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雕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瓷雕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范文1

关键词:陶瓷雕塑;装饰技法

陶瓷雕塑装饰技法结合了传统的陶瓷工艺技术,并结合时代的审美特点,对陶瓷雕塑工艺技术不断创新,促进了陶瓷雕塑装饰技法的发展。陶瓷雕塑装饰技法的操作过程也较为繁琐复杂,陶瓷雕塑装饰主要分为三步,具体表现在:陶瓷烧制前的生坯装饰、陶瓷烧制过程中的装饰、陶瓷烧制好后的装饰。

1 陶瓷雕塑的特征

陶瓷的雕塑需要不同艺术技巧的采纳,在陶瓷的雕塑中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在雕塑中赋予作者感彩的表达。只有这样,陶瓷的雕塑才不会感到生硬,让观众感到陶瓷雕塑的柔和美。谈到陶瓷雕塑的特征,就不得不提到陶瓷雕塑的形象的概括性与单纯性的统一特点。陶瓷雕塑的图案必须让观众直观明了地看懂,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向。同时陶瓷的雕塑中形象的概括性特点又不是笼统含糊的,而是在单纯与概括的融入之中,概括的形象中不失单纯,单纯的简笔中又不缺乏形象的整体美与概括美。陶瓷雕塑中赋予了艺术品的明朗与凝练中的单纯,让观众对陶瓷雕塑品作者的工艺叹为观止。

形象的静穆性与完整性又是陶瓷雕塑品的另一个特点。陶瓷雕塑品必须具有形象的完整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肯定。陶瓷雕塑工艺品形象的完整特点并不单单指陶瓷工艺品的外表,更加注重的是内在形象美的完整。一件好的陶瓷工艺品,观众能通过陶瓷雕塑工艺品整体部位工艺特点的呈现感受到作者创作意图的完整传达。陶瓷雕塑工艺品注重整体部位的和谐整体性,不会讲某个部分的雕塑凸显出来,陶瓷雕塑工艺品更加注重的是整体装饰部位的效果传达。当然,在陶瓷雕塑中,也不可忽视单个装饰部位的作用,每个装饰部位都是整个装饰品的构成元素。

最后,心灵性与视觉形象性的统一特点在陶瓷雕塑中也极其重要。陶瓷的雕塑装饰品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观众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感受陶瓷雕塑工艺品的美。另外,陶瓷的雕塑品能够表达出雕塑人的创作意图以及传达的思想感情。观众们通过对陶瓷雕塑工艺品的鉴赏,既能感受到视觉美,也能感受到雕塑工的心灵美。毕竟,美的心灵才能创作出好的雕塑品。

2 陶瓷的颜色釉装饰(以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的应用为例)

2.1 花釉性能的特点

花釉在陶瓷雕塑工艺品的装饰极致美观,能够提高陶瓷雕塑品的价值和美观。花釉在高温的煅烧条件下,能够形成五彩缤纷的花纹文理。花釉可分为面釉和底釉,花釉比较耐高温,同时有很强的黏结力。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品的应用,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合理地在陶瓷雕塑品使用花釉原料。为了陶瓷雕塑品的装饰美观,釉色的选择与上釉的方式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对花釉釉色的选择上,一定要根据陶瓷雕塑装饰品雕塑工的情感传达与陶瓷雕塑品的艺术形象来考虑,陶瓷雕塑品的装饰釉色一定要凸显雕塑品的形象特点。陶瓷雕塑装饰的上釉方法一般分为喷、涂、浸、点等多种,但是陶瓷的雕塑装饰方法也要结合雕塑装饰品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上釉方法。陶瓷雕塑装饰品上釉方法的合理选用是成功陶瓷雕塑装饰品的必要条件。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的应用有很大阿德学问,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它的工艺规律,灵活的对釉色、上釉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2.2 花釉的工艺方法

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可以起到精妙绝伦的作用,能够为观众提供好的视觉美感。花釉在陶瓷装饰中文理层次不一,颜色也会千变万化,给观众一种动态美。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固然美观,但是花釉的工艺方法却很难操作,尤其是在对陶瓷上釉时需要涂抹较厚的釉层,但是由于花釉在雕塑品上的流动性特点,往往导致雕塑品表面的釉层涂抹不均匀。为了提高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过程中的工艺技巧,提出以下的注意事项。

