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赞美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督教赞美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督教赞美诗范文1

【关键词】新教 众赞歌 广州 本色化

一、新教的发展历史

16世纪初,西欧教会的圣职人员授权发行“赎罪券”榨取民众钱财,引发信众的强烈不满和迷信思想的蔓延。随着“民众宗教”的增长及“反教宗主义”“反教权主义”的兴起,西欧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顺应形势而展开。马丁·路德领导的信义宗是宗教改革运动最为重要一支,与其他分支不同的是,除针对教会体制的改革外,马丁·路德的改教运动坚信,称义的教义对社会与宗教改革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广泛认为此运动开启了欧洲新的社会和宗教秩序。之后,瑞士改教家茨温利、日内瓦改教家加尔文、斯特拉斯堡改教家布塞与马丁·路德一起在欧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第二次分裂,并不断分化,形成繁多的派系,这些新教派统称“新教”。

二、新教音乐暨众赞歌的概况

所谓新教音乐,是为了使新教教义得以更好地传播,马丁·路德亲自用德文撰写歌词,参与并组织其他作曲家选取格里高利圣咏旋律、教会歌调以及世俗曲调,经过改编、整理,创造出的新的圣咏模式——会众赞美诗,也称众赞歌。实际上,新教音乐的主体即信义宗众赞歌。信义宗众赞歌同时具有神学的、敬拜的、教导的等功能。

16世纪初,马丁·路德制定了全体会众同唱赞美诗的制度,这种由全体会众齐唱赞美诗的新形式被称为“众赞歌”。众赞歌的歌词大多数不再使用拉丁文而改用德语,并改用有韵律的纯朴虔诚的诗歌。旋律有:天主教已经采用的拉丁文赞美诗的改编曲、宗教改革前流行的德语赞美诗的改编曲、世俗歌曲的改编曲,以及新创作的赞美诗旋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信义宗教会中的宗教仪式歌曲远远供不应求,所以众赞歌的旋律除了马丁·路德自己编写和创作以外,更多的是他人根据世俗或宗教歌曲改编而成的。这些众赞歌旋律在节奏方面相当自由,往往是二拍子和三拍子的混合体。①

1524年,马丁·路德在音乐方面的主要合作者约翰·瓦尔特编辑了由38首复调众赞歌组成的赞美诗小曲集,它是众赞歌的第一本重要歌集,旋律都按照经文歌的格式放在男高音声部,并配以平稳流畅的四声部。②

1586年,德国音乐家L.奥西安德编辑了四部和声众赞歌集,第一次把众赞歌的旋律放在女高音声部,旋律形式变得方整对称,织体由原来的复调织体转变为和声织体,③这种形式逐步成为众赞歌的固定形式。随后百年间,路德教派地区陆续出版了一些众赞歌选集。通过地方语言的采用、书籍发行和民众交流,众赞歌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

16世纪末,以拉索为代表的信义宗德国作曲家们围绕着众赞歌的旋律自由地创作复调作品,称为“众赞歌经文歌”,④最终在德国建立起信义宗音乐风格。

随后,众赞歌以北德地区为中心向欧洲广泛传播、演变,存在于信义宗的礼拜仪式、宗教声乐曲(choral motet、konzert、Oratario Passion等)和器乐作品(toccata、prelude、fugue、Partita、fantasia、concerto等)中。17世纪初,以众赞歌为主体的新教音乐随英国新教徒来到美洲大陆,⑤之后又来到印度、日本等国,也各自经历了传播、演变和本色化历程。

三、新教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州的发展

基督教(christianity)在中国称“耶稣教”,基督教(JiDuJiao,发音与christianity的中文相同)通常专指新教Protestantism。1999年,鲁珍晞教授在三藩市旧金山大学的研讨会上,提出中国基督(新)教史研究的一个新的、以华人信徒为本位、华人教会发展为基础的分期方法:1.开荒及准备时期(1807—1860年);2.基础的建立及发展时期(1860—1900年);3.教会兴旺和成长时期(1900—1925年);4.面对国家及社会挑战时期(1925—1949年);5.面临政治关头时期(1949—1980年);6.教会复苏时期(1980— )。⑥

18世纪初,新教开始计划向中国传教,在筹划近百年后的1807年,英国伦敦布道会派遣马礼逊经过澳门秘密来到广州,成为第一个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⑦1842年,中国重新允许传教后,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新教各公会如信义宗、圣公会、浸礼宗等派出“差会”共130多个,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一带开始传教并发展到全中国,而其中约20个差会在广州设立了不同宗派组织及其领导机构,其中几个较大的宗派组织还开办了数所大学和多所中小学及医院等教会服务机构。⑧

