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系统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范文1

关键词:系统科学;系统经济学;学科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4-0008-02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深入研究系统科学,不仅能广泛了解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而且其成果也为社会工作者从事科研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方法论支持。

人类社会已进入系统时代。系统经济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正呈方兴未艾之势。系统经济学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跨学科新研究。系统经济学的创建为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平台,是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创新。

一、系统科学的发展脉络

1.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该理论力图分析各种系统的一般方面、一致性和同型性,阐明或导出适用于一般化系统或其子系统的模型、原理和规律,包括机体系统理论、开放系统理论、动态系统理论。

2.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该理论利用局域平衡假设、连续介质力学描述、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分叉数学理论、涨落理论等研究耗散结构形成的特征与条件,指出结构、功能、涨落、开放系统、远离平衡之间的联系,并推广于生物、社会、经济等其他非物理系统。

3.哈肯的协同学

协同学原意是研究一般系统中子系统的协同过程,而实际研究的是由一种特殊的泛导方程――主方程(表示系统的几率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方程)所能表征的系统的协同过程或自组织过程。

普利高津与哈肯的理论较之贝塔朗菲更具数理化,同时导出许多凭直观思辨无法得到且形式具体的新规律,这对一门新学科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4.埃根的超循理论

该理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自组织机理,重点探索由非生命分子到生命个体进化中超循环的作用。埃根的工作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可看作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领域中的进化论,是一种特化的系统理论。

5.米勒的一般生命系统理论

该理论研究一切实存的具体系统的异同性,由小到大包括八个层次:细胞、器官、生物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超国家系统。除了处理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流通与输出外,其共性还体现在具备多功能的子系统:复制器、排放器、驱动器、支持器、输入转换器、内部转换器、输出转换器、定时器等。

6.槌田敦的资源物理学

该理论研究物流与能流,认为流的基础是扩散能力,熵是物与能扩散程度的指标,后又将流与熵定性类比引申于非物理系统。

7.运筹学

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运筹学是系统工程的重要数理基础,通常包括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搜索论、库存论、决策论等。作为系统科学的分支,运筹学比其他分支在数学理论与数理技术方面有更多发展,其具体成果之丰富堪称楷模。

8.非线性分析

该理论侧重研究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叉、突变、浑沌等,其数理成果同运筹学一样极有成效和价值,通常是许多系统科学分支(例如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9.经济学领域中的系统科学

(1)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

该方法将一地区、一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作为一个输入、输出的网络系统,并探索和解释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从而为经济系统计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投入系数,即各部门每单位产出所需由其他部门投入的产品数量,可建立线性方程组并通过矩阵代数求逆,计算最终需求变动对各部门生产的影响。

(2)兰格的经济控制论

兰格将控制论用于经济学形成经济控制论。该理论发现马克思再生产公式、凯恩斯乘数与里昂惕夫矩阵在数学形式上的共性,并强调经济管理科学水平的意义。其具体研究很多,涉及可控性、可观性、稳定性、最优控制、微分博弈等。

10.社会学领域中的系统科学

巴克莱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了系统、边界、输入、输出、反馈等概念,并强调这些概念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同时发展了一种有宏微多层次的适应性系统模型,认为系统的各层次互动影响系统内的其他层次,一个由互动组元组成的系统与内外部环境进行交易,从而导致外部环境中的信息以某种方式进入该系统。

邦格的系统主义论述了对社会本质认识的三种基本观点: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与系统主义,并认为系统主义抛弃了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二、系统经济学是系统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系统经济学(昝廷全,1995)是在系统时代背景的感召下应运而生的新的经济学分支,严格来说属于经济学与系统科学、数理科学、生态环境科学等的交叉科学研究。系统经济学的创建为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平台,是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创新。

系统经济学利用现代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中国古典哲理的精华研究经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规律,除了具有许多交叉学科共有的综合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之外,还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可检验性等应用学科独有的特征,是融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于一体的一门创新学科。

1.系统经济学与系统科学的关系

系统经济学在理论上涉及哲学、数理与技理等层次,是多学科交织而成的一个广义交互网,它也与许多学科或专题有区块性非网络性的交缘,特别是与系统科学的某些专题交缘,这部分自然是系统科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

从方法学看,一般认为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历史方法,而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综合性、目的性、层次性、历史性等。反观系统经济学,这些方法与原则都可从广义系统模型的内外广义系统性或软件硬兼设性以及其他泛系原理派生出来。因此,系统经济学是系统科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