第一,成功的陶瓷雕塑装饰品必须有着简介明确的形象,为了避免花釉在陶瓷雕塑装饰中流动性造成的花釉覆盖不均匀性,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上釉时在陶瓷雕塑装饰品上光滑表面的起伏与迂回。这样,就能减少上釉覆盖层不均匀的特点。同时,上釉时要保证线条清晰明了,让观众直观地看到。第二,花釉在对陶瓷的雕塑装饰中,需要结合陶瓷雕塑品的形象特点,上釉的方式方法都需要衬托作者雕塑装饰品的内涵,花釉的上色都一定要紧扣作者的创作内涵。第三,陶瓷雕塑装饰的过程中,上釉的轮廓都必须连贯,一气呵成,切忌断断续续的线条勾画。上釉的线条必须连贯流畅、柔和,赋予陶瓷雕塑装饰品的柔和生机美。第四,对花釉的工艺性能牢牢掌握,充分发挥花釉的优势,彰显陶瓷雕塑装饰品的魅力。例如,在线条的部位可以利用高温煅烧花釉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构造出薄弱的釉樱凸显胎骨的部位,制造出栩栩如生的美感。在面的部分可以利用花釉层聚集在一起的厚重特性表现出花釉独特的美感。熟悉花釉的工艺性能,能够为陶瓷雕塑装饰塑造立体生动感。

3 陶瓷的刻画装饰技法

所谓的陶瓷刻画装饰技法,就是在没有煅烧的陶瓷品上用铅笔或者墨汁勾勒出纹样,然后在其表面喷一层清水,便于对陶瓷的刻画。陶瓷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斜面刻刀对纹样的结构、层次进行细节刻画,使其在陶瓷雕塑装饰品上达到凹陷的效果,最后用透明釉对凹刻面进行填充,最后将其煅烧,完成对陶瓷的雕塑装饰。

陶瓷装饰中的每一道程序都不容忽视,当然,陶瓷刻画装饰技法也需要我们的思想注意。例如,纹样中的线条应该尽量地呈“窄、浅”的特点,这样才能凸显刻画的工艺美感。然而花的外轮廓则相反,为了表达整体效果,必须呈现出“宽、深”的外轮廓特点。在艺术品的装饰中,最忌讳的是线条紊乱、断断续续,因此陶瓷的刻画装饰中线条必须流畅,达到刀痕刻画漂亮的效果。最后,陶瓷刻画时雕塑品表面的透明釉层应该尽可能地厚,展现出凹刻的纹样美。

4 陶瓷的剪纸装饰技法

陶瓷的剪纸装饰技法是建立在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上的,对陶瓷的雕塑装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剪纸装饰技法的操作步骤为:第一,铅笔在纸上刻画轮廓;第二,小刀子啊玻璃板上刻画轮廓;第三,将刻画好的剪纸贴在装饰品的表面;第四,毛笔沾上水,使剪纸被浸湿附着在装饰品的表面;第五,在其表面喷上流动性较差的区别于坯体的色釉;第六,色釉干燥后,去掉剪纸。

剪纸装饰技法在陶瓷雕塑装饰中的注意事项:色釉上釉不得过厚,以防在撕掉剪纸的同时,将釉层撕掉。同时,剪纸需要与坯体的表面紧贴,防止色釉的浸入。剪纸的轮廓纹样需要连贯,易于陶瓷的剪纸装饰。

5 结语

陶瓷的雕塑装饰技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需要继承陶瓷的传统雕塑装饰技法。同时,陶瓷的雕塑装饰一定要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结合时代的特点,融入民族的元素,对陶瓷的雕塑装饰技艺不断改革创新,将我国的陶瓷雕塑装饰技法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郑日迁,郑日万.浅谈陶瓷雕塑装饰技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2(003).

[2] 王乐华.谈陶瓷绘画艺术中水墨技法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09(042).

陶瓷雕塑范文2

陶瓷雕塑为何会有如此独特的情感表达,主要因为陶瓷雕塑结合了绘画和装饰的艺术手法,更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内涵,以及超强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它以静态的形式表现出某个故事、某个人或者某个动物最传神、最具表现力的一瞬间,它区别于拍照的再现式表达,而是在雕塑本身灌注了情感并蕴以深刻的内涵。它用材料、色彩、形态表达着情感,使每一件陶瓷雕塑都有它各自的情感内涵和灵魂。现代陶瓷雕塑不但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还为之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它借鉴了西方雕塑的手法和观念,融合中国的审美,创新出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1.材料是陶瓷雕塑的语言

(1)传统陶瓷雕塑一般注重实用,在材料上讲究实用细腻温润的陶瓷。现代的陶瓷雕塑与传统陶瓷雕塑不同,它更注重观赏性,注重向观赏者表达其主体思想、价值观,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材质上的选择,更多强调的是触觉质感和视觉的质感,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一种全新的语言表达现代艺术。