从1807年至1949年前夕,广州市内陆续建立了62间正常开展活动的新教教堂。20世纪50年代后,全市新教教堂经过三次合并后于1966年合并为9间。“”期间,全部教堂被关闭,教会公开活动停止。1979年9月,广州教会恢复正常宗教活动,广州东山堂是全国最早恢复聚会的教堂之一,其后,其他13间堂会陆续恢复活动。⑨据 “广州市基督教两会”统计,至2010年,全市教会活动场所共有33处,现职教牧人员52人,目前全市信徒人数共约5万人。⑩

四、中国新教音乐本色化进程

受本土文化影响的人要接受一个陌生的教义时,都需要一个教义解释化和理解化的过程,而作为解释、传播教义的重要载体之一——音乐也必然面临本色化的要求。同时,基督新教在中国尤其是在广州的传播中,新教音乐具有重要的宣教及文化传播地位。因此,以众赞歌为主体的新教音乐开始了本色化演变历程。

17世纪末,中国基督教徒创作了七律歌词《仰止歌》(拼音翻译)。?据夏滟洲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记载,在1839年马礼逊教育会在澳门办的马礼逊学堂(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学校)及随后陆续成立的教会学校中,不少设有音乐课程。随着教会学校的普及,教会音乐(包括众赞歌在内的各种宗教音乐)被相当广泛地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在广州传播,并辐射到全中国。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的赵紫宸、刘廷芳、杨荫浏、贾玉铭、朱葆元、周淑安、杨周环等在教会圣诗、圣乐本土化方面做出了贡献,写过一些赞美诗词曲,如《新天地歌》《中华教会自立歌》?《圣诞歌曲集》等。

中国新教圣诗委员会于1983年3月汇编了《赞美诗》,现通用于全国新教教堂的公众礼拜及个人灵修生活的各种场合,其中一些作品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国基督徒生活的面貌,如《欢乐服务歌》《敬老尊长歌》《新屋落成感恩歌》等。?《赞美诗》共收入赞美诗400首,有简谱和五线谱两个版本,供会众每次在仪式中演唱的简谱版本皆为单声部,中文歌词;五线谱版本则为四部和声,中英文对照歌词。

近30年来,中国新教教徒创作了大批量的圣诗词曲,例如在1981年时,中国新教圣诗委员会编辑《赞美诗》,收到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10余个省区市信徒的来稿共计圣诗2256首。这些事实说明,新教音乐已很大程度地经历了本色化、本土化历程。从音乐上来说,多数新创作的圣诗都使用了中国民族风格的曲调,包括少量改编的民歌调(如《活出基督歌》)与古琴曲(如《神功妙笔歌》)。对于新教音乐的词曲如何走向本色化而仍能符合教会音乐的传统,不少创作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基督教会缸瓦市堂编辑的《圣诗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共有130首圣诗,皆为四部和声,歌词为中文,其中有一首配有管风琴谱,有11首配有钢琴伴奏谱。《圣诗选编》作品来源包括:1.信义宗众赞歌;2.威尔士、苏格兰、瑞典、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地的传统圣诗;3.J.S.巴赫、亨德尔、多尼采蒂、莫扎特、门德尔松等16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作曲家作品;4.Stephen Collins Foster、B.B.McGinley等近现代美国作曲家的作品;5.近现代中国作曲家作品。

五、新教音乐在中国尤其在广州的现状

(一)存在于各种宗教仪式中

现在中国通用的崇拜礼仪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预备礼,二是圣道礼,三是差遣礼。预备礼中的“颂赞诗歌”多采用“众立歌唱”,选曲一般采用《赞美诗》“分类目录”中的“崇敬颂赞”类。而圣道礼中的“回应诗歌”是指读经后的会众诗歌及讲道后的会众诗歌,回应圣经的经文和讲道信息,使前后内容自然呼应。预备礼和圣道礼中的“会众诗歌”一般随崇拜主题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整,而差遣礼中的“礼仪颂歌”一般不会改变,比如有的教会(如广州锡安堂)每次崇拜都唱《荣耀颂》(新编392首)及《三一颂》(新编399首);有的教会还有“奉献礼”诗歌(新编393首“献礼文”),这是安立甘颂调唱法的圣诗。教会在收奉献款时,一般以司琴弹奏《向主献呈歌》(新编344首)或诗班唱诗为音乐背景,收好奉献款后,会众齐唱《献礼文》(新编393首)。另外,“礼仪颂歌”也有祷文和信经形式(如394的《主祷文》和395首的《使徒信经》),但多采用诵读形式。而每个教会几乎都使用礼仪颂歌“阿们颂”,一般采用“四叠阿们”(如新编400首),采用长时值的音符和反复四遍的形式,体现崇拜前后贯穿、首尾呼应的编排。在《赞美诗》中,“礼仪颂歌”中的“阿们”一般不用括号(表明必须唱“阿们”),而会众的“颂赞诗歌”和“回应诗歌”中的“阿们”一般用括号(表明可唱可不唱)。此外,还有“欢呼“和 “应唱”,歌词取材于圣经,一般安排在祷告、赞美和读经之间,是教会礼仪传统的本色化体现。?

