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时尚摄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时尚摄影范文1
经过长时间思考,我将自己专长的纪实与人文摄影和对模特个人气质的充分利用相结合,再以有别于传统美学的画面构成进行拍摄。很多服装时尚摄影师将注意力集中于模特和服装上,我则是将人文精神与影像手法融入服装时尚中。
从纪实人文摄影转向模特时尚摄影是一种没有一定标准的极为复杂的工程,我在这个过程里不断的修正自己,经验的累积十分重要,它牵涉到纯粹的技术、光学知识、美学、环境、甚至于人际关系。这样复杂的工作显然不是一个人有能力完成的,它是一个团队工作。摄影师当然重要,但不要忽略这个团队的任何一位成员,包括开车的师傅。
时机的掌握是门学问,模特时尚分为春夏和秋冬两个分季,这是国际时尚界的标准分类。一般而言,春装在三月上市,所以摄影工作只有在二月上旬完成,因为服装设计师的最后成品要在一月底左右才能定案,这其中还因为牵涉到商业保密的问题,所以无法提早作业。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二月上旬还很冷,1998年我在山西平遥古城为《VOGUE》拍春装,当地气温是零下7摄氏度,当模特穿着薄纱春装时,对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挑战。由于模特来自四季如春的台湾,低温可能降低模特诸如面部表情和姿态的综合表现,对摄影师而言,如果只注意自己的技术含量,完全有可能让这次拍照失败。我也曾在吐鲁番39摄氏度的气温下拍冬装,模特是任达华和琦琦。结果任达华还对服装的毛料过敏,他拍完后才告诉我这件事,所以各种复杂的情况都要面对,每个成员的专业和敬业精神都要发挥到极致。
压力是服装时尚摄影师的一个必经之路,如果你失败,你无法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去告诉你的读者,这虽然残酷,但也很真实。我1993年为《ELLE》到凉山拍照,首先在协调上出了一些问题,后来又碰到下雨,但我已经骑虎难下,我无法将大队人马撤出不拍,一次模特时尚拍摄往往花费数十万元,如果因为非摄影技术原因停拍,会对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团队士气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一般情况下,我会用很幽默的语气提升士气,结果出了一些我的最好的作品。
曝光的准确性和天气有关,它决定了模特的肤色与化妆在照片成品上的成败,所以一定要随时注意测光,而且一定要十分准确,模特与背景之间的光比必须做适度的修正。
时尚摄影范文2
陈曼被大家所知还是源于《青年视觉》。2003年底的时候,陈曼通过杂志艺术总监张丹成为了杂志封面的摄影师。这个北京小妞第一次掌机拍摄封面杂志,却连个人影都没拍着,最后硬着头皮给模特打电话又组织一遍重新拍摄。没想到,这组作品拍摄出来后同时引来争议和推崇,那种张狂的想像力和夸张的后期修饰,在当时是从来没有出现的风格。
后来陈曼辞职,和造型师李东田合作开了工作室“Studio6”。工作室以前是仓库,门牌是六号,陈曼就顺水推舟把工作室取名叫“六号工作室”。这个两层楼宽敞明亮,设计精巧。拍摄大厅里摄影助理们每天都忙碌布景,明艳动人的明星们在这里进进出出。
从第一张照片2003年拍摄名模春晓起,陈曼成就了很多明星,尤其是范冰冰。很难说范冰冰和陈曼谁成就了谁,但自从两人的名字绑在一起后,范冰冰的杂志大片越来越有看头,陈曼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她被称为范冰冰的“御用摄影师”,确实,范冰冰很爱她,只要拍时装大片,非陈曼不可。最新一期《ELLE》,陈曼把范冰冰拍成了气场强大的御姐,哪怕以恶毒著称的看客,也要采用转折句式来表达观感:对范冰冰无感,但陈曼镜头下的她,美得像外星人。
一长串的明星被陈曼整了容。凶器不是手术刀,而是一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机和苹果电脑。吕燕变成了穿宫廷装的米老鼠。小S收起招牌媚笑有了梦露式厚嘴唇儿。袁泉流着动人的大鼻涕。李宇春穿上泼了泥点的薄露透白衬衫。有面瘫嫌疑的张震却笑得一脸褶皱宛如孩童。
拍了这么多大牌,没有谁能令陈曼紧张了。她会为最近北京空气不太好焦虑,却不会为拍贝克汉姆紧张。她跟贝克汉姆握手,指挥他往左点、往右点,然后拍下他的大正脸。
不同于一些鄙弃商业价值的艺术家,作为时尚摄影师,陈曼总有办法让商业大片具备更多的艺术性。她说:“商业和艺术就像男孩和女孩一样,他们最开始是幼儿园的状态,之间建立帮派,互相看不起隔得挺远,到青春期的时候,两个人开始谈恋爱逐渐接受对方。”
在陈曼看来,摄影师不仅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还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在摄影之前,所有的想法通通在脑海里有了非常精细的构思,正如她所说,连一根头发丝怎么飞都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从早期的疯狂夸张到现在的内在细腻,从早期的注重技术,到现在更注重内心的东西。
陈曼最讨厌的字有三个:艺、术、家,三个字放一起尤其可憎。她最喜欢用的字是:“我”以及“范儿”。
什么是范儿?在陈曼看来,上至伟人下至居委会大妈,每个人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程度,都会自然形成自己的范儿。的整齐驼峰背头,霍金的大片宽边眼镜,李大妈翡翠金戒指配白玉笋尖手上涂褪色指甲油,西村张姑娘红脸蛋配大粗辫子大白门牙。
她拍自己的姥姥,老人家梳着阿童木式的冲天头发,白的;家常老旧秋衣,白的;夕阳红碎花裤,黑的;搭配胳膊上三道杠的ADIDAS运动上衣,桃红的。镜头里的姥姥,气场强大,倍有范儿。所以她不只是爱拍明星,也爱拍普通人,包括老人和小孩。
陈曼的作品多次在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奖,多次刊登于法国《PREFERENCE》、纽约《UNLIMITED》、英国《NYLON》、《SPORT&STREET》等杂志,参加过的联合摄影展更是遍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时尚大都市。
陈曼和混血男模Raphael的缘分从杂志开始。“是在一个‘耐克’的party上,大伙排队上厕所。我早就在杂志上看过他的照片,那照片特小。我对人脸很敏感,所以就记住了。我还说这人长得挺像基努・李维斯。接下来看到他本人,胡子拉碴,倍儿黑,但通过外形我还是把他认出来了。”
刚和Raphael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很穷。一个拍前卫照片,另一个玩滑板,还是地下乐队的主唱,在正常人眼里,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不靠谱青年。短暂激情似乎才该是这段感情的总结词。意料之外,计划之外,感情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时尚摄影范文3
2011年6月的英国《职业摄影师》继2010年推出“摄影史上的坏男孩”和“摄影史上的坏女孩”之后,又推出了一份新名单,即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摄影师一览。