(2)泥料是陶瓷雕塑的原材料,泥料的创新是陶瓷雕塑创新的根本,为了将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创作者都十分看重泥料的运用。陶瓷雕塑简单的说是泥、釉、火三元素的完美结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更多的材料可供创作者们选择,不同材质的泥料也能恰当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想要塑造的效果,经过烧制,呈现的质感也各有不同,这也大大丰富了创作者们的思路和情感。泥料的创新使得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3)特殊的质感会使情感表达具体化,雕塑是一种具有立体感的艺术表达形式,采用具有美感的独特质感的材料,加以精细的加工和烧制,使外形给人以特别的视觉质感和触感。粗糙以表达粗犷不羁或烦乱郁闷;细腻以表达温婉如水或光洁平静;残破以表达缺憾或遐想;坚硬以表达刚毅不屈或冷静,不同的质感表达不同的情感,特殊的质感使得陶瓷雕塑的情感表达具体形象。

(4)随着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陶瓷雕塑也从最初单一的最求细腻温走向了表达现实情感的方向,粗犷、自然的风貌成为表达情感中常见的风格。为表现这样的美,通常在材料的选择上会使用颗粒较大的泥料,使用简单的烧制工艺加工成型,使作品具有原始的、自然的感触,大搞陶瓷雕塑的自然魅力和纯净的灵魂。这样的灵感在现代陶瓷雕塑中十分常见。

2.色彩是陶瓷雕塑的活力

(1)釉料的装饰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陶瓷雕塑都需要釉料为之点睛,传统的釉料,一般使用的是“青色”,类似于青花瓷,单一的釉料加之繁复的花纹使得陶瓷具有古典优雅的气质。现代的创作者思路愈加发散,他们在釉色的使用上更加丰富多元,大胆张扬,完全可以运用釉色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意志。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使从前单一的釉色有了更多,更新的运用。釉色是釉中含有的金元素显色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颜色,烧制时的温度和不同的泥料相结合会使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上釉能增加陶瓷光滑的质感,使其更具光滑度和光泽,但是实际上,上釉是个十分有难度的技术,上釉时可能不均匀,也可能出现裂纹在过去,传统的陶瓷雕塑最求上釉的完美,如果出现黑斑、缩釉的情况,通常意味着作品的失败,因此,在过去一件完美的陶瓷雕塑是十分珍贵的。但现在不同,现在认为,陶瓷作品中出现的烧制留下的瑕疵是可以被接受的,就像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烧制留下的瑕疵还会被当做特殊的象征。随着科技的发展,陶艺技术的进步,烧制的手段也大大提高,成功率也大大提升。除了传统的青色和类玉,新的彩釉和盐烧釉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2)不同的彩绘能反应不同的创作情怀,它比釉色的颜色种类更丰富,虽然不能增添光泽,但才细节处理上更加细腻。色彩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通过增强视觉感,营造氛围来表现情感。红色,给人以喜庆欢乐和热情;蓝色,给人以辽阔无垠和平静;黑色,给人以敦实稳重和安定,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的渲染可以增加陶瓷雕塑的立体感,使情感表达更加具有深刻性。

(3)黄色、橙色和红色。黄色和橙色是在公共视野中较多出现的两种色彩,用于表达温暖和关爱的情感,黄色、橙色常常使人联想到太阳,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色彩,给人以明快和与愉悦的感受。红色是热情、力量、权威的象征,这样的颜色用于表达奔放,爱情,自信的情感,这三种常见的颜色是陶瓷雕塑中的常用色。

(4)陶瓷雕塑是有灵魂的,色彩就像陶瓷雕塑活力,创作者把自己丰富的情感倾注到作品中,色彩就是很好的表现形式。它让陶瓷雕塑的灵魂更加鲜活,不同色系的色彩表达着不同的情感,给人不同的感觉,也个陶瓷雕塑带来不一样的生命和灵魂。色彩本身包含的色度、彩度、明暗都是陶瓷雕塑制作时的关键点,恰到好处的色泽总是能引起陶瓷雕塑与欣赏者的共鸣,使作品的魅力和艺术观赏性得以提升。人们越来越丰富的生活使文化内涵越来越走向多样化,陶瓷雕塑作为放映现实的艺术品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题材,色彩在主观情感上的表达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现实和艺术相结合,为陶瓷雕塑注入新的血液。

3.造型艺术与情感表达

(1)陶瓷起源于人类对器皿的需求,它从生活中发展而来,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不可分,其造型起初是以使用功能为主,蕴含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古老的陶瓷艺术发展至今,积淀了深厚的情感体验,造型和情感表达的结合造就了一个立体的,具有艺术价值的造型艺术,陶瓷雕塑与绘画艺术不同,它是空间和造型的组合,共同塑造出立体的艺术形象,是一种具象的,三维的造型艺术。

