或是走向毁灭的反面人物形象。并且这些人物还都是美国白人青少年,可却处在社会边缘,他们具有病态的暴力倾向,对现实及未来表现得异常冷漠。他们想通过这种暴力的来对自己白人身份的认同。就像代表荒木成熟的“青少年启示录三部曲”――《全都搞砸了》、《玩尽末世纪》、《玩转堕落街》,他将这三部曲概括为――“青少年混乱而无序的世界,坏事就那么意想不到的发生了。”

在荒木导演的电影中我们关注完同性恋、艾滋病、暴力、青少年等这些主体外,还不能忽略色彩音乐等元素。《玩尽末世纪》中除了黑白色外红色、绿色、蓝色、紫色布满了银幕,充斥着让人精神崩溃的迷幻感。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还利用颜色来大玩儿暴力。三个主角象征性得被命名为红色、白色、蓝色来代表一个被殴打、被以及被像乔丹那样伴随着国歌声在美国国旗上被谋杀的那样一个潜在的新的美国国家身份。充满朋克味道的颜色让人迷幻,而朋克音乐则给人带来另一种压抑。荒木对于The Smiths、The Jesus and Mary Chain、This Mortal Coil以及九寸钉等人的音乐有种偏执的喜爱。The Smiths、The Jesus and Mary Chain和九寸钉是另类摇滚的代表。当这种另类与电影中的另类安排在一起的时候那些负罪感,那些异化,那些无尽的痛苦就显得如此和谐。而This Mortal Coil尽管不够厚重但是这个乐队缓慢的吉他和弦及轻柔的女声独唱充满了悲伤绝望的情绪。在长笛、黑管、弦乐、键盘及飘渺的女声之间营造出了古典而唯美的气氛,创建出黑暗音乐特有的在爱与痛之间纠缠的美学。再者说影片《玩尽末世纪》中的美国国歌作为国家象征与美国国旗一起出现时也显得如此厚重与压抑。

葛瑞格・荒木就是这样以挑衅的姿态站出来张扬自己的身份,意图老旧的观念,并用用另类的主题与元素把绝望的末世论渲染得带着一股high过头的味道。(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

参考文献:

① 王飞.解析20世纪90年代新酷儿电影.电影文学,2011.02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4

许多人都有着不太愉快的高中生活记忆:为考试而死记硬背,为自由同父母斗争,令人讨厌的制服,没完没了的流言蜚语……像迫不及待要破茧而出的蛾子,一颗心早已按捺不住地渴望成人世界的一协金钱、地位、名望、自由,但脱壳的过程却是如此惨痛而青涩。

然而,所有这些青春的创伤都可以转化为伟大的喜剧。这月将在美国上映的新片《She’s the Man》(《假小子》)是好莱坞最新的青春喜剧片。这部电影事实上是根据威廉‘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十二夜”改编过来的现代版。影片讲述了一个高中女生女扮男装的故事:少女薇欧拉(阿曼达・拜恩斯)长相青春可人,可漂亮的她却是个疯狂足球迷。但该死的学校居然砍掉了女生足球项目,教练也不许薇欧拉进男子队伍,她只能在家闷闷不乐。这时,本该去新学校报到的双胞胎弟弟赛巴斯蒂安却决定离家出走两个星期,去伦敦追求自己的音乐梦。薇欧拉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代替身材相似的弟弟报名呢,何况弟弟学校的足球队正是自己以前足球队的最强敌手!足球的吸引力加小小的复仇心态,造型师一番打扮,薇欧拉果然报名成功!但一切可没她想象的容易,住进男生宿舍的她要保持不穿帮简直太困难了!更让薇欧拉不知所措的是,她居然爱上了英俊室友杜克(钱宁・塔图姆)。大帅哥一心把她当成知心兄弟,薇欧拉更第一个知晓了杜克喜欢学校最漂亮的奥莉维亚的消息。还以为事情不会更糟,她却发现大美女奥莉维亚喜欢上了有点书呆子气的赛巴斯蒂安,当然,也就是自己!谁让女扮男装的薇欧拉完全符合大美女完美情人的条件――敏感而又善解人意。坏事一箩筐而来,不仅塞巴斯蒂安的前女友莫妮卡来凑热闹,连弟弟赛巴斯蒂安也居然提前回来了,偏偏这傻弟弟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已经被占用了……