(二)存在于音乐、文化活动中

从上世纪80年代复堂之后,中国基督教两会及各地教堂越来越频繁地举行室内外的新教音乐会,在圣诞节、新年及中国传统节日或特定庆典(宗教及世俗)中演出,由专业或业余的圣乐乐队和诗班表演。广州市拥有救世军港澳军区总部乐队、广州市巴洛克乐团,每个教堂拥有一个以上诗班和司琴。仅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广州市基督教两会就组织了“璀璨使命”赞美会、“激情亚运、燃烧九月”大型圣乐晚会等十数次音乐会。

中国基督教两会及各地两会经常性举办歌咏合唱比赛、圣乐培训班、文化展览等活动,并组织中国内地的圣乐团体与香港、澳门的团体,以及德国、美国的团体进行交流。

(三)存在于文本中

据调查,“”前的新教音乐乐谱尽皆佚失,现存仅有20世纪80年代后编著的本色化赞美诗《赞美诗》《圣诗选编》《迦南诗歌》10余种。据悉,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和香港大学中仍存有曾经或现在仍在使用的赞美诗版本达百余种。

综上所述,广州作为第一个新教传入中国的城市,在新教传播、发展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新教文化尤其是音乐传播、演变及本色化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唯愿本文能对我国新教音乐发展和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注释:

①②③④Sadie.Stanley、Tyrrell,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Joh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4,p737;pp738—742;p739;p748.

⑤周华成.美洲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387.

⑥罗秉祥.基督宗教思想与21世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54—355.

⑦⑧王冶心.中国基督教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15—126;128;167—169.

⑨⑩据广州市基督教两会官方网站数据.

????中国基督教两会.赞美诗(新编)(五线谱)[M].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1999:9;10;11;10—11.

?翁翠琴.从崇拜礼仪学角度浅谈“音乐礼仪”神学及形式的更新[J].金陵神学志,2009(1).

参考文献:

[1]王冶心.中国基督教史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郭德焱.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与广州口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4]罗秉祥.基督宗教思想与21世纪[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阿里斯特·麦格拉思.宗教改革运动思潮[M].陈佐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Sadie.Stanley、Tyrrell,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Joh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2004—11).

[7]周华成.美洲简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8]中国基督教两会.赞美诗(新编)[M].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及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发行,1999.

[9]北京基督教会缸瓦市堂.圣诗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基督教赞美诗范文2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钢琴,也没有交响乐团,甚至连五线谱都没有,我们要说的就是那时候的事儿,关于古典音乐的故事。

古典音乐是属于西方的文明。那西方的文明起源于哪儿呢?是古希腊。古希腊的人民,是一群勤劳而聪明的人,他们不喜欢打仗,不喜欢凑热闹,就喜欢静静地学习。如果你听说过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托勒密,没错,他们都是古希腊的“学霸”。

古希腊人的文明包括哲学、数学、物理、文学、神话等等,当然了,还包括音乐。

古希腊这些爱好宁静祥和的人们旁边,却住着一群骁(xiāo)勇善战的古罗马人,他们喜欢打仗,喜欢占领土地,喜欢盖房子。所以没过多久,古罗马就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帝国,他们占领了古希腊的土地,而且他们一边征战,一边在努力地学习着古希腊人的文化,自然也延续了对于音乐的研究和学习。

在罗马帝国强盛的日子里,艺术、建筑、音乐、哲学、新宗教仪式都是从希腊引进的,许多皇支持音乐的发展。可是后来罗马帝国却渐渐地衰败,道路废弃、神庙坍塌,曾经热闹的圆形剧场也变得一片荒芜,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贫困和凄惨。这个时候谁还会花钱去研究音乐呢?

就在罗马帝国渐渐衰落的这段时间里,基督教会在悄悄地前进着。基督教在断断续续大概有300年的时间里,一直遭到迫害,不过他们一直坚定地传教。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基督,直到有一天,连罗马帝国的皇帝也信了基督教,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巩固自己的力量,继承了传播文明的任务。这个皈(guī)依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名叫康士坦丁。

教会的发扬

基督教会当然继承了古希腊的一些音乐特点。不过,教会为了让教徒们更虔诚,戒除一切与教会无关的事情,他们使音乐成为教会的专属。

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教堂里的,在圣殿当中才配称为正统的音乐。他们鄙视其他形式下的音乐,比如节日庆祝的音乐、戏剧表演的音乐,甚至一些温馨的场合下的音乐。只要是不为教会所用的音乐都是不入流的,而创作和演奏这些音乐的人,也都不可能成为受尊敬的音乐家。