(2)现代的陶瓷艺术已经突破传统的观念,由追求整体造型转变为对线条、细节、个点,通过这些方面来突出创作的主题,造型上对点、线、面的运用使得情感表达有了新的表现区域,创新的造型往往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意境,创作者的情感内涵也更丰富。饱满的造型让人舒适,例如常见的观音像;缺憾的造型让人遐想,例如断臂的维纳斯,每种造型都有各自的语言,创作者的情感可以通过造型充分的表达和升华。

小结

陶瓷雕塑范文3

【关键词】陶瓷雕塑;文化传承;思想体现;装饰艺术;作用;价值

1 陶瓷雕塑的认知

1.1 陶瓷雕塑的价值及其作用

从古发展至今,陶瓷雕塑已经不只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供人们欣赏,近些几年来,陶瓷雕塑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每个领域中。何为陶瓷雕塑,也就是指运用陶瓷材料并依照特定的形式经过煅烧而完成的雕塑艺术作品,这些陶瓷雕塑的颜色与形式各种各样,并且陶瓷雕塑的尺寸大小还将决定了其所应当放置的具置。现阶段,陶瓷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装饰,实际中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居与室外艺术设计中均有所体现。同时由于陶瓷雕塑可以和生活有机结合,其在形式方面不仅可以美化了大家的生活环境,并且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与此同时,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的陶瓷雕塑作品在装饰的同时也具备了宝贵的收藏价值。

1.2陶瓷雕塑的演变历程

从远古时期发展至今,陶瓷雕塑的影子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同时陶瓷雕塑也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陶瓷雕塑艺术最早始于新石器时代,之后经历了先秦三代、秦代、汉代以及南北朝时代的演变,一直发展到隋唐时期最为鼎盛。并且早在我国古代时期,广大群众便已经开始把陶瓷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以及装饰用于多个地方,比如,秦朝兵马俑、汉代瓦当、许多古建筑物的屋檐结构等,都采用了陶瓷雕塑艺术以及陶瓷材料。而发展至现代,陶瓷雕塑并不完全局限在传统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价值,在之前的发展前提下,陶瓷雕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环保艺术装饰物,并且备受人们的喜爱与重视。

1.3 陶瓷雕塑的特性分析

通常来讲,陶瓷雕塑多是运用陶瓷质地的雕塑成品,在某些艺术家的艺术处理之下,使原本的陶瓷雕塑已不再是相对传统的陶瓷制品,而是使其具备了较为鲜明的个性与艺术价值的艺术性作品。因此陶瓷雕塑成品不仅具备绘画的艺术效果,并且还能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装饰效果,与此同时,因为陶瓷雕塑的独特立体感与柔美线条,也是一种表现力非常强的艺术作品。

2 陶瓷雕塑的装饰艺术

伴随现代群众生活质量与审美要求的不断提高,艺术作品的设计师们一定要重点针对陶瓷雕塑的外贸、设计及其功能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从雕塑的形态美学与功能这两个方面对陶瓷雕塑进行综合地分析与研究,最终才能够创造出一种良好装饰性能与强大功能性一同兼备的陶瓷雕塑作品。在设计师们创作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过程中,设计师门也一定要将自身独特的创作灵感、文化元素和设计要素融为一体,并且在陶瓷雕塑的外貌造型与基本功能方面,该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与思想体现还需要体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是陶瓷雕塑的外观结构,需要体现地更为直观。

在实践中,设计师们需要将陶瓷材料作为基本的创作媒介,同时结合着具体的环境条件与人们的需求,依据其所具备的装饰性能,使用泥、火、釉材质对陶瓷材料进行全面的设计与加工,最终创造出符合其基本设计思想的艺术作品,最终的艺术成品也是陶瓷雕塑。该艺术作品在把人们的思维、个性、灵感与情感等因素体现出来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关于陶瓷雕塑作品所选用的雕塑材料而言,实践中对粗细和优劣通常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一般情况下陶瓷材料的质感与特性才是设计师们最需要考虑的,陶瓷材料的不同特性还将成就其不同的装饰作品。因此在陶瓷雕塑装饰的制作过程中,因为制作方法与创作手段过于繁多,所以通常而言均是按照偶然性与随机性原则来进行创作与制作的,而手工制作的痕迹保留才是其整个制作过程中的两点与价值所在。陶瓷雕塑之所以具有特别宝贵的装饰艺术价值,一方面是因为陶瓷雕塑的外观具有特殊性,群众追求的更多是不对称的比例与结构、不一致的设计造型以及不规整的外形图案,那么在群众的审美标准与观念中,上述的陶瓷雕塑作品才更加具有观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3 陶瓷雕塑装饰的作用及价值