此外,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一般生命系统理论、资源物理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不同类型的集散关系、扩散过程(扩散方程)、主方程、泛化的熵等,它们都不外乎描述集关系或其泛导关系。运筹学则不外是显生的特化数理技术性研究,投入产出法则是一种技术化的运用泛权场网表征因果关系的泛导法应用,而兰格的经济控制论则是泛导法对经济系统的一种准转化、准模拟过程。从这些角度看,系统经济学做了一些有益的补充、推广与探索。

2.系统经济学是系统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1)前沿性――立足科学前沿

系统经济学紧扣科学前沿,挑战未知领域,并促进知识和高技术的综合集成。近20年来,系统经济学探讨了一系列科学前沿问题: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层次、系统经济学的哲理框架、数学模型和应用举例、产业经济系统研究、制度的拓扑模型、资源位理论、特征尺度理论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国内和国际相关学术领域中的全新探索和思考。

系统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体现了整体性、新思维方式,显示了科学的发展脉络。研究主题的选择,优先考虑到影响面广、带动性大、极富挑战性的方向和前沿领域,并以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取向,同时关注到学术疑难问题。因此,系统经济学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前沿性。

(2)前瞻性――面向科学未来

系统经济学展望未来、预测未来,并促进对未来的把握和创造,创新是唯一性的。创新取决于正确确定研究的新方向,提出研究的科学问题。系统经济学不断突破最新科学进展,揭示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展望与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和变化,探寻未来发展的机遇,促使及时不断的调整研究方向,开拓新方向、新领域,研究新问题。

客观世界是一个开放系统并在不断进行演化。客观世界既有法则也有偶然,既有决定性也有随机性,既有秩序也有混沌,而且它们相互影响。系统经济学当中关于复杂性和开放复杂经济系统的研究体现了系统科学新的研究方向,反映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

(3)交叉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促进学科整合和整体性研究

当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学科统一化进程的加速。几百年来形成的越分越细的学科划分和单个学科孤立、分割的研究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和未来科学本身的发展,难以适应新的技术革命以及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际化趋势,难以适应日益困扰人类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等问题以及不断加剧的人类与自然的不协调性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学科交叉极富创造性,也是整体性认识和实现学科整合、一体化的必然过程。

系统经济学遵循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并以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发展着。正如预想的那样,系统经济学的成长受到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跨学科研讨体系并没有因学科障碍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受到影响。我们深信,系统经济学将进一步打破严格的学科界线,促进学科整合和整体性研究,激励不同领域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学科的互动和融合必定会产生绚丽多彩的新的科学思想火花。

参考文献:

系统科学范文2

按体积与形状,有人把胰腺比喻成一条大狗的舌头。它长15~20厘米,重85~100克,位于腹部深处,在胃的后面,肝、脾之间。它被腹膜紧紧地包裹起,紧贴腰椎的椎体。严格地讲它是在腹腔之外,穿了一套紧身衣(腹膜)。众所周知,胰腺腺体与腹膜上的神经支配都很发达,一旦急性胰腺炎发作,或是患了胰腺癌,胰腺一肿胀马上会让人痛得昼夜不安,甚至在床上打滚!

难以想象,一个不到二两重的胰腺,一昼夜能分泌1~1.5公升的胰液。“工厂”很小,还要高产,只有加大原料供应和加班加点提高产量才行。正因为如此,胰腺的血液供应很丰富,绝不亚于心、肝的血供,胰腺不大,而动脉、静脉却很粗,特别是胰的毛细血管组成的微循环很发达。另外,收集胰液的胰管系统也相当发达,腺体内胰管像叶脉一样,从细到粗逐一地合并,最后合成胰总管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在这里胰液与胆汁合并成一股涓涓细流,通过壶腹部注入十二指肠。一旦这里被炎症或癌症所压迫阻断,马上会导致临床急症,病人会痛得要命。当然如不及时抢救,也真会要人命的!