早期教会的神父,都是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学者,他们定了很多的规矩。他们认为只有那种开启基督教教义的心灵,使人信奉教会的音乐才是值得聆听的。怎么才能让人们明白乐曲的意思呢?那就只能用唱了,唱出来的词就能够给人们传递思想。所以他们觉得光用乐器演奏的乐曲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咱们今天听的很多钢琴曲、小提琴曲,只要是用乐器演奏的,在当时都是不能在教堂里出现的,音乐只能唱。

古老的乐器

虽然教会只让大家唱赞美诗,但是美好的音乐总是会打动人,人们迟早会发现器乐的美。教会允许一些忠实的信徒们使用一把里拉琴在家里和非正式的场合为赞美诗和诗篇伴奏。在当时,还有一些吟游诗人,他们拿着乐器,唱着小曲儿,像是过着流浪汉的生活。当然会有人喜欢这些美妙的声音,可是因为他们长期受到教会的教导,当被这些音乐感动时,觉得自己犯了错误,竟然会觉得恐惧。

古罗马的里拉琴一直流传到中世纪,而中世纪流传下来最古老的乐器是竖琴。当时还有一种叫做维埃尔琴的乐器,它是现在小提琴的祖先。维埃尔琴可以用来为歌唱和吟诵伴奏,最早也是吟游诗人们的乐器。

管风琴当然是教堂里必不可少的乐器。另外还有笛子,包括竖笛和横笛。还有一种乐器叫作肖姆管,它是双簧管的祖先。

所以古典音肥俏拿鞯南笳鳎却又带有浓厚的教会特色,但是无论如何,好听的音乐总是会流传很久的,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古典音乐,可能都是从前的流行音乐,因为流行了几百年,所以变成了经典。

格里高利圣咏

在教堂里演唱的圣咏是一种单声部、无伴奏的人声音乐。以前这种圣咏都是由人们口口相传的,并没有乐谱记载。后来,传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曾派人到各地搜集圣咏,并编了两本圣咏集,还创建了欧洲最早的圣乐学校。还有另一个更神奇的传说:因为鸽子是象征圣灵的,今天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教堂周围有成群的鸽子,说是格里高利听到鸽子对他唱圣乐,从而记录下曲调,形成了圣咏。

为了维护教皇的权威,赞扬格里高利一世的功绩,罗马教会的圣咏后来就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教会在什么时候需要音乐呢?一般来说,罗马的宗教礼仪中有两类主要的圣事:日课和弥撒。

日课就是修道院规定的每天都要做的“功课”,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每天要上七八节课,学习不同的知识。在修道院里和某些大教堂,教会成员每天也有很多课,比如祈祷、诗篇、短歌、交替圣歌、应答圣歌、赞美诗和读经。

一般来说每天会有“8节课”,真是一点儿也不轻松。黎明前有申正经,赞美经在日出时,晨经、辰时经、午时经、申初经分别在大约上午6点、9点、中午和下午3点举行。晚课经在日落时唱,夜课经通常紧接着晚课经。这么看来,教会成员的“课”时从黎明前一直到日落后。

基督教赞美诗范文3

“我一直在认真考虑这新的形势,”老鼠塔克严肃地说,“事实上,我整天都不能想别的事。首先要懂得这一点:蟋蟀切斯特是很有才能的人。”

“对呀!对呀!”哈里说。切斯特向他微笑,猫儿哈里实在是个好极了的人。

“第二点,才能是稀有、美妙、宝贵的东西,决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老鼠塔克清了清嗓子,继续说,“第三点,才能里也许有——谁说得准呢?也许有一点钱啊。”

“我早就知道,归根到底是为了钱。”哈里说。

“唔,请等一等。哈里,我求求你,先别说我是贪财的老鼠,听我讲一分钟再说。”塔克在切斯特和哈里身边坐下来,继续说,“这家报摊的生意很糟糕——对不对?对嘛!如果贝利尼一家快快活活,贝利尼妈妈也就不会老是要赶走切斯特了——对不对?对嘛!她今天喜欢切斯特,是因为切斯特奏出了她心爱的歌曲,但是谁说得出明天她会喜欢切斯特吗?”

“我也很想帮助他们,他们对我这样好。”切斯特来说。

“当然!”塔克说,“在成功的报酬里,如果有一点点钱落到了那根排水管里——那儿住着切斯特一个可以信赖的老朋友,啊,那事情也不坏嘛!”

