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1

8、如图,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图形大致是 ( ) 二. 认真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9、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除用定义外,还有几种方法,它们分别可以简写成SS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两个部分一定______(是/不是)全等的,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__________.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__________。11、点P(1,-1)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_ _____。12、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一边为11cm,则腰长为________________。

13、小明从平面镜子中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 ,这时的时刻应是_______________。14、如图,已知AD=BC,根据“SSS”,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__,可证明ΔABC≌ΔBAD;根据“要SAS”,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可证明ΔABC≌ΔBAD。

15.如图, 已知AB=AC, ∠A=40°, 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 C于点D,则∠DBC= 度.

16、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接P1P2交OA于M,交OB于N,P1P2=15,则PM N的周长为 . 三.细心算一算(共72分) 17、(8分)作图: ①做出∠AOB的角平分线OC,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4分) ② 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L对称的图形(保留痕迹)(4分) 18、(8分)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 各点坐标 。 19、(8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ACD的理由. AD平分∠BAC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和ACD中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D≌ACD( ) 20、(8分)已知:如图,C为BE上一点,点A,D分别在BE两侧.AB∥ED,AB=CE,BC=ED.求证:AC=CD.

21、(8分)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1)求证:AB=DC;(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2、(10分))如图,点P在AB上,∠1=∠2, ∠3=∠4,求证:AC=AD。

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2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5莆田)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AB=CD

B.

EC=BF

C.

∠A=∠D

D.

AB=BC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2.(2015茂名)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点D,PD=6,则点P到边OB的距离为(

)21教育网

A.6

B.

5

C.

4

D.

3

3.(2015贵阳)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21-cn-jy.com

A.∠A=∠C

B.

∠D=∠B

C.

AD∥BC

D.

DF∥BE

4.(2015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2

C.

3

D.

+2

(4题图)

(5题图)

(6题图)

5.(2015启东市模拟)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④AB=DE,AC=DF,∠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A.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6.(2015杭州模拟)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右,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

)21·世纪*教育网

A.SSS

B.

SAS

C.

ASA

D.

AAS

7.(2015滕州市校级模拟)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A.BD=DC,AB=AC

B.

∠ADB=∠ADC,BD=DC

C.∠B=∠C,∠BAD=∠CAD

D.

∠B=∠C,BD=DC

8.(2015奉贤区二模)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www-2-1-cnjy-com

A.∠B=45°

B.

∠BAC=90°

C.

BD=AC

D.

AB=AC

9.(2015西安模拟)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2-1-c-n-j-y

A.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10题图)

10.(2015春泰山区期末)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2·1·c·n·j·y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2015春沙坪坝区期末)如图,已知ABC≌ADE,若AB=7,AC=3,则BE的值为

21*cnjy*com

(11题图)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

12.(2015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已知RtABC≌RtABCDEC,连结AD,若∠1=20°,则∠B的度数是

.【来源:21cnj*y.co*m】

13.(2015春苏州校级期末)如图,ABO≌CDO,点B在CD上,AO∥CD,∠BOD=30°,则∠A=

°.【出处:21教育名师】

14.(2015春万州区期末)如图,已知ABC≌ADE,D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且∠BAC=60°,则∠CAE=

.【版权所有:21教育】

15.(2015黔东南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连接B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BD≌CDB.(只需写一个)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18题图)

16.(2014秋曹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DBE,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21*cnjy*com

17.(2015盐亭县模拟)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度.

1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

度.

19.(2015聊城)如图,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AB=6,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19题图)

(20题图)

20.如图,在A

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交于点E,DFBC于点F,且BC=4,DE=2,则BCD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1.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ABE≌ACD,∠C=42°,AB=9,AD=6,G为AB延长线上一点.

(1)求∠EBG的度数.

(2)求CE的长.

2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

(1)求证:ABD≌CAE;

(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3.如图,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证:

(1)AEF≌CEB;

(2)AF=2CD.

24.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21cnjy.com

说明:(1)CF=EB.

(2)AB=AF+2EB.

25.如图,为了测量一池塘的宽AB,在岸边找到一点C,连接AC,在A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D,使得DC=AC,连接BC,在B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使得EC=BC,测出DE=60m,试问池塘的宽AB为多少?请说明理由.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A

2.A

3.B

4.C

5.C

6.A

7.D

8.D

9.B

10.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4

12.70°

13.30

14.30°

15.AB=CD

16.AC=DE

17.60

18.90

19.

20.4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1.解:(1)ABE≌ACD,∠EBA=∠C=42°,∠EBG=180°﹣42°=138°;

(2)ABE≌ACD,AC=AB=9,AE=AD=6,CE=AC﹣AE=9﹣6=3.

22.证明:(1)AB=AC,∠B=∠ACD,

AE∥BC,∠EAC=∠ACD,∠B=∠EAC,

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EAE,∠ADC=∠CEA=90°

在ABD和CAE中ABD≌CAE(AAS);

(2)AB=DE,AB∥DE,如右图所示,

ADBC,AE∥BC,ADAE,

又CEAE,四边形ADCE是矩形,AC=DE,

AB=AC,AB=DE.

