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索溪峪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索溪峪的资料

索溪峪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动力带锁钢板 DHS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目前基本主张积极采取手术。为探讨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2009年1月~2011年7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共采用DHS和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32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现比较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57~83岁,平均6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跌伤20例,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采用AO分型:A1型8例,A2型18例,A3型6例。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18例采用于近端髋动力带锁钢板固定,14例采用滑动髋螺钉固定。两组病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患者入院后先行皮牵引,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在全身状况许可后尽早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内全麻。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取平卧位,患髋垫高。做髋关节外侧纵切口,纵向劈开股外侧肌,显露股骨近端外侧面及骨折线,将小转子与远折端复位,螺钉固定,而后牵引外展内旋下肢复位远近端骨块。用2.0mm克氏针2~3枚临时固定骨折端。将1枚克氏针自股骨颈前方插入,用以标识股骨颈前倾角。将锁定钢板紧贴股骨大粗隆及外侧壁,予2.0mm克氏针经钢板中间临时定位孔向头颈保持前倾角穿入,在钢板滑槽孔居中钻孔,旋入螺钉固定(居中有利纵向微调,该螺钉如在近端锁钉旋紧后再上紧的话常造成骨折端移位)。用3枚2mm定位针在头颈内呈上、近、远三角形分布,并达皮质下骨2cm处。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后,测深,拔除克氏针并拧入锁定螺钉。续完成其他皮质骨孔螺钉固定。对大转子冠状面骨折,从前方向后分别用2~3枚螺钉固定。如骨折不能解剖复位,宁可保持外翻位固定而不应内翻。DHS内固定组:患者、切口显露及骨折复位临时固定方法同上。C型臂X线机透视下自股骨大转子下2.0cm处,用135°角定向器定位,前倾10°打入导钉,导钉置于距之骨头关节面下2cm,并且位于股骨颈正中,测量长度,用电钻沿导钉扩孔,而后在钉尾套上适当长度筒钢板,用螺钉将钢板与股骨上段固定,最后拧入加压螺钉加压骨折端。两组患者术后穿“丁”字鞋,积极行股四头肌及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避免髋关节内收及旋转。预防下肢静脉栓塞。1个月后依据X线片骨折愈合程度由部分负重渐到全部负重。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随访12~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内置物断裂、股骨头坏死并发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DHS组3个月,锁定钢板组2.5个月,两组相比,P>0.05。内置物松动或股骨头切割,经保守治疗最终骨折愈合DHS组共发生3例,锁定钢板组0例,内置物松动、骨折移位最终致骨不连需再次手术DHS共2例,锁定钢板1例两组相比,P<0.05。髋内翻DHS组8例,锁定钢板组1例,两组相比,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8个月测量双下肢长度,DHS组患侧较健侧平均缩短1.0cm,锁定钢板组0.5cm,两组相比,P<0.05。

讨 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DHS对稳定型骨折可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不稳定型骨折A2、A3型容易发生骨折移位、髋内翻和股骨头颈内螺钉切割等众多并发症,髋动力带锁钢板近年来广泛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具体操作中,在C臂X线机透视下,使螺钉长达近股骨头皮质下骨2cm处,攻丝比预定长度锁定螺钉短2cm,均能有效增加螺钉的把持力,避免反复更换螺钉。采取先将小转子与远折端复位固定,将A2型骨折转化A1型骨折,而后再复位远近端骨块并用髋动力带锁钢板固定,降低了手术难度。A3型骨折的特点是常合并大转子外侧壁骨折或存在转子间冠状面骨折,破坏了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完整性,造成不稳定,而且DHS主螺钉粗大,置钉时不仅容易造成外侧壁骨折,而且单根螺钉固定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突破股骨头颈,造成骨折移位或髋内翻畸形。这是DHS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重要原因[1,2]。与DHS相比较,髋动力带锁钢板对股骨近端外侧壁有很好包容作用,多枚锁定螺钉直径小且入口散在分布,不易造成外侧壁骨折,多钉固定使应力载荷均匀分布。取得更好的固定效果。A3型骨折的特点是同时合并大小转子骨折,股骨粗隆部粉碎,术中很难做到解剖复位,骨折端不稳定。颈干角是股骨近端稳定性的重要标志,颈干角减少会引起骨折部位剪切力增大,促进螺钉在股骨颈内的切割和移位。实质上,髋关节内翻、内置物松动和骨折愈合不良三者互为因果,产生的共同根源是骨折端不稳定。适当增大颈干角可以减小骨折端的剪切力,提高复位稳定性,对骨折愈合有利;但是,增大颈干角会增加DHS等固定角度钉板器械的安装难度,而且会削弱固定强度[3],在这种情况下只适合选择髋动力带锁钢板。术后早期不宜下床负重,但可以尽早督促患者坐起,鼓励患者进行无负重功能锻炼。一般应在术后2~3个月经X线片检查确认骨折基本愈合后开始负重行走。