这份名单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将摄影师排列归类的。从20世纪20年代以前,到21世纪,共有33位摄影师花名在册。在这份名单中,20世纪60年代上榜的摄影师更占到了6名之多,这也是英国摄影的活跃时期。由于篇幅限制,本刊将分上下两期介绍这33位摄影师,也许读者能从中窥探到英国摄影发展的些许端倪。
1920年前:
威廉・福克斯・塔尔伯特(1800~1877)福克斯・塔尔伯特是一位毕业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的绅士,同时他还是摄影发展史上的先驱,以及碘化银纸照相法的发明者。由于持有碘化银纸照相法的专利,他向摄影师们有偿售卖使用资格证并因此遭到广泛批评,即使在研究这项发明时他投入了数千英镑的资金。迫于压力,他宣布放弃对业余摄影师收取费用,但仍然向职业摄影师收费。虽然同时期法国的路易斯・达盖尔也发明了银版摄影法,但福克斯・塔尔伯特的发明是在底片上产生影像,仍是19世纪和20世纪摄影里程碑式发展的基础。
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1815~1879)因为拍摄出焦(柔焦)、并有光点的照片而在当时受到嘲笑的卡梅隆后来以她构图紧凑的肖像照影响了几代摄影师。这位晚年崛起的摄影师48岁才拿起相机,开始沉醉于记录她自己的世界。艺术创作的欲望使她采用了非传统的拍摄技术,例如柔焦以及使用破裂的底片。移居至斯里兰卡后,她发现很难找到适合她拍摄的素材,因此在仅仅从事了12年摄影创作后,她放弃了摄影。由于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她得以拍摄到维多利亚时期许多一线明星,并留下大量肖像作品。
1920年代:
保罗・唐克瑞(1902~1991)唐克瑞与著名的社会及肖像摄影师修・塞西尔同在一所学校就读。毕业后,唐克瑞以助手的身份追随塞西尔,直到1925年唐克瑞以“伦敦最年轻的肖像摄影”的名义在肯辛顿开了他的第一个摄影工作室。成功随之而来,只花了几年的时间,他就将影棚搬到了Ritz饭店的附近,他的作品出现在Tatler和The Sketch刊物中。出于对戏剧的热爱,唐克瑞还拍摄了当时著名的男女演员们,并定期为Theatre World杂志拍摄。二战结束后,他的摄影工作室重新开张,继续拍摄名人。他于1965年退休,并将自己的作品和后来的底片捐赠给了国家肖像画廊。
1930年代:
塞西尔・比顿(1904~1980)比顿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在服装上有良好品味的他是通过自己的奶奶接触到摄影的。从剑桥毕业后,他只在家族的伐木企业里做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便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并在拍摄社会肖像方面小有名气。从那以后,他还拍摄了细腻的时尚照片,发表在《名利场》和Vogue杂志上。他在二战时期甚至为信息部工作过。天生有着创新和审美能力的比顿还从事了书籍封面、服装、百老汇剧场布景和演出服装的设计等工作。比顿还成功记录了电影《光彩年华》。战后,他继续拍摄名人,直到1974年他患了中风,不得不使用改装后的相机进行拍照。他将自己传奇丰富的一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可以发现他对高层社会的看法,以及他一直自觉是局外人的心态。
诺曼・帕金森(1913~1990)帕金森一直是英国最杰出的时尚和肖像摄影师之一。1934年,当了三年的学徒后,他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并通过拍摄肖像照片为自己赢得名声。他曾说过:“没有杂志在背后支持的摄影师就像没有地的农民。”而他也为《时尚芭莎》、Vogue、Queen等杂志拍摄,历时50多年。他带领模特儿走出摄影棚,到户外拍摄活力四射的时尚照片,与那些静止摆拍的过时照片形成鲜明对比。
安格斯・麦克宾(1904~1990)在威尔士出生的麦克宾一直对摄影的魔力充满向往。在做过剧院道具工作后,他在爱丁堡成为了摄影师修・塞西尔的助手。在那里,他夜以继日地练习,终于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通过剧院的关系,他开始拍摄舞台剧照、女演员及当时的新星费雯丽,并追踪拍摄了她的整个事业。麦克宾还以他超现实的观察闻名。他所拍摄的著名人像照片包括罐子里的Spike Milligan头像,以及女演员奥黛丽・赫本破土而出,其他景物都显得渺小的照片。他的著名作品还包括披头士乐队靠在EMI大楼阳台上的照片,后来成为该乐队第一张专辑“Please Please Me”的封面。
1940年代:
乔治・罗杰(1908~1995)罗杰是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他最初在商船上用摄影作为旅行写作的补充。后来他的散文没有得到发表,便在《听众》杂志找到一份摄影记者的工作,并在二战爆发时被派拍摄冲突场面。他在闪电战中拍摄的作品使他成为《生活》杂志的战地摄影记者;1945年,他是第一个进入德国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摄影师。他拍摄的高叠在一起的尸体和骨瘦如柴的囚犯照片发表在《时代》和《生活》杂志上,将纳粹政权的恐怖示于公众。这次拍摄成就了罗杰。但同时,他也因自己曾将成堆的尸体以唯美的构图方式呈现的经历而痛苦不已。他的后半生一直在旅行中度过,拍摄人和路过的地方,特别是非洲,因为它远离战争和冲突。
格里斯・罗伯森(1930~):罗伯森是Picture Post图片编辑、作家、先锋电视出品人Fyfe Robertson的女儿。在事业之初,罗伯森一直伪装成男性身份,取名为Dick Muir,一部分原因是她不想依赖家族的影响力,另一部分原因是她觉得女性身份会阻碍她的发展。16岁的时候,她拥有了第一台相机――一台二手徕卡相机。三年的时间内她的照片就得以发表。她经常为Picture Post和《生活》杂志供稿,并将她诙谐而深入的视角覆盖到各种拍摄题材上去,从威尔士的农庄集体到一群巴特西妇女的一日旅行。罗伯森被认为是英国报道摄影史上的一个传奇,她的丈夫、摄影记者Thurston Hopkins也享有同样的盛誉。
1950年代:
约翰・迪肯(1912~1972)迪肯才华横溢,但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迪肯最初想成为一名画家,但在一个聚会上捡到一台别人丢弃的相机后,他开始拍摄照片,那是1939年。他是Soho成员之一,Soho还包括艺术家路朗西斯・培根、卢西恩・弗洛伊德,他经常拍摄他的酒友。其中,培根非常欣赏迪肯的作品,并将他的许多作品临摹成画作。迪肯直白、简单的肖像作品就像他本人的性格一样倔强、不屈服,这也是他酗酒的原因。虽然并不喜欢时尚摄影,他还是为Vogue拍摄,并两度因酗酒、难以相处被Vogue团队解雇。除了拍摄名人和时尚人像,他也拍摄街头的人,游走在欧洲各国的首都捕捉每天的新鲜事。他将作品存放在床下,直到他因饮酒过量心脏衰竭去世,这些作品才被人发现,其中大部分都被损坏。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存放在Vogue的资料库中,后被策展人、作家和档案保管员Robin Muir带到世人眼前。