从我国古展开始,陶瓷雕塑作品就被人们视为一种兼具装饰作用与艺术作用的作品,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陶瓷雕塑作用多被用在建筑行业与主冥用陶中。发展至隋唐时期,唐三彩作品则被是大家最熟知的一种陶瓷装饰品,则被誉为了“陶瓷雕塑中的瑰宝”,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与追捧,人们对它的认可度也可见一斑。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瓷器发展地极为昌盛,那么又被称之为瓷器时代。最终一直延续到隋,自从青瓷出现以后,相对传统的白瓷又被取而代之,发展到这个时期后,人们通常采用青瓷雕塑作为常见的装饰作品。

从近些年来我国的陶瓷雕塑市场发展形势来分析,陶瓷雕塑作品多用于生活装饰,这样一种兼具装饰作用与艺术价值的陶瓷雕塑,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特色的表达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不论是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时期,或者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陶瓷雕塑作品一直都被看做为一种商品而销往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所以其对于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陶瓷雕塑也被群众视作一种极其重要的艺术装饰作品,在作为商品形式广泛流通的同时,还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与传承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4 国内陶瓷雕塑作品装饰艺术的发展及现状

国内陶瓷雕塑作品一直都处于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状态中,陶瓷雕塑作品早在上个世纪80 年代就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那么这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转折点。在那个阶段,因为思想对文艺界造成的巨大影响,使得很多艺术家与设计师都开始采用创新的艺术创作形式,通过本人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将本身的思想精神与装饰灵感表达出来,这其中,陶瓷雕塑作品也就是体现最为突出的一种改革、创新。通常而言,中国以陶瓷艺术而文明,那么陶瓷雕塑作品作为一种具备长时期保存能力的文化、艺术产物,能够很好地把历史文化与背景记录下来。不只如此,因为每一个人对陶瓷雕塑作品的审美标准也是千差万别,那么设计师们彼此间关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工艺与艺术交流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和另外的艺术形式相比,陶瓷雕塑作品的发展更加重要,从而最终成为全部艺术形式的代表。

5 结束语

在国内陶瓷雕塑作品经历了非常长时间的革新与发展之后,它不仅具备了传统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还具备了宝贵的观赏价值。因此设计师们在对其陶瓷雕塑作品进行创造的过程中,能够将其个人的精神理念与思想情感全部融人到陶瓷作品中,并且追求个性化与多元化,最终推动陶瓷雕塑取得了创造性与现代性特征的开放。与此同时,设计者与创作者通常可以将陶瓷雕塑作品当成一种媒介,通过他们来表达与传承自己的情感与文化,最终使得陶瓷雕塑作品更具有魅力以及价值,是一种个人品味的体现和象征。多样化的陶瓷雕塑作品最终也将成为群众生活中至关重要的艺术装饰物品,与此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商品形式进行流通,有效地增进了我国与西方各国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民族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2010.

陶瓷雕塑范文4

关键词:肌理;陶瓷雕塑;作用;艺术价值;运用方法

1 肌理的产生与表现形式

1.1 肌理的产生

“肌理”一词最早是由法语翻译过来的,最早指的是织品的质地,以及木头、石头等物品上的纹理。而在视觉艺术中,肌理又有更新更广的含义,指的是不同的材质与处理手法组成的,质地与形式牢不可分的概念。而肌理之所以能够产生,一靠工具、二靠材料、三靠表现手法。

一靠工具,主要靠的是雕塑刀、压泥器、毛笔等几种工具,许多陶瓷雕塑作品的肌理都产生于毛笔。

二靠材料,主要靠的是陶瓷作品本身的材质加上瓷泥的调制。这个过程可以产生非常多变而又十分自然的肌理效果。许多时候,这样的肌理效果能够让整个作品的质感更好,更加有韵味。

三靠表现手法,随着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有许多现代艺术家已经能够十分熟练地利用肌理的表现手法,将自己的陶瓷雕塑作品创作得更加具有审美价值。例如,陈丹华老师所创作的陶瓷雕塑作品《凳子》。在创作的时候,以大自然中真实生长的树木的肌理作为参考,将树木的自然肌理运用到《凳子》的创作中去,最终的成品看起来就像是木材制作成的凳子,但是实际上,这把凳子的材料不是木材,而是陶瓷。

实际上,从肌理的产生原因看,肌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大自然天然带有的自然肌理,是世间万物都有的特点。另一个部分是人为肌理,顾名思义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肌理,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许多陶瓷雕塑作品上用毛笔等工具刷出的纹理。