总之,股骨近端髋动力带锁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可靠的优点,能够满足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要求。努力提高复位的稳定性和增强固定的效果,是应用髋动力带锁钢板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曾宪林,周忠,蒋林.应用C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的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1).

索溪峪的资料范文2

课堂是学生展现目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而学生又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三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管能、完善人格。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创建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课堂超市”——进行选择性学习

1、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难度都不大,教师完全可以大胆放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让学生从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来欣赏揣摩。因为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生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由于有权决定自己爱学的、能学的内容,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目主性,于是学生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同书上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学得有滋有味,讲得绘声绘色,把小兴安岭的美描述得如诗如画,找到了“我是学习小主人”的感觉。

2、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自觉选择,以不断提高学法的运用效率,同时发展学生的选择能力。县片区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穷人》一文,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后,我相机问:“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对这篇课文你最想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用什么方法学习?……”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感受定下了自学的目标与方法。“我想抓住细节描写,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我想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体会桑娜的高尚品格”“我想围绕书后练习题来学习课文”等,显然,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精彩的发言,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而且能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自悟学法,自得学习,终身受益。

3、让学生自选学习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可以说多种多样:从教学流程上有初读、细读、晶读;从读的范围上,可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读;从读的性质上,可分为复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等等。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读出感情。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用不同的方式,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读出了人们与总理灵车依依惜别的情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充分达到了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的境界。他们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感觉,个人的特长也得到了发挥。

4、让学生自选学习伙伴。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的提高。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打破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

二、设置“作业超市”——布置选择性作业

1、定内容,让学生自选题型。如学习《索溪峪的“野”》后,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必做的基础题,另外设计几道题目,让学生选做:画一幅索溪峪的风景图,张贴到教室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的意境;查地图,找资料,请你当导游写一段导游词:请你为索溪峪设计一些广告词;假如你去索溪峪旅游,热情的土家族老乡会怎样招待你,请写下来……这样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下限要求”,又体现了教学目标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同一次练习过程中都有所提高,人人都可以完成任务。

2、定范围,让学生自选内容。如学了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后,让学生自选喜欢的寓言、故事来阅读和欣赏,数量自定,内容自选,然后举行读书汇报会,定期评比。这种作业有弹性,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切实做到了因材施“作”。

3、定目标,让学生自选方法。很多时候,我们还可以而且也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加以识记,而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这个怎么积累,那个怎么掌握。

索溪峪的资料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14-02

一、教学探究之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1.理论:由于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尊心,学习的氛围特别容易受到教学氛围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跟老师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成效。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感策略,用情感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要拿起表扬的武器来对待这些学生。

2.案例:在进行《詹天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来讲述一下对于工程师是怎么认识的,问一下他们长大以后的愿望,进一步拉动学生之间的关系,再为大家讲述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物,讲述这位工程师为中国人民修建京张铁路的伟大事迹。再向学生提问,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怎么做的呢?而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时候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呢?通过提问和交流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效。