伯特・哈迪(1913~1995)哈迪出生在一个木匠家庭中,是家中7个孩子中的老大。他第一次接触摄影是在14岁,找到一份冲洗店的信童工作,在放学后到伦敦西区的化学家那里取送胶片。出于强烈的试一试的愿望,他花了10先令买了他的第一台相机,并开始学习使用。当国王乔治五士和皇后玛丽乘坐马车通过Blackfriars的时候,哈迪的运气来了,他将相机倚靠在妹妹的头上,拍摄到了这对皇室夫妻,并向他的伙伴和邻居们出售了200张照片。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他为Picture Post工作,并连续7年担任其首席摄影师。作为一名战地摄影师,哈迪拍摄了诺曼底登陆和巴黎解放,还是第一批拍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摄影师之一。
珍・鲍恩(1925~)一个温和、体形精致的女性,却有着冷峻的双眼和一个永远背在身上的装有奥林巴斯OM-1s相机的相机包。珍与《观察家报》签约,并为其工作超过60年。出生于多尔赛特的珍,在吉尔福德大学学习摄影,并以儿童肖像摄影作为摄影事业的开端。而在1949年,她接到《观察家报》的电报,请她去拍摄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由此开始了她人像摄影的事业,以及她与报纸的关系。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她拍摄了从披头士乐队到奥逊・威尔斯、从理查德・尼克松到玛格丽特・撒切尔、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到英国女王等不计其数的名人。她采用黑白照片,利用手边的测光表,依靠她信赖的奥林巴斯OM-1s,这些几乎从未改变过。珍到今天仍然保持着对摄影和《观察家报》坚定的热情。
约翰・弗朗士(1907~1966)这是一位被忽视的时尚摄影师,活跃在20世纪40和50年代,但他拍摄的效果强烈的剪影和经过精巧打光的影像却定义了战后的时尚摄影,特别是在报业。出生于伦敦的弗朗士接受过作为一名商业艺术家的训练,后来成为一家广告摄影工作室里的摄影指导。二战时,他参加英国近卫步兵团。战争结束后,他开设了自己的影棚,他的助手有大卫・贝里和特伦斯・多诺曼等。他死后,他的妻子将他的作品捐给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先锋阅读:
千年图片公司是Jason Shenai创立的新型图片公司。Jason本人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无意中发掘了摄影界中这片看起来“非商业”的商业图片交易领域。据Jason介绍,一般的图片公司和广告公司在供图时都是先听从客户的要求,顾客要求什么样的图像就拍摄什么样的图像。而千年图片公司只收集那些摄影师们有感而发所创作的图像,储存在图片库中,再为其寻找客户。
最初的千年只有Jason和一名助手,以及一些签约摄影师,而现在,千年平均每年新招六七十名摄影师,并将在今年开展大型比赛进行摄影师的甄选工作。今年秋天进行的摄影比赛,获胜者将会获得500英镑的奖励,以及与千年的一纸合约。
而千年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呢?Jason介绍,他们最想要寻找的图像是具有复杂性的,超越单纯的美感之上的。同时,通过对应征摄影师作品集的观看,他们还侧重发掘摄影师本人是否具有独特的想法和创造力,能长期不间断地向他们提供优秀图片,如果能满足这两项要求,就是千年所需要的对象了。
而何为千年眼中的优秀、有创造力的图像呢?首先来看看千年公司的图片销售方向吧。Jason介绍说,千年的70%图片都经过销售成为了上市书籍的封面。随意进入一个大的书店,畅销书柜台上就能看到千年卖出的图片。最近千年的成功销售包括Ian McEwan的Solar一书封面、Paul Auster的《日落公园》和新版的《第二性》。有时,一张封面照片可以卖出5位数的价钱。当然,书的封面选择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许多书籍封面都是街上走动的人。
另外的三成销售来自编辑类和广告类客户。Jason认为这对于千年来说还是项新的挑战。他目前的方法是通过举办展览,包括群展和个展,推销照片。
时尚摄影范文4
本文主要以视觉形态为中心,统计和分析了在其设计过程中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作品的动态效果以及摄影师创新意识和对情感的表达等,旨在研究视觉形态设计对商业摄影的重大价值和深远影响。
论是纪实摄影还是其它方面的艺术摄影,多是以个人的审美观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商业摄影有别于其他类型摄影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其以商业为根本,注重表达商品的特点和用途,利用视觉形态的延伸将许多不同的相关元素结合到一起并形成流畅自然的视觉画面,这种视觉形态往往主题鲜明、目的突出,没有过多的言语,摄影技术本身极强的图解性能够准确传达商品信息,对商品进行有力的宣传并促进销售,提高适宜消费人群的消费水平。
现如今,广告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商业宣传手段,因此视觉形态设计就成为了商业摄影中的重中之重,它在提高人们对摄影艺术认识的同时更加深刻的加深了消费者对商品的理解和熟识度。
关键词:商业摄影 视觉形态 视觉设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商业摄影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商业摄影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摄影自从诞生直到21世纪40年代已历经百年历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日益增多,其商业摄影水平在器材、技术上的差距也越来越近,随着电视、广告、网络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千家万户,商品经济也与商业摄影建立了日益紧密的依托关系。现代商业摄影不仅丰富和拓宽了人们的生活和视角,更肩负着刺激国民消费、稳定人们内需的作用。商业摄影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商业摄影仍任重而道远。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摄影艺术也随之日益完善,摄影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了解事物的工具,传统图形与当代视觉构成的关系成为我国商业摄影最为重要的话题。纵观商业摄影的发展历史,对其视觉形态的研究赋予了传统摄影的全新生命,使得商业摄影的视觉形态逐渐发生着改变,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方式。