“我还是弄不明白,我们怎么能赚到钱。”切斯特说。

“我还没有制订出详细的计划,”塔克说,“但是,我可以把这一点告诉你:纽约是这样的一个地方,这里的人愿意对有才能的人付出报酬。因此,事情很清楚,切斯特还得学习更多的音乐。我个人更喜欢切斯特自己作的曲子——你不会见怪吧,切斯特。”

“不见怪,”蟋蟀说,“我的想法和你一样呢。”

“不过,人嘛,”塔克继续说,“人总是人——谁能怪他们呢?——他们宁愿听他们自己谱写的乐曲。”

“可是,我怎么能学到新的歌曲呢?”切斯特问道。

“太容易啦。”老鼠塔克说。他冲到收音机旁,把全身的重量压在一个旋纽上,“啪”的一下,打开了收音机。

“别开得太响了,”猫儿哈里说,“外面的人会怀疑的。”

塔克转动旋纽,直到收音机里传出稳定、柔和的音乐。“你就在自己心里默默跟着演奏吧。”他对切斯特说。

这是切斯特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开始。在举行宴会的那天夜晚,他演奏乐曲只不过是闹着玩的,但现在却开始严肃认真地学习人类的音乐。他已经从不同的交响乐中记住了三篇乐章,从音乐喜剧中记住了六支歌,还记住了一支钢琴协奏曲中的独奏部分。此外,他还从宗教晚仪中记熟了四首赞美诗。

第二天是八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早上,贝利尼一家三口来揭开报摊的盖子。他们简直不能相信昨天发生的事,急于想看看切斯特是不是会继续演奏熟悉的歌曲。马里奥给蟋蟀带来了平常的早餐:桑叶和水。切斯特悠闲自在地慢慢吃着,他看得出贝利尼一家三口都非常激动,心中有几分得意,有意要让他们等一等。吃过早餐后,他舒舒服服地伸伸懒腰,活动活动自己的翅膀。

因为是星期天,切斯特感到最好先奏一首赞美诗,所以他选了《耶稣基督》这首赞美诗来开始他的音乐会。爸爸妈妈和马里奥一听到第一个音符,脸上都突然露出了笑容。三个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眼睛里流露出十分快乐的神色,可是谁也不敢说一句话。

切斯特奏完了《耶稣基督》,停顿了一下。就在这时,斯梅德利先生走近了报摊。他是来买这个月的《美国音乐》月刊的。他的雨伞,像平常一样,卷得好好的,挂在手臂上。

“嘿,斯梅德利先生,我的蟋蟀演奏赞美诗!”不等这个音乐教师说早上好,马里奥口中就进出了这句话。

“还演奏歌剧!”爸爸说。

“还演奏意大利歌曲啊!”妈妈说。

“哦,哦,哦,”斯梅德利先生当然一句也不信,他说,“我看我们都非常喜爱我们的蟋蟀,不过我们是不是有一点想入非非了呢?”

“嗯,不是我们瞎想瞎说,”马里奥说,“你听吧,他马上又会演奏的。”

切斯特喝了一口水,准备再演奏。他这一次不奏《耶稣基督》,却奏出了激动人心的《基督教的战士们,前进》。

斯梅德利先生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张嘴结舌,脸色变得惨白。

“斯梅德利先生,你要不要坐下来?”爸爸问,“你的脸色不大好呢。”

“我看最好还是坐一坐,”斯梅德利先生一边用绸手帕揩自己的额头,一边说,“你知道,真使我,吓了一跳。”他走进报摊里,坐在凳子上,因此他的脸离蟋蟀笼只有几寸远。切斯特演奏了《基督教的f战士们,前进》这首赞美诗的第二段,结尾奏出了一声高昂的“阿门”(译者注:“阿门”是基督祈祷或圣歌的结束语)。

“哎呀,教堂里的风琴手今天早上也是奏这首赞美诗,”这位音乐教师喘着气说,“还赶不上蟋蟀一半好!当然,蟋蟀的演奏不会像风琴一样响亮,但演奏得美妙,这就弥补了音量的不足。”

“这还算不了什么,”贝利尼爸爸骄傲地说,“你应该听听他演奏《阿绮达》。”

“我可以做个试验吗?”斯梅德利先生问。

贝利尼全家马上异口同声地说:“可以。”于是,音乐教师用口哨吹出了音阶——哆,来,咪,发,唆,啦,西,哆。切斯特的腿一屈一伸,就像手指飞快地拨弄竖琴琴弦一样迅速,他已经奏完了全部音阶。

斯梅德利先生取下眼镜,泪花润湿了他的眼睛。“他唱的是最高音。”他用颤抖的声音说,“能够唱这种高音的人,我只见过一个,那是一位女高音歌手,名叫阿拉贝拉·赫弗尔芬格。”

切斯特又开始演奏,奏出他已经学会的另外两首赞美诗——《玫瑰经》和《上帝是坚强的堡垒》,接着演奏钢琴协奏曲。没有一支管弦乐队支持他,蟋蟀自然不能完全按照乐谱奏出这支协奏曲,但是从全面来考虑,他确实了不起。

斯梅德利先生逐步意识到:他是在听蟋蟀主演的音乐会,并高度赞赏蟋蟀的演奏。他特别赞美蟋蟀处理乐曲短句的技巧,那就是,蟋蟀奏出一整段旋律的全部音符,干脆利落,从不让音符滑到一起。有时,某一段乐曲使斯梅德利先生深受感动,这位音乐教师就摸口说:“蟋蟀打动了我这里啊!”