提起美国青春片,我们就会想起1985年质朴清新的《The Breakfast》(《早餐俱乐部》):故事讲述一个周六的早上,5位来自不同家庭的高中生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来到学校,接受惩罚式的“禁闭”。早上7点,他们的生活和兴趣还没有任何交集(除了共同讨厌那个假模假式的男老师),但是到了下午4点离开的时候,互相的冲突与误解把各人心灵深处的创伤全揭了出来,他们已经成了分享秘密、烦恼与快乐的好友。对于十几岁的孩子而言,表面的大不同掩盖不了内心共同的忧乐。1999年无厘头的搞笑片《American Pie》(《美国派》):故事讲述几位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想法设法要结束自己的身份。青春期对异性和自己身体的好奇,让这些男孩行为夸张、摘笑,惹人发笑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在爱情、性、友谊等方面的成长。2004年夺得首映当周的北美电影票房冠军的《Mean Girls》(《贱女孩》):在这部喜剧片中琳德赛・洛汉(Lindsay Lohan)扮演一个高中女生,她沉迷于女生中风行的那些勾心斗角、爱情和抱团之中。当她逐渐厌恶这样的生活方式力图作出改变时,却发现这意味着她必须要放弃许多……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5

片名:公主保护计划/Princess Protection Program

导演:Allison Liddi

主演:黛米·洛瓦托/赛琳娜·戈麦斯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类型:青春/喜剧/家庭

情节导航:卡特的爸爸梅森是一名“公主保护计划”的特工少将。他收到消息要保护一个名为克斯塔鲁那的小国的公主罗萨琳娜。在公主罗萨琳娜的加冕仪式排练的时候,邪恶的凯恩将军占领了克斯塔鲁那。于是,梅森少将受公主的母亲索菲亚所托,把公主带走,而索菲亚自己却留下做人质。

在经过公主保护计划指挥中心的改造后,梅森少将把罗萨琳娜带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州乡下小镇。这时的罗萨琳娜改名为罗西,并以卡特表姐的身份,要去学会成为一个正常的美国青少年,等待合适的机会重返自己的国家打败夺权者继承自己的王位……

每个女孩都在很小的时候有过一个“公主梦”,运气好的生在皇家,天生的“公主命”;基因好的如花似玉,天生的“公主面”;含金匙的处处受宠,天生的“公主病”。没有以上这些,就当不了公主。可光有以上这些,也未必就能当公主。青春与成长,本身就是一个抵御诱惑的过程。

能抵御住诱惑,也未必就能当公主。因为这世上有更多的人当不了公主,她们有时会无法忍受一个公主般的女孩在自己跟前,反衬出自己的失落。于是我们看到最初的卡特对罗西的疏远,不愿意帮她的忙,更不想和她站在一起;而切尔西则想尽办法希望罗西出丑,找罗西的毛病,希望踩掉公主高贵的外表。所以,公主还需要百分百的抗压性,要优雅,要微笑,要宽容,要有爱心,无论身处何等不利局面。有时,公主是孤独的。

有百分百的抗压性,也未必就能当公主。因为世事无常,你不能保证一帆风顺。《绯闻少女》中的布莱尔也许是世界上最想当公主的女孩,她戴着白雪公主或神探南茜的发饰,看奥黛丽·赫本的电影,学格蕾丝·凯利的风采,演《纯真年代》时,她宁愿不当主角,也想演那个娇羞可爱的梅。可她却承受着男友欺骗,闺密背叛,父母不和。终有一天,她发现自己不能是公主了,尽管她看上去应有尽有,却不得不将自己扮成女巫,因为女巫比公主强大。公主总是等待别人搭救,可很多时候没人帮她,她只能把自己变“坏”。也许只有在晚上,她才会梦见自己是赫本,到早上醒来时,轻叹一声。

罗西告诉我们,公主不仅仅是漂亮、高贵、有钱,还要善良、忍耐、负责;公主也不能刁蛮无礼,对别人呼来喝去,如果不付出友情,也交不到朋友。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公主的内涵要深入浅出,浑然天成,不能做作、装腔作势,公主也是可以打嗝的。

情节导航:小美,孤单的13岁,城市就傈怪兽一般让小美感觉到畏惧的疏离感。父母关系陷入僵局,让不知所措的小美只能逃入幻想世界中,陪伴着她的,是街耍行走的蓝色大象、出现在暗巷里的喷火龙。以及跳跃着的金鱼眼,她怀念着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在山上生活的纯朴自然,以及夜里的湖面上,那一片闪耀的星空。爷爷常常对小美说:“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仰望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