如今回顾中国商业摄影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国营时代的摸索阶段。在这个时代摄影师多为半路出家,他们受雇于国有企业。如北京中纺等在80年代声名远扬的大公司,在当时成立了专门摄影的部门以制作想要出口的商品在其他国家展出。但是由于当时国情决定,中国的一些产业和国外的交流非常匮乏,缺少与去国外及和同行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从而在根本上限制了商业摄影技术的发展。第二阶段的初期与上一阶段末期是重叠发展的阶段。一些非国有的经济成分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在南方广州和深圳等城市开始萌发。意识到要使用图片作为宣传手段的商家越来越多了,于是产生了一种被商业摄影师的新兴产业,某些制造厂商开始研究一些低端的摄影设备,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第三个阶段即是摄影行业再一次分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机构开设了商业摄影的专题培训,随着商业摄影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的很多高等教育学府设立了商业摄影专业。但比较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摄影师具备了一定的与国外的沟通机会和能力,也开始有海归派商业摄影师回国从事商业摄影,对中国本土的商业摄影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中国的商业摄影还处于发展中,各方面的自律和法律约束机制还不是很健全,在大部分摄影师的羽翼尚未丰满的时候就被投入到国际化市场的大潮流当中,致使整个国内摄影市场大量无序、恶性竞争循环。欧洲国家成熟的商业摄影体系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品质是职业商业摄影师应该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摄影师在追求短期利益和继续深造中选择了后者,他们致力于知识和个人实力的提高,努力在强大的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趋势也使中国的商业摄影行业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包括技术和观念的更新,创建完善合规的市场体系,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等等,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国际化的健康市场环境,保证公平竞争与发展才是我们大家共同期望的。
因此,综上所诉要想实现商业摄影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认识到我国目前对商业摄影行业的监管体制仍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也不够到位我国目前的广告监管主要是事后监管,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将部分权利下放到企业经营单位,由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广告经营单位对商业摄影的审查就可能具有一定的虚假成分执法不严也是目前商业摄影监管机制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和改善为了减少各种传播媒介对青少年消费道德水平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切实管理和引导传媒广告过度宣传的作用,最终能让国内商业摄影走向世界的舞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外相比商业摄影在设备硬件方面的差距已经缩小,但在商业摄影的创意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发展商业摄影行业的同时,重点要做到对市场、消费群体和消费心理的了解,将现有设备技术条件与好的创意点与市场、消费心理、优秀产品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
二、国外商业摄影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国外的商业摄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审美差异和社会认知。一般来说,国外的商业摄影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不仅具有很好的象征意义,而且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更广。如今,商业摄影不仅仅是一种传媒方式,更是尖端时尚的价值体系,当视觉画面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的对产品进行定位,然后将自己划归到某一水平中。商业摄影在一些发达国家相对发展比较成熟,更能通过一些先进手段彰显传播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减免了低级趣味和消费误导。
早在20世纪以前,我国商业的发展就从国外的摄影中获得过相当大的价值,在那个推销员需要随身携带推销实物的时代,他们从国外学会了使用拍照功能将产品以照片的形式推销给更多的消费人群。这种宣传手段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商业摄影,更增强了画面感和动态感。商业摄影师明白运用怎样的技法可以达到客户所想要的效果,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方式在当今国外十分常见,商业摄影的画面也显得更多元化,使商业摄影被创新后多重运用。另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商业宣传的监管制度和立法比较严格,对于一些利用商业摄影进行不良商业宣传的现象较为少见。由于各国历史和文化存在极大的差异,在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大背景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外的商业摄影技术的发展也大相径庭。
此外,国外摄影师投入到摄影器材的财力是国内摄影师所不能比拟的,在我国商业摄影的发展进程中,摄影设施不完备、设备租赁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摄影行业的租赁概念始创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以后的日本。随后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美、法等国。这种概念在摄影技术比较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家一度风靡,其中欧美国家的发展最为迅猛,美国的许多地区能发现供商业摄影的各种资源,与此同时,Profoto等许多灯光品牌也趁此机会迅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客户都在这些地方。一些相对发达的摄影技术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和国家,西欧、意大利、法国等走在国际时尚前沿的国家自然不例外,在我国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同时,法国以巴黎为代表,英国则为伦敦,意大利是米兰。在这些地区商业活动量较其他地区大,且拥有各种程度的摄影设施,因此摄影和图片的需求量大约是其他城市的四倍。德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德国的产业以工业为主,以时尚为辅。所以他们的影棚相对分散,不像法国都集中在巴黎大区一个地方。由此可见,国外商业行业之所以走在中国的前面,其对于设备投入的认知也是推动其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 商业摄影的特征及拍摄类型分析