二、教学探究之二:创设教学情景

1.理论: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信心,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也比较少,对于知识的理解一般处在表象的储备阶段,这就使得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时候对于课文中语文的形象和意境感受得比较浅显,要想进行语文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收效甚微。但是让小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语文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静态图片变成动态的画面,创设动态的情境,把学生设置在一个声音、形象、画面为一体的教学环境中。这样的视觉刺激具有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情景教学再现”,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主旨。

2.案例:在学习《索溪峪的“野”》的时候,在讲解之前可以为学生放一首傣族民歌《美丽的张家界》,创设情景导入,再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索溪峪的图片,再在展示的时候配上声音,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感受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在图片与声音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仿佛置身在索溪峪,看到了千峰竞立,争奇斗研,让人称奇叫绝的美,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多思考,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探究之三:学生自主学习

1.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需求与愿望,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原来的“逼迫学习”到后来的“我要学习”,提高了语文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把教学设计分为多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探究能力。这种为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采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快乐地学习语文,提高人文素质。

2.案例: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时候,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探究课题: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文章是怎么通过哪些方面来描写来说明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的?她为人类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她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这篇课文是怎么对居里夫人的形象进行塑造的?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指导学生去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再对教学成果进行认真的总结。

四、教学探究之四:小组合作教学

1.理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建立在学习新传播途径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课堂互助机制,很好地保留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这对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活动,增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之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荣辱与共,息息相关”。小组中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分工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把每一个同学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

2.案例:在学习《诗海拾贝》的时候,可以把班级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出一位比较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让这个小组长来组织工作,保证课堂谈论的持续性。并且给学生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是我会朗读,可以小组成员一起朗读,也可以个别朗读,但是要发音准确,读出相应的感情;其次是我会理解,可以给每个小组进行分工,在这几首古诗学习的时候,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收集相应的资料。

五、教学探究之五:专题活动组织

1.理论:在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中,主要的教学阵地是课堂,依据是教材,但是也不能完全被教材所束缚。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开设针对性的专题教育,在开展专题组织活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语文元素,留意社会中的语文资源,包括家庭生活中的语文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把语文教学活动推向。

索溪峪的资料范文4

1 要在确定学习目标时要扶一把

略读课文多数是一课时完成,时间有限,上课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要求教师能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如何确定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呢?本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一要读透“本组教材导读”即“单元导读”;二要读透“课文前的提示语”;三是要研读教参——《教师备课用书》。因为 “单元导读”和每课略读课文的“提示语”就是学习这一课的基本目标。而《教师备课用书》则能就某些泛化开放的提示语,给教师指明教材的编选意图。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小学中高年级每一单元的开始和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例如《大瀑布的葬礼》一课前是这样写的:“读了上面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道理。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再联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想。”而本组教材的“导读”则提出“注意把握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这些提示语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性,同时还明确提出了阅读要求。显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两个:①快速读课文,了解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由壮观到枯竭的过程,联系实际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②透过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积累描写大瀑布的词语和句段。

但有些略读课文的提示语比较泛化,提示语中的阅读要求带有隐蔽性,学生不能一眼就明白学习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扶一把。如《珍珠鸟》这课的连接语提示语:“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启示?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在阅读“文本”和“教参”时就要进行提炼,在上课时给学生以点拨,要不学生就难以把握学习的目标要求。

2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要也要扶一把

虽然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虎了事。因为略读课文不能丢失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必要的精读是不可或缺的。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同样需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学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吗?对于一些学生和一些课文,靠学生自己可能有困难,所以教师也就扶一把。

如《大瀑布的葬礼》这课,描写大瀑布变化前后的句段就是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大瀑布样子的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让悲剧画面感动学生,引出对人类贪婪行径的质问,反醒自我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可以问: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大瀑布给人们带来骄傲与欢乐?哪些自然段写失望与悲痛?引导学生在3、4、7自然段,找出描写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样子的词语和句子。如:“汹涌的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如今,大瀑布像步履蹒跚的老人。”“逐渐枯竭、形容枯槁、生命垂危、奄奄一息。”通过学生读、思、议理解课文内容。