直到这一天,小美遇见了小杰,一个身上充满各种问号的转学生。小美与小杰之间有股莫名的吸引力,牵引着他们,共享另一个只属于他们的世界。

小美的父母终于向她说出了长久以来大家小心守护着不说出口的那句话,“我们要离婚了”。世界就像拼图般一片片崩落,小美的心也快要碎裂,鼓起勇气,小美选择和小杰一起出走。

那是一趟没有结束的旅程。

影片改编自几米的同名绘本《星空》。同绘本所呈现出来的唯美气氛一样,整部电影也运用了大量鲜艳的色彩为观影者搭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相对于剧情片,电影的故事情节相对单薄,只有一条主线的叙事方式也简淡。电影描绘了一个13岁女孩的世界,尽管生活中父母离婚的阴霾如影随形,生活时常不如意,但在女孩的幻想世界中,一切却依旧是五彩斑斓的。导演用甜美的颜色营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讲述一个初中女生最寂寞的一段过去时,本质上讲述的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一对主角如是,对观影者如是。

除了电影旁白,电影中大量运用隐喻的方法去展示女孩的内心世界,这些隐喻的基础载体就是小女孩拼的星空拼图。丢失的那片拼图代表了她不完整的家庭,那个几乎从爷爷去世开始就动荡不安的世界。而电影后面女孩发烧时生活画面如拼图般崩塌的场景,实际上也象征了女孩家庭的变故对她产生的不良影响。在面对父母离婚的问题时,主角小美一直表现得很平静,但她在那些破碎的拼图前面却失声痛哭,其实这也是对生活中出现变故产生压抑后的释放而已。这部电影和几米的绘本一样,面向的就是正在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懂得,才会感触。

《星空》虽然有着梦幻的色彩和主题,但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现实色彩。当女主角发现拼图少了一片后,翻箱倒柜歇斯底里地寻找拼图,这种歇斯底里的表演方式是孩子对生活失落悲伤的发泄。在文具店偷东西缓解压力的片段,更是每每出现在报纸上,都让人欷歔不已。运用这些贴近现实的情节,导演将绘本和生活本身联系了起来,使得整个影片简单却不平庸。

至于主人公小美和小杰的感情,不管把它理解为初恋还是友谊,都似乎有其深意。不可否认两个人是互相吸引的。当这种吸引存在的时候,正面的能量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他们聆听彼此,卸下心灵包袱,然后继续完成自己未来的旅程。

《季节变幻》:青春不需要修饰

片名:季节变幻/Seasons Change

导演:Nithiwat Tharathom

主演:Yuwanat ArayanimisakuI/Panlssara Phimpru/

Witawat Singlampong

制片国家/地区:泰国

美国青春电影范文6

高杨是中舜影业董事长,曾担任电影《杨门女将》《我的莫斯科生活》,电视剧《向我们的青春致敬》《》《天螺湾》《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等多部影视剧的制片人。他是中国力推制片人责任制及完片保险的影视制作人与投资人,其制作的影片获得过美国好莱坞优秀影片奖、中国政府华表奖、中国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制片人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铜牛奖”等多项大奖。

从中国农业银行呼市支行南街分行主任到网络影视中心青年影视部主任,再到中舜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0多年来,高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角色转换。高杨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2003年,他放弃了呼和浩特优厚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发展,此后又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建立了中舜影业。学教育美术出身的他不仅在美术、法律、文学创作、工商管理等领域具有较高的造诣,更被影视同行认为是一个擅长于整合媒体、资本、法律、制片管理与艺术创作的全才影视制作人、投资人。采访之初,他告诉我,之所以会转行选择影视行业,是因为国外的电影影响了他,如今,拍主流电影,弘扬中国精神,是他的希望所在。

中国电影人要推动融合

近年来,中国电影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票房新高,但与世界优秀电影比较起来,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电影越来越显现出精神层面体验的不足,电影人应当通过大银幕透射出中国精神。所以我希望做好的内容,让中国电影走出去。”而走出去的办法,就是加速促进两岸四地电影产业的融合。

“内地的电影人,也许他们拍摄的作品不够细腻,但是题材能打动人;港台的电影人可能更商业化,注重的是市场的需求,这是由于教育制度和社会体制的不同所潜移默化影响的。”各取其精的融合,高杨早在3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