在互联网广泛发展的今天,商业发展日趋开放,当时不被人们接受的委托摄影现已成为摄影艺术中必不可缺的成分之一。现今,商业摄影正在高速的进入人们的生活,电视、电脑中的广告摄影以及一些人物摄像、宣传和工艺影像等均属于商业摄影的范畴,它们的存在无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为传媒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商业摄影的性质无疑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摄影产品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和“价格规律”。而商业摄影在其特点上与欧美商业摄影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颜色的塑造上,中国人追求亮丽,西方人则追求简约单调形。这些从他们的穿着不难看出,东方人习惯穿着西服,而西方人喜欢休闲和牛仔。
在商业摄影的拍摄类型方面,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在国内市场中广告摄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独有的直接观赏、反映客观存在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等特点在商业摄影中稳居不下。我们知道“创意是广告摄影的灵魂”,直接决定着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如何,由此可见艺术性对于商业摄影作品的重要性。其次人像摄影也是当下很重要的商业摄影行为之一。生活在这个快捷时代的我们,影楼的个人写真、好莱坞的时尚大片无一不充斥着你我的眼球。人像摄影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只针对消费者个人的审美,对于社会成员对其的认同和欣赏也存在重要的意义。
因此,今天的视觉形态设计需要摄影师运用高科技的技术以及自己本身的才能不断的进行创新改造,为了方便研究和整合,商业摄影创新立意被分为四个类型进行分析。一是技术型。采用这种类型往往是想要突出商品具有优美外形以及高品质,利用多级布光和多级曝光的手段表现商品的光华柔软或坚挺丰厚,使人如睹其物。并从中挑选出在技术和构图、色调等手法上均完美无瑕的作品,给人们以深刻印象,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拥有欲。二是抓拍型。商业摄影是一种必须经过精心构思与设计且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抓拍的摄影品种,因而构思、研究、摆布、反复拍摄、寻找好的视觉形态等等是其特点。然而部门摄影师力求完美,在确保质地良好的基础上,将静态的产品拍摄出动态的视觉效果,使呆板的画面变得生动活泼,简而言之,就是用瞬间展现出的魅力来填补时空诱发人们的想象力。三是技巧型。随着广告市场的日益壮大,采用纪实手法已经不足让摄影师们以在纷繁错杂的商业摄影中凸显出自己。他们会充分运用摄影技巧,挖掘摄影造型语言的表现力。他们运用各种器材如广角镜、多摄镜、长焦镜等增加商品拍摄的不同视角,在拍摄方式也发明出了许多如慢门、连续曝光等新技术,其目的唤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好奇和关注。因此摄影师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且能深刻地表现商品的优良特性与独特之处,经常进行商品性能研究,市场情况调研等去确定自己的商品广告定位,然后进行设计并提出自己别出心裁的创意。
不管摄影师应用哪类拍摄手法,都是希望自己所拍摄的商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然而只有商业的摄影是不完整的,要想制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就必须将其与艺术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对商品和摄影艺术的双重肯定。
第三节 商业摄影的审美艺术价值
商业摄影之所以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在于其与宏观市场和经济直接联系。商业摄影终究是用艺术手段与商品结合,因此,优秀的商业摄影作品是能够给人以高品质视觉享受的。根据美学原理所述,艺术的功能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企业家利用摄影的手段赋予商品一种符合消费人群心理的形象,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关注,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动,这些便是商业摄影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然而,这设计过程中,摄像师的创作思维则十分重要,一个好的摄影作品应该符合不同阶级消费者的需求,使作品在艺术和精神方面都能被人们所接受。大多数商业摄影的审美主体是消费者个体,所以,消费者对商业摄影的审美知觉直接着消费行为。商业摄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不仅是以利益为目的的商品信息的表达,同时还是具有时代特点和意义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它肩负着一种责任和使命。其中以广告摄影以其能够面对面的传达信息对人们的影响最大,它往往能够震撼人们的视觉并引领消费者的审美取向。因此,不只是其他高雅艺术,高端的商业摄影作品同样具有传播审美观念的功能和展示时代意义的职责,对人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将来的商业摄影的行业发展中,摄影创作者若是能多琢磨和品味摄影的艺术价值,相信能创作出更多不仅能够带来商业利益,并且值得鉴赏和感知的优秀商业摄影作品。