3 在读与悟的过程中要放开些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所以,教师要放手。如何“放手”?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保证学生有较充足的阅读、思考、交流议论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空中切切实实地得到训练。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回顾总结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并迁移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如带着提示语中的问题读文,边读课文边想描写的画面,边在文中圈画、批注,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注释、工具书、网络查找资料,联系时代背景、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理解课文……

一般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的“放”,可以选择以下方法:(1)自主选择式阅读,即在自读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2)质疑解疑式阅读,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3)重点式阅读,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4)自测互评式阅读,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师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作答。

如教学《索溪峪的野》,由于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这节课中尝试运用。一让学生站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角度学文。学生自由读文,梳理文章脉络,围绕主题词“野”去欣赏美景——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更是“野性十足”,我们也变“野”了起来。学生自选其中“一野”品读。二让学生从品词析句中学文赏景: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充分领略索溪峪的“野”。三是积累好词佳句法。体会作者在写景过程中准确用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朗读,对已有的学法得到实践、巩固和提高。

4 在阅读拓展时既要扶也要放

索溪峪的资料范文5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开放”与“封闭”是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则着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功能。开放性教学倡导开放语文学习的时空,主张语言熏陶和语文实践,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开放性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基于此,我们教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超越教材的限定,让语文教学的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征;二是勇于对文本做出创新性的解读。“给学生一点开放的空间,学生就会给你一份惊喜。”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教材进行适度地创编、借用、整合,让文本更有新意,让教学更有魅力,努力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广辟蹊径,让语文开放起来。

一、创编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教材文本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文本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的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文本、超越文本,更大限度地体现语文的开放性。

1.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体裁

教学《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假如你是索溪峪的导游,可以向游客介绍索溪峪的山、水、动物的特点,请你从课文中选取一些材料写一份导游词。”这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语言运用情境。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个性化阅读得到彰显。很多教材都可以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进行改编,可以将古诗改为记叙文,将文言文改为小故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学生就能将教材进行开放性的拓展。

2.旧貌变新颜:改变人称

学完了《最后一头战象》一课后,学生对战象的忠诚、勇敢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课后的小练笔中也有这样的要求:“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学生成功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将自己的情感和嘎羧融为一体,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场面。“我即将告别我亲爱的村寨,一直以来关心我、照顾我的人们。亲爱的村民们,感谢你们的细心照顾,我忘不了你们那金黄的香蕉,忘不了你们那甘甜的泉水,忘不了你们的包容与呵护。现在我即将离开这里。看着你们送来的食物,我只能绕着寨子走三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和你们告别。今后,我再也不能优哉游哉地出现在你们的眼前。我含着热泪和你们告别了!”这样变换人称,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了角色。由于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文中的嘎羧,已经融入课文中去,所以特别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有利于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由地表达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二、借用

1.唯有源头活水来:与生活经验接轨

开放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文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学习语文,又拓展学习语文的领域和空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开放而有活力的。

《春联》一课中那明快的、朴素的、朗朗上口的对联,常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从古至今,对联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它凝练、深邃,给予人启迪和深思。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上街头巷尾,走进千家万户,收集对联。有的从邻家抄下对联;有的在开业的店铺里搜集对联;有的从喜庆的婚礼中找到对联;还有的向亲人、专家求教,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在交流汇报会上,一副副对联熠熠闪光,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地摸索,尝试创造,感受春联的绝妙,对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崭新而又全面的了解。

2.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实践操作接轨

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詹天佑》一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原理。这样抽象的原理,学生理解起来很有难度。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读书,在课桌上画一条“人”字形线路,将文具盒当作火车,同桌两人为一组,可以由一位学生读书上的描述,另一位学生进行演示。通过合作,抽象的描述变为“现实”,形象直观,理解起来水到渠成。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莫大的成功。