2013年,高杨制片的《再爱一次好不好》团队汇集了内地和香港的青年电影人,从拍摄手法、表现形式等方面融汇了两地电影人的惯常特征,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高杨携此片荣获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制片人奖”。

最近几年是这种加速融合趋势的一个大爆发,内地电影人也在尝试商业化的电影操作,并也逐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泰濉返茸髌贰6未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在全球电影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整个华人电影圈会逐渐整合统一,形成其特有的电影操作体系。国产电影可以说是中国进步发展的一面镜子,需要将其与外国的电影进行一个比较,并且发扬中国的传统精神,传播良好的社会风气,摒弃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国产电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此以往地发展,相信不仅国产电影能够得到提高,国民素质也会得到飞速发展。”

除此之外,在加速人的融合的同时,国产电影也应当更加加速作品品质的融合。高杨说:“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在迅速提高,而我们却没有追求最好、追求极致的心态。电影是严谨、科学的,所以在制作电影时,一定要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如此才能将好的作品呈现给观众。优秀的电影人应该给观众带来情感和精神抚慰,为社会发展提供总结式或先导性的指向。每个国家和民族,经历过不同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的精神与文化。中国电影也应有自己的精神,中国电影和电影人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

推动中国影视走向世界

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来,高杨立足中国青年影视产业发展,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年影视体系建设以及国际交流。作为唯一具有影视制作资质单位的青年影视方面的曾经的负责人,始终致力于中国青年影视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影视管理经验,提高中国影视行业水平,推动中国影视走向世界。他曾与多个国家的政府、影视机构强强联手,深度合作。其中有韩国文化产业中心、韩国电影局、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局、挪威电影局、美国UCLA等,并开始着手策划高热度、高质量的项目。将彼此的国家形象、文化、影视作品推向国际舞台。

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优秀制片人,高杨推动着中国影视制片人体制建设,积极践行“制片人集中制”的影视制作管理体系。“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一部影视剧的品格。”高杨深有感触地说。在电影《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的制作中,所有投资人都错误地启用了导演负责制时,高杨却力排众议启用香港演员张柏芝,采用将网络与部分海外发行提前付款的方式,未开机已经收回了一半以上的影片收入,在影片完成后由于导演制作失误、故事不完整的情况下,他又将影片剪辑成以动作为核心,故事为辅助的形式向海外发行,不但没有亏钱,还使影片得到了较大的盈利,获得了业界的好评。

高杨所领导的管理团队集聚了中国顶级影视文化管理人才、投资银行、风控人才等各类专业人士,拥有国内一流的文化及金融行业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提供文化项目前期评估、项目整理、项目管理、项目执行、专业化项目资源整合等一系列系统化的金融服务;此外,他还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与影视行业多年工作经验,致力于影视和金融的对接与交融,积极探索影视基金、影视金融、娱乐法等的建设和推广。因此,在面对文化产业发展不规范运作导致亏损率虚高的状态,从项目筛选、投资人选择、风险控制、投后管理、完片担保等方面,高杨率领团队有效地规避了影视投资中的风险,确保了项目的运营及成功。

高杨参与的每一部影片,都以独特的艺术眼光与商业运作模式在文化市场中屡创创作与发行的奇迹。电影《少年英雄》《我的莫斯科生活》等影片虽为主流政治题材电影,但是他开创了非电影媒体与发行公司的买断发行模式,当年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发行创新奖,同时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后期多家公司效仿该发行模式。2012年,作为总制片人、编剧,高杨在电影《再爱一次好不好》中运用了歌手跨界演出模式,邀请了《中国好声音》中备受推崇的赵露等艺人参演,展现了较好的角色演绎。

影视行业发展中的不足

谈及目前影视行业发展中的不足时,高杨认为,第一是影视多元化方向还不够,国内的电视剧市场中,跟风、扎堆现象严重。其实,观众的观剧水平非常高,电视剧只是一味跟风,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他说:“影视行业需要各种意识形态,不能让盲目跟风充斥到文化形态里。影视作品多元化不等于粗糙化。比如抗战剧走红,让很多影视制作人为了赶工程进度忽视了抗战剧的质量,形式大于内容,而且不乏离谱的、脱离实际的粗制滥造作品。这些作品虽然主题是富有时代性的,但并不是时代召唤的内容。我们需要一批优质的、符合逻辑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这样的多元化才更有意义。”正如高杨所说的,在这个人们极度渴求精神食粮的时代,中国影视作品既要走“多元化”的路子,又要走“精品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