1.2 肌理的表现形式

肌理是非常重要的陶瓷雕塑表现手法,也是非常关键的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视觉效果,很显然表现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肌理的表现形式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使用什么样的肌理对陶瓷雕塑作品进行表现取决于创作者的创作偏好和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含义。不同的温度、来源和工具能够制作出不同形状、不同性质和不同感觉的人为肌理,而大自然中自然存在的自然肌理,更是有着数不胜数的模样。例如,法蓝瓷的《蝶舞系列》,其肌理十分光滑,有人评价这个系列的作品就像是美丽的蝴蝶正在扑扇着美丽的翅膀,在大片的水仙花丛中流连。

2 肌理对陶瓷雕塑的作用

2.1 增加陶瓷雕塑的立体感

与绘画相比,由于不能在陶瓷雕塑作品上利用明暗对比的创作手法进行处理,所以在对某些细节进行表达的时候,陶瓷雕塑作品显得更加局促。而在陶瓷雕塑中运用好肌理,则能够打破这种局限性,让陶瓷雕塑作品也能够具有空间感,同绘画作品一样能够将艺术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例如,周国桢老师的陶瓷雕塑作品《雪豹》,创作者使用细致的纹理处理在雕塑上留下了丰富的肌理线条,这些肌理让原本造型较为单调的陶瓷雕塑作品纵深感加强,更富有空间感,并且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外观,让人惊叹于艺术家创作手法的精妙。

2.2 凸显出陶瓷雕塑的主题

无论是任何一种表现形式的陶瓷雕塑作品,抑或是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陶瓷雕塑作品,都具有其内在的艺术含义,这种艺术含义我们称之为一件陶瓷雕塑作品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一件陶瓷雕塑作品之所以产生生命的根本,是作品的内在精神所在。而肌理就是将这种主题凸显出来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肌理的不同处理,不同艺术家创作的不同陶瓷雕塑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主题,陶瓷雕塑的精神得以有效的凸显。

2.3 帮助艺术家传递出情感

有许多陶瓷雕塑作品的肌理并不是预先就设计得十分完备的,而是创作者在对陶瓷雕塑进行制作的时候,自然而然产生的痕迹,这些痕迹不仅仅是创作者创作过程的印记,更饱含着创作者对于这个作品所倾注的感情与为这个作品赋予的意义。著名陶瓷艺术家孟福伟老师的作品《生死时速》作为《2008.5.12》的第二部分,以四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中人们的团结努力、相互救援、众志成城的精神为主题,刻画了战士、志愿者以及当地群众等普通人的形象。在孟福伟老师对这件陶瓷雕塑作品进行构思的时候,他想要突出普通人身上的社会责任感,于是将目光对准了灾难发生之后,最普通的人的第一反应。这些普通的形象在灾难发生之后,不怕危险更不怕辛苦,争取每分每秒对自己的同胞进行救助。整个陶瓷雕塑作品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和舍己救人的大爱情怀,让人在欣赏这件陶瓷雕塑作品的时候不禁为之动容。

3 陶瓷肌理进入现代环境

一种艺术形式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情况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而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当中,陶瓷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受人喜爱并且被广泛应用的装饰材料,而陶瓷肌理是陶瓷所具有的自然性因素,其审美品质对于现代社会美化环境的要求来说是十分契合的。尤其是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趣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硬化的现代材料不断涌入室内环境。许多现代人生活在被电视机、电冰箱、现代厨具等堆砌起来的生活环境里,虽然享受着来自这些现代化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够生活得毫不费力。但是,这种生活仅仅只为人们的肉体提供服务,对于人们的精神追求没有帮助。而陶瓷雕塑作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进入了普通的家庭,成为了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提高室内环境优美程度的重要责任。陶瓷雕塑作品虽然没有很强的功能性,但是却有其独特的艺术性质,能够美化室内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从根本上将整个室内空间的质感提升上来。

所以,当前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应当着眼于当今对陶瓷雕塑作品现代作用的发挥以及对陶瓷雕塑作品的传承和发展上。在陶瓷雕塑作品创作中更好地利用肌理去刻画作品,将最美好的纹理和曲线呈现在作品中,让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为现代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感,让现代人虽然生活在钢筋水泥构建起的城市森林中,却能够感受到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所能够接触到的自然的美,能够体会到小小的陶瓷雕塑作品中所蕴含的广阔天地与浓郁的人文情怀。

4 结语

雕塑的肌理对雕塑效果的呈现具有重要意义,雕塑肌理效果对人们的影响不止体现在视觉上,还体现在人的触觉上,甚至是心理上。当我们观察一株树苗、一丛灌木、一朵小花和一颗石头的时候;当我们仰望天空看那柔软的云朵、俯视河流和河水中那形状各异的岩石的时候;当我们在雨后偶遇那一片翠绿的苔藓的时候;当我们抚摸一片叶子清晰的脉络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叹造物主的奇妙,感叹大自然赋予我们这些纯粹的美好。这些大自然的肌理同样能够通过陶瓷雕塑艺术家们巧妙的双手创作出来,通过不伤害大自然的方式,给现代人的生活吹去一股原始森林般清新的风。在今后,陶瓷雕塑作品如果能够更好地运用肌理,实现更加多样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人逐渐多元化的审美趣味,更能够将陶瓷雕塑这种形式,发展得更强、更好。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现代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J].佛山陶瓷,2016(02).