3.信流引到花深处:与背景资料接轨

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并且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课文文本总是时代、社会和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其相关的丰富的背景材料是文本的有力补充。在研读中,如果教师能重视背景材料的运用,这对促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丰富学生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当开始学习有关鲁迅这一单元时,学生对鲁迅的了解还非常的少。有的学生也许从未听过这个名字。远离那个年代的我们,怎样带领学生认识鲁迅、了解鲁迅呢?我想仅仅依赖书本上的几篇课文一定不够。如果按部就班地学下来,学生对鲁迅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他们对鲁迅的了解也只能是沧海一粟。对这样时代感特别强的一系列课文,我们要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来丰富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本组课文之前,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鲁迅,搜集鲁迅的相关小故事,先以故事会的形式讲一讲鲁迅,之后再来学习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这句话的理解必须联系时代背景,而这应当以搜集资料作为前提。可见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搜集资料是最好的法宝。

三、整合

对现有的教材,我们可以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启发学生变换视角,重新思考、拓展、组装和再创造,使课文具有新的学习内涵。

1.海上明月共潮生:跨越文本组合

同样都是写景类的文章,《美丽的南沙群岛》与《庐山的云雾》被编写在第一单元中,而《荷花》则被编写在第四单元中。这几篇课文,景物的特点鲜明,描写得栩栩如生。于是,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如抓住重点的句子来体会,把自己当成作者,边读边想象……成功地学习这两篇课文后,我把《荷花》一文提到前面来学习,目的有两个:一是运用总结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熟练地掌握写景类文章的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是比较这三篇课文写法上的不同之处。《荷花》一文不仅写了景物,还写了人物的感受,人景合一,浑然天成。这样灵活地组合课文,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现开放语文的延展性。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开放性学习的依托。我们教师不是教科书的奴隶,不应当把教材当作“圣旨”,崇拜迷信,而应与学生一道同为教材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开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从而使教材立体起来,鲜活起来,丰富起来,让教学充满开放性和弹性。

索溪峪的资料范文6

一、诗歌、散文类:配乐朗诵是这类课文比较适合的活动方法

如《只有一个地球》《匆匆》等课文,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才能领悟出课文中的情感。传统的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干脆把课堂变成排练大厅,根据学生的意愿,现场指导编排各种形式的朗诵表演,有个人朗诵、男女合作朗诵、集体朗诵等,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伙伴获得体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怎能不兴趣高涨呢?

二、故事类:讲故事、课本剧、评书是这类课文比较适合的活动方法

《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因为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学生对于课文主要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但是这类课文的思想性又很强,而思想往往就在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当中,学生不易体会得到,如果靠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不会感兴趣,那么,课本剧就是最佳的选择,学生要想演得形神兼备,就要反复咀嚼玩味,也许有商讨,也许有争论,也许会有短兵相接,也许会有面红耳赤,这就是我们新课程下的教学成果:有了思维的碰撞,才会产生火花。

三、游记类:“我是小导游”是学习这类课文的好方法

《索溪峪的“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但因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被调动。因此,在课堂上,直接把学习课文变成学生导游的形式,新颖有趣,每个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新鲜事物的心情都是很强烈的。于是,为了当好这个小导游,学生在课前就要做好准备,如:查找景点资料、熟读课文、访问亲友、写导游词等,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的、探究的、创造性的,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

四、口语交际:辩论赛、情景模拟是学生比较欢迎的方式

“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话题,采取以老师为中心的讨论式、合作式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能给学生创设出能充分地发表自己观点的情境。我们可以平时组织学生收看辩论会录像,让学生了解辩论会的模式、程序,让学生从辩论队员的发言当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课堂上我们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学生的兴致是高昂的,他们会充分做好准备,查找相关资料,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写好辩论稿,甚至提前练习,把自己在辩论场上的声音、语速、表情、动作都策划好,这就是辩论赛的课堂之所以热烈、难忘的原因,学习效果不言而喻。