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发现了人体中那么多的奥秘,这当然要归功于一生磨一镜的列文虎克先生(详见本刊今年第8期)。过去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小小的一个胰腺中,竟然有外分泌(分泌胰液,帮助人体消化)和内分泌(产生胰岛素等激素,调节人体代谢)这两家,能完成那么多种功能。

在显微镜下,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放眼胰腺组织的切片,真是美不胜收啊!在染色的作用下,胰腺的腺泡细胞像大海一般,有趣的是在这大海中间竟然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岛屿。这些不显眼的只占全部细胞总数仅1%的细胞群,就是胰岛。别小看胰岛,人的胰腺中有100~200万个胰岛。

用高倍显微镜,再配合组织化学的高科技研究才发现这星星点点的胰岛细胞并不完全相同,竟然可以分为A、B、D、D1及PP等各种不同类别的细胞,其功能也完全不同。在胰岛的细胞中,胰岛B细胞占总数的75%,而A细胞只占20%,其余的各型细胞合起来才占5%。

现在你可以理解人体是一个多么协调的有机体。当你进入餐厅或食堂,在开始狼吞虎咽之前,食物色、香、味对我们的刺激,加上进食者早已有了的以往的进食经验,胰腺就开始了胰液的分泌。而后食物在胃里消化变成了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来。胰岛A细胞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B细胞的胰岛素生产大大地增加。需知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一旦胰岛B细胞出了毛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时,就会患1型糖尿病。有许多胖子,虽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还相当多,但是由于外周效应器上的胰岛素受体出了毛病(不听胰岛素的指挥了),那么,就会产生更麻烦的2型糖尿病。

真要痛死人的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的腹痛,常突然起病,疼痛多在中上腹。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常持续性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真是痛得要命!且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物所缓解,进食更加剧疼痛。腹痛产生的机制是胰腺的急性水肿和炎症强烈刺激了神经末梢。

其次是恶心与频繁呕吐,可吐出酸臭食物和胆汁,但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还持续发热3~5天不退。

重症胰腺炎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休克可突然发生,甚至发生猝死。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的病因很多: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和胆道蛔虫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关系密切。一旦结石嵌在十二指肠的壶腹部,可造成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损伤胰管,常引起急性胰腺炎。

2、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引起急性胰腺炎很多见,常因乙醇刺激胃酸分泌,并促使胰腺胰液分泌增加,加之十二指肠开口处水肿,胰液排出受阻或倒流,可使胰管内压增加。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糜短时间内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液与胆汁大量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立即引发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胰腺间质,胰腺被自我消化,腐蚀坏死,引起急性胰腺炎。

4、创伤

上腹部受打击引起钝挫伤,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

发现胰岛素救命的故事

早在百年之前,就有医学家发现胰腺与人体的糖代谢密切相关,但苦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而无法从胰岛细胞中提取出有效物质――胰岛素。

加拿大安大略医学院青年教师弗里达雷克・班廷在阅读医学杂志时受到启发,想用结扎狗的胰导管将其腺泡细胞萎缩后,从残剩下来的胰岛组织中分离出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

班廷通过米勒教授的推荐,恳求多伦多大学的糖代谢研究权威麦克劳德教授开展这一研究,麦教授认为班廷知识浅薄,年轻无知,设想再好但没有功底是难以胜任这一艰巨任务的。班廷却很有耐心,始终不死心,经几个月的周旋,麦氏终于勉强答应,同意利用暑假实验室空闲期间让他进行实验,条件是只给10只实验用犬,其余一切费用自理。

班廷找了白斯特(当时为四年级的医学生,后成为著名生理学教授)为其助手,并变卖了自己所有能卖的东西,破釜成舟,下决心要大干一场。

1921年5月两人进入麦氏实验室,从市场上又买了一大批犬。两周内,给实验狗都进行了外科手术。把狗大部分胰腺切除,使其成为糖尿病狗;把另一些狗结扎其胰导管,让其胰腺腺泡细胞萎缩。两个月过去了,研究结果却很不理想,做了手术的19只狗中因感染和创伤而死了14只(当时还没有发明抗生素,无法抗菌),而麦氏约定的暑期很快就要结束,因而焦急万分。

8月初的一天,奇迹出现了,一条切除了胰腺的糖尿病犬出现了昏迷,他俩小心翼翼地把从萎缩了的胰腺(剩下了胰岛)中的提取物注入它的静脉,几小时后,狗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而糖尿病犬的尿中竟不出现葡萄糖,而血糖也恢复了正常。两人欣喜若狂,相抱庆祝成功。

此时,麦教授恰从苏格兰休假归来,发现工作有了转机,立即命其助手考立普帮助提纯了胰岛素。并将其用于一个身患严重糖尿病的男孩身上,取得了明显疗效。于是胰岛素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1923年底,班廷与麦克劳德因此而荣获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班廷为感谢共同投身研究的白斯特,把自己奖金的一半分给了他。麦克劳德鉴于当时的犹豫态度,且自己又出力不多,所以也将其半额奖金分给了考立普,以表彰其在纯化胰岛素工作中的功绩。

系统科学范文3

关键词:系统科学;体育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5-0087-02

Abstract:From the viewpoint of system theory and based on documentary review,the paper begins wihe an analysis of PE teaching modle and disscusses its strucr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odleis the reflection of four factors which interac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ideology,teaching conception and teaching theory,xhich reflects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teaching system.Different modles are matched to different levels of cognitive standard,physical standard and teachical standard.Therefore,PE teaching modle should follow the educational rule of“Teaching for development”and become opener.