AB=AC,BD=DC,

四边形ADCE是矩形,AE∥CD,AE=DC,

AE∥B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且AB=DE.

23.证明:(1)ADBC,CEAB,∠BCE+∠CFD=90°,∠BCE+∠B=90°,

∠CFD=∠B,

∠CFD=∠AFE,∠AFE=∠B

在AEF与CEB中,,AEF≌CEB(AAS);

(2)AB=AC,ADBC,BC=2CD,

AEF≌CEB,AF=BC,AF=2CD.

24.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

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

(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CE.

在ADC与ADE中,ADC≌ADE(HL),AC=AE,

AB=AE+BE=AC+EB=AF+CF+EB=AF+2EB.

25.解:AB=60米.

理由如下:

在ABC和DEC中,,ABC≌DEC(SAS),

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文件要求,学校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团结、创新、协作、奉献”精神,规范机房管理、完善校园网、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校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探索教学规律,遵循教学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农村的学生,条件都不太好。但对微机很感兴趣,因而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差距,切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微机课上掌握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根据该年级学生在初一的表现,本学期开学后必须认真整顿,狠抓教学常规,继续运用尝试教学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

2、教材分析: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呈板块结构,共四章内容,供全学年学习。第一板块为网站的建立,此板块是在以前学过的word、frontpower等内容基础上的综合利用,通过学习制作网页,第二板块为数据库,此板块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管理,通过格式化、图表、函数的使用,美化图表。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第三板块为动画制作,通过运动和变形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第四板块为信息技术应用,此板块是将各种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因为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才能够顺利完成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今年的测试次数增多,计算机课时会受影响,所进行的教学内容,必须当堂消化、吸收,不济占学生课余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较多,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理解概念,提高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应的技巧,熟练利用各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修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4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 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 B. 2

C. ± 4 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 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5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

(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小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为()

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一个正方形的侧面展开图有()个全等的正方形.

A.2个B.3个C.4个D.6个

3.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

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

A.1个B.2个C.3个D.4个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点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简称“ASA”,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简称“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

(4)“角角边”简称“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小练习

1、已知AB=AD,∠BAE=∠DAC,要使ABC≌ADE,可补充的条件是______

核心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王师傅在做完门框后,常常在门框上斜钉两根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______

核心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

3、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旋转,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______

核心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知识点

1.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2.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3.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八年级数学上册范文6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八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传达,老师充当“传道,解惑”的角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学生在座位上静心地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起被动作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参与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积极推行立体引学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引学式教学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传达,非常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技能的培养。教师也不是解惑的角色,而是搭建了一个师生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增加了师生的互助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以这个为出发点,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的八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下面我就为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改进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

一、重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不管是代数部分,还是几何部分,为了达到目标,大纲对问题的设计非常新颖,包括图形方面,采取多种方法对新知识的形成进行充分的说理和验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而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分式这一抽象概念的过程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尽量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性讲法,启发引导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分数基础上定义分式概念,原来我们小学学过的分数,当B含有字母时——这就是分式哦。这样,学生亲自参加了新知识的这一发现过程,而且心服口服。更进一步清楚了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对新知识的形成不要急于求成。

数学方面有很多概念,概念并不要求我们能够一字不牢地背下来,关键是要理解它的含义并进行有关的运用。而且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些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达到较深刻地理解,教学时要把握好阶段性,不要超前。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概念,定义为“沿某直线折叠,如果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的,就叫这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学生对这个比较长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重合”,但对“关于某直线对称”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只能通过后面的画轴对称图形加以补充分析。

(二)不要为本堂课的教学计划未能完成而感到失败。

教学计划本来就是自己根据目前的现状而进行的一个估计,有时候确实会存在你没有料想到的东西。有时你可能会低估学生的水平,也有可能会高估学生的水平,因此,课堂上的45分钟不一定能够按照你的教学计划来按部就班。有时学生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扩散开来,进入更深一层的讨论,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担心完不成任务而阻止学生展开讨论,以老师的讲演代替学生的探索。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将新知识的探索继续进行下去。

二、重视考查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关注新知识形成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会知识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与同伴交流及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从具体问题抽象概括等。同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猜测,类比,推理。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当然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可以反映当地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景,利用学生动手剪贴两个三角形重合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全等就更有现实情趣了。学生也会在这种乐趣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把握教材的内容定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知识学生即使学了,但时间长了就遗忘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首先把握教材的内容定位。否则,学生对新旧知识不能衔接过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属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又为下一单元的因式分解学习作了准备。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了有理数乘法计算的经验,但又有点模糊。首先可以展示一下七年级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经历现实生活中的整式乘法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就会很投入地接受新知识。

四、关注课题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上一篇狗年成语

下一篇我懂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