作为一幅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摄影艺术品,其应遵循摄影艺术的要求,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和形象性,不是通过虚拟的想象勾勒出的某种场景,以及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再借助摄影的物化手段而创造出来的,而是必须来源于一个真实的被摄现场。现场性体现了摄影艺术的特点但却使摄影艺术受到了局限,为了体现高于生活的艺术美,满足人们对审美的美感要求,所以在照录生活现象的同时,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典型性概括,艺术形象的表达摄影工作者的审美感情。由此可见,选择纪实性的典型现场,用独特的摄影艺术体现其美感,其对摄影技术技巧有较高的要求,并依靠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研究摄影艺术的美感如何从现场感中充分体现,这利于摄影师们从心里和生理方面了解人们对不同环境和体态的反射,益于摄影作品艺术表现力的释放并在很大程度上贴近了人们对美的认知。
同时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要想创作出美的作品,就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美的规律认识生活,缺乏对美的感受和发现,创造美的艺术作品便无从谈起。
摄影艺术的发展史,是从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相互影响和渗透在到背道而驰的历史进程。自摄影诞生以来,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就十分频繁的发生交叉和渗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交叉和渗透,使得摄影获得了步入艺术殿堂的钥匙。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都是视觉造型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其本质就是将物质在二维平面上的表现形式提升到三维空间的虚拟视觉感受,简言之,都是用感性的形象形式去传达具有理性内涵的信息,因此,必然要受到视觉造型艺术广泛的存在形式法则和规律的制约。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其发展所经历的必然过程,这也是人类长期积攒的审美经验的一种体现。
第四节 商业摄影视觉形态的研究进展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视觉影像时代,在这个充满影像的世界中,什么样的视觉形态决定了产生什么样作品,即什么样的照片最容易抓住欣赏着的眼球,这样的问题以及答案在随着人们对视觉形态的认识变化在不断地更新着。摄影本来是在自己的世界中产生,充分发挥视觉作用,让主管的“真实”来引导拍摄,充分发挥视觉形态中的想象力,将给商业摄影产品带来巨大的生命力。
一、国内商业摄影视觉形态的研究进展
我们了解摄影归于视觉艺术的范畴,其包含形象的可视性以及瞬间性,创造出一种视觉形象的效果,然而我们所说的这种塑造仅是借助一个静止的场景和一个瞬间的情节,以无声的语言形式来达成的。因此,视觉形态成为商业摄影结构画面的框架,必须具备创造具体形象的作用以及对其进行表现的能力。根据调查显示,在中国各大高校开办的各种类型的摄影专业里,能把商业摄影、摄影视觉传媒用作为专业性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即便是开办关于此类课程,一些规范系统的教科书也比较稀缺,更可贵的是专攻摄影视觉和摄影史的专家和学者,在我国摄影界已经屈指可数。同时,相对国外来说,我国在摄影视觉的教育方面也有所差别,直至2003年,我国已有510多所大学开设了摄影课程,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商业摄影和时尚摄影在中国这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的商业摄影用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但是和国外发达的产业相比,中国的商业摄影仍有非常大的差距。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带动了数字影像手段的普及。摄影自从诞生直到20世纪20年代已经百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时日增多,其商业摄影的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器材上和技术上的差距也逐渐缩进,现代商业摄影在美化人类视觉的同时,也扮演着引导人们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商业摄影中,不同元素与元素的结合使视觉表达更为自然化,使得视觉画面从一个形态延伸到另一个形态,这过程中往往没有太多复杂的语言和声音,而是更多的把画面聚焦到一个点,目的性极其明确,主题突出,可以体现摄影中视觉形态的特殊功效。迄今,各大高校存在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内容过时、结构不合理、培养方式落后的现状,而针对我国商业摄影的视觉表达方法过于守旧和死板,依据不同分类和范围开展调查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方法还要进一步的提升和精准。过度的注重陈述性、记忆性的资料和确定性的教育,忽略原理性、发展性和开创性的教育以及不确定性和前沿性的内容,因此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是现今教材所空缺的,有待补足。同时,我国目前的商业摄影对于视觉形态上的研究还不够细化,没有形成一定的分支专业,这也是目前商业摄影相对于国外的不足之处,这些都要求我们进一步的解决和改善。
二、国外商业摄影视觉形态的研究进展
摄影术起源于法国,面向全世界发展至今已有160余年,历史的进程告诉我们,将西方文明有机的与东方文明结合,其成果超越母源的文化是必然的。跟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法国的大部分重点学府,绝大部分都开展与摄影有关的理论课程,这些课程或作为艺术学院学生的必修课,或作为其他学院学生的选修课。一般来说,国外的商业摄影代表着一个国家整体的审美差异和社会认知,其中视觉形态占有更为重要的位置,不仅具有很好的视觉象征和暗示意义,而且使得商业摄影自由发挥的空间更为开阔。国外视觉形态的转变逐渐凸显出当今时尚的前沿文化氛围,具有相当强的价值示范作用,有学者认为,在英美摄影高等教程中,最为惹人注目的是摄影原理、摄影技艺及摄影视觉应用等课程。
早在上世纪初,国外的摄影方式就融入到商业中使其在多方面取得可观的效果,例如加拿大和美国是美洲摄影文化及教育的主要集中地,成为外来文化汇总地的美国,它的文化主要由外来移民所带来的,在此之上传媒业经过二次工业革命的洗礼达到空前的盛况,欧洲摄影文化受其显著影响,从而波及到摄影教育,这样使商业摄影技术中的视觉存在和方式变得多元化,因此支撑起美国摄影的发展至今演变成为较强的特色化美国视觉摄影。商业摄影里存在的视觉形态,不仅能够给人以强烈的动感、现场感和真实感,而且商业摄影师可以通过视觉的传播运用合适的技法达到客户所想要的效果和产品展示风格。这就使得在国外很多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方式十分常见,而商业摄影的视觉画面也显得更为多元化和创新化。