Key words: SystemScince;PE teaching;teaching modle

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要改变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多年来已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在体育教学领域,就改革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人们从不角度,运用各种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试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思想对体育教学的模式改革问题进行探讨。

1 体育教学模式辨析

1.1 模式的含义

辞海称“模式亦称“范型”。一般指可以作为模板、模本。作为术语时,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涵义”。该词的一个主要运用是在科学研究中,是指信息加工的过程,或有组织的事物样式。“结构”的解释:“构造、房屋,屋宇构造的样式,文学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同“功能”相对。物质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是物质系统组织化、有序化的重要标志。物质系统的结构可分为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1]

由以上可见,“模式”一词通常是指事物的一种稳定的状态,有一定的特征和格局,可发展为一种标准形式。用数学中复杂的复合函数描述的对象、系统论和信息论中包含很多子系统的、与外界进行复杂信息交换的系统都可以用它来概括。这些事物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因此“模式”一词的概括能力很强,内涵十分丰富,层次要高一些。它使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结构”一词通常也是指的是事物的一种稳定的构成状态,但它指的事物一般要具象一些,组成这种稳定状态的因素也要具体一些,多与建筑、机械以及由此引伸的事物有关。因此“结构”一词的概括能力要差一些,内涵要窄一些,层次要低一些,使用面要小一些。

1.2 体育教学模式

所谓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2]

以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系统有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教学设计理论要求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系统性的安排,通过创造学与教的优化整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将这三个要素在数量上、强度上、时间上、内容上、方式上加以科学的配合安排,形成一种良好的、稳定的教学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所谓的“教学模式”。[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很多专家认为要多增加一个要素,这就是教学媒体。虽然教学要素由三个增加到四个,但教学设计理论的要求没有变化,仍然是要求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系统性的安排,通过创造学与教的优化整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具体地讲,教学设计的任务仍然是,将这四个要素在数量上、强度上、时间上、内容上、方式上加以科学的配合安排,形成一种良好的、稳定的教学状态。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要求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观念等有根本改变,所以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比较深层次的改革,而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则不一定要求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观念的剧烈改革。所以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困难很多。

1.3 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方法的系统分析

建构比较合理的体育教学模式需要明确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及影响因素。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还要加上教学媒体。根据系统论的思想,一个教学系统的几个要素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所谓体育教学模式是这4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4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我们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例,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老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只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其中的4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就必定具有这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解放初期从苏联传来的。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难想象,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病。

美国的乔以斯和威尔在1972年出版的“Models of Teaching”(教学模式)一书中定义了教学模式。他们把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它场合教学的计划或范型”。[4]如果按照这种定义来思考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只是指导课堂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即有一定代表性、能起示范作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程序)。这样,就把体育教学模式实际上划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范畴。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策略”是指行动的指导方针和工作的方式、方法。而“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计划、窍门与程序。[5]如前所述,若从系统论观点出发,体育教学模式应当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模式反映的是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性和整体、综合特性,而非其中某一个或某两个要素的特性,而教学方法与策略反映的则是教学系统中的某一个要素(例如教师或教材)所具有的特性,而且往往是静态特性(例如教材的组织策略就是一种静态特性)。所以我们认为体育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方法是有原则区别的,它们不是同一层次(体育教学模式属更深层次)更非同一范畴的概念。

2 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可循,但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

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体育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然,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例如,从学生的实际水平考虑,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更多的采用自主学习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经常采用示范、引导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这对于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有益的。

体育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是创新和发展,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模式,要在对比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优点和局限性的情况下,针对教学实际,吸收几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比如,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技术学习的初期阶段采用启发模式,纠正错误教学时采用讲授和示范模式。不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能与技能水平是不断发展的,一般来说,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比如自主学习模式比示范引导模式在认知水平上要求更高.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相应地不断变化,促进学生认知、体能和技能水平向高层次发展。另外,从引导学生参与程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来看,采用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要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体现“教学是为了发展”这一规律,从教学的过程来看,发展体育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