陶瓷雕塑范文5

关键词 陶瓷雕塑,传统,创新

1我国早期陶瓷雕塑的成就

众所周知,陶瓷雕塑艺术是以泥土说话、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它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

以来,我国各地涌现出一批陶瓷界的工艺美术大师。诸如刘传、庄稼、陈钟鸣、许兴泰、刘远长、陈贻谟和刘泽棉等,他们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流的表现技巧,造型生动传神,在塑造技巧上有巧塑、捏塑、捺塑、雕塑等。刘传的作品苍劲、泼辣、豪放;刘泽棉对人物衣纹的表现有如流水行云;许兴泰的作品则注重对传统题材“创新”方面的不凡构思;刘远长作品则侧重头部塑造,让人可观赏体会独到的艺术韵味;陈贻谟的作品显示出开阔的思路和固有的黑陶特色魅力;陈钟鸣的作品被誉为“潮州音乐”,优美、秀丽。大师们均有丰富的经验、高度的艺术修养、化泥为宝的艺术造诣,其作品巧夺天工。

2陶瓷雕塑的不足之处

国内陶瓷雕塑的发展,多以家传的形式或学徒来延续陶艺制作。如今,这种传统的方式仍然存在。特别是南方的江西景德镇、佛山石湾、潮州枫溪、福建德化等地,虽然陶瓷雕塑制作都已有悠久的历史,可目前大多数仍以传统的工匠为设计主体,这不仅使题材的开发、表现技法的运用受到限制,而且导致模仿、抄袭、质量低劣的“东西”在市场上大量涌现。

3陶瓷雕塑的延续与创新

庄稼大师说过:“师古不陷前辈窠臼,创新要有前人的脚印。”我们应该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因为传统并不是包袱,也不是障碍。传统的雕塑适用而流行,是民间的信仰,是人们消灾、祈福、延寿、求财的利益之渴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艺术流派出现,受现代艺术的影响,陶瓷雕塑不再只是用以满足人们的信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进入纯艺术的审美范畴。具体表现在:

(1) 许多艺术种类已超越民族地域与时代的界限,摩尔、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大师都完成了艺术上的超越。陶艺家亦应如此。我们不能再停留在对某个时代,某个人艺术风格的模仿与复制阶段,否则将会失去独创性与时代感。当然,对传统的文化、民族的精华,我们有责任去延续和继承,但更重要的是探索发展和如何创新。

(2) 超越传统必须更新设计观念。观念更新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客观存在进行审视,用新的文化态度从事对陶瓷雕塑的研究和探索。强调注入新的活力,扩充其艺术语言表现力,创作出具有东方色彩的“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的作品。

(3) 我们需要的是活跃的、多方位的思维方式。传统的陶瓷雕塑大多数运用有秩序的思维方式,以自然为本,以自然的形态加以变化。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潜意识在思维中的积极作用,使之体现为创作形式上的变异和形象上的丰富,达到形式上完美地服从生命本质的表达。

(4) 陶瓷雕塑的材料有陶土、瓷土两种,它们分别有高、中、低的烧成温度。泥土是陶艺家展开艺术思维的动力,是带来灵感,借以表达感情,寄情抒怀的物质载体,是移情的艺术。为了丰富装饰效果,笔者认为可利用金属、木、布、皮革等材质与陶瓷材料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对比,相互衬托。单一的陶瓷材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在现代陶艺中已有表现例子。

(5) 肌理的处理在陶瓷雕塑中的运用。在坯体上的处理和釉色的变化能产生梦幻的效果。如果缺少肌理的创造,必然造成艺术语言的缺乏。陶瓷雕塑的发展离不开肌理的表达,只有运用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才能创造出具有时代审美特色和代表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作品。笔者的作品《同乐》表现了一老人陶醉在于二胡乐曲中,其起伏强烈、扭曲变形的人体,保留着材料的粗糙面和柔软性,给人以跳动的音乐感。《佛魂》以条状的泥条构成,产生强烈的风速,表现佛教文化的传播速度之快、覆盖之广。《垂钓》则是受到蓑衣的启发,运用了点、线、面的表现形式。《老调子》采用轻松、随意的手法,体现了陶瓷材料的可塑性,与反映低层百姓生活的题材非常吻合,给人以质朴无华之感。这种尝试获得了更多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以往光滑、完整却单一的表现形式,暗示了传统和现代陶瓷创作的互融,使人们在泥与火的结合中得到满足。