当切斯特演奏乐曲的时候,已经有一大群人聚集在报摊周围。每奏完一支新的曲子,人们就高声喝彩,向贝利尼一家人祝贺他们这只不平常的蟋蟀。爸爸和妈妈得意扬扬。马里奥也非常高兴,不过在整个夏季里,他早就认为切斯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演奏结束后,斯梅德利先生站起来,跟爸爸、妈妈和马里奥握手。“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美妙的时刻,我要感谢你们,”他说,“全世界都应该知道这只蟋蟀。”他的脸上突然神采焕发。“哎呀!我看我应该写封信给《纽约时报》的音乐编辑,”他说,“他们一定会感兴趣。”

下面就是斯梅德利先生写的信——

高兴吧,啊,纽约人,因为我们的城市里出现了音乐奇迹!就是今天,8月28日,星期天,肯定是音乐史上将要记载下来的一天。就在这一天,我愉快而又荣幸地出席了平生听到的最美妙的一次个人演奏会,而我自己一生就是致力于音乐这个崇高艺术的。我本人是研究音乐的,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本市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因此我感到自己有资格判断音乐方面的事。我毫不迟疑地说,纽约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美妙的旋律!

“可是,这位艺术家究竟是谁呢?”热心的音乐爱好者一定要问,“也许是某一位在欧洲各国首都轰动一时的新歌星刚刚载誉来到纽约吧?”

不,音乐爱好者们,不是什么新歌星!

“那么,也许是某一位小提琴家在演奏中将爱情倾注到他心爱的小提琴里面了吧?”

又说错了,音乐爱好者们!

“难道是一位钢琴家,他的长长的敏感的手指在颤抖着的象牙键盘上弹出了神奇的声音吗?”

基督教赞美诗范文4

[中图分类号]:B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马克思宗教主义列宁观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就是这个世界的总的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领”[1]。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首先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同时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经对社会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宗教反映着不同的民族、地区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当然也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基督教作为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目前世界上信徒做多,它以《圣经》为信仰的根源,影响着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基督教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很复杂,宗教信仰会影响法律。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式像它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2]基督教则常常被统治者用来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基督教理论的核心之一则是拯救,这一理念让人们相信上帝必然会降临,使基督徒在困苦时获得拯救。

在罗马政府统治时期,起初罗马政府对基督教徒是进行迫害,但由于这一精神理念让信教徒越来越多,成为当时社会中一种庞大的社会力量,这不得不使得当时的统治者对基督教徒改变起初的迫害政策。君士坦丁大帝作为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以及临终前受洗等举动,从一方面表现出当时不同阶级的人对基督教的信仰,更重要的则体现出的是当时统治阶级对基督教的推崇以使自己的政权更加稳定,当然从反面也衬托出基督教的庞大,政权与教权的统一甚至教权大于政权。由于在中世纪基督教的扩张,使当时的整个社会都处于愚昧和严酷思想的压抑之下,腐败的教会统治着当时的社会,政权依附于教权而存在,剥削着当时的信教徒。中世纪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教皇具有最高的权力,从这些例子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西方政权与基督教的关系:

另一方面,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对西方的政治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圣经》影响着西方的各个方面,她塑造了上帝的形象,宣扬着神教崇拜,其实质就是仁爱和公平正义,基督教尊重人权的思想传统。很多重要的西方国家都将“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人权思想写在宪法开头,许多元首在宣誓任职时都会引用《圣经》中的一些句子或者章节,要具有贡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你们所付出的爱都是在为主服务。从这些方面,基督教在发展中对政治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二、基督教对文学的影响

基督教对西方文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正是形成和发展于基督教中,我们一切的思想正是有了基督教的背景才具有意义。”[3]

1、自身的文学价值

《圣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宗教典籍,是全世界公认的人文科学的伟大文献和文学作品。《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这些故事带着犹太人心酸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光辉历程,其中的许多故事具有深刻的内涵,不管是对于他们还是别的名族都是一部财富巨大的著作。犹太人在《圣经》中所创造了神话传说、史诗、赞美诗等内容和文学形式,运用直喻、引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圣经》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并且对后人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意象、典故、故事的选用