3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1 营造开放的课堂

提倡启发式是开放式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体育教学是体育思维过程、身体发展过程和兴趣、情感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兴趣和情感上深层次的参与,是促进学生形成深厚体育兴趣、良好体育习惯,培养能力,全面提高体育素质的关键.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3.2 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要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有序、反馈三个基本原理指导组织教学过程。一方面要从整体效益和结构考虑优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反馈和矫正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教学系统的开放与发展,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具体运用到体育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发展上来。

3.3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体育教学模式中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注重学法指导,突出从“学”的视角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无疑是一个需要加强的问题。

3.4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改进体育教学模式

电视电影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开发,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过程现代化创造了条件.怎样有效地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构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宋乃庆.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14.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18(6).

[3]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系统科学范文4

1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中存在不足

1.1不重视系统的日常管理

自教育部要求学校建立有关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后,各个学校均积极响应,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议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但是,当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就认为是大功告成,不重视对它的日常管理。实际上,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短期的事情,但其管理却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对系统的安全运行、发挥作用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1.2忽略对系统的维护、保养

在保障校园安全秩序、追踪和查询各类事件方面,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一点,系统的使用者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但是,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学校使用者只看到其优势,却忽视了对它的维护和保养。比如维护资金不足,不如建设时期的资金投入;维护周期不定,基本是随机检查。

1.3忽视系统的软件功能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是一个软件集成系统,其中包含多种现代化的电子、电气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等。通常情况下,系统的硬件设施具有可见性,设施设备均有性能指标。但是,相对来讲,系统中的专业应用软件却不具备上述特征。导致在实际的运行中,学校将过多的目光放在硬件设备上,忽视了系统的软件功能。实际上,要想该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软、硬件同样重要。若一味强调系统的硬件设备,则会影响系统的良好运行。

2加强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科学管理的措施

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时属于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其管理工作,促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

2.1建立健全系统管理的制度

(1)建立视频监控资源的使用制度。通常情况下,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被安装在公共区域中,主要监控这些区域的视频资料,人们可以通过调控视频资料,实时查看,故而要求操作使用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对视频资料保密,同时在查阅、保存、复制视频录像资料时,均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操作。学校方面需要建立监控室值班制度、视频录像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

(2)设施、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在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中,其管理工作贯穿在项目规划开始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对其进行管理中时,需要对系统的相关设施进行管理,同时搜集、整理前期系统设计、数量清单等资料,实施统一的归档,避免资料残缺、外泄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2加强系统维护工作

对于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而言,其建设的竣工并不代表可以一劳永逸,可以撒手不管,相反,在系统的应用中,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性管理,注重对系统的维护。比如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需要及时调整系统中前端摄像探头的方向、视野、位置、焦距等。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需要适应学校工作的规律、季节性气候变化等,对其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比如在开学前期,需要全面检查系统的各个性能,看其是否出现故障;在放寒暑假时,则需适当延长录像资料的保存有效期;当出现季节性气候变化时(比如台风、梅雨等),需要全面检查摄像机的固定支架。此外,还需要借鉴建筑类其他设备、弱电系统耳朵管理经验,每年对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2.3加强其他方面的管理

(1)视频资料的使用管理。校园视频安全监控系统可以保存现场情景,若录像资料使用不当,则会侵犯公民的隐私。因此,在系统的使用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定视频录像资料的查阅、复制和保存。此外,为了最大程度上保护公民的隐私,同时确保资料举证的合法性,学校需要在进入监控区域前设置相应的标志,或是实行语音提示,进而充分发挥其威慑作用,约束违法犯罪人员的行为,使其不敢轻易犯罪。

(2)增加检测软件等应用软件建设。在系统的使用、运行中,为了保障其有效性,同时最大程度上避免操作人员在疲劳、懈怠状态下发生故障、失误等,可在系统中增加检测系统,用于检测系统的运行,比如视频丢失报警、摄像头移位等。

3结束语

系统科学范文5

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

企业组织变革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以改善和提高组织效能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活动。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企业组织变革的最大诱因。运用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可分析企业组织变革的发生。按照这一原理,环境对系统有两种输入:资源和压力;系统对环境有两种输出:功能和污染。