陶瓷雕塑范文6

关键词:陶瓷雕塑;历史原因;现状;艺术修养;改变与创新

纵观历史,我国一直是雕塑艺术的大国。我国的雕塑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文章针对陶瓷艺术的有关现状,对陶瓷雕塑艺术的设计与审美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陶瓷雕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雕塑定义

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早期人类历史是彩陶文明的开始,彩陶的艺术特征包括模仿与随意、夸张与变形,传达出自由的精神;第二,秦汉时期,从博大质朴到活泼生动,兵马俑的气势恢宏与高度写实再现无不体现了当时写实风格的社会地位;第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冥器陶塑与青瓷,北朝陶俑的艺术风格深受佛教造像的影响,也打上了西方古希腊雕塑的写实烙印;第四,五代宋辽时期的瓷塑艺术达到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宋代达到写实瓷塑艺术的高峰。在历史发展中,古人把制作雕塑的人定义为匠人而非士大夫。其实,在与欧洲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同时代的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写实反而是中国人的强项。在历史长河中,南北朝之后,特别是宋朝以后文人画的兴起,将非文人画的写实观念贬为民间工匠的手艺,与上流士大夫阶层的艺术观念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在中国美术史上,秦兵马俑的写实表现观念是不可逾越的艺术成就。笔者在山西调研时发现,北宋晋城皇帝庙“十二元辰真君”的写实效果着实让人惊叹,如此沉静的雕塑手法,在写实与写意中找到了平衡,手法绵韧、挥洒自如,随意之中将人体结构表现得惟妙惟肖,人物表情与身份紧密结合、结构精准。但该作者在北宋时期只能被贬称为匠人,这无疑是中国美术史的一大遗憾。

二、当今陶瓷雕塑的地位及影响因素

陶瓷雕塑工艺作为陶艺术中独特的种类,在时代的巨浪中起起伏伏。现代文明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对当代陶瓷雕塑工艺影响颇深,这使得现当代陶瓷雕塑创作具备了极强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开放的多元化审美也使得雕塑语言打破了以往的创作理念,进而将古老的陶瓷艺术与现代艺术审美融为一体,使陶瓷工艺的发展更加与时俱进。在2014年景德镇一年一度的国际陶瓷博览会秋拍上,近两百件陶瓷拍品中,雕塑陶瓷类作品却为数不多,其最高竞拍价格也远低于绘画陶瓷类作品最高竞拍价格。陶瓷雕塑艺术市场如此冷淡,足以说明三个问题:第一,陶瓷雕塑这一艺术形式至今尚未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它更多地被等同于工艺品而非艺术品。第二,陶瓷雕塑可以用模具制作,而模具的使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水线式的生产,可以大量翻制,而这种现象也确实存在,这对收藏者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伤害。第三,在如今的经济浪潮冲击下,一些艺人为求生存甚至发家致富,选择较快出效果的其他形式的陶瓷制作。

三、只有改变与创新,雕塑陶瓷艺术才有未来

第一,创作者的心态与修养的沉淀。陶瓷雕塑的创作质量与创作者的心态密切相关,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是如何定位与要求的,直接决定作品层次。面对今天的社会,在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将时代的要求、创作者个性化的特色、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融合在一起,这是对陶瓷雕塑创作者自身修养的要求。第二,匠人精神与艺术积淀的融合。匠人精神第一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第二,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第三,耐心,专注,坚持;第四,专业,敬业。在目前艺术界追求“短、平、快”的时代,很多作品正是缺少了艺术上的匠人精神。当今社会中,一些艺术家心浮气躁,忽略了作品的品质灵魂,更缺少专业精神。用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创作一幅作品的人往往较少,一些艺术家已经不满足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低产量”的作品上,而是进行流水线式的创作。当一些艺术家被冠以大师名号,藏家更多地从拍卖榜单上寻找名家的时候,匠人精神更显露其难得的一面,也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第三,现代艺术观念在雕塑陶瓷艺术中的体现,决不能总是在表面形式上延续祖先老一套的东西,也不能仅仅是技法上的改良,而应该是让现代艺术观念深深扎根于雕塑陶瓷创作,无论在主题或形式上都要完全区别于古时候的雕塑艺术品,换言之,就是今天流行的一句话——深度创新。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雕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2014年艺术品拍卖年鉴》编委会.2014年瓷器拍卖年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上一篇坚持的名言

下一篇韩愈调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