《旧约》中许多著名意象、典故的选用,已经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和生活中的一般文化意象,比如:生命树、亚当的苹果、橄榄枝等。生命树是《圣经》中记载的一棵树,在创世纪中出现在伊甸园中,其果实能使人得到永远不朽的生命。弥尔顿的《失乐园》则是对《圣经》故事选用的一个最好典范,该作品来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而创作,并且讲述了上帝及其不败的对手撒旦的故事。人物所反映的行为和思想,揭示了人性的优点与缺点。《天路历程》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诱惑与灾难的尘世被他一步步抛弃,只为负罪的灵魂在高天之上得到迎接。这些寓言的使用,每一个人物的对话几乎都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中世纪末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创作的《神曲》,尽管具有宗教神学的内容,但它却突破了教会的道德束缚,表现了新世纪的思想曙光――人文主义。

3、基督教义在作品中的渗透

基督教所倡导的原罪意识、上帝的观念、灵魂的学说,天堂、地狱、世俗、此生、来世等渗透在西方许多作品中,《罪与罚》中主人公杀了自己的老婆后,虽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是他自己却陷入了无可自拔的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之中,自己的愧疚一种折磨着他,让他痛苦的活着,当他被信仰基督教的索尼亚所感动后,自首、服刑,最终他自己的灵魂得到解脱。文中所体现的原罪、忏悔和救赎则淋漓精致的体现着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与救赎观念。《神曲》被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大部分,这与基督教义中的天堂和地狱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9世纪俄国伟大的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一生追求,他的所有著作,都与基督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代表作三大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前面都引用了《圣经》中的话来作为题辞。

基督教赞美诗范文5

神性

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就是希腊艺术理想与基督教艺术理想彼此作用而催生的产物,而希腊艺术理想既是希腊艺术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西方传统艺术理想的首要基础。

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的重要思想家柏拉图认为,艺术与神、理念具有实际的联系,由于神与理念的性质和地位,所以艺术应该具有神与理念所分得的荣誉与地位。比如在他看来,诗人写诗,画家作画,都是灵感的产物,是神谕的呈现,是神力的体现。如果得不到源自神的灵感,即“神灵附体”,艺术家就不能陷入神灵般的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艺术。

神性艺术主要包括宗教性艺术和类宗教性艺术,宗教的本义就是那些不能掌握自身命运或自身命运被别人掌握的人们,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作为自己理想寄托和精神归宿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宗教艺术正是宗教活动的工具,它往往作为宗教仪式和传播宗教的工具。西方的宗教艺术主要以基督教艺术为代表,其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延续千年,至今不衰。基督教艺术的主要形式是教堂建筑、壁画(蛋彩画、油彩画和镶嵌画)、雕塑、插图、赞美诗及音乐,都竭力表现基督教神祗们的慈爱和威严。

中世纪时期,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中世纪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都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中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重新关注热自身,艺术作品中宗教情绪越来越少,世俗精神越来越多,这意味着一个时代即将结束,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

人性

随着新兴城市资产阶级的壮大和教会僧侣阶层的衰弱,人性艺术逐渐兴盛起来,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最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复兴古希腊艺术来摆脱宗教艺术的束缚以张扬人性艺术,从政治的角度看,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艺术来反对神权、神学和神性艺术的一场政治运动。运动首先在资本主义手工业经济比较发达、市民资产阶级比较集中的意大利等城市共和国兴起,首先在意大利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初澜,他们鲜明地提出了反对神性、人性至上的人文主义口号,反对宗教哲学的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的愚昧残暴,主张享乐主义,肯定世俗生活,颂扬人性自由和个性解放,得到了欧洲各国学者、艺术家广泛的响应,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性解放运动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蓬勃展开,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作品。

基督教赞美诗范文6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宗教音乐被认为是欧洲艺术音乐的源头。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它既传达上帝给人们的启示,又表现信徒对上帝的崇敬、赞美、信靠和祈求。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以教会音乐为主,而教会音乐则以圣咏为主。圣咏是指单声调,没有固定节拍的基督教歌曲,分东方圣咏和西方圣咏,前者例如亚美尼亚圣咏,拜占庭圣咏等,后者例如安布罗西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等。18世纪启蒙时期以后,音乐开始向世俗化发展,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教会音乐仍然占据着中心地位。

中世纪时期

欧洲音乐历史中中世纪时期约为5―15世纪,本时期的音乐发展重心多以宗教为主,基督教的世界取代了古罗马时代。在中世纪的观念中,音乐不是供人欣赏聆听的对象,不是用来享受或娱乐,它被赋予教化人,使人弃恶向善的道德理性功能。直至13世纪的中世纪音乐留下来的大多是基督教教会音乐,教会音乐以极端封闭方式,一方面对古代的音乐遗产严格筛选,一方面对世俗音乐的歌曲,器乐严加限制。所以中世纪音乐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来叙述:

早期阶段约5―10世纪,中世纪开始的几个世纪经济文化落后,直至八、九世纪才逐渐发展。九世纪左右格里高利圣咏确立了作为统一的罗马教会礼拜音乐的权威地位。格里高利圣咏以其表情严肃,风格朴素,也被称之为素歌。在历史政治的推动下,格里高利圣咏得到了助力式发展。其产生为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在理论方面它促成了教身和形式基础,以它为中心,发展出继叙咏、附加段,以及更具有深远影响的复调音乐。一定意义上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展开的。这些为中世纪音乐盛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中期阶段约11―13世纪,这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盛期。随着经济文化等一系列方面的发展。在音乐方面,随着东西方分裂以及西方世俗王权的强大,教会音乐逐渐从罗马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12、13世纪基督教礼拜音乐达到全盛,弥撒礼包仪式被精心修饰和充分扩展,复调音乐也因此得到了很大发展。13世纪经文歌的产生逐渐把中世纪复调音乐推向。

晚期阶段14―15世纪初,在音乐史上称为“新艺术”时期。这一时期宗教音乐稍显衰弱,世俗音乐飞速发展,人们更多的重心则转向了教堂之外。这一时期,出现的马肖、兰迪尼等西方音乐历史上早期的一批重要作曲家,他们把教会音乐的复调技巧与单声的世俗音乐语汇相结合。从而在音乐体裁样式、艺术感情、旋律节奏、对位技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文艺复兴时期

13―16世纪初期,历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是一个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时代。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形成期,人文主义是这个时期的基本思想核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中加入的人文精神也对这一时期的宗教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大师本着宗教信仰和宗教背景的情况下宣扬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声乐曲是:弥撒、经文歌和牧歌。经文歌已盛行约有五百年之久了,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古典与浪漫时代的奏鸣曲型式。连弥撒曲与牧歌中,都可以看到经文歌形式。经文歌最大特徵就是礼仪性的清唱式,因此,十六世纪也被称为清唱式音乐年代;此外,经文歌还具有多曲调―每一声部均有独立性主题;多节奏―这是由对位模仿、强弱位置各声部不相吻合互相交错造成;以及多主题―一首曲子中有多种主题模仿对位;同节奏合唱―这多半出现於重要文辞时或段落结束之处。至于弥撒曲,其形式与经文歌型式雷同。此外一如葛利果圣乐时代,还有很多小型宗教曲式,诸如颂歌、哀歌、圣咏、答唱曲、灵修赞歌等等。

文艺复兴早中时期,作为中世纪的连接,尽管文艺复兴的音乐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但是仍然与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早期英国音乐区别于意大利音乐,依旧保持着基本的音乐传统。英国作曲家虽采用世俗风格,但其中都夹杂着宗教作品的影子。英国作曲家为弥撒早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勃艮第地区的音乐确立了弥撒曲这一独特的大型宗教音乐体裁形式。后来若斯坎则兼收并蓄旧传统,进行音乐思想和风格革新的作曲家,从而促进了一些新弥撒曲类型的发展。这些活跃在15世纪欧洲音乐舞台上的作曲家培育了一种以宗教体裁为中心的泛欧洲性的音乐

文艺复兴晚期的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教会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与反宗教改革都十分重视教仪音乐的作用,提出了不同的音乐主张,因为影响了欧洲音乐的发展。开始出现基督新教圣乐的发展,因为自马丁路德改教以后,基督新教脱离天主教,开始发展自己的圣乐。马丁路德强调宗教音乐应当要摆脱宗教仪式徒具形式的天主教圣乐困境,要承载真正的上帝之道:圣经、与信仰生命。因此在基督教圣乐中出现圣咏合唱与赞美诗。而罗马反宗教改革则是纯洁教会,从而遏制新教的发展。帕莱斯特里那是当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曲家,由于他的音乐风格影响,16世纪末以罗马为中心形成了罗马乐派。文艺复兴末期的罗马乐派创作体现了长期发展的复调音乐的最高成就,而威尼斯乐派则是以代表了新的音乐发展趋势的主调合唱为其主要风格。威尼斯乐派成为了文艺复兴后期先进风格的代表。

巴罗克时期

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西方音乐史进入巴罗克时期。巴罗克时期宗教音乐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教会音乐继承与发展,并揭示了产生这种变革的内在动力。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音乐世俗化的进一步加强。音乐加快了走出宗教活动,进入世俗生活的步伐,宫廷与剧院慢慢取代了过去教堂在音乐活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十六世纪末叶至十七世纪中叶,宗教在欧洲大部分普通市民的生活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令昔日高高在上的教会不得不采取一种更亲近民众的做法来巩固自己的势力。宗教音乐自觉或不自觉的吸收世俗音乐的成分,利用巴洛克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为自身目的服务,巴洛克时期的宗教音乐也成为欧洲宗教音乐最后的一次空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