环境的输入直接塑造企业组织,这种输入的变化直接引发企业组织变革。对企业组织而言,环境对其资源输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和自然资源;环境对其压力输入主要来自要素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如果企业所处的环境中资源丰富,或者是资本充裕,或者是劳动力资源丰富,那么企业就应当选择资源密集型的,或是资本密集型的,或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组织模式。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需要相应地变革组织模式。同时,环境的压力也影响着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如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那么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比竞争者具有更高的要素利用效率。如果在产品(服务)市场上竞争激烈,那么企业必须具备能够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组织结构。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输出同样对环境有塑造作用。当企业的输出对环境产生影响时,环境的变化进而会对企业产生新的输入,从而引发企业组织变革。企业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品和服务,增加所有者权益以及向国家上缴税收。如果企业为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那么就能够增强竞争优势,减轻竞争压力。如果企业是政府的税收大户,那么就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优惠。如果企业能够持续给企业所有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率,那么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资本。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进而减轻组织外部压力,促进企业组织的健康发展。相反,企业的污染输出则会恶化自身的经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我们已有足够的认识。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污染。企业不尊重员工,甚至侵害员工的安全和利益,那么将没有人到该企业工作,可以说企业污染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环境。企业投资决策不合理,经营管理不善,不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就会失信于广大的投资者。企业将很难再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说企业恶化了自身的融资环境。恶化了的环境会对企业产生新的压力,从而要求变革企业组织。

概括起来,环境对企业的资源输入决定企业组织形式;环境对企业的压力输入制约着企业组织的选择;企业的功能输出有利于改善经营环境;企业的污染输出会恶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企业组织变革的模式选择

对于企业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认识:企业要么实施变革,要么就会灭亡。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些企业进行了变革,反而加快了灭亡。这就涉及到组织变革模式的选择问题。这里将比较两种典型的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和渐进式变革。激进式变革力求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幅度的全面调整,以求彻底打破初态组织模式并迅速建立目的态组织模式。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组织进行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力求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初态组织模式向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转变。

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达到目的态,因为这种变革模式对组织进行的调整是大幅度的、全面的,可谓是超调量大,所以变革过程就会较快;与此同时,超调量大会导致组织的平稳性差,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组织崩溃。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企业的组织变革反而加速了企业灭亡的原因。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依靠持续的、小幅度变革来达到目的态,即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两种模式各有利弊,也都有着丰富的实践,企业应当根据组织的承受能力来选择企业组织变革模式。激进式变革的一个典型实践是“全员下岗、竞争上岗”。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许多国内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全员下岗、竞争上岗”的实践既是其中之一。为了克服组织保守,一些企业在组织实践中采取全员下岗,继而再竞争上岗的变革方式。这种方式有些极端,但其中体现了深刻的系统思维。稳定性对于企业组织至关重要,但是当企业由于领导超前意识差、员工安于现状而陷于超稳定结构时,企业组织将趋于僵化、保守,会影响企业组织的发展。此时,小扰动不足以打破初态的稳定性,也就很难达到目的态。“不过正不足以矫枉”,只有通过全员下岗,粉碎长期形成的关系网和利益格局,摆脱原有的吸引子,才能彻底打破初态的稳定性。进一步再通过竞争上岗,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关心,只要竞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就有助于形成新的吸引子,把企业组织引向新的稳定态。此类变革如能成功,其成果具有彻底性。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建立新的吸引子,如新的经营目标、新的市场定位、新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如果打破原有组织的稳定性之后,不能尽快建立新的吸引子,那么组织将限于混乱甚至毁灭。而且应当意识到变革只是手段,提高组织效能才是目的。如果为了变革而变革,那么会影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

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局部的修补和调整来实现。美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原有产品仅包括四种类型的直升机。每一种直升机有专门的用途。从技术上来看,没有任何两架飞机是完全相同的,即产品间的差异化程度大,标准化程度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该公司决定变革组织模式。其具体措施是对个部门进行调整组合。首先,由原来各种机型的设计人员共同设计一种基本机型,使之能够与各种附件(如:枪、炸弹发射器、电子控制装置等等)灵活组合,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然后将各分厂拥有批量生产经验的员工集中起来从事基本机型的生产。原来从事各类机型特殊部件生产的员工,根据新的设计仍旧进行各种附件的专业化生产。这样,通过内部调整,既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也能够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这种方式的变革对组织产生的震动较小,而且可以经常性地、局部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目的态。这种变革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容易产生路径依赖,导致企业组织长期不能摆脱旧机制的束缚。

比较企业组织变革的两种典型模式,企业在实践中应当加以综合利用。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有必要采取激进式组织变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是激进式变革不宜过于频繁,否则会影响企业组织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组织的毁灭;因而在两次激进式变革之间,在更长的时间里,组织应当进行渐进式变革。