除此之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商业摄影中视觉表达形式的运用有些差异,在暗房、色彩、灯光等基础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视觉教育。就如具有灵活性的日本摄影教育学制度,涵盖了与其相关的摄影技术、艺术比较、视觉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一、目的和意义
商业摄影有其独到的特色,其中最显著的是其商业属性,它与其它门类的摄影有所不同。摄影的不同形式,大多数是以个人的审美角度为出发点升华到情感的表达。然而商业摄影更在意的是商品信息的完整表达,以此为基底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设计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的展现商品,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使商品的销售再创新高。摄影师要想从拍摄到的产品图片中进行视觉设计,首先要以独特的视觉分析商品的表达信息,把握商品的主题了,集中人们的注意力,不被微不足道的细节所影响。将各种用光及构图的技巧合理的运用到自己所熟知的摄影工具上设计出满意的视觉效果。
当今,摄影以是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完全融入到人们活动的每个角落,它以独特的角度反映客观真实存在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取得了无法比拟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讲,摄影已经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站主导地位。商业摄影是通过把摄影产品以商品的形式参与到商务活动中从而获得到的利益,近几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视觉形态成为了后现代学术语境下新生的一种学术潮流。它不光是着手于层面上的“视觉”或“视觉文化”的研究,而是作为一种对应商业摄影中所体现出的“视觉性”的文化研究。
首先,商业摄影中所提到的视觉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把握视觉元素来进行构图的方法及构思其内涵。大自然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线条在构图元素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是支撑结构画面的框架,可以构成具体的形象从而起到表现的功能。而商业空间作为商业摄影的大体表达形式,由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空间,从而以不同的视觉角度和观看距离表达出深层次的含义。商业摄影中视觉表现的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为构图形式,只有具有艺术性的形式在摄影中才是有意义的,而它的艺术性就取决于它通过表达人们的审美经验,使人的情感和商品独特的性质被放大。
其次,商业摄影构图的中心部位要有清晰和完整的图形以及准确的基底关系是达到视觉形式感的必备条件之一,用来加深人物或者商品的真实存在感,从而体验更完美的视觉享受。想要充分体现主体能动性,选择正确的视觉角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从而更丰富的衬托客体的面貌,此外,视觉角度的独特魅力还体现在从一个精心选择的角度看事物时可以使我们熟知的事物鲜活起来呈现出奇特的视觉效果。现实生活中,视觉形态在商业摄影中即使是以具象的形式表达也可以包涵抽象的意义,使其更加的注重装饰,让人感受到丰富、协调的美。
再次,商业摄影由于不同于一般摄影的特殊特点,使得其视觉形态上形成一定的混乱,而整体感较强的视觉效应会达到视觉表达上的简化。在商业摄影中,不同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结合可以使视觉从一个形态延伸到另一个形态更加自然流畅,因此,视觉画面经常用简洁的语言突出其具有目的性的主题,从而达到摄影中一切尽在一图中的功效。真正有渲染力的商业摄影作品不是看上去无可取材,而是忽略某些片段而烘托出主题,可以从产品图片到广告等视觉形式中领会其独特之处,从而加强商业摄影的内在表现力。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众所熟知,只有好的视觉设计才能成就一张无可挑剔的商业摄影图片,而想要达到完美的视觉设计,却是来源于摄影师在从事商业摄影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要具有对产品完美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更加要具有对光线的掌控力及对各种构图元素熟练应用的能力。因此,本论文以商业摄影的视觉形态设计为出发点,针对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商业摄影视觉形态运动的研究;
(2)商业摄影视觉形态设计中数字化科技的应用研究;
(3)商业摄影视觉形态设计中艺术创意的研究;
(4)商业摄影师的品质研究。
第二章 商业摄影视觉形态运动的研究
第一节 商业摄影视觉形态运动的概念
(曹文波)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视觉形态,即自然界一切可以被视觉感知由“形”与“态”构成的客观物象,前者形是客观物象所呈现出的形式,会使人联想到“图形”,是趋向于二维平面上的视觉表达,不仅包含二维平面的概念,还具有空间维度和运动的概念。后者态则是指客观物象的内在发展方式,涉及物体在空间中所占有的关系,存在状态和动态之意。
在商业摄影中,视觉形态是视觉元素的多重表达其中包括图形、图片和符号等元素的表达。因此,商业摄影中的视觉形态运动可以理解为,用于商业用途的各种图形、图片及符号等多重视觉元素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传递摄影作品所表达信息的过程中,产生和呈现的各种运动状态。众所周知无论什么形式的摄影作品的设计创意都是通过视觉形态表达这一媒介传播到我们的感知体系中,从而提升其审美价值及商业价值,因此用视觉形态运动来表达视觉形态设计是其唯一的途径。
时尚摄影范文5
关键词:商业摄影;视觉创新;民族元素
一、人像摄影发展现状
一般来说,商业人像摄影作品是用光、曝光、构图、策划、后期、服装造型等多种元素的综合体现,是商业人像摄影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而一幅优秀的商业人像摄影作品的要求则更多。摄影师应该具有非常前卫的拍摄理念,拍摄中期需要有高端摄影器材作为保障,同时对影棚灯具及道具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专业模特的状态展现同样重要。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摄影师和后期修图师对整个画面细节的处理,对颜色的校正也是决定画面最终效果的重要环节。随着消费者的审美品位的逐渐提升,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商业摄影行业的领军人物,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二、民族摄影发展现状