企业组织变革的评价

首先应当明确组织变革对于企业的意义。企业输入各类资源,输出产品和服务。各类资源的简单加总,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各类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的组织方式结合在一起,便具备了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的功能。可以说,这种功能是各种资源在企业中整体涌现出来的。而这种涌现性正是通过企业组织来实现的。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但对企业组织贡献的直接评价却存在很大的困难。由于客观评价的困难,因而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客观的组织评价模型。这里将尝试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建立企业组织变革的理论评价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KI- &,&(0,1)。其中: Q为企业的产量; L为劳动力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这里假定技术木变,A为组织贡献系数:A=Q/L&KI-&。在一个企业内,生产函数表示投入一定的劳动力和资本,在企业现有组织模式下生产出一定的产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组织贡献系数可以体现企业组织的功能。企业组织变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目标是目的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大于初始态组织模式的贡献系数。以此为依据,可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对组织变革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

系统科学范文6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我局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极端重要性,并达成如下共识:

(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民政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落到民政工作中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和发展民生。民政的本义是“为民行政”,突出体现了以民为中心的特点。民政部门联系的社会成员广泛,扶助的困难群体集中,与人们的利益关系密切,民政工作的基本主线是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宗旨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可以说,民政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直接相关。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做好民政工作,更好地解决民生保障和发展问题;只有认真做好民政工作,着力解决好民生保障和民生发展问题,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民政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

(二)科学发展观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为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头脑,着力解决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科学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每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推出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民政事业统筹协调发展,促进民政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破解民政发展难题,突破工作薄弱环节,为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为加强民政自身建设提供难得机遇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在强调思想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培训、更加注重深入调研、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更加注重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为我们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提高自身素质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民政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创新等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回顾和存在问题分析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自觉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较好地履行了职责。主要表现在: 1.民生福利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救助工作从单一的低保制度,发展到以低保制度为核心,包含医疗、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专项救助的综合救助体系,保障率达100%。社会福利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优抚安置全面落实。建立和完善了优待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协调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家属优抚率和退役补助金发放率和兑现率均达到100%。2.社区基础建设得到较大提升。基本建成了以“一站式服务”为标志的社区事务工作站。推行“居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居站分设”、 “老新村业主自治”等举措,,!有力地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每个社区“一居一房”500平方米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全面达标,各种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数字化信息化社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区50%以上的社区装备了数字化设备,100%实现了信息网络覆盖。社区扁平化管理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和谐社区建设评分标准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到目前有21个社区被评为__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点,其中19个社区被评为无锡市和谐示范社区,5个社区被评为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3、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以构建“便民、乐民、育民、健民、安民”五个十分钟服务圈为抓手,协调推进生活保障、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学习教育、治安安全为主要内容,以街道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睦邻中心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为基础平台的社区服务,服务平台得到合理配置,服务内容更加丰富,

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需求。4、社会事务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大力推进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从登记管理向培育监管、发挥作用全面推进。在我区登记的社会组织共38家,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出婚姻登记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以及免费婚检,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5、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为构建社工体系,建立了社工组织机构,推进进社工体系平台建设,6个服务领域建成服务基地和场所。加大社工从业人员培训,80名社会工作者通过全国资格考试,服务于社会各领域。构建了较为科学的社会工作的体系框架,为社工发展壮大提供了机制保障。注重培育社会民间组织,支持引导开展社会工作,初步走出了新路。在看到民政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还有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尚待破解。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重从发展观念、发展现状、发展思路三个方面进行认真检查、梳理分析、查找根源。

1.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就是尊重人的需求和发展。尽管对民政工作“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何体现在具体民政工作别是如何尊重人的需求和发展,认识理解还不够深刻。主要表现:为服务对象服务时,不自觉以“施恩者”“管理者”身份出现,带着真情服务的意识不够,有些工作做得不够实,不够细;在实施民生保障方面,站在全局高度把握民政工作不够,往往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自身资源的局限性,依赖上级保障比较多;在推进民生服务中,往往以行政方式和手段推进多,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做工作少,以至于民政工作在社会功能方面体现上不明显。

2.发展状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以科学发展观为参照,民政的发展状况还存在以下差距:

(1)民政事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人少事多,知识老化,手段传统,影响着职责的高标准履行。

(2)对人民群众的不断增加的利益诉求和不断增强的民主参与意识缺乏应有的预见和判断,民生保障措施对策相对滞后,特别是对因拆迁、突发家庭变故影响居民生活的救助保障不能到位,对因物价上涨、生态灾害类等因素影响生活,救助力度还比较有限。

(3)基层社区管理还需理顺。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各项工作都要求走进社区,使社区事务工作站承担着越来越繁琐、越来越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和制定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推进和实行“居站分离”,从体制、制度上解决基层社区的问题,使社区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

(4)民政业务不断拓展,民政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基层民政力量较为薄弱,民政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还需提高。民政事业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执法难,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3.发展思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民政工作的基本作用将由解决基本民生向改善民生转变,服务领域逐步由特定群体向社会公众拓展,布局安排将由注重发挥单项优势向注重整体规划、合力推进转变,管理方式将由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监管为主转变,可用资源将逐步由松散多元向规模效益集结,工作力量将由政府力量为主向政府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扩充。按照这些发展趋势,民政工作还有以下差距:一是综合协调能力有待加强,民政工作大多是协调性工作,尤其是跨部门的工作机制体系的建立,需要配合实施,(和谐社区建设、社工体系建设)难度很大。二是民政工作社会化有待建立。民政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本身没有可支配的资源,仅靠政府也不够,需要引导挖掘社会资源为民政所用,吸引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这就需要政策制定加以引导。三是对传统民政业务创新和拓展力度不够,新增民政业务有待进一步完善。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但主观因素是多方面的:(1)思想保守、方法传统,是制约影响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障碍。有的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特点规律认识不足,工作主动性不够,活力和动力不足,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上进,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2)学习不刻苦、能力跟不上,是影响民政工作高标准落实的重要因素。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氛围不浓,热衷于做好事务性工作,对机关事务疲于应付,满足于不出问题,没有认识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紧迫性。(3)团结协作、统筹兼顾不够,是制约民政工作高效运作的方法问题。民政工作体现方方面面,靠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不可能做好,离不开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支持配合。有的工作之所以做得不完善,主要原因是有的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少集体荣誉感,有的工作没有计划性,不善于从全局把握工作目标要求,干得很累,效果却不明显。(4)制度滞后、措施不力是影响民政服务水平的根本因素。尽管市级制定下发了不少民生保障文件,但从区级层面配套措施不多,总是依赖上级拿政策给办法,影响了工作效率。对遇到的具体问题,侑于条条框框的束缚,解决得不到位或不完善的情况并不少见,缺乏探索创新精神。(5)调动民政系统人员积极性不够,是影响民政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民政工作大多在社区落实,需要街道和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的支持,从目前看,民政工作虽事多面宽,但街道无专门机构,无专人负责的较普遍,反映出我们只交任务,不关心基层工作人员思想生活的情况,调查研究不够,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不重视,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人员、经费等难题。

三、努力方向和工作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加以整改。

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民政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工作,涉及多个领域,横向关联度高。做好民政工作, 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发展民政事业的工作格局。

2、强化统筹整合能力。以社区为平台整合城市基层民政工作,实现社会保障、社区基层、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和社会事务等多项民政工作的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协调”的民政工作内部运行机制,努力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套、运转灵活、服务到位的民政网络体系。

3、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科学编制预算,加大对民政事业财政主渠道的投入,推动建立民政事业经费与公共财政增长或财政支出挂钩的增长机制。研究提交保障措施,加大对民生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

4.大力推进“数字民政”。在全面推进社区数字化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开发完善社区包括民政系统在内的综合信息系统,有效利用市级民政信息平台,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市、区、街、居四级联网,实行无纸化办公,网上申报审核、电子存档备案,减轻民政特别是社区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局领导班子成员将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分析查找的问题,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把领导班子

建设成为一个发展型、学习型、和谐型、廉洁型、务实型的坚强集体,带领全区民政系统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一)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发展型班子。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领导班子成员在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将带好头、做好表率。班子成员将树立发展观念和创新的精神,讲究科学,遵循规律,以理性的思维深入研究民政工作的新任务,积极谋划民政事业发展新思路,扎实开展民政工作的新实践,并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工作方式、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工作氛围。

(二)提高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建设学习型班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储量,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加快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强化民政干部讲学习的自觉意识、讲正气的政治意识、讲大局的责任意识、讲团结的和谐意识、讲廉政的忧患意识、讲务实的亲民意识,带动建立一支能打硬仗、肯于吃苦、团结向上、躬身为民的高素质民政队伍。

(三)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设和谐型班子。完善民主集中制制度,对于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实施,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班子成员之间坦诚相见,相互信任;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形成班子的整体合力,发挥整体功能;取长补短,相互宽容,营造分工明确、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上一篇老师您好

下一篇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