商业人像摄影最重要的就是个性的体现。所以如何将民族元素融入商业人像摄影中,并能够体现创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将传统元素与时尚融合并进行创新,通过摄影语言进行展现是现阶段商业人像摄影的必然趋势。当代摄影师的重任是将中国的文化底蕴传承并展示给世人。但单凭摄影技术去展示是远远不够的,摄影师应该充分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符号,并且能够抓住民族的灵魂,这样才能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体现出来。中国民族元素符号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标记,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精炼的文化印记,是现代设计师、摄影师进行艺术创新的灵感和根源。我国文化符号是民族深厚文化传统的象征,摄影师有责任肩负起传承、宣传中国民族文化的重任。所以在摄影创作中,中国元素的应用,应当在传统符号的使用方面继续体现,更应该从拍摄理念上有所表达,比如作品的选题立意、服装造型、化妆、用光、构图等方面。传统的拍摄表达方式可以作为借鉴,但如果想走出一条属于新一代摄影师的路,那就必须以更加先进的拍摄理念作为前提,通过对传统元素的提炼以及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进行呈现。
三、人像摄影引发的创新点
代新锐摄影师陈漫在作品中融入中国少数民族苗族、侗族的传统服饰、头饰、装束等民族元素来重新设计、创新并拍摄的时尚商业人像摄影照片,既保留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元素,又与时尚的商业人像摄影相结合,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时尚的完美结合。高级定制的服装、考究的用光、加上绚丽色彩的搭配和过硬的后期制作技术,给观者带来了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共鸣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模特的服饰采用现今最流行的裸色晚礼服,头饰沿用苗族的传统银饰,配以夸张的发型和妆容,配合整体画面感的白色妆容,选用了突出少数民族颧骨和脸颊特点的褐色腮红,展现出少数民族自由奔放的特点。
中国民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摄影师应该多翻阅相关书籍,查阅资料,有机会需要深入到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体验生活。这样才会激发创作热情和灵感,所拍出的照片才会更有深度,拍摄的角度才会富有临场感和真实感。摄影师体现的照片应该是具有典型性的,其情感的注入与价值取向客观、中立,表现的内容信息量丰富,并具有表述的可延伸性。摄影师有责任用影像的方式客观记录或主观表达,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我们摄影人应该行动起来,通过中国民族元素在商业人像摄影中的体现,唤醒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四、结论
在现今的商业人像摄影中,很多摄影机构为了迎合大部分人的审美理念,一般都会用比较多的光位,以顺光或前测光为主,将人物塑造得过于平面化,刻意将曝光增加,更有甚者将曝光严重过曝,无论拍摄男性和女性都用一种光线。这种光线一成不变,没有层次的体现,更谈不上画面的细节表现。所以现今审美生产和审美消费的平衡是一个暂时很难解决的问题。商业人像摄影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创新,应该成为走在时尚前沿的群体。只有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更加有个性,才会创造出新的摄影风格,从而逐渐被大众了解并接受。
参考文献:
[1]徐忠民.大学摄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时尚摄影范文6
一、故事引导。阅读与诗歌内容相关、情感相似的故事,在故事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就能不知不觉地走进诗的艺术境界和情感体验中去。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就可以通过了解同志当时的处境,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场景渲染。用精练、优美的语言去描摹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呈现立体画面。有条件的还可以借助图片、多媒体中直观可感的形象或画面创设出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为欣赏诗歌营造良好的情境。如学习《雨巷》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像和朗诵带,从而体会雨巷的阴暗狭长、诗人的忧伤迷茫、朦胧凄迷的诗意等。
三、相关链接。阅读与此诗相关的评论,如学习《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体会诗人的开阔胸襟、雄伟抱负、自信态度、豪放情怀,可链接《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和《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相关内容。这样可以让记忆中的诗境即刻再现,能立刻理解诗意和情感。
四、背景烘托。阅读诗人的思想经历、诗歌的创作背景,以便做到知人论世,从而营造出理解诗歌特有的环境氛围。如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阅读一些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了解诗人的满腔热情和写作风格。
五、诵读陶冶。诵读是学习诗歌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方法。诵读时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节奏、停顿、语气、语调、语速,在反复的诵读中营造情感氛围,在反复的诵读中不断地与诗人对话、交流,进而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的意境美,提升审美能力。声情并茂地朗读会让自己迅速进入诗的情境中去,随着朗读情感的变化,与作者或诗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如《雨巷》一诗,通过反复朗读,就可以在轻缓的节奏中营造出忧郁、迷茫的意境,在忧郁迷茫的氛围中看到“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哀怨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